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文综)
省市2017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必考题)和第Ⅱ卷(选考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必考题共275 分)一、选择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几年中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基数、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的不同,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图1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有可能是A.京津地区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D.冀鲁豫地区2011年9月14日,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发生溃决,洪水经冲出的洪沟和库赛河流入库赛湖,9月20-30日期间,库赛湖因水量急剧增加出现湖水外溢,并导致其下游的海丁诺尔发生类似情况,湖水最终汇入盐湖。
如果盐湖也因为来水量持续增加而外溢,汇入楚玛尔河,则卓乃河将成为长江的最北源。
图2示意盐湖及周边地区湖泊水系。
据此完成4-6题。
4.卓乃湖溃决之前,图中材料述及湖泊A.水生生物多样B.水源相互补给C.含盐量均较高D.水位季节变化较小5.2011年9月前后,流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的是A.卓乃湖B.库塞湖C.海丁诺尔D.盐湖6.一旦盐湖湖水外溢,将A.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B.可能影响长江水体的水质C.利于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D.提高周边地区土壤的肥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2.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24.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A.当代史构成了历史的主干 B.当代史决定了未的走向C.当代发生的一切都会成为历史 D.历史是当代人意识观念的反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与历史的重现,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学理论的了解以及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历史是当代人意识观念的反映。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25.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
”这说明A.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B.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C.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D.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卷第一部分(必考题共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几年中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基数、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的不同,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图1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D.冀鲁豫地区2011年9月14日,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发生溃决,洪水经冲出的洪沟和库赛河流入库赛湖,9月20-30日期间,库赛湖因水量急剧增加出现湖水外溢,并导致其下游的海丁诺尔发生类似情况,湖水最终汇入盐湖。
如果盐湖也因为来水量持续增加而外溢,汇入楚玛尔河,则卓乃河将成为长江的最北源。
图2示意盐湖及周边地区湖泊水系。
据此完成4-6题。
4.卓乃湖溃决之前,图中材料述及湖泊()A.水生生物多样B.水源相互补给C.含盐量均较高D.水位季节变化较小5.2011年9月前后,流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的是()A.卓乃湖B.库塞湖C.海丁诺尔D.盐湖6.一旦盐湖湖水外溢,将()A.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B.可能影响长江水体的水质C.利于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D.提高周边地区土壤的肥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据下图判断A.晋燕两国可以通婚B.燕宋两国不能通婚C.晋鲁两国可以通婚D.燕齐两国可以通婚2.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
这反映了A.君主权力受到挑战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3.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4.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
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5.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
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
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6.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
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D.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7.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约规定各诸侯国要“无忘宾旅”、“无遏汆”,即要保客商、不阻碍粮食流通。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48分)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所说铭文有字数、语句的变化,未见字体的变化,A可排除;从“追颂祖先功德”“记述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看,周人重视周人的历史传承,B正确;题干中“追颂祖先功德”属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宗法制互为支撑,C可排除;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用多数属于礼乐器,同当时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另外有少量兵器、工具、生活用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逐渐脱离商周那种礼制,越来越日用化了,也就是说,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当在战国秦汉时期,同时从题干材料看,也未提及青铜器的功用问题,自然也谈不上变化,D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B.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汉初统治者在中央、地方、法律、礼乐、选官等方面都大体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而汉对这些制度的继承则来自于萧何所收集的文书的记载,所以才说“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故A项正确;汉初统治者崇尚道家的“黄(帝)老(子)之学”,提倡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C选项“未能充分发挥文书之力”与题干“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相矛盾,故C项错误;汉初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也是得益于萧何所收集的文书上的记载,这并非题干核心信息,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26.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太原外国语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文综)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25.“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阁臣)皆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这里的“阁臣”类似于A.唐朝的中书令B.宋朝的参知政事C.明朝的监察御史D.清朝的军机大臣26.《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27.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
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
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
”这表明宋代A.官府垄断纸币的发行B.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C.租税主要用来平粜物价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28.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29.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0.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
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 )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解析】据材料中,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可知国家政权由家族掌握,再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周王有裁夺政事的权力,故C项错误;分封制应该体现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
由此可推断( )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解析】不能从材料中判断出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信息不足,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可知,庐江这个地方的百姓不知道牛耕,而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所以可以判断出汉代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未说江南地区,也未说人地情况,故C项错误;农业是不是当地主要产业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3.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解析】区域长途贩运是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未说民间手工业,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市”或“亭”代表着官府直接管理,却在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且离远能推断出官营手工业从事着商品贸易,故C项正确;贵族和平民在汉代不可能破除身份等级,故D项错误。
2017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太原五中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三历史(文)第Ⅰ卷(选择题,共计45分)一.本卷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3.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B.保证区域公正性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D.维护国家稳定性5.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总
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值得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
在古代社会的早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最根本、最重要的主题;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
它们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节日就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当然是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的事。
古人最早产生的时间观念是日出日落、寒来暑往。
由此,开始分为寒暑两季,接着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
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全部是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
古人认识到这些日子是天象气候转变的关键节点,以为这些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施行巫术、占卜,祭拜日月星辰、五谷诸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健康平安等。
每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特定时日周期性重复的民俗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节日。
月亮的晦朔圆缺之日也让古人感到神秘并加以崇拜,也会产生萌芽状态的节日。
这些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源于古人在特定时日用以解释、控制自然进程的超自然力崇拜。
所以说,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
确定节气之后,又有了年月日的划分,便形成了历法。
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故传统节日的保护,有利于保持和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017山西太原一模历史
太原市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文综历史试题24.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25.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
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
这些做法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26.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
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
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
这一变化有助于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7.图5 是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图5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B.民族工业与外商争利C.自然经济的顽强性D.洋务企业发展迅猛28.1902 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
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B.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C.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D.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29.(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
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
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这一过程表明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30.“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
”文中的“那里”应是A.1840—1911 年的中国上海B.1895—1945 年的中国台湾C.1898—1997 年的中国香港D.1932—1945 年的中国东北31.1960 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
山西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山西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武邑期中)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 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 (2分) (2017高二下·福州期中)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 .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B .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 .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 .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3. (2分)下列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 . 使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B . 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 . 使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 .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 (2分)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论语·先进》中说:“德行:颜回、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该记载从一个侧面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是()A . 温故知新B . 有教无类C . 学思结合D . 因材施教5. (2分)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
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
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 .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 .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 .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 .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2. (2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A . 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B .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C .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D . 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3. (2分) (2016高一·南市月考)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A . 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 . 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 . 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 . 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4. (2分)(2017·安徽模拟) 英国曼彻斯特商会给政府呈文指出,对华贸易维持英国航船十万吨,中国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一个销量庞大而又迅速扩张的市场,同时又为印度的出产提供销路,使得我们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够大量消费我们的制造品。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A . 林则徐坚决禁烟损害了正常的中英贸易B . 英国对华贸易遇到很大障碍C . 英国商会组织敦促政府保护其商业利益D . 清朝拒绝给英国最惠国待遇5. (2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8分)2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所以本题选A。
B、C、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皇帝制25.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此可见,纸币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故A项错误;如管理不当任何时候纸币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材料未涉及,与“由此可见”不符,故B项错误;交子没有“取代金属货币”,故C项错误;“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注重“防伪"功能,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货币发展26.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
这说明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古代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关键信息是“研究动机、运用的知识、研究方法均与儒家思想有关”.根据材料“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可知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48分)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所说铭文有字数、语句的变化,未见字体的变化,A可排除;从“追颂祖先功德”“记述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看,周人重视周人的历史传承,B正确;题干中“追颂祖先功德”属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宗法制互为支撑,C可排除;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用多数属于礼乐器,同当时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另外有少量兵器、工具、生活用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逐渐脱离商周那种礼制,越来越日用化了,也就是说,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当在战国秦汉时期,同时从题干材料看,也未提及青铜器的功用问题,自然也谈不上变化,D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B.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汉初统治者在中央、地方、法律、礼乐、选官等方面都大体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而汉对这些制度的继承则来自于萧何所收集的文书的记载,所以才说“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故A项正确;汉初统治者崇尚道家的“黄(帝)老(子)之学”,提倡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C选项“未能充分发挥文书之力”与题干“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相矛盾,故C项错误;汉初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也是得益于萧何所收集的文书上的记载,这并非题干核心信息,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26.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B项正确;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2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故B项错误;C信息与题材料无关;“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28.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但丝绸之路不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排除A项;张骞达到中亚阿姆河流域,并没有建立和西方的联系,建立和西方联系的是丝绸之路,排除B项;确立西汉对西域的管辖是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看,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商业经济·丝绸之路29.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求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C 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30.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以及两宋之际,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故答案为D项。
ABC项不是共同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31.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强调的是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增多,而不是强调族谱的编修问题,A排除;康熙收复台湾后,设立台湾府,所以至乾隆年间,已经有大量移民在台湾繁衍生息,随着沿海地区的稳定,两岸的自由往来加强,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的现象也日益增多,B正确;福建不属于内地,属于沿海地区,且沿海居民最早开始迁往台湾应是在三国时期,C错误;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增多说明两岸居民正常往来比较自由,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反对礼教的束缚以及主张反抗专制制度等,这些主张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的主张,故BC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3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汉败亡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司马迁强调的是“节俭”,故B项正确;C项“一致”说法是错误;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文辞铺张的,故D项“注意克服”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汉赋3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反思传统伦理思想35.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二.非选择题(52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
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抖三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