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联考测试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联考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既是人性也是天性,人性和天性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所以,只要人们能尽力地扩充自己先天所固有的“善心”,即认识本性,同时也就是认识了天性。
孟子的这一思想A。
形成了天人感应的观念意识B。
形成了儒学伦理的基本体系C. 赋予了汉代儒学神秘的色彩D. 得到了宋明理学的继承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孟子使儒家道德思想附会为天性,提高了儒家道德思想地位,为宋代理学将儒家道德思想上升到天理高度,重建儒家思想信仰体系提供了借鉴,故D项符合题意。
天人感应为汉代董仲舒提出,吸收阴阳家道家思想,故排除A项.孟子未提出儒家伦理纲常思想,故此时儒家伦理体系尚未建立,排除B。
C项,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
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与题干中的道德天性无关,故排除.2.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汉代四川临邛县人民对于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B. 东汉开始认识到天然气的可燃性C。
汉代广泛将天然气用于煮盐生产D。
汉代火井煮盐技术已经十分高超【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表格材料分析,三则历史记载均有“井火”出现,可见汉代四川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均发现了天然气的燃烧现象,故可确定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
材料中表达天然气皆为盐井中出现,不能体现东汉时最早认识天燃气,故排除。
C、D选项的表述皆在《后汉书郡国志》所记载,而在《华阳国志·蜀志》《异苑》卷均未记载,不能有效说明CD两项的真实性,故排除.3。
撰于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在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该书问世之后,未曾刻成书,而“有多种抄本流传”。
2019届东北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等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东北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等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2.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3.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 。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
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
”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4. 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
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
这一举措表明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渐形成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5.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周易·系辞上》云:“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材料意在说明A.阴阳相克是万物的本源B.规律源于对经验的总结C.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D.道家学派源于《周易》25.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
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夷夏观念日益固化26.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27.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
这一做法的意在A.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B.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C.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D.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28.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
《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
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29.下图是中国1840—192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化示意图(图8)。
D到E段变化的客观条件是图8A.中国人民争取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入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推动30.1960年11月3日,中央下达了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其中第10条规定:“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
2019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体现了A. 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 社会权势有所变动C. 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D.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答案】B【解析】【详解】《国语》和《战国策》均是国别体著作,排除A;《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言论,《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有所变动,故选B;材料无关分封制的存废,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的影响力,排除D。
2.“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
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 是研究西汉邮驿制度的第一手史料B. 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C. 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完整性D. 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驿使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可知属于历史遗迹,是第一手材料,但“公元3世纪”与西汉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西北边境军情”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详细的邮驿制度,排除C;画像真实的描绘当时驿使的形态——“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因此体现了真实,而“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说明笔画简约,忽略不必要因素,传达其实质,具有写意画的特点,故选D。
3.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A. 强调对中央的服从B. 注重对庶族的倾斜C. 突出基层实践经验D. 体现公开公平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高官选拔强调对中央的服从,排除A;材料无关注重庶族的倾斜的信息,排除B;对材料“曾任州县官”“举非州县”说明政府注重高级官员的从政经历和实践经验,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官员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原则,排除D。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1月联考(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城市位于嘉陵江畔的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因列车在半空中穿楼而过而成为网红车站(下图)。
如今,每天约有近万人到此参观游览。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轻轨列车采用穿楼而过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因为该城市A. 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B. 轻轨与住宅都需要沿江而建C. 人文旅游资源较少、旅游吸引力差D. 山地地形、建筑用地紧张2. 李子坝站近年来游客数量猛增,严重影响了车站附近的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出行安全,最好的解决措施是A. 增加李子坝站的列车班次,减少高峰时段游客数量B. 建设观景平台,规范交通秩序C. 采取高峰时段限流措施,缓解交通压力D. 增设旅游专线,设计不停车游览项目3. 当地铁或轻轨的线路设计遇到住宅等噪声敏感目标时,可以采取措施的优先顺序是①房屋功能置换②采取轨道减振措施③优化轨道线路④房屋拆迁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①②④D. ③②①④【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该城市是我国重庆,由图可知轻轨列车采用穿楼而过的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用地,因为重庆山地地形、建筑用地紧张,D正确;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与穿楼而过的设计无关,穿楼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用地,A错;虽然轻轨与住宅都需要沿江而建,但是轻轨完全可以绕过楼房单独架桥,B错;重庆人文旅游资源较多、旅游吸引力强,C错。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体现了A. 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 社会权势有所变动C. 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D.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答案】B【解析】【详解】《国语》和《战国策》均是国别体著作,排除A;《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言论,《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有所变动,故选B;材料无关分封制的存废,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的影响力,排除D。
2.“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24.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体现了A.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社会权势有所变动C.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D.法家思想备受推崇25.(原创)“驿使图”(图6)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
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图6A.是研究西汉邮驿制度的第一手史料B.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C.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完整性D.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26. 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A.强调对中央的服从B.注重对庶族的倾斜C.突出基层实践经验D.体现公开公平原则27. 古代农书记载:“种麦得时,无不善”;“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表明中国古代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28. 儒服又称“方巾衫”,是明代文人学士的专属身份服饰;到明代后期,市民阶层皆尚儒服,以至出现“满城文运转,遍地是方巾”的现象。
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文人学士地位低下B.儒学正统地位动摇C.文化重心下移趋势D.城市市民队伍壮大29.“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
”它使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B.中国被迫开放了福州等通商口岸C.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30. 19世纪后期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2019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9-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
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 )A.体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为传宗继统披上神C.强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D.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2.《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
”由此可见当时( )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实质上反映出( )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 C.贵族政治衰落 D.官吏待遇下降4.《札记—王制》载:“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又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这些规定( )A.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 D.明确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5.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6.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2019年高三联合模拟考试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英语试卷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1. What do we know about Mr. Green?A. He wasn’t invited to the meeting.B. He was late for the meeting.C. He missed the meeting.2.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borrow from the man?A. $ 200.B. $ 300.C. $ 500.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uy the speakers are talking about?A. He is a football player.B. He used to play football in high school.C. He travels around the world.4.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Mother and son.B. Boss and clerk.C. Teacher and student.5. Where is the railway station?A. On Fifth Road.B. On Eleventh Road.C. On Sixteenth Road.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市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市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易·系辞上》云:“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材料意在说明A. 阴阳相克是万物的本源B. 规律源于对经验的总结C. 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D. 道家学派源于《周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故C项符合题意;“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说明阴阳相生,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规律的来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家学说与《周易》的关系,故D项排除。
(试卷)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试卷.doc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1月联考(期末)理综化学试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沟油经过分离提纯后可制成生物柴油B. 常用投加明矾、硫酸铁等电解质的方法处理浑浊的水C.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源自汽油中含氮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的产物D. 废弃电池回收利用,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2.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0.4N A个共用电子对B. 2.24L甲烷气体中含有0.4N A个C-H键C. 1mL 0.1mol/L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生成含有1.0×10-4N A个Fe(OH)3胶粒的胶体D. 78g过氧化钠中含有N A个阴离子4.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3,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体积与同等状况下与Na反应放出气体体积相等,该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A. 9种B. 10种C. 11种D. 12种5.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利用电解法处理烟道气中的NO,将其转化为NH4NO3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电解池的阳极反应为:NO - 3e- + 2H2O = NO3- + 4H+B. 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为HNO3C. 该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为多孔石墨,目的是提高NO的利用率和加快反应速率D. 用NH4NO3的稀溶液代替水可以增强导电能力,有利于电解的顺利进行6.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W、Y、Z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 M与Y、Z分别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C. W与M、Y分别形成的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且有气体生成D. 常温下,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都能与单质W持续反应7.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A. pH为5的NaHSO3溶液中:c(HSO3-)>c(H2SO3)>c(SO32-)B. 向NH4Cl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7,所得溶液中:c(Cl-)>c(NH4+)>c(Na+)=c(NH3·H2O)>c(OH-)=c(H+)C.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H4与NaCl溶液混合:c(CH3COO-)+c(Na+) = c(Cl-) + c(NH4+)D. 20mL 0.1mol/L NH4HSO4溶液与30mL0.1mol/L NaOH溶液混合,(pH>7):c(NH4+)>c(NH3·H2O)>c(OH-)>c(H+)8.某化工小组研究银铜复合废料(表面变黑,生成Ag2S)回收银单质及制备硫酸铜晶体,工艺如下:(废料中的其他金属含量较低,对实验影响可忽略)已知:① AgCl可溶于氨水,生成[Ag(NH3)2]+;② Ksp(Ag2SO4)=1.2×10-5,Ksp(AgCl)=1.8×10-10;③渣料中含有少量银和硫酸银(微溶)。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历史1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1.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答案】D【解析】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是为了从年龄上区分出长幼,体现出中国人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故答案为D项。
伯、叔的不同称谓,不能反映出亲疏远近,排除A项;这种不同称谓不属于辨等级的阶级理论,排除B项;C项不能反映出这种不同称谓的用意所在,排除。
2.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官僚政治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产物,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而在秦代时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秦代已出现了官僚体系,但不完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僚政治在本质上仍然是贵族政治,平民政治并未取代贵族政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官的地位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汉代皇帝秘书处有六尚:尚衣、尚事、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
由此可见A. 汉代中央官僚体制成熟B. 秦汉以后皇权专制趋势C. 相权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 当时国家事权在宰相府【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成熟的标志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排除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相权不可能凌驾于皇权,排除C;材料中“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是说职权在宰相府,排除D。
东北师大附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1月联考(期末)文综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城市位于嘉陵江畔的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因列车在半空中穿楼而过而成为网红车站(下图)。
如今,每天约有近万人到此参观游览。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轻轨列车采用穿楼而过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因为该城市A. 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B. 轻轨与住宅都需要沿江而建C. 人文旅游资源较少、旅游吸引力差D. 山地地形、建筑用地紧张2. 李子坝站近年来游客数量猛增,严重影响了车站附近的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出行安全,最好的解决措施是A. 增加李子坝站的列车班次,减少高峰时段游客数量B. 建设观景平台,规范交通秩序C. 采取高峰时段限流措施,缓解交通压力D. 增设旅游专线,设计不停车游览项目3. 当地铁或轻轨的线路设计遇到住宅等噪声敏感目标时,可以采取措施的优先顺序是①房屋功能置换②采取轨道减振措施③优化轨道线路④房屋拆迁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①②④D. ③②①④【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该城市是我国重庆,由图可知轻轨列车采用穿楼而过的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用地,因为重庆山地地形、建筑用地紧张,D正确;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与穿楼而过的设计无关,穿楼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用地,A错;虽然轻轨与住宅都需要沿江而建,但是轻轨完全可以绕过楼房单独架桥,B错;重庆人文旅游资源较多、旅游吸引力强,C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月联考(期末)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易·系辞上》云:“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材料意在说明A. 阴阳相克是万物的本源B. 规律源于对经验的总结C. 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D. 道家学派源于《周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这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故C项符合题意;“刚(阳)柔(阴)相推而生变化”说明阴阳相生,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规律的来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家学说与《周易》的关系,故D项排除。
2.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
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 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B. 门阀世族政治强化C. 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D. 夷夏观念日益固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华夏历史把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都视为华夏帝王,可知魏晋时期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门阀世族政治,排除B;材料信息与君权神授理论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感增强,而非夷夏观念日益固化,D错误。
3.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A. 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B. 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从而促进了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皖江地区的社会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安史之乱之前就有,故B项排除;土地兼并缓解与皖江地区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故C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故D项排除。
4.万历年间郎世宁(意大利人)的绘画上,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从而使色调更加柔和,使画面中人物的脸和手亮起来。
这一做法的意在A. 对中西绘画方法进行融合B. 适应清朝文化专制的需要C. 促进中国绘画技术的进步D. 减轻西画东传进程的阻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中可以看出,郎世宁这一做法可以让中国人容易接受西方绘画,从而减少了西方绘画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绘画的改变,没有体现出中西绘画方法的融合,故A 项排除;材料“万历年间郎世宁”反映出是明朝时期的,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绘画的进步,故C项排除。
【点睛】“万历年间郎世宁”“有意削弱了明暗对比等西方元素,增添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关键信息。
5.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
《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
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是八国中一员,从而使《清议报》对日的态度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B项排除;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9月,故C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故D项排除。
【点睛】“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是关键信息。
6.下图是中国1840—192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变化示意图(下图)。
D到E段变化的客观条件是A. 中国人民争取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入D.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D到E段是从1900-1928年间,此时间段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减少;根据材料“客观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重组,客观上使列强减少了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B项正确;A项是主观因素,排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能改变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数量,故C项排除;D项是一战的影响,排除。
7.1960年11月3日,中央下达了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其中第10条规定:“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
”1964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代替私商工作的指示》,将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
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政策B. 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泛滥C. 当时国内和世界各种关系的复杂性D. 中苏关系恶化下的理性选择【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1960年11月3日……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1964年4月13日……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导致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国际环境影响中国的经济政策,故A项排除;文革是1966-1976年,故B项排除;材料“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致使集市贸易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不理性的,故D项排除。
【点睛】“1960年11月3日……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1964年4月13日……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是关键信息。
8.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这表明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 党和政府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C.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步巨大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可以看出,党和政府采取措施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基础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故D项排除。
9.古希腊艺术是罗马艺术的源头,但是二者发展中也呈现出一定差异。
古希腊在艺术的追求上是一种“自然”的完美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而古罗马则是个人英雄主义与民粹主义横流。
这种差别的直接原因是A. 经济发展繁荣程度不同B. 二者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C. 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同D. 二者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确立了民主政治,而古罗马发展成为帝制,二者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了两者艺术上的差异,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是根本原因,故A项排除;历史发展阶段并不是直接原因,故B排除;二者的差异与东方文化的影响无关,故C项排除。
10.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
其意在强调A. 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C. 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D.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启蒙运动……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启蒙运动构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批判封建制度,这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故D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启蒙运动……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
11.1987年7月苏联《消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污蔑“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
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
据此可知A. 美国的和平演变产生一定影响B.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C. 苏联共产党开始放弃执政地位D. 社会主义价值观遭到颠覆【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1987年7月”“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由于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美国的和平演变,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苏共执政党的地位,故C项排除。
【点睛】“1987年7月”“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是关键信息。
12.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北约行动要遵守联合国宪章规定,“避免采用不合联合国宗旨之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北约只有受到武装攻击时,才可行使自卫权力,并且“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1991年,北约《联盟新战略概念》重申上述原则,同时也提出北约要“在和平、危机和战争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可以“提供军队去执行联合国使命来促进全世界的稳定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