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1)》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

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北京水立方(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物质状态会随着温度变化,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学生引入材料的物性变化领域,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2、掌握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3、能够自主探究并解决物质状态变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2、熔化和凝固3、状态变化的问题探究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探究3、小组讨论四、教具准备1、幻灯片2、热板3、药品玻璃杯4、铁蜡烛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物质的三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质的物性变化。

2、讲解首先讲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并进一步介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原理,以及熔化和凝固图示的展示。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实物示例,如药品玻璃杯和铁蜡烛来进行讲解。

3、探究提出状态变化的问题,如何解决液态变固态、固态变气态等问题。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材料状态变化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4、总结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汇总并展示各自解决方案,并对状态变化问题做出总结。

六、作业1、做一份报告,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调查一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状态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质的三态,了解了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掌握了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

同时,通过探究状态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物性变化。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铁块、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铁水凝固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条件及吸热和放热特点。

同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意义。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如自制冰棍、铁水铸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新课的方式:我选择了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来引入新课。

我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熔化、凝固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2.掌握熔点、凝固点的概念,了解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学会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熔化、凝固的定义及其特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及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实验操作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2.重点:运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强调熔化和凝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小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和规律可能仍感陌生。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和运动》、《热传递》等内容后,进一步探讨物质状态变化的课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

2.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演示法: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容器、温度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PPT、图片、视频等。

3.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如冰雕、冰雪融化、晶体凝固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阐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规律。

通过PPT、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冰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温度和时间等数据。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含教学反思)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讨论熔化、凝固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课题熔化和凝固 时间 教者●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 特征。

(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过程与方法目(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标(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探教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教教 究法、讲授 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学学 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学 法、讨论法、 重 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 难 方 阅读法。

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点法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课学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 时 1 课时用 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安具排》》》》》》》》》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备注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课题熔化和凝固教教师活动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师: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媒体: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板书:物态变化点题: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板书:熔化和凝固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时间教者学过程时间学生活动分配学生倾听、思考、交流。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试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试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头1分钟观看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索: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试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留意事项:(1)留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肯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汲取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汲取热量,温度上升。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肯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肯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连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连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连续熔化?八班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熔化和凝固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熔化和凝固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由“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组成。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包括有错误的认识(他们想象晶体熔化时温度应该上升)。

教材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然后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课前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物态变化教师活动1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讨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二、讲授新课1.物态变化师: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课程重点(内容)1、熔化、凝固的定义2、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难点——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考点——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教具——图4.2-1实验的器材★过程一、熔化——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体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略)熔化一定要吸热凝固一定要放热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方法:水浴加热——受热均匀)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晶体:t/(min)2.松香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非晶体:★小结t/(min)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作业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反思§3.2(2)熔化和凝固★课程重点(内容)1、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2、晶体的熔化特点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4、晶体熔点(凝固点)的影响因素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难点——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考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教具——★过程一、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4.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促进同伴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熔化和凝固现象,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物理原理。
2.针对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在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时,教师应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特点。
-结合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如冰融化、蜡烛燃烧等。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的制作、金属焊接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相关的问题讨论,如“为什么冰块可以冷却饮料?”“为什么金属在冬天更容易断裂?”等,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从家庭生活中找到至少一个熔化和凝固现象,共同分析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熔化和凝固》教案学习目标: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明白熔化、凝固的含义,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明白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重点:议决实验探究概括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历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纪律; 学习难点:根据实验记载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法教法:查看法、实验法、剖析法、讨论法 工具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明白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学习历程: 一:探究新知知识点一:物态变化﹙一﹚自主学习(3分钟): 1、标题思考:学生阅读讲义P53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标题: ①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②什么叫物态变化?2、根据学习目标在书中重点部分划线。

﹙二﹚、合作探究(10分钟) 1、小组合作,举行实验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产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产生改变.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历程。

2、组间交流概括结论﹙三﹚、自我检测(2分钟):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历程? ﹙一﹚自主学习(3分钟): 1、标题思考:学生阅读讲义P53---P54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标题: ①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课 题:熔化和凝固 章 节 3.2 课 时 2主备西席: 备课成员 上课时间:领导批阅:②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纪律?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历程中,温度的变化纪律相同吗?④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体时,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⑤熔化历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⑥海波和石蜡熔化历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纪律?⑦熔化图象是表示什么的图像?⑧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2、根据学习目标在书中重点部分划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熔化和凝固(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凝固图像。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会查熔点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师生共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2)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对比法,了解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的一种方法。

(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了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实验器材】冰块、松香、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不尽长江滚滚来”,望着这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长江,同学们可曾想过,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竟是各拉丹东雪山消融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情况。

导语二:请同学们看一个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角度,
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探究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1、熔化
【问题】(1)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讨论交流】①春天冰雪消融;雪糕在口中变成水;夏天,柏油马路上沥青在调温下变成液态;点燃的
蜡烛有烛蚰滴下来等,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②冬天水结成冰;工厂铸造车间,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固态铸件等,都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小结归纳】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

【提问】我们能否随意地将冰变成水,然后又将水变成冰?
现在有冰块、蜂蜡这两种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
找到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猜想,你们认为固态
怎样才能变成液态?在变化过程中其温度将怎样变化?需要什么
样的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1】观察冰的熔化
如图所示,将碎冰放入试管内,在冰中插入温度计。

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绘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演示实验2】观察蜂蜡的熔化
如图所示,将碎蜂蜡放入试管内,在蜂蜡中插入温度计。

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试管中蜂蜡的状态变化,直到蜂蜡全部熔化后5min 为止。

最后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绘蜂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讨 论】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同样是固体,为什么蜂蜡和冰块的熔化过程却不同呢?让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出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下表:
【小结归纳
】 固体分为两种: (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海波、冰、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松香、沥青、蜂蜡、玻璃等。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播放幻灯片】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读一读】学生阅读课本“一些物质的熔点” 表,仔细观察、体会,并回答问题。

【问题】 (1)在寒冷的北方,最低气温可达-40℃,为什么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你认为用什么温度计较好?
(2)在熔化锡块时,可以把锡块放在铁锅里加热,但熔化铁块时,为什么不能把铁块放在锡锅里加热呢?
几 种 常 见 的 晶 体 几 种 常 见 的 非 晶
【讨论交流】请在对图像分析、问题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小结归纳】
(4)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2、凝固 在前面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像上再画出其对应的凝固图像。

仔细观察凝固图像,并与熔化图像进
【小结归纳】
(5)凝固点——(熔融)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6)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

(7)(熔融状态)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吸收热量)。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
[例1]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其凝固温度要高
B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不需要吸热
[变式1]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蔬菜受冻,为什么?而炎热的夏天在房间里放几盆水会凉快,为什么?
解析: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 成冰,同时 大量的热,可预防蔬菜受冻;夏天房间里放几桶水,水 时 大量的热,可使房间温度不致过高。

[例2] 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结】
(1)晶体和非晶体及其特点。

(2)熔化和凝固及其特点。

(3)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五、作业 《目标检测》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