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第二框 善同犯罪斗争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教学设计教科版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课认识刑法教学设计教科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认识犯罪行为与刑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犯罪心理学》: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通过阅读本书,学生可以了解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特点,提高防范犯罪的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结合课后阅读材料,深入研究刑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思考刑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可以查找有关刑法的历史案例,分析案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了解刑法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本课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以增强学生对刑法作用的认识;同时,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本课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网络资源等教学媒体,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借助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讨论和资源共享,拓宽学习渠道。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犯罪行为与刑法的关系;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刑法的作用;小组合作法用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
讲解刑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第十课__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十课__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重大损失。不能防卫过当。
❖ 不能故意挑起别人对自己的攻击,然后以“正当 防卫”为借口加害他人。
道德践行:
❖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 (小组讨论)看课本115页案例材料,讨论回答书上的两 个问题:
❖ 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
❖ 比一比,看课本115页第二自然段,找出见义勇为的内涵 及其重要意义。
❖ 个别未成年人因其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 观而走上犯罪道路。
❖ 错误人生观: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对一 切不满,悲观颓废,自暴自弃。
❖ 错误道德观:不分善恶、不辨是非、不知美丑, 不能正确理解勇敢、互助、友谊的真谛。
❖ 错误的法制观:根本不懂法,或者虽然知道法律 ,但把守法当成“胆小怕事”,将违法犯罪视为 “有胆有识”。
分析比较:
❖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 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 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 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 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议一议:
❖ <3>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逃学上网,沉迷游戏;(2)结交恶友;(3)缺钱 上网,密谋抢劫;(4)案发落网,等待审判
想一想 议一议:
❖ (材料)片刀的“用途”
❖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 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 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 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 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 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 :“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 ,挽救了三个孩子。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3篇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3篇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

2. 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3. 培养学生积极抵抗违法犯罪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视频素材:描绘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的短视频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并利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考虑,比方:“你们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吗?”、“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等。

Step 2:展示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例,并配合相关资料和照片,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危害有直观的理解。

Step 3:观看视频〔10分钟〕播放描绘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的短视频。

视频内容应涵盖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____等,并展示犯罪行为对受害人和社会的伤害。

Step 4:讨论违法犯罪行为〔15分钟〕引导学生考虑并讨论以下问题:1. 为什么有人会犯违法犯罪行为?2. 违法犯罪行为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 作为学生,我们可以怎样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Step 5: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海报,主题是“如何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要求海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违法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 如何防止成为违法犯罪的受害者;3. 如何发现并报告违法犯罪行为;4. 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中。

Step 6:展示海报及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海报,并由其他小组进展评论和提问。

通过这个环节对本课的内容进展总结和稳固。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心得体会。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精选3篇(二)教学设计: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一、教学目的:1.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影响;2.学习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式和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回绝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识和才能。

主题班会——善同犯罪作斗争

主题班会——善同犯罪作斗争

主题班会:善同犯罪作斗争主题班会课内容:一、青春拒绝犯罪1、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2、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二、有勇有谋的应对犯罪1、见义勇为。

匡正义2、有勇有谋,善于斗争教学过程:播放《青春舞曲》听了周笔畅的这一首《青春舞曲》大家有何感想:导入: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那么的短暂,青春因生命的短暂而弥足可贵,青春是美丽的,是绚丽多姿的,可是,有人却漠视青春,无视国法,由此酿成了一个又一个青春悲剧。

那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如何同犯罪作斗争,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的话题。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立即搜索,立即可获得15800个校园犯罪案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5%,这一数据真让人心痛,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陷入了犯罪的泥潭,请大家看几起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思考这个问题。

◇广东学生群殴一人身亡◇学生抢劫老人为“解网瘾”◇父母疏于管教少年伦为罪犯一、青春拒绝犯罪(板书)1、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最主要的还在于自身。

(内外的原因)青春期成为犯罪的高发期:一方面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在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的严重欠缺归根到底与他们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念有关。

(板书)2、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因(社会与法律给未成年人犯罪更多的宽容)在我国,为自己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受年龄限制,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年龄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

那么具体有哪些原则,请大家看课本,稍后分析案例a、差2天满14周岁的少年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b、15周岁的少年经常偷盗他人财物的是否构成犯罪?c、17周岁零11个月的少年杀了人的该不该定罪,能不能判死刑?投影:1、不满14周岁,无论行为人实施了多么严重的危害行为都不构成犯罪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八大重罪负刑事责任3、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罪都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从宽处罚4、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可见,人生路是自选的,时光不会倒流,事后后梅时已晚。

善同犯罪斗争

善同犯罪斗争

分析原因:案例一
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课任 老师批评了几句,他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 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 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心理缺陷明显。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 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 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 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 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 心理和群体心理等不良成分,是导致未成年人 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
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B.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C.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D.必须是针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三、辨析
正当防卫是正当的、合法的行为,可以大胆地不受限制地进行。 答:此观点错误。 (1)正当防卫只要不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就不负刑事责任。 (2)如果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那就是 防卫过当了。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 免除处罚。 (3)为了鼓励公民敢于实施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做斗 争我国刑法还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 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条件
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 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 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 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 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和其他 后果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1 2 3 4 5
• 针对不法侵害 •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 不法侵害者本人
二、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2020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教版)教案:+10.2+善同犯罪斗争

2020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教版)教案:+10.2+善同犯罪斗争

课堂教学安排(3)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树立勇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勇气,认识到在犯罪面前有私心或怯懦畏缩只会纵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

(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表演小品,观看后讨论PPT 出示的问题:你认为检察机关起诉方伟有道理吗?方伟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吗?(2)教师归纳讲解。

首先告诉学生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然后指出本案中,小偷逃跑时,其不法侵害行为已视为结束,此时方伟抓住小偷后应与超市员工一起将其扭送到司法机关,而不能继续进行所谓的“防卫”,否则构成防卫过当;接着讲解防卫过当的条件。

用PPT出示下图: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

(1)请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P113活动框中区志见义勇为的事迹,然后各抒己见谈谈对区志行为的评价以及自己遇到这样事的做法。

(2)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肯定区志见义勇为的品质和精神,大力提倡每个人都应具有见义勇为的行为,同时还要讲究方法,见义智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如教材P113链接中提到的拨打“110”报警电话,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现场,等等。

补充介绍“南工学子品行优,见义智为勇出手”案例。

(3)补充见义勇为的要件与法律规定:构成见义勇为的三个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见义勇为视同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4)应对犯罪的综合办法:板书: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作斗争;正当防卫的条件;见义智为;善于同犯罪作斗争。

善同犯罪斗争 教学设计

善同犯罪斗争 教学设计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善同犯罪斗争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和依法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智慧。

教学准备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并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为避免学生收集来的案例资料繁琐、重复、缺乏针对性等情况发生,老师在课前应与各组进行必要的交流,了解情况,以便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最好准备好本环节的补充案例,以防教学时由于学生参与程度不足造成冷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导入】讲讲我们知道的那些令人痛心的故事。

选2~3个准备比较充分的四人学习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与全班交流他们在课前收集来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

(每组只讲一个案件,要求讲解详细、生动。

)如果学生自己准备的案例比较丰富,已经能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共鸣,则直接进入师生对话环节,如果学生提供的案例过于简单,老师可补充自己收集来的案例,如以下案例。

害人害己的“拔刀相助”:2002年4月的一天,某县一所中学的寝室里,学生余某和同住一室的陈某在熄灯后仍大声交谈,隔壁的同学王某等人因受到打扰睡不了觉很不满,双方发生争吵。

后来,陈某与王某就约好到学校操场上去“单挑”。

陈某带上一把水果刀防身,但后来出门时因要换鞋,随手将刀递给与他同寝室的余某,之后,陈某和王某按约定来到学校操场,余某带着那把刀,也跟到了操场上。

看到陈与王二人在对打,当时他那把刀就抓在手上,陈某被打得后退时,也许是想起了“拔刀相助”这个成语,余某见陈某打不过王某,就随手朝王某腹部连刺数刀,刺破了其回肠。

经法医鉴定,构成重伤。

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上的人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余某当时正好是14周岁超出一个月。

因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的敲诈勒索罪:这是一起敲诈勒索案件。

一位中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是父母管教较严,平时给他的零花钱不是很多,但他有与同学攀比的心理,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

一次,他在一部警匪连续剧中看到一个匪徒利用恐吓书信,向一个富豪人家敲诈巨款得手之后沾沾自喜的情节,不禁萌生了利用这种方法弄点钱用用的想法,心想反正能敲诈来钱更好,敲不来也无所谓。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导学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导学案

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一、课题: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二、学习目标:1、了解同龄人犯罪的原因,警示自我、保护自我、防患于未然,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采用以“案例教学法”,组织学习和研究,在合作交流中锻炼能力,提升法律意识。

3、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坚决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三、重要知识点:1、犯罪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型?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几类。

3、什么是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事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5、、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范围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6、如何遵守法律这一基本的行为准则?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

7、怎样正确对待网络?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③、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④、不进营业性网吧;⑤、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

8、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有?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逞强好胜,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善同犯罪斗争

--善同犯罪斗争

正 当 防 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 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 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 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行卫。
正当防卫条件
(1)主观条件----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 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超市老板为了保护自 己超市的物品—开心果,牛肉干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
(1)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也要尽 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 (2)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温馨小提示:
遇到各种危急的情况,帮助或救助 他人时,要见义智为
补充见义勇为的要件与法律规定
民政部、劳动保 障部、财政部等有关 政府部门或见义勇为 基金会既要进行必要 的表彰和奖励,又要 做好有关见义勇为人 员保护工作。见义勇 为人员经认定为工伤 的,按工伤保险条例 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 遇。
课后搜集一些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王涛是一名十三岁的学生,他的哥哥王明不务 正业,喜赌好酒,经常以各种手段骗取别人的 钱财,用于吃喝嫖赌。还经常在赌博输钱或喝 醉酒后,当着王涛的面多次毒打父母,并持刀 砍伤父亲。出于义愤,一天早晨,王涛乘哥哥 酣睡之机,用菜刀、钢管等凶器将他杀死。当 天上午王涛到公安局自首。
D.必须是针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四、简 答

• 1、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列 举出三个 原因) • 2、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 条件有哪些? • 3、什么是职务犯罪?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 重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难点:正确理解正当防卫,培养见义勇 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教 学 方

第4单元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10.2善同犯罪斗争

第4单元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10.2善同犯罪斗争
第二,人生观、法制观错误。案例2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
第三,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案例3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1)用PPT呈现三个案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9~111的活动框文字、正文、点评、链接,思考、分析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1: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老师批评了几句,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方法能力
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
教学
方法
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内容及人员安排
展示检查方式
知识回顾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刑法在哪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4分钟)
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聆听区志见义勇为事迹的朗读,培养见义勇为意识和精神,在与犯罪作斗争时要注重讲究方式,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
第三目:职业生涯廉为本(8分钟)

秋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秋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教案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围绕主题,分析原因
第三环节“法官忠告”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组织讨论:“如何保护自己才是合法的?”
4、在讨论中认识受害者要克服报复心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突出主题告诫学生依法保护自己
第四环节
“法律”
5、展示课件,指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5、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律己。
青少年了解某某承担的法律责任,应知法、守法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
课题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同龄人犯罪的原因,警示自我、保护自我、防患于未然,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以“案例教学法”,组织学习和研究,在合作交流中锻炼能力,提升法律意识。
情感和价值目标: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认识到一般某某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坚决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从众心里导致犯罪
2、某某必受制裁
——启示:交友必须慎交,依法行事。
教学流程
第 4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1、复习第九课若干知识,设问:①为什么说法律是武器?②法律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在完成教师的提问中回顾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武器。
抛砖引玉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设问导入新课
1、设问:你最喜欢的影视作品或电脑游戏是什么?其中的哪些情节和人物是真实的?
1、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直接导入并质疑
二、新课学习与探究

《自觉预防犯罪 善于同犯罪斗争》说课课件

《自觉预防犯罪  善于同犯罪斗争》说课课件

5、作业布置
1、谈谈未成年人应该怎样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每个同学制作 一张手抄报,并在班级进行评比。
七、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本堂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老师 的主导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小品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表演才能,实现 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3、板书设计
10.2 自觉预防犯罪、善于同犯罪作斗争
一、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 3、中职学生预防犯罪的措施
二、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职业人
三、培养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的品质,善于同犯罪作斗争
4、课堂小结(2分钟)
人生没有彩排,青春也不能从重来。 任何犯罪行为都会给他人和自己造成 不可估量的伤害。希望同学们正确把 握人生方向,自觉预防犯罪,作遵纪 守法的职业人,发扬见义勇为和见义 智为的优良品质,为创造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做贡献。
不足之处;
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调动起来,有待今 后进一步改进教法和学法。
敬请评委批评指正
谢 谢
6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
情境教学法
使教学内容
生动、直观
体现学生的 主体作用和 老师的主导 作用
老师当导演 学生做演员 课堂变舞台
7
五、说教法和学法
学法
分组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8
六、说教学过程视频Leabharlann 入讲授新课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9
1、视频导入: 学生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5分钟)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教案新部编本 人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教案新部编本 人民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0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怎么就错了呢?》)备课资料自学思考题(p110—113)1、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P113)2、看110页《1998---2002年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柱状图,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3、阅读111页的案情发布《我错在哪里了?》,请大家分析杨益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一、图表导入新课展示110页“1998年至2002年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柱状图,提问:1、此图反映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二、新课学习第一环节:“案情发布”(111页的案情发布《我错在哪里了?》)1、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2、他犯了什么法?参考答案:(1、无知与违法。

杨益刚的无知使其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犯罪。

2、课本P112,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环节:延伸拓展:1,假如你的朋友请你帮助保存来路不正的物品,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最为妥当?2,因为无知导致犯罪是可悲的。

如何使自己不至于因无知而在浑浑噩噩中掉进犯罪的泥潭呢?3,下列行为都属违法行为吗?都要受到什么的制裁?①随意拨打110,119 ;②知情不报或作伪证,隐藏犯人;③谎称某大楼要爆炸;④购买来路不正的物品;⑤偷小偷的东西等。

参考答案(1、劝说其还给物主,并主动向物主陪礼道歉,赔偿损失;劝说其投案自首;如果不听,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2、拿不准的事不要急着做,先向父母、老师等成年人咨询;①学习法律知识;②遇事三思而后行;③要不断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④时刻告诫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⑤增强自控能力,磨练意志。

3、都属于违法行为。

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第三环节:法律链接:(113页,违法与犯罪)1、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善同犯罪作斗争”活力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善同犯罪作斗争”活力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区域职教巡礼】一“善同犯罪作斗争”活力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徐鸿洲摘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终极价值追求。

“善同犯罪作斗争”一课教学设计紧扣法治课程特点,遵循活力课堂“三段六步”教学结构,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整体化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注重从课堂教学结构、主体探究体验、教学资源生成等方面体现出活力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得到的启示是要彻底转变中职思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着力研究中职思政学科活力课堂教学标准,深度开发中职思政学科活力课堂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活力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启示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2-0050-04匕忒眾痛衍X 总第468期220・」2C 50“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终极价值追求。

在思政课程活力课堂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等理念,遵循“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思政课程改革要求,继承传统德育教育“三贴近”原则,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积极实施“三段六步”教学结构程序,推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善同犯罪作斗争”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过初中阶段学习,中职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法律认知能力,对违法犯罪行为也有一定的基本判断,但对生活中正当防卫的条件、见义勇为的界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度认知,更不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去观察解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类犯罪行为,缺乏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善同犯罪作斗争”一课教学设计在活力课堂教学理念指引下,突出体现“三段六步”课堂教学结构,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教与学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进行判断,从当事人视角分析法律争议的焦点,寻找法律依据,巧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有效培育中职学生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为中职生健康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法治基础。

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教案

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教案

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教案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第十课第二框引言:犯罪不仅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而为了更好地应对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重视与加强善同犯罪斗争教育的相关工作。

本文将围绕第十课第二框,探讨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这样的教案。

一、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重要性1.1 培养公民责任感善同犯罪斗争教案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并增强他们的法律责任感。

通过教案的开展,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犯罪以及各类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而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1.2 构建和谐社会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实施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

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对犯罪行为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从个人出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起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重要性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制定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原则2.1 实事求是善同犯罪斗争教案制定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客观地分析罪犯的心理、犯罪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教育措施才能更好地产生效果。

2.2 针对性强制定善同犯罪斗争教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因为不同人群对犯罪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有所不同,只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实施3.1 教育环境的创设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支撑。

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都应针对性地组织相关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为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帮助。

3.2 多层次教育善同犯罪斗争教案的实施应该注重教育的多层次性。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开设法治课程、举办主题讲座等形式来普及相关知识;在社区中,可以通过策划社区宣传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

第十课第二框:善同犯罪斗争
3、远离诱惑、廉洁为本




1、正当防卫的条件包含哪些?
2、你对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有何看法?




请同学回答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




本课主要学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法律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青春要拒绝犯罪,做未成年人正确的事情,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同时也要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当碰到犯罪发生时,要敢于或者善于同犯罪做斗争,不要无视犯罪的发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要避免职务犯罪,远离诱惑。
没等严凯开口说话,他的头上突然挨了一闷棍,感到一阵晕眩。跑开的那几个男女见他倒下,又围了过来,抬脚用力往他身上踹。无力还手的严凯,只能用手紧紧地护住头。
严凯说,那6个人打完他,就去那个中年男子身上掏钱,钞票撒了一地。他们捡起地上的钱,还想来掏严凯口袋里的手机和钱包,他蜷成一团紧紧抱着,那些人试了几次不成,就走了。
中年男子一边跑一边大喊“抢劫啦,快救我”,跑到公交站就跑不动了,大口喘着粗气。严凯赶紧跑过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中年男子说:“有人抢劫,求你救救我!”
追上来的6个男女看到严凯,停下了脚步。严凯冲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抢劫?”那几个男女一听,立即四散跑开。严凯拔腿就追,伸手抓住了跑向公园南门的一男一女,用力一拽,把两个人拉倒。
善同犯罪斗争
一、青春拒绝犯罪
1、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
(1)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巨变
(2)在思想品德品质和法律观念上存在严重欠缺
2、社会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原则
参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说明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是什么态度。
二、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1、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做斗争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教案 人民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0课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教案 人民版
二、新课学习、探索
第一环节
“案情发布”
2、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以牙还牙,错了吗?”案情发布。
2、在阅读中思考“受害者为什么会成害人者?”
依据材料,引导学生质疑
第二环节
“案例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看课件并由自由发言:①是否同意书中观点?②如果王宜用法律手段会怎么样?
3、在讨论中认识王宜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思考,得到结论:他是有志向的学生,但盲目模仿,不懂法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独立思考,培养能力,解决疑难点
第二环节
“警方忠告”
3、展示“警方忠告”课件。
3、在讨论中分析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及盲目模仿的危害。
承上启下
第三环节
“漫画图”
4、展示课件提问:①漫画中人物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②你从中得到什么意识?
3、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诺言在法律面前不起作用,一旦违法犯罪,必自食其果。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依法自律
三、巩固
迁移
4、布置作业:
你认为应该如何“慎交”?写一份建议书。
4、在完成建议书活动中加强对慎交朋友的认识,依法规范自己行为。
实现价值观
情感的升华
板书设计
青少年团伙作案率高
→“一起干不会有事吗?”→
4、在自学中解决老师的提问,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明白不能一味模仿掉进犯罪的深渊。
开拓思维启迪学生
三、迁移扩展
5、布置作业。“盲目模仿,可取吗?”写一段体会。
5、在体会中加深理解,盲目模仿是十分有害的,要学法、懂法、守法。
总结巩固,增强法制观念。
板书设计
模仿——盲目模仿,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警方忠告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备课日期 2012年 3 月日上课时间 2012 年月日课题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总第23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本课第 2 课时2、懂得职业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防范意识课型:新授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不法行为斗争重点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教具:计算机、多媒体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创境激趣】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思考: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一、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引思明理】问题: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

问题: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

由学生讲述。

(略)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老师把每个问题布置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

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

(略)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回答问题: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了解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了解职务犯罪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树立廉洁为本的价值观。

运用: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9~115,《教师教学用书》P128~140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下载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痛打小偷”。

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有关的案例与材料;每人搜集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排练小品“痛打小偷”。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教学内容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

2.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教师事先播放观看,然后进行节选,最好不超过3分钟;或者结合学校、班级的法制教育事先进行观看)。

(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

那么如何防止这一问题产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善同犯罪斗争、青春拒绝犯罪。

3.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思考犯罪的主观原因,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拒绝犯罪。

(二)研习新课(32分钟)第一目:青春拒绝犯罪。

(13分钟)1.教学内容(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

(2)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1)用PPT呈现三个案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9~111的活动框文字、正文、点评、链接,思考、分析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案例1: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老师批评了几句,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

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案例2:因吃喝玩乐欠了同学500元钱,17岁的杨小宇(化名)用玩具手枪抢劫了司机手机一部和62元现金,被捕。

他不以为然,认为玩具手枪只是玩玩而已,不构成犯罪。

案例3:17岁的周某在打台球时被素不相识的闵某等人砍伤,闵某等人逃逸。

半年后周某得知闵某在网吧上网,欲讨回自己被砍伤时的医疗费。

但他不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邀集同伙携带刀具将闵某及自己并不认识的与闵某在一起的戴某等四人砍伤。

闵某、周某等由于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

(3)在各组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

第一,心理缺陷明显。

案例1以及教材P109的活动框“青春期的变化”、P110的链接,都告诉我们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

第二,人生观、法制观错误。

案例2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

第三,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

案例3反映的正是这一点。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

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刑罚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这样规定?对我们有何启示?(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刑法第17条、第49条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样规定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犯罪原因,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

板书: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特殊原则。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1)分组讨论,第一、二、三小组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

(2)通过该探究活动,认识到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发期,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拒绝犯罪。

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

(1)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小组讨论,第四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回答问题。

(2)通过该探究活动,懂得国家为了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司法措施,珍惜青春年华,走好青春之路。

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11分钟)1.教学内容(1)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

(2)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三:蜘蛛侠。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彼得走上除暴安良之路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侵害他人的犯罪,会挺身而出吗?说说你的理由。

(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也可要求学生对第二个问题在组内展开小辩论。

(3)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树立勇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勇气,认识到在犯罪面前有私心或怯懦畏缩只会纵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

(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表演小品,观看后讨论PPT出示的问题:你认为检察机关起诉方伟有道理吗?方伟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吗?(2)教师归纳讲解。

首先告诉学生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然后指出本案中,小偷逃跑时,其不法侵害行为已视为结束,此时方伟抓住小偷后应与超市员工一起将其扭送到司法机关,而不能继续进行所谓的“防卫”,否则构成防卫过当;接着讲解防卫过当的条件。

用PPT出示下图: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

(1)请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P113活动框中区志见义勇为的事迹,然后各抒己见谈谈对区志行为的评价以及自己遇到这样事的做法。

(2)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肯定区志见义勇为的品质和精神,大力提倡每个人都应具有见义勇为的行为,同时还要讲究方法,见义智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如教材P113链接中提到的拨打“110”报警电话,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现场,等等。

补充介绍“南工学子品行优,见义智为勇出手”案例。

(3)补充见义勇为的要件与法律规定:构成见义勇为的三个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见义勇为视同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4)应对犯罪的综合办法:板书: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作斗争;正当防卫的条件;见义智为;善于同犯罪作斗争。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三:蜘蛛侠。

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分小组讨论、辩论,交流体会与做法,培养与罪犯作斗争的勇气。

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

观看小品“痛打小偷”,了解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正当防卫的限度。

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

聆听区志见义勇为事迹的朗读,培养见义勇为意识和精神,在与犯罪作斗争时要注重讲究方式,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

第三目:职业生涯廉为本(8分钟)1.教学内容(1)腐败的危害。

(2)职务犯罪的种类。

(3)以廉洁为本。

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六:志武走上犯罪之路。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4活动框中的案例,分析志武犯罪的原因,说说腐败的危害,如何从自我做起,防止重蹈覆辙。

(2)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志武犯罪是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致,不思进取,享乐至上,面对金钱和权利丧失了自我。

这是一种腐败。

腐败的危害很多,如败坏政府的威信,造成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流失,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等。

探究活动七:廉洁为本,杜绝职务犯罪。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4~115的链接、正文和点评,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职务犯罪?常见的职务犯罪有哪些?如何面对职务犯罪?(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第一,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行为。

第二,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

第三,面对职务犯罪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做到自立、自强、自爱、自律;其次要用理性和责任约束自己,自觉遵纪守法;再其次是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不被一时的灯红酒绿所迷惑,拒绝诱惑;最后是廉洁为本,珍惜美好的青春和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远离犯罪。

板书:职业生涯廉为本;腐败危害巨大;职务腐败(及其内容);远离诱惑廉洁为本。

3.学生活动探究活动六:志武走上犯罪之路。

阅读教材P114活动框中的案例,分析志武犯罪的原因,了解腐败的危害,作为今后参加工作后的借鉴,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

探究活动七:廉洁为本,杜绝职务犯罪。

(1)阅读教材P114~115的链接、正文和点评,各小组讨论,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了解职务犯罪及其主要内容,懂得廉洁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每位同学大声朗读教材P115最后一个自然段,细细品味其含义。

(三)课堂小结(3分钟)1.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1)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要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青春拒绝犯罪,走好青春每一步;敢于与犯罪作斗争,善于与犯罪作斗争,培养廉洁意识,将来工作后要远离职务犯罪,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

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2)板书:自我修养自我控制;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珍惜青春廉洁为本。

3.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板书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

(四)课堂练习(5分钟)1.教学内容学习评价。

2.教师活动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9第16-18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1第13-15题。

(3)辨析:《学习指导》P52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