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实例看设计的自然方式

合集下载

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也需要适应新的要求。

仿生设计作为一种将自然界的形态、结构、功能与人工工程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已经在建筑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的案例,探讨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并强调其对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蓝色腐殖质屋顶蓝色腐殖质屋顶是利用仿生设计原理,通过模仿自然界的蓝藻菌层,设计一种有机层来滋养屋顶绿化,并有效处理雨水的渗透。

蓝色腐殖质屋顶借鉴自然界中蓝藻的生长原理,有效利用雨水,并通过生物降解来净化水质。

这种仿生设计的屋顶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城市内涝问题,并且还能提高建筑的绝热性能,节约能源。

在实际的应用中,蓝色腐殖质屋顶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例如,新加坡的Supertree大楼,其屋顶设计了仿生蓝色腐殖质层,这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生态系统,也为居民提供了独特的景观。

二、鲸鱼胸骨结构鲸鱼胸骨结构是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又一个重要应用。

鲸鱼胸骨结构的原理是模仿鲸鱼身体结构中的胸骨,通过几何形态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建筑结构的轻量、高强度和高刚度。

这种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约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自身的重量,并且提高了建筑的抗风性能和耐震性能。

一个典型的仿生设计案例是中国广州的“小蛮腰塔”建筑,它的结构采用了鲸鱼胸骨结构,使得建筑在高楼层的情况下依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而且结构更为轻巧。

三、百叶窗设计百叶窗是又一个典型的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百叶窗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蝴蝶的翅膀结构,通过模仿蝴蝶翅膀微小鳞片的排列方式,在建筑外墙上设计了一系列可调节开闭的百叶状构件。

这种仿生设计的百叶窗不仅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亮度和方向,还能有效地阻挡阳光照射,减少室内温度的升高,从而降低了空调的使用频率,实现了节能效果。

这一设计方法在许多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例如迪拜index tower建筑群,其外墙上的仿生百叶窗设计不仅使建筑形象更加独特,也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PPT课件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PPT课件
6
典型案例2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吉巴欧文化中心,新喀里多尼亚,法国
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
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
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
开口则用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所需要的气流。
而设在顶部的天窗则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实例分析
组员: 郭晓洁 周婷婷 陈云凤 徐一帆
典型案例1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Kiessler+Partner设计的德国Gelsenkirchen科技园
科技园中,9个互相独立 的研究建筑被拱廊串联, 形成科学园的骨架。
2
西侧夜景
拱廊外景图
拱廊自南向北延伸约300m, 俯瞰着人工湖。
10
• 当自然风非常微弱的时候,自然通风就依靠空气对流进行, 天窗打开促进通风,单元体中的热空气沿倾斜的屋顶上升 并从墙顶部的固定式百叶窗排出。而另一股位于位于内外 维护结构之间的上升热气流也通过吸力促进空气向上穿过 百叶窗来加强这一空气流通的过程。
11

当风力变强时,安装于单元体屋顶下方的感应器会自动关闭所有
3
4
玻璃幕墙可以根据季节变化 而调整:
冬季,所有的幕墙玻璃是关 闭的,'温室效应'使室温增 加;
夏季,玻璃幕墙打开,使” 拱廊“的室内能够享受湖面 的空气,并降低室温。
5
挡板滑向上方, 像是大型的上下 推拉窗。经过水 面冷却的冷空气 便可从玻璃墙面 下部吹入”拱廊 “内部,而室内 的热空气则由玻 璃幕墙与屋顶的 接合处缝隙中排 出。
位于底部的百叶窗,从而阻止强风穿过建筑。而当有从海上吹来的飓

自然通风建筑设计

自然通风建筑设计

自然通风建筑设计长期以来,自然通风做为一项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湿热地区,人们看到的传统民居往往有这样的外表: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纳轻巧的墙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开地面的潮气和热气,采集更多的凉风——这样形象的背后,隐蔽着劳动人民对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朴实观念。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整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掌握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慢慢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

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日,迫于节省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端详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1.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淌。

这种流淌直承受建筑外外表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

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打算了流淌阻力。

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缘由: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

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

假如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

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

由于经过建筑物而消失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

某一建筑物四周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外形、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四周的自然地形有关。

1.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

自然通风原理及案例分析

自然通风原理及案例分析
自然通风设计原理 与实例分析
精品课件
自然通风原理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
实例分析
精品课件
建筑设计中的 自然通风问题
自然通风原理
实例分析
精品课件
自然通风原理之一:风压作用
当风吹到建筑物上时,在迎风面上,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少,使风的部分动压变为 静压,亦即使建筑迎风面上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在迎风面上形成正压区。在建筑的背风面、 屋顶、两侧,由于气流曲绕过程中,形成空气稀薄现象,在该处压力小于大气压,形成负 压区。正是由于正负压的存在,实现了空气流动。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精品课件
自然通风原理
建筑设计中的 自然通风问题
实例分析
精品课件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建筑布局
常见的建筑布局形式有以下三种:周边式、行列式、自由式。
周边式布局,因封闭或半封闭的庭院形式,很难使风导入,只使用于冬季寒冷地区。 行列式布局,又分错列式、并列式、斜列式,风可斜向导入,风场分布合理,通风效果好。 自由式布局,应注意的是建筑群布局应前低后高,前疏后密等原则。
建筑结构对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起到重要作用。室内空间的分割影响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 和通风量。如果一套房间内有若干个内部互相联系的隔间,则进入室内的气流可能要经过 数次方向的改变才能离开室内,造成室内通风效果不佳。
建筑空间对室内流场的影响
精品课件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窗口位置
开口的相对位置和高低,都会影响气流路线。如图所示,如果进风口在房间高度的二分之 一以上,气流多会沿着天花板移动,在人体高度上不能产生期望的风速。若采用低进风口 和低出风口,或低进风口和高出风口,气流可以作用于人体活动范围,起到通风散热的作 用。

设计结合自然

设计结合自然

内容摘要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光照、通风、地形等条件,减少能源消耗;在室内设计中, 可以通过运用天然材料、模拟自然景观等方式,营造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可 以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绿地和公园。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作品在美化环境的也可能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 本书强调,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具备生态意识,充分考虑设计作品对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通 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类活动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结合自然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自然
自然环境
环保
通过
活动
可以
景观
设计
设计
自然 环境
生态
结合
人类
过程中
融入
元素
作品
具有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设计结合自然》是一本深入探讨人类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书籍。这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设计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桥梁。 本书从设计的角度,强调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自 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书指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积极应对环境问题,推动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自然元素,我们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环保的作品,为 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之中。书中通过大量实例,阐述了如何将自然景观、气 候特点、生态环境等因素融入到建筑、室内、景观等设计领域。

建筑景观设计实例分享: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建筑景观设计实例分享: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建筑景观之中时,我们常常被它所展现的和谐之美所吸引。

这种和谐来自于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际的建筑景观设计实例,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第一部分: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融合自然元素是创造和谐之美的重要手段。

例如,位于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巨大的公园将自然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公园内有多个具有独特造型的超大型温室,通过科技手段模拟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此外,公园还有人造的超级树,树身上覆盖着各种植物,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滨海湾花园展示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让人们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部分:人文环境与建筑的互动除了自然元素,人文环境也是建筑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西湖景区,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与古老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例如,雷峰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它的建筑风格融汇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元素。

这座塔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还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每年的重阳节,人们会在雷峰塔举行传统的祭祖活动,彰显了人文环境与建筑之间的深厚联系。

第三部分:文化传承与建筑景观设计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常常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源地,这里有许多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建筑。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这座大教堂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艺术装饰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佛罗伦萨市民信仰的中心,也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年的复活节,大教堂前会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结语:建筑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源于自然与建筑、人文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到建筑中,创造了让人们感受大自然魅力的空间。

同时,通过与人文环境相互交融,建筑景观设计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及实例分析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及实例分析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及实例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建筑物而言,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抗震设计的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1. 抗震设计原理1.1 静力合成法静力合成法是一种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计算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时常常采用。

其原理是将楼房的结构视为刚体,同时将建筑物所受的地震力视为外力,用物理学的静力学原理求出其应变和应力。

静力合成法最大的优点是计算量小,适用于简单的建筑结构。

1.2 动力计算法动力计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建筑物动态响应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模拟振动试验或数学模拟。

其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建筑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数学模型求解建筑物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响应参数。

动力计算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建筑物的动态响应,适用于复杂的结构体系。

1.3 减震措施减震措施是通过改变建筑结构体系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方式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常用的减震措施包括添加阻尼器、悬挂系统或膨胀节等,以减少地震波引起的建筑震动。

2. 实例分析2.1 建筑物地震响应的简单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抗震设计原理,我们可以考虑一种简单的建筑物模型。

假定这是一幢三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地震波的主要频率为5Hz,地震力最大加速度为0.15g。

我们采用静力合成法来计算这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其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建筑物的重量:假定每个楼层的高度为3m,建筑物总高度为9m,每个楼层的平面面积为100m²,使用砖混结构,建筑物单位体积重量为24kN/m³,则可计算出建筑物总重量为(3×100×24)×9=64.8MN。

- 计算建筑物的抗震力:假定地震波在建筑高度方向的方向分布均匀,则可用得到建筑物的抗震力为64.8×0.15=9.72MN。

- 计算建筑物的层间剪力:假设建筑物为刚体,其所受到的地震力等效于作用在其重心处的一个力,通过静力学原理可以得到建筑物每层所受到的应力分布,从而计算出每层的层间剪力。

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态设计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探讨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生态建筑典范。

这座花园由两个巨大的玻璃温室——“花穹”和“云雾林”组成。

“花穹”模拟了地中海的气候环境,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了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屋顶上的太阳能板为整个建筑提供了部分电力,而雨水收集系统则用于灌溉植物,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云雾林”则创造了一个高海拔的热带环境,有一个高达 35 米的人造瀑布。

建筑的外立面覆盖着绿色植物,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隔热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内部的空气循环系统通过调节湿度和温度,为植物和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二、德国国会大厦德国国会大厦的改造也是生态设计的一个成功案例。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在保留原有建筑外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现代化的生态改造。

大厦的穹顶采用了透明的玻璃材质,不仅为室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还能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同时,穹顶内的遮阳系统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自动调整,避免室内过热。

建筑的通风系统利用了自然风的原理,通过建筑内部的风道和通风口,实现了空气的自然流通,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国会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板和生物燃料锅炉,以提供部分能源。

在雨水处理方面,大厦设置了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厕所和灌溉周边的绿地。

德国国会大厦的生态改造展示了如何在历史建筑中融入现代的生态设计元素,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也是生态设计在建筑中的杰出代表。

旅馆自然通风实现方式

旅馆自然通风实现方式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节能,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风洞试验表明:当风吹向建筑时,因受到建筑的阻挡,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力。

同时,气流绕过建筑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力。

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

压力差的大小与建筑的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有关。

当风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和屋脊处负压最大。

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依据这种原理,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

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

这种通风方式可以在大进深的建筑空间中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

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

在建筑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

与风压式自然通风不同,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

3.风压与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在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往往是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

产品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

产品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

下 , 品设 计是 否可 以走 一 种 回归的路 线 ; 文就如 何利 用 自然元 素 , 产 本 以产品 为平 台 , 融合情 感化 的产 品设计 , 立产品 与 用户之 间的心 灵对话 等进 行 了有益 的探 寻 . 建
关键词 : 自然元 素 ; 情感 化 ; 品设 计 产 中图分 类号 :B 7 T 42 文献标 识码 : B
中 , 以让 上 了年纪 的人忆起 童年 的趣事 , 可 也可 以
让 小朋友 们在 夏 日、 南方感 受北 国冬 日的情趣 . 在 把它 丢进 夏 日的饮 料 里 , 普通 冰 格 冻成 的冰块 和 作 用 是一 样 的. 同的是 , 在满 足 功能 的同 时 , 不 它
增 添 了 回归 自然 的情 趣.
当初 我们 渴望 的那样 , 整个社 会都 在反 思. 从现 代 文 明的进步 中 , 们得 到 了很 多 , 我们 同时 又失 我 但
去 了什么 呢? 生 活在 钢 筋水 泥 丛林 之 中 、 波 于 奔
快 节奏 工作 场所 和 狭 窄蜗 居 之 间 的人 们 , 迫 于 在
渐感觉到 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有些冷漠和陌生 , 存

文章 编 号 : 7 0 6 (0 0 0 0 0 1 3— 0 2 2 1 )3— 17—0 6 4
产 品设 计 中 自然 元素 的运 用
刘 晓 宏 , 园 园 张
( 福州 大学 厦 门工艺美术学 院,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 2

要 : 感化 设计 、 情 节能 减排 、 碳 生活等 都是 当今设 计领 域的 热 门话题 . 此环境 低 在
至文 化层 面 , 序渐 进 地 让人 们 学 会 欣赏 这 种 风 循
格.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构思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构思
维普资讯

82 ・
第3 4卷 第 6期 2008年 2月
山 西 建 筑
SHA XI ARCHI I TECI " URE
Vol3 _ 4 No. 6 R出 . 2 0 08
文章编号 :0 96 2 (0 8 0 —0 20 1 0 .8 5 2 0 )60 8 +2
浅 谈 建 筑 设 计 中 的 生 态 构 思
良 琦 壤


要 : 建 筑 设 计 中的 生 态 设 计 手 段 进 行 了研 究 , 地 域 性 、 持 续 、 生 与 智 能 化 各 方 面 进 行 了论 述 , 设 计 实 例 说 对 从 可 仿 以
明为辅, 图探索关心人与 自然关系的生态构思的真正 内涵 , 试 达到构建 绿色 生态建 筑 与和 谐环境 的 目的。
保护 生态环境 , 实施 可持 续发展 战略 , 我 国的一项 基本 国 是
许多所谓 的生态建筑空有 “ 而无 “ ”成 为了急功近 利的伪生 策。在全世界都广 泛呼吁绿 色可持续发展理 念的趋势下 , 当代 形” 神 , 在 态 设计 。因此 , 以严谨 的态度研 究真 正的 、 而不仅仅 是打着生 态 建筑 中 , 由于生物气候学和可持续性发展标 准的引入 而带来 的变
可持续性发展将是基 与 自然的交 流对话 , 及建 筑和 自然 的协 调。对地 域 的 气候 条 域本身及其能源 的耐久性 。在这种情形下 , 以
4 结语
所差异 , 在的问题也不尽相 同 , 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不断加快 , 存 但
住区的规划设计与社 区发展 提出一 点管窥之见 , 以期 在今后 的城 谐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
市 .06 4.
2王 社 J. 20 ()6— 由于城市 自身发展 的特点 , 城市边缘区发展演变 的过程有 [ ] 国恩 . 区发展与城 市居住 区建设 []规划师 ,0 2 8 :3 其 3 朱小地 . 京边 缘住 区发 展 的 问题 研 究 [ ] 建 筑 学报 ,0 5 北 J. 20 城市边缘区发展带来的问题 也越来越多 。为此 , 中对 苏州边缘 [] 文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城市中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又保护自然资源,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合之美的实现以及实例展示等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之美。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建筑物依赖于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减少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合理的设计能够使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二、融合之美的实现1. 利用自然光线:合理利用自然光线是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重要方面。

通过设计合适的窗户、天窗等建筑元素,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同时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这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2. 自然通风系统:借助自然通风系统,可以使建筑内部保持空气流通,增强整体舒适度。

通过设计合适的门窗以及通风口,使自然风与建筑物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实现通风换气的效果。

这不仅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质量,还能节约空调的能源消耗。

3. 绿色屋顶设计:将建筑物的屋顶设计成绿色屋顶,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同时提供一片绿色的空间。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雨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减少能源消耗。

这种设计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可以创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建筑环境。

通过设置花园、湿地等自然景观,吸引鸟类、昆虫等动植物栖息,维护生态平衡。

这样不仅能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三、实例展示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这座世界闻名的花园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以其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花园内,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完整版)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

(完整版)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

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麦克哈格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从人为空间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

他认为:“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了解、尊重自然。

人是唯一具有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

他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

”1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的,直至今日依旧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理论的闪光点之一,在于其价值观念的转变。

麦克哈格在书中通过实例与生态理论的共同阐述极力向人们宣传自然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性。

这种自然价值观的转变似乎比生态科学的规划方法更为重要一些。

规划师,管理者与民众如果没有把这种基本的观念深植于心的话是难以在规划过程中彻底的贯彻任何生态思想的,尊重自然的人类发展模式也就无从谈起。

如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正预示着人类发展的灾难性前景。

人类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念急待转变。

与人们习惯认为的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念针锋相对,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

他强调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分子,与其他许多生物以及各种物质共存于宇宙之中,而非整个自然的统治者,与其他的物质一样持有自己的独特性与相互依赖性,为获得生存,成长,繁衍,发展,就必须在系统中中得到平衡,相互支持和相互需要而编制在一起。

麦克哈格借助一个宇宙舱的实验来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

他还阐述了自然主义者对人与自然的一些主要观点。

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有他们的独特性与存在的价值。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在自然中的作用与其他生物的作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人被认为与其他生物一样感受和知觉都不能违抗自然规律,而只能反映这些自然规律。

人属于自然这个纷繁复杂的大系统并完全依赖它,但由于人具有感觉能力因此和酶一样具有调节能力,所以有管理这个系统的责任。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

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Design With Nature(设计结合自然)I.L.麦克哈格[推荐]Design With Nature(设计结合自然)I.L.麦克哈格目录绪言城市与乡村海洋与生存--沙丘的形成与新泽西海岸的研究困境--东西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态度前进一步--里士满林园大路选线方案研究模子和囊膜--环境和环境的形成大城市地区内的自然--费城大城市地区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社会准则对社会准则的回应--沃辛顿河谷地区研究世界好比是一个宇宙舱视发展过程为价值--纽约斯塔滕岛环境评价研究自然主义者流域--波托马克河流域的研究大城市地区--华盛顿西北部地区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的研究发展过程和形式城市:发展过程和形式--华盛顿特区的分析研究城市:健康和病理--费城的健康和病理调查研究绪言迄今为止,从整体上研究人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著作:既研究行星与恒星、岩石、土壤和海洋等所谓物质宇宙,又研究栖息在地球上的生物,即研究使人成为现在这样的所有力量和生物的著作,仍为数不多,有关人类本身的这种知识的研究,发展是缓慢的;因为早先的希腊思想家,或是孤立地研究人,或是在研究自然时忽视了人的存在;为了想文凤法增进人自身的生存,好象人和自然的任何一部分知识,只要通过人脑提供的各种手段和符号文字就能理解。

至少从西方的传统来说,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5,希腊著名医生、有医学之父的美名-译注)的医学名著<<空气、水和场地>>开始,第一次公开承认:人的生命,无论生病还是健康,都是和自然力量息息相关的;自然是不可抗拒和征服的,倒是必须了解它的规律,尊重它的忠告,把它当作盟友来对待。

<<设计结合自然>>是这以后少数这类重要的收籍中的又一本杰出的著作。

这种西方传统的某些方面以后由医学界继续保持下去,因为人只要无知地违返了自然规律,很快就会受到身心失调的惩罚;但是,虽然努力去克服流行病和传染病有时会取得很小一点环境改善,但这种防治措施没能在人及其环境之间建立一个健全的动作关系,而这种关系却能为维持和提高人类生活而正确地发挥所有潜在的可能性。

生态设计方法及案例

生态设计方法及案例
阴 , 为 改 善 小 气 候 采 用 多 种 绿 化 方 式 , 为 增 强 空 间
略,其耗能仅为其它同类建 设的 1 / 4 . 他对生态环境 的重视 很值 得我国当代建筑师的借鉴和学习 。每一 位建筑 师都应从整 体和道德伦理上建立正确 的发展
观 和 面 对 未 来 的理 性 精 神 。 四 、 生态 建 筑 课 程 实 例 1 . 临 时赈 灾 建 筑
城市建筑 l 建筑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生 态设计方法及 案例
Th e Me t h o d s a n d Ca s e o f Ec o l o g i c a l De s i g n
● 曾字城 霸 Z e n gY u c h e n g
【 摘 要】能源危机、油价上涨、经济低 、粮食短缺、新能源 尚未大面积推广 利用等 ,这些 因人 口急速膨胀而面 临的 问
题 催 生 了越 来 越 多 的 生 态 案 例 , 促 进 了 对 生 态 建 筑 设 计 方 法 的理性思考。
这个建筑 出于 本科 临时赈灾设计题 目,暑假期 间和 同 学 一 起将 设 计 图 纸 付 诸 现 实 。 历 时 一 周 ,除 去木匠搭接木骨架,其余部分均由学生 自己完成 。
( 1 )基地
d a n d s o o i l , t h e s e p r o b l e ms f a c e d wi t h r a p i d p o p u l a t i o n e x p a n -
洪 水 的 浸 泡 以及 平 时 通 风 干 燥 。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

实例探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的休闲、娱乐和体验自然的场所,其景观规划应当体现自然、舒适、安全和多样化的要求。

以下是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原则及设计要点的实例探讨。

一、景观规划原则1. 自然性原则:森林公园的景观应当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和特征,尊重自然,尽量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

在规划中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充分利用地势和自然水体等。

2. 可持续性原则:景观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材料,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等。

3. 舒适性原则:景观规划要创造舒适的环境和氛围,提供良好的视觉、听觉和触感体验。

合理规划树木和草坪的布局,设置休息区和观景平台等。

4. 安全性原则:景观规划要考虑游客的安全,设计安全通道、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等。

设置护栏、桥梁和紧急出口等。

5. 互动性原则:景观规划要鼓励游客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

设置游乐设施、户外运动场和野餐区等。

二、设计要点1. 植被规划:根据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打造丰富的植被景观。

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注重季节性变化和色彩搭配。

2. 水体规划:合理利用自然水体和人工湖泊等,打造水景景观。

通过设置喷泉、瀑布和人工小河等,增添视觉和听觉的愉悦感。

3. 设施规划:根据游客的需求,设置休息区、公共厕所、餐饮区、指示牌等基础设施。

合理规划设施的位置和数量,方便游客的使用和管理。

4. 活动规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兴趣,设置各种户外活动区域和设施。

设置运动场、儿童游乐区和健身设备等,满足游客的活动需求。

5. 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和大小,为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和通行。

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观景路线等,提供不同的交通方式选择。

设计结合自然

设计结合自然

计结合自然作者:I.L.麦克哈格翻译:丙经纬本书得到华盛顿特区1967年保护基金会的赞助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杰出的人士给我和我的学生们写了许多信,是他们的许多想法构成了本收的理论,但书里的错误和他们无关。

因为人数太多了不能在这里一一提到,但某些人的名字必须记下来--马斯顿.贝茨(Marston Bates)、哈罗德.布罗姆(Harold Blum)、杰克.卡尔霍恩(Jack Calhoun)、温锡占(Wing Tsit Chan)、约翰.克里斯琴(John Christian)、卡尔顿.库恩(Karleton Coon)、F.弗雷泽.达林(F.Fraser Darling)、爱德华.迪维(Edward Deevey)、伦纳德.杜尔(Leonard Duhl)、巴罗斯.邓纳姆(Barrows Dunham)、洛伦.艾斯利(Loren Eiseley)、杰克.福格(Jack Fogg)、戴维.哥达德(David Goddard)、卢纳.利奥波德(Luna Leopold)、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罗伯特.麦克阿瑟(Robert McArthun)、霍华德.内梅罗夫(Howard Nemerov)、镥思.帕特里克(Ruth Patrick)、A.M.M.佩恩(A.M.M Payne)、莫尔斯.佩卡姆(Morse Peckham)、威廉.普罗瑟罗(William Protheroe)、保罗.蒂利希(Paul.Tillich)、安东尼.华莱士(Aanthony Wallace)、艾伦.活茨(Alan Watts)、埃德加.T(Edgar T)、惠里(Wherry)和哥登.沃尔曼(Gordon Wolman)。

在本书中发表的许多研究方案是最初称为华莱士、麦克哈格联合事务所(Wallace,McHarg Associates)和以后称之为华莱士、麦克哈、罗伯茨和托德联合事务所(Wallace,McHarg,Roberts and Todd)的专业事务所的成果。

设计结合自然

设计结合自然

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自然》读书报告《设计结合自然》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的代表作。

麦克哈格是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

本书写作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之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初期,人类社会面对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问题,当时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已经显示出高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被忽视的问题。

作者以富有远见卓识的视角,重新审视当时的设计观念,明确指出传统设计方法中被人们普遍忽视的环境问题,并且以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断,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大自然演进的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相互之间的作用。

最终作者提出了以生态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和分析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书中通过许多实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对城市、乡村、海洋、陆地、植被、气候等问题均以生态原理加以研究,并指出正确利用的途径。

虽然此书已经成书五十余年,但书中阐述的许多理论观点即使在今天仍对设计师们富于启发意义,而书中的另一些观点则成为了今人们的共识。

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

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读过之后,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

纵观全书,作者以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出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证明了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差别的根源。

提出土地利用的准则,阐明了综合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诸要素的方法;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物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准则。

”以下是主要的读书摘要:城市与乡村本章是全书的基础,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及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生态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态度,作者写道:“本书是关于太阳、月亮、星星、四季变化、播种和收获、云彩、雨水和江河、海洋和森林、圣灵与草木的威力极重要性的个人见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点。我们可取一个 星期 7 天, 每天 “ 捏这 么一把” ,然后对这 7 个橡皮泥 的形态特 征进行统计 归纳 , 最终 我们得到的外形又更加完善 了一点。 这个方法虽然也 不算 方便快捷 ,但它 明显优 于第 一种设计方 法 。而且 ,它最终的效果至少不会 比第一个方法差 ,因为它来得 就是那 么 “ 自然” 。它省去 了人 的分析 中的不理性 因素 ,省去 了 理论 的不成熟 因素 ,省去 了数值计算 的误 差因素等等等等 。 继而 ,我们甚 至可以更进一步 ,考虑把 鼠标直 接做成橡皮泥 手感 的软质 ( 弹性 )鼠标 。它一 直以最 “ 自然 ”的形式 去符合使 用者舒适 的姿势 ,停止使用 时,它恢复本来 的形态等 待下一次被 使用 。这样 ,我们又更进一 步的解 决了 鼠标使用者 的个体差异 , 情绪差 异 ,情感差异 ,时 间差 异等诸多问题 。而且 ,从材料选择 和技术层 面来说 ,实现这个想法应该不是个难题 。 也许这种 “ 自 然 ”的状态才是 “ 鼠标”这个事物 本来 应有的 面貌 。设计 的方式多种多样 ,虽 然需求一致 ,但是不 同的设计方 式对影 响人 的思维造成不 同的设计结果 , 当学科结 构越来越复杂 , 理论体 系越 来越庞大 的时候 ,有 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 进行思考 , 选择最 “ 自 然 而然” 的设计方式 ,反而能够达到 “ 舍 远求 近”的 效果 ,并得 到最好 的设计结果 。

爿 ● 闷爿 l 爿 - 蜊
目薯 日
指分别按着左 键的左下角和右键 的左上角 ,手 的轴 向与鼠标 轴向 大约成 3 0 度角 。如果 亲 自尝试一下 ,就会察觉到别 扭。
● 鼠标 握 捏 示意 图
的方式 并不 那么 高效 ,以这种 方式 创造 出来 的物 品需要 在漫长 的使用 及调 整的过 程 中才能 逐渐具 有 固定 的 、一般 性 的外 观 和 使 用方 式。但 是人 类社会 已经 以这 种方式 创造 了成 千上万 种 的 物 品 ,其 中不 乏具 有划时代 意义的产物 。如锤 子等基本工具 。 当一件 物品被创造 出来并被越来越 多使用的时候 ,它不仅 意 味着物质上某物 的存 在 ,也意味着在一个 新概念的 出现 。随着人 与 环境 、物品之间越来越 深入的交流 ,这些概 念中的一部分也越 来越稳 固 ,这也说 明了这 些人造物 品越加趋 于成熟。仍 以锤子为 例, 作 为一个常见 的工具 ,不同生产商生 产的锤子不尽相 同 , 然 而在今天 ,锤子这一 概念在人脑 中的印象 是大致相 同的 ( 见图: ◆ 锤 子的实物与概念 ):由一个手柄连接 一重物构成 的工具 。它在
创造 之初所体现 出来 的非 凡意义几乎 已经被人 忽略 ,这也使之几
按压处
/ 日 /


大拇
乎 成为一个 自 然而且稳 固的概念 ,仿佛它 本来 就应该存在 ,而从 没 被人创造过一样 。这样 的状况是一种象 征 ,代表锤子这一人造 物 已经具有 了很高 的成熟度 ,或者可 以说 锤子具有 了它本来 就该 有 的面貌。
● 锤子 的实 物 与概 念
当然还有 一些其他的物 品, 它们仍 然在逐步成熟 的过程之 中。 例 如手 机。在不 同的时期 人们对 “ 手机 ”这个 词的印象都不尽相 同 ( 见图 :不 同时期手机 的印象 )。
● 不 同 时期 手 机 的 印象
于是我们 开始思 考 ,如何设计一个不让使用者感 觉疼痛不适 的鼠标 呢。 最初 的想法是 ,这一定需要强大 的人体工程学 知识。我们需 要把人 体手臂骨骼的衔接角度 、 最 大可活动范 围,肌 肉的组成 , 扭力 的计算 等等通通加入考虑 因素进行分析 ,最好还 有一个高仿 真度 的模 型供试验测试 ,产 品初样 出来之后 ,要选取 一批 测试者 分成几个对 照组进行对照试 验 ,然后得 出的结果再拿 去指导产品 的改进 , 之后 ,我们才终于得到一个也许 用起 来很舒服 的鼠标 。 为什么要舍近求 远呢 !其实也许有更简单 的办 法来得到最舒 适 鼠标 的外形 ,我将这个这个方法描述 如下 : 拿一块软质 的固体 , 类似橡皮泥( 或者其他柔 软可塑的材料 ) , 大约成 年人 拳头大小 。放在 桌子上 ,然后把手伸过 去 ,以 “ 最舒 适 ”的姿势握捏这块橡皮 泥。于是这块橡皮泥此 时留下的外形就 是最舒适 鼠标 的外 形。不是吗? 当然 , “ 最舒适 ”这个概念不好定义 ,那我们 稍微引入一些
日 口 目
更早■ 较覃麓 囊在 来, l |
从上 面两个例子可以看 出,当一件物品还不够成熟时 ,我们 总是对 它有所期望 ;而对 于成熟的物品 ,我们会 忽略它本身 只关 注它 的使 用。如今 ,我们 在设计和生产一件物 品时 ,有众多 的理 论作 为指导 ,我们可 以依 托材料学 ,人体 l T程 学 ,心理学 ,市场 学 等等来 良好 的构建 一个 物品 ,但是思维 也时常被这些理论所 困 扰 。我们 也许有很多不错 的产品 ,但其 中也有很 多仍未具有 它们 本该具 有的面貌 。我们 时常因为理论而忽 略了一种 “ 自然而然 ” 的设计 方法 ,这样 的设计 方法也许本身不够严谨 ,但其 中的思维 却有 足够的可能指导一个 物品的生产过程使 之越来越趋 向于 “ 自 然 ” ,从而使一个物 品达到这样 的境界 : 人们 在使用它时并不会 关 注到它本身 ,但人们确 实与它进行 了足够充 分的交流 ,它也提 供 给了人 足够的价值 。 我们每 天都在与 鼠标进行着交 流 ,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工具 不会 陌生。 鼠标 的发 明把计 算机从少数人 手中分享给 了大众 , 它 的操作 方式如此直观 而且 有效 ,让人几乎在使 用中忽略 了它 的存 在 ,除 了永久之后发现手腕 开始隐隐作痛 的时候 。于是我们发现 鼠标除 了提供它本身 的功 能之外 ,从没给我带来 过更多的好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