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2015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速度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学案

5.2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3、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课堂学习】活动一、比较短跑中同学运动的快慢①裁判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 _②观众的判断依据:___ _______ _ _ ____ ____ __小结:(比如:甲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乙15s内跑了180m,哪个运动员快呢?)活动二、阅读书本P110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 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_,用符号_____ 表示。

2.、公式:速度=_______,符号表示____ __;变形公式有__ _ __、__ _ 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 _.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5、1m/s、1km/h谁大谁小?如何比较?6、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运动速度练习:2、如图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情形,如果汽车速度保持不变,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上海?活动三、测定同学步行的速度1、1、要测定同学走路的速度,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你的依据是什么?2、你准备选用哪些实验器材?3、请你设计表格,要求各测量一名男、女走路的速度.[课堂反馈]: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所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学中用_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读作________,符号为______.4.某人步行的速度约4km/h ,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1.5h 所走的路程是_____km ,走完1km 的路程,需要_______h. 5. 3.6km/h= m/s 10m/s= km/h100cm/s= km/h 72km/h= m/s6.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A .3m/sB .30m/sC .300m/sD .3000m/s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一定短C .在相同的路程内,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长D .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长 8.某一时期,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这列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学习感悟】我学到了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困难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中考物理一轮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中考物理一轮

第二节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重点:力的三要素
难点:会画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三要素
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二.力的图示
——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用图的表示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一般来说,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
2.力大小的画法
用一个线段的长度配合标度表示力的大小,如力的大小是200N,可选择1cm的线段表示100N,那么200N的力应用2cm的线段来表示。

3.力的方向的画法
在线段的末端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三.力的示意图
四.小结
1、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2.力大小的画法
3.力的方向的画法
3、力的示意图
五.练习
1、力图示能完整地表示出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一个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0N,请画出力的图示。

3、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请画出力的图示。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变换:速度的变换公式为 v = v0 + at,其中 v0 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换公式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速度的变换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区分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并解释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速度的单位,讲解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的速度。

5.2速度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速度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速度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5. 速度与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2.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3.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激发学生对速度概念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推导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3)讲解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4)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其区别。

3. 例题讲解:选用一道有关速度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几道有关速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进行解答,检验学习效果。

5. 知识拓展:讨论速度与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物体的速度。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计算下列运动物体的速度:(1)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30分钟,求其行驶的路程;(2)一名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用时15秒,求其平均速度。

2. 答案:(1)路程:30km;(2)平均速度:6.67m/s。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2)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2)

第二节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培养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规范。

教学难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方法;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过程:引入:视频《猎豹追捕鹿》,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形成冲突。

——引出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

师: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视频《博尔特奥运夺冠》,师:比赛中,你怎么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生:看谁跑在最前面。

可以把视频定格在博尔特在最前面的画面。

师:依据是什么呢?生:运动的时间相等,看谁运动的路程长。

师:很好。

那裁判如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呢?特别是很多小组进行单独比赛,最后选进入决赛的名单?生:看他们的跑步成绩是最好。

师:所谓成绩就是他们跑步的时间吧?时间越短越快还是越长越快?生:越短越快。

师:跑步的路程相等时,运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这样就有了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等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相等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师:利用前面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一下我们动手做的两个纸锥,先猜猜哪个纸锥运动的快?生:锥角小的先落地。

师:自己动手试试看,与你的猜想符合吗?生:把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看哪个纸锥先落地。

师:这就看相等时间内,先落地的纸锥运动的路程大,所以运动的快。

还有没有其他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生:可以让两个纸锥同时释放,同时落地,看谁下落高度高一些。

师:就是凑他俩运动的时间相等,然后比较运动的路程谁长,谁就运动的快些。

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看下面的例题:一辆汽车,在4S内运动了100m,一架飞机在3S内飞行了900m。

怎么比较它们俩谁运动的快?比比看,你们会有多少方法?大家开动脑筋吧。

过片刻,巡视中搜集方案。

师:展示方法。

大致有三种:1、相等时间比路程。

《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溧阳市实验初中傅冯国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是在前四章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第五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基础上,针对学生发展和学习内容的需要,安排设计的一节内容。

他继承了前四章从生活到物理的教材编写特色,同时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调。

学情分析:小学数学及初中数学在速度学习及训练方面较多,而在单位换算及物理意义的构建上由于学科局限,较少涉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本节课是常规的概念课,对教师来说可能驾轻就熟,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将遇到学习物理以来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建立严谨的物理概念;第一次学习用严谨的方法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第一次学习复合单位及换算关系;第一次学习设计表格;第一次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第一次学习用规范的方法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把本节课的重点作如下三个创新:一、把教材中用纸锥下落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改成观察图片。

原因:1、静态的图片能突出观察重点,动态的实验很难具有复制性和重复性,不人为设置认知难度。

2、图片用生活中常见的观众和裁判的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

二、针对测纸锥速度活动中重在方法应用和器材使用方法的巩固,把重点放在需测物理量、器材选择和表格设计的思考上面,对实验结果略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重视解题规范。

从学生的知识准备来看,课本中的例题用数学方法即可解决,因此重点在解题规范和规范中的物理意义。

本节内容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准备,还是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都至关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按以下程序展开。

首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快慢入手引入课题,降低认识难度,使学生具有亲切感。

然后,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路程和时间的比较引入速度概念。

接下来,按常规概念课的教学按定义、公式、单位、应用进行教学。

其中应用部分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和一个例题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学案 苏科版

5.2速度导学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定义和单位,学会速度单位的换算。

2、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自主学习】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百米赛跑:观众:相同比;裁判:相同比。

2、比较纸锥下落快慢:方法一、下落相同比较方法二、下落相同比较你喜欢方法,因为。

二、速度及其单位1、物体在内通过的叫做速度。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3、符号公式:变形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1km/h= m/s【合作探究】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1、测量的物理量:、。

2、实验器材:、。

3、数据记录表格设计:【精讲点拔】书本P110例题解:答:【自主评价】1. 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较___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的判断,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2. 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___________.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若乌龟的爬行速度是1.2 m/mi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完成下列速度单位换算:(1)18 km/h=___________m/s. (2)10 m/s=___________km/h.5.速度约为15 m/s的运动物体是 ( )A.飞机B.行人C.自行车D.汽车6.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7. 我国首架可离水飞行飞翼船研制成功。

若它以160千米/时的速度运动了30分钟,飞翼船通过的距离为多少千米?8.一只羚羊急速奔跑时1min可达1. 2km, 一只老虎飞速奔跑时100s可达2500m。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的早期阶段。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速度计、计时器、小车、跑道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热身活动后,组织孩子们坐好,准备进入正式活动。

2.引入活动(10分钟):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在跑道上行驶的视频,引导孩子们关注小车的速度。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小车为什么能够快速行驶吗?”让孩子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辆小车和跑道。

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出小车在不同路程和时间下的速度,并将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5.课后作业(5分钟):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人的行动,尝试计算出家人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速度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速度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2. 详细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2. 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速度单位换算;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高速运动,如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快慢的表示方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2)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如m/s、km/h等;(3)讲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举例说明速度公式的应用,如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计算速度。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理解并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v=s/t;(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2)已知一名运动员跑了100m,用了10秒,求这名运动员的速度;(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5km/h,行驶了30分钟,求它行驶的路程。

2. 作业答案:(1)这辆汽车的速度为66.7m/s;(2)这名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3)这辆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25km。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2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2速度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2速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速度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

2. 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点讲解:(1)速度的定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速度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计算公式:教师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速度的单位:教师介绍速度的常用单位,如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辆汽车行驶了2小时,通过了300公里的路程,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名学生骑自行车行驶了15分钟,通过了1.5公里的路程,求学生的速度。

”5.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讲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速度的重要性,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否合理?如何根据速度公式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例题:一辆汽车行驶了2小时,通过了300公里的路程,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5.2速度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速度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主题是“5.2 速度”。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教学活动时,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速度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速度的内涵,并能够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因。

3. 能够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因,并能够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速度计、实验器材(如小车、计时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一辆小车的运动,并记录下小车通过某个标志的时间和距离。

2. 理论讲解:向孩子们解释速度的概念,并教授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3. 实验探究: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小车的速度和路程,观察速度计的读数变化,并记录下来。

4. 思考与讨论: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速度的变化原因,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速度。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因,并能够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速度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快,但在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孩子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孩子们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初中物理速度教案

苏教版初中物理速度教案

苏教版初中物理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m/s)。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如何表示的吗?2. 讲解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单位及表示方法。

3. 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实例,如交通工具、运动员比赛等,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2. 多媒体课件: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3. 练习题:有关速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生活实例:交通工具、运动员比赛等,用于讲解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5.2速度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速度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和感受速度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理解速度的基本含义,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2. 技能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简单的速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简单的速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卡片、小车、测量尺。

2. 学具:计算器、记录本。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速度的概念。

故事中,小兔子和小乌龟进行了一场赛跑,引发了幼儿对速度的思考。

2. 理论讲解:向幼儿解释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速度的含义。

3. 实际操作:让幼儿分成小组,使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小车的速度。

每个小组都需要计算出小车的速度,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练习环节:给幼儿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计算速度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答过程中,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简单的速度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计算速度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速度问题,如加速、减速等。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速度教案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速度教案

第2节《速度》[教材分析]本节速度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片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速度公式和速度单位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和第一个单位,学生虽然以前在小学数学中对速度数值的计算已很熟悉,但只注重数值的计算,对单位未作要求。

而物理中比较重视公式的意义的理解及单位的运用,特别是速度单位的换算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定义和单位;了解测量速度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方式,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扩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速度的探究过程和对“生活-物理-社会”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掁兴中华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速度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难点]设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案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1台,纸两张(16开),米尺一把,手表(或秒表)一只。

[课时安排]1课时引入:通过观察四幅运动图片,学生总结共同特点他们都在运动,引入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在这基础上老师播放动画制作公鸡比赛,让学生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然后老师演示纸锥下落。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并设计问题串新课:第一个重点的突破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及实验分析深入:如速度概念的建立是通过路程不一样,时间不一样如何比较快慢,让学生在两种方法中找不到,思维发生冲突,然后教师引导通过求比值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师总结S/T用到的是第一种方法,时间相同比路程用到控制变量法;老师再引导能不能用T/S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为什么用第一种方法及好处。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速度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速度学案(无答案)

第二节速度(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不同,理解速度概念。

2.能从速度的意义出发,理解速度公式的构建过程,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速度单位的建立过程,能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4.会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的速度;【课前准备】请你通过阅读课本,看看能否回答:1.物理上的速度与你以前所学的速度相同吗?(从“定义”、“公式的写法”、“单位”等方面说说看)2.物理上与速度有关的计算与你以前所学的相同吗?(从写法上找找看)【课堂学习】问题1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活动5.5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课本P110~)方法一:相同,比 , 运动的快;方法二:相同,比 , 运动的快;例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下面是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观察百米赛跑,借助于这两个图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路程、时间都不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问题2物理学中是用什么来表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读课文,做填空:(1)物理学中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大小)定义:速度大小等于物体 ;(3)速度的公式: (v表示 ; s表示 ; t表示 )(4)速度的单位: (主要) ; 、 (常用)。

换算:1m/s= km/h.,1cm/s= m/s , 例2. 甲物体的速度是18 km/h.,乙物体的速度是6m/s ,哪个物体运动得快? 读课文,“一些速度”: 思考: (1)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多大?怎样知道行驶中汽车的速度? (2)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怎样测量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例3.交通运输工具(例如摩托车、轿车)上测量速度的仪器是 ,如图2所示,正在行驶的汽车的速度是 。

例4.如图3所示是公路旁常见的路牌标志牌,“60”表示:;“68km ”表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5.3速度 直线运动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5.3速度 直线运动学案 苏科版

速度直线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换算: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1、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学案

5.2 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对速度的测量,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通过阅读资料,感受我国运动健儿在冬季、夏季奥运会上用自己的速度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

【学习重点】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

2.常见的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学习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2.引导学生比较精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

【学习过程】1.引入:学生看图5-17和5-18,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进行比较呢?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活动:按图5-19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比较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3.速度及其测量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以下几个问题:(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计算公式:V=S/t,单位为m/s,常用单位还有cm/s 、km/h.(4)速度的测量:学生活动:动手测纸片下落的速度.(5)学生学习会速度的计算注意点: 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b.应该统一单位.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6)速度的单位换算:例: 1m/s = s m 11 = h km 3600110001 = 3600110001 km/h = 3.6km/h 4.典型例题例: 教材P 110页例题5.生活.物理.社会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 110-111。

5.2 速度--课内作业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1.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

2.速度的公式可写成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读作________,符号为______。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 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 学案

5.2速度一、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中国速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重点、难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三、预习: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物理学中,把定义为速度. 速度的公式可写成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读作_______,单位符号为_______,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

3、想一想,在观看奥运会100m决赛时,你用什么方法去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四、教学过程:【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观看200米比赛瞬间和结果图片都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比较快慢。

【总结】:方法一(观众):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裁判员):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大小纸锥,比较它们竖直下落的快慢?【猜想】:哪一纸锥下落得较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思考】:1、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______ ___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____________【总结】: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等大纸锥下落5m 用了4s ,小纸锥下落3m 用了1.5s 。

怎样比较这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速度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片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速度公式和速度单位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和第一个单位,学生虽然以前在小学数学中对速度数值的计算已很熟悉,但只注重数值的计算,对单位未作要求。

而物理中比较重视公式的意义的理解及单位的运用,特别是速度单位的换算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定义和单位;了解测量速度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方式,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扩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速度的探究过程和对“生活-物理-社会”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掁兴中华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速度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难点]
设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案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1台,纸两张(16开),米尺一把,手表(或秒表)一只。

[课时安排]
1课时
引入:
通过观察四幅运动图片,学生总结共同特点他们都在运动,引入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在这基础上老师播放动画制作公鸡比赛,让学生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然后老师演示纸锥下落。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并设计问题串
新课:
第一个重点的突破
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及实验分析深入:如速度概念的建立是通过路程不一样,时间不一样如何比较快慢,让学生在两种方法中找不到,思维发生冲突,然后教师引导通过求比值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师总结S/T用到的是第一种方法,时间相同比路程用到控制变量法;老师再引导能不能用T/S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为什么用第一种方法及好处。

建立这个比值就是速度。

这是一个重点问题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值,第一个公式,其中涉及控制变量法,本概念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比值公式要做好铺垫。

测量速度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运用,重点在与方法实验设计器材的选择及表格的设计,尤其是表格的设计中考要考并且是一种能力所以要求学生上黑板,老师纠正强调规范。

第二个重点的突破:
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学生并不陌生,陌生是物理学中计算的要求,因此重点放在规范上。

方法主要是先让学生上黑板写,然后老师总结评价虽然结果正确但中考得零分,为什么?学生很想知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老师指导学生看书,找出问题所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最后老师板书。

难点突破:
复合单位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尤其复合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学生根本就无法下手。

既然是难点就应该老师讲解,所以老师先板书运算过程明确单位换算的进率关系后,要求学生训练,进一步强化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速度
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
,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
学生取出两张
表格中的奥
板书规范的计算题格式: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二节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人认为较为合理,重点把握较为准确,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

重点较为突出,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问题串突破重难点。

尤其是两个重点的突破我认为较好讲解到位方法得当,具有一定的新意;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探究。

不足:1、本节课的时间教紧,学生的训练不是太到位
2、开头引入不是太好,多媒体出现故障。

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太多
4、过度不是太自然
5、个别细节处理不会太到位,语言的组织还需加强
6、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