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育”从娃娃抓起
日本的教育方式
日本幼儿教育,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细节1、无数大大小小的包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
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经过两年,我们都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的分门别类。
我想日本人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自己拿这是很震动我的一个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那些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都由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
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爱孩子更多一点呢?3、一天多次脱换行头,有条不紊2-3岁的孩子,每天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
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
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了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4、运动会没有个人冠军不到1岁的孩子入托,也要参加运动会。
0岁的娃娃哭着拼命向前爬,还是有点打动人心的力量的。
运动会,只有团体赛,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没有胜利的个人。
强调参与,不鼓励相互对比。
5、完全混班教育在9:30之前,下午3:30之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
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
孩子们的成长感特别明显。
6、教育是为了教孩子“笑”和“感谢”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
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
关于食育
而且把人类食用“有生命的东西”可给人 类带来“生存的力量”的知识告诉他们, 以培养他们以感谢的心情食用食物的情感。 对于那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来说,几乎毫 无
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一般也容易忽视对
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一个家庭的全
体成员在一起了解蔬菜或鱼
类养育过程。
“食育”
可培养孩子们料理食品的能力
在自然界里,只有人类是使用火、使用工 具调理食物的动物。因此,培育料理的能 力,是作为人类自立地生活的基本能力。 但是,随着当今时代的食用的外在化已然 加工成的食品蜂拥进现代的家庭,而动手 与大脑发达又是
相辅相成的。
食物的天然气味, 锅在煮着的声音, 食物美丽的色彩, 接触食物的时候, 食用食物时牙齿的咀嚼, 让人类的五种感觉全部开动的这个过程—— 就是调理。
人类的味觉从新生儿时期就已经开 始,蕴含于母乳中的乳糖的甜味,是使 婴儿安心之味,是能量之味,因此,甜 味就是人类本能地接受之味。而咸味、 酸味、苦味、辣味等则是人类慢慢习得 的味道。
在味觉未充分发育之前,甜味与脂肪多的 食物的味道一旦记住,那么这种味觉就会 左右你一生的美味标准。开展“食育”的 目的之一,正在于从婴儿开始,培育他们 认知自然界各种味道的能力。
日本幼儿园和中小学广泛开展
“食育”
“食育” 在日本并不是新用语,据说是在
明治末期(20世纪初)已与 “体育”、“智育”、“美育”、 “德育” 并称为五育广泛使用。
最近在日本复活的“食育”一词,正如 文字表述的那样,是指: “食事教育即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婴儿 时期开始就懂得进食的乐趣与重要性,并让 他们掌握过理想的食生活的能力;近而在孩 子们进入学童期后,推动他们独自考虑保持 健康、个人判断选择对身体有利的食物的 学习。
日本幼儿食育的发展历程、实施特点和经验启示
为了扩大幼儿食育的影响力,日本政府还整合了社会资源。例如,通过与媒体合作宣传幼儿食育的重要性、与 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幼儿的健康食品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支持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当前日本幼儿食育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推广幼儿食育,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有 效的政策和措施,如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开展饮食教育等,为幼儿的健康 成长保驾护航。
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1
201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培养健康饮食生活基本方策》,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幼儿食育 的支持和指导。
重要事件2
2015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幼儿食育推进纲要》,提出了加强幼儿食育的具体措 施和目标。
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
自主进食训练中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不急于求成,逐步培养 幼儿自主进食的能力。
季节性食材的使用
季节性食材
日本幼儿食育注重使用季节性食材,根据不同的季节提 供不同的食物,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培养环保意识
使用季节性食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 解到食物的季节性和自然规律。
重要事件3
2005年,日本政府修订了《饮食教育基本法》 ,明确提出了“幼儿食育”的概念,并将其纳 入国家战略发展计划。
背景与现状
当前日本幼儿食育的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幼儿食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时期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 深远的影响。
加强校际合作
为了提高幼儿食育的实施效果,日本一些地区的幼儿园还开展了校际合作。通过 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提高了幼儿食育的教学质量。
完善政策法规
完善政策法规
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听说日本人的教育方式很是特别、很另类也很成功。
那么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
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
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
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裤。
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2、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
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
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
上学,家长从不接送。
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
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
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3、重视培养孩子国家观念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
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为国家多做贡献。
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本让人惊呆的教育孩子的方式4、重视引导孩子团结合作日本人认为,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前提,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
这种团结精神要从小事、从生活琐事、从娃娃抓起。
在幼儿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叫“二人三脚”,就是把两个人的各一只脚绑在一起,形成“三只脚”,然后分成几组,一起赛跑,配合稍有一点不默契,就会摔倒,或落后。
1).冬季穿短裤进行耐寒训练,用“持久走大会”见证成长日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便要接受冬季耐寒训练。
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请你从下面一篇读者来稿里,对照着给孩子作些“补充教育”。
这情景引起笔者注意。在社区并不很宽的街道上,既没有“交警”,也没有车辆,孩子们的认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学前教育除了包括识字、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内容,还有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保护环境和热爱动植物等教育,让儿童参与轻度劳动与体能锻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灯光变化代表什么、必须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长也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做严守交规的榜样,让孩子从小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无多少车辆行驶的社区街道,孩子们也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防火、防触电等等安全常识,也是教育内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害怕地震、火灾或电源,而是让他们不怕,在灾害面前知道怎么处理。
假如您不喜欢小Βιβλιοθήκη 物 怎样教育孩子?日本保育园内的“边角”处,会养着一两只白兔,鱼缸内有鱼和龟在游动;院子里开了块小菜畦,种着一二十株黄瓜,鲜嫩翠绿。这些都是保育园向孩子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教育的地方,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和动、植物亲切交流,没有孩子对动、植物随意抛掷或纠扯。
红灯亮了 您教孩子怎么做?
时间:下午4点
地点:东京江户川区的一所社区保育园门前
场景:孩子们回家。
路远的,家长用车接走;道近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骑着童车跟着妈妈走在人行道上。在一个小十字路口,红灯亮了,4岁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车刹住,后面陆续走来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红灯前,尽管路面没有一辆来往的车辆。
看日本小学生吃饭,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日本1900年就普及了义务教育,和日本孩子吃了一餐午饭,我就看到了,我们的孩子输在哪里。
我们在武石小学的饭堂里,看到的午餐是这样的,其实我原来在网上看过很多日本小学生午餐的文章,对比下来,这里的午餐算是比较简单的了。
一碗蛋汤,一碗米饭,一点青菜,一点古老肉。
我们刚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一些孩子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子,拿着餐具拎着沉重的牛奶箱迎面而来。
她们的个头很小,一看就是低年级的小孩子。
我急忙问翻译这是做什么呢,翻译告诉我,他们是帮厨的学生,每天都抽到一个班,不管大小学生,都要参加,主要负责帮助厨房做饭、准备餐具等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已经做好在等我们了,没有人先开始吃饭,等到我们的学生都坐下来,他们才动了筷子。
我们和他们的学生被安排面对面的坐着,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我的对面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她帮助我解开牛奶瓶上的绳子她立刻将绳子和封盖分成两个杯装起来,还拿着杯向旁边的中国学生走去,帮助他们分开装。
我们的同学解开瓶子,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接过取下来的绳子和瓶盖。
杯子里,垃圾就分离开了,为什么这么小的东西都要分开乘装呢?原来,塑料的包装要放在左边的垃圾桶,右面的纸质封盖要在右面。
这就是垃圾分类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才会在整个社会延续实施下去。
(0)看看日本小朋友吃饭的样子,很努力的吃,汤已经一滴不剩了,菜也快吃完了。
我们的学生问:你们感觉快乐吗?回答是响雷一样的“快乐”。
当日本小朋友问我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一片沉默,有人回答道:“不快乐。
”这时候,我们的翻译用日语说了句什么,很多孩子高高举起了手。
然后这些孩子,就跑到前面围成一个圈,猜拳,玩石头剪子布。
最后一个一个被淘汰,剩下几个胜出学生。
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到箱子里拿了一支牛奶来喝。
原来,剩下没发完的牛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分发的,这个孩子刚才赢得了第二瓶牛奶,喝完后都倒着放在托盘里。
13看到我们学生的剩饭和剩菜了吗?看见我们的瓶子立着被端着走了吗?吃剩下的饭菜,要分别倒在桶里,餐具要排队放回原处的。
第三讲+日本儿童教育
成长记录 表的组成
班级教师对一学期全班 幼儿发展的简单回顾
幼儿出勤记录 观点
成长记录
幼儿行动的状态
幼儿园毕业仪式
幼儿园毕业仪式
小学生手册
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听到集合信号,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 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上课姿势端正,不讲闲话 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遇到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严格遵守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允许 遇迟到、早退等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马路交通
小学生过马路
组队去上学
上学放学的小学生
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孙云晓:1992年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 走到底。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 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 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小学生手册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不与陌生人说话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坏人可以骗
小学生手册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 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 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国内外食育实践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育实践发展现状作者:唐洪涛刘锐夏蕊刘爱玲孙学安来源:《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年第01期摘要: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食育已经深入民众的生活,成为其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我国食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已有不同社会主体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食育工作,但是由于我国食育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需要借鉴国外食育的经验。
关键词:食育;饮食文化;营养知识“食育”一词,最早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塚左玄在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他认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1]。
在我国,关于食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
有专家提出,食育为饮食行为教育,即以适应本国国情的饮食文化和科学合理的营养知识,通过不同的形式使本国民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也有专家认为,食育就是对全体民众进行饮食卫生、饮食安全、饮食营养平衡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使民众树立饮食安全理念,掌握饮食安全化、科学化、文明化的知识技能,养成饮食安全、科学、文明的食德、食知、食风和行为习惯,实现饮食安全,达到改善民众体质、减少疾病、提高民众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目的[2]。
食育既是一种饮食教育,又是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全方面教育,包括食物生产、食物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与烹饪、膳食平衡、饮食文化、节约爱惜食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事业,更是关系到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的一项系统工程。
1日本食育发展现状日本历来都非常重视国民的营养健康,甚至在其经济尚未发达时就已经开始对民众进行食物营养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食育的国家,并且在后续的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日本的食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日本重视食育有其地理和文化上的特点。
第一,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自然资源贫乏,地震火山频发,历史上经常粮食短缺,在日本民众心里留下了危机感,且日本对进口食品的依存性逐渐加重。
第二,日本人擅长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将细微事物程序化,如花道、茶道等。
日本特殊的家庭“食物教育”
龙源期刊网
日本特殊的家庭“食物教育”
作者:刘海
来源:《中华家教》2011年第10期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即在吃的时候进行教育。
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俩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
吃饭时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或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
除了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去亲身体会有劳动才有收获。
如此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日本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
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身。
在日本的学校里用餐的孩子,几乎没人挑食,听从老师安排伙食,均衡营养,胖墩明显减少。
更加令人叫绝的还有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老师和家长都善于将培养孩子的艺术想像力融汇于饮食中,比如,餐桌上的沙拉,“有如秋天的景色,在那碧绿的森林里,既有黄叶又有红叶”;那些肉馅,则如“凋零的枯叶飘落在大地上”;一道加入了海带的五香菜串儿,“那海带丝就像扎在姑娘头上的黑丝带”……儿童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会作出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浅析日本小学的教育理念——以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为例
科技风2019年10月科教论坛DOD10.19392/ki.1671-7341.201930028浅析日本小学的教育理念——以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为例马力晗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摘要:日本人的自律与秩序是日本人高素质的体现,它离不开日本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更离不开日本人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娃娃抓起”。
160多年前,日本就已经开始100%普及小学教育,日本的小学和中国的一样是六年制,但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教育。
本文以神奈川县川崎市为例,简单地分析日本小学校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日本小学;川崎;教育理念几万人的体育馆看过比赛之后没有一点垃圾,即使发生大地震人们也排着队有秩序地从楼梯上走下来,这是现代日本人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日本人的这种自律与秩序也是日本人高素质的体现,它离不开日本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更离不开日本人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娃娃抓起”#160多年前,日本就已经开始100%普及小学教育,日本的小学同中国的一样是六年制,但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教育#本文以神奈川县川崎市为例,简单地分析日本小学的教育理念#一、培养扎实的学习实力这种学习实力不单单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是知识的延伸#川崎市在平成25年对全市的小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这个调查不仅包括对课业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包括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有益程度#其中超过90%以上的小学生认为语文和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帮助,超过85%以上的小学生认为社会和理科这两门课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帮助#之所以进行后一项调查,是因为川崎市政府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这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实际生活有帮助的意识,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愉快地学习,亲眼看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还延伸到实际应用#二、培养丰富的心灵这种培养不仅是学校课堂上的德育课和美术音乐课的培养,还包括课外对小学生心灵的培养,让小学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德育教育方面,川崎市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自己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而在每个小学都设定了符合小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重点目标#在每个学校图书馆和市、区图书馆定期举办读书会、故事会等活动,让小学生亲近图书#川崎市政府公布:平成24年度小学5年级学生平均月阅读量为5.4本#另外,从平成16年开始川崎市政府与川崎市交响乐团及两所知名的音乐大学合作开展“为了孩子管弦乐赏析”“儿童音乐盛典”等活动,到平成25年有将近一万人次的小学生参加#所有这些活动不仅活用了教育资源,也培养了小学生丰富的感受性,充实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三、培养健康的体魄川崎市政府对于体育课设定的目标是让小学生从运动中体会到乐趣,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热爱体育,不断超越自己#为此,在提高小学老师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和专业的体育指导者等体育教育资源#夏天的游泳和冬天的马拉松基本上是小学体育课必须的两个项目#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日本人还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定期健康检查,川崎市从平成17年开始,就在全市范围内的小学开展被称为“川崎方式”的免费心脏病检查,而且还制定了《救急处置指导方针》;和川崎市齿科医师协会联合进行牙齿保健教育;和医药协会合作开展了针对新型流感对策的活动和“药品教育”活动#另外,为了强健体质,营养均衡的饮食必不可少,在日本所有的小学都实行午餐供给制,学校设置专门的食育担当者,配备专业的营养师#为小学生提供主食、副食、牛奶和水果#而所有的食品供应商的资质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所有的食品都需要严苛的检验#川崎市教育委员会自平成23年起就在全市所有的所属小学实行“饮食指导方针”,在全市113所小学实行全部食品本校自己烹饪的方式#通过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力求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增强他们的体质#四、培养尊重人权的意识“国际化”既“全球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的潮流之一#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教育国际化问题随之日益突出,受到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川崎市在平成25年统计外国儿童在川崎接受小学教育的人数为668人(包括中国、韩国、菲律宾、埃及、秘鲁、越南、美国、泰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十个国家),其中中国最多208人,阿根廷最少4人#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了让日本小学生能够尊重他国儿童、理解他国文化差异,川崎市在教育理念上新添加了培养尊重人权意识的教育,并把它作为教育活动的基盘之一#于平成13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川崎市儿童权力的条例》及《儿童学习权力》,实行“多文化共生教育”,力争实现地域内全员平等,师资平等,互相尊重#并于平成23年针对条 例认知度在全市小学生范围内中进行了“关于川崎市儿童权力的时态和意识调查”,只有有近半数的人回答听说过该条例#由此可见,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了使“文化共生教育”更加充实,对于小学生要切实进行尊重人权教育,培养其尊重人权的意识#虽然有了这些教育理念,但是在日本的小学还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等#但是全面来看的话,日本是非常重视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这一点希望可以给我们的教育一点启示#35。
吃相,日本人从娃娃抓起
Z W R S味人生滋前不久,两位外国女游客走进日本大阪的一家烤肉店,美美地吃了一顿后,却被日本店长赶了出来。
这位店长当时说了这么句话:“这种肮脏的吃法,我从来没有看到过。
不用付钱了,请马上离开。
”一位在日本航空公司当空姐的中国女孩跟我说过一件事:如何区分一个人是日本乘客还是外国乘客,只要看他用过的饭盒就行。
当乘客在飞机上用餐完毕,日本乘客会把盘子里的大小盒子整理一遍,把饭盒的锡纸铺平重新盖在饭盒上,或者把餐巾纸叠成方块盖在用过的餐盒上,然后整整齐齐地递给空姐收走,而外国乘客常把乱七八糟的盘子直接递给空姐。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看重吃相?主要还是教育的结果。
这种教育一来自家庭,二来自学校。
日本父母对于孩子吃饭用餐的习惯,说得最多的一句提醒的话,就是“要吃得干净漂亮”。
譬如在吃鱼时,鱼肉吃完之后,必须保持鱼的骨架不走形,这才叫“干净漂亮”。
酱汤是日本饮食中最常见的一种汤。
但是日本的家庭教育中,如果用调羹喝汤,或者单手喝汤,都会遭到长辈的批评,因为日本自古以来,喝汤是必须用两手捧着碗喝,里面的汤料,则可以用筷子夹着吃。
在餐桌上绝对不能拿着筷子对别人说话,那是大不敬,也不能一手拿筷子,一手吃东西,那叫大不雅。
在吃饭时还有一条规矩:无论父母、孩子,都不许看手机。
在学校里,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到初中,都实行学校午餐供应制度。
这一制度既是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均衡的营养,也是日本社会培养孩子集体协作精神和良好饮食习惯的一种教育手段。
学生每天的午餐都是一个套餐,有各种各样的小盘子,也有纸盒包装的牛奶。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所有食物不能剩下,必须吃完。
除非你身体不好,事先向老师说明。
吃完之后,饭盒和菜碟都必须回归原位,原来是怎样的,最后也必须怎样。
学生将餐具端到洗碗池洗干净,再根据要求分别放到不同的地方。
牛奶盒必须拆开洗干净后摊平,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装入不同的垃圾袋里,然后送到垃圾存放间。
学校午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全体学生躬腰手擦教室地板和走廊,把教室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午餐活动才算结束。
日本推行“食育”的经验
3、培养儿童的感恩之心
我们应该教育儿童对食物的尊重和感恩之心。让他们了解食物的来源不易,从 而更加珍惜每一餐,感激他人的付出。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农田参观等,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生产过程,从而更加珍视每一份食物。
总结:
日本儿童食育的实施策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在家庭、学校和社区 等多个层面推广健康饮食的理念和实践,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 惯。我们还应培养儿童的感恩之心和对食物的尊重,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餐, 感激他人的付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 的儿童食育模式,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日本“食育”的经验
1、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食育工作,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中。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推动食育工作的开展,如规定学校必须开设食 育课程、加强营养师的培养等。
2、跨部门合作:日本政府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食育工作。教育部、 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之间建立了协调机制,共同制定食育政策和计划。
一、日本“食育”的背景
在日本,饮食文化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国民文化。在明治时代,日本政府开始重 视饮食的营养和教育价值,开始在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和食育课程。随着时间的 推移,食育在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面性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培养健康的 饮食习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日本“食育”的内容
1、营养教育:日本学校注重教授营养均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所含 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以及人体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日本学校设有专门的食育课程,旨在教育学生了解食物的来源、营养价值以及 如何合理搭配食物。此外,学校还会教授学生餐桌礼仪,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和对食物的尊重。
3、社区的参与
“食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食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民以食为天。
饮食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在韩国和日本都很受重视,已成为一门基本的课程在中学校中开展。
,日本更将食育写入了法律,成立了《食育基本法》,对食育的重视与日俱增,而“食育”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
专家认为,作为对人体健康的长线投资,饮食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告知他们怎么吃,吃什么,饮食教育走进课堂刻不容缓。
烹饪请留住维生素就日常饮食而言,孩子不爱食用蔬菜和水果已成为普遍现象。
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众所周知,可是该怎样区分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如何在烹饪过程中保持维生素呢?以维生素C为例,并不是全部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
红、绿、紫色蔬菜如辣椒、西红柿、苦瓜等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极易溶于水,并不简单保存。
家长可留意做菜时先洗后切,菜以煮为好,如烹炒应急火快炒。
急火指温度高时间短,这样就能防止维生素流失。
另外,调查发觉孩子对哪些食物含胡萝卜素知晓的并不多。
胡萝卜素对于孩子特别重要,它起着防治近视和防止维生素A缺乏等作用。
其实,黄、红颜色的胡萝卜和甘薯,深叶类蔬菜,瓜类如木瓜、南瓜等,胡萝卜素的含量都很高,应多食用。
重新熟悉豆制品孩子对豆类的了解明显缺乏,豆制品摄入量不高。
其实,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磷脂、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众多养分成分,并能有效增加机体钙的摄入量。
常常食用有助于健康还可平衡体内养分结构,削减或避开肥胖病、养分不良等现代儿童常见病的发生,并可调整血脂、爱护肝脏、防止血管硬化和促进思维力量。
大豆中所含的微量成分异黄酮对人体还具有防癌、防止骨质疏松等保健作用。
饮食教育让孩子感爱好令专家惊喜的是,孩子食用鱼类的状况特别好。
鱼类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且大部分能被人体汲取,海鱼富有的DHA和EPA对孩子脑部发育特别重要。
多食用鱼类可防止冠心病、降低胆固醇、有利神经系统发育。
针对这些调查结果,饮食专家对孩子进行了为期10周的食育,发觉孩子对于养分的学问和看法都有想要了解和转变的看法。
日本“食育”如何启示我们
日本“食育”如何启示我们最近网络上有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名叫《和日本小孩吃饭,才知道什么是输在起跑线上》。
日本小学生吃饭时良好的礼节习惯和饭后处理垃圾的专业程度,让作者感慨:总是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家长,不惜代价送孩子去学习各种特长,却连最简单的吃饭这件事都没有培养好。
其实,日本小学生的吃饭习惯之所以让中国人羡慕,并不完全是日本家长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本的教育体系中,从一开始就包括了“食育”——有关饮食的教育。
日本是全世界最早全面推广“食育”的国家。
2005年,日本就颁布了《食育基本法》。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清淡为主的日本传统饮食习惯受到“洋快餐”的极大冲击,人们普遍蔬菜摄入不足,脂肪摄取过度,饮食习惯混乱。
《食育基本法》把“食育”置于与智育、德育和体育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在中小学普及推广。
“食育”最重要的“推广平台”之一,就是日本中小学的“给食”制度——每个学校配有食堂和营养师,半免费性地向学生提供一顿午餐,家长负担食物成本费,政府负担其他相关成本。
通过“给食”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可谓目光长远,一举多得:可以从小普及营养知识,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让孩子们参与“给食”的分餐和收餐环节,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长期的“食育”教育,加上“给食”制度,正是日本小学生吃饭习惯“震住”中国家长的根本原因。
但“食育”的成果在日本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日本年轻人中学毕业后大多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紧张工作之余能自己做饭的很少。
很多人早上不吃早餐,午餐在街头快餐店解决,晚上下班后则在便利店里买饮料和熟食当作晚餐。
很多单身年轻人的家里,甚至没有菜刀。
日本内阁府2015年的统计数据是:20~29岁的日本人,有三分之一不吃早餐。
而7~14岁年龄段,这个比例仅为5%。
为此,近两年日本政府在《食育基本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食育推进规划”,规定每年6月是“食育月”,发布《食育白皮书》公布现状和问题,并特别加强了对大学和企事业单位的“食育”指导。
日本重视儿童早餐 基本法强制从小接受食物教育
日本重视儿童早餐基本法强制从小接受食物教育我开头重视女儿吃饭这件事情,还是到了日本以后。
日本自2005年开头实施“食育”教育(日本有基本法规定,从幼儿期起,孩子得接受食物、食品相关学问的教育,以培育良好的饮食习惯),当地的幼儿园或学校对于孩子们如何吃饭特别关怀。
从我将女儿送进幼儿园开头,始终到她上学校六班级,每月我都会定期收到来自幼儿园或学校的“保健通讯”。
这份“保健通讯”上,写得最多的,就是“今日你有没有好好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孩子学习力气会下降“不吃早餐的孩子学习力气会下降”——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每年的“全国学习力气?学习状态调查”得出这一结论。
例如:以学校六班级孩子为调查对象,在2009年的日本全国的“学习力气调查考试”中,日本文部省发觉早餐与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呈现这样一种比例关系:每天正常吃早餐的孩子:国语A平均正确回答率71.3%,数学A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80%;完全不吃早餐的孩子:国语A平均正确回答率53.2%,数学A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63.2%。
为什么一顿并不起眼的早餐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力气呢?日本的养分学家们是这样解释的:人的大脑每天需要消耗120克葡萄糖。
我们血液里所含的葡萄糖有50%是被大脑所消耗的。
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是富含淀粉的米饭、面类等主食。
在食用主食之后的30分钟,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达到最高值,缓缓为大脑输送养分。
而余下的葡萄糖则被肝脏作为糖原储存起来,在大脑需要的时候再转换成葡萄糖。
但这种的储存是以12小时为界限的,而人即使在睡眠的时候大脑也照旧在连续工作,所以,早晨起床后到早餐前的这段时间,是大脑血糖值最低、最为能源不足的时候。
因此,不吃早餐的人简洁记忆力低下,工作效率迟缓;而不吃早餐的孩子,不仅影响成长发育,在学习时还很难集中精力,且简洁焦躁和发怒。
日本重视儿童早餐基本法强制从小接受食物教育亲子餐桌的“5W1H”规章工作“脑力”取决于早餐,不吃早餐等于放弃工作——日本的养分学家们为此这样警告日本国民说。
日本幼儿食育的发展历程、实施特点和经验启示
日本幼儿食育的发展历程、实施特点和经验启示食育(Shokuiku)是指通过饮食教育促进人们健康饮食行为的理念和实践。
日本是食育的先行者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系统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
一、发展历程日本幼儿食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当时,日本社会开始高度工业化,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包括儿童的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推广食育,特别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食品教育。
1969年,日本政府首次提出了食品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列为公立学校的课程内容。
从那时起,日本的食育政策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1995年,食品教育正式更名为食育,并制定了《学校食育实施指导方针》。
2005年,食品厨房教育也纳入了食育的范畴。
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政策使幼儿食育在日本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发展。
实施特点1. 综合性日本幼儿食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将食品和营养知识,食物的制作与获取,饮食习惯和食物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种综合性的设计可以使幼儿全面学习饮食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以体验为核心在幼儿食育中,体验是关键。
通过亲手参与食物的购买、准备和制作过程,幼儿能够深入了解食物的原产地、营养成分、制作方法等,培养他们对食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体验还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日常化教育日本幼儿食育将饮食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幼儿园到家庭,形成了一种全社会的食育氛围。
在幼儿园,食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如食育课程、午餐时间、食物的制作和分食等。
而在家庭中,家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传授食物文化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饮食素养。
经验启示日本幼儿食育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幼儿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1. 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制定政策、提供资金、培训教师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为幼儿食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统整的四个关键问题——日本食育课程体系的启示
课程统整的四个关键问题——日本食育课程
体系的启示
随着营养科学发展越来越迅速,食物摄入对健康的影响也在不断
加强。
尤其是孩子,更要正确地接受营养摄入的教育。
日本的食育课
程体系得到了普遍认可,它为更多国家的课程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因此,重点分析其设计理念,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首先,日本通过科学管理食物,实施教育以培养孩子们积极关注
健康。
他们以食物为起点,以社区饮食文化为支点,在孩子身上进行
系统课程实施,让孩子们了解健康,并培养积极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次,日本国家政策围绕社会发展健康政策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基
础上,不仅注重看待食物的质量,还让食品安全进入更为细化的研究
阶段,使人们注重生产安全食品、学会培养食物文化,提升消费者及
公众就食品安全文化的认知程度,以此改善食物安全的水平。
此外,通过及时的食物检测监督,强化公众和营养信息的透明度,鼓励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充分了解产品参数,以便作出正确的抉择。
最后,日本建立可持续性的食物系统,强调环境因素和安全与健
康的关联性,构建了以营养为核心、充分发挥饮食文化价值的饮食模式。
综上所述,日本的食育课程体系启示我们,营养健康的教育在于
以识别营养的起点,并将营养教育融入孩子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从而
形成以科学管理食品为基础的健康习惯。
另外,完善食物安全以及营
养教育环境,也是一项值得大家努力的任务。
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
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类型: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幼儿园科学饮食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园共育标题: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近日访问浙江省宁波市的象山海韵幼儿园,见到孩子们在自然角种植的蔬菜,一个在中国尚不广为人知但其实诞生已逾百年的专用名词顿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食育”。
“食育”,顾名思义,即饮食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获得有关饮食的正确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食育”这个专用名词是由日本学者创造的,该词的创造者将“食育”与德育和智育相提并论,以强调它的重要性。
“食育”提倡者认为应该让儿童通过认识食物和参与种植等活动,来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
这些理念一经提出,旋即引起日本普通民众乃至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食育基本法》。
我国有学者也从2007年起呼吁“食育,从娃娃抓起”,上海的一些小学已将“食育”纳入课程。
我认为,将“食育”引入学前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入园时还由带养人喂饭的幼儿不在少数,嘴里含着饭不会咀嚼而流泪的幼儿也非罕见,挑食、偏食的幼儿更是不计其数。
幼儿及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至关重要。
实施“食育”可从3个“h”,即“head”(知识、理念)、“heart”(情感)和“hand”(实践)三个路径着手。
首先,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
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各种食物的来源以及它所具有的营养价值。
也可以通过游戏、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对不健康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
例如,对于许多不愿吃蔬菜的幼儿,可以通过让他们辨认各种可供食用植物的形状,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示的是象山海韵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在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认真记录。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知识知道得越多,对可供食用植物的喜爱之情就会与日俱增。
其次,帮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
日本“食育”从娃娃抓起
“食育”是每个国民为自己的一生中能够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继承饮食文化传统、确保健康等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学习关于饮食的各种知识及选择食品的判断能力的学习过程。
“食育”从娃娃抓起日本从保育园(类似中国的托儿所,日本的孩子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便可以进入保育园)时代就开始抓“食育”。
保育园认为,“食育”在培养孩子饮食热情方面十分重要,对0~6岁的孩子进行“食育”,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对饮食的关注程度。
其具体内容包括,让孩子帮助剥玉米皮、种蔬菜、挖山芋、做赏月米粉团,以及进行营养指导、回答孩子的疑问等。
东京世田谷区立保育园老师告诉记者,让孩子接触食材和帮助做菜,有助于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世田谷区立保育园还会举行与烹饪师一起做饭的“讲习会”,包括一起做面包、吃乌冬面。
保育园老师介绍,儿童参与的“讲习会”的菜品多是不需要用刀具、比较容易做的,所以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日本有很多节日,保育园会在不同的节日推出“节日菜品”。
如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日(也称端午节)”,有男孩的家庭通常挂起鲤鱼旗,保育园会将咖喱饭盛放在大盘子里,点缀黄瓜和胡萝卜丝,作出鲤鱼旗的形状。
为确保“食育”效果,保育园十分注重与家长合作。
面向保育园儿童的家长就孩子回家后在餐桌上的表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餐时间是否过长、坐姿是否端正、是否挑食、是否边看电视边吃饭、拿筷子姿势是否正确、吃饭时是不是聊天、咀嚼力度和速度怎么样、饭量大不大以及自由阐述意见等部分。
随后,保育园对调查结果分析汇总,探讨在保育园的“食育”中如何帮孩子改进饮食习惯。
东京世田谷区立保育园每年面向4~5岁儿童的家长发放近2000份问卷,回答率通常超过60%。
保育园还会向家长介绍春夏秋冬的应季菜谱,并推荐在儿童中间大受欢迎的菜谱和点心。
方式多种多样到了小学,“食育”内容会更加多元,甚至有些小学会举行厨艺比赛。
东京葛饰区立新宿小学校长齐藤往子告诉记者,作为暑假的自由课题之一,学校举行了“料理大赛”,全校约1/3的学生参赛,每个菜品都极富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食育”从娃娃抓起
作者:马晓云张可喜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6年第08期
“食育”是每个国民为自己的一生中能够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继承饮食文化传统、确保健康等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学习关于饮食的各种知识及选择食品的判断能力的学习过程。
“食育”从娃娃抓起
日本从保育园(类似中国的托儿所,日本的孩子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便可以进入保育园)时代就开始抓“食育”。
保育园认为,“食育”在培养孩子饮食热情方面十分重要,对0~6岁的孩子进行“食育”,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对饮食的关注程度。
其具体内容包括,让孩子帮助剥玉米皮、种蔬菜、挖山芋、做赏月米粉团,以及进行营养指导、回答孩子的疑问等。
东京世田谷区立保育园老师告诉记者,让孩子接触食材和帮助做菜,有助于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世田谷区立保育园还会举行与烹饪师一起做饭的“讲习会”,包括一起做面包、吃乌冬面。
保育园老师介绍,儿童参与的“讲习会”的菜品多是不需要用刀具、比较容易做的,所以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日本有很多节日,保育园会在不同的节日推出“节日菜品”。
如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日(也称端午节)”,有男孩的家庭通常挂起鲤鱼旗,保育园会将咖喱饭盛放在大盘子里,点缀黄瓜和胡萝卜丝,作出鲤鱼旗的形状。
为确保“食育”效果,保育园十分注重与家长合作。
面向保育园儿童的家长就孩子回家后在餐桌上的表现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餐时间是否过长、坐姿是否端正、是否挑食、是否边看电视边吃饭、拿筷子姿势是否正确、吃饭时是不是聊天、咀嚼力度和速度怎么样、饭量大不大以及自由阐述意见等部分。
随后,保育园对调查结果分析汇总,探讨在保育园的“食育”中如何帮孩子改进饮食习惯。
东京世田谷区立保育园每年面向4~5岁儿童的家长发放近2000份问卷,回答率通常超过60%。
保育园还会向家长介绍春夏秋冬的应季菜谱,并推荐在儿童中间大受欢迎的菜谱和点心。
方式多种多样
到了小学,“食育”内容会更加多元,甚至有些小学会举行厨艺比赛。
东京葛饰区立新宿小学校长齐藤往子告诉记者,作为暑假的自由课题之一,学校举行了“料理大赛”,全校约1/3的学生参赛,每个菜品都极富创意。
比赛之前,营养师会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如红、黄、绿色的食材各具有怎样的营养价值。
齐藤校长还介绍了两个获奖作品“姜汁鸡块”和“汉堡牛肉饼玉米粒”,说这分别是两名五、六年级小学生独立完成的,大家在分享时都说“很好吃”。
很多小学还与营养专业的大学生合作,共同推进“食育”。
北陆学院短期大学食物营养专业的学生山田介绍称,他们在北陆学院小学“食育日”前去指导,具体指导内容包括:如何正确洗
手、早饭的重要性、如何防止“暑期食欲不振”、牛奶的秘密、怎样饮食可以预防感冒、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买菜做菜如何做到环保等。
中学在食育方面更是注重与实践结合,从播种收获到做菜,发动中学生全程参与。
东京练马区立八坂中学老师介绍称,该校“食育”的内容包括“亲子料理教室”和“农业体验学习”等。
比如,初中一年级学生到农园播下小松菜的种子,待小松菜长成后,农园会将小松菜送到学校当做食材。
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种菜的艰辛,并格外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概念由来已久
日本的“食育”由来已久,据查,“食育”一词是明治维新时期著名医生和营养学家石冢左玄创造的。
他在1898年出版的《通俗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了“今日有学童之人应该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全在于食育”观点。
当时的小说家、《报知新闻》总编辑村井弦斋在读了石冢左玄的著作之后,产生了同感。
1903年,他在长篇小说《食道乐》的《食育论》中说,“小儿有德育、智育、体育,而食育在其前。
体育和德育之根本也在于食育”。
石冢左玄认为,当时的营养学过于重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功能,而忽视了矿物质的作用,过多地食用盐、肉和鱼,会出现钠过剩,过多地食用白米饭、面包和肉类而蔬菜过少的饮食习惯有害于身心健康。
他主张,在饮食中,应该保持矿物质——钠和钙的平衡,甚至把白米饭称为“糟粕”,而推崇吃糙米。
石冢左玄和村井弦斋被认为是“食育”概念的首倡者。
但是,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的“食育”论由于种种原因而被遗忘。
二战后,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及价值观多样化等背景下,日本人以稻米为主的“日本型食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诸如脂肪摄取过剩、蔬菜摄取量不足等营养状态失衡、不吃早饭等“食生活”紊乱带来肥胖、过度瘦身及各种生活习惯病的增加等。
由于这是社会经济结构和民众价值观等变化所致,而不是偶然现象,因此不可能短期得到解决,需要采取长期对策。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等作为社会问题之一而引起广泛重视。
究其原因是企业唯利是图而忽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于是,石冢左玄和村井弦斋的“食育”论被人们重新发现和发扬光大。
为“食育”立法
把“食生活”提高到国策高度,并以立法形式规定社会各界应负的责任,自上而下贯彻“食育”,当今世界各国中,大概只有日本一个国家做到了。
1993年,由厚生省监修的《思考食育时代的食物》一书问世。
1998年,美食评论家、服部营养学校校长服部幸应出版了书名为《推荐食育》的著作,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2002年,自民党在其政务调查会里设立了“食育调查会”。
第二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其施政演说中使用了“食育”一词。
于是“食育”开始在日本社会成为流行语。
2005年,以议员立法(代表提案人为自民党参议院议员小坂宪次)的形式,日本政府制定了《食育基本法》。
其《前言》说,“对于培育孩子的丰富人性,掌握生存能力来说,最重要的是‘食’”,把“食育”“置于生存的基本知识以及智育教育、德教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基础的地位”。
该法还指出,“食育”“不单是烹调技术,而是关于对食的认识、营养学、传统食文化以及成为食品之前的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的生产的综合性教育”。
日本提倡“食育”的动机,还在于保护和发扬日本食文化传统。
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里,日本的传统食文化面临着丢失的危机。
日本推进“食育”教育,还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这就是期望推进城市与农山渔村的共生和交流,在“食生活”方面构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赖关系,以有助于增强地域社会的活力、发展和继承丰富的食文化,推进与环境协调的粮食作物的生产和消费,提高粮食的自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