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NOC信道带宽

合集下载

无线网络信道优化(最全)

无线网络信道优化(最全)

无线网络手工优化目录一、必选项 (3)步骤一:信道规划 (3)步骤二:功率规划&5G优先 (3)步骤三:启用无线用户VLAN内的二层隔离——降低网络中的二层报文 (5)步骤四:所有用到的无线用户vlan都必须在AC上创建 (5)步骤五:禁用低速率——减少网络中的低速节点 (6)步骤六:对用户进行上下行QOS限速 (6)步骤七:限制AP下的STA接入数量 (7)步骤八:AC上有线口做vlan裁剪——减少没必要的多播报文影响无线性能 (7)步骤九:开启漫游粘滞和远端关联优化 (7)步骤十:调整RRM(射频资源管理)相关功能 (8)二、可选项 (8)步骤一:调整Beacon发送的时间间隔 (8)步骤二:不建议开启band-select enable功能 (9)一、必选项步骤一:信道规划2.4G信道推荐采用1,5,9、13 共4个不重叠的信道规划方案;5G信道推荐采用36、40、44、48、52、56、60、64、149、153、157、161、165,共13个不重叠的信道进行规划;可以根据AP点位情况先手动规划信道,如果wis下发的信道不是很合理,便于迅速调整AP信道。

AP点位规划采用蜂窝状部署,尽可能的使得同频间距加大,举例如下某高密环境AP点位及信道规划如下:步骤二:功率规划&5G优先在无线设备中,有两类功率,一个是Power Local,指的是AP数据帧的传输功率,通常优化传输速率和控制干扰范围。

另一个是Coverage-area-control,也叫Beacon功率,指的是AP发送Beacon和Probe rsp报文时采用的功率,主要是控制覆盖覆盖范围,优化接入和漫游。

如果Beacon功率无配置的话,这两类管理报文也采用power local的功率进行发送,如果有配置的话,则采用配置功率进行发送。

我们常常利用Beacon功率来减小AP的覆盖范围。

简单来讲,Power Local太大会引起干扰变大,Power Local太小,会导致AP下行速率低,影响AP吞吐和STA体验。

5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5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5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5G网络已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5G网络将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缩写,它将以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稳定的连接来实现更快速、更可靠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主要介绍5G网络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1.5G网络架构核心网络:5G核心网络具有分布式架构,它分为多个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每个切片都专门用于实现不同的通信需求,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

这样的设计可以为不同行业和业务提供个性化的网络体验。

边缘计算:由于5G网络下的大量数据传输和处理可能导致网络延迟增加,为了使数据传输更加高效,5G引入了边缘计算概念。

边缘计算通过将计算和存储能力推向网络边缘,将计算任务分配到更接近终端用户的边缘节点上,从而降低网络延迟和流量负载,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无线接入网:5G无线接入网具有多层次的分布式结构,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和室内小基站。

宏基站用于覆盖广域,微基站用于提供高密度的覆盖和容量,室内小基站用于提供室内覆盖。

此外,5G还引入了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通过使用大量天线和波束成形技术来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2.关键技术为了实现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和大容量等特点,5G网络依赖于许多关键技术。

毫米波通信:5G网络广泛使用毫米波频段(mmWave),它具有更宽的频谱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然而,由于毫米波频段的特殊传播特性,如高传输损耗和较短的传输距离,需要使用波束成形和中继技术来克服这些问题。

超密集组网:5G网络可以实现超密集组网,即高密度的基站部署。

通过将基站部署在更多的地方,并使用更小的基站,可以提供更好的覆盖和更高的容量。

网络切片技术:5G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将网络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逻辑切片,每个切片都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HINOC的一点简单的认识

HINOC的一点简单的认识

HINOC的一点简单的认识总体来看,HINOC是MOCA的简化版本:1、标准的建立,首先是信道模型的确定,它决定了标准的使用范围。

MOCA的信道模型是建立在300米的同轴电缆上的,而HINOC是建立在100米的同轴电缆信道上的。

2、在建立信道模型上面,HINOC通过测试和仿真,得出750-1006MHZ的带宽范围。

3、由于MOCA既适合室内,也适合室外。

在室内,是一个MESH网络,在接入上,只是与局端通信,因此,在算法上和帧格式上比较复杂。

HINOC只是适合接入网络。

因此,在算法上就比较简单。

4、由于HINOC只是100米的信道环境,因此,在IFFT上做了简化,没有交织,BCH截短码也是可选的,没有使用LDPC编码。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实际的传输速率。

但带来的结果是,可能对现有的广电网络的适应性不强。

现有的网络大部分是超过100米的。

5、在前导吗上,HINOC是采用4US的吗。

数据帧等格式是一样的。

在MOCA中是采用了5种格式,适合不同的情况。

这点,HINOC是做了简化处理的。

6、由于是采用自适应QAM调制,根据每个载波的实际情况,每个载波采用不同的QAM调制。

这里的一个关键是,信道检测算法和数据格式。

这方面,HINOC也是做了简化处理。

不知道这些格式是否可以满足需求,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HINOC只有一个PE帧来描述这些。

7、在同步上,MOCA是采用了BEACON,并且有专门的时间描述。

HINOC是将同步真合而为一,采用基于PD帧的位移来描述(以基本时间单位)。

8、在加密上,HINOC没有详细的描述,是否会在实现上带来问题,特别是兼容性的问题。

9、没有确定分集模式,这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因为HINOC只是适应100米的信道。

总的来说,HINOC是MOCA的一个简化的版本,在总体框架上与MOCA是一致的。

当然,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一个标准,在别的标准的框架上进行改造或简化是一个合适的方法,国内广电的一些标准都是这样来做的。

lte中的pucch 信道数 -回复

lte中的pucch 信道数 -回复

lte中的pucch 信道数-回复LTE中的PUCCH信道数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灵活的系统架构。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是LTE中用于上行控制信号传输的一个重要信道。

PUCCH信道数是指在一个LTE系统中可用于传输PUCCH的物理资源数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PUCCH信道的基本概念、用途以及LTE系统中的PUCCH信道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UCCH的基本概念。

PUCCH是用于上行控制信号传输的物理信道,它主要用于传输重要的控制信息,例如上行调度请求、回复ACK/NACK以及上行功率控制等。

PUCCH采用多址接入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上行控制信号,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PUCCH 的调制方式可以是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或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具体的调制方式取决于系统的配置。

PUCCH信道在LTE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PUCCH信道用于传输上行调度请求。

当用户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它可以通过PUCCH信道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请求分配上行资源。

基站接收到调度请求后,会为用户分配上行资源,以便用户发送数据。

其次,PUCCH信道用于传输ACK/NACK信息。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下行数据时,它需要向基站发送ACK(正向确认)或NACK(否定确认)信息。

基站通过解码ACK/NACK信息,可以判断下行数据的传输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度和重传控制。

最后,PUCCH信道还用于上行功率控制。

基站通过接收PUCCH信号的信号质量,来调节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LTE系统中,PUCCH信道数是由系统配置和技术参数决定的。

系统配置包括带宽、子载波间隔等,而技术参数包括PUCCH格式和传输模式等。

5G下行控制信道PDCCH知识点

5G下行控制信道PDCCH知识点

5G下行控制信道PDCCH知识点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5G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信道,主要用于传输下行控制信息,包括调度和分配资源以及诸如传输模式、传输速率、编码方式等系统和用户配置信息。

1.PDCCH的基本概念和功能PDCCH是一个比特映射的物理信道,它被映射到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资源元素上。

PDCCH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主要由下行控制信息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组成,它包含了系统配置、用户调度和资源分配等关键信息。

PDCCH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DCI传输系统配置,包括频段配置、子帧配置等,以告知用户终端如何接收和解码数据;-通过DCI传输用户调度和资源分配信息,包括资源块分配、传输模式和传输速率等,以告知用户终端何时和如何发送数据;-通过DCI传输数据的哈希索引,以帮助用户终端定位和解码PDSCH。

2.PDCCH的物理结构PDCCH的物理结构由一系列控制信道元素组成,每个控制信道元素对应一个资源元素。

这些资源元素按照规定的格式分配给不同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通过监测属于它的资源元素来接收和解码PDCCH。

PDCCH的资源元素主要由一个控制信道元素序列组成。

一个控制信道元素由多个RE(Resource Elements)组成,每个RE是一个OFDM符号中的一个子载波和一个时域位置的组合。

一个PDCCH资源块可以连续或间隔地分配给不同的用户终端,每个PDCCH资源块包含多个控制信道元素,这些控制信道元素形成一个连续的区域。

3.PDCCH的传输格式PDCCH的传输格式由DCI格式、调制和编码方案、传输块大小等参数决定。

5G系统中定义了多种DCI格式,不同的DCI格式适用于不同的控制场景和需求。

PDCCH的调制和编码方案采用了高效的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和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

LTE考试知识点

LTE考试知识点

LTE考试知识点11月7日知识点:LTE信道带宽支持的信道带宽(ChannelBandwidth)1.4MHz,3.0MHz,5MHz,10MHz,15MHz以及20MHzLTE系统上下行的信道带宽可以不同下行信道带宽大小通过主广播信息(MIB)进行广播上行信道带宽大小通过系统信息(SIB)进行广播LTE双工方式FDD: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TDD: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相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终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信道的发送/接收或者接收/发送;H-FDD: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进行;基站/终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信道的发送/接收或者接收/发送;H-FDD与FDD的差别在于终端不允许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即H-FDD基站与FDD基站相同,但是H-FDD终端相对FDD终端可以简化,只保留一套收发信机并节省双工器的成本。

LTE帧结构FDD帧结构---帧结构类型1,适用于FDD与H-FDD一个长度为10m的无线帧由10个长度为1m的子帧构成;每个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的时隙构成;TDD帧结构---帧结构类型2,适用于TDD一个长度为10m的无线帧由2个长度为5m的半帧构成每个半帧由5个长度为1m的子帧构成常规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的时隙构成特殊子帧:由DwPTS、GP 以及UpPTS构成支持5m和10mDLUL切换点周期LTE下行物理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用于指示PDSCH相关的传输格式,资源分配,HARQ信息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数据块物理广播信道(PBCH)传递UE接入系统所必需的系统信息,如带宽,天线数目等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一个子帧中用于PDCCH的OFDM符号数目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用于NodB向UE反馈和PUSCH相关的ACK/NACK信息物理多播信道(PMCH)传递MBMS相关的数据LTE下行物理信道一般处理流程: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RE 映射、OFDM信号产生LTE下行物理信号一个基站存在504个物理层小区ID,分为168组,每组3个1、子载波间隔15KHZ,在0-3天线端口上传输2、MBSFN参考信号:在天线端口4上传输3、单天线端口的PDSCH传输,在天线端口5.11月9日知识点:LTE上行物理信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当没有PUSCH时,UE用PUCCH发送ACK/NAK,CQI,调度请求(SR,RI)信息。

lora 训练参数

lora 训练参数

lora 训练参数Lora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使用Lora进行通信时,训练参数的设置对于通信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Lora训练参数的含义、作用以及如何进行设置。

一、Lora训练参数概述Lora的训练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SF)扩频因子是指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进行扩频处理的倍数。

扩频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但同时也会降低数据传输速率。

通常情况下,扩频因子越大,传输距离越远,但传输速率越慢。

2.带宽(Bandwidth)带宽是指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进行调制时所占用的频带宽度。

带宽越大,则传输速率越快,但同时也会影响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

3.纠错编码率(Coding Rate)纠错编码率是指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冗余编码的比例。

冗余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同时也会降低数据传输速率。

通常情况下,纠错编码率越高,则传输距离越远,但传输速率越慢。

4.发送功率(Tx Power)发送功率是指在发送端发射信号时所使用的功率。

发送功率越大,则传输距离越远,但同时也会增加电池消耗和干扰其他设备的可能性。

5.重试次数(Retries)重试次数是指在数据传输失败时重新尝试发送数据的次数。

重试次数越多,则数据传输成功的概率越大,但同时也会增加电池消耗和网络拥塞的可能性。

二、Lora训练参数设置方法Lora训练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距离如果通信距离较近,则可以使用较小的扩频因子、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纠错编码率。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如果通信距离较远,则需要使用较大的扩频因子、较小的带宽和较高的纠错编码率。

这样可以提高传输距离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电池寿命发送功率越大,则电池消耗越快。

因此,在设置发送功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电池容量和使用时间。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一、引言无线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网络中最基础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系统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并讨论其在不同网络中的应用。

二、信道编码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因此必须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信道编码主要包括前向纠错编码、交织编码、多址码等。

1. 前向纠错编码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编码,使得接收端可以在不需要进行反馈的情况下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常见的前向纠错编码算法有海明码、Viterbi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可以通过纠错码来恢复原始数据。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2. 交织编码交织编码(Interleaving)是一种将数据进行重新排列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原始数据序列中出现的错误分散到较大的时间间隔上,从而提高纠错能力。

交织编码主要通过改变数据的存储和发送顺序,使得接收端可以更好地利用冗余信息进行纠错。

常见的交织编码技术有布朗交织、随机交织等。

3. 多址码多址码(Multiple Access Code)是一种将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编码技术进行区分的方法。

多址码可以分为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等。

多址码技术可以使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三、信道调制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信号需要通过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来进行传输。

天津广电利用EPON+EOC技术进行HFC双向网改造的探讨

天津广电利用EPON+EOC技术进行HFC双向网改造的探讨
EOC(Ethernet Over Coax)技术就是把IP 数据与有线电视信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 同一根电缆接入用户,既不影响有线电视信 号的传输,又有双向宽带综合业务接入,是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的组网接入方案 EOC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各种利用电话,电 力,WIFI等手段在电视电缆传输数据信号 的技术都可以称为EOC技术.
为数字电视提供回传通道 综合业务承载 综合用户接入 灵活计费模式
按照终端计费 按照业务计费 按流量,时段计费
提高竞争实力
业务需求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数据业务为增值 具备承载视频,语音,数据等综合业务 家庭网络业务,面向多种终端:电视机, PC,电话机,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
传输需求
电视业务流仍以TS流格式为主传输 双向宽带综合业务以IP作为业务承载协议,多 业务整合构架在IP协议上; 组网方式符合有线电视基础网络拓扑结构, 环-星-树或环-星-星物理拓扑结构; 物理介质遵循光纤同轴混合策略;充分依托同 轴电缆入户资源,入户接入以同轴电缆为主; 以LAN ,无线等多种接入方式为辅.
PON基本技术-下行
802.3 Frame
OLT连续广播发送,ONU选择性接收
差错检测域 净荷 信头
数据链路层协议 :扩展的802.3 MAC MPCP(多对多点控制协议)
PON基本技术-上行
EPON上行帧以时分复用的形式由各个ONU发送的数据包组成. 各个ONU发送的上行数据流通过光分路器耦合进共用光纤,以TDMA的方 式复合成一个连续的数据流. 每个ONU有一个TDM控制器,它与OLT的定时信息一起控制上行数据包的 发送时刻,避免复合时数据发生碰撞和冲突. 当ONU没有数据发送时,也需要填充OLT分配给自己的时隙
900-1100MH 20/40MHz 13 54/108,共享 66,共享 CSMA/CA

uwb物理层参数

uwb物理层参数

uwb物理层参数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其定义来自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DARPA。

它的工作频带为3.1~10.6GHz,系统带宽与系统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0%或系统带宽至少为500MHz。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超宽的频带,其频率覆盖从3G~5G,6G~10G共7G的频段,单信道带宽超过500MHz;功率低,按FCC等法规,其输出功率被限制在-41dBm/MHz,按单个信道500MHz计算,其信道功率为-14.3dBm;以及使用超短脉冲,维持时间为零点几纳秒。

UWB物理层规范由IEEE 802.15.4z标准定义,包括了LRP (Low Rate Pulse) 和HRP (High Rate Pulse) 两种类型。

在处理数据帧方面,UWB PHY层的数据帧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同步头、物理层头以及PDU数据段。

此外,UWB还具有丰富的处理流程和相关参数,例如SHR preamble,用于AGC设置、天线分集选择、定时采集、粗频偏和细频偏恢复、分组和帧同步、信道估计以及测距前沿信号跟踪等等。

总的来说,UWB物理层参数涵盖了频带宽度、输出功率、脉冲宽度等多个方面,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丰富的技术规格密切相关。

HINOC网络中的动态带宽调度算法

HINOC网络中的动态带宽调度算法

HINOC网络中的动态带宽调度算法作者:彭武熹施韵万立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05期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必要性,而后对HINOC网络中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一种基于HINOC网络环境的动态带宽算法。

关键词: HINOC;动态带宽分配;三网融合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008-021 综述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HIgh performanceNetwork Over Coax, HINOC),在光纤到楼(FTTB)的网络结构基础上,利用小区楼道和户内已经敷设、分布广泛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构建高速的信息接入网,目前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三网融合标准之一[1]。

在HINOC网络中,单信道能提供的最大理论带宽为112Mbps,最多支持32个用户,信道接入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用户在线时间不同,带宽需求也各不相同,为保证各个用户能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必须要设计一种高效、公平、稳定的带宽动态分配算法(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DBA)[1]。

2 基于HINOC网络的DBA算法研究HINOC网络由一个HB(HINOC Bridge)及若干个HM(HINOC Modem)组成,HB上联广域网,HM连接用户家内上网终端,二者之间通过同轴电缆连接。

逻辑拓扑采用星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HB为主节点,HM为从节点,HINOC网络链路接入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以64毫秒为一个周期,以下简称PD周期。

各PD周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每周期进行一次网同步。

HB 和HM间使用MAP帧(Media Access Packet)完成DBA功能,HB下发MAP帧发布信道规划,HM根据MAP帧的规划进行数据收发,以避免信道冲突[3]。

本文提出的HINOC网络DBA算法基于令牌桶设计。

以HM的发送接收时间作为带宽的衡量标准,单位为ms。

HINOC系统探测帧的单频检测与BCH解码相结合的方案设计

HINOC系统探测帧的单频检测与BCH解码相结合的方案设计
t h e g e n e r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s i n g l e一 ̄e q u e n c y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t h e n s u mma r i z e t h e b a s i c p i r n c i p l e o f B C H
( 上 海明波通信技术股份有 限公 司 上海
摘要 : 提出 了一种针对 H I N O C系统探测 帧的单频检测算法与 B C H编解码结合应用 的方案 , 以改善 H I N O C系 统的抗单频 干扰 能力 。首先介 绍了单频检测的一般方法及实现 流程 ; 接着简述 了 B C H编解码 的基 本原理 ; 最后详细 阐述 了将 单频检测算法与 B C H编解码 算法结合应用 于 HI N O C系统 的方案及实 现流程。仿真结果表 明, 该方案能明显改善 H I N O C系统的抗 单频干扰性
c o d e ;f i n a l l y ,d e s c i r b e t h e me t h o d o f c o mb i n i n g t h e s i n g l e— f r e q u e n c y d e t e c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 w i t h B CH c o d e a n d i t s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hs s h o w t h a t t h i s d e s i g n 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p r o v e t h e p e fo r ma r n c e o f HI NO C s y s t e m i n t h e s i n g l e—f r e — q u e n c y i n t e f r e r e n c e e n v i r o n me n t . Ke y wo r d s :HI NOC s y s t e m ,BC H c o d e s ,s i n g l e~f r e q u e n c y d e t e c t i o n

5gnr物理层技术详解原理

5gnr物理层技术详解原理

5gnr物理层技术详解原理5G NR(New Radio)的物理层技术是指在5G网络中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技术。

它是基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1. OFDM:OFDM是一种将高速数据流分成多个子载波进行传输的技术。

这些子载波之间正交(相互垂直),因此可以避免互相干扰。

OFDM能够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Massive MIMO: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是5G NR物理层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利用大量的天线(数十甚至上百个)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

同时,Massive MIMO还能够实现波束赋形和波束跟踪,提高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3. 宽带信道:5G NR物理层技术采用更宽的信道带宽,如高达100 MHz以上。

这样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4. LDPC编码:5G NR物理层技术还采用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编码,用于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LDPC编码通过添加校验位,可以检测和纠正信号中的错误。

5. TDD和FDD:5G NR物理层技术支持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和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两种工作模式。

TDD模式下,上行和下行数据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间间隔传输;FDD模式下,上行和下行数据在不同的频段传输。

总之,5G NR物理层技术利用OFDM、Massive MIMO、宽带信道、LDPC编码等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可靠的信号传输,为5G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5g帧结构计算

5g帧结构计算

5g帧结构计算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帧结构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概念和参数。

以下是一些与5G帧结构相关的主要信息,但请注意,具体的5G帧结构可能因部署场景、频段、运营商和标准版本而有所不同。

1.无线帧(NR Frame):5G NR系统中的帧主要分为10毫秒的无线帧。

每个无线帧被划分为10个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为1毫秒。

因此,一个无线帧包含10个子帧。

2.时隙(Slot):一个子帧(1毫秒)被划分为10个时隙,每个时隙为0.1毫秒。

时隙是物理资源的基本时间单位。

3.符号(Symbol):时隙进一步划分为一系列的符号,这是调制和调制方案的基本时间单元。

4.频率带宽:5G NR系统中,频率带宽的划分和配置是灵活的,支持不同带宽需求。

常见的带宽包括100 MHz、200 MHz等。

5.子载波(Subcarrier):频域上,带宽被划分为一系列的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对应一个资源块。

子载波的数量和间隔会根据带宽而变化。

6.物理信道和引用信号: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s)用于在无线介质上传输信息。

引用信号(Reference Signals)用于进行信道估计和接收端的同步。

具体的帧结构计算涉及到很多细节,包括信道编码、调制和调制方案、MIMO(多输入多输出)配置等。

帧结构的详细信息可以在相应的5G 技术规范中找到,这可能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发布的相关文档。

请注意,由于5G标准在不断演进,因此最新的5G技术规范可能包含更改。

建议查阅最新的3GPP发布的文档,以获取准确的和最新的信息。

157--5G NR QoS 架构、属性和QoS Flow

157--5G NR QoS 架构、属性和QoS Flow

5G NR QoS 架构、属性和QoS Flow服务质量(QoS)是指对网络用户体验到的服务的整体性能衡量。

为了可以定量地测量QoS分组丢包率,比特率,吞吐量,传输时延,可用性,抖动等服务的相关方面。

下图显示了有和没有QoS的信道带宽(BW)的性能。

几种流行的QoS定义:•根据ITU的定义,QoS包括连接的所有方面的要求,如服务响应时间、损耗、信噪比、串话、回声、掉话、频率响应、响度等级;•QoS可定义为向不同的应用程序、用户或数据流提供不同优先级的能力,或保证数据流具有一定的性能水平;•QoS可以定义为一种控制机制,即通过过度(over-provisioning)配置容量,在尽力而为的网络上提供高质量的通信,使其足以满足预期的峰值业务负载•QoS有时指服务质量水平,即保证的服务质量;•QoS也可定义为对用户满意度有影响的所有缺陷的可接受累积影响;•QoS也可以定义为一种网络协议,该协议允许与应用软件进行流量契约,并在网络节点中保留容量5G QoS架构在5G-NR中,QoS是在QoS流级别上实施的。

每一个QoS流的分组数据包都使用QoS流标识符(QFI)进行分类和标记。

5G QoS流在接入无线接入网络中映射到DRB,而在4G中,映射是EPC和无线承载之间的一对一映射。

5G QoS体系结构支持以下QoS流类型。

•要求保证流量比特率的GBR QoS流•无需保证流量比特率的Non-GBR QoS流•时延关键QoS流,任务关键保证流比特率5G、5G RAN中的QoS架构连接到5G核心,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5G核心网为每个UE建立一个或多个PDU会话•5G-RAN与PDU会话一起建立至少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随后可为每个UE配置该PDU会话的QoS流的附加DRB•5G-RAN将属于不同PDU会话的数据包映射到不同的DRB•UE和5GC中的NAS级,上下行数据分组包与QoS流相关联•UE和5G-RAN中的级别映射,上下行 QoS流与DRB相关联5G-RAN和5G核心通过将数据包映射到适当的QoS流和DRB来确保服务质量(例如可靠性和目标时延)。

5GNR帧结构详解

5GNR帧结构详解

5GNR帧结构详解5G NR(New Radio)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帧结构决定了无线信号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式。

5G NR的帧结构设计旨在提供更高的容量、低延迟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5G NR的帧结构。

5G NR的帧结构由不同的时间资源分配和频谱资源分配组成,包括核心帧(core frame)、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道(CSI reference channel)、底端口资源块(Lower Port Resource Block,LPRB)、上行控制信道(Uplink Control Channel,UL-CCCH)和数据信道(Data Channel)等。

一、核心帧(core frame):核心帧是5G NR帧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20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包含14个OFDM符号。

核心帧的持续时间为10毫秒(ms),其中每个子帧的持续时间为0.5 ms。

核心帧中的子帧可以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数据。

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道(CSI reference channel):CSI reference channel是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参考信道。

CSI是衡量信道质量和干扰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CSI可以优化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CSI referencechannel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等。

三、底端口资源块(Lower Port Resource Block,LPRB):底端口资源块是一种特殊的频谱资源块,用于传输低于3GHz的频段内的数据。

底端口资源块的使用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并降低与现有网络之间的干扰。

底端口资源块可以支持多个传输方式,包括广播、多播和单播等。

泰州广电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优化

泰州广电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优化

泰州广电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优化张禺【摘要】为适应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效提升双向接入网品质,泰州分公司进行了双向接入网PON及接入控制层的优化.从现网状况及问题分析、PON网络的规划调整、业务接入控制层规划、QINQ部署实施等方面探讨了PON网络及接入控制层面优化实施方案.【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9)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双向接入网;PON;接入控制层;BRAS;PPPOE;IPOE【作者】张禺【作者单位】泰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台),江苏泰州 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泰州广电双向接入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现覆盖用户达到24万户,宽带用户6万户,互动用户近8万户,对双向接入网运行质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由于初期投入不足以及经验的匮乏,在PON网络建设上标准偏低,在网络层面的VLAN、业务控制接入层的规划上不合理,形成接入端传输容量瓶颈和接入网工作的低效,这些都对数据包的转发造成较大影响,表现为网络响应慢、机顶盒开机认证速度慢,对用户宽带和互动业务的使用体验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进行双向接入网的优化、提升网络传输品质和用户使用体验成为迫切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有线泰州分公司启动了双向接入网的优化提质工程。

为切实提升网络端到端的承载能力,在推动FTTB、FTTH工程的同时,泰州分公司将PON及接入控制层的优化工作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予以推进实施。

1 PON网络1.1 PON网络现状在泰州分公司双向接入网类型中EPON+EoC、EPON+LAN、FTTH、EPON+C-DOCSIS四种接入方式均以PON网络为基础,当前PON网络包括EPON、GPON两种技术,在PON网络启动建设时从网络需求、成本考虑,并根据省公司招标结果,选择EPON进行部署。

目前全网共部署OLT65台,共计使用PON口1950个,其中用于EPON+EOC、EPON+LAN、EPON+C-DOCSIS接入的29台,用于FTTH接入的36台。

lora模型训练参数

lora模型训练参数

lora模型训练参数LoRa模型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通信技术,它具有长距离传输、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

然而,为了使LoRa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对其进行参数训练。

本文将介绍LoRa模型训练中的关键参数,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信号带宽(Signal Bandwidth)信号带宽是指LoRa模型中用于传输数据的频带宽度,通常采用125kHz、250kHz或500kHz。

较窄的信号带宽可以提供更长的传输距离,但传输速率较慢;而较宽的信号带宽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但传输距离较短。

因此,在进行LoRa模型训练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带宽。

二、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扩频因子是指LoRa模型中用于扩展信号带宽的倍数,通常采用从7到12的取值。

较低的扩频因子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但传输距离较短;而较高的扩频因子可以提供更长的传输距离,但传输速率较慢。

因此,在进行LoRa模型训练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扩频因子。

三、发射功率(Transmit Power)发射功率是指LoRa模型中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功率,通常以dBm 为单位。

较高的发射功率可以提供更远的传输距离,但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较低的发射功率可以节省能量,但传输距离较短。

因此,在进行LoRa模型训练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射功率。

四、接收灵敏度(Receiver Sensitivity)接收灵敏度是指LoRa模型中接收信号的最低功率水平,通常以dBm为单位。

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可以接收到较弱的信号,但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干扰;而较低的接收灵敏度可以减少干扰,但可能会错过较弱的信号。

因此,在进行LoRa模型训练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接收灵敏度。

五、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编码是指LoRa模型中用于纠正传输中的错误的编码方式,通常采用纠错编码率(Coding Rate)表示。

lora 训练参数

lora 训练参数

lora 训练参数LORA(Long Range)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城市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在LORA 系统中,训练参数对于实现高性能的无线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LORA训练参数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LORA调制参数:- 带宽(Bandwidth):带宽决定了LORA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灵敏度。

较窄的带宽可以提供更长的通信距离,但传输速率较慢;较宽的带宽则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但通信距离较短。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通信距离和数据传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带宽。

常见的LORA带宽选择包括125kHz、250kHz 和500kHz。

- 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扩频因子是LORA系统中用于增加通信距离的重要参数。

较高的扩频因子可以提供更长的通信距离,但传输速率较慢。

常见的扩频因子选择包括7到12。

- 码率(Coding Rate):码率用于提供冗余度,以提高LORA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较低的码率可以提供更高的抗干扰性能,但传输速率较慢。

通常,选择码率为4/5或4/6。

2. LORA功率参数:- 发射功率(Transmit Power):发射功率决定了LORA系统的通信距离。

较高的发射功率可以提供更长的通信距离,但同时也会增加功耗。

通常,选择合适的发射功率需要综合考虑通信距离、功耗和合法限制等因素。

- 接收灵敏度(Receiver Sensitivity):接收灵敏度是LORA系统中接收端对信号的敏感程度。

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可以提供更长的通信距离,但可能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收灵敏度。

3. LORA网络参数:- 传输速率(Data Rate):传输速率决定了LORA系统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较低的传输速率可以提供更长的通信距离,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常见的LORA传输速率包括300bps、1200bps和9600bps等。

- 接入模式(Access Mode):接入模式用于控制LORA系统中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NOC信道带宽
在现有有线电视网中,一个电视台节目对应一个信道,单个频道占用8MHz 带宽。

因此,考虑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我们设计系统的单信道带宽为8MHz*N,其中N 为大于零的整数。

HINOC 系统需要能够达到100Mbps 以上的物理层传输数据率。

考虑到OFDM 符号的时频域保护间隔以及信道编码效率导致的效率损失,当选取N 等于2(即16MHz 带宽)时,我们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各种调制方式下的物理层传输数据率。

各种调制方式下的HINOC物理层传输数据率
对于MOCA不同调制方式的PHY速率如下表:
MOCA2.0的普通模式和增强模式的带宽分别为100MHz和200MHz。

物理层速率为700Mbps 和1400Mbps。

HINOC2.0的物理层速率要达到1000Mbps,带宽估计在9X16MHz=144MHz。

MAC层的速率可以达到550Mbps。

在传统的无线传输技术中,传送每一个数据包所需要的信道开销量是固定的,而不是取决于数据包本身的大小。

当传输率提高时,传送每一个包的时间要求就要缩短,但是开销始终保持不变――这样就会带来一个潜在的问题:需要传送的开销将变得比数据包本身还要大。

通过汇聚应用数据中的多个数据包成为一个传输帧来提高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能够通过仅仅一个有固定开销的帧来传送多个数据包。

数据包聚合技术将净数据流量提高到了175Mbps。

为了使未来的家庭娱乐网络能够连接更多的MoCA装置,MoCA 1.1在每个网络可支持62个设备。

有了最近新增的远程诊断功能,运营商可远程监测MoCA网络,诊断重要的情况,避免服务中断,同时避免到客户住所提供昂贵的上门服务。

在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是以以太包的形式在某个节点接收的,或者称为PDUs (“packet data units”) ,然后在要发送给网络中的其它节点之前转换为MoCA包。

上图就是网络接收和发送的各种数据包。

一个以太包包含有以太字头、装载和35比特的帧校验序列FCS (“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也称为CRC校验。

在MoCA网络中,在发送之前,每个以太包必须转换为一个MoCA包。

一个MoCA包包含有从以太包中的数据(整个以太包的数据)、前导符、MoCA MAC字头(包含有目的地址)、和CRC 。

发送节点然后进行预留请求,通过一个MAP帧来申请一个时间槽,还必须插入IFG (“Interframe Gap”) 。

与发送两个或多个MoCA包到相同的节点比较,包聚合模式确定两个或多个以太包是到达相同的目的地址或相同的聚合ID,就将两个或多个以太包聚合到一个聚合包中。

上图就是聚合帧的结构。

聚合帧包含有MAC装载(MAC payload)和填充,MAC装载包含有以太包形成的聚合装载。

MAC装载还包含聚合字头。

聚合帧还包含有MAC字头、奥符、和MAC CRC。

MAC字头包含有一个聚合控制域,聚合控制域给接收节点说明聚合控制。

聚合控制域的格式如下表,有32比特,其中24比特保留,4比特说明聚合控制的类型。

TABLE 1
域长度说明Usage
AGGREGATION CONTROL 32 bits Bits 31:3 – 保留
Bit 3 - ‘1’ 表示插入了聚合字头
Bit 2
–保留,Type III Bit 1 - ‘1’包含有聚合字头CRC
Bit 0 - ‘1’ 包含有每个PDU 的原始的FCS
聚合头的格式如下表。

聚合装载由多个PDU 包组成,每个PDU 包最大为1518字节。

链路控制、检测和MAC 层管理包都不进行聚合。

聚合ID 是一个包的分类符,按照目的地址、优先级等属性对包进行分类。

比如,将相同目的地址(unicast )的包进行聚合,或是相同地址群的包进行聚合 (multicast 或broadcast)、或是将相同优先级的包进行聚合。

下面是一个附加的包序列域,可以添加到包聚合字头中或MAC 自由中,用来说明各聚合包的一个序列数。

用唯一的序列数在接收到的包的顺序发生错乱时,来检测遗失的包和对包进行合适的排序。

对遗失的包进行标示并请求重发。

下面是聚合包流程图:
通常情况下,包越大,出现差错的概率就越高。

出现包聚合差错的时候,在接收节点就采用下面的规则来处理:
1. 如果“aggregation header checksum ”是包含了的,就计算聚合字头的校验和并与接收的字头的校验和进行比较。

如果校验和不同,就丢掉包。

2. 如果包含有每个PDU 的初始 FCS ,就使用初始的FCS 进行校验。

这样,通过包含初始PDU的FCS和聚合包校验和,可以有效地降低差错率。

成都双信电子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