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资助瑞典人来华盗宝

合集下载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

1996 P.C.多尔蒂和R.M.青克纳格尔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 S.B.普鲁西纳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朊蛋白
(PRION)
1998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 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

1999 Gunter Blobel 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获诺贝尔奖的人
1992 E.H.费希尔和E.G.克雷布斯 发现作为生物调节结构方式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 R.J.罗伯茨和P.A.夏普发现断裂基因
1994 A.G.吉尔曼和M.罗德贝尔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 E.B.刘易斯、C.N.福尔哈德和E.F.维绍斯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不但突出,可以说他是贡献最大的一位伟人!
下面就有事例说明: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成为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
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像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
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
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只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
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

科学家诺贝尔的励志故事(最新12篇)

科学家诺贝尔的励志故事(最新12篇)

科学家诺贝尔的励志故事(最新12篇)名人故事:诺贝尔篇一感情的十字架诺贝尔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会得到真正的爱,加上工作的繁忙,对母亲的依恋等,他很早就下决心献身科学,在创造发明中寻求心灵安慰。

虽然他富有且名满天下,一生中许多时间住在繁华热闹的巴黎,但却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人们对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个人生活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个孝子,一个古怪、孤独的富翁。

实际上,诺贝尔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苦闷、失落。

在60多年的岁月中,他曾义无反顾地排除障碍,向科研领域进军,建立起巨大的工业王国。

然而,他也曾陷入感情的漩涡,备尝爱情的酸甜苦辣。

1876年,诺贝尔与一位在花店工作的女士莎菲娅·赫斯在维也纳邂逅。

莎菲娅出身寒微,所受教育很少,但是开朗、单纯、漂亮。

认识诺贝尔后不久她便辞去了工作,诺贝尔在巴黎给她买了房子、请了家庭教师,希望她专心学习、提高自己。

他把莎菲娅当做未婚妻,并准备带她去见自己的母亲。

然而,莎菲娅却无意去了解巴黎、了解法国文化、了解诺贝尔的事业,对学习也很快失去了兴趣,她只希望诺贝尔与她长相厮守。

这使诺贝尔很苦恼。

诺贝尔意识到,莎菲娅身上没有一条符合母亲的标准。

自己的家庭、事业与莎菲娅之间有着太大的距离,他决定中断关系,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轨道。

但再见莎菲娅时,他又犹豫不决,舍不得与她一刀两断了。

他们就像被不同的欲望驱使着的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依恋,又在奋力寻求爱情的庇护,哪怕这种慰藉很短暂、代价很昂贵!莎菲娅天真、任性、随意,经常欠账,诺贝尔不得不经常为她付账;她游历于上层人士喜欢的许多地方,俩人之间经常为一件事互相指责、猜疑、大发脾气、争吵不断。

诺贝尔的精力在衰退,头脑变得迟钝,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1879~1884年间,他甚至没有什么实验成果和专利申请。

对于这位以工作为最大乐趣,以发明为荣的人来说,没有工作安慰,又平添许多感情上的烦恼,心底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有时他把这种坏心情发泄到莎菲娅身上,他痛感莎菲娅并不是他渴望的爱人,除了金钱,自己也不是莎菲娅的需要,但他仍然舍不得放弃她。

诺贝尔的故事200字

诺贝尔的故事200字

诺贝尔的故事200字
诺贝尔的故事始于19世纪末。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的一
位化学家和发明家,因炸药的发明而闻名。

然而,他后来意识到他的
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

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财富改变
这一现状。

诺贝尔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了设立诺贝尔奖的基金会。


希望通过这个奖金,激励人们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和平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这个奖金也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励之一。

第一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发。

诺贝尔独特的遗嘱规定,奖金
要用公正的方式分配给那些“已经为人类福祉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

后来,诺贝尔奖也增设了经济学奖,以表彰在该领域做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通过严格审查的方式评选获奖者,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文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共同颁发。

每年,这些奖项都会
在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颁发。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世界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学者、科学家、作家和促进和平的人。

他们的贡献激励着全球各个领域的人们,成为
人类进步的推动力。

诺贝尔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传记,更是一段慷
慨的行为和深刻的反思,激励着我们关注人类福祉,并为人类的进步
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的遗产将永远铭记于世。

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故事

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故事

关于获取诺贝尔奖名人的故事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诺贝尔奖的名人故事吧。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趣事(1)资助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苏利·普吕多姆。

他获悉得奖消息后,在巴黎近郊的住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他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奖金是写了35年诗的总收入的4倍以上时,显得异常惊喜。

同时他表示,要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奖金资助那些苦于出第一本诗集的青年作者。

他的应诺一出,请求资助的信件便纷至沓来,以至于使普吕多姆惊叹:“如果我全部答应的话,足可将我的奖金吞得一文不剩。

”(2)表示谦虚1921年,年近八旬的法国法朗士坚持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大庆典。

庆典在富丽堂皇的瑞典音乐学院的演奏厅举行。

在献辞过程中,法朗士一直坐在自己的桌边“打盹”。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打盹”,他解释说:“没有这回事,那时我没有打瞌睡,只是我听不懂瑞典语,但我知道他们在谈我——为了表示我的谦虚,我就把头垂了下来。

”(3)遗憾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流亡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获得,祝贺的电报传到波多黎各时,希梅内斯钟爱的妻子正患癌症躺在波多黎各的一家疗养院里。

此时各国的记者都纷纷前来祝贺。

希梅内斯强忍住悲痛,只接见了几位来自美国、瑞典和西班牙的记者。

他说:“我恳求各位转达我对那些帮助我获奖的人们的最深切的谢意。

我的一切成就都应当归功于我的妻子。

对于获得这项殊荣我本应感到高兴和自豪。

然而,由于她的沉疴不起,我无法体会这种心情。

对此,我深深地感到遗憾。

”(4)猎物当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通知电报来到肖洛霍夫身边的时候,他正在郊外的森林里打猎。

1950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的“圈外中的”

1950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的“圈外中的”
出人意料的“圈外中的”
——1950年获奖者:[英国] 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Russell)
由于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保留了一年,所以1950年的瑞典学院必须同时颁发两届文学奖。人们预料,邱吉尔必可获得两届奖中的一届,这位大不列颠的前首相刚完成他那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诗之第三卷,而且,他在瑞典学院也有几位热烈的支持者:另一位可能获奖者是瑞典诗人拉格维斯特。他为所有斯堪地那维亚的文学团体所推荐。出乎人的意料的是,这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竟是“圈外中止,“非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罗素数第四人了。前三位是:1902年获奖的德国历史学家蒙森;1908年获奖的德国哲学家奥肯;1927年获奖的柏格森。罗素并没有象其他文学作家那样,经常被提名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竞争。1950年,他第一次提名,也是“一次中的”。罗素的提名和获奖,得力于诺贝尔委员会的一名顾问。他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哲学教授,对罗素在哲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非常熟悉,并对罗素的著作作了一番详尽的研究。他在提交给瑞典文学院的报告中提出:“罗素完全能够与以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 ‘非文学’作家平起平坐,他的成绩决不在前三位之下。如果瑞典文学院希望以相同的方式象表彰德国思想界那样,表彰英国知识界的话,那么,最有资格代表英国知识界的要算罗素了。”这位哲学教授终于以雄辩的材料和无可辩驳的结论,征服了瑞典文学院。
根据瑞典学院所发布的简短赞辞,学院之所以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罗素,乃是“欲以褒扬他的哲学著作,它们不仅丰饶而重要,同时,它们使他成为人性与思想自由的捍卫者”。罗素在颁奖典礼上并未发表正式的答谢演讲,可是他却在次日公开发表演讲,畅谈目前世界政治形势的趋向,那一年,他已经是一位七十八岁的老人了。二十年后 (1907)在威尔斯北部梦立角斯多的家中逝世,在世整整九十八年。

诺贝尔小故事

诺贝尔小故事

诺贝尔小故事诺贝尔励志小故事诺贝尔研究火药的故事诺贝尔是瑞典炸药发明家。

1833年10月21日他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

父亲老诺贝尔是一个小工厂主,但同时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

小诺贝尔7岁时,在斯德哥尔摩一所正规小学求学,但好景不长,他7岁时,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移居到俄国彼得堡。

因身居异国他乡,小诺贝尔没有进学校读书,而是跟一位家庭教师学习。

年龄稍大,父亲就让他去各地旅行,访求名师指导。

诺贝尔曾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实验室学习。

18岁时,他在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修养了。

诺贝尔自幼勤奋好学。

为了学习外语,他常常把一些法国名著翻译成瑞典文,又转而译成法文,再拿译稿与法文原著对照,用这种方法加强记忆和进行检查。

除俄文、瑞典文外,他还精通英文、法文、德文。

由于勤奋好学,他19岁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时,技术上就已崭露头角,深得父亲赞赏。

承父志不畏艰难研究炸药诺贝尔的父亲喜欢研究化学,并且也试验过炸药。

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对研究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

加上诺贝尔经常看到开矿和筑路工人艰难而笨重的体力劳动,这使他产生了利用爆破的威力减轻劳动,提高工效的想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种:即研究和发明炸药。

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勃罗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是一种无色的黏糊状液体,但是,使用这种炸药时如果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

因此,诺贝尔决定自己的研究就从改进这种烈性炸药开始。

诺贝尔的实验,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冒着很大的危险,不断遭到失败。

各种冷嘲热讽不断袭来,但他从未灰心过。

诺贝尔励志小故事诺贝尔研究火药的故事诺贝尔反复试验,想找出一个既安全又方便的控制这种化学物质的方法。

1862年;方法终于找到了,这就是通过导火线使这种化学物质爆炸,并在运河里成功地进行了水下爆炸试验。

1863年,诺贝尔和父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近郊办起了这种化学物质工厂,并对火药质量做了进一步的改进,生产并出售一种由过去的黑火药和硝化甘油混合而成的新型火药,名叫“斯普林格尔”,但是,这一新产品并没有完全“过关”。

诺贝尔奖_PPT课件

诺贝尔奖_PPT课件

反思
• 近年来,我国两院院士的授予名单中,屡 屡出现高官和企业家的身影,而像屠呦呦 这样在科学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却一再落选,不得不说是种很反常的现象。 尽管不能拿院士头衔来衡量一名科学家的 科研水平,但如果学术荣誉不能名副其实, 其评价机制无疑值得拷问。
诺贝尔物理学奖。
•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
• 高行健 1948年生于江西,法籍华人,2000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高锟 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
国香港居民身份,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莫言
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2012获诺 贝尔文 学奖。
由来
•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 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 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 创立的。
•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 尔奖。经过几年的筹备,1900年6月,诺贝 尔基金会成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 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 贝尔奖。
一份差点被宣布无效的遗嘱
• 在诺贝尔遗嘱公布之初,瑞典舆论一片谴 责之声,诺贝尔也因为没把巨额遗产捐赠 给瑞典,而被贴上了“不爱国”的标签,此 外,高明的瑞典律师们还对遗嘱“挑刺”, 称遗嘱存在法律缺陷,因为遗嘱中没有明 确指出全部财产由谁来负责保管,进而指 出,遗嘱执行人无权继承遗产,而继承遗 产的基金会又不存在。
历届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李政道 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
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揭秘:诺贝尔奖基金会的真正金主其实是共济会

揭秘:诺贝尔奖基金会的真正金主其实是共济会
有趣的是,诺贝尔奖被大量授予了犹太裔学者,超过10人以上的犹太人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比如:1927年的亨利·伯格森(法国)、1966年的阿格农(以色列)1958年的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1966年的奈莉·萨克斯(德国)、1969年的萨缪尔·贝克特(法国)、1976年的索尔·贝娄(美国)、1978年的艾萨克·布什维斯·辛格(美国)、1981年的埃利亚斯·卡内蒂(英国)、1987年的凯瑟夫·布罗茨基(美国)、1991年的内丁·戈迪默(南非)、2002年的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等。崇洋的中国主流精英是多么渴望西方化、贵族化、神圣化,多么渴望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对西方主流文化的每一个脚印都趋之若骛,却很少有人追本溯源,对一切事情追问个为什么,完全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真实背景是多么复杂!
4、“诺贝尔奖金”是欧洲王室、贵族、银行家们的一面旗帜
1904─1905年伯塔女士提议补充设立诺贝尔和平奖金,该奖由挪威国会组织评选,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作出贡献的人。她本人于1905年作为第一人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上述可见,“诺贝尔奖金”和诺贝尔本人的生活一样复杂,实际是欧洲王室、贵族、银行家们的一面旗帜。瑞典中央银行(瑞典语:Sveriges Riksbank、Riksbanken),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瑞典银行,始创于1668年,是瑞典的中央银行,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的股权并不是瑞典人拥有,也不是由瑞典国家拥有,而是由神秘的“国际出资人”拥有。该银行大股东从属于欧洲的罗斯切尔得银行家族。
和平 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和平委员会负责颁发
经济学1968年瑞典银行在其成立三百周年纪念之际增设了“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由这家银行提供与当年诺贝尔奖金相同金额的奖金,交由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该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同时诺贝尔基金会不再接受其他无关诺贝尔遗愿的奖项,试图与诺贝尔基金会做出连结的提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80 汇报人:chen
6.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 充说明资金管理树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有助于读者了解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消除读者心中 的疑虑。 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奖的公正和公平。
本文通过对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 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等方 面的简要报道,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促进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 作用,赞扬了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 质。
4.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 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 详写
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 还略写了资金来源等。
能更好的突出中心
点。
本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 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 和地点等。
原因:前者是报道的重点,这样安排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本文结尾部分是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补叙。
交代了新闻背景,具体介绍了诺贝尔奖奖 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 的分离制度,突出诺贝尔奖评选的公正性和公 平性。使得消息更加完整、全面,增强了新闻 内容的真实性。
读准字音
预习检测
遗嘱(zhǔ)渗透( )sh卓èn有成效( ) zhuó
仲裁(zhòng)拨款( )逝b世ō ( )颁发shì
bān
重点词语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 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 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的传奇人生》嘿,咱今天来讲讲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诺贝尔出生在瑞典,这小家伙打小就对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感兴趣。

他那脑袋瓜里呀,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

他长大后,就一门心思地搞起了科学研究。

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的,就跟小孩玩玩具似的。

别人觉得枯燥,他却乐在其中。

诺贝尔研究的东西可多了去了,什么炸药啊之类的。

你想想,研究炸药,那多危险啊!可他不怕,真是个有胆量的人。

有一次,他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实验室都给炸了,自己还差点受伤。

但他没灰心,拍拍身上的土,接着干。

他研究出来的炸药,那可真是厉害。

这东西在开山挖矿、修桥铺路这些方面可发挥了大作用了。

就好像是给人类开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路。

诺贝尔这人还特别大方。

他赚了那么多钱,可没想着自己一个人花。

他设立了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

这多了不起啊!就好像是他在给全世界的聪明人发奖状一样。

想想看,要是没有诺贝尔,咱们的世界得少多少精彩啊。

他的发明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的奖项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梦想。

诺贝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坚持,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咱也得向他学习学习,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

得像诺贝尔一样,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死磕到底。

所以啊,咱都得加油,说不定咱也能成为像诺贝尔那样的人呢!虽然咱不一定能得诺贝尔奖,但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光发热呀!让自己的人生也变得精彩起来,别整天浑浑噩噩的。

要活出个样儿来,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嘛!。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东方的叛徒的原文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东方的叛徒的原文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东方的叛徒的原文
诺贝尔文学奖,名为文学奖金,实际上却是国际反动资产阶级网罗走卒,收买败类的政治工具。

法国资产阶级作家萨特一语道破了它的反动本质。

他说:这是“一种保留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徒的荣誉。

”事实也是如此。

从一九O一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以来,中选人物无一不是资产阶级的宠儿,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
诺贝尔奖金(又名“反共产主义”奖金),以瑞典大富翁、企业家诺贝尔(1833—1896)的遗产为基金设立的奖金,内分物理、化学、生理、文学等几个方面。

奖金的发授权一直操纵在帝国主义者手里,成为反共反人民、收买走狗和奴才的经费。

其文学奖金从一九O一年发授起,到一九三三年都是颁发给西方作家反动文人、反革命学者。

一九三三年开始则第一次发给俄国作家蒲宁,此人极端仇恨伟大的十月革命,曾叛国逃往巴黎,接着一九五八年发给反共小说《日内瓦医生》的作者、反革命叛徒分子帕斯捷尔纳克。

一九六五年当发给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鼻祖、大叛徒肖洛霍夫时,他受宠若惊,向帝国主义大摇其哈巴狗的尾巴,到处演说,感恩不尽。

肖洛霍夫1965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他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被《诺贝尔奖金》一文称为“大毒草”。

“肖洛霍夫身上散发出了浓烈的反革命气味,因而博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欢心和青睐。

一九六五年十月,瑞典科学院把专门为收买‘东方叛徒’的、被称为‘反对共产主义的诺贝尔奖金’授给了肖洛霍夫。

身为苏共中央委员的肖洛霍夫对这笔奖金垂延
三尺,他几次表示愿意接受这一奖金。

”。

诺贝尔奖奖金是由谁来支付的?

诺贝尔奖奖金是由谁来支付的?

诺贝尔奖奖金是由谁来支付的?作者:来源:《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第11期如rú果ɡuǒ你nǐ是shì一yí个ɡè爱ài问wèn问wèn题tí的de小xiǎo学xué生shēnɡ,你nǐ的de脑nǎo子zi里lǐ肯kěn定dìnɡ充chōnɡ满mǎn了le奇qí奇qí怪ɡuài怪ɡuài的de問wèn题tí,这zhè里lǐ是shì不bu是shì有yǒu你nǐ感ɡǎn兴xìnɡ趣qù的de内nèi容rónɡ呢ne?诺nuò贝bèi尔ěr奖jiǎnɡ是shì颁bān给ɡěi在zài化huà学xué、文wén学xué等děnɡ多duō个ɡè领lǐnɡ域yù成chénɡ绩jì卓zhuō著zhù的de人rén的de。

那nà么me奖jiǎnɡ金jīn 是shì由yóu谁shuí来lái支zhī付fù的de呢ne?是由北欧的一个国家——瑞典——来支付的。

瑞典一定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奖金来源于诺贝尔留下的遗产。

因为他希望用自己的遗产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答案是A还是B呢?来自于诺贝尔的遗产诺nuò贝bèi尔ěr奖jiǎnɡ是shì由yóu发fā明mínɡ了le炸zhà药yào的de瑞ruì典diǎn 化huà学xué家jiā诺nuò贝bèi尔ěr创chuànɡ立lì的de。

诺贝尔的感人故事

诺贝尔的感人故事

诺贝尔是一位著名的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因发明炸药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关于他的感人故事:
诺贝尔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致力于研究炸药,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他的发明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和危险。

在一次实验室事故中,诺贝尔的弟弟不幸身亡,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这一悲剧使他深刻反思自己的发明对人类的影响。

尽管他的炸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工业领域,但他也意识到它们可能被用于战争和破坏。

因此,诺贝尔决定将他的财富用于造福人类。

他设立了诺贝尔奖,以表彰在科学、文学、和平和经济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这个奖项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诺贝尔的故事展示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人类的关怀以及对和平的追求。

他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激励着无数人追求卓越和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故事

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亲爱的小朋友,又到讲故事的时间啦!先问问你们,你们听说过诺贝尔奖吗?它可是全世界最高级别的奖励哦,专门奖励给那些为咱们人类作出了最伟大最伟大贡献的人。

这个诺贝尔奖是以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命名的,对啦,这位科学家就叫诺贝尔!1833年,诺贝尔在瑞典出生了,他小时候的命运可不幸啦,爸爸做生意破产了,一场大火又把家里的东西都烧光了,还欠了别人好多好多钱,诺贝尔自己呢身体也一直很虚弱,老是生病。

到了8岁才去上学,你猜他读了几年书?一年,他仅仅上了一年的学,就由于全家搬家去俄国而从此告别了学校。

家里穷啊又请不起家教,他只好在家里自学。

但是,诺贝尔可没有放弃学习,他跑去父亲所在的工厂当打杂工,一边工作一边仔细地观察那些大机器,小脑袋也一个劲地思考,一个劲地问问题。

就这么学啊学啊一直到17岁,诺贝尔把工厂里的知识学得就差不多了,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又跑去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很多很多工厂,他虚心求学,很受大家的喜爱。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诺贝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啦!诺贝尔的那个年代的炸药很不安全,许多人在点炸药的时候都给炸得粉身碎骨,可怕极了。

但是炸药在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啊,于是诺贝尔决心要把这种危险的炸药改造成安全的炸药。

这可是一场充满危险的研究,在一次炸药实验中,突然发生了爆炸!整个实验室都被炸得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了,甚至包括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多危险的研究啊,但是,为了让更少的人受伤,诺贝尔百折不挠,把实验室搬到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发明了雷管,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安全引爆问题!全世界都轰动了!但是诺贝尔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依然默默地在躲在实验室里做他喜欢的研究。

诺贝尔的炸药发明帮他赚了好多好多钱,但是,他没有把这些钱留给他的亲人,而是把他的全部财产都捐了出来,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

成功人士的故事5篇

成功人士的故事5篇

成功人士的故事5篇说到成功人士可能说出名字好多人都说认识,但他们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的故事,欢迎阅读!成功人士的故事1:诺贝尔提到诺贝尔这个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

诺贝尔是瑞典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因发明炸药、雷管并经营、生产这两样东西而成为富豪。

诺贝尔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决定在他死后把遗产的一部分作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为“对人类幸福最具贡献者”的奖金,即: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

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

他的父亲就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

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幼年时,家境并不好,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只身前往波兰,但仍不能谋得好职业,后来又辗转来到俄国。

由于生活极为困苦,诺贝尔营养不良,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没少为他担心。

8岁时,他就读于镇上的一所小学,因身体虚弱不得不经常请假,但天资聪明的他,成绩不但没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诺贝尔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泼,而是经常独自玩耍。

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

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虫的各种动态。

因此老师觉得他将来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

诺贝尔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可能就是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从俄国来信说,他已在圣彼得堡开设了一家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俄国对他很重视。

父亲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

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诺贝尔10岁生日那天,全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

父亲到码头上迎接他们。

诺贝尔坐在马车上左顾右盼,望着高耸的寺塔及洋葱头状的屋顶,对异国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惊奇。

【名人故事】炸药之父

【名人故事】炸药之父

【名人故事】炸药之父爱尔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诺贝尔在19世纪末的发现和发展了炸药。

尽管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却一直备受争议。

阿尔弗雷德·贡萨勃·诺贝尔生于1833年,是瑞典一位军人的儿子。

他从小就展现出在科学领域的举足轻重的才能。

他的父亲认为科学家是低层次的人,如果诺贝尔选择科学职业,他将失去父亲的遗产。

诺贝尔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遗产,追随自己的梦想。

诺贝尔在化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发现了炸药。

他的炸药被称为TNT,通常用于军事和工业用途。

炸药的发明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军队纷纷购买了他的发明。

这使得诺贝尔成为一位富有的人。

炸药的发明却给诺贝尔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人们开始将他视为“炸药之父”,并将他与刽子手联系在一起。

诺贝尔非常伤心和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发明如此被误解。

这个误解和诺贝尔的个人遭遇使得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影响。

他开始考虑如何让世界记住他的另一面,他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和平,而不只是他的炸药发明。

于是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捐赠了他巨大的财富,用以设立“诺贝尔奖”。

这个奖项的目的是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他还设立了一个专门评选和授予诺贝尔奖的委员会。

诺贝尔的遗嘱震惊了世界,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他。

他不再只是“炸药之父”,而成为一位希望推动和平进程的人。

诺贝尔破产于1896年,他到世界各地旅行,借此机会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和政治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他希望通过这种交流来推动科学、文学和和平的发展。

诺贝尔奖首次于1901年颁发。

这个奖项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奖项之一,获奖者都是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阿尔弗雷德·贡萨勃·诺贝尔于1896年去世,他的呼吁和捐赠将他变成了一位名人。

他的遗产和研究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将永远被人们所记得。

诺贝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挫折和争议中,我们也应该保持信心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诺贝尔的信仰(摘自《名人的信仰》)

诺贝尔的信仰(摘自《名人的信仰》)

诺贝尔的信仰(摘⾃《名⼈的信仰》)诺贝尔(19世纪瑞典化学家、⼯程师、发明家、哲学博⼠、企业家、瑞典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诺贝尔奖创办⼈)诺贝尔不仅是位杰出的科学家,⽽且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企业家之⼀。

在他去世之前,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个庞⼤的跨国集团,遍布20多个国家,总资产约相当于当时的1000万美元。

他发明雷管和爆炸⼒极强的⽢油炸药,⽽且他的研究还涉及电化学、⽣物学、纤维学、医学、⽣理学等各个领域,拥有355项发明专利。

他具有谦卑、坚毅、屡遭挫折却⼜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中得过许多国家赠予的各种勋章。

他虽没有学历,却在科学上取得了如此⼤的成就。

诺贝尔的母亲是位极虔诚的基督徒,每到星期⽇,她必定带孩⼦们去礼拜。

诺贝尔成⼈后受洗。

他到国外时,曾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每天都在为你祈祷,愿你平安⽆事。

”诺贝尔从⼩⾝体很弱,他⽗亲写给他舅舅的家信中说:“感谢神使我的亲爱的、勤劳的诺贝尔恢复了健康,因为我们做⽗母的以及他的哥哥们极其珍重他的学识和不知疲倦的精⼒,这些长处是⽆⼈可替代的。

”诺贝尔从幼年开始,不但爱好科学,也爱好⽂学,读了许多⽂学名著。

他还喜爱写诗和⼩说,其中⼀部⼩说取名为《弟兄姐妹》。

他通晓英、俄、法、德等外语,曾把⾃⼰写的⼀⾸英⽂诗抄赠给⼀位英国⽼牧师,这位牧师读了后竟以为是英国⼈的作品。

由于诺贝尔喜欢与这位牧师交朋友,使他的诗和⼩说常常显露出基督信仰。

在他的⼀⾸诗中说:“我跪下来,举⽬向着神祈祷,他是宇宙的主宰。

⽇间就这样过去,⿊夜降临,群星闪烁得可爱,依我看来,那星光就像神给我神秘的回⾳。

本来是神的回⾳,充满这宇宙的光,不是神发来的⾳讯⼜是什么?”他在⼀部未完成的⼩说中说:“愈批评圣经,那⾥⾯所含永恒的真理愈显明。

”在巴黎的瑞典教堂任过牧师的索德⼘罗姆,是⼀位对他的基督信仰极有影响的朋友。

诺贝尔与哥哥路德维格有过⼀些⽭盾,他哥哥极希望能消除芥蒂,不留⼀丝痕迹,便给弟弟写了⼀封情意深长的信,他在回信中说:“我绝对不希望与你闹分歧,如果在我们的关系中存在过阴影的话,想到圣经上说的⼼⾥要有光,就早已抹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资助瑞典人来华盗宝
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中,吸引了全球目光。

对此,不少中国人读者对瑞典人投以赞许的目的。

而莫言在领奖演讲中,也大夸设奖人诺贝尔的伟大。

其实诺氏生前干的也并非都是值得称赞的事情,有的甚至很丑陋。

而瑞典人虽然没有参加八国联军,却以资助民间人士探险的形式,同样盗走了许多中国文物。

图:莫言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清末,出现了一股西方人以探险为名到中国西部盗宝的风潮,一大批中国古迹古墓被盗掘,大量中国珍贵文物被盗走。

其中就有瑞典人的影子。

现在被西方人誉为探险英雄的斯文·赫定,便是瑞典人,他与英国人斯坦因一样盗宝最多。

那些宝物,至今仍藏瑞典的博物馆里。

赫定能屡屡在中国盗宝成功,便是瑞典国家和瑞典人的支持,而最初的资金,就是诺贝尔从背后提供的。

我在《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中,提及了此事。

有学者称,瑞典人斯文·赫定是欧洲最后一位古典主义探险家。

其实,斯文·赫定一点也不古典,甚至敢乱来。

斯文·赫定的探险生涯,首先是从盗墓开始的,令人吃惊。

1889年(光绪十五年),在波斯(今伊朗境内),斯文·赫定刚开始中亚之旅,便有了一次恐怖的盗墓活动。

他从当地拜火教徒的墓地里,盗割了三颗头颅。

此事记录在其自己写的《我的探险生涯》一书中,否则外人根本就不会知道。

斯文·赫定为什么想到去波斯墓地?原来他在离开斯德哥尔摩之前,瑞典当地一位著名的医学和人类学教授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希望他想方设法搞到一些拜火教徒的头盖骨。

斯文·赫定盗墓发生在这年的6月中旬,正是当地气温最热的时候,大酷暑天。

他叫上一位当地名叫希博内特的沙特医生,摸到德黑兰东南方一片被称作“安宁之塔”的拜火教徒墓地,里面葬的都是帕西人。

图:赫定在中国西域盗墓,挖出古代女尸
盗墓是很龌龊的行为,而盗尸不只龌龊,还危险,被发现后麻烦就大了,搞不好会被打死。

所以,斯文·赫定选择了一个不会被人发现的机会:他趁当地人午后都呆在家里避暑的空档,带上工具,请车夫带到了墓地。

斯文·赫定带了什么工具呢,可不像中国盗墓贼那般必带洛阳铲,他带了一个马褡裢,就是一种布袋子。

还买了两个人头大小的西瓜装在袋子里,这样盗得人头后装进去,车夫也不会怀疑。

行盗时,他从一个农民家里借了一副梯子,爬进了高墙圈起来的墓地,同伴希博内特则骑在墙头上给他望风。

具体过程,斯文·赫定在自述中写得特详细——
“我沿着水泥台阶下到呈圆碗形的墓地中。

共有六十一个敞开的浅墓穴,其中十来个盛着骨架和不同程度腐烂的尸体。

风雨侵蚀的白骨沿着墙根堆积在一起。

我慎重考虑了一下,选中了三具成年男子的尸体。

最新鲜的那具尸体才来了没几天,不过上面柔软的部分——肌肉和内脏——早已被猛禽撕掉吞食了。

两只眼睛被啄了出来,但脸上其他部分还在,已经风干,硬得像羊皮纸一样。

我割下死者的头,里面流出脑浆来。

我摇晃着头颅,把脑浆控干净。

对第二颗人头我也如法炮制。

第三颗人头在太阳底下放得太久,脑浆已经晒干了……”
图:赫文探险途中留影
这段文字后,令人恶心。

但斯文·赫定下面做了一件更恶心的事情:人头盗出后,他并没有马上带回瑞典,而是继续在当地游玩。

他把人头埋到地下,想将上面留存的肌肉腐烂掉。

但一个月后挖出来,发现上面还有腐肉,便放在牛奶里煮,“直煮得它们如同象牙一般又白又干净”。

这些头骨,后来陈列在斯德哥尔摩的头盖骨博物馆里。

斯文·赫定出生于一个半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一生中曾有五次中亚探险经历。

最早的一次在1890年(光绪十六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

1893年(光绪十九年),斯文·赫定开始第二次中国探险,再次到达喀什,去了塔里木和罗布泊,盗掘了很多中国文物。

后来还公开把文物带到北京,之后经俄罗斯运回瑞典。

1899年(光绪十六年),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及著名的“诺贝尔奖”创立者诺贝尔的资助下,再次来到新疆,这次是在瑞典国王的亲自过问下,方成行的。

而赫定与诺贝尔发生关系,缘于他1885年尚在读大学时的一份家教,他是有人推荐他去俄罗斯内陆的巴库,为一个瑞典家庭的孩子做家教,这个瑞典家庭的男主人是诺贝尔在中亚地区开采石油基地的工程师。

虽然家教仅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赫定却遇到了可以在人生信念上和经济上给巨大支持的人生贵人诺贝尔。

图:诺贝尔奖设立者、资助赫定来西域盗宝的诺贝尔画像
次年的3月28日,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著名的楼兰古城被发现了。

当时,受雇随行的维吾尔族向导、罗布人奥尔得克,因铁铲丢了,他返回去寻找。

很糟糕,途中遇到狂风,迷向了,他来到一个地方,这里有泥塔,还有房屋遗址,一些雕刻精美的木板半埋在沙中,但就是没有人。

奥尔得克返回驻地后,把迷途中所见告诉了斯文·赫定,敏感的斯文·赫定立即叫奥尔得克再去一趟,把木板拿回来。

当奥尔得克取回二块雕花木板后,斯文·赫定惊喜不已。

190l
年(光绪二十七年)3月3日,斯文·赫定等又返回奥尔得克发现的这个地方。

经过7天紧张的盗掘,斯文·赫定盗得了一批汉文文书和简牍,其中木简共121枚。

此外,还有大批古钱币以及丝毛织品、陶器等。

这些全部被装箱,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6月偷运回瑞典,现藏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珍贵的“近代文献三大发现”之一——中国古简牍,就这样流失了许多,中国学者要想研究,还得去瑞典抄。

斯文·赫定不谙汉文,回国后将简牍文书资料委托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希姆莱整理考释。

希姆莱从中意外考释出了“楼兰”一名,从此被废弃十几个世纪之久、迷一般的楼兰古城终被确定了。

斯文·赫定因此次发现,蜚声学术界,成了当时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

图:被赫文盗挖过的小河墓地
其实,楼兰并不能算斯文·赫定发现的,功劳应该记在奥尔得克身上,是中国人发现了
楼兰,斯文·赫定只是得了便宜!但在当时,国际上没有人知道奥尔得克,“斯文·赫定首先发现楼兰”一说,便成了国际共识。

奥尔得克是位了不起的罗布人,活了一百多岁。

三十多年后,又是他帮助斯文·赫定和贝格曼,发现了以出土千年古尸而闻名中外的“小河墓地”。

…………
最后想交代的是,赫定虽然盗走了很多中国宝物,但在中国人缘却不借,也是热心肠。

1930年代,赫定与民国著名语言学者、文学家刘半农相见恨晚,俩人谈起诺奖话题时,刘半农将鲁迅推荐给了赫定,赫定也满口答应推荐鲁迅参评诺贝尔文学奖,但最后没了下文……赫定当时是完全有资格和条件推荐的。

所以说,瑞典人有时做事也不靠谱,从他们之前评出的几位华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