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

2016年第9期【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来说,有着更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各种限制,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市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制度层面和社会认同层面,因此应该从这两个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约因素;对策建议一、前言《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化率突破了50%。

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了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社会特征。

他们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他们对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愿望更加迫切。

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平稳地实现市民化,更好地融入城市,必须对现行的制度进行重构,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同时在社会认同层面上,城市要包容他们,使他们成为城市的一员,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变。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既有制度的束缚,尤其是户籍制度导致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到均等的权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一种“半市民化”的尴尬境地。

同时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传统观念也阻碍了其融入城市的步伐。

(一)市民化的户籍制度障碍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划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各项福利待遇实行城乡居民区别对待,如今已经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户籍制度带来的身份差异以及由其衍生出的相关利益分配的制度,在当前已成为加剧社会分化和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必须克服户籍的限制,户籍的改变是市民化的核心。

(二)市民化的住房制度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基本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在所在城市有稳定的住所。

同时,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迁移首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论文

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论文

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工群体。

他们的成长环境、年龄特征、家乡认同、人格特点、进城动因、权益诉求等具有新的特点。

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缺乏及其制度障碍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对策分析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念“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1)给调研人员的直观印象:他们通过第一代农民工带回去的信息,对城市充满了向往,甚至有些“80后”本身就是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城市上学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

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看,他们完全离开了农村,成为与父辈相区别的城里人。

但在另一方面,与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学业不精,缺乏高等教育机会,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

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娇惯,没有父辈的吃苦忍耐精神,看不上低收入的体力活,又没有机会找到高收入工作。

(2)追寻“下一个城市”的理由:“80后”农民工,由于不满现状而到处“漂泊”。

这本身是市场对劳动力的调剂行为。

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的劳动技能并未因此而提升,因此流动并没有明显改善他们的境遇。

(3)“80后”的打工价值观:上一代农民工中,愿意把孩子带出来读书的,基本上都是想藉此让孩子跳出农门,进入城市;而第二代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理由是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

新一代农民工中有许多都是携家带口进城务工,这与老一代农民工“单打独斗”的状况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与解决策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蓬勃展开。

然而,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大瓶颈。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相对的低工资和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承受巨大压力,陷入低收入和贫困的困境。

2. 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农民工离乡背井,放弃了农村的土地资源,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缓,产业结构失衡。

此外,城市中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加剧了城乡差距的拉大。

3. 社会稳定问题的威胁农民工在城市中形成了庞大的“新市民”阶层,这个阶层的社会保障和待遇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住房保障,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参与感不断降低,进而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策略1.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

应当制定更加明确、可执行的法规,加强对工资、工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监管,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吸引农村劳动力在家乡找到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压力。

3. 提高农民工待遇和社会保障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工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 加强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农民工问题。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机会。

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结论: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和应对

中国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和应对

中国农民工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和应对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中许多人在农村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指从农村流入城市就业的工人)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是困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地区,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工人。

他们到城市打工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非常艰苦。

除了工作之外,他们往往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因此缺少支持和帮助。

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也不好,无论是工资、工作条件还是待遇都不如城市居民。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户籍制度。

根据现行户籍制度,每个人的户籍和社会保障都与出生地和居住地高度相关。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没有城市户籍,他就很难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

因此,许多农民工只能在城市承担较重的工作,但是却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和保障。

二、农民工对城市化的影响尽管农民工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事实上他们也为城市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劳动力。

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都是由农民工建造的。

农民工的大量流入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此外,农民工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由于他们在城市没有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而且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往往较为孤寂,他们很容易被包括黑心中介在内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在一些城市,农民工因为诈骗、流浪等问题经常成为治安的隐患。

此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买房、置业等方面也遇到了许多障碍。

三、农民工问题的应对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为农民工提供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和权益。

此外,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规章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正确处理农民工问题,还需要充分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学界、媒体、受援团体和普通人民也应该积极关注农民工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申论文章范文

申论文章范文

申论文章范文迎接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的到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1980年、1990年后出生,现在外面打工的青年。

他们占到全国1.5亿农民工的6成,大约有一亿人。

对一号文件的这一新提法,社会给予了高度关注。

正如人们所议论的,拖着“拉杆箱”进城的他们和“扛着蛇皮袋”进城的父辈们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可工可农,可进城可返乡,而前者当中很多是“五谷”不识、从没下过田土的“农盲”,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圆“城市梦”。

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有人把这一群体描述为“三高一低”。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但是,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等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15年”。

以这一亿新生代农民工为例,他们身处城市,城市却拒绝接纳,根在乡村,乡村已无法回归。

在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很多方面没有被城市所充分容纳。

他们,正是“社会结构滞后”的代表性群体。

当这一亿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的舞台上走来,我们首要的姿态应是拥抱、欢呼。

他们,是中国产业发展可依赖的人才大军。

一切资源之中,人的资源最宝贵。

相比父辈而言,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见识大为丰富,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新生活方式的能力大大加强。

事实上,他们大部分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等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当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他们将是中国发展最活跃的生产力群体。

他们,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潜力的群体。

今年的一号文件,侧重支持城乡统筹以及城镇化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更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可靠支柱与巨大潜力在农村的消费与农民的城镇化。

这一亿人的父辈,或许半辈子在城里寻找生存发展的机会,但灵魂深处还是顽强维系着“叶落归根”、还乡定居的乡土情结。

而梦想城市生活、积累一定资本的他们,无疑将是城镇化的热烈响应者。

但我们确实不能回避,这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新课题。

专家称中国城镇化率仅为40%农民工“被城市化”

专家称中国城镇化率仅为40%农民工“被城市化”

专家称中国城镇化率仅为40%农民工“被城市化”据中国社科院今年下半年发布的《城市蓝皮书》,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91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超农村常住人口,学界和不少决策人士视之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捩点。

城镇人口中有一部分是“被城市化”在昨日召开的2012年第二次中国智库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上述数字提出了质疑:“这6.91亿人中有一部分人是…被城市化‟的,他们是1.59亿农民工。

从统计资料上他们看是城市人,但他们的福利、住房、教育都是农民工式的。

真实的城市化率只有40%。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生副所长魏后凯虽然没有赞同“真实城市化率仅40%”的判断,但也指出,现有的城镇人口统计中包含大量农业人口。

2011年外出农民工的人数相当于城镇总人口的23%,而现有统计城镇人口中,农民工及家属占据整体的27.5%。

以“城市化”这一概念在人口以外的意义而言,农民工及其家属很难构成真正的城市化力量。

他们不受城市各项福利保障措施的覆盖,因其高度流动性而无法稳定成为产业工人,对城市产业转型贡献极为有限,/也达不到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

专家们均认为,如下一步不将农业人口转变为真正的城市人口,城镇化程度将止步不前,而这将直接阻碍我国“本世纪末成为中等水平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

魏后凯认为,越过50%人口城镇化率的拐点之后,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度将开始下降,今后的重点将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它包括一些关键内容:推进目前严重滞后的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建立大都市圈产业链分工模式,以及在中国中西部、东北地区构建一批新的增长极,以形成多元化区域竞争格局。

专家们对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现状并无异议。

马晓河认为,制约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在于人口没有集聚。

“人口不集聚,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

你到深圳的洗脚一条街去看,服务的人多,消费的人少,为什么?因为人口没有集聚。

”大城市患“膨胀病” 小城镇不断衰落魏后凯则认为人口的集聚呈现两极化:大城市患了“膨胀病”,有吸纳能力,无承载能力;小城镇则不断衰落,有承载能力而无吸纳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别让他们成为城乡边缘人

新生代农民工:别让他们成为城乡边缘人

安徽省合肥市十多名人大代表对该 、 打着领带的小潘如今与城市青年并无二异 , 与
子 。” 王东 科告诉 记者 。
但是王东科夫妇并不觉得辛苦 ,因为女儿是他们在城里
奋斗的强大动力 。 但同时, 成为留守儿童的女儿也是他们的无 奈 :我们回家的时候 , “ 女儿都不到我身边来 , 叫她 , 她常常躲

种 了 。” 强对记 者说 。 陈
九成新生代农 民工更愿意留在城市 ,7 5 %的被调查者希望在城
而前述 清华 大学课题 组 的调查 数字 为 5 . 8 %。 4 像 陈强 这样 “ 出生 于 2 世 纪 8 0 0年代 以 后 , 龄 在 l 年 6岁 市定居 , 除了没有土地 、 不会干农活的现实制约 , 新生代农 民工不 以上 , 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被定义为“ , 新
保 险关 系 随本 人转移 ,解 决了 新生代 农 民工 因流 动性 而 产生 陆 学艺认 为河南省 的做 法是 很好 的尝试 。
“ 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 对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很有 个启示。” 陆学艺说,新生代农民工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 “ 留在 必要的。 陆学艺说。 ” 同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 , “ 中国不可能把 大城市 并不一定适合 自 己, 回乡就业未 尝不是一个选 择 。” 同时 大部分农 民转成城市户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 他也强调,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付出努力,认清当前的就业 ” “
“ 些转 变给农 村 的劳 动力 提供 了新 的就 业 方 向 , 这 他们 中 堆 放面 粉 杂货之 外还 要存 放拉 货 的三轮 车 ,出入都 要侧 着 身 的一部分人可以从土地中走出来。” 陆学艺说。
Pe pe 人物 o l
“ 市必 须放 宽胸 怀 , 除围墙 , 城 拆 欢迎 新 市 民的到 来 。” 在 韩长 赋看 来 , 除 围墙的第一 步是 改革城 乡分 割的户籍 制度 。 拆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影响、困惑及解决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影响、困惑及解决措施
城市 居住 ,新生代农民工 已经成 为城 市新增人 口的主 要来源 。 满足这些人的消费 、住房和基 础设施建设将创造 巨大的内需 。 如果在 此基础上 , 不片 面地追求行政 区域 的扩张 , 是通过 提 而
城 镇化是 指农村人 口不断 向城 镇转移 、 第二 、 产业不 断 三 向城 镇聚 集 、 村地 区逐 步演变成 城镇地 区 、 镇人 口不断 增 农 城 长 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 中,农民 工” “ 的城镇集 聚 、 职业转 变 、 社 区融入 、 社保 制度覆 盖等等都贯 穿始终 , 为我 国城 镇化进 程 成
然我 国的产业不断向城市地 区集 中 , 区的土地不断扩 张 , 城 但
新生代农民工 影响 困境 措施
【 关键词 】城镇化
是人 口却没有相应地大规模 向城市地 区迁移 , 造成 目前人 口与 产业 集聚不协调。在未来几年 , 我国将还会 有一亿 多新生代农 村 劳动 力进 入城镇 , 现有的农 民工 , 加上 会有 几千万个 家庭在
中极 为重要的人口红利 资源要素 。 随着我 国人 口结构的逐渐转
变, 8 以 0后和 9 0后为 代表的新生代农 民工正逐步替代 老一代 农民工成为农 民工主体 。据 国家 统计局 2 1 00年公布 的资料显 示, 我国现 阶段的新 生代农 民工总数大 约在 1 以上 , 且这 亿 而

而提 高收入 。推进城镇化发展 , 带动企业向城 市集 中 , 形成规模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融 入 城 镇 化 的 影 响
1提 高城 镇 人 口密度 , 动 规模 经 济 、 带
长期 以来 , 学界在研 究城镇化 经济时经常 忽略城镇人 口密
度这一极 其重要的变量 , 重点放在城镇 的区域扩张和劳 动 而将 力的数量转移上 , 追求城镇化率 。 实际 的市场 中 , 片面 在 市场规 模 和人 口密度的关 系非常 密切 : 在给定的收 入下 , 镇人 口密 城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者:任梦格狄芸秀来源:《财讯》2016年第16期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

国家也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出台了有关制度、政策,做出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首次使用是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他们出生之后,上学、打工,相对来讲,对农村、土地不是那么熟悉。

并且他们也渴望能融入城市之中,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仍然面临许多社会体制、经济以及心理层面等各方面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阻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由于这样的户籍管理制度,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国便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农民工。

他们为整个城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却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等各方面得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不被认可和接受。

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对农村不熟悉的他们,更不愿意回到农村。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影响市民化过程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无法和城市居民享有一样的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保险等权利。

城市中的农民工由于自身特点,大多会从事的工作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职业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危险性较高,并且伴随着职业的不稳定性。

《201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农民工中,享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3.9%、23.6%、16.7%、8%和5.6%。

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

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

半月谈: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专题一组6篇)新生代农民工:梦想在大时代升级■半月谈记者车晓蕙黄浩苑吴俊潘旭在中国1.5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亿人,占60%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然而,他们是难以定义的一群。

尽管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就是“白领”。

不管怎么说,“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

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与其说他们是“农民工2.0”,不如说他们是“新市民1.0”。

总之,他们是“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

对他们的观照,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期许。

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认清这一群体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无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

唯有在更深更广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中国梦”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如今,这个“中国梦”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正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在许多沿海城市,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正在迅速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劳动者,已经占到打工群体的80%以上,而且可以预见的是,5年之内,90后打工者又将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主体力量。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文化水平更高、更快掌握技术,使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为中国制造增强竞争力、向“中国创造”迈进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基础。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索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索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索作者:岳树岭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4年第8期文/岳树岭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这是我国首次在“一号文件”中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作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将予吸纳的准市民阶层。

对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民工群体通常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呈现出明显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再教育需求也较高;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亦工亦农”,半城市化状态和边缘性明显。

虽然被冠以“农民”二字,但与农村、农业生产的关系已不是那么紧密。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阅历和社会认知直接从城市开始,与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基本无差。

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希望在城市里扎根。

但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新生代农民工沦为城市的“边缘人”,成为城市里的“灰色人口”。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的问题职业发展期望值高,但技能水平达不到。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浸染下,由生存成本所引发的一系列需求,使其在职业寻求方面更加注重工资水平、个人的未来发展、工作的人文环境,以寻求自己更加感兴趣的职业,同时追求幸福感。

另一方面,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但其职业技能水平与许多行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这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就业于对文化和技能要求不太高的加工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建筑业。

获取就业信息能力弱,就业机会少。

在城市中过窄的人际关系,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机会的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危机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危机思考
治 理
新 生代农 民工市 民化 过程 中的危机 思考
王 博
【 要】 摘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是我国实 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新世纪新生代农
民工的大量转移, 给整个社会带来了 多潜在危机 。 诸 调整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 , 不断推进制度 改革, 加强公共服务建 设, 对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 实现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无所不在 , 而且 越来越 多的新生代农 民工从 农村剥离出来落 有关 系日益 紧张; 第二 , 外出人员无法 经营土地 , 对土地实 行
户城 市 成 为 新 市 民。 生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 过 程 , 整 个 经 济 粗放 式经营, 新 使 耕地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大量出现 , 许多地区的 社 会发 展 面 临诸 多潜 在 危机 。
第 一, 工作 生活 条 件 艰苦 。 民 工在 城 市 打工 , 都 没 有属 于 自 农 大 源和农 副产 品资源优势, 发展轻 工业等,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 己的住 房 , 往往 生 活 条 件 差 。 由于文化 水 平低 , 有一技 之长 , 没
供 就业机会 。 同时, 创造 良好的环境 , 实施 回归工程 。 吸引外
村 初 中 ( 中) 高 一毕 业 几 乎 全 部 涌 入 城 市打 工 , 不愿 留在 农 村 种 地 , 在 不 少农 村 都 是 “ 弱 的农 田, 跚 的老 人 , 妈 的孩 现 衰 蹒 无
教育危机
鉴于 自身的阅历和经验 , 新生代农 民工 对子女受教育的
子” 这就使从事农 业生产的人越 来越少, , 粮食生产的可持续
他们干 的大多是苦、 、 脏 累、险的活, 劳动强度 大、 时问长, 再 出人 员返 乡就 业 、 业 。 创 二要 不 断推 进 制 度 改 革 , 一方 面 改革 加上远远高于农村的生活开支 , 他们的生活往往 步履维艰 。 第 土 地制度 , 加强土 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 管理和服务 , 立健全 建 二,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 交友、 恋爱、 结婚的黄金期 , 他们对思 土 地 承包 经 营权 流 转 市场 , 农 村 劳 动 力 合 理 流 动 。 让 另一 方面

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吕静2012-7-27 10:31:12 来源:2010-12-11 中国经营报“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主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看来,这群在个性、行为、思想、文化程度上都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群体,却在当下面临“不愿再成为农民但一时又难以成为市民”的尴尬。

如何让其适应并加以平衡已经是社会急需思索的问题。

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中国经营报》: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你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李培林:1980年以后出生的1亿多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大军的主力,并走上社会和历史的舞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他们仍将是支撑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中快速形成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

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等诸多方面,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换句通俗话说,今日拖着拉杆箱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是当年扛着蛇皮袋进城的老一代农民工,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愿再成为农民但同时又难以成为市民,这是一个尴尬的“两难处境”。

然而,他们是用脊梁扛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人。

《中国经营报》:2010年的富士康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广泛讨论,这一流动劳动力蓄水池显然越来越不稳定,你如何看待相关的讨论?李培林: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对自己经济社会地位的评价也提高了,有更强的维权意识,对未来也有了更高的预期。

但在现实当中,他们面对各种融入城市生活中的障碍非常悲观,更难以忍受一些企业缺乏人文关怀的恶劣劳动关系。

一方面,社会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另一方面社会却没能给他们应有的认同和福利,这无疑会形成矛盾。

我认为应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这是避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地区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关键。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定义“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概况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3.近80%的人未婚。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5.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

6.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

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

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指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后,在城镇环境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力的推动下,在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逐渐向城镇居民转化的过程,除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与城镇居民接轨外,在公积金、工龄接续等待遇方面也应与城镇居民对接。

农民工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农民工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农民工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

然而,这一过程不仅对农民工本身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从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层面分析其影响。

一、经济影响1. 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在建筑、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找到工作,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

2. 劳动力市场调整:农民工的涌入使得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调整。

其中一些工作岗位由于农民工的低工资要求而得以维持,同时也对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

3. 资金流动增加:农民工进城工作后的收入增加,带动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提升,进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影响1. 家庭关系变化:农民工往往把家人留在农村,而自己到城市工作。

这种分离状态对农民工和家人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农村留守的家人也可能面临心理和经济上的困境。

2. 城市社会秩序问题:农民工涌入城市,给城市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住房、交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城市需要适应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3. 文化冲击:农民工的涌入也对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文化产生了冲击。

城市的现代化和多元文化给农民工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问题。

三、政治影响1. 社会稳定问题:农民工涌入城市可能引发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关注他们的权益和福利。

2. 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农民工进城工作的增加,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需要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3. 政策调整:农民工涌入城市也需要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合同保护和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1 亿农民工市民化大幕开启落户大城市并非无望2014 年03 月21 日07

1 亿农民工市民化大幕开启落户大城市并非无望2014 年03 月21 日07

1亿农民工市民化大幕开启落户大城市并非无望2014年03月21日07:04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3月21日电(财经频道曾会生)日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出台,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城镇化规划,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城镇化大幕拉开,1亿农民工市民化大幕正式开启。

《规划》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到2020年实现1亿农民工进城落户。

专家和官员均表示,6年间1亿农民工进城落户是可以实现的,进入大城市落户相对困难,但并不是没有希望,未来特大城市的落户将实行积分制。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专家:这才是实现真正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

”在19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规划》的第一个创新。

并且跟以往很大的不同是,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1978年-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

但是户籍的城镇化只有不到36%。

这意味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这些农民工没有落地生根、没有享受到市民待遇,没有城市户口和社会保障。

这方面的转型可谓任重道远。

”徐洪才强调,只有这些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并且能够实现就业、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才是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

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镇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农民工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展开论述。

一、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并伴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中国的城镇化始于改革开放以来,广泛认为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城市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涌入。

同时,城市化也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促进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农民工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农民工指的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城市中从事建筑工地、工厂和服务行业等劳动密集型工作。

首先,农民工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相对欠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这迫使农民不得不外出务工。

其次,户籍制度的限制也是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人口的流动限制在了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民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往往需要面临高昂的经济成本和各种限制,导致他们经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三、农民工问题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不仅对农民工个人造成了困扰,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农民工问题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农村城市化速度过快的问题。

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城市中农民工的集中居住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管理问题。

其次,农民工问题中还涉及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低技能的工作,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且缺乏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保护,可能面临健康、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2011年半月谈

2011年半月谈

半月谈: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专题一组6篇)新华网( 2010-03-31 15:39:13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新生代农民工:梦想在大时代升级■半月谈记者车晓蕙黄浩苑吴俊潘旭在中国1.5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亿人,占60%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然而,他们是难以定义的一群。

尽管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就是“白领”。

不管怎么说,“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

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与其说他们是“农民工2.0”,不如说他们是“新市民1.0”。

总之,他们是“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

对他们的观照,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期许。

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认清这一群体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无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

唯有在更深更广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中国梦”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如今,这个“中国梦”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正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在许多沿海城市,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正在迅速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劳动者,已经占到打工群体的80%以上,而且可以预见的是,5年之内,90后打工者又将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主体力量。

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的关系

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的关系

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的关系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口的劳动力群体,他们为了找工作而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以期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众多问题,这与城市化的发展和现状密切相关。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农民工问题的出现。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城市中寻求发展和机会。

这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剩的问题,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就业压力。

在城市化初期,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农民工就成了填补劳动力缺口的主力军。

然而,由于农民工经验和技能不足,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收入和待遇较低。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问题逐渐形成。

其次,农民工问题反过来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农民工在城市中承担了许多低端工作岗位,包括建筑工地、家政服务等。

他们以相对较低的工资接受了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和限制了农民工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农民工对于城市化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导致了一些农民选择不愿意进城或者进城后不积极融入城市社会,形成了“隐性农民工”。

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还增加了城市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的关系还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

农民工人口的增加,一方面提供了城市劳动力的来源,积极支撑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农民工作为低收入群体,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各种社会福利,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机会,如提供住房保障、岗位提升机会等,以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过程。

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的关系还反映在城市政府的角色上。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日益突出。

农民工作为大规模跨地区流动的人口群体,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和不稳定的工作环境等。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问题的原因1.1 城市化进程的背后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建设,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

然而,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容易受到歧视和剥削,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

1.2 市场经济的巨大压力市场经济的崛起使得用工需求逐渐向城市集中,这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由于运输和信息不畅,农民工在寻找就业机会时容易受到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

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方案2.1 新农村建设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创业,减轻城市的用工压力。

2.2 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地区可以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使得农民工可以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

2.3 加强法律保护和监管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法律保护和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用工行为,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拿到工资和享受社会保障。

2.4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为了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需要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此举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提高其在城市中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2.5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包括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等福利,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梦想在大时代升级在中国1.5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1980年后出生的约有1亿人,占60%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他们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给予重点关注。

然而,他们是难以定义的一群。

尽管他们仍被社会归类于“农民工”,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内心抗拒这个称呼:有人称呼自己为“新产业工人”或“新市民”,有人在竭力推广“新工人”这个称号以取代农民工的群体标签,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就是“白领”。

不管怎么说,“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已经使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

或许,从他们想要成为的社会角色看,与其说他们是“农民工2.0”,不如说他们是“新市民1.0”。

总之,他们是“新人”,转型期中国涌现出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全新的社会群体。

对他们的观照,应有全新的视角;对他们的评判,应有积极的期许。

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嫌恶和排斥,那些居高临下的担忧和怜悯,都无助于我们认清这一群体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无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这一群体的有关事务。

唯有在更深更广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这一群体的准确定位——他们,是“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

自从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中国梦”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如今,这个“中国梦”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正努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在许多沿海城市,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正在迅速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劳动者,已经占到打工群体的80%以上,而且可以预见的是,5年之内,90后打工者又将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主体力量。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文化水平更高、更快掌握技术,使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为中国制造增强竞争力、向“中国创造”迈进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基础。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旺盛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强的消费能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前进的新动力。

与省吃俭用、挣钱养家的父辈们相比,计划生育时代出生的他们较少家庭负担,得以将更多的收入用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他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改善自己的吃穿住行,更要在精神层面追求文化生活和娱乐享受,消费风格越来越接近于城市年轻人。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外贸依赖型转向内需拉动型,新生代农民工堪称最大的内需制造者之一,他们的消费潜力绝不可小视。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中国改革深化的一股新的、强大的推动力。

作为自我意识强烈的一代,“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成了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新生代农民工最多的自我评价。

他们的梦想在城市,他们渴望留下来,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户口、住房、医疗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他们对文化认同、阶层流动、政治参与也有着更多的诉求。

然而,我们的户籍制度、住房政策、社保体系、教育等许多领域,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方面的政策安排刚刚破题。

面对坚硬的制度壁垒和文化之墙,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正在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倒逼着中国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填补空白,涉向深水。

作为“中国梦”的新一代承载者,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改变中国城乡面貌的决定性力量。

他们的离去,使农村劳动力日渐短缺,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诸多新课题,但客观上也减轻了农村发展的负担。

他们的到来,使城市获得了大批年轻移民,也深度考验着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可以说,他们的去留,决定着中国城乡的融合或分裂,如若我们能够善待这一群体并逐步使他们融入城市,中国城乡的面貌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正如同“中国梦”正处于从“国强”落实到“民富”的关键阶段一样,新生代农民工的命运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性时刻。

对于他们自身来说,群体的意识正在形成,种种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从零散的呼声开始走向社会化的行动,例如不满工资收入“用脚投票”造成的局部“民工荒”。

而对城市和政府来说,对他们的重视度刚刚有所提高,相关制度坚冰的打破正在酝酿之中。

是把握历史的机遇,加速改革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让和谐社会建设进入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还是漠视一个庞大群体的上升愿望,制造新的阶层隔离和对立?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当然,处理有关一亿人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首先要做到的是真正走入这一群体,用平等和理性的眼光,去发现、把握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

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之一“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却想飞得更高!”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把“进城挣票子、回村盖房子娶娘子”作为进城打工的最终目标,学本事、长见识、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地位,开始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新观念、新追求。

他们来到城市打工,不仅谋饭碗谋生存,而且谋事业谋发展;他们不仅被用人单位选择,也主动自我选择;他们不仅艳羡城市物质生活的富足,也渴望知识文化世界的丰富;他们不安于现状和命运安排,而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打通社会阶层流动上升的路径。

他们的主体世界已经发生变化,“城市化中国”却对这样的新变化、新期待客观上准备不足,应对滞后。

要“钱途”更要前途——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空间调查新追求:“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在京城一家低档的歌厅,半月谈记者邂逅一群90后的外地打工者。

外面飞雪正紧,夜已深深,这群少年却刚投入一周劳作后的扎堆狂欢,啤酒壮胆,挥舞着麦克风高歌狂吼。

“我和我追逐的梦擦肩而过,永远也不能重逢”(刘德华)“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郑智化)“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成龙)……让记者颇感惊讶的是,在两三个小时的点唱中,他们唱得最多的除了情歌,便数励志类流行歌曲了,而且唱得格外起劲,个个争当“麦霸”。

记者现场强烈感到,这是一群不甘于在城市边缘和底层苟且生存的“追梦人”。

其中一个名叫王鹏鹰的少年,两年前从皖北南下广州打工,每月挣1300元,包吃包住,活也不累。

但生来倔强的他还是决定辞职北上,来首都闯一闯。

他连连叹气:“在广州干了两年,每天重复同样的简单工种,感觉不到前途,没有奔头啊。

闲下来就无聊得很,拼命上网,还是闷得发慌。

我都18岁了,夜里想想大好年华就这样耗掉,真不甘心。

我可以预料到,这样干个两三年后,除了能攒个两三万,别的什么也留不下、学不成,一点前途也没有。

那时,人都崩溃了,要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梦想”是新生代农民工爱听的流行歌曲中的关键词,那么“前途”二字便是出现在他们与人交谈中的高频词。

20岁的杜翔宇来自河南农村,剪着时髦的发型,穿着耐克运动鞋,完全看不出与城里同龄人的区别。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我们这一代吃苦能力可能是有所下降,更注重消费和享受了;但是,如果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比,我们的吃苦耐劳丝毫不差。

老人们总是说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对工作挑三拣四’,但他们其实不知道我们想得更多。

赚钱虽然重要,但前途更重要。

”杜翔宇得意地对记者说,“通过参加培训班和不断充电,我现在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主要负责电脑系统安装,虽然刚开始干,工资不高,每个月只有1500块钱,但我看重的是能够学本领,有前景。

等各方面能力具备了,我打算自己创业开公司。

”乔志远从辽宁锦州高中毕业后辗转北京等多个大城市打工。

酷爱玩电脑的他在找工作时并没有把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而是瞄准了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参加了自学考试。

“作为年青一代的农民工,我们所承担的家庭经济负担较轻,择业时现实待遇往往不是放在首位的,而更看重发展的机会和职业的前景。

”小乔在表达自己的追求时,胸有成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仅有的3位农民工之一,胡小燕坦言自己挺佩服80、90后农民工。

“与我们这些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相比,他们身上具有很多优点:眼界开阔,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强;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更加注重个人长远的成长空间。

”新阶梯:打工仔照样可以晋升管理层事实上,在新生代打工大军中,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员靠奋斗和历练逐步改变了地位,踌躇满志地跻身于“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一族,初显城市“小白领”的体面。

尽管这类人比例还很小,但起到的榜样激励效应很大,让那些初来乍到的打工仔有了奔头。

精干的打扮,锃亮的皮鞋,眼前的孙恒给人的印象自信而干练。

19岁从安徽老家到北方大城市打工那天起,孙恒便将实现更好发展作为自己的追求,最终成为一家制衣企业的结构设计部门主管。

如今已29岁的孙恒感悟道:“打工不能仅仅靠吃力气饭,必须有一技之长,这才是最大的发展资本。

刚来时在流水线上干操作工,工资只有1000块钱,但我始终不甘心这样干下去。

省吃俭用有了一点积蓄后,我自费到服装学校进修服装设计,并在3年后被提升为部门主管,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有三四千块钱。

”的确,和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靠卖体力在城里打拼不同,在新生代农民工看来,有一门技能,就等于有了金饭碗;而有了“人有我优”的现代技能,就等于给自己的跨越式发展搭好了上升阶梯。

在天津金达制衣有限公司的宿舍楼里,来自河北邯郸永年县农村的王晓霞,一边听着MP3,一边将数码照相机里的照片往笔记本里传。

今年24岁的王晓霞是天津一家企业的辅料库主管。

仓库的进出货管理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为了竞聘这一岗位,她用攒下的钱购买了笔记本电脑。

她只有初中文化,特别想再攒点钱,继续进修,取得更高的文凭或有价值的职业技能证书。

天津市建工集团工会主席毕志纯说:“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文化程度高,见识多,更注重职位晋升和价值实现,更想在城里有一个体面的生活。

”新职场:时兴职业也开始眷顾新生代农民工体面,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晋升上,还存在于社会各行业美誉度和尊荣度的选择中。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力和社会化分工的趋细,在加工制造业和家政、保安等传统服务业之外,一部分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时髦职业也成了某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场新选择,不再是一些城市青年的“专利”。

当保安,曾是很多厌倦掏体力干重活的农民工的憧憬:衣着齐整,出入人前,有精神,有派头。

而今,许多保安公司却苦于农民工保安流动性太大而应对无策。

经父亲在北京的部队战友介绍,18岁的于海涛去年从山东临清来到一家中央级新闻单位当上保安。

开始他还觉得挺新鲜、挺体面,但不到半年便发现,和他一同站岗值勤的其他省的90后农民工走马灯似的走了好几拨。

于海涛对半月谈记者说:“由于人手缺,好多天都是一个人顶两个人的班,站12个小时的岗。

北京冬春,下了10场雪,经常是夜里刚躺下没几个小时,便又被催起冒雪值勤。

而工资又不见涨,每月还是千把块。

我可能干不到今年底,也得另找更有出息的新兴职业,用双手设计属于自己的未来。

虽然暂时贫穷,但年轻就是资本,就有希望。

”据介绍,同样是山东籍的一名80后农民工鲁鑫,五六年前闯北京时也是靠当小区保安起家,后来试了好几个职业,最终锁定了一家民营文化传媒公司执行统筹一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