高考历史抢分专项突破:7.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知识点汇编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反动政府的统治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反动政府的统治 最新

反动政府的统治中国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是近代中国社会比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内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掠夺是其落后的外部原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落后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要想不受侵略、欺侮,就必须奋起直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富国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晚清统治(1840——1912)(1)性质:封建统治(2)皇帝更替:道-咸-同—光(此二者受慈禧操纵)-宣(3)内外政策:a、对内:实行封建专制;镇压人民革命:对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打击和镇压。

与列强联合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扼杀维新变法运动和保路之路;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

开展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政和预备立宪;(认识:其一,这些自救运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其二,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脱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注定要失败。

)压制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内部争斗不断:严禁派和驰禁派、抵抗派和投降派、顽固派和洋务派,“帝党”和“后党”之争。

b、对外:对外政策走过了“对抗──暂时妥协──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以妥胁投降为主。

二、中华民国之孙中山时期(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初)(1)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2)内外政策:a、对内: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b、对外:《告各友邦书》(内容、直接目的)认识:既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也体现了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三、中华民国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1、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l)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涵盖了1840年到1949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封建体制崩溃、革命运动兴起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的战争,英国为了推销鸦片,侵略中国并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法国等国的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

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再次失败,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更多地开放给西方列强。

3.戊戌变法(1898):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运动,旨在推进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这次以失败告终,导致了清朝政府的进一步削弱。

4.辛亥革命(1911):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场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5.五四运动(1919):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运动,主要反对《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属山东割让给日本的决定。

这场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6.五卅运动(1925):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国际赵皇后压低中国纺织工业工资。

这场运动迫使国际赵皇后政府宣布内政,并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7.北京政变(1927):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大规模清洗,蒋介石逮捕和消灭共产主义者和工人运动领导人。

这次政变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开启了中国内战的大门。

8.抗日战争(1937-1945):这是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军之一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近代史上中国历届反动政府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近代史上中国历届反动政府的统治

近代史上中‎国历届反动‎政府的统治‎中国近代百‎年,先后经历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三个时期‎,历届反动政‎府对内依靠‎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专制独裁,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列强‎,出卖国家主‎权,近代历史表‎明,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是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内部原因一、清政府的统‎治(1840年‎—1912年‎)一、鸦片战争前‎夕的清朝政‎府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政治方面‎,仍然坚持封‎建专制制度‎,政治日趋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在对外关系‎上,仍奉行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着内忧‎外患,清政府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以应付‎严重的政治‎危机二、清政府的政‎治1、清朝政局在‎19世纪6‎0年代的三‎大变动(1)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2)1861年‎的辛酉政变‎。

此后,慈禧太后掌‎权近半个世‎纪,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3)汉族官僚权‎势扩大。

太平天国运‎动以后,随着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并成为‎镇压人民革‎命的主力,加之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汉族官僚权‎势日益扩大‎,在清政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2、清政府政治‎的基本点:坚持独裁专‎制(1)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任何变‎革(2)尽管在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兴民权的要‎求,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仍然对‎之残酷镇压‎(3)面对资产阶‎级立宪派的‎要求,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

但它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却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1911‎年所成立的‎皇族内阁更‎说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这充分表明‎了清政府专‎制独裁的本‎性。

中国近代史高三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高三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高三知识点中国近代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清末到现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近代史高三学习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个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其中,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削弱了清朝政府的权威。

二、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晚清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旨在改革清朝政府,并加强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变法最终失败。

紧接着,百日维新(1898年)又是另一次持续时间很短的改革运动,其目标是推动中国现代化。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和近代化的价值观,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北伐战争(1926-1927)是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一次反对军阀统治的运动,其目标是统一中国。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进行了短暂的合作,形成了国共合作关系,为共同抵抗帝国主义和保卫中国独立做出了努力。

六、抗日战争与暂时停战抗日战争(1937-1945)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全面战争。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战争期间,中共与国民党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

八、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

中国近代政治上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上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上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政治概况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可以分为清朝末期的改良、革命以及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多达数十次的农民起义和城市暴动。

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下日益式微,国力衰退。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众的反抗,清政府通过设置新政、引进洋务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国家命运,但未能改变社会危亡的命运。

自1860年以后,中国地方军阀混战,实力强大而时弱小的北京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让步屈服。

二、中国西化运动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在清朝末年进行的推行洋务的一揽子改革的政治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资本主义营利业务,学习外国技术知识,引进洋务人才和设立洋务学堂等。

此外,洋务运动还进行了一系列机关、军队、教育以及对外交涉等机构的变革。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带来了部分西方科技知识和文化,但其改革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2. 自强运动:自强运动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洋务运动引发的一场社会运动。

自强运动包括了中国人对自身振兴的思考和行动。

在自强运动中,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保守思想的新党派和社会团体。

在海军改革和捐资办学方面,自强运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这一运动中,人们解放了思想,对唯武器论、学外国的封建制度和军阀统治进行批判。

自强运动积极引进和吸取西方科学技术成果和文化,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

三、筹议会议筹议会议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近代政治史活动中两大主要的政治力量。

它围绕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比较周密和有建设性的讨论,使中国人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筹议会议的议程内容与中国政治形势发展的沛取得了密切相联系。

四、改良派与维新派改良派发展派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其中两个流派。

改良派主要力求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此来挽救中国的命运。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2)(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建立过程: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④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特点: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②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③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④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抗战路线。

2.正面战场的抗战: 凇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的计划)、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体现两党的合作)、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牺牲)。

3.敌后抗日战争: ①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中共的威望,鼓舞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胜利:①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②1945年春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1840至1900 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原因:英国的侵略,请政府卑躬屈膝.2、意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二)、黄海海战1、性质: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概况:1894年9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3、结果:因李鸿章“避战自保”而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三)、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2、概况:①1895年5月台湾军民同爱国志士邱蓬甲、徐骧、徐永福并肩作战,抗击日军;②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保卫战表现了台湾军民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荣的篇章。

在此后50年时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停止过。

(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面对列强侵略,义和团运动爆发。

2、概况:①1899年底,清政府派袁世凯至山东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向津京地区转移;②在北京城里,义和团战士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动猛攻,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③清政府迫于列强压力,向帝国主义乞降,从背后攻击义和团,这样,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一)、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外因----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

中国近代史重点、易错知识汇总

中国近代史重点、易错知识汇总

中国近代史重点、易错知识汇总班级:姓名:一、知识点部分1、日本开始侵华标志(中国开始抗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是: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标志: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4、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的是: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是: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的是:5、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使国民党军队主力丧失殆尽的是: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是: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是:标志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独立、统一道路的是:7、在条约中割让香港岛,在条约中割让台湾,在条约中把南京开放为通商口岸,在条约中把苏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在条约中把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

8、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统治。

1916年,袁世凯洪宪帝制破产,中国出现的局面。

9、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0、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开辟的革命道路是:11、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有、、等。

中共一大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1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二、时间概念1、鸦片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第二阶段是在年。

3、中法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4、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6、天平天国运动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发生内讧是在年。

7、洋务运动开始于世纪年代。

结束的标志是战争中海战中。

8、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年的事件。

高潮是年的事件。

结束是是年的事件。

9、辛亥革命爆发于年。

10、清末新政开始于年。

11、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年。

三、归类问题1、近代中国六次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分别是哪六次?2、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3、近代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一系列救国运动,其中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的有哪几次?4、近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学西方,分别是哪三次?每一次的代表事件时?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结束时间?开始的标志、形式是?合作的内容有?。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基础知识清单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外国列强入侵与不平等条约
-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2.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
-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
- 袁世凯的复辟与孙中山的抵抗
3. 近代中国的民主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思想的影响
-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
4.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 白话文运动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 女权运动与妇女解放
- 农民运动与土地革命
5. 近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 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的抵抗
- 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抗日合作 - 二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斗争
6.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
- 改革开放及其对中国的改变
7.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 中共中央对外政策的发展
- 中美关系的变迁
- 中苏交恶与中越战争
8.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建设
- 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发展
-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世界地位的提高9.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繁荣
- 中国电影的崛起与发展
-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 中国的艺术与音乐表现形式
10.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问题
- 城乡差距与贫富分化
- 教育体制与文化传承
- 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问题
以上是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基础知识清单的内容概要,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结合教材和资源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巩固理解和记忆。

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被推翻,
建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民主政府。

2. 北洋政府: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成为中国的临时中央政权,并由袁世凯出任临时
大总统。

3. 四五运动:指1925年4月开始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领导下的
抗日民主运动。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革命运动,主要目标是反对《凡尔赛条约》和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5.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政权,由孙中山领导,成立于1912年。

6. 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共同对抗日
本侵略。

7.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日本军队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标志着日本
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持续了8年,对中华民族和
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9.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10.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国民党的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1. 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政治变革。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一、鸦片战争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

- 中国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的经过- 1840 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 1841 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 年,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 2100 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战争经过- 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

-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不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4.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三、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

- 西方列强的侵略。

2.发展历程- 金田起义: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 定都天京:1853 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高中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六国。

2.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顶峰。

3.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 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5.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 《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8. 辛亥革命:袁世凯在北京就任,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9.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开始。

10.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失败。

11.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 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13.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4. 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5. 新中国成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1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8.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

19. 告台湾同胞书: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请注意,这些知识点仅作为高中历史大题的参考,具体还需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和掌握。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对高中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晚清时期是近现代中国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剧变的时期。

其主要内容包括:1. 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上海的《南洋商报》在1844年上半年报道了这个战争的起因、流程及背后的各方力量,它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使得中国逐渐被列强侵略。

2. 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由洪秀全创立,提倡平等、拜上帝教信仰,曾对清政府形成极大的威胁。

3. 戊戌变法: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致力于使中国适应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但最终因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建社会向民主共和社会的转变。

二、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时期。

主要内容包括: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政权更迭不断。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对于中国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国共合作与分裂:国共两党开始相互合作,但随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分歧的加深,最终分裂成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争,中国军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主要内容包括:1. 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国有化等一系列社会转型。

2.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特殊时期,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
 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频道。

 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
 一、知识归类:
 近代中国之所以屈辱挨打,外因是列强的侵略与奴役,内因是中国历届反动政府对外妥协投降,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按时间顺序,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可分为三个时期:
 1、清王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
 第一,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清王朝。

 A.史实:西方列强先后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逐渐被列强所操纵,政权机构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化,内部权利机构也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发生这种转变的关键。

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调整政策进行自救:一是洋务运动,二是改革机构,三是维新变法。

但清政府死守旧制,维护封建制度,注定其失败。

直至《辛丑条约》签订,成为列强统治工
1。

中国近代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也是中华民族抗争和自强不息的历史。

然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容易被误解或混淆的,以下是对这些易错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首先,关于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并非因鸦片而起,而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迫使清政府开放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两白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太平天国提出了“扫除满清,建立太平天国”的口号,其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和清政府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再次,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强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来振兴中华。

洋务派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等。

他们兴办洋务企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然而,洋务运动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未能挽救清朝的颓势。

此外,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被迫退位。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最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民主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历史。

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汲取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高三历史宏观知识点

高三历史宏观知识点

高三历史宏观知识点一、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2. 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中华民国在北方建立的第一个中央政权。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国共合作: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开始了合作。

国共合作的第一个阶段是孙中山任命共产党员担任政府职务,第二个阶段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与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合作,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

二、中国的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形态,其特点包括封建地主阶级的主导地位、皇帝的绝对君权、官僚制度的存在以及农民的农耕生产等。

2. 封建帝制的建立:封建帝制的建立可追溯到周朝的建立,而秦朝统一后,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并将郡县系统作为地方政权的基础。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重要的选拔官吏的方式,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实用能力等。

三、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1. 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

其中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成功。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光绪帝发起的一次变法运动,它试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但由于大臣的反对和阻挠,最终失败。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青年学生为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出版条约的签订而发起的一次爱国运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目的是推翻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知识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知识点

[键入文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知识点中国历届反动政府,就其政策而言,不外乎对内残酷专制统治、剥削压迫,对外投靠列强,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以下是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知识点,请考生掌握。

1、清王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第一,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清王朝。

A.史实:西方列强先后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逐渐被列强所操纵,政权机构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化,内部权利机构也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发生这种转变的关键。

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调整政策进行自救:一是洋务运动,二是改革机构,三是维新变法。

但清政府死守旧制,维护封建制度,注定其失败。

直至《辛丑条约》签订,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但,清政府也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实行了一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特点:①清政府的买办化是逐渐完成的,有一个过程;②清政府在买办化过程中,内部机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也不乏近代化成分;③清政府调整政策虽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积极一面,但其以维护封建体制为宗旨,总体上有悖于世界潮流。

C.原因:①国际因素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侵略我国。

②国内形势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略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人民革命运动不断兴起。

③清政府自身的变化,但由于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弱小,无法促使清政府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二,清王朝覆灭前垂死挣扎(19011912年)A.史实:先后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客观结果和主观动机不同。

B.原因:①20世纪初期革命运动的发展,清统治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自救。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包括资产阶级立宪派),1。

高考政治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高考政治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③
台湾
及附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 两白银;开放沙市、④ 重庆 、苏州、杭州
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 z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拆毁北京至 封建社会的深渊
强国,科技强国。 2.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 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 地讲救亡。综合以上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日甲午战争 后中国人“救亡”的实际行动。
国市场。
2.史料2中信息“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反映出我 国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达到了 吗,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没有。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是列强无法扩大中国市场的根本因
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史料2引自日本政府的档案文件,从国力、战前准备等角度分析了日
本的优势;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 3.史料3中信息“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
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2,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提示 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救中国,政治制度落后是根源;重视海洋
二阶段,日本成为侵华的主力。
线索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既有政府组织的抵抗,也有人民群众 自发的抵抗。近代后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打 败了日本法西斯。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点归纳2020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点归纳2020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点归纳2020历史就是现实。

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点归纳2020,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点归纳2020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演变
建立了抗 日民族 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 期
推翻国民党的反 动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勾结,破坏《双十 协定》 和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底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全面内战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
国民大革命时期
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 基础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使中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 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 农村,创建红军,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使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抗日战 争时期
国共合作共同 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历史抢分专项突破: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知识点汇编
一、知识归类:
近代中国之所以屈辱挨打,外因是列强的侵略与奴役,内因是中国历届反动政府对外妥协投降,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按时间顺序,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可分为三个时期:
1、清王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
第一,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清王朝。

A.史实:西方列强先后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逐渐被列强所操纵,政权机构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化,内部权利机构也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发生这种转变的关键。

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调整政策进行自救:一是洋务运动,二是改革机构,三是维新变法。

但清政府死守旧制,维护封建制度,注定其失败。

直至《辛丑条约》签订,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但,清政府也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实行了一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特点:①清政府的买办化是逐渐完成的,有一个过程;②清政府在买办化过程中,内部机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也不乏近代化成分;③清政府调整政策虽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积极一面,但其以维护封建体制为宗旨,总体上有悖于世界潮流。

C.原因:①国际因素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侵略我国。

②国内形势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略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人民革命运动不断兴起。

③清政府自身的变化,但由于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弱小,无法促使清政府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二,清王朝覆灭前垂死挣扎(1901—1912年)
A.史实:先后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客观结果和主观动机不同。

B.原因:①20世纪初期革命运动的发展,清统治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自救。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包括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了清政府调整政策。

③清王朝开始调整的总目标及自身的腐朽,决定其失败的结果。

2、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
北洋军阀史近代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扶植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政治军事集团,其兴衰过程有四个阶段:
A.兴起阶段(1895—1912年)
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建立北洋军六镇,形成北洋军阀雏形。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列强扶植下掌握清政府统治大权,后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北洋军阀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B.鼎盛阶段(1912—1916年)
袁世凯对外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对内进行建立个人独裁统治和复辟活动,但在护国运动打击下彻底破产。

C.分裂割据阶段(1916—1926年)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中国政局分裂动荡,空前黑暗。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重掌政权继行独裁之实、护法运动失败、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频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衰亡阶段(1926—1928年)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后,继续北伐,推翻奉系控制的北京政府。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政府统治的正式结束。

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1949年)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B.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C.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二、知识深化
1、中国历届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其影响
中国历届反动政府,就其政策而言,不外乎对内残酷专制统治、剥削压迫,对外投靠列强,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其消极影响: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而言,它代表了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它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从阶级关系角度而言,它代表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从其本质而言,它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任何一个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都对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起
到消极作用。

如: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闭关锁国政策和对内重农抑商政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积极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外大肆出卖主权造成美国独占中国市场;对内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政权采取强制掠夺的方式建立起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和进步的作用。

如:总理衙门的设立说明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开始具备一些近代化色彩;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开始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带有向资产阶级政权过渡的性质,它的一部分成果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革命和推行民主共和的基础;国民政府前
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2、中国历届反动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及其实质
中外反动势力(中国反动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有勾结有对抗,但勾结是主要的。

这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剥削之上的阶级统治,但列强侵华其目的是使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因此又损害了中国反动政府的利益,因此两者有勾结也有对抗。

从双方关系演变来看,自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总的趋势是从对外疑惧、在抵抗与妥协中摇摆不定到最后完全屈从于外国侵略势力。

此后历届的中国反动政府都以一定的国家做靠山,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⑴晚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自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中大多数人仍顽固坚持“天朝上国”一套,与列强对抗;第二次鸦片战争至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的“执行条约”、“促使和局”的外交政策,使中外保持了近20年的“和好”局面;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通过战争和条约进一步控制了清政府;至《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⑵北洋军阀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扶植袁世凯上台,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共同的工具,于是各自寻找和扶植代理人,扩张侵略势力,造成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的局面。

⑶南京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国主义为靠山,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并在经济上建立起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

30年代,面临日本侵华,蒋介石集团推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妥协退让,围剿革命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抗日态度几经变化。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支持下,发动内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