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第一章 饭店概述 《饭店管理概论》
1.3.1 现代饭店集团的产生
1)饭店集团的产生
恺撒•里兹于1907年在饭店系统最早使用联号。 20世纪50年代凯蒙斯•威尔逊的假日集团开创了现代 饭店联号的新局面。
2)饭店集团的优势
(1)经营管理优势 (2)市场营销优势 (3)财务优势 (4)人才优势
1.3.2 国际饭店集团的经营方式
1)拥有形式——建造、购买、兼并 2)租赁形式(1)直接租赁形式
2)根据饭店的经济类型和饭店规模划分
(1)根据饭店的经济类型划分
第一大为公有制经济;第二大类为非公有制经济
(2)根据饭店规模划分
依据饭店拥有的客房数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饭店
1.2.2 现代饭店的等级划分
1)饭店分级的意义
2)饭店分级的方法 一星
二星
三星
四星 五星
1.3 现代饭店集团
饭店集团(Hotel Group)也称联号饭店、连锁饭店。他是 指在本国或世界范围内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控制多个饭店,以统 一的店名和店称、统一的经营程序、同样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 准,进行联合经营的饭店企业。
(2)盈利分享租赁形式 (3)出售后回租形式
3)控股形式 4)管理合同形式 5)特许经营形式
1.3.3 我国饭店集团的现状
■本章小结
饭店业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 商业饭店时期、新型饭店时期四个阶段。现代饭店的 分类方法,现代饭店的等级划分,我国饭店是按五个 星级标准评定。现代饭店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多 优势。目前饭店集团的主要经营方式是:拥有形式、 租赁形式、控股形式、管理合同形式、特许经营形式 等,其中特许经营形式最具发展潜力,已成为一种趋 势。
特点
官员、文人雅士、 设施简陋,提供简单的食宿条件;大多 信使、共查、商客、在城郊或道边,后迁至城市繁华地段 外国使者
(完整版)1-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一章-概述
走向银幕的活动幻象:1892年……
The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to a large audience of moving animated projected images at Reynaud's 'Theatre Optique' in Paris 1892.
梅里爱与科幻电影:1902年……
古典主义艺术阶段 亚里斯多德:艺术源于模仿
技艺高超的画家 蒙娜丽莎(本人)
模仿 达·芬奇(艺术家)
蒙娜丽莎的微笑(绘画) 宫廷收藏 贵族欣赏 历史、传说、典故
理想主义 普世价值 宗教观念… 神秘化-神圣化
现代主义艺术阶段 本雅明:技术改变艺术
人人都是艺术家 摄影对象
机械复制 摄影者(普通人)
摄影作品 普通收藏 大众文化 无损耗复制
课程内容的线索与框架
01 定义 definition
04 历史 history
•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 •复合结构 composite structure •实践性 Practical
02 特征 features
•连结性 Convertibility •交互性 Interactivity •技术性 Technology •多媒体性 Multimedia
第1讲:数字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前言: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新媒体
1.有多少同学有手机? 2.有多少同学在使用微信、微博或Pair? 3.有多少同学在使用QQ聊天? 4.有多少同学有“爱疯”?干什么用?
信息产品:手机、电脑、笔记本、IC卡、软件…… 日用品与设施:数字高清电视、智能玩具…… 环境:数字娱乐、团购、淘宝、实名网络订票……
哈工大机电系统智能控制 第一章 概述
1.3 智能控制的理论结构
智能控制的理论结构明显地具有多 学科交叉的特点,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建 立起智能控制这一新学科,他们提出了 一些有关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的思想。按 照(傅京孙)和Saridis提出的观点,可 以把智能控制看作是人工智能、自动控 制和运筹学三个主要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称之为三元结构。
1.2 智能控制的特点
具有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 和以数学模型表示的混合过程,也往 往是那些含有复杂性、不完全性、 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以及不存在已知 算法的非数学过程,并以知识进行 推理,以启发引导求解过程; 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 织级;
1.2 智能控制的特点
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特性; 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 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 智能控制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 的高性能要求; 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智能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1.7 智能控制的发展概述
Saridis在学习控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了分级递阶和智能控制结构,整个结构自上而下 分为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三个层次,其中执 行级是面向设备参数的基础自动化级,在这一级 不存在结构性的不确定性,可以用常规控制理论 的方法设计。协调级实际上是一个离散事件动态 系统,主要运用运筹学的方法研究。组织级涉及 感知环境和追求目标的高层决策等类似于人类智 能的功能,可以借鉴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因 此,Saridis将傅京孙关于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与 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提法发展为:智能控制是人工智 能、运筹学和控制系统理论三者的结合。
1.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
定义三: 智能 控制是一类无 需人的干预就 能够自主地驱 动智能机器实 现其目标的自 动控制,也是 用计算机模拟 人类智能的一 个重要领域。
三国演义第1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1章读后感【原创实用版4篇】篇1 目录1.《三国演义》第 1 章的概述2.苻坚和曹操的形象分析3.对赵云的评价4.读《三国演义》的感悟篇1正文《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通过讲述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期间的历史故事,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第 1 章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魅力。
第 1 章主要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背景和各路英雄。
其中,苻坚和曹操是两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苻坚是前秦的国王,他有着雄才大略,治理国家有声有色,可惜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了东晋。
而曹操,被誉为“雄”,虽然有些人认为这个称号带有贬义,但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气度和才华的人。
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让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更加感兴趣。
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角色是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
他是蜀国的忠诚勇士,从 20 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
赵云勇敢忠诚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
阅读《三国演义》第 1 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魅力。
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
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学习的。
同时,《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后续的故事充满期待。
总的来说,阅读《三国演义》第 1 章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也让我认识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
篇2 目录一、引言二、《三国演义》概述三、苻坚和曹操的形象分析四、赵云的形象分析五、读书感悟六、结语篇2正文一、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通过讲述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期间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为后世留下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阅读了第一章之后,我深感这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二、《三国演义》概述《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到晋朝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各路英雄争霸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归晋,实现了天下一统。
第一章 概述
B.准确
•用语慎审周密,分寸恰当 •用限制性的词语表示出事物的差别
•运用数字明确表述事物
•注意前后照应,避免互相矛盾
•不生造词语,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堂 练习
请思考:这篇公文的语言存在什么问题?
批
复
雁山镇政府: 你镇提出试行“关于违反计划生 育规定的处罚办法”最好不执行,因 为这个办法违反上级文件精神。 桂林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六日
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A. 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B. 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 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须的技术手段 D. 比较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喜好
给下面的公文加上合适的标题: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东)基本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
A.简眀
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出发,根据工作 需要,写最重要的。
常用的语法、修辞手法有:
(1)用介词结构 根据国家物价局的通知,××市将从一九××
年一月一日起,对供应外宾的部分粮食、食油的价
格有所调整,按优质优价实行国内议销价格。为不 使享受我国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的生活受到影响, 决定从一九××年一月一日起,调整在我国学习的 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
(2)应用文的结构方式
“总——分——总” • 开头:总体概括,定好基调 • 主体:分点展开阐述,深入分析 • 结尾:综述有关内容,强化观点
开头
应用文的开头不像散文等追求曲折委婉,应用文追求实用 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写法——宜“直”不宜“曲”。追求开门 见山,重心明确。 例: 由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华师大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共同进 行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结果昨日(2005年 03月22日)出炉。调查显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自我薪金期望 逐年下降,而专科生却呈上升趋势;四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不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第 1 章概述1.假设你已经将你的狗Berníe 训练成可以携带一箱3 盒8mm 的磁带,而不是一小瓶内哇地. (当你的磁盘满了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次紧急事件。
)每盒磁带的窑最为7GB 字节;无论你在哪里,狗跑向你的速度是18km/h 。
请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Berníe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一条数据速率为150Mbps的传输线?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6. 一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使用了卫星网络,卫星的高度为40 000km. 在对一个请求进行响应的时候,最佳情形下的延迟是什么?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9.在一个集中式的二叉树上,有2n -1 个路出器相互连接起来:每个树节点上都布一个路由器。
路由器i 为了与路由器j 进行通信,它要给树的根发送一条消息。
然后树根将消息送下来给j 。
假设所有的路由器对都是等概率出现的,请推导出当n很大时,每条消息的平均跳数的一个近似表达式。
答:这意味着,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路径长度相当于路由器到根的两倍。
若在树中,根深度为1,深度为n,从根到第n层需要n-1跳,在该层的路由器为0.50。
从根到n-1 层的路径有router的0.25和n-2跳步。
因此,路径长度l为:18.OSI 的哪一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答: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网络层.28.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X 768 像素,每个像素用3 字节来表示。
《资本论》第一章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基本内容概述【摘要】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围绕商品的价值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其中包含价值的基本概念,价值量的确定,价值形式及价值的本质,因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所决定,故而还讲到了劳动的相关内容及劳动两重性,同时还包括货币的由来、发展及其相关部分。
【关键词】商品劳动货币价值两重性第一章商品马克思指出“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而商品生产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
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才成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由此,只有运用从商品入手的逻辑方法,才能争取的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
而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马克思研究开始的巧妙之处。
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商品首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它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直接的,间接的,商品的有用性使得它存在使用价值。
①商品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商品从质的方面(是什么?有什么用?)看,每一样物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用,即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从量的方面(是多少?)看,为有用的物找到社会尺度,是历史的事情。
使用价值的特点:1、有用性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故而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2、商品体的使用价值这一性质与人们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3、考虑使用价值时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4、使用价值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5、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6、在商品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其他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
②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的,价值是本质内容,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完整版)第1章、工程概述
第1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起点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市,进入北京境内。
北京段总干渠自北拒马河中支南与河北省明渠段相接,经渠首进水闸,入北拒马河暗渠,至惠南庄泵站,经加压泵扬水,通过PCCP输水管道输水至大宁调压池。
大宁调压池后采用低压暗管自流输水,经永定河倒虹吸、卢沟桥低压暗箱、西四环低压暗箱,最后由团城湖明渠输水至终点团城湖,全长80km。
PCCP管道工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线路最长的大型输水工程,上接惠南庄泵站,下接大宁调压池,输水管线起点距离渠首2.3km,输水管线末端距总干渠终点颐和园团城湖约21.4km。
PCCP输水干线全长56.359km(其中设两条隧洞,西甘池隧洞和崇青隧洞),为两排直径4mPCCP管道。
惠南庄~大宁段PCCP输水管线工程为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
以HD41+000为界,HD0+000~HD41+000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HD41+000~HD56+359.296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
输水干线加压输水设计流量为50m3/s,加大设计流量为60m3/s,自流输水流量为20m3/s。
惠南庄~大宁段输水干线输水干线工程运行方式为:当流量Q≤20m3/s自流输水;当流量Q>20m3/s从惠南庄泵站加压输水至大宁调压池。
PCCP管道工程由2排直径4.0mPCCP压力管道(每节管重54~77t,最大管外径4852mm),4处分水建筑物,3处连通建筑物,101处排气阀井建筑物、19处排空阀井建筑物、1处末端控制阀井建筑物、2处穿隧洞建筑物、4处穿铁路建筑物、17处穿主要等级公路建筑物、27处河道防护工程、永久巡线路及穿巡线路建筑物等组成。
共分为六个标段。
本标段为惠南庄~大宁段PCCP管道工程土建安装第一标。
本标段输水干线起点桩号为DH0+000~DH12+300,全长12.3km。
PCCP管道沿线布置有排气阀建筑23处、排空阀建筑5处、连通建筑物1座、河道交叉7处、公路交叉2处等沿线建筑物。
thetimemachine第一章概括
thetimemachine第一章概括
《时间机器》第一章概括
《时间机器》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所著的科幻小说。
第一章
为整本小说的开篇,引出了整个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下面是对第一章的
概括:
第一章以一种富有科学想象力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故事。
故事的讲述者
是一个匿名的时间旅行者,他向一群好奇的朋友们展示了一个小型模型,它
被他称为“时间机器”。
这个模型的设计是为了能够让人穿越时间并探索未来。
时间旅行者开始讲述他的冒险故事,他告诉大家他如何穿越了年代,来
到了公元802701年的未来。
在那个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旅行者发现人类已经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族群:埋头苦干、简单朴素的“伊
洛伊人”和放任自由、愉悦享乐的“莫洛克人”。
伊洛伊人过着和平而简朴的
生活,而莫洛克人则成为了伊洛伊人的统治者,他们以伊洛伊人为食物。
时间旅行者逐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变。
地表上的建筑物几乎消失,草木蛮荒,只剩下一些废墟和洞穴。
人类社会的
演化变得不可预测,而时间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线性流动。
第一章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示了未来世界的奇妙景象和社会的再造。
读者在这一章中对时间旅行者的冒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提出了许多
问题,促使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结构力学》 第一章 概论
●2)超静定结构
图1.10
• (2)按结构组成及受力特征分 • 1)梁
图1.11
●2)拱
●3)桁架
图1.13
图1.12 图1.14
●4)刚架 ●5)组合结构
●1.3 荷载分类
图1.15
●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及《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可按下列原则分类:
●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荷载(恒载)、可变荷载(活 载)及偶然荷载
●(2)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分为固定荷载与可动荷 载
●(3)按结构的反应分为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
●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及分类 ● 1.2.1 结构的计算简图 ● (1)结构计算简图选择的原则 ● (2)确定结构计算简图的要点 ● 1)结构体系的简化 ● ①铰结点
图1.1
●②刚结点 ●2)材料性质的简化 ●3)支座的简化
图1.2
●①活动铰支座
图1.3
图1.4
●②固定铰支座
●③定向支座
●④固定支座
●⑤弹性支座
●4)荷载的简化
图1.5
图1.6
图1.7
●下面以一简单实例来说明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 ●例1.1 如图1.8(a)所示为一砖木结构中的木屋架,屋
架两端支承于砖柱上,屋架上弦搭檩条,檩条上放椽 条,椽条上放瓦片,说明屋盖结构的简化。
图1.8
● (1)结构体系的简化 ● (2)材料性质的简化 ● (3)支座的简化 ● (4)荷载的简化 ● 1.2.2 结构的分类 ● (1)按计算特点分 ● 1)静定结构
●第4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4.1 概述 ●4.2 虚功原理 ●4.3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4.4 静定结构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4.5 图乘法 ●4.6 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梗概
摘要:
1.《红星照耀中国》第1 章概述
2.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3.第一章的历史背景
4.第一章的人物介绍
5.第一章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第1 章是全书的开篇,概述了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见闻和感受,为全书奠定了基调。
在这一章中,斯诺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景象,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艰苦斗争和顽强意志。
他以第一手的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历史背景方面,第1 章发生在20 世纪30 年代初,中国内忧外患,国共两党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了红军领导人和普通战士,揭示了他们的生活、战斗和信仰。
在人物介绍方面,第1 章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这些人物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和核心,他们的思想、决策和行动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过斯诺的笔触,这些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第1 章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革命的真相,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和坚定,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
第一章 宪法概述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钦定宪法: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民定宪法: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 协定宪法: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 4、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的历史 一、宪法的产生条件 1、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民主思 想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 宪法产生的现实物质条件。
4、北洋政府期间,宪法性文件主要有1913年 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袁世凯执政时制定)、1914年的《中华民国 约法》,(又称“袁记约法” ,袁世凯执政 时制定) 、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 “贿选宪法”(曹锟) )、 5、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期间,1925年制定的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1年的《中华民 国训政时期约法》、1936年的“五五宪草” 和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4、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通过了1978年宪法,史称78宪法。 对78宪法的评价: 1978年宪法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左”的 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5.现行宪法:82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 议通过了1982年宪法,史称82宪法。 该宪法是一部内容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宪法。
二、早期的宪法及其内容 (一)英国早期的宪法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资中产 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间的妥协而告终, 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结成联盟,迫 使国王签署一系列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 权力的宪法性文件,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 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 “权利法案”,以及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等。这些属于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最早的宪法。
2、原则性; 3、高度稳定性; 4、广泛性; 5、无具体惩罚性。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变电技术—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一、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流制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是指从电力系统或一次供电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 压、变相或换流(将工频交流变换为低频交流或直流电压)后,向电 力机车负载提供所需电流制式的电能,并完成牵引电能传输、配电等 全部功能的完整系统。电流制是指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网的供电电流 种类。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直流制和交流制。
③三级负荷。是指不属于上述一类和二类负荷的其他负荷。如: 农村负荷等。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
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前两种又称为小电流 接地系统,后一种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第一章 概 述
总结: 线路首端至末端损耗组成:绕组损耗(5%)+线路损耗(5%) ①普通线路:首端高10%,末端为线路额定电压。 ②连接发电机:首端高5%,末端变压器高5%。 ③连接短线路发电机:首端高5%,末端为线路额定电压。
第一章 概 述
2、电能的电压指标 (1)电压偏差
电压偏差是指用电设备的实际工作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差值,通常 用百分数表示。
太光发电是不通过热过程而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电能。 7)潮汐发电— 利用潮汐的动能和势能发电。
第一章 概 述
①火力发电厂 按照能源输出的形式可分为:凝汽式发电厂、热电厂。 火力发电厂结构: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
化学能——蒸汽热能——电能 特点: 布局灵活,建设周期较短,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较高; 启动时间长,煤耗大; 污染环境。
中性点直接接地
第一章 概 述
1、中性点不接地 ①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直接接地故障,阻抗值小)或单相非金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概述1、会计是适应人类和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2、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越发展,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3、会计的本质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3、会计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和,其中是对外服务的,是对内服务的。
4、我国在西周设有专门核算官方税赋收支的官职,是,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税会”的办法,其中“计”是指,“会”是指。
5、明末清初,为适应计算盈亏的需要出现了,运用的公式进行核算,并编制和,实行双轨计算。
6、会计以货币量度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还采用、等作为计量尺度。
7、会计的方法包括、和,其中是最基本的方法。
8、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而这一假设不仅是解决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还是的前提。
9、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这个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提供的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这个是要求;提取坏账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要求。
10、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沿着、、三个经营过程,形成一个资金循环过程:、、、、。
11、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和,其中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是,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2、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表现的经营活动,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13、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作为记账本位币。
14、会计核算的基本提前又称为,它包括、、、。
15、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数据处理与信息加工的程序,它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6、会计期间假设分为、、和。
我国会计期间的日期采用的日期是。
17、宋代采用的是方法,通过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相当于现在的。
18、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它起源于(国家),于年(人名)出版了关于复式记账的专著,简译。
19、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可分为和。
20、会计计量是对具体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过程,它主要解决会计的计量尺度及计量属性两个方面:是会计计量的尺度,是会计计量的属性。
信息素养第1章
2014.3
第一章 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 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高等教育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 国际化、个性化。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 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 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 的人才,所以信息素养也是信息社会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内容。今天的 大学生,是未来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高校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 育,应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 并赋予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讨论:例举几种常见的违背信息道德的现 象。
讨论:看见下面标志, 你会有什么 样的反映?
四、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信息 社会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 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人的一项 基本素质,如同传统社会里要求人们具有“读写 算记”的能力一样,是每个人必备的、终生有用 的基本能力之一。大学生正处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时期,即由原来中学的主要听教师讲课转为更多 的自主学习,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 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 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因此,良好的信息素养 是成功自主学习的保证,所以必须注重自学能力 的培养,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信 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转化并加以掌握、创造 利用的能力。。
35
讨论1:下面图片说明了???
讨论2:如何理解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第三节 信息资源
一、 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红岩书1一10章故事梗概
红岩书1一10章故事梗概第一章:红岩计划的启动在第一章中,主人公小明通过笔试和面试,成功被红岩计划录取。
红岩计划是一项为期一年的技术培训项目,旨在提供给大学生实践机会和技术成长。
小明迈入这个全新的世界,并且开始他的技术学习之旅。
第二章:追寻激情小明在第二章中遭遇到了学习上的挑战,他发现自己的编程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然而,他并不气馁,相反,他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和解决方法。
小明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们的讨论,逐渐提高了他的技术能力,并且逐渐找回了他对编程的热情。
第三章: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第三章中,小明参加了一项团队项目。
他发现团队合作的困难和挑战,但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和团队成员的合作,小明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他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更加复杂和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四章:技术展示与交流在第四章中,小明和其他学员一起参加了一次技术展示和交流活动。
他们展示了自己在红岩计划中学到的技术和成果。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不仅获得了对他人的认可和鼓励,还有机会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能力。
这次交流活动让小明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学习和提升技术的决心。
第五章:挑战的来临在第五章中,小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复杂的编程项目。
这个项目涉及到多个技术方向和难点,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小明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并且分工合作。
在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小明通过态度的坚持和团队的支持,最终克服了困难,并且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第六章:学以致用在第六章中,小明和团队成员们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了实践当中。
他们与一个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了一个实际的软件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不仅学到了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和理解需求,还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这个经验让小明更加自信,并且坚定了他未来从事技术行业的决心。
第七章:成果的展示在第七章中,小明和团队成员们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项目,并且进行了一次成果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概述理解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是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第一课。
特别是对单片机的一般组成、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的关系的理解有助于认识嵌入式系统。
同时,重点理解嵌入式产品的一般构成与开发方法,为有目的地学习提供入门导引。
本章作为导引,介绍嵌入式系统及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嵌入式系统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嵌入式产品的一般构成及开发方法;还对如何学习嵌入式应用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1.1 嵌入式系统的含义与发展历史要学习嵌入式系统,必须知道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怎样进行学习与研究。
本节给出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的基本含义、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以便读者对嵌入式系统有个基本轮廓。
1.1.1 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一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历史并不长。
在2001年中国单片机学会召开的年会上,才把“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联系在一起。
此后,许多高校把单片机原理课程“发展成”嵌入式应用技术课程。
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改变呢?首先从嵌入式系统的由来说起。
1.嵌入式系统的由来计算机是应数值计算的要求而诞生的。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电子计算机技术一直是以沿着满足高速数值计算的道路发展的。
通俗地说,计算机是因科学家需要一个高速的计算工具而产生的。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在数字计算、逻辑运算与推理、信息处理以及实际控制方面表现出非凡能力后,在通信、测控、数据传输等领域,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给予更大的期待。
这些领域的应用与单纯的高速海量计算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①直接面向控制对象;②嵌入到具体的应用体中,而不以计算机的面貌出现;③能在现场可靠地运行;④体积小,应用灵活;⑤突出控制功能,特别是对外部信息的捕捉与丰富的输入输出(I/O)功能等。
由此可以看出,满足这些要求的计算机与满足高速数值计算的计算机是不可兼得的,因此,一种称之为单片机或微控制器的技术得以产生并发展。
为了区分这两种计算机类型,通常把满足海量高速数值计算的计算机称为通用计算机系统,而面向测控对象,嵌入到实际应用系统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称之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从总体上说,通用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兼顾控制功能,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控制领域,兼顾数据处理。
实际上,还有一种被称为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的芯片类型,相对于(Microcontroller Unit,MCU)来说,DSP偏重于信号处理与运算,而MCU偏重于控制。
实质上,MCU与DSP并没有本质区别,仅仅因为功能有所侧重,目前也几乎同时发展,甚至是同一厂家的不同型号。
现在的大多数新型MCU具备DSP功能,而大多数新型DSP芯片也具有控制功能,因此出现“DSP型MCU”、“MCU型DSP”等术语,都是想告诉用户这款芯片运算与控制功能并重而已。
本书不再区分DSP与MCU,统一使用MCU一词。
在一个综合系统中,会出现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结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系统任务。
2.单片机的含义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早期的英文名是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后来大多数称之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嵌入式计算机(Embedded computer)。
现在microcontroller已经是计算机中一个常用术语,但十几年前,大部分英文词典并没有这个词。
我国学者一般使用中文“单片机”一词,而缩写使用“MCU”,所以本书后面的简写一律以MCU为准。
MCU的基本含义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等)、定时器/计数器及多种输入输出(I/O)接口的比较完整的数字处理系统。
图1-1给出了典型的MCU组成框图。
图1-1 一个典型的MCU内部框图MCU是在计算机制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出现的,它使计算机从科学计算领域进入到智能化控制领域。
从此,计算机技术在两个重要领域——通用计算机领域和嵌入式(Embedded)计算机领域都获得了极其重要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就MCU组成而言,虽然它只是一块芯片,但包含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单元,仍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只不过这些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这种结构使得MCU成为具有独特功能的计算机。
由于MCU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稳定可靠等优点,它的出现与迅速发展,是控制系统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
MCU以其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灵活性等特点,在嵌入式微控制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MCU出现之前,人们必须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现大部分计算、控制功能,这样使得控制系统体积庞大,易出故障。
MCU出现以后,情况就不同了,这些控制功能的绝大部分,已由MCU的软件实现。
其它电子线路成为MCU的外围接口电路,承担着输入、输出、执行动作等功能,而计算、比较、判断等原来必须用电路实现的功能,现在用软件取代,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与稳定性,这种控制技术称之为微控制技术。
在微控制技术中,核心是MCU,其它部分以此而展开。
3.MCU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嵌入式系统是面向测控对象,嵌入到实际应用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的统称。
嵌入式系统通常有4种:①工控机;②通用CPU模块;③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Processor);④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前两者是基于通用计算机系统,即将通用计算机系统用于测控对象。
后两者是基于芯片形态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嵌入式MCU 是在通用CPU基础上发展,增加满足测控对象要求的外围接口电路,用于测控领域。
而嵌入式MCU则是在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广泛使用后,给传统MCU定位的称呼。
所以,可以说MCU是最典型的、最广泛的嵌入式系统。
MCU从体系结构到指令系统都是按照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特点专门设计的,它能很好地满足应用系统的嵌入、面向测控对象、现场可靠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由MCU 构成的系统是发展最快、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由于MCU有嵌入式应用的专用体系结构与指令系统,而且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特点,又具有各种各样的型号,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实际应用时,开发者可根据具体要求选用最佳型号的MCU嵌入到应用系统中。
1.1.2 MCU的发展简史嵌入式计算机目前主要有SoC和MCU两种形态。
SoC(System on a Chip)即片上系统,将电子系统的几乎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使整机成本、体积都大大降低,顺应了现代通讯、电脑、消费产品向高性能、低成本方向的发展趋势。
SoC追求产品系统的最大包容性,是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而产生的,主要用于大批量特定产品的设计。
MCU是嵌入式计算机的主要形态,应用最广,特别对于大部分嵌入式系统初学者,应该从一种MCU入门。
这里简要回顾MCU的发展历史。
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次宣布4004的4位微处理器,1974年12月Fairchild(仙童)公司即推出了8位MCU F8,开创了MCU的初级阶段。
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48 MCU,它极大地促进了MCU的变革。
1977年GI 公司推出了PIC1650,但此时还处于低性能MCU阶段。
1978年,Zilog公司推出Z8 MCU。
该公司的与Z8 MCU 指令类似的Z80CPU曾在MCU市场流行多年。
1980年,Intel公司在MCS-48的基础上,推出了MCS-51,它使MCU的应用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此之后,其它公司的8位MCU也迅速发展起来。
但迄今为止,由于我国MCU制造能力弱等特殊原因,MCS-51系列MCU以及指令系统与其兼容MCU,仍然是我国许多高校8位MCU或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的教学蓝本。
1983年,Intel公司开始推出MCS-96系列16位MCU。
1988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96系列中的8098/8398/8798 MCU,使MCS-96系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远没有8位MCU应用那样广泛。
这是因为在MCU的一些应用领域中,8位MCU已能满足要求。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需求的提高,估计8位MCU、16位MCU、32位MCU将各有自己的应用市场。
Motorola公司于1974年开始推出MC6800微处理器,在此基础上,1979年开始生产MCU MC6801,在1983年前后发展成为较高性能的M68HC05系列,根据Dataquest 的资料显示,Motorola公司的MCU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最大份额。
1990年前后,该公司开发了针对简单被控对象的廉价MCU,而廉价MCU在家用电器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02年摩托罗拉公司(2004年6月更名为Freescale半导体公司)继68HC12系列MCU之后,推出了HCS12系列MCU,受到了许多中端用户的青睐。
2006年推出了RS08系列超低端8位MCU,以满足用户对体积更小、更经济高效解决方案的需求。
同时,Freescale半导体公司的8位MCU、16位MCU、32位MCU并行发展,增加了市场份额,也方便了用户的选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MCU制造业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Motorola、Intel、A TMEL、德州仪器、三菱、日立、飞利浦、韩国LG等一批企业开发一批性能优越的MCU,使MCU市场丰富多彩,极大地推动了MCU的应用。
从MCU出现以来,MCU制造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用途、各种类型的MCU不断出现,据统计,至今已达500多个机种,目前MCU正向①大容量、高性能化;②小容量、低价格化;③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向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也不断地扩大。
同时,8位MCU、16位MCU、32位MCU、64位MCU也将拥有各自的应用领域。
1.1.3 MCU在我国的应用与教学简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单片机在我国开始应用,各理工科院校陆续开设了有关课程。
在教学及应用上,Zilog 公司生产的Z80CPU成为我国工业控制的主流,以Z80为CPU组成的TP801单板机在教学上及应用领域发挥过巨大作用。
但确切地说,Z80并不是一个单片机,而仅是一个微处理器。
Zilog公司1978年推出Z8单片机,其指令功能与Z80类似。
但是,当单片机得以迅速发展之时,Z80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地位被取代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国的工业控制领域开始转向使用Intel公司生产的MCS-51,通过这个时期,由于单片机属于高科技产品,西方国家设在巴黎的统筹委员会限制向中国出口单片机,而Intel公司通过香港转口使其产品几乎独占了中国的单片机市场,MCS-51系列单片机在我国成为单片机应用领域的主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