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1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解读
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一、结构布置1、平面布置宜对称,尽量避免L形等凸凹墙体,避免困难时,应满足t/d小于等于0.3否则应设防震缝。
使底层纵横向刚心尽可能与整栋房屋的质心重合。
2、7度设防时,允许7层且高度小于21m,对教学楼等横墙少的6层19m,对砖抗震墙为5层16m。
3、上面砖墙应按轴线上下对齐或基本对齐(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砼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
次梁的重力和弯矩应作为主梁的集中力和集中扭矩,并应传递到主梁两端的竖向支承构件,形成附加的地震作用效应;北京市的结构设计技术细则中要求:“允许有1/3道墙体可以不与下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
同时,不对齐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两道。
有些地方规定墙总长度是75%~80%要对齐等等)。
落在托梁或抗震墙上,纵横墙应竖向连续。
4、底层应布置纵、横向尽量连成一体的抗震墙,横墙间距应小于18m。
抗震墙布置原则:均匀、分散、对称、周边。
其他的一些细节诸如:最好在上部砖墙下布墙、宜布在楼梯间周围等。
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层,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当采用砖时应先砌墙后浇梁柱(要防止底层商铺随意打墙)。
纵横向抗震墙宜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并应尽量避免出现一字形墙体。
为防止角柱的破坏最好在转角处布置混凝土抗震墙,如不能布置则应在该处嵌砌砖围护墙,而且该墙不宜开设门窗洞口;抗震墙基础应应与框架柱基础联合考虑成一体。
5、二层楼盖应现浇且不小于120厚,当150厚时,应配双层筋,以承担部分水平剪力。
6、梁高跨比应在1/4-1/8之间,梁宽应300以上,b/h >0.3,柱宜采用方形截面对称配筋。
二、底框计算方法1、满载法:把梁作为单独的受弯构件,上部墙等全荷均作用梁上(结果偏大)。
只有胆小的人采用。
2、三板两墙法:即只算三层楼板两层墙体的重量,其余层不算(柱和基础算)虽未出过问题,但缺乏科学依据。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普通规定1.根据"抗规"表中所述底框构造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 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 度 22m 7 层; 8 度 19m 6 层; 9 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 4.5m。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 6、7、8 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 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 2 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以下规定调整:a.框架柱承当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 0.20。
b.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力时,应采用适宜的计算简图。
假设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条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以下公式确定:式中 Vw——墙体承当的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的较大值;Nf——框架柱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Vf——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Hf、l——分别为框架的层高和跨度。
2) 2 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式中 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Aw0——砖墙水平截面的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的 1.25 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 1/4 的墙肢截面面积;M u 、M l ——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yc y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设计规"GB 50010 非抗震设计的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H0——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的 2/3,其余情况取柱净高;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 0.8;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 0.9。
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_1
底框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言
对于地震区需要抗震设防的多层商住建筑,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大空间商店,上部为小开间砖房或砌块建筑。
结构设计中有的未作纵横两方面的抗震验算(包括承载力和变形),有的仅作了横向底层框架的验算,而纵向却按一般连续梁计算。
在构造上,有些设计忽视了在底层纵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或只有横向抗震墙,使整幢建筑上刚下柔,或横刚纵柔;地震作用下即容易产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
如果框架柱箍筋间距太大,特别是在柱上、下端箍筋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密时,其破坏就更加严重。
此类建筑即使是全框架结构,从震害的调查来看,也有许多同样的破坏情况。
抗震结构在总体布置上有两大忌:一是上部刚度大,底层仅有柱的鸡腿式建筑;二是平面刚度不均匀,产生大扭转的建筑。
两者在设计上全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足够剪力墙或有核心筒的建筑,对维持整体稳定有利,并很大程度上减弱框架的受力;对一般建筑尽可能做框剪结构,避免做纯框架结构,以节约建筑材料。
2常见问题
1)抗震设防不当
商住多层建筑近年来在中、小城市中很常见,即将一层作商场,然后在其上建造住宅或写字楼等建筑。
此种结构形式实际计算属下柔上刚,对抗震极为不利,如果不加抗震墙,做成底层纯框架而上部砖混的结构,在地震区将存在一些问题。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底框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1.按PM主菜单8算法;2.有限元整体算法.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 底框建模问题:(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
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
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
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
(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
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 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 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5,8 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 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 2 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做底框血一样的教训!希望对做底框新人的一点建议!为什么会有底部框架这种结构!强烈建议取消这种抗震及其不利的混合结构形式!路还的走!工程还得做!下面我希望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给那些做底框的新人一些忠告!如果您已经有十年的结构经验,那么请您离开!1、底框计算到底用那一种程序,怎么计算!PKPM有三个模块可以做!是什么顺序怎么做,论坛上很多,不知道可以搜一搜!我的答案是PK,用SATWE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吊筋和附加箍筋,论坛有一贴漏掉吊筋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很多人说PK偏大,的确是这样的,我感觉SATWE偏小。
2、SATWE看起来比较简单适合新手用,属于傻瓜型,PK不是很直观,需要一些技术含量!底框是需要靠电脑,但是手算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PK麻烦要一榀一榀的抽,不要怕麻烦,其实没有几根梁,如果截面尺寸不是反复的调整,不是很慢!因为SATWE的结果很多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它的准确性!这是新手最缺乏的!我们不是想刻意做大,因为我们这些新手还没有做小的能力!3、怎么使用PK来做底框,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PM建模,这个是基础,活载输入没什么好说,按照规范走,我的老师告诉我楼梯按照疏散消防楼梯3.5走,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恒载: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院里老人儿是怎么输的,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东西来了:开始选项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
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
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底框设计要点
底框房屋抗震设计要点[摘要]:总结了底框-抗震墙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的一些要点,主要考虑了结构方案、结构抗震计算和结构构造等几方面,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底框-抗震墙;抗震;近年来,在城镇地区出现了许多的底框-抗震墙结构房屋,底层为商业,上部为住宅的多层房屋。
底层商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满足了灵活的要求,上部住宅一般为多孔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既满足了商业要求,又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另外该结构形式还比较经济。
但是,历次震害表明,该结构在震害时底部发生变形集中,因出现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坍塌。
即从结构抗震角度而言,该结构抗震整体性能差,“头重脚轻”、上刚下柔”,最容易引起底层的严重破坏,从而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
所以需要设计上更加慎重的解决好有关问题,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
一、方案方面1、不应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
比如将邻街的一半设计为底框-抗震墙结构,而另一半为砖墙体落地的全砖混结构,在一个结构单元内造成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都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不利。
2、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
底层框架房屋平面上凹进凸出,会导致各部分质量不均匀,或者建筑物外纵墙被人为割断,严重影响抗震刚度。
从历次震害看,底框结构的房屋体形应简单、对称,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应尽量对称,以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
对平立面是否规则,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8> (以下简称“《抗震规范》”)中第3.4.1条、第3.4.2条为依据。
如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平面不规则,则应按抗震规范第3.4.3条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3、底部框架结构的柱网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7.5m左右,并且框架梁上悬墙数目不应超过一道。
同时考虑底部框架梁横断面高度取值应控制1/5~1/8梁跨,如果柱网过大,会使梁断面及配筋出现异常现象,而上部悬墙数目增多,更会加重这种现象。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 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结构1
底框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底框结构的震害特点:未经抗震设防的底框房屋,其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平面布置不对称,而上部砖房则纵横墙的间距较密,上部砖房的侧移刚度较底层大得多,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底层的抗侧力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相对于第二层薄弱,结构将在底层率先屈服、进入弹塑性状态,并将产生变形集中的现象。
底层的率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
这类房屋的震害特点是:1.震害多数发生在底层,表现为“上轻下重”;2.底层的震害规律是:底层的墙体比框架柱重,框架柱又比梁重;3.房屋上部几层的破坏状况与多层砖房相类似,但破坏的程度比房屋的底层轻得多。
底框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底框结构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部分均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这两部分不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而且其过渡楼层的受力也比较复杂。
为了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房屋体型宜简单、对称,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也应尽量对称,这样可以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
二、房屋的高度要限制、高宽比要适当房屋较为规则且沿竖向较为均匀和满足增强过渡搂层及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要求的,其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可适当放宽。
三、底框结构的侧移刚度比要控制底框结构的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宜控制在1.2~2.0之间。
根据不同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强弱和既安全又经济的抗震设防原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值在6度时不应大于2.5,在7度时不宜大于2.0,在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四、抗震墙的最大间距限值在相同变形限制条件下,底框结构底层抗震墙的间距要比框架--抗震墙的间距要小一些。
底框结构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变形、耗能能力,而上部砖房部分的,变形和耗能能力相对比较差。
五、底层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高宽比小于1.0的低矮钢筋砼墙是以受剪为主,由剪力引起的斜裂缝控制其受力性能,其破坏状态为剪切破坏。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砌体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主要由底框和砌体组成。
底框-砌体结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砌体材料的优势,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和耐久。
本文将对底框-砌体结构设计进行总结。
一、底框-砌体结构设计的优点1. 砌体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2. 砌体材料易于加工,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加工,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尺寸的建筑结构。
3. 底框结构在砌体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水平抗倾覆能力,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底框-砌体结构具有较低的施工成本,且施工速度较快,节省了工期。
5. 砌体材料无毒、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二、底框-砌体结构设计的要点1. 底框的设计:底框是底层砌体结构的基础,其设计应考虑底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底框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经济效益进行考虑。
2. 砌体的选择:砌体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域特点进行选择,常见的砌体材料有砖、轻质砖、空心板等。
需要考虑砌体的承载能力、保温隔热性能、耐火性能等因素。
3. 砌体的砌筑工艺:底框-砌体结构的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包括基坑开挖、底框搭设、砌体砌筑、墙体加固等环节。
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4.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底框-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抗震设计应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进行,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 建筑墙体的防水和保温设计:墙体的防水和保温设计是底框-砌体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防水性能好、具有一定保温性能的建筑材料,并采取适当的防水层和保温层的设计,确保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保温效果。
三、底框-砌体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砌体材料和墙体厚度,确保满足结构强度和保温隔热要求。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将砖和混凝土相结合,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优势,既能满足建筑的力学要求,又能提供良好的建筑美学效果。
在底框砖混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本文将对底框砖混结构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在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强度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砖的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适当的砖种和混凝土配比。
此外,还需要正确设置梁、柱等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状,以增加结构的荷载承受能力。
其次,在底框砖混结构的设计中,稳定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稳定性的设计主要涉及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刚度。
在选择墙体的位置和尺寸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设置适当的结构梁柱后,能提高结构整体的刚性,从而增加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此外,还需要根据结构的位置和大小选择相应的荷载,并根据结构的荷载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耐久性是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耐久性设计主要包括结构对温度、湿度、酸碱等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砖和混凝土,通过合理的施工和养护,增加结构的抵抗能力。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防水、防潮、抗震、防火等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结构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第四,美观度也是底框砖混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底框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建筑美学效果,砖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布局,同时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实现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涉及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度等多个方面因素。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要求和限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结构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pkpm(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pkpm(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PKPM (底框-) 砖混结构设计总结设计背景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 PKPM 是一种常用的结构设计软件,用于砖混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底框结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设计方式,本文将对底框结构设计的过程和要点进行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的过程1. 收集设计资料在进行任何设计工作之前,首先要收集必要的设计资料。
这包括建筑设计图纸、土质力学测试报告、地基勘查报告等。
这些资料对于确定结构设计参数和计算荷载至关重要。
2. 确定设计参数在进行底框结构设计之前,需要确定一系列设计参数。
这包括砖混结构的材料性能参数、构造参数(如梁的截面尺寸和间距等)、荷载参数(如楼层荷载、风荷载等)等。
这些参数将用于设计计算和分析中。
3. 进行静力分析底框结构设计的关键是进行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结构所受荷载的大小,以及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
在PKPM 软件中,可以通过输入各个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能参数,并设置荷载情况进行静力分析。
4. 进行荷载组合结构设计中,荷载组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不同的荷载组合可能导致不同的内力和变形分布情况。
在 PKPM 软件中,可以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设定不同的荷载组合,并进行多个组合的叠加,以求得最不利的结构响应。
5. 进行破坏限状态的校核破坏限状态的校核是确保设计结构的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根据结构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在 PKPM 软件中,可以输入相应的破坏限状态,对结构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6. 进行变形校核除了强度校核外,变形校核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校核。
在PKPM 软件中,可以查看结构的变形情况,并进行变形校核。
7. 完善结构细节设计底框结构设计的最后一步是进行结构的细节设计。
这包括构件的连接方式、端部的处理、裂缝的控制等。
在PKPM 软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细节的设计,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底框结构
5901LDstruc BBs 版权所有写了几点做底框时的体会,权当抛个砖,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做法,交流心得. 28729LDstruc BBs 版权所有11801LDstruc BBs 版权所有结构方案部分:25001LDstruc BBs 版权所有1、底部一层的底框结构中混凝土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
能不用砖砌体做抗震墙就不用,保不准什么时候甲方把墙敲掉. 29349LDstruc BBs 版权所有2、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越强越好。
如当地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12421LDstruc BBs 版权所有3、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28261LDstruc BBs 版权所有4、过渡层砂浆可按砌规采用M10,若满足层刚度比有难度时按抗规采用M7.5。
8693LDstruc BBs 版权所有5、层刚度比控制在1.5左右,尽量不要小于1.2不大于1.8,此时房屋的整体(12月版本的层刚度比计算比6月份版本严格)15681LDstruc 抗震性能较好。
BBs 版权所有Z E6、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若考虑折减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31521LDstruc BBs 版权所有14593LDstruc BBs 版权所有计算部分:27793LDstruc BBs 版权所有1、SAT-8宜选用12月份版本。
尽量不要使用高层版TAT计算。
8225LDstruc BBs 版权所有2、在PMCAD主菜单8中,计算地震剪力时已乘以放大系数,故在SAT-8中选取结构体系时“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此参数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对计算结果无影响。
21425LDstruc BBs 版权所有2、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底框结构
抗震墙布置
1.剪力墙布置原则 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 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 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 至倒塌。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
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 5m。
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
另外要克服矫枉过正的偏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 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 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1层刚比的控制
控制侧移刚度比的规定是根据底层为大空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实验和研究分析结果提出的。 图二是两个结构模型的侧移曲线,模型A是一般的抗震墙结构,上下刚度变化均匀,其弹性反应(虚线)与弹塑性 反应(实线)的侧移曲线基本一致,上下变化也较均匀;模型B是底层大空间的抗震墙结构,弹性侧移反应中,底 层稍大于其它各层,而弹塑性侧移反应中,底层侧移特别大,出现了显著的塑性变形集中。图三是层间位移曲线 的比较,更明显的反映出底层存在塑性变形的集中。底层越弱,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越严重,其程度基本上与上 下侧移刚度比成正比。而结构破坏的程度层面变形成正比。因此,要减轻地震时底层的破坏程序,就要对上下部 的侧移刚度比进行控制。
注意要点
一般规定
计算要点
1底框结构的破坏特性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2010-01-08 15:35(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 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 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 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13)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
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著差别。
2. 砖混部分:(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1. 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一)承台:(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Ф12@100的封闭箍;(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二)基础梁:(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2. 底框部分:(一)梁:(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
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
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
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
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2.2(D12@100);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二)柱:(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三)墙:(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四)板:(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2)长宽比满足: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