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于诊断考试分析讲解.doc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高三一轮复习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学习目标2:通过观点感悟—透析应用,掌握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观点感悟
1.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精神 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抓主要矛盾,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
2.从进出口形势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 境继续好转。但也应看到,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许 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学生不能准确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学习目标1:结合提纲,自主复习,夯基固本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1)区别:从地位、作用上
(2)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次方要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1)区别:从地位、作用上
(2)联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知识运用
1、目前,从总体上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 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同时,我们必 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 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这“四风”上。上述分析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运用了矛盾分析法,做到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了主 要矛盾 ④区分了主流和支流,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 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普遍性与特殊 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首先抓 住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性质, 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不能忽视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全国通用)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一 3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技巧点拨-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

(全国通用)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一 3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技巧点拨-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

(二)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

这类题目要求对所涉及的观点、现实、影响、数据等进行全面、透彻分析,解答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辨析方法。

例2(2015·海南高考)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

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解析此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掌握辨析题的解题思路,逐句分析,不遗漏任何理论分析点,正确的指出正确原因,错误的分析错误理由并且指明正确的观点,注意分析要围绕主题,不能偏离方向。

此题前半句正确,分析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后半句不科学,要回忆课本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具体措施,其次考虑不同情况下提高税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且还要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措施。

答案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

在税率降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挫伤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税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

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

1.辨析题中的一分为二首先,既要看到题目观点、现象中的合理之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又要看到其不合理之处或必须否定的地方。

其次,透彻分析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做到有是论是,有非论非。

2.影响类题中的一分为二一般而言,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

3.图表题中的一分为二图表类主观题既要看到图表反映出的成就,又要看到图表中隐含的问题,然后再细化阐述其成就与问题。

2.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少年强那么中国强。

梁启超从小勤于读书,终成一代伟人,他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爱国热情。

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许振超靠孜孜不倦地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级桥吊专家。

据材料,有人认为:“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获取真理。

人教新课标政治高三年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政治高三年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21讲: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

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2)事物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吗? (3)当我们说这个人是个好人时,是否意味着 他没有缺点呢?
二.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 面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 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
颠倒主次
违背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既要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和关键,又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E、擒贼先擒王
F、一个篱笆三个桩
要抓住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不能忽视 I、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K、学会“谈钢琴”的工作方法
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 方面 矛盾的次要 方面 矛盾的主要 方面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的次要 方面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1) 对立:相互排斥
(2) 统一:二者相互依赖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我军与锦州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华北 之敌的矛盾
思考: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 之敌的矛盾
(1)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 在锦州? (2)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 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我军与华北之 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 敌的矛盾
1、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 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基地,是全歼东北守军、解放东北的 关键点。 2、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它们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和 作用是不同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辽( 锦州的敌我矛盾 ——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沈复 沈阳的敌我矛盾 战杂 役事 长春的敌我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形物 势) 华北的敌我矛盾

高三复习(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用于诊断考试分析讲解大纲

高三复习(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用于诊断考试分析讲解大纲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

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高三一轮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高三一轮复习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的是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广东卷33)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
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 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 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 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 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注意: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 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 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 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典型案例分析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 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 4、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一劳永逸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 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劳逸结合。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识别的关键词:具有不同(特点)╱存在着差别或差 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一切以 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不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 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 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色农 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新情况、 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办事情要有针对性╱发挥…独特优 势╱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 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比较优势╱多样性╱区别、差异╱一律、 一概╱一刀切、一风吹

【学生】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学生】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关键字】学生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他们有他们的缺点,但也有他们的优点。

虽然比起普高生来,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厌学以致于出现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但他们社交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这些不亚于那些普高生。

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样能为社会做贡献。

我自豪,我是职教人一位职教专家曾经说过:“多建一所职教中心,国家就会少建一所监狱。

”这句话深刻概括了职教中心的作用和内涵。

我是县职教中心的一名教师,跟同事们一样,也曾因工作不被社会理解、学生成绩太差而悲观气馁、失落彷徨。

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上职教,成绩差的学生不愿上职教,职教中心招收的学生不光学习不好,更重要的是习惯差、没自信、难管理,老师总是费力不讨好。

职教教师注定要面对这样的学生,何必总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呢?何不端正态度、用心经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把这些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学生引上康庄大道呢?一、多理解、多关心,打开职教学子的心门中考分数线将初中学生划为不同的群体,许多学生面对自己尴尬的成绩,上好高中的梦被打破,只好心灰意冷、百般无奈地跨入职教中心的大门。

与同龄人相比,职教中心的学生性格上个性强、讲义气,渴望理解但心理承受能力差;智商不低,但因贪玩没打好基础,对学习不感兴趣,畏难情绪严重;在行为方面,由于初中时受批评多、受表扬少,纪律散漫、不求上进,甚至有的吸烟、喝酒、骂人、打架。

要帮助这样的学生成长,教师就必须充当家长、教师、朋友、甚至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从细节出发,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变化。

周日返校时,班里一个男生总是闷闷不乐,原来是那天初中同学聚会,他感觉无脸面对那些上县一中读书的同学。

经过了解,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总觉得上职教比上一中矮一头。

于是我告诉他们:“职中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一定是最适合你们的。

首先,你们要感谢职中,在你们中考落榜后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学习并升入大学的机会;其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你们文化基础不如别人的前提下,你们明智地选择了职中,这无疑是曲线升学,正如田忌赛马,何苦非要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势比呢?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拿出12分的努力去奋斗,三年后用你的大学通知书证明给你的同学看,你们的选择没有错!”那次班会很成功,那届学生的升学率达到了100%。

高三复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于诊断考试分析讲解

高三复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于诊断考试分析讲解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

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之六如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说理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之六如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说理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六)】如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说理褚树荣一、引起动机:是少女还是老妇?1. 出示图片:是少女还是老妇?即是少女,又是老妇。

一幅画的两面性。

(见上图)2.太极图说:太极图是中国先人对于世界的图解,包含着极高的辨证智慧。

观察动态太极图,说说在先人看来,世界是怎样的?(讨论)世界的对立矛盾的,世界是阴阳相生、互相渗透的,世界是发展变化、相互转化的;世界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世界有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板书:对立统一、发展变化、普遍联系。

二、现实三棱镜:能够列举这样的词语和生活现象吗?1.世界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能列举对立统一的现象吗?(讨论)战争与和平;病毒软件和杀毒软件;经济发展和环境代价;学生发展的特长和不不平衡性“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余光中先生将他翻译成“我心中有只猛虎在细嗅蔷薇”。

这就是说,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

2. 你还能举出两两相对的反义词吗?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虚实、强弱、外内、开合、去取、宠辱、得失、清浊、敝新,昭昏、明暗、曲直、多少、大小、轻重、静躁、雄雌、行随、白黑、吉凶、张敛、兴废、与夺、刚柔、厚薄、贵贱、进退、阴阳、损益、寒热、生死、亲疏、利害、祸福、正奇、善夭、智愚3.这些现象词语对我们认识世界、判断事物有何启发?因为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分析问题、判断事物要一分为二,要考虑到有没有其他可能,要考虑到事物发展往往还有另一面,否则容易陷入绝对化、片面化、表面化的陷阱。

三、思维对对碰:跳出绝对化的陷阱1.给司马迁挑挑刺:司马迁的名言有绝对化的毛病吗?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高三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2(整理精校版)

高三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2(整理精校版)

高三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2作文辅导0312 2232(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

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例】 2015年高考作文(江苏卷)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

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

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

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

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拓展训练1】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或以“压力”为题)【审题指导】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

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

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拓展训练2】(201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应的原理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应的原理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应的原理一、前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候,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复杂。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一种全面、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就是所谓的“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观点的原理和应用。

二、理论分析1.1 一分为二的观点的内涵所谓“一分为二的观点”,就是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出发,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看待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一个问题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问题的正面,另一方面是问题的反面。

然后,既要看到问题的正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反面;既要看到问题的积极因素,也要看到问题的消极因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1.2 一分为二的观点的原则在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根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问题的实质。

(2)坚持全面性。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正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反面。

(3)坚持辩证思维。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问题看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2.1 一分为二的观点的应用实例以企业管理为例,我们可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发展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企业的优势,如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企业的不足,如人员流动大、创新能力弱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

2.2 一分为二的观点的实际意义一分为二的观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问题,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一分为二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我们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提高问题的可操作性。

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有助于我们培养全面的思维能力、辩证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一分为二”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思维方法,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这种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从函数图像的绘制到最优化问题的求解中,都可以看到其妙用。

在函数图像的绘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二次函数的情况。

一个一般的二次函数可以写成 $f(x) = ax^2+bx+c$ 的形式。

当我们要绘制出它的图像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找到它的顶点,以及方向、开口等重要信息。

这时候“一分为二”的思想就会派上用场。

我们可以将二次函数中的 $ax^2$ 和 $bx$ 分开来考虑。

由于 $ax^2$ 定义了这个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大小,而 $bx$ 则定义了这个函数的位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分为二”的方法,分别绘制出 $ax^2$ 和 $bx$。

在这两个图像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确定出整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了。

除了函数图像的绘制,最优化问题的求解也是“一分为二”方法的常见应用之一。

最优化问题通常的形式是: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满足一些约束条件。

为了使问题的求解更为简单明了,我们可以通过“一分为二”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两个子问题:一个是只考虑约束条件,找到可行解;另一个是在可行解中寻找最大或最小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在圆环内选取一个长方形,使得长方形的周长最大。

这时候,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两个子问题:首先是在圆环内选取一个矩形,使得矩形的周长最大;随后是在可行解中选取长方形,满足约束条件。

对于第一个子问题,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最优解就是圆环的内切矩形。

对于第二个子问题,我们只需要将内切矩形中的长和短调换位置,就可以得到最优解。

通过“一分为二”的方法,我们把原问题分成了两个子问题,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简单明了。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本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寻其解决之道。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高中数学是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做“一分为二”,这个方法在解题中有着妙用。

“一分为二”是指将问题或者数据量进行分割,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些小问题,最后将小问题的解合在一起得到原问题的解。

这种分割问题的方法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了可以处理的小问题,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使用“一分为二”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难度: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小问题,能够使问题的难度降低,使得解题更容易。

特别是对于一些长篇大论的问题,使用“一分为二”能够将问题逐步化简,使得解题更加清晰明了。

2.减少出错: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的解答相对简单,容易做出准确的答案。

通过逐步解决小问题,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3.节省时间:使用“一分为二”方法,能够快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和高效地思考,提高解题速度。

而且在逐步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进一步节省了时间。

在高中数学的具体解题中,“一分为二”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举两个常见例子进行说明:1.解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使用“一分为二”方法。

对于形如ax+b=cx+d的方程,可以将其中的数字项按照系数分别归并,得到(ax-cx)+(b-d)=0。

然后将括号中的相同项合并,得到(a-c)x+(b-d)=0。

这样就将原方程转化为了(a-c)x+(b-d)=0的形式,将原问题分解成了求一元一次方程(a-c)x+(b-d)=0的解的问题和求a,b,c,d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通过解决这两个小问题,就能够得到原方程的解。

2.解几何问题:在解几何问题时,常常需要通过构造辅助线或者引入思想模型进行求解。

使用“一分为二”方法,能够使得辅助线的选择更加巧妙,模型的建立更加清晰。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一分为二”是高中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并从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

一、“一分为二”方法的基本原理“一分为二”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问题,通过处理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最终得到原问题的解答。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解题过程,还能够降低解题的难度,提高解题的效率。

二、“一分为二”在代数方程解题中的应用当我们遇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时,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为例,我们可以将b²-4ac的根号部分分拆为两个简单的式子:b²-4ac = m² - n² = (m-n)(m+n)其中m和n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这样一来,原方程的解就可以分解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从而可以更加简便地求解原方程的解。

在几何解题中,“一分为二”的思路同样适用。

比如有一道题目是要求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将证明过程分解成两个相对简单的步骤,先证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与另一条边成比例,再证明对应角相等,通过这样的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证明的思路,也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和接受。

在数列题目中,“一分为二”的思路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当我们需要求一个复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以将数列分为两部分,使之呈现出更加规律的形式,然后针对每一部分分别求解,最终再将两部分的解合并起来,就可以得到整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概率统计题目中,“一分为二”的方法同样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比如当我们需要求某种特定情况的概率时,可以将这种情况分解成两个相对简单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两个情况的概率分别求解,并最终将两个情况的概率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所求情况的概率。

总结:“一分为二”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可谓是不可小觑的。

高中政治 “一分为二”的提法是个巨大的错误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一分为二”的提法是个巨大的错误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一分为二”的提法是个巨大的错误“一分为二”可以看做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认识论主张。

“一分为二”的主要观点是:要善于具体地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并且要看到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

这话本来也不错,看问题当然要全面一些,一叶障目是不好的。

所以在看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尽量多一些的信息,以此对具体事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如果“一分为二”仅仅指出,看问题要全面,我对此没有意见。

只不过,看问题要全面,忌片面,这是非常普通的道理,倒也不必吹嘘得天花乱坠,以为得着什么高超的技巧了。

那么,我为什么说“一分为二”的提法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呢?关键在于,作为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并不仅仅是要全面地看问题这么简单。

一.“一分为二”的理论依据“一分为二”这个观点的核心来自“矛盾”这个概念。

按照辩证法的思想,事物内在地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什么是矛盾呢?简单地说,矛盾就是一种对立的性状,如长与短、高与矮、前与后、左与右、进步与落后、困难与顺利、伟大与卑微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实都不应该纳入“矛盾”的范畴)。

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既然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那么我们看待一个事物的时候,就必须要看到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就会陷入片面。

这样,就形成了所谓“一分为二”的认识观。

说实在话,毛泽东的《矛盾论》有如梦呓一般,叫人不可理喻。

事实上,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的“高”与“矮”是如何矛盾地运动着,并导致一个人的身高发生变化的;也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外貌的“美”和“丑”是如何矛盾地运动着,并最终决定一个人的相貌变化的。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是个数学概念,毛主席巧妙的把它引用到哲学概念里面,可以说奥妙无穷,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哲学家、诗人、外交家、经济家、甚至还可以说他是文学家,唯独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就是他,用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给科学家研究物质构造,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他认为按照一分为二的原理,物质是永远可以分下去的,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科学家按照他的设想,对离子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终于承认,物质是可以永远分下去的结论,你说他是不是科学家?毛主席就是用这个哲学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好的一方面,有不好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好的一方面和不好的一方面,问题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好的一方面占的比重大,还是不好的一方面占的比重大,资本主义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历史,他的先进性和他的落后性甚至可以说腐朽性已经清楚的摆在世人的面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就其自身固有的弊端,是不可能完善好的。

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原理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已经取得的经验,虽然社会主义历史很短,但就其自身而言,他没有想资本主义那样固有的弊端,他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提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路,虽然我们推翻了一个旧世界,但那个旧世界如果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也一定学,虽然资本主义有其腐朽性,但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习,为我们所用。

所以毛泽东反对的只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联想我们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我们对我们前29年的经验不是认真总结和分析,那些是制度本身造成的,那些是经验不足造成的,那些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那些又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些又是思想问题,那些是制度问题。

不能令人理解的是我们武断的把计划经济划上了腐朽经济的定论,把市场经济带上了万能的光环,可以这样讲,毛泽东砸碎了一个旧经济建立了一个新经济,我们改革开放想改掉我们的新经济,在还原一个旧经济,在新经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旧经济,可以说我们后来从来没有人认真研究过计划经济的先进性,来批判的是他的腐朽性,到现在我们才发现他的腐朽性远远小于他的先进性,只是经验不足,有些事情可能操之过急了,因为他的制度本身没有硬伤,要所他本身的硬伤,那就是对他的建设者的道德素质要求很高,在一个道德素质低下的国度,不可能建设计划经济,这就理解了,我们过去为什么很少立法,提倡的只是人民的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是道德的底线,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道德的高标准,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靠道德的底线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政治必修三一分为二辩证思考

政治必修三一分为二辩证思考

政治必修三一分为二辩证思考
《辩证思考》辩证思考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方式,它是从矛盾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一个问题,以此来获得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辩证思考采用比较、对比和综合的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的概念,把矛盾的双方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用者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辩证思考的基本步骤是分析和综合。

首先,用户需要从矛盾的双方出发,把矛盾的双方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明确矛盾的双方所具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其次,用户需要根据比较和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辩证思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用户从矛盾的双方出发,把矛盾的双方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用者能够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此外,辩证思考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清思路,让用户能够以一种更清晰、有条理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用者更加容易被别人理解。

虽然辩证思考的优点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辩证思考的步骤比较复杂,需要用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很好地掌握辩证思考的方法。

其次,辩证思考只能够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辩证思考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总之,辩证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用户从矛盾的双方出发,从而使用者能够以一种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虽然辩证思考也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分为二看问题是什么的方法论

一分为二看问题是什么的方法论

一分为二看问题是什么的方法论
简单来说,哲学上辩证法的实质就是要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存在,如美与丑、善与恶、高与低等,这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
坚持了矛盾的观点,那么在现实生活的方法论指导就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1、一分为二看问题指既要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即矛盾着的两方面);和看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两方面的对立,又要看到两方面的统一.
2、两点论就是指一分为二看问题.
3、但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看问题不同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两点论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重点论指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

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这样就使矛盾双方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矛盾双方转化的情形——其一,对作为矛盾双方的甲和己而言,甲变成己,己变成甲。

其二,矛盾双方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第三,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不能实现。

这个条件,既有事物内部条件;也有事物的外部条件。

第四,矛盾双方转化的客观现实性——矛盾双方的转化既然需要条件,那就是客观的。

那种否认转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那种认为矛盾双方转化可以无条件、或是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是否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矛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7)辩证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

逻辑上出现的首尾不一致,互相打架的现象属于逻辑矛盾,不属于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事不有、无处不在)。

第二、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给客观事物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注意:两分法的基本含义——二分法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

既要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

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二分法、二点论),它与一点论是相对的。

热点导引:1、正确认识互联网利弊[热点材料]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

有的网吧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

有的网吧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

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精神委迷不振。

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诈骗、贩黄屡见不鲜。

[分析点拨]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对于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做到兴利除弊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热点材料]胡锦涛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加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紧迫性。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同时注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是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二是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3、石油价格上涨的利弊[热点材料]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已迫近50美元大关。

油价上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

从全球消费层面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因物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所致,并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上涨趋势,其中房地产与商品价格加快上升。

欧元区和日本则一直处于消费疲弱状态,目前的油价上涨给予消费层面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油价上涨也不例外材料。

石油价格上涨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将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同时,油价上涨,我国要考虑建设和加大石油储备,而这一策略将带动信息服务,远洋石油运输,石油码头建设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发展。

另外,石油涨价为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面对油价的上涨,我们更要树立节能意识,要切实抓好石油天然气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抑制油气消费,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广泛运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油气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要正确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风险规避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节约和有效利用的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产业等等。

针对训练1、“有骂没有称赞,有惩罚没有奖励,对企业有利的,不立刻行动,经常把“再看看”,“在研究”挂在嘴边,那么我们也只能偷偷地说,你不是一个称职的老板。

”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全面地看问题②量变与质变是相互统一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③实践决定认识④内外因是对立统一的,要注重外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汽车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汽车废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

材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A)A、矛盾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质变量变的观点D、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3、“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力学有难易乎?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4、“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C)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5、“世外桃源该多好。

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白扰。

”此诗的错误在(C)A。

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 B。

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C、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6、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毛泽东说:“—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

”这就是说(B)A.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B.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7、“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

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

”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B)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8、“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D)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哲学上的“矛盾”是指(D)A.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C.事物自身包含的优点和缺点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0、上述材料中的论断蕴涵的哲理是(C)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11、上题中的事实要求我们(D)A.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C.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D.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12、辨析题: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