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特点和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爷爷的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3. 想象与创新(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爷爷吹奏芦笛的情景。
(2)分组讨论,每组创作一个以爷爷的芦笛为主题的短剧。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爷爷的芦笛代表了什么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编写一篇以“我的爷爷”为主题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长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
(2)为长辈做一件贴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创新思维评价:评价学生在想象与创新环节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
4.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作业和日常行为,评估其对亲情、尊老爱幼的认知和态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感悟。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爷爷的芦笛》,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课文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亲人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主题的感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爷爷的芦笛》。
a.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学习。
b.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感悟主题。
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b. 学生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感悟。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海边、芦苇、思念、亲人等。
3. 课文主题:家乡、亲情、思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题。
c.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2. 答案:a. 见课本附录。
b. 课文主题:家乡、亲情、思念。
c. 示例:我十分想念远在老家的爷爷,他总是用那把破旧的芦笛吹奏出美妙的旋律,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爷爷的芦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模仿爷爷的芦笛演奏,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学生能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2. 故事情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爷爷的芦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爷爷的芦笛演奏,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人物,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爷爷的芦笛演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课文《爷爷的芦笛》及相关图片、音乐材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表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爷爷的芦笛》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生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和情感氛围。
3. 故事情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爷爷的芦笛象征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爷爷的芦笛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关于《爷爷的芦笛》教案设计
关于《爷爷的芦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爷爷的芦笛》,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1.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1.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感受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爷爷的芦笛》的阅读与理解,包括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关系的理解,情感表达的感悟。
2.2 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探讨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2.3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爷爷的芦笛》,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关系,感悟情感表达。
3.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个人分享:让学生通过个人分享,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小组讨论和个人分享。
4.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3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5.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爷爷的芦笛》,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关系,感悟情感表达。
5.2 第二课时: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探讨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5.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4 第四课时:个人分享,让学生通过个人分享,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课文《爷爷的芦笛》文本6.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6.3 与课程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源七、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2. 学会生字词,掌握多音字、近义词的用法;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4. 领悟故事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主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2.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多音字、近义词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学会运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进行写作;4.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朋友,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写作手法;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亲情和友情;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进行近义词、多音字练习;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进行写作练习;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主题,分享感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略3.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4. 主题:亲情、友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手法,以“我的亲人(或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友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爷爷的芦笛》,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材分析《爷爷的芦笛》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悠扬。
歌曲以芦笛为题材,描绘了爷爷吹奏芦笛的情景,传递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3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芦笛这种传统乐器可能较为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芦笛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欣赏和演唱这首歌曲。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学唱让学生学会演唱《爷爷的芦笛》,注意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2.2 芦笛知识介绍介绍芦笛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2.3 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芦笛曲目,让学生感受芦笛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芦笛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历史和特点。
3.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爷爷的芦笛》,学生跟随模仿。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民族音乐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4.2 歌曲学唱教唱《爷爷的芦笛》,让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3 芦笛知识介绍讲解芦笛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4.4 音乐欣赏播放其他芦笛曲目,让学生欣赏并分享感受。
4.5 课堂小结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关注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5.2 学生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5.3 课堂纪律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鼓励积极发言和认真听讲。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爷爷的芦笛》歌曲乐谱、芦笛演奏视频等相关教学材料。
6.2 教具准备准备芦笛乐器、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用具。
6.3 课前练习教师提前学习芦笛演奏技巧,确保在课堂上能够进行示范。
2023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
《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爷爷的芦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5、指名说三、自学生字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颊挟:夹字加偏旁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四、交流预习的词语五、深入学习课文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1)兴奋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2)害怕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指名说: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 鄂教版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学习运用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不结实”的含义。
4、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品读描写强强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感受强强的心理变化,进而理解爷爷的做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爷爷的芦笛》。
在强强的想象里,最有趣的就是爷爷的芦笛,它是那么的普通,只需();它又是那么的简单,只要();可吹奏起来,它的曲调竟是那样(),还带着()。
2、同学们,你们听,这,就是爷爷的芦笛声。
(音乐响起)那么课文几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声呢?(3次)让我们回忆一下:第一次是在(生答)强强的想象里,那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第二次是在(生答)五月中的一天,爷爷做了一支芦笛,吹出的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强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第三次的(生答)悠扬的芦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无影无踪。
为什么芦笛声能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无影无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强强,走进那个难忘的夜晚,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强强那晚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1、夜晚很快就到了,爷爷要出门去查潮汛,临走前,强强满怀自信地对爷爷说——(生答)“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追问:强强特别自信地说……;非常自信地说……)2、他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白天(指名生答)——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
3、(CAI)白天的大海是多么的柔和温润啊。
而在他的想象中,夜晚的大海一定是(指名生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4、多么温柔平静的大海啊!(CAI)充满了浪漫和诗意。
所以他才会自信满满地对爷爷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爷爷的芦笛》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爷爷的芦笛》精品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爷爷的芦笛》,体验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够认识“笛、稚”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学生能够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难点:1. 生字的认读与理解。
2. 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乐器,引出本课课题《爷爷的芦笛》。
2. 生字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教师重点讲解生字。
3. 课文理解: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评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细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
3. 情感体验:学生讨论课文中爷爷的芦笛象征着什么,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
4. 创作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吹奏芦笛的场景。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芦笛的相关知识,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和理解。
3.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4. 学生创作练习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课文情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5学生 汇报 交流感受 , . 教师加 以点评 。 设计意 图:努 力挖掘课程 资源, “ 合理利 用课程 资源”
l
一
、
l 这是《 文课 程标准》 语 明确指 出的。 爱 因斯坦也 曾说过 :
1 . 同学们 , 上节课我们在强强的想象里领略了美丽 l 想象力比知 识更重要 。” 么, “ 那 引导学生展开 想象, 学着
—
—
。
)
() 2大家看到了怎样的大海?那声音怎样?
的大海 、 发狂的海风?( 配乐 )
l
5这芦 笛声给 了强强许 多许 多 , . 使他也懂 得 了许 多
() 3 看来大海是真的发怒 了 , 哪位 同学能读 出发怒 中 许多 , 更让他懂得 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 :课件 出示 ) (
2听到了芦笛声, . 强强又是怎样呼唤的呢?
・
l
夺责任编辑 : 王 颖
54 ・
3 班交流 : . 全 各小 组推荐 代表说 说这是 一个 怎样 的 I 示画面 , 再配上笛声 , 引导学生想象探究 。) 夜晚 , 从哪些词 可以看 出是令人惧怕 的。( 狂怒 、 喷涌 、 l 摇
撼、 、 颠簸 吞没等 。)
l 的?这笛声又给强强怎样 的感 受?拿起你 的笔 , 样 写出 自
教 学与 管理
2 1 年 7月 1 01 5日
《 爷爷 的芦 笛》 ■课时教 学设计 第 ・ ■ 一 , I I
■江苏大丰市大桥镇 中心小学 周 华
. 是诗 是 l 3想象是美妙 的 , 意的 , 令人神往 的。强强是 I 多么希望能到爷爷 的小 闸屋 啊。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 2 课。 5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
《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爷爷的芦笛》。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
3. 生词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字词:略3. 句子解析:略4. 课文结构:略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大自然”的短文。
作业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开展“我的亲人”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和亲情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2. 课文解析与情感体验3. 朗读指导与实践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词讲解和自主学习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词进行讲解,避免过多、过杂。
2. 讲解生词时,结合语境进行,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周华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年第07期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课。
教材简析《爷爷的芦笛》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后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
高潮部分是文章的7~10自然段,也就是强强在大风大浪的夜晚焦急与恐惧的描写,结局部分是文章的11~13自然段,重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大”这句话。
文章以“笛声”贯穿全篇,其中爷爷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情节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悟暴风雨之夜环境的恶劣,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表现,并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2.合作交流体会“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3.凭借语言材料,明白实际生活历练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回味,忆出美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强强的想象里领略了美丽的大海,在他想象里大海是怎样的呢?过渡:碧海蓝天、海鸟翱翔、星星闪烁,多么诗意的景致!让我们一起美美地享受强强想象中的大海。
2.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如此美妙,令人向往,那么在他的想象里,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说出描写笛声的词语。
(婉转悠扬、带着浓浓的海水味、带着大海的气息、亲切温暖、难以忘怀等。
)3.想象是美妙的,是诗意的,是令人神往的。
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整体回味。
让学生承接上节课,温习回忆自己的感情,再现强强想象中大海的美妙和爷爷笛声的婉转,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入境,读出美1.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来到爷爷的小闸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五月呢?指名朗读课文3~6自然段。
2.学生分段朗读,师加以引导:从他们的朗读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五月?(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文中的强强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
过渡:强强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在他眼前呈现的只是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与我们一样更渴望另一种快乐的生活,强强喜欢到爷爷生活在大海边,在他的想象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节
1、个别朗读:
师:强强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呢?
2、师小结:强强虽然没有去过小闸屋,但他心驰神往,他把爷爷生活的大海边想象的十分有趣,风光十分美丽宜人。
五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意境。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怀。
(2)学会尊敬老人,懂得感恩。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学会尊敬老人,懂得感恩。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爷爷的芦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体会语言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游戏等方式,巩固所学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课文的优美。
4. 品味课文,感受美好意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5. 讨论交流,懂得尊敬老人、感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尊敬老人、懂得感恩的理解。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敬老人、懂得感恩的小作文。
3. 家长协助,进行家庭作业的完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爷爷的芦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感恩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可以通过分组竞赛、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
3. 课文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 文化拓展:介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如芦笛的制作、演奏方式等,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词: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可以通过分组竞赛、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
4. 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文化拓展:介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如芦笛的制作、演奏方式等,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尝试与家长一起制作芦笛。
2.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课文分享和课后练习题。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爷爷的芦笛1第2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第一、二段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
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三、精读第三、四段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___________的环境(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四、作业完成课后习题5。
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 第二课时
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
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
爷爷的芦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音乐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如果大家不信的话,让我们一起去听一种特殊的音乐——笛声,一起去学一篇文章——爷爷的芦笛。
1、齐读课题
2、爷爷的芦笛到底是啥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出示文字:“一张普普通通的……海水味”
“清脆的笛音……飞来飞去”
二、学文
1、让我们来到那个可怕的夜晚。
找出描写大海狂怒的句子。
自读4-11节
2、交流
(1)第八节“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自由读、指名读、观视频、指导朗读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打破” 读出力量的.大。
(3)“哗——哗……永不疲倦”读出一浪接着一浪的袭击。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湿漉漉的”读出害怕、读出大海的不厌其烦。
3、是呀,这么可怕的夜晚,如果是你,你一个人在这小屋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读出示强强害怕的句子。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
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答复。
”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
’”
“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齐读。
4、正当强强害怕的时候,一种声音响了起来,我们一起去读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学生质疑。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问题:
(1)“悠扬的笛声为什么能使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爷爷的芦笛教案(教学设计)2
4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9 孔子学琴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29 孔子学琴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 改革阅读教学上有 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展示课件第三屏) 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 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爷 爷吹芦笛的图片,可极大提 设计说明
2. 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 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领 芦笛,听爷爷吹芦笛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围绕这 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 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 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 , 走进故事中寻找 答案吧! 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2. 3.
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名言。
教学目标:
1.
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地达到炉火纯青的”。 3.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孔子名言。 4. 认识“痴、抑、纯、浸”4 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4* 爷爷的芦笛
引导学生写一句和爷爷的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 言 或警句。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总结:是啊,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 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 的时候,让我们拿出勇气,拿出胆量,让我们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1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1鄂教版教学目的: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仰仗言语文字,体会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的感受。
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引导先生抓住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品读描写强强言语举措,心思的句子,感受强强的心思变化,进而了解爷爷的做法。
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回味第一次笛声1、回想:课文几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笛声区分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的?2、引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6小节,倾听第二次笛声,感受快乐1、配笛声指名读课文的2——6自然段。
2、出示〝洪亮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
强强心里别提多快乐了。
〞指点感情朗诵。
3、感悟:爷爷的笛声让强强感遭到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三、学习7——13小节,了解第三次笛声,感悟英勇1、阅读7——13小节,体会这次海边之行,笛声还带给强强什么?出示: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逐得一干二净。
这时分,他觉得自己变得英2、先生交流:读了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归结:〔1〕强强为什么会恐惧?〔2〕什么中央表现出强强的恐惧?〔3〕为什么悠扬的笛声能将强强的恐惧驱逐得一干二净?3、默读课文的8、9、10自然段,思索效果,做批注。
4、交流:强强为什么会恐惧?〔海怒、天亮、人单〕感情朗诵〔着重第八小节〕,体会大海的狂怒5、引导先生品读感悟强强的恐惧〔1〕、第九节:强强裹紧被子,伸直成一团。
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就任何回答。
〔品、读、悟强强的恐惧〕〔2〕第九节: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出。
〔3〕第十小节:强强着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
〞他哆嗦着下了床,┅┅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品、读、悟强强的恐惧、着急〕6、指名朗诵8、9、10自然段。
〔一人读描写强强的,一人读描写大海的〕。
7、想象:在这狂风咆哮、巨浪滔天的长夜里,爷爷终究在哪里?他在干什么呢?体会爷爷矮小的笼统。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3、凭借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教具:投影过程:一、复习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生读课题。
2、(引读第一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知道了在强强的脑海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更有趣的是——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
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二、学习第二段1、看,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
……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
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③这情景与强强脑海里的一样吗?可以用哪个词来表达?(果然)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
该做更有趣的事了。
齐读4-6小节。
多美呀!三、学习第三段美好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爷爷说——我们听听强强怎么回答(指读)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①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指名朗读。
③读得真好,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海太凶猛可怕了……)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3、凭借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教具:投影
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生读课题。
2、(引读第一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知道了在强强的脑海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更有趣的是——
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
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
……拂过强强的脸颊。
”
①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
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③这情景与强强脑海里的一样吗?可以用哪个词来表达?(果然)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
该做更有趣的事了。
齐读4-6小节。
多美呀!
三、学习第三段
美好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爷爷说——我们听听强强怎么回答(指读)
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①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指名朗读。
③读得真好,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海太凶猛可怕了……)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②强强吓得钻进……
③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
他怎么啦?(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四、学习第四段
(一)、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
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
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
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
指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二)、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1、出示: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2、这时候强强想起了什么?
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里的海水是指真的海水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同学们,相信大家学习了课文后强强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他身上我们也会学到只有经过世面,经过风浪,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的道理。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强强的成长过程吧。
朗读7-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