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_学案2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学案+2

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学案+2

《晏子使楚》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区分“乘机”和“趁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爱国热情。

二、重点难点关注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好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三、导学问题1.读句子,解释粗体的字和词(1)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

()(2)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4)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2.课文中楚王对晏子的态度有什么变化?3.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4.谈谈你对晏子和楚王的印象。

晏子:楚王:四、参考资料《晏子春秋》晏婴(?~公元前500)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言危行显名于诸侯。

今本《晏子春秋》共8篇,分215章,每章记述一事。

其中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居多。

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劝,发人自省,表现了一位国家重臣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思想。

此类篇章大多以记言为主,而略于记事。

书中较富于文学意味的,是记述有关晏子行事的一些传说故事。

如《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乞北郭骚米》、《晏子使楚》、《楚王欲辱晏子》、《晏子布衣栈车而朝》等,都具有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突出地表明晏子是一位临危不惧、忧国恤民、廉洁奉公、善于辞令的大臣。

章末多有“君子曰”,或者标举“仲尼”“墨翟”的言论,以表明编者对晏子言行的评赞。

语言质朴谨严,有不少警句格言。

旧本以明代乌程闵氏刻本为佳。

近人吴则虞编著的晏子春秋集释》较为详备。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优秀语文教案:《晏子使楚》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成语“晏子使楚”及相关词汇。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阅读习惯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晏子使楚”及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晏子使楚”的内涵和用法。

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晏子使楚》文本或故事书。

相关成语卡片或黑板。

参考资料或图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座位安排便于小组讨论和互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成语“晏子使楚”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晏子和楚国的背景知识。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晏子使楚》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阅读理解能力。

4.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心理和情感变化。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口头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晏子使楚》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成语“晏子使楚”的运用和词汇掌握情况。

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学习成语“晏子使楚”学生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上的书写,学习成语“晏子使楚”的写法和含义。

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略)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3、答疑。

三、阅读分析1、阅读思考: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4、小结: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2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晏子使楚》教案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晏子使楚》教案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哦,好的,我将帮你写一篇有关于《晏子使楚》教案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文章。

一、教学目标1.了解《晏子使楚》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基本要素;2.探究《晏子使楚》的意义,并将其与当下社会和自身生活联系起来;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辩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晏子使楚》的背景与情节2.《晏子使楚》的主题与意义3.《晏子使楚》中的人物形象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导读先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1.师生互动环节: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晏子使楚》的好奇心和兴趣。

2.导读先学环节:导读文本对《晏子使楚》的背景和主题进行简短介绍,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

3.自主探究环节:学生自行翻阅课本、参考资料、查找补充信息,了解《晏子使楚》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梳理出主要思想。

4.合作交流环节:学生小组间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表述等方式,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分享给他人,修正自己的认识,并获得其他人自己疏忽的问题。

5.反思提高环节: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激情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用“影视大片”、“人生经历”、“智慧哲理”等形式,引出《晏子使楚》的情节和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导读先学环节老师介绍《晏子使楚》的背景与主题,简单介绍晏子和楚国的历史背景,并提出“权谋”和“智慧”两大主题,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

3.自主探究环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询问老师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了解《晏子使楚》的人物、情节、主题等信息,并梳理出主要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查阅网络资料、互相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

4.合作交流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和分享,讨论《晏子使楚》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哲理等。

第11课 晏子使楚 导学案二

第11课   晏子使楚  导学案二

11 晏子使楚一、1、知识准备:课件、幻灯片。

2、揭示课题:(1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1课《晏子使楚》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经过、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自学目标:(1分钟)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楚王侮辱晏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一)自学内容(9分钟)1、自由朗读第①、②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楚王想侮辱晏子?。

2、从第③自然段晏子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3、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智斗,楚王又怎样了?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⑴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场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晏子说的这句话,。

句中连用两个“大伙儿都……就能够……”的并列句式,作用。

此外,衣袖能“连成一片云”、甩汗能“下一场阵雨”都是说法,既说明多,又表现了。

⑵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话意是:按照我们齐国的规矩,什么等级的人。

我是齐国最人,因此只能来访问。

晏子用先自己的方法,达到贬低目的,使楚王再次感到。

⑶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智斗,楚王又了。

4、自由朗读第⑤自然段。

①思考:楚王第三次用什么办法想侮辱齐国,结果怎样?。

②这次晏子反驳楚王时用了什么方法?有何妙处?晏子用的说法。

从侧面反驳楚王,既,有了楚王。

5、大家齐读第⑥自然段:思考:第六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根据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完成下列表格:楚王侮辱晏子反驳结果访问狗国才钻狗洞说晏子是下等人只好陪着笑好人到了强盗国就变强盗三、教师点拨:三次侮辱欲显威,识破用心妙应对。

弄巧成拙讨无趣,维护尊严之强敌。

四、当堂检测: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晏子使.楚。

()②这支笔很好使.。

()③晏子面不改色.。

()④广场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优秀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3)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课文内容推测晏子的内心想法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3)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推测晏子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晏子使楚》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地图或视频资料。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注释或解释。

4.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晏子使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晏子使楚》,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2)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晏子的特点和价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进行自我反思。

五、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学案2(北京课改七年级下)

《晏子使楚》学案2(北京课改七年级下)

《晏子使楚》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2、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学习重、难点:1.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难点: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资料链接学习提示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

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

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二)预习提示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2、翻译下列词语或句子习辞避席为其来也:何坐实熙反取病焉:左右所以曷为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齐人固善盗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能独立复述这两个故事二、新授课导入: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检查预习:字词句子、课文内容(二)、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文。

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能用自己的话将课文翻译成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

思考:(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三)、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1)、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

晏子使楚教学教案2

晏子使楚教学教案2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聪明才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晏子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晏子智慧的表现和运用。

1. 导入新课:(1)简介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晏子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2)解析晏子的智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举例说明晏子的聪明才智。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 深入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查阅相关资料。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晏子形象的理解和晏子智慧的运用。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人物。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晏子使楚的相关历史人物。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智慧与勇敢。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使臣的文化背景,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学习。

3.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用于学生查阅和学习。

4. 准备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道具或图片,用于情景模拟。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教师备课必备: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二

教师备课必备: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二

教师备课必备: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二《晏子使楚》是一篇富有哲理思考的文章,孩子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处世之道。

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教师们不仅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还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寓言故事《晏子使楚》,了解古代的世道和人性。

2.学会分析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点1.领会故事中的哲理2.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三、教学难点1.把握故事中的情节2.掌握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语言四、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故事《晏子使楚》2.准备教案和教材3.准备PPT4.准备课堂互动游戏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一场战役,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阅读故事让同学们在PPT上观看《晏子使楚》的动画,有老师讲解和解释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让孩子们在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文章的主题——与人和睦相处。

3.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关于文章的内容,学生之间讨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并提出他们的疑惑和矛盾。

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4.巩固语言知识让孩子们分组抽取文章中的关键短语,通过捉虫,让更多的关键词被引入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一些句式结构,加深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

5.课堂互动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如记忆游戏、环节游戏等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6.总结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晏子使楚导学案2课时

晏子使楚导学案2课时

活动案
”这句话妙在哪?
三、晏子和楚王之间的第三次较量
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
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
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水土不同怎么理解?这段话隐
含了什么意思?
四、测1、《晏子使楚》这课主要写了我国()末期齐国大夫()
出使()的事。

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起因是:
(),经过是:楚王()次侮辱晏子,
却被晏子反击,最终,()。

文章表现了晏子
()。

2、读一读下面的文言文,你知道各段写的是哪个故事吗?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使楚导学案2

晏子使楚导学案2

十《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体会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二、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朗读全文。

2、请认真研究学案,独立完成预习自测,规范书写。

3、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到“我的疑惑”处,以便对问题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探究。

1、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

2、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3、王和臣下谋划,打算怎样侮辱晏子?请用课文内容作答。

三、合作质疑:
1、楚王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如果你是晏子,怎样回答楚王的问题?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又是如何回击的?
2、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3、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处写到“王笑曰”,你觉得楚王当时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你能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四、拓展延伸
1、你能说说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家,并讲讲他的一个外交故事吗?
2、《练习册》18页第二个阅读题
五、当堂检测
“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这部短篇讲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

板书课题:16 晏子使楚。

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五、再次观看《晏子使楚》的故事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2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 2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篇1[教材简析]《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学习方法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媒体说明]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消化教学难点,我们采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媒体诠释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学案2
学习目标:
1.学习楚王与晏子间的第二、三次较量的事例,体会晏子说话的技巧。

2.抓住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爱国情怀。

3.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一、巩固基础: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面不()色安()乐()水()不同
(二)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
敝()淮()赔()矩()
二、课堂学习: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二)联系课文,写出句子的意思。

1.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三)读后感受:
1.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2.当“晏子使楚”的故事传遍楚国时,楚国的老百姓会怎么说?
三、实践应用:
短文欣赏:
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都仰着头走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低着头走路呢?”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走路的习惯,周恩来完全可以不理睬这种毫无根据、毫无
价值和毫无道理的低级问题。

但是,这一提问不怀好意,周恩来要借题发挥,要让他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便哈哈大笑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美国人走下坡路,当然是仰着头走。

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


作业:
1.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
2.读短文后,你体会到周恩来总理是怎样的人?
四、感悟、积累语言:
晏子的话语中有许多巧妙的地方,适合语言的积累。

例如:晏子在驳斥楚王藐视齐国无人时,巧妙的利用了夸张的说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方法的好处。

并且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的感悟到:晏子利用夸张的话回击了楚王,并且表示出了齐国的繁荣、人才济济。

教学到此,马上出示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

让学生在这里进行积累和理解,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选择作业:
设计作业时,考虑到既要适合学生完成并且能够有效地对文本进行拓展。

因此,本课的作业设计相对比较灵活开放,要求也相对较宽泛,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余地:从下面的作业中选择一到两项完成。

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更多关于晏子的故事,读一读。

3.同学之间自由结组,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课文续编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