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讲稿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如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缺乏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难以体会古人的智慧;
3.对比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把握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容易产生误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梳理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为学生理解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奠定基础。
2.分析各学派代表人物:以PPT形式展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各学派的差异。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核心观念。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多拓展阅读资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以下设计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思考。
2.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古代智者的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何启示?”让学生发表观点,激发学生探讨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3.视频展示:播放与诸子百家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代哲学的魅力,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

历史必修三讲义

历史必修三讲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根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2、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3、政治: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各种力量对比,提出不同改革方案4、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出现5、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文士,学术气氛活跃6、外在,新的统治阶级尚未形成绝对权威,思想界相对自由。

二、内容(儒、道、法、墨)(一)儒家1、创始人:孔子——春秋晚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者主要贡献:政治、教育、文化(1)政治主张:在从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①核心“仁”——“仁者爱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②主张“礼”——克已复礼③正名:按周礼来娇正已混乱的社会秩序,从而名正言顺,贵贱有序(保守性)④注重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以人为本)⑤“性相近”(2)教育贡献①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②主张有教无类③主张因材施教(3)文化传播①孔子学说集中在《论语》②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的地位:①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②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几千年教育思想的精髓③文化传播者:对保存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孟子——继承和发展主张:①发挥了孔子“德治”思想②提倡“仁政”③“民贵君轻”——民本思想,但不是主张民权,只是要统治者改变统治手段,维护统治④“性善论”3、荀子——丰富和完善主张: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性恶论”(二)道家——隐士派1、创始人:老子主张:①“道”是世界的根本②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③消极悲观,主张退回到“小国寡民”2、形成:庄子主张:①把“道”作为最高准则②“齐物”(三)法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奖励耕战、严刑峻法)1、李悝2、商鞅3、韩非——法家集大成者,糅合“法”、“术”、“势”,吸取道家思想主张:①主张加强君主集权——符合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②厉行赏罚,严刑峻法,实行法治——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③奖励耕战——增强实力④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⑤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四)墨家——小生产者的代表1、特点①提倡刻苦检朴②提倡实践精神③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④有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2、主张①兼相爱,交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③认识论④逻辑学三、百家争鸣的意义1、奠定了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各派间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类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二、儒学独尊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2.目的: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思想来源:
①儒家思想:主张德治、三纲五常。 ②道家思想:探求万物本源,认为“道”是万 物的缔造者、母体、主宰。 ③法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文化 专制。 ④阴阳五行家思想:把五行与五常对应,认为 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火土金水对应“仁、智 、信、义、礼”
理解其中的意思吗?请围绕诗句中心 观点自 拟题目 演讲。 6、有人说,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 去欣赏 别人的 优点。 但又有 人说,唯 其尊重 自 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你怎样辩 证的看 这两句 话表达 的意思,请围绕 这两句 话
自拟题目演讲。 7、‚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 原谅你‛,这句话 告诉了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 一点。 请仔细 理解这 句话,围 绕其中 心观点 自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 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 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 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 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 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 《春秋繁露》。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四、儒学独尊的评价 :
关于“独尊儒术”
积极: 维护统一,稳定社会, 弘扬美德,促进教育。
消极: 思想专制, 阻碍科学文化进步, 迷信,唯 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1
4.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与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深层次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在认知水平方面,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思想流派和重大政策变革。在学习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图片、音频等资源。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
1.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提高学习兴趣。
3.图片:直观展示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报告:让学生分组准备关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报告,通过报告的形式,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和展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详 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8页。
优选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 件
第二页,共38页。
你知道吗?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充 满着变革气息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 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们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形 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 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 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 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 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 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 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_____说:我仁;孟子说:我义;_____说:我无为;______ 说:我逍遥;_____说:把他们全抓了。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 自我觉悟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加强节约宣传,身体力行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学以致用
盘古说:我开; 女娲说:我补; 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 夸父说:我 追; 后羿说:我射; 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个球!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 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5篇)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5篇)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知道如何制作一份吸引人的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教案(精选篇1)教学指导思想:新学期伊始,我校掀开了新的一页,我的人生也随之迈上了新的台阶。

新学期校长报告会上,校长饱满激情的讲话深深震动了我。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嘹亮的号角在我心间久久回荡。

秉承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对新学期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

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基本情况分析:一、教师自身状况分析:(一)教学优势:在历史教坛执掌教鞭的十几年,不仅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也锤炼了我精练、准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风格和认真负责的育人态度。

同时,十年来我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我初步具备了因人施教的能力,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二)教学劣势:我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适应我校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提高和揣摩。

二是需要尽快熟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在“史韵流香”的论坛上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说课稿
2.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同伴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共同成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2.选择一位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下周课上分享。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进行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实践:布置学生采访家人、朋友,了解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设计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积极性。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宋明理学史》等相关书籍,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层级清晰、结构分明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宋明理学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影响。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采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研究论文,要求结合历史潮流进行分析。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原则。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事件背景、事件过程和事件影响。首先,在事件背景部分,板书将列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如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等。其次,在事件过程部分,板书将简洁地描述各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关键节点。最后,在事件影响部分,板书将总结各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推动现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解放等。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有所了解。他们还应具备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能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理解不够,难以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如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过于片面等。
1.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同时,我还将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理论依据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依据是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儒家学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以及他们在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探索。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对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习积极性;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5.课堂小结:通过总结、评价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以上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深刻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视频资料: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历史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互动平台:利用班级群、在线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3.学会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邀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多样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引入一些与书画、戏曲艺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三完整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三完整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三完整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内容。

必修三主要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全球经济发展与变化。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掌握区域集团化的典型案例,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与作用。

3. 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4. 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利弊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全球化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 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3. 区域集团化现象- 区域集团化的概念与类型- 典型的区域集团化组织(如欧盟、东盟等)-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4.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与贡献-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进行模拟谈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 知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必修3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3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3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必修3的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3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展开,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中国如何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逐渐觉醒,并最终走向独立自主的历程。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们将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民众疾苦连连。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局限性,以及对外开放和学习先进技术的必要性。

其次,我们将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我振兴的尝试,虽然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则是一次更为深刻的政治改革尝试,它试图在保持清朝统治的基础上,进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通过对这两次运动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会重点讲述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不仅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革命先驱们为国家和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抗战精神和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解放战争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之间的决战,最终以新中国的成立而告终。

通过对这两场战争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中的领导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在撰写高中历史必修三的说课稿时,我们需要考虑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说课稿样本: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

2. 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民族认同感。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涵盖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的广泛内容。

我们将学习以下几个重要模块: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2.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法制建设。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4. 隋唐时期的盛世与开放。

5. 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文化成就。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具体包括: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讲述,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

例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历史地图、年表、时间线等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历史信息。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取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定期进行,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与报告: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和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1.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
3.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促使他们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模拟辩论或对话,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加深对各种思想的理解。
3.知识竞赛:设置关于百家争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理论依据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协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对部分诸子百家思想的了解。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百家争鸣时期背景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2.对各学派思想内涵的把握存在困难,容易混淆;3.缺乏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以理解古代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学习动机
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百家争鸣》。这一课程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元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它位于先秦时期思想文化模块的起点,为后续学习诸子百家以及其他时期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英文说课稿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英文说课稿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英文说课稿全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XXX。

教材通过XXX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XXX的知识与技能。

该节课以XXX为主要内容,通过XXX的展示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XXX的背景与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XXX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XXX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其分析问题和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是如何通过XXX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XXX的背景与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

3. 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

4. 进行知识点总结与展示。

5. 练与评价,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学生的思维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的研究成果与表现。

七、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XXX;2. 思考XXX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意义;3. 完成相关练题目。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2. 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必修三中英文说课稿的全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课后作业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通过这份说课稿,教师可以全面了解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授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2.主要代表人物: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介绍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如伏尔泰、卢梭、洛克等,帮助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观点。
3.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启蒙运动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和困惑。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学生在知识掌握、思考问题等方面的不足。
3.根据学生的反馈,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深入阅读:推荐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阅读,拓展知识面。
2.思考题:布置关于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影响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2.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指导讨论等,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反馈。
2.生生互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位于整个课程体系的近代史部分,主要讲述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启蒙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历史必修三 知识讲解 一二三单元.doc

历史必修三 知识讲解 一二三单元.doc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派 主张或特点代表的思提倡“仁”、“礼”、“德治”、见“仁政”上面%1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 老 的根本子 %1 以因循自然的“无为” “逍遥”为处世方法%1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 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影 庄 响了古代文化子 %1 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 李 刑峻法悝%1 对屮国专制主义政治 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 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商鞅墨 推崇夏朝政治,学习人禹 墨家刻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于和 翟 自我牺牲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见上面%1 “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1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1 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原则 %1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消极态度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主张逍遥 自得 %1 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 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1 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 以加强君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定爵; 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尙贤、尚同、 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学“察类明 故”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人变革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1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 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1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1 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牛,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1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经》为基本文献。

(刃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1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讲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讲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教学讲义(教师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程朱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1、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早期儒学: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②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一^出百家、独尊儒术二③H旬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

④新儒学: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儒学主体地位。

⑤早期启蒙思想: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评价:①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文化瑰宝;②应持正确态度:去其糟粕、汲其精华;即批判地继承或扬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导学】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把握三点1、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壬”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①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等。

②代表:老子、孔孟、墨子、韩非子等。

3、影响:①奠定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把握三点1、孔子:①核心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②教育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著名主张。

2、孟子:①继承仁”,并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

3、荀子:①主张仁义”和主道”;②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提出入之性恶”的思想。

三、道家和法家”把握三点1、道家老子:①朴素辩证法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知识解读】“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点二: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⑴思想核心..是仁.。

认为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⑵政治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民本思想);“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⑶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⑴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

⑵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⑶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要用仁政来扩充善性。

3.荀子:⑴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⑵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即君舟民水)⑶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考点三: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3)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成为政治家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一: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8~P10)1.提出:董仲舒(汉朝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其代表作是《春秋繁露》)2.目的: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汉武帝态度:赏识、接受、实行(原因: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6.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考点二:了解太学(P10)1.创办: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2.规定:(1)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3.意义: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逐渐垄断教育。

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儒家代表是程颢、程颐兄弟,号称“二程”。

南宋时期的儒家代表是朱熹。

(2)基本主张:①“二程”: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认识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②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宇宙观: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影响:①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中后期王阳明(2)基本主张:陆九渊:①宇宙观:“心”是宇宙的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②认识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①宇宙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认识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3)影响: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二:理解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1.活跃原因:明清时期社会发生较大变化,封建制度衰落,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2. 活跃表现:政治——反专制、反教条、反传统;经济——提倡“工商皆民生之本”、政治思想——民本、民权学术思想——踏实学风、经世致用”归纳:儒家思想发展变化过程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网络】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古代文学体裁:先秦散文(《诗经》和楚辞)古代中国的科学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文人画:(出现的主要时期、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京剧:(道光年间、同治年间)【考点知识解读】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考点一: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P36~37)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蔡侯纸”。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有了雕版印刷术,宋朝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火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考点二: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P37)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⑴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⑵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辉煌灿烂的文学考点一: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先秦散文(《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考点二:《诗经》和楚辞(P42)1.《诗经》:编定者:春秋末年由孔子编定。

内容: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评价: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楚辞又称“骚体”。

考点三:汉赋——汉朝时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汉赋辞藻华丽,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P43)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考点四:唐诗——代表人物及名篇(p43)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李白和杜甫使盛唐诗坛大放异彩,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中唐:白居易成就最高,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民间疾苦。

他创作了大量通俗的讽喻诗。

考点五:宋词——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到宋时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P43~P44)1.原因:宋朝时期,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代表:北宋:①柳永,婉约派,代表作《雨霖玲·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苏轼,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婉约派词人,代表作《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计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宋:①辛弃疾,豪放派,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②陆游,写有大量豪放和婉约词篇。

考点六: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P45)关汉卿《别情》、马致远《秋思》等。

考点七:明清小说(P44~P45)1.原因: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经济上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2.代表作: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红楼梦》——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考点一:了解汉字的演变(p46)1.起源:汉字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发展:⑴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⑵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由图画到文字考点二: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1)阶段: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以后为自觉阶段(3)书法变化特点:由繁到简,实用性不断增强考点二: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1.盛行时期:元明清2.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3.代表:元朝王冕《墨梅图》明朝徐渭《牡丹蕉石图》清朝郑板桥《墨兰图》考点四:了解京剧的产生(P48~P49)1.形成与发展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②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剧种——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2.特点: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有一定谱式;③继承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框架: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点一: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思想1.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⑴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①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近代第一部系统的地理志);②仿制西方战舰⑵魏源:①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介绍当时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海国图志》;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考点二: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是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1.康有为:(1)思想核心:推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