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模式”对我国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合集下载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 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 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C.外烁说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 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 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被称为()A.学科结构运动B.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进步主义运动24.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5.施瓦布认为,构成课程的要素有四个。

我国网络课程设计的研究综述

我国网络课程设计的研究综述
有关 的其他部 门人 员也纳 入 到教学 系统设计 中来 。 一个具 有不 设计 的时候 , 它是 应当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 开发设计 出适合本课程特征 的导航 系统 。 另外 , 论采 用什 么样 的导航 方式 , 应 当清晰 明确 , 不 都 同观点和价值体系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 使用户一 目了然 综合采用多种导航以满足学习者的各种不同的学 3 网络 课程 的教学 设计 、
设计理论 、 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法、 络课程 的教 学设计 、 网 网络课程的 系统设计 四个方 面综述 , 希望能为 网络课程设计者提供 借鉴
关键 词:网络课程 ;设 计;研 究综述;趋势


问题 的提 出
分 ;借 助于 网络 日志实 现学 习过 程 的评 价 ;通 过作 品集 对学 生 知
网络课程 的教 学设 计包 含很 多方 面 , 如教 学 目 的设 计 、 标 教学 习需求 。 内容 的确 定 、 学习 者特 征 的分析 、 习活 动 的设计 和 学 习评 价设 计 学 () 2 课程 界 面设 计 等 等 。 于 网络环 境 的特征 , 篇着 重对 学 习评 价 的设 计 和学 习 活 鉴 本 李 晓东 【 议 如下 : 6 ] 建 媒体素材设计。 讲解原理时采用文字加动画的方式 讲解操作 动 的设计 进行分 析。 过 程时 采用 屏 幕视 频 录像加 声音 讲 解等 方式 在操 作 练 习时 , 真 除 () 1 学习 评价 设计 还采 网络课 程的学 习评价 即在网络课程 学习 的过程 中对学生 的学 习 实 操作 之外 , 用 了交互 式动 画 的方 式 。 过程 和学 习结 果进 行 价值判 断 4学 习评价 设计 是 网络教 学 活动 中 】 。 画面 布局 设计 。 件 中 的画面 以“ ” 课 T 型布 局为 主 , 上方 设 画面 下方 下方 至关 重要 的环 节 , 验 网络教 学 效果 的重 要标 准 , 是在 学 习 置 导航 栏及 功 能栏 , 左边 是 主菜 单导 航栏 , 右 边是 网络 课 是检 特别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总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P103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P1773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p190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P2933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P340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

P5437.剖析个别化教学组织的三个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和“能力分组”。

P265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37.请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31.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

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32.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可能会不好变通和调整。

33.创设课堂讨论情景,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有价值问题,教师以平等身份与学生讨论,创在良好氛围,3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1、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它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网络教学实践反思(3篇)

网络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本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幸参与了网络教学的实践,现将自己的实践反思如下:一、网络教学的优点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文字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提高教学效率网络教学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公平网络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使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二、网络教学的不足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尽管网络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网络教学效果不佳。

2. 网络教学资源匮乏网络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难以筛选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

3. 网络教学互动性不足网络教学缺乏传统课堂的面对面互动,教师难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因材施教。

此外,学生之间也难以进行充分交流,影响了学习效果。

4. 网络教学设备不完善部分学校网络教学设备不完善,如网络带宽不足、设备老化等,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效果。

三、网络教学实践反思1.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术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术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术[摘要]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

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发展的历史,并对MOOC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七个国外典型的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对各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确定关键词,从组织机制、平台定位、课程组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质量认证六个方面,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并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开放教育资源;网络学习一、引言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要从MIT的开放课程(OCW)运动开始,早在2002年。

MIT就把自己大量的课程放在网上供人们免费学习。

后来,随着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将优质资源共享。

2012年,开放教育资源这一领域又开始出现新一轮的高潮。

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从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们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

对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

这类服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人们将这一类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称为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并将2012年称为“MOOC之年”。

MOOC沿承了OER的开放共享知识的理念,成功高效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

是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突破性创新。

目前,各国教育机构也纷纷投入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当中,一批批网络课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我国高校在继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网络公开课之后,也密切关注MOOC的发展,北京大学已经计划推出本校的MOOC课程,上海高校课程联盟也初步实现了上海高校间优质资源贡献,并可获得学校认可学分。

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教学行为的几点感悟

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教学行为的几点感悟

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教学行为的几点感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环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环境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为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于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教学行为有了一些感悟,接下来将分享给大家。

利用网络环境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地域,学生只能接触到身边的教育资源,而网络环境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利用网络环境,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将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汇集在一起,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获取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利用网络环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们接受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而通过网络环境,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设置在线课堂,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还可以设置在线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网络环境,学生们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利用网络环境可以促进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节奏都是不同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而通过网络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网络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实现更好的差异化教育。

利用网络环境可以拓展教育的边界,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利用网络环境,可以为教育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

网络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与启示(doc 10页)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与启示(doc 10页)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与启示(doc 10页)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张建国摘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从而对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理性分析.探寻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视我国职教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移植普教、洋为中用和本土创生三个阶段。

从这一发展演变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特点和适用背景;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源于解决由于社会变革而引起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特色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是我国未来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关键词:职教课程开发模式;演变;启示作者简介:张建国(1973--),男,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7)()8--0004—07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这一术语已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从196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课程开发的研究。

1974年3月,日本文部省得到OECD的合作,在东京召开了课程开发研讨会。

以此为契机.所有国家对于CERI倡导的“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技术的关注日益高涨。

“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在教育学界开始流行,也是始于这一时候。

它又称课程设计或编制,是指根据教学目标。

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开发、编写、编辑、评价课程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体系,反映的是产生一个课程的全过程。

所谓课程开发模式,就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特定的组织型式或结构,它受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观和课程观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课程开发模式也在——定层面影响着人才培养方式和质量。

时—卜,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和职业学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其途径、方法、内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趋向却是一致的,即把革新传统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

成功开设在线教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开设在线教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开设在线教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介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尝试将课堂搬到线上。

成功开设在线教学课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扩大受众群体以及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享成功开设在线教学课程的实践经验,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准备阶段1.确定目标:在开始前,明确自己希望通过在线教学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参与度等。

2.做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 并确定适合他们的在线平台。

3.设计课程内容:根据目标受众特点设计符合其需求的课程内容,让其更易于在线传授。

4.筹备技术设施:确保拥有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并配置所需硬件和软件。

三、制作过程1.视频录制:选择合适的录制设备和软件,确保音视频质量,同时注意提高讲解效果。

2.PPT制作:设计精美的PPT,结合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呈现重点知识点。

3.互动环节设计: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诸如投票、问答等互动功能,增加学生参与度。

4.录制编辑:对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和剪辑,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连贯。

四、实施阶段1.提前通知学生:提醒学生相关课程信息及上课时间,并告知所需准备工具及材料。

2.线上教学技巧:掌握线上教学技巧,如鼓励互动、提高师生沟通效果等。

灵活运用各种在线教学工具和资源。

3.反馈与调整:随时关注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不同需求。

五、评估与改进1.学员评价收集:设计匿名问卷收集学员对课程的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分析。

2.教师自我评估:根据开设在线教学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寻找改进的空间。

3.持续改进:根据学员评价和自我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持续优化在线教学经验。

结论成功开设在线教学课程需要在准备、制作、实施以及评估等多个方面有充分的准备和完善。

通过分享本文中的实践经验,相信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在线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断改进和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2 缺少 自主 学 习 与交 互 环 节 。 网络课 程 教 学 中 的 具 体 步骤 可分 为 6步 : 、 交互 指 的是 在学 习 的过 程 中为 完善 教 学 和学 习任 务所 1设 计 和选 择合 理 的 网络 课 程管理 工具 、 完成 的双 向交 流 。 流包 括 教师 与 学生 、 交 学生 与学 生还 网 络课 程 的质量 和 水 平受 信 息技 术 和多 媒 体 技 术
助 教 师对 学生 进 行更 有 的指 导
3 设计 互 动 的教 学环 节 、
4 考 虑 学生 自主学 习和知 识拓 展 、
及应 用》 网络 课程 建设 的实 践 证 明 , 网络课 程 系统 不仅 能 开阔学 生 视野 , 充 学生 知 识容 量 . 能有效 地 帮助 扩 还
网络 教 育是 以学生 为 中心 的教 育, 因此 。 教学 设计 学生更 好 的掌握 课 堂所 学 的知 识 .同 时也 是培 养学 生 应 以帮 助 学生 完 成 自主学 习 和知 识 拓 展 为 主线.把 学 的 自学 能 力和提 高 学生 自身 专 业技 能 、实 践动 手 能力 习 的最终 目标 落到 学 习者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上 教 师首 的有效 途径 。网络课 程 的教 学模 式 突破 了时间 、 间 、 空 先 应 该对 学 生进 行 学 习需求 、 习能力 的分 析 。 学 然后 结 地 域 的限 制 。 只要 连 接 因特 网 。 学生 可 以随 时随地 的学 合 相 应 的教 学 目标 、 教学 内容 , 用 教学 策 略 , 利 进行 综 习 , 现 了以人 为本 , 体 因材 施 教 的教育 理 念 。使用 网络 合 的 教学 设计 课 程 系统 辅 助传 统课 堂教 学 , 两者 优 势互补 . 更 有 将 能

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_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_张璇

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_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_张璇

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张璇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它部分呈现出20多年网络教育的成功经验,但仍然存在高退出率和低参与率的现象。

通过对MOOC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借鉴MOOC成功的教学组织形式,强化过程学习支持服务,并在可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MOOC课程资源,引入相应的课程教学,逐步完善江苏开放大学独具特色的在线教学服务模型。

关键词:MOOC;在线教学;教学模式;学习支持服务中图分类号:G434ʒG7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207(2013)05-0005-06收稿日期:2013-09-10作者简介:张璇,江苏开放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法学、远程教育教学研究。

(江苏南京210036)基金项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开放大学实证研究———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运行架构研究与实践”(K20120203)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悍然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国内外各界都纷纷对这一现象予以充分关注,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预测它的未来走向以及对高等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

目前,传统精英高校和MOOC平台的融合度正在日益加深①。

对于MOOC,称赞者对其大加赞赏,认为它推动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变革,并对在线教育提供了新的范式;反对者也针砭其弊,认为仍然是有缺陷的教学模式,没有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居高不下的退出率更说明没有大规模。

确实,通过网络拓展教育的对象和边界,虽然时间不长,但并不是全然的新生事物,在国内也至少已经有了20多年历史。

究竟怎样的在线教学模式是最能让学习者接受,又能确保教学质量的,远程教育专家和实践者们一直在孜孜以求。

网上教学实践反思(3篇)

网上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教育部门迅速响应,推行线上教学模式,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教师,我参与了网上教学的实践,现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一、网络教学的优点1. 资源丰富: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提高教学质量。

2. 时间灵活: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 个性化教学:网络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 促进师生互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网络教学的不足1. 教学效果不稳定:网络教学环境复杂,学生在家中学习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学习效果不稳定。

2. 学生自律性要求高: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律性,但部分学生可能无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教师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4. 缺乏面对面交流:网络教学无法完全替代传统课堂,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缺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网络教学实践反思1. 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熟练掌握网络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设计: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生互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注重学生自律性培养: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史密斯过程模式极其启示

史密斯过程模式极其启示

史密斯过程模式极其启示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史密斯雷根”模式,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具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
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其特点有:
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合并到“教学分析”模块,并对这一模块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除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外,还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和认知结构。

同时,取消了以前教学系统设计中“行为描述”。

这些改进不仅让“教学分析”内容更加充实,而且在结构上显得更加清晰、合理。

该模式明确提出了三类教学策略,即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是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

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的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是在上面两种策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的策略。

在线课程建设经验总结

在线课程建设经验总结

在线课程建设经验总结曾经有一位教育者说过:“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而课程建设则是这个趋势的核心。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对在线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始尝试从无到有地建设在线课程,旨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建设在线课程并非易事。

在初期,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如何制定课程目标、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学习路径等。

然而,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我们逐渐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在建设课程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我们还需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同样重要。

目前,市面上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琳琅满目,我们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技术水平和学习风格来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工具。

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自主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工具,以提升学习效果。

制定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是重中之重。

在线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导向、项目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下面,我们以一门名为《人工智能基础》的在线课程为例,具体阐述上述经验的应用。

《人工智能基础》旨在让学习者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概念、算法和应用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

因此,我们确定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即让学习者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并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在选择教学平台和工具方面,我们选择了主流的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和网易云课堂等。

在线课程建设意义、目标及方法

在线课程建设意义、目标及方法

在线课程建设意义、目标及方法一、建设意义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慕课(Moocs)、微课、私播课(SPOC)、翻转课堂等新型课程和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引进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课程XX门左右,计划用X年时间自主建设XX门左右我校教师授课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私播课、微课等网络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三、建设方法1.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主要以网络任选课方式进行,以学生在线学习为主。

2.校内慕课建设,以项目立项方式进行,每年建设X-X门。

3.慕课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教学单位审核推荐,学校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予以立项。

4.学校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引进X家在线课程建设公司,组建慕课建设技术团队,指导、协助和配合立项课程团队完成慕课建设工作。

5.私播课、微课由学院(系、部)负责,每个学院(系、部)都要根据实际教学任务建设相当数量的私播课和微课,私播课和微课建设主要在录课教室进行,技术培训由教务处负责组织。

6.在线课程(含慕课、私播课、微课等)利用统一网络课程平台对校内或校外进行发布。

网络课程平台由在线课程建设公司提供。

7.校内在线课程视为教师职务之作。

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等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在线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的教师,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归属学校。

过程与控制 信息科技教学反思总结

过程与控制 信息科技教学反思总结

过程与控制信息科技教学反思总结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科技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然而,信息科技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过程与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科技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科技进行教学。

二、过程与控制的概念过程与控制是系统工程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信息科技教学中值得借鉴的理念。

过程指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和事件,而控制则是在这些活动和事件中对目标进行调节和指导,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过程与控制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过程与控制1. 过程的分析与设计在进行信息科技教学时,首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设计。

这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2. 教学过程的引导与监控一旦教学过程开始,教师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引导与监控。

这包括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等。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

3.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教学过程结束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

这可以通过作业成绩、学生表现、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

在评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四、信息科技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过程与控制的理念非常重要。

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及时的引导与监控,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评估与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与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科技教学的效果。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信息科技教学的过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对过程模式的评价

对过程模式的评价

对过程模式的评价过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标模式的局限性,否定了目标模式关于确立和表述课程目标的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偏向,肯定课程研究的重要性和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使课程开发更趋于成熟和完善。

与封闭的目标模式相比,过程模式是一种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的特点是预先决定行为目标,明确指出学习后应表现的所为,目标模式即属此类。

开放系统则不同,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目标和内容也不必预定,因为儿童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能改变。

教师的任务不是灌输或塑造儿童的行为,而是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

学生不仅是主动的问题解决者,也是问题发现者。

过程模式反对把教育看成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强调教育是一种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获得求知能力,发展认知作用,增进批判能力,成为有灵活性、有教养的个人。

但这些认知素质不是通过所记忆的知识量的多少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所能反映出来的。

因此,教育不在于获得大量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发展求知能力;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达成理解;不在于学习本身,而在于形成智慧。

也就是,过程模式强调教育的方式(manner)而非教育的内容(matter),强调儿童如何学习而非教师如何教。

过程模式反对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提倡主动的学习和建构,重视发现和探究的学习。

即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而是主动的参与,通过自己的行动促进学习和认知技能的发展。

在此,传统的教师角色必须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释者、咨询者和参考资料的提供者。

过程模式重视开放的、非形式化的学习环境。

即为刺激儿童主动的学习,教育环境的设计要鼓励儿童自由选择、自由探究,在各种措施上,在氛围上,必须是开放的、非形式化的、结构松散的,使教室不成为讲堂,而成为讨论、交流的场所。

因此,教师要注意教材和活动的选择、组织和方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其观察、实践和解释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模式”对我国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从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和开展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课程仍是在传统的“泰勒目标模式”下进行开发的。

然而在信息化学习型的社会中,网络课程不应该仅仅是传统课程和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而更应注重如何让学生在数字化内容的学习中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

本文试图透过“过程模式”视角,并结合对现状的剖析,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开发的建议。

[标签]网络课程目标模式过程模式课程评价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的核心,其开发建设的数量也正在成倍地增长着。

然而决定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其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需要先进课程开发理念的指导和与之相适应的开发模式和评价模式,而这些正是目前的网络课程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网络课程的理解对于网络课程的理解,是网络课程开发的理念。

怎样理解课程决定了网络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网络课程仍属于课程的范畴,而“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

“currere”原意指“跑的过程与经历”,它可以把课程的涵义表征为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网络课程理解为通过网络而获得的学习经验体系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最大差异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学习情境中。

有效的网络课程比传统课程更能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体验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构建自主、协作的学习情境,让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

二、我国目前的网络课程现状分析1.网络课程开发现状截止到2004年,我国开展网络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到68所,共开设了120多个不同专业。

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达到200多万。

学历培养层次也涵盖了普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等各个层次。

在网络教育中,课程建设是核心,因此教育部于1999年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经费,重点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并实现了资源共享。

目前很多高校的网络学院都在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如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4个专业设置了57门网络课程,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仅2000年秋季就向6个专业提供了42门课程。

从规模和数量上看,我国的网络课程已经得到蓬勃开展,但实际上其理论和实践上都仍处于探索阶段。

笔者在调查了68所试点高校的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网络课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落后的课程理念——其遵循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仍是传统的泰勒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从而导致了网络课程内容从组织安排到课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方面都出现了不足。

2.目标模式“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指决定课程的过程及其所依据的各种理论取向,其主要模式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the objec—tives model)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而进行开发的模式。

它是20世纪初开始推行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因此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和传统模式。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

他认为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教育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于评价,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核心和归宿。

因此,课程开发及一切课程实施活动都应围绕着课程目标展开。

“泰勒原理”对教育目标的强调,在世界各国课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度成为20世纪50~60年代课程开发唯一的“科学”模式。

但这种“目标至上”的传统课程开发模式因为过分强调目标的实现而早已遭到质疑。

这种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忽视目标以外的学习要素,不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不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都是预定性的评价。

显然以目标模式为指导进行课程开发与现代教育中强调的鼓励个体性、创造性的学习是不相符的。

3.我国网络课程的不足我国目前的网络课程中明显带有“泰勒原理”的烙印,很多高校提供的网络课程开发仍是传统教育的流程。

这主要表现在,不管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水平如何,也不管是什么科目的课程,总是先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告知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

也就是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这些网络课程的目标都是既定的,而且无论经过怎样的课程活动,如PPT讲稿的展示、流媒体视频的讲解、BBS的讨论等,学生的最后一步学习活动,不约而同地都是依据客观测试题去检验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课程的目标。

学生如果要进行课后复习的话,也只能针对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进行知识点的查询。

在这里,一切课程活动总是要向特定的目标靠拢。

正如泰勒模式所强调的那样,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归宿。

网络课程采用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必然会影响其教育成效。

因为不管课程中提供的资源多么丰富和开放,如果不结合学习者的自身特点,资源就会变成“花瓶”,而且目标导向的模式对知识中的问题限制答案,实际上扭曲了知识的本质,狭隘地规定了学生的培养方向,对知识结果的确定性的过分强调必然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模式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过程完全就是对学生的控制过程。

岂不知教育的真正价值应该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教育成功的程度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因此,网络课程只有摆脱现有传统课程开发模式的枷锁,才能给学生真正的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机会。

三、过程模式及启示网络课程要想获得良好的网络教育效果,就必须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指导。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网络教育的使命早已不仅仅是延伸传统课堂,其重点应该是培养适应数字化学习的人和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最有用和最有效的学习。

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那样,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

网络课程必须从对学习目标的强调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英国学者斯坦豪斯针对传统目标模式提出了“过程模式”(process model),指出“泰勒原理”过于强调预设和程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更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

针对目标模式,他提出了课程的一般目标,即不进行目标预设,而是确立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教育目标,且不着眼于具体内容及后果的预设和控制。

过程模式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期望达到的行为目标,它强调发现和研究,学生往往以建构者和探索者的身份进行学习。

过程模式要求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课程活动中关注学生个人的理解和判断。

这种基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模式,认为教育是一种过程,强调知识的发现性,认为学习过程最大的价值是思维、探究和创新。

知识只是提供思维的原材料,也是学生需要思考的对象,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去接受现成的东西,因此它不能作为教育必须达到的目标来束缚人。

教育与课程意味着向学习者传授具有价值的东西,即发展学习者的知识和理解力,而且教育与课程有着自己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因此人们完全可以合理地开发课程,而不必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过程模式要求学生的学习是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在与教师、教育情境和与其他伙伴之间的对话交互中,不断地获取知识、生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决不是特定教育结果的控制者,而是引导者、解释者、咨询者和参考资料的提供者。

对课程或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课程开发者和教师,而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批判、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不像目标模式那样采用客观测试评价。

过程模式所提倡的知识观、学习观和评价观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四、对策基于“过程模式”的启发,改变网络课程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人手。

1.网络课程应树立正确的目标取向任何课程目标的制定都体现着一定的目标取向。

“目标模式”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其目标取向是一种具体的精确的行为目标。

这必然要求网络教育目标的标准化,从而对特定知识目标的实现给予保障、对教学过程予以控制。

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埃利奥特曾指出,“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劳动、学习和家庭生活方式中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敌人”。

网络教育培养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人,反映在课程上,就必须提供让学生提升主体性、自主性和个体性发展的空间。

这也正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的意义所在。

因此网络课程的目标取向是,指向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即所谓的表现性目标取向。

网络课程具有资源丰富和易得的优点,学习情境的建构也容易实现。

关键是课程开发者应该根据课程和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有效地组织情境,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因为课程只是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课程开发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某些规定的课程内容,而是要通过学习体验去发展个性。

树立正确的课程目标取向,无疑是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活动和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

开放式目标取向下的学习也必定不会是直线式的和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2.合理组织安排课程内容过程模式提示我们,网络课程应成为一种“体验课程”。

体验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行为,而且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现有的经验进入课程所引导的情境的。

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安排引导性的内容。

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完全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社会化、情境化和现实化,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和创设情境,如选择“案例学习”、“问题学习”等基于资源的课程内容,并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主动探索,真切地体验学习过程。

目前在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往往是采用大量的超链接导航系统来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的交互性学习环境和海量的课程内容。

为了防止学习者出现迷航和探索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网络课程可以在做学习导航时追加制定知识点导航、检索导航、导航图或目录数导航等,让学习者随时能够确定自己的位置,又能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

3.课程实施中加强交互活动网络课程实施的一大特点是师生在空间上的分离,这无疑要加强交互活动以弥补不足。

目前交互已经被公认为是网络课程的重要因素。

莫尔(Moore,1989)指出,在线学习有三种交互,即:(1)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的交互;(2)学生和教师间的交互;(3)学习者同伴间的交互。

很多网络课程针对这三种交互提供了各种网络交互平台,如虚拟课堂、聊天系统、协作虚拟环境、视频会议系统、公共白板等等同步交互和E—MAlL、BBS等异步交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