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书评
人权思想与历史进程
人权思想与历史进程人权思想是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它源于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观念,近现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推广。
人权思想不仅是历史进程的产物,也是当今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人权思想与历史进程的关系,旨在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人权提供参考。
一、古代哲学中的人权思想早在古代,就有一些哲学家提出了关于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思想。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人格自律、人情义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而道家思想则主张个体发挥自己的特点,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也注重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
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人人平等”观念,对后来的欧洲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权思想的历史演进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尤其是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人权思想逐渐成为普遍的价值理念。
而《法国宣言人权与公民权》的发布更是标志着人权思想的成熟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各国相继制定了法律保障人权,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成为世界人权史上的一个重要进程。
三、人权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人权思想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和推动。
在发展中国家,尚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制度,人权保护水平普遍较低。
而在西方国家,虽然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人权法制体系,但一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例如,一些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存在欠缺。
因此,我们需要将人权思想与具体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实践,促进社会进步。
四、人权思想与全球化的互动全球化的背景使得不同文明和价值观念得以交流和融合,这也加深了人权思想的推广和传播。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多元文化和宗教冲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重视和处理。
人权思想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挥和作用,不仅关乎国际关系,更加涉及到全人类自身的利益与尊严。
五、人权思想的反思与未来人权思想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认同和推广,是因为它需要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的个体,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和人权有关的书籍
和人权有关的书籍人权是指个体拥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人权问题备受关注,相关的书籍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介绍几本与人权有关的书籍,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权的意义和现实问题。
一、《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确立普遍的人权标准。
该宣言共30条,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权利。
这本书通过全面解读每一条权利的内涵和意义,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人权的基础。
二、《人权的理念与现实》这本书是人权领域的经典之作,由法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撰写。
书中详细阐述了人权的理念和实践,探讨了人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历史和哲学的研究,韦伯深入分析了人权的起源和发展,引导读者思考人权的价值和局限。
三、《人权与自由主义》这本书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罗尔斯撰写,系统地论述了人权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
罗尔斯认为人权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探讨了人权与民主、平等、社会正义等概念的联系。
这本书不仅对人权的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还提供了对当代人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四、《人类的尊严》这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人权思想的里程碑。
康德认为人类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应该被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他提出了人类尊严的概念,并通过道德和法律的视角解释了人权的意义。
这本书对于理解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人权法概论》这本书由国际人权法专家安德鲁·克拉夫茨撰写,系统梳理了人权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国际机构。
书中详细介绍了人权法的发展历程,解释了国际人权法的法律框架和实施机制。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读者可以了解到人权法在保护和推动人权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六、《人权问题与争议》这本书由国际关系学者劳伦斯·赫姆撰写,探讨了人权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
书中分析了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矛盾和平衡,讨论了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争议和解决途径。
你知道什么是人权
你知道什么是人权人权指的是人类普遍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些权利和自由当中包括了生存权、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教育权、平等权、隐私权等。
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分割性是社会进步、和谐稳定以及个人尊严的基石。
下面将从人权的定义、起源、发展、保障、挑战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定义人权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不受种族、国籍、性别、宗教、政治观点等因素的限制,是所有人平等享有的普遍权利和自由。
人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保障个体的自由、公正和尊重。
二、起源人权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尤其是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得到了最早的表达。
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过“自由之于人,同气之于物”的思想,主张个体自由而平等。
而在近代,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和英国思想家洛克等人的思想更加深入并明确地论述了人权的重要性和普适性。
三、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权的概念和范围逐渐扩展。
在世界各地的法律和国际公约中,人权的保障得到了明确规定。
例如,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被广泛认同为人权保护的里程碑,其中提出人人生而自由、人人有言论自由、人人平等等基本原则。
四、保障为了保障人权的实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机制。
各国宪法和法律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例如思想信仰自由、个人隐私、受教育权等。
同时,国际人权组织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也起到了监督和促进的作用,确保各国履行人权保护的责任。
五、挑战尽管人权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但在实现过程中仍面临各种挑战。
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人权的理解和保护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国家仍然存在严重的人权侵犯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也成为了新兴的人权挑战。
六、结论人权是每个人天生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社会进步和和谐稳定的基石。
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共同努力,确保人权的实现和保护。
只有在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前提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人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人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宪法学推荐书目
本科《宪法学》推荐书目一、相关学科基础部分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家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6.【英】马丁·洛克林:《公民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2002年版。
7.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进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有关宪法基础部分中国学者1.徐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张锦光:《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5.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外国学者:1.【日】芦部信喜:《宪法学》,林来梵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法】狄骥:《宪法学教程》,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3.【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英】戴雪:《英宪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5.詹宁斯:《法与宪法》,龚祥瑞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三、有关基本权利部分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日】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王志安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3.陈新民:《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元照出版公司4.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
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宪法学精品课程”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序宪法知识,博大精深。
课堂上,老师根据我们本科生的特点,从三千弱水中取出一瓢给我们饮,侧重点是让我们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使我们对宪法有一个初步的宏观把握。
但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学深学透,我们自己还要在课外多阅读相关著作。
我们的老师为了方便我们学习,给我们开出了一份长长的书单,这些书不要求同学们全看,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有选择地阅读下列书目。
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基础一、重点推荐1、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自然权利与历史,[德]列奥·斯特劳斯著,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4、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德]阿图尔ooo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法学方法论,[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德]马克斯·韦伯,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7、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德]哈贝马斯著,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8、正义论,[美]约翰o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9、公法与私法,[日]美浓部达吉著,黄冯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公法与政治理论,[英]马丁·洛克林著,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公共经济学,[英]安东尼·阿特金、[美]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著,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12、法律与现代社会,[英]阿蒂亚著,范悦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3、法律社会学,赵震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二:宪法之宪法学基本理论重点推荐:1、学而言宪,许崇德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2、中国宪法,许崇德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宪法,许崇德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宪法学原理,(上),徐秀义、韩大元著,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35、中国宪法问题研究,胡锦光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6、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林来梵著,法律出版社,20017、宪法学,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宪法变迁论,秦前红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徐秀义、韩大元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11、中国宪法教程,廉希圣主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宪法学基本理论,张庆福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3、法权与宪政,童之伟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4、宪法教学参考书,韩大元、胡锦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季卫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一般推荐1、论公民,[英]霍布斯著,应星、冯克利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2、政府论,[英] 洛克著,翟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政府片论,[英]边沁著,沈叔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论美国的民主(上、下),[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7、社会契约论,[法] 卢梭著,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卢梭著,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代议制政府,[英]密尔著,汪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0、法与宪法,[英]W.Ivor.詹宁斯著,龚祥瑞、侯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1、宪政的哲学之维,[美]罗森鲍编,刘茂林、郑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2、宪政与民主,[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编,北京,三联书店,199713、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美]爱德华oSo考文著,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14、宪政与分权,[英]维尔著,苏力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715、新宪政论,[美]埃尔金、索乌坦编,周叶谦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6、宪政与权利,[美]路易斯o亨金、阿尔伯特oJo罗森塔尔编,郑戈、赵晓力、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三:宪法之基本权利重点推荐1、当代人权保障制度,胡锦光、韩大元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修订版),夏勇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走向权利的时代(修订版),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夏勇主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张友渔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5、生存权论,[日]大须贺明著,林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蔡定剑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论表达自由,甄树青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周伟著,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9、公民的基本权利,谢鹏程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0、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维护社会稳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11、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陈欣新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法治视野下的人权问题,白桂梅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一般推荐1、宪法基本权利之基本理论(上、下),[台]陈新民著,元照出版公司,19992、人权、国家与文明,[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著,北京,三联书店,2003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李光灿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机制,朱晓青、柳华文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肖泽晟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新人权论,孙哲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7、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夏勇等著,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8、人的权力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英]A.J.M.米尔恩著,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9、人权理论与国际人权,李龙、万鄂湘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10、中国签署批准的国际人权公约,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11、人权与法治,齐延平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2、欧洲人权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朱晓青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人权与世界,刘升平、夏勇主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中国宪法学推荐书目四:宪法之选举制度重点推荐1、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蔡定剑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赵心树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研究,袁达毅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中国当代选举制度的转型及选举程序研究,王振耀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一般推荐1、乡镇长选举方式改革:案例研究,黄卫平、邹树彬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村民委员会选举研究,肖立辉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3、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王禹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白钢、赵寿星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直接选举:制度与过程-县(区)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证研究,史卫民、雷兢璇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6、中外选举制度比较,胡盛仪等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简述人权概念及法律意义
简述人权概念及法律意义“人权”,这是一个被通用的却又敏感的、开阔的又容易被狭隘理解的词汇。
“人权“是个包容度很高的概念,它是在历史的、哲学的、道德的、政治的、社会的…的不同语境下,有不尽相同的外延和深意。
我们最早听到人权这个定义时在美国《独立宣言》,人权一词起源于西方,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是人权这个概念在法律领域里面现代开创式的里程碑。
在这两个巨作里,都表达了“天赋人权”的理念。
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条写到“人生来且始终是自由的,且权利平等。
社会属性的差别只能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之上。
”美国《独立宣言》这样表述“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根据我所查到的,在《牛津法律大辞典》中人权表述为“人权是指人们主张应当有或者有明文规定的权利。
这些权利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并收到保护,以此确保人在任何和精神、道德以及其他方面的独立得到最全面、最自由的发展。
他们被认为是人作为有理性、意志自的动物固有的权利,而非某个实在法授予的,也不是实在法所能剥夺或消减的。
”以上内容是基于自然法理念所表述的人权概念。
它基于哲学家对人性的抽象性描述,以及神学家关于上帝创世的陈述,来论证人权的绝对性和神圣性,其中心含义是将人权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先验的根基性原则。
那么在这个框架里,人是独立且完整的,相对社会与国家而言,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个人拥有超乎群体目标和利益之上的优越性。
在本科目课程第二章第五节法与人权中,侧重在法律层面上对人权给出了更明确的定义,其中指出,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那些权利,人权的特点主要分为三项内容:首先,人权是最普遍性的权利;其次,人权是本源性的权利;最后,人权是综合性的权利。
马克思曾经引述黑格尔的论断:“‘人权’不是天赋的额,而是历史地产生的。
”,这样的观点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中提到的“天赋人权”的概念有所不同。
和人权有关的书籍
和人权有关的书籍和人权有关的书籍是研究和探讨人权理念、实践和保护的重要资源。
下面将介绍几本与人权相关的书籍,探讨人权的定义、历史、发展和挑战。
一、《人权的概念与争议》这本书由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撰写,探讨了人权的概念和争议。
书中分析了人权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以及人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问题。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和讨论,该书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人权概念的框架。
二、《人类权利的发展》这本书由美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特(Philip Alston)撰写,讲述了人权的历史发展过程。
作者从古代到现代,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探讨了人权的起源和演变。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分析,该书揭示了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剥夺性的重要性。
三、《人权与全球正义》这本书由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平克(Thomas Pogge)撰写,探讨了人权与全球正义的关系。
作者认为,贫困、不平等和不公正是违反人权的根源,通过对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批判,该书提出了促进全球正义和保护人权的方法和建议。
四、《争取自由:一部关于人权的历史》这本书由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弗里德尔(Eric Foner)撰写,讲述了美国人权运动的历史。
作者通过对奴隶制度、种族歧视和性别平等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了美国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等的艰辛历程。
该书不仅是一部关于美国人权历史的权威著作,也为全球人权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五、《人权的挑战》这本书由美国法学家玛丽·安·格林伯格(Mary Ann Glendon)撰写,探讨了人权面临的挑战和争议。
作者提出了人权的多样性和冲突,以及人权与文化、宗教和政治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研究,该书呼吁寻找平衡和妥协的途径,促进人权的全球普遍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和人权有关的书籍从不同角度和领域探讨了人权的定义、历史、发展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人权的概念和原则,认识到人权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为促进人权的全球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宪法学》课程进阶学习50本推荐书目
《宪法学》课程进阶学习50本推荐书目(2015年版)一、相关学科基础部分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5.[英]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2002年版。
6.【美】乔治·萨拜因著、【美】托马斯·索尔森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卷),邓正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有关宪法学基础部分中国学者:1.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胡锦光:《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5.季卫东:《宪政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童之伟:《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9.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林来梵编:《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书评
( 1 ) 巩 固权 利 的道 德 权 威一 德 性 权 利 中国的权利理论源于西 方文化 移植 ,故作 者针对 中 国 “ 集 体权利一 个人义务” 的社会现状 ,在 《中国民权 哲学》 中提 出 “ 德性权利 ”理论 ,他将 德性权利界定为一种只有权 利没有义务 的权 利 ,主张结合仁义传统来重塑权 利体 系 ,由社会 阐述权利 。 西 方 长久 以来 将 中 国 “ 和 ” 思 想 视 作 人 权 难 兴 的 症 结 , 大 多 是 受 以 耶林 为代 表 的 利 益 法 学 派 影 响 。但 笔 者 认 为 极 端 的个 人 主 义 容 易 造 就 专 制 ,过 分 强 调 权 利 也 不 符 合 权 利 义 务 一 体 的 社 会 本 位 观 。 在熟 人 社 会 的农 村 ,根 植 于 国人 心 中 的道 德 价 值 将 更 妥善的保 护人 权。在 陌生 人社会 的城市 ,则 需要记 载着保 障人 权 的 法律 ,更 需 要 一 种 法 治 精 神 。 ( 2 ) 巩 固权 利 的 法律 权 威 一 法 治 精 神 法治精神 对人 权 的形成 及发 展有 极 大地 影 响。如前 阐述 , 中国的传 统文 化不乏 人道精 神与 大同精神 ,唯 缺法治精 神。 中
其二 ,权利的主张 如 上 所 述 ,西 方 文 化 将 主 张 个 人 利 益 作 为 正 义 。 从 客 观 方
面 来 说 ,个 体 性 权 利 主 张 也 变 得 频 繁 ,这 一 方 面 是 基 于 分 权 与 制衡 的政治格局 ,以英 国为例 ,封建 王权在 精神 上遭遇 教会分 权 ,在 政 治 上 受 到 来 自议 会 及 自治 城 镇 的 挑 战 ,另 一 方 面 是 伴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使 得个人 从血缘 氏族 中脱离 出来 ,而 且利益主导的商业 贸易关 系 呼吁着平 等 、自由,更进 一步 促进 了人权的发展。 重义轻利的 中国传 统思 潮 ,显然 不利于 个体 主张利 益 ,权 利 主 张 也 受 到 了 阻 碍 。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在 经 济 上 将 农 民 束 缚 在 土
夏勇——精选推荐
法学家夏勇入主国家保密局国家保密局一位官员对夏勇的评价是,“很强势、水平很高”,“由他主政国家保密局,是一个利好消息。
”“类似这样的由法学家担任部委领导,全国也就两三个吧。
”国家保密局新闻处处长赵永山对记者说。
夏勇,字同人,1961年生,籍贯湖北荆州。
个人履历显示,夏勇1978年10月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学习法律,1982年7月留校执教,历任助教、讲师。
其在社科院法学所的一位同行介绍,夏勇在母校取得硕士学位后,于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理学博士,毕业后历任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02年3月任所长。
供职社科院法学所期间,夏勇曾赴哈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1995年,他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治学20余年中,夏勇以人权和法治理论研究享誉学界。
其成名作《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曾四次重印。
新近两年,他连续推出主题为《政治法律》、《民权哲学》、《依法治国》和《宪政建设》的数部著作。
在2004年9月出版的《中国民权哲学》中,夏勇提出“新民本说”理论,要旨是:民惟邦本,权惟民本,德惟权本。
认为“民本和民权必须在法治和宪政体制下有正确的定位,法治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自由”。
由此,他在学界被称为“人权专家”。
社科院法学所一位专家评价,“新民本说”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以民权的程序法则来成全民本,借助权利概念来完成民之本体的建构;二是提出“德性权利”的概念,为学者深入中国民权思想传统提供了路径。
2000年9月22日,年仅39岁的夏勇成为中南海法制讲座的主讲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50多位部长面前,他的讲座题为“西部开发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法治保障”。
2004年5月夏勇以博导身份公布的一份简历显示,他兼任的职衔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研究会会长,等等。
作为香港基本法专家,夏勇曾多次赴港参加基本法座谈或发表有关文章,被香港媒体称为“四大护法”之一。
人权问题的哲学思考
人权问题的哲学思考
人权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尊严、自由和平等等基本价值的哲学问题。
在哲学思考中,人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与人权问题相关的哲学思考:
1. 权利的起源和本质:人权问题涉及到个体的权利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
哲学思考可以探讨权利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它们是否是固有的、普遍的和不可侵犯的。
2. 个体权利与集体权利的关系:人权问题涉及到个体的自由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哲学思考可以讨论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之间的关系,个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是否需要承担某些义务。
3. 人权的范围和界限:人权问题涉及到权利的范围和界限。
哲学思考可以探讨不同人权之间的冲突,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人权的限制和限制的正当性。
4. 人权的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人权问题涉及到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哲学思考可以讨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施人权,如何在保护人类尊严的同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5. 人权与权力的对立:人权问题涉及到个体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哲学思考可以讨论权力对人权的侵犯和限制,以及如何通过权力制衡和人权保护机制来维护个体的权利。
总之,人权问题的哲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权利的本质、界
定权利的范围和限制,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践人权。
这些思考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哲学中的人权理念与实践
哲学中的人权理念与实践人权是一个深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作为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平等。
在哲学领域中,人权理念的探讨和实践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哲学中的人权理念与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和学派来分析这一议题。
首先,人权理念在哲学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动物,因此每个人都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这种理念为后来的人权思想奠定了基础。
然而,古希腊的人权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实践,因为在那个时代,奴隶制度仍然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权理念在哲学中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如洛克和卢梭,提出了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概念。
他们认为,人们生来就享有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如生命、自由和财产。
这些权利是人类共同的,不受政府或社会的干涉。
这些思想对于后来的人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人权理念的实践并不总是如愿以偿。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违反人权的事件和制度。
例如,奴隶制度和种族隔离都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思和辩论,如何将人权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了哲学家们的关注焦点。
在现代哲学中,人权的实践问题被广泛讨论。
尤其是在社会正义和道德哲学领域,人权的概念被重新审视和定义。
约翰·罗尔斯的公正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人权的实现需要公正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他认为,只有在一个公平和平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享有他们的人权。
除了理论层面的探讨,人权的实践也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国际人权法和国内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和促进人权至关重要。
然而,人权的实践并不仅仅是依靠法律和政策,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教育、宣传和社会运动都是促进人权实践的重要手段。
此外,人权的实践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共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的边界。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促进人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权的实践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全球性的人权问题。
人权宣言读后感
人权宣言读后感《人权宣言》是一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宣言,它确立了人类共同的权利和自由,为全世界的人民树立了普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在这部宣言中,我们看到了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也看到了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坚定捍卫。
阅读完《人权宣言》后,我深受感动,也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首先,我被《人权宣言》中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强调所震撼。
宣言中指出,人类是自由、尊严和平等的,这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基本权利。
无论种族、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这种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其次,我被《人权宣言》中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所感动。
宣言中明确规定了每个人都有言论、信仰、和平集会等基本自由的权利,也强调了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应该平等。
此外,宣言还强调了对于社会和政治权利的平等保障,以及对于社会和经济权利的保障。
这种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在不断向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迈进。
最后,我被《人权宣言》中对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所打动。
宣言中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和平、公正和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努力。
这种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团结和合作的力量。
通过阅读《人权宣言》,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宣言中所体现的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在不断向着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方向迈进。
我相信,在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权宣言读后感
人权宣言读后感《人权宣言》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献,它为全人类的权利和尊严奠定了基础。
读完《人权宣言》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权的重要性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首先,《人权宣言》给予了每个人平等的权利。
无论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信仰、政治或其他意见、国籍或社会出身等,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这些权利。
这种平等的理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
这种平等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上的规定,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上的要求。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时,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其次,《人权宣言》强调了对人类尊严的尊重。
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不论他们的经济条件如何,不论他们的身份如何。
这种尊重的理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尊严的重要性。
在这样一个尊重他人尊严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没有人可以被歧视或侮辱。
这种尊重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更是一种法律上的规定。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时,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最后,《人权宣言》强调了对人类自由的保障。
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言论、信仰、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权利。
这种自由的理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自由的重要性。
在这样一个保障人类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自由的权利,没有人可以被限制或剥夺。
这种自由的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要求,更是一种人权上的要求。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自由的权利时,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
总之,《人权宣言》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献,它为全人类的权利和尊严奠定了基础。
通过阅读《人权宣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权的重要性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我相信,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民主、自由的社会。
人权宣言读后感
人权宣言读后感《人权宣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它确立了人类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对过去无数次侵犯人类尊严的反抗。
阅读《人权宣言》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权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自由。
《人权宣言》第一条规定,“所有人生而自由而且平等。
”这一条规定确立了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论种族、性别、宗教或国籍。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无数次的歧视和压迫,让我感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如此不易。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权利,不断地捍卫它们。
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这些权利,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和和谐。
在阅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人权的普世性和不可剥夺性。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文化,哪个时代,人权都是不可动摇的。
这让我明白了人权不是某个国家或政府的恩赐,而是每个人天生就拥有的。
这也让我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权问题,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尽一份力量。
另外,《人权宣言》也让我意识到了人权和责任的密切关系。
在享有自由和权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不能只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权利,而忽视了我们对他人的责任。
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权的平等和公正。
这也让我更加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人权宣言的精神,是否能够为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阅读《人权宣言》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自由,也让我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权问题。
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了人权和责任的密切关系,让我更加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够意识到人权的重要性,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和和谐。
人权的概念起源权力的历史哲学读书报告
人权的概念起源和权力的历史哲学是一门研究人权和权力关系的学科,涉及人权观念的起源、发展以及权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人权概念起源和权力的历史哲学方面的内容。
一、人权概念起源人权的概念起源于人类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
在历史上,人权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当时的哲学家们提出了自然权利观念,认为人类天生具有某些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等。
然而,在古代社会,这些权利观念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实施。
中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人权观念开始得到更多关注。
启蒙思想家们主张人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人权观念,如主权在民、权力分立等,为现代人权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美国和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人权观念在革命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等文献明确提出了人权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
此后,人权观念逐渐传播到全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
二、权力的历史哲学权力的历史哲学研究权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在古代社会,权力主要掌握在君主、贵族和教会等统治者手中。
他们通过武力、宗教和传统等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
在这一时期,权力呈现出神权、君权和封建贵族权力的特点。
中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兴起和商业发展,市民阶级开始崛起。
市民阶级对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权力进行了挑战,要求分享权力。
在这一背景下,权力开始出现分立的趋势,君主、议会和教会等不同权力机构逐渐形成。
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在民主制度下,权力分散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不同部门,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权力格局。
此外,非政府组织、媒体和公民社会等新兴力量也对权力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人权与权力的关系人权与权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权力既是保障人权的手段,也可能成为侵犯人权的工具。
在历史上,人权观念的兴起和发展往往伴随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人权概念的起源
人权概念的起源人权是人类争取和实现的权利,人权包括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社会权利。
人权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权的起源发展。
第一步,人权的起源:古代文明人们普遍认为,人权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然而,我们发现古代文明如--巴比伦、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罗马都涵盖了人权原则。
在古代文明中,例如,随着所罗门王和哈姆拉比法典的建立,贸易和文化交流改善了生活,妇女和社会被授予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第二步,人权的进程:现代历史啟示录埃及,拥有稳定的政治制度却缺乏领先科技,经济发展趋于滞缓,农业归属度低,不少平民百姓不得不向政治家买劳动力,违反人权。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绘画、音乐、文学、哲学等艺术领域发展迅速,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名家造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盛世,然而,“黑死病”席卷欧洲,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死亡,权贵昂贵的医疗和良好的卫生状况让生命成为了商品。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开始获得国际关注。
1789年,法国革命宣言了人权的普遍适用,人权开始在人类历史上获得法律保护。
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工业化,人工的现代历史走向了新时代。
第三步,人权的现状:跨国组织随着国家的间接关系变化,保护人权的重任越来越多地由各跨国组织承担。
联合国是现代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一个,其使命是促进各国间的和平和合作,支持人权和人道主义方面的工作。
许多其他组织和条约也旨在支持人权,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兽医组织、国际人权法、女权公约等。
总之,人权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现代历史形成了人权的进步,而跨国组织承担着人权保护的重任。
在人类历史上,人权的实现曾历经压迫、革命、法制化等过程,未来人权发展的趋势取决于国际间的合作和国内的监督。
人权概念的起源
人权概念的起源
人权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
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首次提出了自然权利的概念,即人类天生就拥有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在美国独立宣言中,作者托马斯·杰斐逊明确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并认为政府的责任就是保护这些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权的重要性,这也促成了许多国际公约和法律的产生。
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了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教育权利等在内的人类基本权利。
此后,许多国家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律和公约来保障人权,如欧洲人权公约、美国《公民权利法案》等。
尽管人权的概念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所不同,但是它的核心理念一直都是人类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权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数字权利、隐私权等。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努力,以确保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实现。
- 1 -。
《人权宣言》读后感
《人权宣言》读后感《人权宣言》读后感《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1793年6月24日,雅各宾派通过的新宪法前面所附的《人权宣言》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宣布“社会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提出“主权在民”,并且表示如果政府压迫或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反抗和起义的权利。
1948年在联合国人权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该年联合国制定了《世界人权宣言》。
宣言本身作为宣言性质的文件,一开始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而需要一整套明确而具有执行效力的国际文件加以落实。
在它通过后的几十年中,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宣言的效力已经远远超过联大通过的一般决议或其他的宣言,以至于许多国际法律工作者认为宣言是一个使联合国会员国产生法律义务的规范性文件。
它的多数条文中具体规定的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条款,基本上被联合国的人权公约,特别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他的人权和刑事司法文书所采纳,从而使宣言的内容获得了法律的效力。
制定《世界人权宣言》的想法起源于世界各国对于日本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行为的反思。
在同样的动机下,与《宣言》同时通过的还有《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虽然也存在人权法律对战争状态下军队的行为进行规范,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这样的一个法律体系并不充分,国际社会急需要在各国境内和和平时期对人民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为人民提供跨国界和战争时期的保护。
宣言是根据宪章的精神,由当时罗斯福夫人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负责起草的,并于1948年12月10日由联合国大会的48个成员国通过。
宪章关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及其基本自由在宣言中得到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权法 研 究 的 学 生 最 想 知 道 的 是 这 个 问 题 :到 底 是 什 么 是 个 人 的 权 利 ,或 者 说 ,人 权 的 概 念 。在 介 绍 中 ,作 者 提 出 了 个 问 题 :我 们 应 该 如 何 理 解 人 权 ? 直 接 指 出 , 目前 的 人 权 观 念 的 混 乱 和 模 糊 ,这 直 接 导 致 了 有 关 人 权 的 属 性 ,根 据 用 途 , 主 要 功 能 出 现 的 许 多 问 题 。 浅 析 人 权 的概 念 和 模 糊 的原 因 扩 大 人权 的概念在现代 社会 的混乱 。那 么如何解 决这个 问题 ,为我 们 提 供 了方 法 论 的 基 础 ,他 认 为 ,只 有 通 过 了解 人 权 概 念 的基 本 目标 方 面 ,人 权 是 不 相 同 的 上 下 文 解 释 说 ,要 想 真 正 建 立 和 学 术 人 权 的意 义 和 社 会 意 义 到 底 是 从 哪 里 来 的? 我 们 真 正 迫 切 想 知 道 ,人 的权 利 应 被 看 作 是 历 史 的 产 物 ,从 社 会 和 文 化 的 观 点来 解 释 人 权 的 起 源 ,首 先 应 该 准 确 界 定 的 人 权 观 念 ,提 高 人 权研 究方法 ,他 向我们 展示 了写 这本书 的 目的:我们 应该研 究 的人权实事求 是 ,总结 了人权 和发展 的历史规 律 ,这将传 递和 发扬传统的中华文 明,特别 是追求 和谐 和精 神建 立和发展 这是 有 利 于 保 护个 人 尊 严 和 自 由 , 中 国 的 人 类 权 利 的 对 话 与 世 界 和 比较 理 论 和 制 度 在 2 0世 纪 9 O年 代 初 ,一 个 “ 人 权 ” 早 兴 的 这 样一种理论的 “ 和谐 ” 精 神 ,是 非 常 宝 贵 的 。 “ 中 国文 化 里 的 个 体 人 ,是 内省 的 、让 与 的 、利 他 的 、与 人 谐 和 的道 德 主 体 ,不 是 外 制 的 、索 取 的 、利 己 的 、与 人 争 斗 的 利 益 主体 。这 种 个 体 容 易 成 为 普 遍 的 义 务 主 体 ,不 大 可 能 成 为 普遍 的权利主体 。 ” (《 人权概念起源》 P 1 8 5 ) 这 类 似 的表 达 ,书 中 无 处 不 在 。 夏 勇 先 生 是 非 常 明 确 的 措 辞似 乎 明 白 了什 么 是 人 权 的 西 方 的 概 念 ,并 且 在 其 他 的 事 情 , 我知道西方古 典 中国的人权 状况 ,准确 ,完全不 同。两个完 全 不 同 的东 西 都 不 需 要 ,需 要 进 行 比较 , 既 似 是 而 非 的 东 西 。 稍 微熟 悉历 史 的西 方 人 权 的 读 者 会 很 清 楚 的 西 方 人 权 ,所 谓 的 自 然 权 利 ,直接 关 系 到人 的品 德 。 但夏勇先 生在东方 和西方之间的差异 ,准确地 表示说 :“ 我 认 为 中国 文 化 在其 自 己 独 特 的方 式 来 弘 扬 人 的 主 体 精 神 。 成 就 功德 ,神圣的境界涅 磐 ,由于个 人 的道 德努力 ,本 身反 映了作 为一个人 的尊严和价值 的人 。(《 人权概念的起源》P 1 8 5 )夏勇 先 生 也 知 道 ,此 人 是 根 据 抽 象 的 道 义 上 的个 人 ,或 者 是 抽 象 的 伦 理 道 德 的个 人 主 义 日下 跌 ,倒 挂 对 人 权 和 个 人 的 权 利 ,在 西 方 是 两 个 不 同 的东 西 。 在 这 方 面 ,夏 勇 先 生 缺 陷 不 能 说 ,相 反 , 夏 勇 先 生 故 意 。 故意的 目的,就是探索西方人权 概念 的名称 ,解决 真正的问题 。 不幸 的是 ,西方 的概念 虽然在 中 国的土地上 广为传播 人权 的西 方差 异 ,但 地 球 不 能 扎 根 。 夏 勇 先 生 也 很 无 奈 ,他 是 多 么 希 望 能够 “ 一 桥 飞 架 南 北 ,但 事 实 摆 在 面 前 。所 以 ,1 0年 后 ,夏 勇 先 生 还 寻 找权 力 的概 念 ,在 过 去 一 百 年 的 空 前 繁 荣 ,特 别 是 在 革命 期 间 ,1 9 1 1 年 “ 宪法” ,“ 共 和 ” 后 ,为 什 么 中 国人 民在 面 对 权 力 ,那 么 的 无 助 ,软 弱 和 无 助 吗 ? 他 们 怎 么 能 在 实 际 的 社 会 生 活 中 真 正 享 受公 法 意义 上 的权 利 吗 ? 他 们 是 如 何 看 待 权 利 ? 社会变 化所 带来 的 1 9 7 8年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公 民权 利 这 是 什 么 意 思 ? 为 什 么 过 去 党 和政 府 的利 益 保 护 好 ,但 现 在 他 们 已经 侵 犯 。 在 过 去 一 百 年 来 ,在 中 国 的权 利 已成 为 一 个 流 行 的 名词 。 和 谐 这 个 词 ,成 为 核 心 词 汇 的 时 刻 之 一 。 夏 勇 先 生 一 旦 这 个 词 表 达 了他 的 愿 望 ,来 仔 细 比 较 夏 勇 先 生 的 和 谐 与 和 谐 的 相 似 性 和 差 异 目前 的 主 流 。 我 读 夏 勇 先 生 是 最 早 表 示 的 和谐 理 论 ,
一 一
同 时 பைடு நூலகம்基 于对 人 权 的和 谐 。
夏 勇先 生 的博 士 论 文 《 人 权 概 念 起 源 》 提 出 了 和谐 的 理 念 。 夏 勇 先 生探 讨 人 权 的概 念 ,尾 部 的 “ 人 权 和 人 的 和谐 ” 。长 尾 理 论 的 起 源 ,似 乎 是 顺 便 说 一 下 ,顺 带 讨 论 ,但 事 实 上 ,这 是 夏 勇 先 生 目的地 先 生 夏 勇 讨 论 花 费 大 量 的空 间 ,人 权 的 概 念 要 弄 清楚来龙去脉 ,只是一 种手段 ,真正 的意 图是要弄 清楚人 权概 念 的 目的 。 ,夏 勇 先 生 直 言 不 讳 介 绍 : “ 我 们 应 该 通 过 对 人 权 的 历 史 事 实 为 基 础 的 研 究 ,总 结 了 历 史 上 的 人 权 和 发 展 的 规 律 , 这将 传 递 和 发 扬 了 中华 民族 的 文 化 传 统 ,尤 其 是 在 追 求 和 谐 精 神 ,根 据 社 会 的 进 步 , 中 国 的人 权 理 论 和人 权 制 度 的 建 立 和 发 展 的需 要 。这 是 本 书 的 意 图所 在 。
我们应该研究的人权实事求是总结了人权和发展的历史规律这将传递和发扬传统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追求和谐和精神建立和发展这是有利于保护个人尊严和自由中国的人类权利的对话与世界和比较理论和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人权早兴的这样一种理论的和谐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I 瑟
《 人 权 概 念 起 源—— 权 利 的历 史 哲 学》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