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L.02 作业网络和关键路径
关键链项目管理
看来, 项目管理要有新思路。
2.关键链
• Goldratt将约束理论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 于 1997年出版了著作《关键链》, 提出了关键链 项目管理(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 CCPM)方法。
缓冲管理方法值得研究的问题
• 与传统资源受限项目管理方法不同, CCPM引 入了缓冲的概念, 通过插入缓冲来吸收项目中 的不确定性以保护关键链, 保持项目基准计划 的稳定。同时, 通过对缓冲的管理来监控和管 理项目的执行。
• 在一个项目中, 特别是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 项目环境中, 缓冲的估计、设置和控制对于成 功应用CCPM, 确保项目按时完工和提高项目 管理绩效, 都至关重要。因此, 缓冲管理成为 CCPM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
• 学生症候状(Student Syndrome); •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 提早完成不报
告。 • 会将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时间浪费掉,使得工程项
目仍然不能按期完工。
➢ 这些因素对项目的执行与控制有什么影响呢? ➢ 通过项目的执行与控制模拟游戏来验证。
所以:
• 参与项目的人认为, 各个作业准时完成是整个项目 准时完工的前提。为了保证各个作业准时完成, 在 预估作业时间时会加入安全时间。但是, 由于帕金 森定律和学生症候状, 造成安全时间浪费掉, 项目 延迟。
5
W8 M8
C10 PB 17
CCB
G5 B5 FB M8
5
W8 M8
C10 PB 17
多项目关键链排程模拟游戏
网络计划技术基础知识
最早 开始 时间 (E S)
指某项活动必须完成的 最晚时间。
最早 结束 时间 (E F)
指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 最早时间。
最晚 开始 时间 (L S)
指某项活动必须开始的 最晚时间。
最晚 结束 时间 (L F)
关键路径
定义
关键路径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最长路径,它决定了项目 的总持续时间。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
工期优化
计算工期延误
通过比较实际工期和计划工期,确定是否存在工 期延误。
调整关键路径
在关键路径上增加或减少工作,以缩短或延长总 工期。
优化非关键路径
通过调整非关键路径上的工作,使资源得到更合 理的利用,从而缩短总工期。
费用优化
计算费用偏差
比较实际费用和计划费用,确定是否存在费用 偏差。
调整资源投入
这些活动不能延迟,否则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将被推 迟。
关键路径的长度
关键路径的总长度(以时间为单位)表示项目的总持 续时间。
时差与自由时差
时差
某项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与最晚结束 时间之间的差值,表示该活动时间的 灵活性。
自由时差
某项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 时间之间的差值,表示在不延误后续 活动的前提下,该活动可以推迟的时 间长度。
根据开发计划,合理配置开发人员、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确保 软件开发顺利进行。
在开发过程中,对进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 进度偏差问题,确保软件按时交付。
生产制造流程的网络计划
确定生产制造流程
制定生产计划
根据生产需求和产品特点,确定各个生产 制造环节及其先后顺序。
根据环节顺序和工期要求,制定生产计划 ,包括各个生产环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网络图_关键路径法
网络图(Network planning)是一种图解模型,形状如同网络,故称为网络图。
网络图是由作业(箭线)、事件(又称节点)和路线三个因素组成的。
根据网络图中有关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作业划分为:紧前作业、紧后作业和交叉作业。
1、紧前作业,是指紧接在该作业之前的作业。
紧前作业不结束,则该作业不能开始。
2、紧后作业,是指紧接在该作业之后的作业。
该作业不结束,紧后作业不能开始。
3、平等作业,是指能与该作业同时开始的作业。
4、交叉作业,是指能与该作业相互交替进行的作业。
下图1反映了网络图中各作业之间的关系。
假定C作业为该作业。
图示其中,A作业为C作业的紧前作业。
B、C、D三作业同时开始,B、D作业为C作业的平行作业。
E作业在C作业完成之后才能开始,E作业为C作业的紧后作业。
F、G作业为C作业的交叉作业,G交叉作业必须在紧后作业E与交叉作业F完成后才能开始。
网络图中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指定了某一确定作业,考察它的与之有关各项作业的逻辑联系,才是有意义的。
作业作业,是指一项工作或一道工序,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具体网络图活动过程。
在网络图中作业用箭线表示,箭尾i表示作业开始,箭头j表示作业结束。
作业的名称标注在箭线的上面,该作业的持续时间(或工时)Tij标注在箭线的下面。
有些作业或工序不消耗资源也不占用时间,称为虚作业,用虚箭线()表示。
在网络图中设立虚作业主要是表明一项事件与另一项事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属于逻辑性的联系。
事件事件,是指某项作业的开始或结束,它不消耗任何资源和时间,在网络图中用“○”表示,“○”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箭线的交结点,又称为结点。
网络图中第一个事件(即○)称网络的起始事件,表示一项计划或工程的开始;网络图中最后一个事件称网络的终点事件,表示一项计划或工程的完成;介于始点与终点之间的事件叫做中间事件,它既表示前一项作业的完成,又表示后一项作业的开始。
关键路径法例题
关键路径法例题假设有一个项目,需要完成以下五个任务:任务A:完成时间为3天任务B:完成时间为5天任务C:完成时间为2天任务D:完成时间为4天任务E:完成时间为6天这些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下:- 任务A和任务B没有依赖关系- 任务B依赖于任务C- 任务D依赖于任务C和任务A- 任务E依赖于任务B和任务D现在,我们来构建关键路径,以找到完成整个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每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晚开始时间(LS)。
开始时间(ES)表示在没有任何延迟或阻塞的情况下,任务可以开始执行的最早时间。
结束时间(EF)表示任务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需要的时间,即ES+完成时间。
最晚开始时间(LS)是任务可以开始的最晚时间,也就是不会影响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最晚时间。
最晚结束时间(LF)是任务在不影响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情况下可以结束的最晚时间,即LS+完成时间。
根据图中的依赖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任务的ES、EF、LS和LF:任务A:ES = 0, EF = 3, LS = 0, LF = 3任务B:ES = 0, EF = 5, LS = 5, LF = 10任务C:ES = 0, EF = 2, LS = 5, LF = 7任务D:ES = 3, EF = 7, LS = 7, LF = 11任务E:ES = 7, EF = 13, LS = 10, LF = 16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每个任务的总浮动时间(TF)。
任务的总浮动时间表示任务可以延迟的时间,而不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
总浮动时间等于最晚结束时间(LF)减去最早结束时间(EF)。
如果任务没有浮动时间,则表示该任务是关键路径上的任务,即对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有实际影响。
根据计算,我们得出每个任务的TF:任务A:TF = LF - EF = 3 - 3 = 0任务B:TF = LF - EF = 10 - 5 = 5任务C:TF = LF - EF = 7 - 2 = 5任务D:TF = LF - EF = 11 - 7 = 4任务E:TF = LF - EF = 16 - 13 = 3根据浮动时间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任务A和任务E的浮动时间为0,意味着它们是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关键路径法例题
关键路径法例题(实用版)目录1.关键路径法的定义和作用2.关键路径法的计算步骤3.关键路径法的应用实例4.关键路径法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正文一、关键路径法的定义和作用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是一种计划和控制项目进度的方法,主要用于确定项目中各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是指项目中影响总工期最大的一条活动路径,通过找出关键路径,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关键路径法的计算步骤关键路径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列出项目的所有活动,并为每个活动确定持续时间。
2.绘制项目的网络图,将各个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表示出来。
3.计算各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arliest Start Time,EST)和最早完成时间(Earliest Finish Time,EFT)。
4.计算各个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Latest Start Time,LST)和最迟完成时间(Latest Finish Time,LFT)。
5.计算各个活动的总浮动时间(Total Float Time,TFT),即 LST 与EST 之间的差值和 LFT 与 EFT 之间的差值。
6.确定关键路径:找出具有最长总工期的路径,即为关键路径。
三、关键路径法的应用实例以一个简单的项目为例,项目包括三个活动:A、B 和 C。
活动 A 的持续时间为 10 天,活动 B 的持续时间为 15 天,活动 C 的持续时间为 20 天。
活动 B 需要在活动 A 完成后开始,活动 C 需要在活动 B 完成后开始。
通过关键路径法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活动 A 的最早开始时间为 0,最早完成时间为 10。
- 活动 B 的最早开始时间为 10,最早完成时间为 25。
- 活动 C 的最早开始时间为 25,最早完成时间为 45。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关键路径为 A-B-C,总工期为 45 天。
四、关键路径法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关键路径法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找出影响项目总工期的关键活动,从而对这些活动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项目计划》PPT课件
Max{tEF(-,i) } = 结束节点分别为i的各作业中的最早
结束时间的最大值
精选ppt
17
第四步计算公式为:
tLF(i,j) = Min{tLS(j,-) }
tLF(i,j) =tLS (i,j) + t(i,j)
上式中:tLS (i,j) = 开始与结束节点分别为i,j的作业的
最迟开始时间
成某项活动的预计成本。
精选ppt
29
时间一成本平衡法
(2)一项活动的工期可以被大大地缩短,从正 常时间减至应急(赶工)时间,这要靠投入更多 的资源来实现
(3)无论对一项活动投入多少额外的资源,也不 可能在比应急(赶工)时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活 动。 (4)当需要将活动的预计工期从正常时间缩短至 应急(赶工)时间时,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作保证。
精选ppt
3
(三)项目管理涉及的目标
质量
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全方位全 过程和全体人员中
费用
包括实施该项目所有的直接费用和间 接费用的总和,注意控制项目的生命周 期费用,包括研制建设运行费用。
进度
通过控制各项活动的进度,确保整个 工期完成
精选ppt
4
(四)项目管理的要素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有下列4个要素:
– 主要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WBDS),如图所示。
4. 确定工程的整体进度计划。 5. 作业进度计划调整。
精选ppt
9
产品开发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图
产品开发项目
产品创意 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制造
试制
精选ppt
10
项目控制
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1) 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的监控体系; (2) 建立健全项目控制文件体系; (3) 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网络。
华师网络学院作业答案-数据结构判断题
消除递归不一定需要使用栈。
答案:正确在开散列表中不会出现堆积现象。
答案:正确在链栈上进行进栈操作时,不需判断栈满。
答案:正确算法的正确性,一般不进行形式化的证明,而是用测试来验证。
答案:正确顺序表不需存放指针,链表要存放指针,故链表的存储空间要求总是比顺序表大。
答案:错误如果n个顶点的无向图有n条边,则图中肯定有回路。
答案:正确图G的生成树T是G的子图。
答案:正确数组的基本运算有读、写、插入、删除等。
答案:错误不管树的深度和形态如何,也不可能构造出一棵有100个结点的哈夫曼树。
答案:正确如果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则该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答案:错误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查找。
答案:正确以中序方式遍历一个堆,则得到一个有序序列。
答案:正确二叉树中可能所有结点的度都小于2。
答案:正确顺序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答案:正确在二叉排序树中,即使删除一个结点后马上再插入该结点,该二叉排序树的形态也可能不同。
答案:正确队列在使用中必须设置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真正的队头和队尾的位置。
答案:错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运算集组成问题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无关。
对称矩阵压缩存储后仍然可以随机存取。
答案:正确有向图中顶点i的出度等于邻接矩阵中第i行中1的个数;入度等于第i列中1的个数。
答案:错误树和森林都可转化为二叉树,故对给定的二叉树,不能区分是由树还是森林转换来的。
答案:错误循环队列中入队和出队的节点位置可出现在数组的任一端,已不满足“一端进另一端出”的要求,故实际上已不是队列了。
答案:错误顺序查找法不仅可用于顺序表上的查找,也可用于链表上的查找。
答案:正确有向图中边数等于邻接矩阵中1的个数;也等于邻接表中的边表结点数。
答案:正确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而Shell排序就是调用若干趟直接插入排序,故也是稳定的。
答案:错误基数排序不需进行关键字间的比较,故执行时间比基于比较的排序方法要快。
答案:错误由二叉树的先根和后根序列可以唯一确定该二叉树。
16级 智能专业 局域网与综合布线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一、工作区 (二)软跳线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01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一、工作区 (三)终端设备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01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二、双绞线的基本知识 (一)双绞线概念与分类 问题:为什么叫双绞线?有什么分类?
内导体芯线 绝缘 内屏蔽 外屏蔽 外套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01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01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二、双绞线的基本知识 (一)双绞线概念与分类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01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二、双绞线的基本知识 (一)双绞线概念与分类
按照有无屏蔽层,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
缆。在双绞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绞距长度。通常,4对双绞线绞距
周期在38.1mm长度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一对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mm 以内。
02单元 工作区子系统 01节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二、双绞线的基本知识 (三)双绞线的分级类别及型号 1.分级类别
6)超五类线(CAT5e):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 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NR)、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 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 7)六类线(CAT6):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 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 于超五类的带宽。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 率高于1Gbps的应用。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 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
00-PMBOK第六版_中文版(带完整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指南) 1. 引论............................................................................................................................................ 1
2. 项目运行环境......................................................................................................................... 37 2.1 概述................................................................................................................................. 37 2.2 事业环境因素................................................................................................................ 38 2.2.1 组织内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38 2.2.2 组织外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39
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
计算结果给出了各个项目的开工时间,如 , 则
1
作业A、B、C的开工时间均是第0天; 作业E的开
2
工时间是第5天; 则作业D的开工时间是第10
3
天; 等等.每个作业只要按规定的时间开工,整个项
4
目的最短工期为51天.
5
尽管上述LINDO程序给出相应的开工时间和整个
两个事件之间只能画一条箭线,表示一 项作业.对于具有相同开始和结束事件的两项以上 作业,要引进虚事件和虚作业. 任何计划网络图应有唯一的最初事件和唯 一的最终事件. 计划网络图不允许出现回路. 计划网络图的画法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尽量作到清晰美观,避免箭头交叉.
计划网络图的计算
以例7-19的求解过程介绍计划网络图的计算 方法.
01
02
定义7.12 在计划网络图中,称从是初始事
件到最终事件的由各项作业连贯组成的一条路为
路线。具有累计作业时间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
线。
由此看来,例7.19就是求相应的计划网络图
中的关键路线。
任何作业在网络中用唯一的箭线表示,任何作业
其终点事件的编号必须大于其起点事件.
2.建立计划网络图应注意的问题
下面利用LINGO软件完成此项工作.
编写相应的Lingo程序,程序名: exam0721.lg4
MODEL: 1]sets: 2] events/1..8/: x; 3] operate(events, events)/ 4] 1,2 1,3 1,4 3,4 2,5 3,5 4,6 5,6 5,8 5,7 6,7 7,8 6,8 5] /: s, t; 6]endsets 7]data: 8] t = 5 10 11 4 4 0 15 21 35 25 0 15 20; 9]enddata 10]min=@sum(events : x); 11]@for(operate(i,j): s(i,j)=x(j)-x(i)-t(i,j)); END
关键线路计算步骤标准答题
关键线路计算步骤标准答题
关键线路计算是指在网络分析中确定网络中的关键路径或关键线路,以便更好地安排资源和时间。
下面是关键线路计算的标准步骤:
1. 确定活动,首先,需要列出所有的活动或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
这些活动可以用网络图或者项目进度表来表示。
2. 确定活动持续时间,对于每个活动,需要估算或者确定其持续时间。
这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意见或者其他方法来获得。
3. 绘制网络图,将活动以节点的形式表示在图表上,并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形成网络图。
4. 计算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迟开始时间(LS),从网络图的起点开始,计算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是指在没有耽误整个项目进度的情况下,活动可以开始的最早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是指在延迟整个项目进度的情况下,活动必须开始的最迟时间。
5. 计算最早完成时间(EF)和最迟完成时间(LF),根据最早
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计算每个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
6. 计算活动的总时差(Slack),通过比较最早开始时间和最
迟开始时间,以及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计算每个活动的
总时差。
时差为零的活动即为关键活动,它们构成了关键路径或者
关键线路。
7. 确定关键路径,将所有的关键活动连接起来,形成关键路径
或者关键线路。
这条路径上的活动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
以上就是关键线路计算的标准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
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从而更好地安排资源和时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高项:【计算题专题02】进度类计算(中)
请计算项目总工期。 【问题3】(19分)
【问题2】(3分) 总工期为44
(1)请计算关键路径上各活动的可缩短时间、每缩短1天增加的费用和增加的总费用,将关键路径上各活 动的名称以及对应的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相应的表格中。
(2)项目工期要求缩短到38天,请给出具体的工期压缩方案并计算需要增加的最少费用。
分析:ABCFHIK=2+4+10+6+6+7+2=37 ABCDIK =2+4+10+4+7+2=29
请给出项目关键路径。 ABCDGLN=2+4+10+4+5+8+4+6=43 ABCDGJMN=2+4+10+4+5+8+5+6=44
【问题2】(3分)
ABCEJLN=2+4+10+7+8+4+6=41 ABCEJMN =2+4+10+7+8+5+6=42
例3-高项-2021上案例真题
【问题1】 关键路径:AEGH(2分)和ADFH(2分)两条 【江山老师解析】此问非常简单,送分的
【问题2】 工期:10+5+5+5=25天(1分) 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14900+25*500=27400元(2分) 【江山老师解析】此问非常简单,千万别漏加了间接成本哦;但是出题人把题目出错了,把B的 正常完工直接成本10写为了0,其次需要注意表格单位,是百元【总成本】还是百元/天【每天 的成本】注意审题
活动B、D、I最多可以缩短的天数以及额外费用如下:
《第二单元 第10课 路径的应用(一) 三、 路径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路径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路径的应用》课程作业,使学生掌握Windows系统中路径的概念及重要性,理解路径在不同程序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信息搜索、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路径的应用”展开,具体包括:1. 路径基础概念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材料或进行网上查询,明确“路径”这一概念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理解在Windows系统下路径的定义及其构成。
2. 实践操作练习:在教师提供的软件环境下,学生需要亲手进行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通过具体操作熟悉和掌握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使用。
3. 路径应用案例分析:学生需完成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例如在Windows系统中如何通过路径找到并打开特定文件或文件夹,以及如何利用路径在程序中定位资源等。
4. 拓展知识探索:鼓励学生探索不同软件中路径的应用方式,如Photoshop、Word等软件中路径的使用技巧,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 实践操作部分需记录详细的操作步骤,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部分需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路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拓展知识探索部分需有明确的记录和总结,包括具体软件中路径的应用方法和心得体会。
5. 作业提交时需附上个人姓名和学号,以便教师识别和批改。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概念理解是否准确;2. 实践操作步骤是否清晰、正确;3. 案例分析是否贴近生活实际,有实际意义;4. 拓展知识探索是否深入,有新发现;5. 作业整体是否按时提交且符合格式要求。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批改作业后,将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路径应用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工程人都应知道的网络计划压缩工期技能!
工程人都应知道的网络计划压缩工期技能!在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控制着项目的工期,因此缩短工期的着眼点是关键线路。
但是采取硬性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并不是很好的办法。
在网络计划的时间优化中,缩短工期主要是通过调整工作的组织措施来实现的。
顺序作业调为搭接作业几个顺序进行的工作,若紧前工作部分完成后其紧后工作就可以开始,那么就可以将各工作分别划分成若干个流水段,组织流水作业,明显可以缩短工期。
前一道工序完成了一部分,后一道工序就插上去施工,前后工序在不同的流水段上平行作业,在保证满足必要的施工工作面的条件下,流水段分得越细,前后工序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流水步距)越小,施工的搭接程度越高,总工期就越短。
每层还可以继续细化:对任务进行合理排序如果一个施工项目可以分成若干个流水段,每个流水段都要经过相同的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在各个流水段上的施工时间又不完全相同,如何选择合理的流水顺序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因为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工作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哪个流水段在前,哪个流水段在后的流水顺序却是可以改变的,不同的流水顺序总工期不同。
我们可以找出总工期最短的最优流水次序。
推迟非关键工作的开始时间工作A、B平行进行,假定B为非关键工作,完成B需8天,A为关键工作,完成A需20天。
若规定工期为16天,为了加快关键工作A,把工期由20天缩短到16天,这时可以把工作B的人力转移部分到工作A,而工作B在工作A开始几天之后开始,这样工期就可以从原来的20天缩短到16天。
延长非关键工作的持续时有时还可以采用延长非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而将其人力物力调到关键工作上去以便达到压缩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缩短工期的目的。
从计划外增加资源因为项目进度计划的总工期是由关键线路的长度决定的。
因此,要缩短计划工期,必须压缩关键线路,即选择关键线路上的某些有可能缩短施工时间的工序,通过增加资源投入等方法,来达到压缩工期的目的。
总结以上3、4、5三种方法,当关键线路压缩以后,原来的次关键线路可能成为新的关键线路,如果其长度仍超过规定工期,则还要对这条线路进行压缩,压缩这条线路上的工序施工时间,直到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为止。
project网络图与关键路径精选文档
5/13/20使用“网络图”视图 【视图】→【网络图】:总览全貌
(3)使用表格 【视图】→【甘特图】:在甘特图左边表格的文字部分 ➢执行【格式】→【文本样式】命令,设置关键任务文 本的字型或颜色。 ➢可在表格之中增加一列,显示其是否 为关键任务:右键菜单——插入列。
自由时差(可用可宽延时间)FF ➢指一个任务在不影响后续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可以延迟的时间。
5/13/2020
34
5. 日程安排冲突时的提示
与3003版界面不同(教材P.94图3-118)
5/13/2020
35
2.5.4 日程排定原理
1. 项目日期与项目日历对日程排定的影响 项目的日期与日历对日程排定有很大影响,每个
节点调整 ➢【格式】→【版式】 选中“允许手动调整方 框的位置” ➢可以调整任务节点的位置、间距等。
节点移动 ➢选中待移动的节点(多选可以框选,也可以 按住Ctrl) ➢按住节点边框处,拖动到合适的位置
5/13/2020
10
3. 网络图格式化
【格式】→【版式】 ➢(1)方框版式选项组
➢可以改变任务的排列方式 ➢显示摘要任务 ➢分页调整 ➢行、列选项
2.5 网络图与关键路径
2.5.1 网络图 2.5.2 日历视图 2.5.3 关键路径与项目工期 2.5.4 日程排定原理 2.5.5 日程排定控制方法
5/13/2020
1
2.5.1 网络图
1. 网络图概述
“网络图”视图,也叫“PERT”图表。主要用于 描述项目中任务之间的相关性。
在网络图中,以方框节点表示任务,以节点之间的 链接线表示任务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路径法(课堂PPT)
练习 某项工程的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单位:h):
A 11
B 23 0H
F 32
7
E
J0
C D1
G
516 2
83 9
I0
4
试列出从开始节点①到终止节点⑩的所有路径,指出 哪条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完成该工程的最短总工期。
7
例2:小李列出了筹备展览会的各项工作,具体如下表:
试分析完成这些工作最快要几天。
11
工作明细表:
工作代码 A B C D E F G H
A1 B5
12
工作名称 前期设计 旧屋拆迁 水电布线 木工制作 贴瓷砖 刷墙面漆 地板安装 灯具家具
工时/天 7 5 7 20 5 10 2 3
D
F1
C7 20
0
E5
紧前工作 无 A B B C C.D E.F G
GH 23
第一条路径:需47天
A1 B5
D
C7 20
F1 G H
0
23
第二条路径:需34天
E5
第三条路径:需27天
第一条路径是关键路径:需47天
13
作业:第136页第一题
14
15
工作代码 A B C D E F G H
工作名称 张贴海报、收集作品
购买展览用品 打扫展厅 展厅装饰
展位设计与布置 展品布置
宣传语与环境布置 展前检查
持续时间/天 7 3 1 3 3 2 2 1
紧前工作 无 无 无 C
ABD E
ABD FG
(1)请根据表格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画出工作流 程图; (2)试列出从开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所有路径,指出哪条路 径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完成该工作的最短总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数学基础
2017-11-19
•单元内容提示
−作业网络
−关键路径
−求关键路径的标号法
•定义. 作业网络。
−设有向连通网络 (G, w):
(1)G 的无回路假设 (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 有向无环图);
(2)网络中有且只有一个结点的入度为0,称为源点或任务开始点;有且只有一个
结点的出度为0,称为汇点或任务完成点。
(3)每一条有向边表示一个作业(工序),其所带的非负实数权是完成该作业所
需时间(或耗散值);
(4)每一个结点表示其负关联作业的结束和正关联作业的开始;
(5)作业开始条件:该作业起始点的所有负关联作业全部完成;
•定义. 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是作业网络中从源点到汇点的一条最长路径
−处于关键路径上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
−关键路径不一定是唯一的
−关键路径的长度为完成任务所需的必要时间 T,也称为任务完成的预期时间 T −任务在源点的开始时刻通常定义为 0,则结束时刻至少是 T
•定义. 作业最早开始时间
−设作业 a = (v i, v i),从源点到作业 a 的始点 v i 的最长路径长度 t i 称为作业
a 的最早开始时间。
•定义. 作业最晚开始时间
−设作业 a = (v i, v i),从作业 a 的始点 v i 到汇点的最长路径长度 t′i 称为作业
a 的最晚开始时间。
−作业 a 最晚可开始于 (T‐t′i) 时刻而不会影响任务完成的预期时间 T。
•定义. 缓冲时间
−不影响任务完成的预期时间 T 的前提下,作业 a = (v i, v j) 的缓冲时间为 b i= (T‐t′i) ‐ t i 。
•引理2.
−有向无环图 (DAG) 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入度为 0。
−证明:从一个入度不为0的结点逆向构造一条有向初等道路,对于有穷图,上述构造过程必在一个入度为0的结点上结束。
•定理2.
−设图 G =(V, A) 为有向无环图,则可将其结点适当编号为 v1 , v2 , … , v n , 使得对任意 i<j,有 (v j , v i)∉A。
−证明:构造法(拓扑排序算法)
−在 G 中选入度为0的顶点,令为 v1;余图 G‐{v1} 仍为 DAG,在其中选一入度为0的顶点,令为v2;余图 G‐{v1, v2} 也为DAG,在其中选一入度为0的顶点,令为v3;…… ;G‐{v1, v2, .., v n‐1} 的余下顶点令为 v n;
−由上述过程,对任意 (v j, v i)∈A,只有先选中 v j 后,v i 才有可能在随后的余图中因入度为0而被选中编号,故 j<i。
因此上述编号为所求。
•定理3.
−按上述结点编号构造实数序列 u1, u2, …, u n,其中 u1=0,u j = max{u l+w lj| 1≤l <j},w ij 为 (v i , v j)∈A 时的边的非负实权,规定 (v i , v j)∉A时 w ij = ‐∞。
则 u j 为 v1 到 v j 的最长路径长度。
−证明:对 j 归纳。
−归纳基始:j=2 时,u2=w12。
由编号法,只有 v1 能到达 v2,所以 w12 为 v1 到 v2 的最长路径长度。
−归纳假设:设 j<k 时结论成立。
−归纳过程:j=k 时,由编号法只有 v1, v2, … , v k−1 才能到达 v k,而 {u l+w l k|1≤l≤k‐1} 中的每一项对应于上述一种可能走法的最长路经长度,最大值 u k=
max{u l+w lj|1≤l<j} 即为 v1 到 v k 的最长路径长度。
综上得证。
•标号法.
−设有作业网络 (G, w), w ij 为 (v i , v j)∈A 时的边的非负实权,规定 (v i , v j)∉A时
w ij = ‐∞。
邻接矩阵 C=(c ij)n×n;源点 deg‐(v1)=0,求源点到汇点的关键路径。
0. 初始化:u1(1) ←0, u j(1)←w1j,
d j(1) ←c2j+c3j+…+c nj, (j=2..n);S(1) ← {v1}, m ←1;
1. 选固定标号:在 V‐S(m) 中求 v k,使得 d k(m) =0。
2. 判结束:令 S(m+1) ← S(m) ∪{v k};若 m = n‐1,结束。
3. 修改临时标号:对所有 v j∈V‐S(m+1),令
u j(m+1) =max{u j(m), u k(m)+w kj},d j(m+1) ← d j(m) ‐ c kj ;
m ←m+1,转1。
•讨论1.
−标号法是将 [定理2] 证明中的拓扑排序过程和 [定理3]证明中的归纳过程相结合的结果。
•讨论2.
−比较标号法和 Dijkstra 算法。
•结论.
−算法的结果得到标记各作业最早开始时间的向量
U =(u1, u2, …, u n)
其中 u n 的值为关键路径长度 T。
−记录 u j 的迭代过程,可获得一条最长路径编号。
−将 G 的弧全部反向,得到作业网络 N′,按标号法得到的 U 向量即为原网络中各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记为 U′。
各点的缓冲时间由向量 (T‐U′)‐U 表出。
•例:下图是一个作业网络,v1 是源,v8 是汇。
求源点到汇点的关键路径。
−解:用绿色表示S中的结点。
−结果 U = ( 0, 8, 5, 6, 17, 13, 15, 22 ),这是从 v1 到达各点的最长路径长度,关键路径长度 T = u8 =22。
•例:
−将原图反向,求得 U′ = ( 22, 14, 17, 5, 5, 9, 3, 0 ) 为原图各点到汇点的最长路经长度。
在保持 T 不变的条件下,各点的缓冲时间向量
(T ‐ U′ ) ‐ U = ( 0, 0, 0, 11, 0, 0, 4, 0 )
•下一单元内容提示
−TSP 问题;求解 TSP 问题的近似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