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

合集下载

需要警醒的糖尿病治疗误区

需要警醒的糖尿病治疗误区

需要警醒的糖尿病治疗误区作者:于滨力来源:《科学养生》2014年第02期我们目前已经“荣升”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有1.2亿糖尿病患者,占人口的11%还多。

在治疗中,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时常出现反复,甚至加重,原因在哪里呢?解放军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志民教授等专家提醒患者注意以下问题:凭感觉用药、擅自停药。

不少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控制后,症状基本消失、血糖降至正常,无明显不适,于是,患者就自己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有的人就不服药了。

专家提醒: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也不能放松,切忌擅自停药。

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其实,只有血糖非常高,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

等到出现这些明显症状才用药,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伤害。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

相信糖尿病能够根治。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迄今为止,都不能根治糖尿病。

目前,有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但是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应用的面也很窄,只限于发病6个月内的13岁~40岁的中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看到广告说药物根治糖尿病,千万不要随便相信。

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对于媒体或其他广告中宣称的中药根治糖尿病,十有八九是骗局,绝对不可轻信。

轻信保健品的功效。

有的保健品号称能够治疗糖尿病,其中有的擅自添加了劣质药物,有一定效果,但是,效果极不稳定,隐患极大;有些保健品宣传能降低血糖,但并没有临床试验等证据支持,患者可能不仅会多花冤枉钱,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这里提醒一句:国家早就不允许保健品声称有治疗作用,只能说是有辅助治疗作用。

遇到宣传有治疗作用的保健品,勿轻信,也最好不买。

不定期复查。

有的糖尿病患者服药后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的血糖、尿糖变化,不注意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人云亦云,跟风吃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分依赖中药而忽视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改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忽视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发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

过分迷信偏方和秘方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寻求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偏方和秘方,如用草药、敷脐疗法等。

然而,这些偏方和秘方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疗效无法保证。

盲目迷信偏方和秘方,可能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

第四,定期检查的重要性被忽视。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忽视定期检查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

糖尿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第五,药物治疗的不合理使用。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

如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病情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遵循用药原则,保持血糖稳定。

在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存在的一些误区,它们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我将以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详细阐述这些误区,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我曾过分依赖中药而忽视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改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忽视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发并发症。

因此,我应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

我曾过分迷信偏方和秘方。

在寻求治疗过程中,我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偏方和秘方,如用草药、敷脐疗法等。

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大误区.docx

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大误区.docx

中医教你学做养肾按摩操生活中不时听到某人因患肾脏疾病而痛苦不堪;也曾在采访过程中深入医院肾脏病房了解病情。

直觉告诉人们,某个人一旦得上肾脏疾病,似乎就等于宣判“死缓”一样,今后漫长的人生将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苦苦煎熬……那么,关于肾病难道就没有一些可以预防的办法吗?且听岳阳医院肾内科陶明龙副主任医师娓娓道来。

日常乱用药最易伤肾目前临床上肾脏疾病和现代人乱用药物不无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遇到感冒、发烧等轻度的炎症后,不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往往随便到药房买一些药吃完了事。

更有甚者,不知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现在许多家庭往往自己备一个药箱,随便到街头药房里像到超市采购货品一样,采购许多药品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殊不知这正是造成临床肾脏疾病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陶医师认为,由于人个体差异很大,人体在患病时用药量是不尽相同的;而且,中医认为,同病不同症,必须辨证施治方能起效。

如感冒,中医就分为风寒和风热等型,治疗也随之变化。

若生病时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将后患无穷。

切莫走进无盐误区近几年,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吃得太多,体力活动却太少,我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日渐增多。

这些变化导致患慢性肾脏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些人在学习到一些医学皮毛知识之后,认为既然吃盐过多易造成肾脏疾病,那我就不吃盐了。

陶医师认为这实际是走了一个极端。

现在提倡肾脏病患者包括正常人应低盐饮食,而不是无盐饮食。

因为适量摄入盐可保证人体的水钠平衡,从而起到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效果。

另外,为有效预防肾脏疾病陶主任认为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坚持锻炼和合理的饮食结构。

学些中医保健操专家认为,日常学习一些简单力行的保健操,对预防和控制肾脏病有一定好处。

腰部按摩操: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

中医治疗糖尿病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糖尿病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
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糖尿病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患者的
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而针对这种疾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方
法有很多,那么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一:饮食的控制
饮食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也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要点之一。

糖尿病是一直富贵病,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饮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二:轻松柔和的运动
适当的进行运动,也是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糖尿病的。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运动,“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活动。

尤其是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三:需对症下药
研究证明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适合中医治疗。

1型糖尿病就是不适于中医治疗的,
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
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这也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要点。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四: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情绪的控制对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的重要。

如果长期一直情绪不稳定,急躁等就
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和消渴病的发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保持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这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要点之一。

治疗糖尿病误区系列一

治疗糖尿病误区系列一

治疗糖尿病误区系列一
治疗糖尿病我好象一直走在误区中:
误区一:我家中没有糖尿病人,我成了家族糖尿病第一人.不治疗,只想通过体育锻炼来恢复正常,
结果是:情况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突然饥饿,手发抖,出虚汗,只得进医院治疗
误区二:血糖高,有危害,就降糖吧,吃药降糖,却减弱了身体的的自我包容忍耐能力,一旦出现到点没有吃饭,饥饿症状出现的次数更多了,血糖降下来了,血脂却比吃药前增长了3倍,达到了6.6。

误区三:再增加新的药物降脂,吃了一个疗程,偶然看药品使用说明书,惊出一身汗: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出,本药品用于小白鼠,小白鼠滋生肿瘤,确定致癌。

要降脂还是要致癌?这是个问题! 还是停药吧,宁可换种方式,也不能将来再治癌症吧。

误区四:胰岛素分泌跟不上趟,是量不正常?还是质不正常?还是正常?相关应用器官不正常?这个路口分叉太多了,如果胰岛分泌正常,则打胰岛素就应该及时终止,否则,对身体系统就是增加负担因素。

现在专家大夫的治疗策略就是:一旦空腹血糖降到5,就立即停止注射胰岛素。

如果是相关应用器官不正常,则问题就发散了,
误区五:中医方式,方方都自称药到病除,可满世界糖尿病人队伍日见壮大。

西医方式,没有一个大夫说糖尿病能治愈,可不治疗,更不可能愈。

误区六:据说:发达国家,糖尿病人终身打胰岛素,跟正常人一样,就认定是胰岛分泌功能废了,通过外围替代供应等量胰岛素,权当是器官移植了,可外加的胰岛素就真的和原产的一样吗?当然,取其次也是不得已的好办法。

打与不打,这是个问题。

对号入座的医疗误区

对号入座的医疗误区

i I .
1—堕 鼋 蟹 重 盘舞


西 霞
追求医疗高消费。 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 最适合” 自己
的而不是 “ ” 最贵 的诊疗 项 目。
 ̄m b l 一 m
患者老王的儿子说 :“ 只要是 给 爸爸治病 , 花再多
的钱, 我们做 儿女的都心 甘情愿。 是觉得父母把 我们 就 养大那 么辛苦, 花了那么多心血 , 我们没理 由不报 答。 像
了一 些不讲 医德的医疗人 员的 “ 下怀 ” 为其 开出这样 那样的 ,
药物 。 然而 乙肝患者 机体 尚处于免疫 耐 受状 态 对于 这些治
疗不产生应答, 用药实 际就 是一种浪费。
专家 提醒 : 我们不 能指望 非法 医疗 广告 的发 布者能 够 自律 , 我们 可 以选 择 从正 规 的媒 体上 获得 自己所 需的 医 但 学知识 , 提高 自己辨别虚假 医疗广告 的能力。 目 前在 癌症 的所有 医疗手段 中. 手术仍占主导 地位 。 但
特 别 关 注 ME I I E P OP E DCN & E L
பைடு நூலகம்
其 实 . 糖尿病 等很 多疾病 而言 , 就 医学 界 目 前还 没有找
到根治 的方 法. 中医同样如此 。 有些人 患糖 尿病后 , 目迷信 盲

甚至可 能发展 成肝硬化 、 癌, 肝 小钟 就坐立 不安 。 于是 他 留意报 纸 、 电视 上 的广告 , 看到有什 么 “ 大小三 阳包转
持血糖在 正常水平 : 即使 病情较 重者 , 只要坚持正确 的、 期 长 的胰岛素等治疗, 同样可 以长寿。
乙肝患者 一旦得 病 . 中恐惧 , 心 四处 奔波 . 急于治愈 。 由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1.重治疗,轻修补。

西医发展到今天,可谓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过去诊断疾病,中医主要是望、闻、问、切,西医依靠的是听诊器、X光机等简单医学仪器设备,可发展到今天,各种高科技医学仪器设备,如CT、核磁共振等进入诊断领域,检查糖尿病的各种手段高而新,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令人眼花缭乱,但治疗效果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治疗糖尿病,只注重降糖,不注重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帮助恢复其功能,只根据某种并发症作常规处理,没有解决导致这种并发症的根本所在,治来治去,结果治出了很多并发症,最后不是死于肾衰竭就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这种重治疗,轻修补的治疗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治疗理念错误。

在治疗理念上,视“症”为“病”,“病”“症”混淆,重“症”轻“病”,治“症”而不治“病”。

实际上血糖高和“三多一少”都是糖尿病的症状。

只不过后一种症状是由前一种症状所引起。

但是传统临床医学只把“三多一少’当作糖尿病的症状,把血糖高当作糖尿病来治。

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这种认识是片面而错误的。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 3.6—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11.1 mmol∕L.当胰岛,胰岛血管,和胰岛素受体细胞出了问题,造成胰岛素分泌和利用不足,导致血糖高。

当血糖增高至8.910 mmol∕L时,通过肾脏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吸收糖的能力,糖就溢到尿中,排出体外,出现尿糖。

血糖俞高,尿中的糖就愈多。

由于尿糖排出愈多,尿量就大大增加,而出现多尿;水分丢失,机体烦渴而致多饮;体内的葡萄糖利用受阻,引起饥饿而致多食;葡萄糖利用受阻,机体缺乏能量来源,促使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加,导致消瘦。

因此,“三多一少”是“症”,血糖高也是“症”,而不是“病”。

治“症”而不治“病”,怎么能治好糖尿病?3.治疗方向错误在治疗方向上,不适为了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而恰恰相反。

在用药上不是越用越少,最终完全不需要用药,而是越用越多,最后摆脱不了对药物的依赖。

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糖尿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严重性非常可怕,为了能够让我们早日远离这种疾病的伤害,当我们发现糖尿病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检查并且积极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远离这种疾病的伤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一定要远离误区,以保证治疗的结果更加理想。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此病的时候都会走进到治疗的误
区之中,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病情加重,同时还会让我们承受更加严重的威胁,所以远离糖尿病的治疗误区对于我们的治疗来讲都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

★1、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药性复杂,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
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但病友们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终止现行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2、吃糖尿病食品
有一定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的病友都应该知道: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

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

病友们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有关治疗糖尿病的误区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事实上,癫痫病的治疗误区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以上两种,我们一定要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治疗结果更加的理想,是我们早日脱离糖尿病伤害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别让这些误区影响了健康

别让这些误区影响了健康

作。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 中,应对糖
尿病治疗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防止掉入误区。
圈 患认 实比果 越越效 降者为 好贵物 糖通其 ,国 这常 ,面 药产 许, 种降 进会 价的 多糖 看好 口。 格。 法, 药药 是 片
的价格不能作为选择用药的依据。糖尿病患者服用哪种 降糖药是根据自身体质及疾病状态而定的,而不能单从
医药论坛 ・ 家讲糖 专
别让这 误 区影响一健康 ,
炙 语
很 多糖 尿病患者被确诊 后 ,急切地希望根治 糖 尿病 。结果往往掉入一些误 区,耽误治疗 ,使病情恶 化。我们知道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 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如酮 症酸 中毒、低血糖等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能会使患 者的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致盲、致残或 者过早结束生命。
首先 ,我们应 了解 口服降糖药。降糖药主要解决 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身体对胰岛素抵抗等两方面问题。由
于每个患者 的体质不同 ,需采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
比如 ,磺脲类 口服降糖药 ,主要作 用是促进胰 岛素释
放 ,使 身 体 产 生足 够 的 胰 岛 素 以达 到 降低 血糖 的 目
的,适用于那些非肥胖且胰岛B 细胞尚有较好储备功能 的2 型糖尿病患者 i非磺脲类胰 岛素促泌剂 ,适用于那
血小板功能不正常等等 ,使血流不通畅,进而导致心 脏病、中风、下肢动脉狭窄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 ,糖尿病治疗不单单只是降糖。患者在控制
血糖的同时,还要关注血压 、血脂等其他综合指标是
否正 常。 总之 ,糖 尿 病是 一 种严 重威 胁 患者 身体 健 康 的慢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 的一种。 目前降糖药有很 多 种类 ,如磺脲类 、双胍类 、 胰岛素增敏剂等。任何一种 降 糖 药 都有 一 定 的 作 用 时 间 ,比如长效药物可维持2 / B 4J  ̄,短效药物一般维持 \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认识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认识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认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学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认识。

以下将介绍中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方面的观点。

病因认识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生活惯、情绪、遗传等。

饮食不当、久坐少动、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糖尿病。

防治原则
中医学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注重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原则:
1. 饮食调理:中医学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饮食应营养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等食物。

2. 药物治疗:中医学认为,一些中草药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
以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3. 调节情绪:中医学强绪对疾病的影响。

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体
内阴阳失衡,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或抑郁。

4. 合理运动:中医学认为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
强体质。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
拳等,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学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着
独特的认识。

通过平衡阴阳、调理气血,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
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然而,在进行中医治疗时,病患应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家庭医药 2019.0720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重庆市肿瘤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吴绮楠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呈现年轻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危害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大。

然而,很多人群不仅对糖尿病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还存在许多误解。

误区一:可以根治许多药企、保健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四处散布“不吃药、不打针、不忌口治愈糖尿病”“特效药几疗程完全治好糖尿病”等虚假广告,使许多不明真相、病急乱投医的患者上当受骗,不仅花了冤枉钱,还把病给耽误了,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是不是真的可以根治呢?任何一种疾病只有祛除病因,才有望彻底根治。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遗传、自身免疫、肥胖、营养过剩、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所以,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身控制的慢性疾病。

就目前世界的医疗水平来说,还没有能够根治糖尿病的特效药,所以一切能治愈糖尿病的宣传广告都是骗人的。

误区二:使用胰岛素会上瘾门诊或住院期间,有些患者会抗拒使用胰岛素,他们认为胰岛素像“毒品”一样,容易上瘾,一旦使用就无法停用,或认为糖尿病晚期才会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事实上,胰岛素不是“毒品”,而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物质,正常人身体内都有,没有成瘾性。

胰岛素就像“搬运工”,把血中的葡萄糖转运到身体的细胞内提供能量;也是体内唯一可以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

没有它的帮忙,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

如果体内含量不够,就要及时补充,就像人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饿了要吃饭一样,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弥补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并不是注射之后就会上瘾。

研究也发现,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对长期血糖控制有很大好处。

误区三: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大家都知道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于是乎就会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拼命降血糖,甚至到了“强迫症”的程度,血糖是不是控制得越低就越好呢?过分苛求血糖降低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将之前的血糖达标效果全部毁于一旦。

中医常见认知误区

中医常见认知误区

龙源期刊网
中医常见认知误区
作者:林青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10期
误区一: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并非只是吃中药,它还有很多的疗法。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法,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

误区二:中药治病效果慢
一般情况下,大家只有在治疗慢性病或者调理身体时才选用中药,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中医的治病见效慢。

其实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

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

误区三:西医治不好才会尝试中医
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

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

误区四: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

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13大常见误区

糖尿病治疗13大常见误区

误区1: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少吃主食有时候,我问患者,你每天吃多少饭。

有的人说,每天一小碗甚至半碗,稍多血糖就高,不敢吃。

这种想法让很多人都不敢吃粮食,然而,却因此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粮食吃不够,能量就会缺乏。

为了补充机体需要的能量,吃进去的鱼、肉等蛋白质就会被当做粮食消耗掉。

久而久之,身体无法维持自身的肌肉量,整个人就会逐渐消瘦。

而长期肌肉萎缩,也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

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会导致患者精神焦虑、情绪波动,甚至睡眠不良、多思多虑。

有些患者晚上不敢吃东西,夜里睡不好、翻来覆去。

我会让患者尝试睡前吃点东西,补充身体的能量。

缺乏能量会使人体处于负能量状态,有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身体就要处于一种负能量的状态之中,缺乏能量会让精神和身体都不适应。

那么,主食吃多少合适呢?每天最少5-6两。

我们并不是主张过量地吃,但是必须要按量吃够。

一般不做太重活儿的女性,也可以考虑每天5两主食;男性可以考虑6-7两。

这样分配到三餐的话,每餐大概为1.5-2两(以上均为生重)。

但有人又担心,吃了适量主食血糖升高怎么办。

吃饭后血糖升高,可以通过运动、用药等方法来解决,但绝不能靠不吃主食来解决。

此外,关于餐后血糖需要辩证地看待。

有些年龄在65岁以上,患糖尿病接近十年或十年以上的人,重点观察餐前血糖。

因为老年人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如果应用药物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9mmol/L以下,甚至8mmol/L以下后,下顿饭的餐前血糖会较低,有时身体会难以承受。

因此,这样可能就不会受益于餐后血糖的降低,反而受害于不适当降低的餐前血糖。

聂文涛观点:2007年聂文涛医生提倡糖尿病患者放开主食,验证了古代中医谷物止消渴。

2008年聂文涛医生发现谷物保护曲线。

进一步验证了放开谷物对糖尿病患者平稳血糖的意义。

误区2:糖尿病患者应该以吃粗粮为主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不一定是误区,因为他们的确以吃粗粮为主。

然而,对于有些人,尤其是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他们不是爱吃粗粮,而是不敢吃细粮,就诊时往往异常紧张地告诉大夫:“我三个月都没吃过细粮了,全是玉米面、玉米碴、荞面、莜麦面,吃得我眼睛都发花了”。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描述不正确的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描述不正确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糖尿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但中医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同样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糖尿病这一疾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的发病与脾胃、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防治糖尿病时,中医强调调整脾胃、补益肺肾,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饮食、按摩、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强调调整饮食结构,提倡合理的膳食搭配,适量食用一些中草药,如苦瓜、酸枣等,以辅助治疗糖尿病。

针灸按摩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脏腑状况各有不同,所以中医防治糖尿病也注重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医生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我个人认为,中医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尤其是在综合治疗、预防复发方面,中医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探讨中医对于糖尿病防治的理论和方法,相信读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医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贡献。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描述不应该被简单否定,它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您对中医防治糖尿病的认识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如果您对这一话题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深入的探讨,欢迎与我交流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糖尿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但中医同样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聊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聊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聊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时,主要以控制症状为主,而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时,善于从源头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西医主要是进行控糖与降糖,有一些中医学者受西医的影响,在治疗时也是以控糖和降糖为治疗重点,然而一些名老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时,并不是从控糖与降糖出发,而是从患者的症状入手,最终使患者达到身体的平衡。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属于内脏代谢功能失调的疾病,大家都知道,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糖,糖的味道属于甜味,中医理论观点认为,糖的代谢和脾胃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脾胃属于土,土之味为甘,胃主纳食,脾主运化,从而升清降浊,人体内部才可以除旧纳新,因此,中医将脾胃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而且脾统血,脾经和心经相连,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脾脏主管血液的运行,肾脏是推动气血运行的动力,肝脾负责传导,心脏负责输送,肺脏负责调节,血液运行和五脏有着直接的关系。

脾的动力一方面源于肝肾的上升之力,另一方面源于饮食转化的能量,脾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中的糖分转化成能量,再输送至血液,变为人体的内在动力,就好似把煤烧成火,把水转化为气,把气转化为动力,这一点和蒸汽机的原理相似。

现在因为脾的转化功能异常,因此,糖无法正常地转为能量,反而在血液中停留,成为了血液的负担,这时检测血糖一定会高,也就是发生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

脾主升清气,也就是将肾肝产生的原动力传至心脏,而现在因为上升之力不足,无法使饮食精微上升为能量,反而会使营养物质沉淀至肾中,随小便排出身体,这时再化验尿糖,也会升高。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一种。

属于多发性,且比较常见的疑难杂症。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致病因素、致病机理,至今还在探索之中。

一直以来,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以降火、润燥、滋补为主。

若只是按照润燥、清热、滋补的方法来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并非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

通过临床实践与经验分析发现,采取生清摄下与补中益气的调补法,可以提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聊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聊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聊聊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糖尿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该疾病病程长,进展较慢,难以治愈。

糖尿病人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通常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

现阶段,西医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

在中医范畴内,糖尿病属于消渴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疑难杂症,目前中医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还处于探索中。

一般来说,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讲究辨证医治,以滋补、润燥、降火为主,但是,实际上糖尿病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在治疗时不应过于狭隘。

那么,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具体思路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中医思路下的糖尿病发病根本原因从西医角度来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血糖的升高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糖尿病可造成人体多个器官组织,尤其是眼睛、肾、心脑血管等方面的慢性损害。

临床表现为多尿、口渴、易感饥饿和体重减轻【1】。

在中医范畴内,胃主纳食,脾主运化,中气调和升清降浊,使人体内完成排浊布新。

而脾胃属土,土之味甘,因此,脾胃与人体内糖的代谢有密切关联,中医也将脾胃视为后天之本,将肾视为先天之本。

由于脾主统血,脾经连接心经。

在某种意义上,脾也掌管着血液的流动,推动血液流动的力量来自于肾脏,传导来自于肝脾,输送来自于心脏,治节来自于肺,血液的流动与人体五脏有关。

脾的力量,一部分来源于肝脏和肾脏的上升之力,另外一部分则来源于食物所转化的能量。

脾的最大作用,就是将食物中的糖分,转变为能量,并将其传递给血液,从而将其转化为身体的力量。

就好像西方的蒸汽机的原理,将煤炭燃烧成火焰,将水蒸发成气体,将气体转变为动力一样。

如今,因为脾脏的转换机能出现了问题,导致糖分无法正常转换为能量,而是滞留在血液里,增加了血液的负担,此时若患者检测血糖值必然偏高。

并且,脾原本负责升清气,也就是说,它负责将肾脏和肝脏的原动力传递到心脏,但是因为没有升清之力,所以它无法将食物中的精华转化为能量,而是让养分沉入肾脏,随着尿液排泄出来,这个时候,尿糖也变得很高,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糖尿病。

中医对糖尿病的思考

中医对糖尿病的思考

中医对糖尿病的思考糖尿病最直观的情况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个数值时(现代医学规定为空腹超过6.1值),就被定义为糖尿病。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就是设法补充胰岛素,但是,最新研究表明,胰岛素的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看起来好像是血糖很高,糖多了,真实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内处于缺糖的状态,这成为了一个矛盾,又要降糖还要给组织细胞补糖。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问题是要设法解决糖的利用问题,只有扫除糖利用过程中的障碍性贫血,才能把糖尿病治好,现代医学还没有找到形成这个障碍的原因,所以很难治愈糖尿病。

从中医角度去剖析糖尿病,有没有突破点呢,中医讲治病但求其本,我们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角度来看待糖尿病,或许会有所突破。

中医讲五味,酸苦甘辛咸,各入五脏六腑,糖是甘味的东西,这个不难理解,甘味入哪一脏一腑呢,答案是脾胃,从这个角度来说,糖的利用障碍,就是脾胃系统的障碍。

在中医观念里,造成脾胃系统障碍的病因是什么呢,我们用中医五行生克的工具来寻找原因,中医观念五脏所属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也就是中医里面的五行,在这里我们不去分析五行的科学性,我们把它当成中医辨证的一种工具,脾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肝胆属木,利用这个工具,我们就会知道,土的病是因为受到了木的克而造成,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也就是说果在脾胃上,因在肝胆上。

这是中医观念的理论推断,回到实践中来,我们从肝胆的方向下手进行调理,就会检验出这个推断的对错。

糖尿病的症状就是消渴、易饥,医学上形容渴饮千杯不能止渴,饿食千碗不能止饿,当然是用这个形容来描述糖尿病的症状。

那么伤寒论中治疗肝胆消渴的方法是什么呢?肝在六经中属厥阴经,同属厥阴经还有心包,胆在六经中属少阳经,同属少阳经的还有三焦,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已经为厥阴经和少阳经的消渴症同开好房处理,就是乌梅丸和柴胡桂枝干姜汤。

我们来分析乌梅丸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义,就会发现张仲景的立方用药之巧,具体的方义各家著作上、网络上都可看到,在这里不作详细解释,历代中医大家运用厥阴和少阳消渴方,在消渴的治疗留下的医案上证明效果都非常好。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并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肾脏病、眼病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症,包括情志因素、饮食习惯、气血失调等因素。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来治疗病症。

中医疗法与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够而引起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整气虚、阴虚、瘀血及脾虚肾亏等机体状态”,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主要包括三部分:糖尿病的主方、合并症的治疗方和对症的辅助方。

中药治疗的重点在于辨证施治,即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饮食情况,对症施治。

例如,治疗气虚者可用补气的药物,阴虚者可用滋阴的药物,瘀血者可用活血的药物等。

同时,中医治疗糖尿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饮食调节包括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糖份和脂肪,增加蔬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生活方式改变则包括合理的运动和睡眠。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西医药物治疗糖尿病相比,中药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疗效稳定:中药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个体化治疗效果更稳定。

2.无副作用:中药的药性柔和,对身体无刺激性,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副作用。

3.对合并症治疗效果好:中药可针对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合并症进行治疗,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4.适合长期治疗:中药可持久性地促进人体阴阳平衡调节,适合长期治疗,避免使用西药造成的依赖性。

注意事项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下面是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的事项:1.病情严重者需要配合西医药物治疗。

2.中药治疗需要依靠中医师的指导,不可自行购买或食用未经医生处方的中药。

3.中药治疗糖尿病需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4.饮食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食,避免过度饮食和高糖分的食物。

5.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投入,患者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时间支持。

结论中医认为糖尿病是人体阴阳失衡的结果,可以通过中药的治疗来调节身体机能和阴阳平衡,并且中药治疗的优点是治疗效果稳定、无副作用、对合并症治疗效果好且适合长期治疗。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1:中医药根治糖尿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

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2:过度降糖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3:擅自停药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

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4:频繁换药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

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误区5:忽视个体化用药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

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

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就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
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1:中医药根治糖尿病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

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2:过度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3:擅自停药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

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中医根治糖尿病误区4: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

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
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误区5: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

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

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就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