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写出下列加点字词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和抱负。
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爱检测】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喜欢……因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B.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C.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卑.微(bì)默契.(qì)蔓.延(màn)B.遏.制(è)井冈.山(gǎng)狼藉.(jí)C.洗涤.(dí)踌躇.(chú)扳.尖(bān)D.豁.然(huò)暂.时(zhàn)虬.枝(qiú)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笼罩轰鸣声风平浪静沉静自若B.遗嘱一刹那惮精竭虑如梦初醒C.颁发舰载机丰度优雅一丝不苟D.桅干阻拦索无怨无悔惊心动魄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翘.首(qiáo)要塞.(sài)一丝不苟.(gǒu)惟妙惟肖.(xiào)B.不逊.(xùn)踌躇.(chú)屏声敛.息(liǎn)深恶.痛疾(wù)C.喝.彩(hè)虚愰.(huàng)摧.枯拉朽(cuī)颔.首低眉(hàn)D.濒.临(bīn)滞.留(zhì)所向披靡.(mǐ)油光可鉴.(jiàn)二、名句默写6.根据课文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2.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五单元22课《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名句和“之”字的用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复诵读,用心品味。
3.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并认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略作者的情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古代的名人雅士常有这样一种志趣,那就是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
如明代的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工整抄写,然后烧掉,再抄再烧,如是者七,于是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披露自己的心态品性;国学大师陈寅恪因其酷爱柳树,书斋名为“寒柳堂”;陆游晚年书斋名为“老学庵”,取自“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以此表示要活到老学到老;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纪晓岚,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阅微草堂”,多雅致的名字!唐代的大文学家刘禹锡却把自己的居室直呼为“陋室”,还洋洋得意地写了一篇《陋室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刘禹锡的陋室做客,去结识这位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大文豪吧!(屏显:到陋室做客;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建构——到陋室做客1.活动一:学做鸿儒(屏显)。
听说能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也就是博学的人;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
因此,要去做客,必先弄懂这篇文章的文意、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2)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3)读懂文意:要求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弄懂文意。
(4)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初步读出作者情怀。
铭是韵文,让学生找出韵脚,(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第二层写“陋室”。
“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读时须一事一顿。
六句中有虚笔(“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第三层是结束语。
“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课堂小结: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爱莲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 陋室,是 X 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
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 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
门,面江而居。X 禹锡不但没有埋 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
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 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某某和
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 县仍保存着。
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
语 言 么 ? 是 怎 么 样 引 出 德 馨 的 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
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议你这样和 X 禹锡话别,以“X 公,
手法?
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 里话
馨呢?
2/3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 室不陋,又为什么写“某某……, 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 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 思? 五、巧取雅称理解美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 就要和 X 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 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 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 X 禹锡的陋 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 也可以给 X 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 ──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 据。 板书设计:
word
陋室铭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将 X 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
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 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
课文《短文两篇》教案范文
课文《短文两篇》是一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短文写作技巧的好文章。
本期教案主要针对该文章的教学和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提高短文写作能力。
一、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中词语的含义。
(2)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提高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写出自己的短文。
2、教学重点(1)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
(2)短文写作技巧。
3、教学难点(1)提高写作能力,由浅入深地展开短文写作。
(2)准确地理解词语含义。
二、教学设计1、教学方式阅读+讨论+写作2、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学生自学第一篇短文《菜市场的买卖》,尝试总结其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2)课堂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第一篇短文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短文中涉及到的重要词汇、句式和语言运用等进行讨论,以确保学生准确了解文章内容和所涉及的语言知识。
(4)写作指导教师列举短文中的一些句式和语言运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写出自己的短文,也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写出自己的短文。
(5)学习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三、教学效果评估1、目标达成情况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情况。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并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句子结构。
(2)学生在短文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教学反馈(1)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参与程度,对学生进行评分。
(2)教学反馈教师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对下一节课进行调整和完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陋室铭》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
二、三维目标剖析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法说明:安排一课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当堂成诵;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具:白板、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导入:X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X禹锡被贬至某某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X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X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某某,杨柳依依,X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X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二)整体感知课文1、简介作者、解题,学习“铭”。
介绍作者及文体。
X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说、记、序、铭。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主要目的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本文是属于哪一种呢?(称述什么功德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课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题。
2.认识铭文的特色。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诵、背诵全文。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理解诗意,掌握要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从古代有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课目的1.学生齐读。
2.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许永垂不朽的文字。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侧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华,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系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像。
2.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0 ),唐朝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督查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公司,反对宦官和藩镇权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嘲讽守旧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此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听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筑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此刻安徽和县仍保留着。
3.背景刘禹写此文,唐王朝正一每日地衰败下去。
在中,宦官立之,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李(李德裕)两党相互不已,妒害能,任人唯。
在种状况下,官僚士医生大多只作,不以国事念。
刘禹此深感(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中有所表露),却又无力回天,只好采纳悲观的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俗气的官僚来往。
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的幽居一,又用“无竹之乱耳”表示了他那些人灯酒生活的唾弃,就是种悲观情的反应。
四、朗文,疏导文意1.朗文( 1)学生自。
( 2)教范。
(3)学生。
2.疏导文意(1)学生自己合可下注理解,并提出疑。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主题。
2、了解铭文的特点。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掌握重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生齐读。
2、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背景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Lesson 22 of the eighth grade Chinese volume I lesson 22 "two essays on the inscription of love lotus in a humble house"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篇章2:陋室铭例文通用版3、篇章3:爱莲说范文通用版4、篇章4:爱莲说文档标准版5、篇章5:爱莲说范文2020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2、文章的主旨;3、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第22课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
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学案设计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2短文两篇班级 ______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累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认识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足领会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重点难点1.背诵课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2.认识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足领会作者的情怀。
第一课时资料链接刘禹锡,唐朝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情资助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盘据权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蝉联刺史等官职 , 《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课时重点背诵《陋室铭》,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先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崇高道德情操。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陋室铭德馨苔痕鸿儒案牍.....2.熟读课文及说明,解说词义。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说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说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4.用文中原句填空。
①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由是。
②写陋室环境幽静的句子是,。
③写不受世俗、政界扰乱的句子是,。
合作研究1.课文开头两句与陋室有什么关系?明确: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示陋室也能有“名”“灵”的性质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又与陋室有什么关系?谈谈你对要旨的理解。
明确: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况,表示陋室主人也拥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志向。
3.《陋室铭》中的哪句话能提挈全篇粗心?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稳固提高1.作者居“陋室”而不嫌,居“陋室”却生活精致,可见作者是如何的一个人?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教学过程一、导入①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②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
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文章主旨)三、教学小结(略)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五、板书设计: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虚实 对比 话生活 不陋 类比 暗含 立志向引经据典表态度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
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陋室铭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
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
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
请同学们看第二段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
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精辟的语言美好的形象隽永的意蕴教学后记: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