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

合集下载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6、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为断变化的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儿童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即()。

A.适应型、迟缓型、分离型B.适应型、冲动型、迟缓型C.活动型、适应型、分离型D.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2、不属于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很不稳定3、儿童语言形成的现实条件是()。

A.环境B.遗传素质C.语音模仿D.语音强化4、“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性特征D.能力倾向5、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B.生活情景的概括C.情绪性的概括D.功用性的概括6、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7、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A.0~1岁B.1~3岁C.4~5岁D.3~6岁8、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9、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

A.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与生成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开放性原则10、下列哪种说法,是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A.接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11、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

A.成长记录袋、评定包与作品评定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C.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终结性测验D.档案袋、业绩评定与同伴评价12、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A.偏好细密图像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喜欢单色的图像D.偏好中等复杂程度的图形13、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在于()。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中学)模拟试题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中学)模拟试题三

2014 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题三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要点解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2、青少年期一般指【B】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要点解答】: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岁~l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l7、18岁)。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B】。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性别角色的发展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2、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3、两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A.巴甫洛夫B.皮亚杰C.普莱尔D.马斯洛4、在小学阶段发展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5、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D.防止任性、粗暴6、前运算阶段发生在()。

B.2~7岁C.7~11岁D.12~l6岁7、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B.反复细心的说明和解释C.与练习相结合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8、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文化B.电视C.冢庭D.幼儿园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努力12、“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哪一意志品质差的表现?()A.自觉性C.自制性D.坚持性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A.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B.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孤立进行的C.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是成体系的D.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14、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进行推理和判断。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

2014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幼儿的记忆与想象【识记】1.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4.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5.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6.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7.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8.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9.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10.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11.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理解】1.思维的特征:(一)思维的概括性。

(二)思维的间接性。

(三)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2.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3.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

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买个幼师资格证3000

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买个幼师资格证3000

202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各位准幼师们,是不是对教师资格证考试感到压力山大?别怕,今天我来给大家送上一份《教育心理学》的模拟试题及答案,助你一臂之力!当然,如果你觉得买幼师资格证3000块太贵,那就好好备考,用实力说话吧!【单选题】A.马斯洛B.弗洛伊德C.荣格D.埃里克森答案:AA.情绪调节B.认知改变C.行为训练D.家庭作业答案:DA.遗传B.环境C.教育方法D.自我意识答案:B【多选题】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ABCDA.给予肯定和鼓励B.创造成功的机会C.培养自主性D.避免过度保护答案:ABCD【判断题】6.幼儿教育中,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答案:正确7.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以权威的方式对待幼儿,让他们绝对服从。

()答案:错误【案例分析题】8.小明在幼儿园里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教师发现小明在与小朋友玩耍时,总是试图控制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请分析小明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1)自我中心:小明在玩耍时,总是试图控制对方,说明他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小明在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冲突升级。

教育措施:(1)引导小明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教师可以与小明进行情境模拟,让他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2)提高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

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自我暗示等,帮助小明在冲突中保持冷静。

(3)加强亲子沟通。

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技巧。

【论述题】9.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1)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以便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填空题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第三单元填空题

第三单元填空题1、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主观映像,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题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3、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4、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5、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6、加涅认为,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策略。

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

8、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9、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0、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

11、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1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三类。

1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动作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制约。

14、斯金纳认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15、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16、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7、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18、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9、巴普洛夫提出经典型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0、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21、意义学习,其主管条件是学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23、斯金纳认为行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中学)复习讲义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 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同学以及教学信息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三答案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三答案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三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偶发记忆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起出现的其他东西。

2.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非语言如图画等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3.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4.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5.自尊:是一个个体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6.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7.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8.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互惠关系的形成期9.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10.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11.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D 20.B 21.C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先判断正误,对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22.错误,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23.对。

24.错误,幼儿能够自我调节。

25.对。

26.错误,不当的惩罚会加剧孩子的攻击性。

[page]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7.答:(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维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

(2)注意对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有功能性意义。

28.答:(1)依恋关系是依恋双方情感交融的关系,但有一方表现出更为依赖。

(2)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亲近和目光追随。

(3)依恋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4)依恋还具有传递性和稳定性。

29.答:(1)对儿童的学习及其对早教中心、幼儿园以及学校的适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三

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三

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三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丨中公江西教师网/ 【教师资格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

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性教学观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B.维果斯基C.加涅D.桑代克3.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 )。

A.教师、学生和环境B.教师、学生和教材C.学校、家庭和社会D.课堂、教材和师生4.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与代表著作是( )。

A.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B.斯金纳及其《程序教学》C.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D.桑代克及其《教育心理学》5.问题情境就是( )。

A.学生能否自己发现问题B.学生能否自己提出问题C.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D.有问题摆在学生面前6.由兴趣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 )。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7.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A.分类教学B.使用变式教学C.使用例子教学D.使用比较教学8.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 )。

A.从细节到整体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C.从个别到一般D.没关系9.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 )。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推理思维D.创造思维10.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

A.故事对偶法B.直接询问法C.行动观察法D.调查法11.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page]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 )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提分卷(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提分卷(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提分卷(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3、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应有的责任感B.积极的社会功能C.应有的义务感D.应有的道德面貌5、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B.想象C.行为D.伦理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8、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韵9、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10、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D.中等水平1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B.布卢姆C.桑代克D.斯金纳12、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D.运动改变法13、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儿童发展学家普遍认为,( )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A.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形成B.抽象性开始发展C.随意性开始发展D.言语的获得2.儿童发展正式成为科学是从1882年普莱尔的( )出版算起的.A.《儿童心理》B.《儿童与世界》C.《一个婴儿的传略》D.《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3.儿童发展研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量法4.(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A.身体的发育B.心理的发展C.社会化发展D.文化的发展5.在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比如老师一边弹琴,一边要注意班上的孩子,这是指的( )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广度6.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这是指的( )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广度7.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遗忘D.起伏不定8.( )是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或在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A.生气B.伤心C.高兴D.害怕9.儿童早期依恋的测量方法是( ).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社会测量技术D.陌生情境技术10.3岁以后,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明显增加,( )主要就是对3岁以后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研究.A.视觉悬崖B.糖果实验C.延迟满足实验D.守恒实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__________是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与大脑发育迅速.2.儿童发展领域的研究包括__________、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文化性发展.3.产前发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层次的神经可塑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包括突触的形态上和功能上的修饰.5.视觉适应包括__________和暗适应,它们都是视觉研究的重要内容.6.__________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7.一般可以把元记忆分为关于记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指__________.9.__________是理解句子中各个词语的意义,如学习标志物体、动作特点的词,以及表示物体之间关系.10.对语言的运用是__________.11.__________是一种“他向”语言,其目的是对听话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传递信息、批评与嘲笑、祈使与威胁、提问与回答等.12.当遇到不熟悉的情景或陌生的物体时,婴儿会主动从信任者那里寻找情绪线索作为行动参照,这种反应称为 .13.__________是儿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使用策略,把自身情绪状态调节到合适的强度水平.14.人与人之间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是__________.15.社会测量技术是要求儿童自己主观来评价对同伴的喜欢程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一__________和两种.16.个体为了抑制某种有碍于目标实现的行为的过程是__________.17.作为一种认识活动,__________是个体应用道德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18.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是班杜拉的__________.19.早期同伴关系的类型一般分为__________、被拒绝的儿童及被忽视的儿童.20.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__.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小脑是人脑中最大的结构,占脑重的85%,比脑的其他任何部位对环境性的影响都敏感. ( )2.学前期儿童想象是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发展的,但是主要以有意想象为主.( )3.心理学领域所说的气质是与个体生理特征,特别是与脑神经活动特征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在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 ) 4.大约5个月时,婴儿进入了牙牙学语阶段,自第9个月起,呀呀语的出现达到高峰. ( )5.社会性情绪的产生和发展要早于基本情绪. ( )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儿童发展2.神经元3.定向反射4.元记忆5.再造想象6.元认知7.呀呀语8.语法9.情绪理解10.能力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简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2.简述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3.简述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4.简述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5.简述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6.简述依恋及其特征.7.简述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8.简述师幼关系的特点.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结合教学实践,试论述在培养儿童注意力时应注意哪几点原则?2.试论述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D 2.A 3.A 4.A 5.B 6.D 7.A 8.B 9.D 10.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婴儿期2.生理发展3.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4.突触可塑性5.明适应6.有意注意7.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自我监控、元认知自我调节8.无意想象9.命题语义10.语用 11.社会化语言12.社会参照13.情绪自我调节14.依恋15.同伴提名法、同伴评定法 16.自我控制 17.道德判断 18.社会学习理论 19.受欢迎的儿童20.同伴关系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 3.× 4.√ 5.×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儿童发展: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2.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和传导冲动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定向反射:对新异刺激做出反应的倾向.4.元记忆: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指儿童关于记忆是什么,记忆过程是怎样的,以及什么因素影响记忆的效果等方面的知识.5.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6.元认知:是指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知.7.呀呀语:听起来像语音,并常具有升降调,但是无意义,不能被理解,常常在婴儿5个月以后不自觉地发出来,第9个月起婴儿呀呀语的出现达到高峰,不同文化和背景下发出的声音相似.8.语法:语法由一系列语法单位和有限的语法规则构成,是语言中最为抽象的基础系统.9.情绪理解:是指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能力.10.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答:年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生理、心理、社会整合机制的结果,儿童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2)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相对稳定,同时又可以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3)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2.答: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个体所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任务要求等都会对儿童个体的动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影响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基因的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感官经验的统合.(2)影响动作发展的非生物学因素,如个体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特定的养育观念和方式等,不仅会对儿童动作的发展速度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其特定动作的发展水平以及动作发展的顺序和倾向.3.答:(1)刺激婴儿全身皮肤感官与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联系,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2)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3)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4)促进消化,增加体重.4.答: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基本策略开展:复述、组织、精细加工.(1)复述:学前儿童就已经开始使用复述了.(2)组织:如果在记忆一些内容时,能将信息结合成为更大的单元,这就是组织策略的使用.(3)精细加工:对于不容易进行分类的信息,个体确认或建构记忆项目之间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就是精细加工策略.5.答:(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a.学前,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b.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c.想象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2)入学后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加,创造性的内容逐步增加,想象的独特性也日见端倪,想象更符合现实逻辑.6.答:现代学者们认为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依恋关系是依恋双方情感交融的关系,但有一方表现出更为依赖;(2)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亲近和目光追随;(3)依恋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依恋还具有传递性和稳定性.7.答:(1)文化;(2)父母教养方式;(3)同伴关系;(4)儿童自身原因.8.答:师幼关系指的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其他早期教养机构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师幼关系除了有双向性、双重性、差异性等一般表现之外,还有以下特点:(1)游戏性;(2)稳定性和亲密性;(3)内隐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答: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与练习培训结合的过程,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刺激丰富化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尽量使刺激组合成为一个整体,避免刺激孤立,利用联觉培养有效的刺激反应.刺激物适度丰富、鲜明.(2)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的训练要与注意发展相匹配,如与婴儿、低龄幼儿谈话时语速要缓慢,声音要柔和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同,不能操之过急,要因龄施教.(3)形式立体化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力的培养训练并不是单纯的某种操作或几次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儿童在游戏、做作业、吃饭的时候都可以进行.(4)空间渗透式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儿童注意力的培养要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婴幼儿时期,当儿童在专心玩弄手中玩具的时候,父母应给予安静的空间直至儿童自行停止游戏.2.答:亲子关系是伴随儿童的出生,甚至是在儿童的孕育过程中自然出现的,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与安全的依恋关系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父母亲的内在工作模式情况.内在工作模式是一种重建记忆,是影响主要照料者(主要是母亲)与孩子建立起来良好亲子关系的主要原因,每个父母都希望与孩子有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但结果总是千差万别的.(2)父母亲的抚养品质.为什么同在稳定的家庭中,同由父母等照料抚养的孩子,却出现不同的依恋类型,表现出不同的亲子关系?大量的研究认为,照料者的抚养品质,如敏感性、接受性等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安全依恋和亲子关系.如研究发现,高敏感性的母亲能使1岁的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3)父母亲的缺失、稳定情况.很多学者对孤儿院等机构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早期表现出哭泣、对周围环境退缩等更多的不良行为,在成长后期也同样受到影响,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4)儿童情况.儿童的气质、智力、生理特征、出生顺序等会直接影响依恋关系、亲子关系.(5)家庭一般情况.研究表明,失业、经济困难、婚姻失败都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照料的质量,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挑剔,会使孩子体验的多是消极情绪,从而破坏依恋的安全性.(6)文化性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同种文化背景下依恋类型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依恋类型的具体表现比例有所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3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速记3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一结构框架【考核目标】了解:视觉适应、视敏度、深度知觉、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广度等概念。

理解: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婴儿面孔偏好的意义。

掌握: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原则。

二考试要点第一节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二节儿童知觉的发展第三节儿童注意的发展【课后练习】一、名词解释1.暗适应2.明适应3.视敏度4.深度知觉5.注意的稳定性6.注意的分配能力7.注意的转移能力8.注意的广度二、选择题1.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是( )。

A.触觉 B.嗅觉 C.味觉 D.痛觉三、填空题1.注意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2.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有:——、——、——、——。

四、简答题1.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

2.教师判断幼儿注意是否集中的重要线索有哪些?3.注意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4.影响儿童注意发展的因素。

5.影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6.列出大致判断儿童注意力问题的几个方面。

7.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原则。

【答案】一、名词解释1.暗适应:是指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是指从低亮度环境到高亮度环境眼睛大约1分钟才能适应的过程。

3.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4.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6.注意的分配能力:指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

7.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8.注意的广度:即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

二、选择题1.A三、填空题1.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2.注意的集中性与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
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识记】
1.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4.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5.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6.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过程。

7.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8.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9.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10.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11.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理解】
1.思维的特征:(一)思维的概括性。

(二)思维的间接性。

(三)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2.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3.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
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

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第四,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

4.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5.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语言的出现。

(二)情境性言语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三)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1.游戏言语2.问题言语。

(四)幼儿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1.掌握了口语词汇2.掌握语音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应用】
1.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2.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一)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三)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成人做好幼儿言语的榜样。

(五)注重个别言语教育。

(六)适当学习书面言语。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相关推荐:2014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