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
而对于中国的高校教育而言,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唤起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在这个背景下,我有幸前往德国参观了马克思的墓地,并在那里发了一些感言。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向学生传递批判思维和革命精神,并始终坚守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首先,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
但是,在当今这个充满信息噪音和谣言传播的时代,学生必须具备自主思考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否则他们就很容易被迷惑和误导。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积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必须带领学生思考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传达的关于社会变革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有些地方发生了“变质”,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滥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进行了歪曲和扭曲。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同时要在教学中强调革命精神和对于社会的关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理解社会历史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们需要时刻坚持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为了人类自由而奋斗的。
作为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让他们认识到追求真理是重要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真理和正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主动去批判和改变不平等、不公正的现实,以实际行动去维护人民权益。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引导他们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勇于追求真理和正义。
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_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 ··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也已经是幸福
··
·
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甚至
··
··
……, 而且…… ··
正因为这样, 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
··
··
受诬蔑的人。
2008.3
120
语 文 学 刊
·· ·
·
3.老 师 诵 读 课 文
4.找 学 生 分 别 朗 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段 ,
体会作者情感
[ 作者简介] 佟艺,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研究生。
老师导入: 这是一篇以议论文为主, 兼有记叙和 抒情的悼词。对马克思逝世情况和生前的革命实践 活动采用记叙的方式, 字里行间洋溢着爱戴和崇敬 之情; 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深远影响, 则采用议 论的方式。论述 时又饱含赞颂和敬仰的深情, 抒 情贯 穿全文的始终。朗读时要注意体味三者水乳交融的 特点。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 成效地进行斗争。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 轻拂去, 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2. 恩格斯对马克思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精神概 括。正像达尔文发 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 克思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
二 、教 学 设 计
( 一) 教学铺垫
1.说明演讲词。在单元说明中有“演 讲 词 是 为 准
备 演 讲 而 写 成 的 文 稿 , 它 除 具 有 议 论 文 论 点 鲜 明 、逻
辑 性 强 的 特 点 外 , 还 讲 究 内 容 的 针 对 性 、思 想 性 和 鼓
动性, 语言的口语化, 同时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德国柏林,前往探访马克思墓。
在参观完墓地后,一些游客会在马克思墓前驻足片刻,参加由柏林大学中国学者领导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
而这些探访者更多的,则可能是仅将其视为一个经典的旅游景点。
为此,担任讲话者的这些中国学者认为他们应该有所行动,从中挖掘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得这个活动可以真正成为一次学术的分享与交流。
他们说:“我们不仅仅是倡导学术,也致力于帮助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价值。
”这样的举措使得很多游客不仅可以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由于顾及到一些难点与概念的情况,当有些游客询问时,讲话者们也回答得非常耐心。
但作为一次讲话教学活动,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首先,尽管他们的目标是让这个讲话变得尽可能的有价值,但是当我们接触这个项目时,我们发现,对于旅游高峰时的外国游客来说,讲话者们的普通话确实太困难了。
有时,由于普通话的问题,讲话者所讲述的思想或许不能够很好地传达给外国游客。
其次,语言交流问题也在会话中显露出来。
讲话者不仅演讲英语的能力有限,有些时候当他们需要传达一些恰当的中文概念时,很难将它们准确译成英文。
除此之外,由于外国游客的数量众多,而讲话者的数量很少,造成了一些游客等待的麻烦。
这通常会引发一些不满,他们觉得这已经影响了他们的行程。
然而,讲话教学这个项目给柏林带来得益,它是十分重要的:访客不仅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可以接触到一些关于当地人文历史的内容。
在柏林这个价值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访问这个城市的外国游客会更容易产生对当地的文化历史感兴趣。
另一方面,这个项目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然而,他们仍在不断努力介入工作,提高演讲者的外语说话能力和讲述的内容。
同时,他们还会增加讲话者的数量,让游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他们想要了解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提高这个项目的质量,他们也会关注游客反馈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
一个极其重要的句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一个极其重要的句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马克思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1883年5月14日发表的一篇长篇演讲,这次演讲也被称为“马克思的最后演说”。
该演讲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号召众人用进步的思想来拯救欧洲,他说,“我们的社会必须变革,而不是社会变革和社会改进;必须坚持真理,而不是让真理被折叠和浪费;必须颠覆权力,而不是为权力服务。
”他还主张劳动者建立自己的组织,以表达自己的利益。
这次演讲,是马克思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结果,他号召人们形成共同社会斗争,这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挑战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它的目的是不仅仅只是对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社会认识的补充,而且更多的是对消除不平等的挑战,从而达到自由的实现。
一九八三年,马克思的这次演讲,意味着马克思的思想已经发展成一种影响力,它在不同阶层中的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德国,在柏林,在巴黎等反抗暴政的核心地带,马克思思想影响到了广大群众。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马克思的这次演讲,是一次划时代的演讲,它强调的是人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改变社会和改变未来,以积极地反抗社会的不公不义,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应该把握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马克思的今天,他们应该反思当今教育中所遗漏的内容,把马克思的演讲纳入新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他的思想,并借此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体会到真正的自由意义。
从马克思的演讲中,学生们也可以掌握如何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行动,从而凝聚同学之间的团结。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马克思的演讲,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完整的社会视野,深入挖掘马克思的思想,让学生们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社会认知,将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不仅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智慧,而且能够学习如何去应用马克思的思想,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最后,我们可以用马克思的演讲来鼓励学生们去追求他们的梦想,用他所宣扬的社会公正,去引导他们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列宁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
通过教授这篇讲话,我试图让学生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讲话,学生可以深入探究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进行了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对列宁讲话的印象。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我进行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文本理解和解读列宁的观点。
通过小组工作,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索文本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不可行的理论体系,而有些学生则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纠正学生的误解,并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以促进对共产主义的深入理解。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文本分析和解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和解读复杂的历史文献是一项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提供了辅助材料和背景知识,还鼓励学生进行多次阅读和思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我将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观点,并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和辩论。
此外,我还将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教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提高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向人们传递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通
过这样的讲话,可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以确保讲话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首先,要关注教学内容。
讲话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在讲话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调整讲话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这样才能确保学
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所传达的内容。
其次,要关注教学方法。
在讲话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讲解、讨
论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子、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要关注教学环境。
讲话应该在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教师需要创造一
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和反思。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独立思考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近年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逐渐完善,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马克思主义教育凭借着其深刻的思想、广阔的视野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了我们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对于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如何将抽象的学术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围绕我曾参加的一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谈一谈我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在大学的教育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必修课程之一。
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有两种方式:普及型和深化型。
普及型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化型课程则要求学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与人类发展的指导意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逐步从被教育者向自我发现者和主人公转变。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参观了马克思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与讨论。
活动涵盖了传统文化、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是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中很好的一次尝试。
价值评估首先,我们需要对这次活动进行价值评估。
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次重要活动,这次参观马克思墓的讲话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时代价值。
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活动中学生们的发言和互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将抽象的学术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3.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自由、平等、人文关怀等,加大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正义理念,深入推进青年思想教育。
4.组织这次讲话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人的支持和关心,激励人们更有信心地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更好地贡献自身力量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文章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悼词,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经典演讲。
从文章的体裁来看,它属于演讲词,具有演讲词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逻辑严密等特点。
从内容上看,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包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沉痛哀悼和崇高敬意。
这篇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精神品质,感受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演讲词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样思想深刻、语言精练的文章,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可能了解不多,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中,对于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准确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袁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议论文。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备课时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积极,表现良好。
但课后细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问题表现1、学生预习工作欠缺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了预习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但是在上课前查看学生的课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的课文一点阅读的痕迹都没留下。
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去预习,所以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2、学生课堂参与欠缺不像小学生那样,老师一提问,都争着举手回答。
高中生显的更为腼腆,不愿意主动回答。
在被提问之后,也是说的不多。
当然也有个别同学有精彩的回答。
3、学生主体地位欠缺由于是上公开课,所以在上课之前,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较为深入,自身对文本很熟悉,但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则略显不足。
所以也就导致在上课过程中,问题的预设性较强,而学生能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够。
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着我的课堂预设进行。
这方面值得以后慢慢改进。
二、问题分析1、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高中学习科目多,很多学生其实对语文都不重视。
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到高中,就是这么点东西,所以,上课前一般都很少做预习的。
归根到底,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是对语文重视不够,二是学习语文的观念不正确。
2、课堂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预设太强的话,又容易削弱学生课堂自主的能力,如何在这两方面找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确实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问题。
三、策略分析1、预习任务精细化。
在布置了预习任务之后,要设置一定的问题,加以明确化。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去预习。
很多学生不会预习,是因为对预习的目标不明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03
学生学习效果反思
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我发现大 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 主旨,但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和概念 上还存在困惑。
学生参与度与专注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大部分时间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但 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缺 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 反思
汇报人:
2023-12-30
CONTENTS
• 教学内容与目标反思 • 教学方法与手段反思 • 学生学习效果反思 • 教师自我反思 • 教学改进与优化建议
01
教学内容与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
确保学生掌握《在马克思 墓前的讲话》的背景、内
容和思想。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 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 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
案例法
引入相关案例,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 思想。
教学手段运用
PPT课件
使用PPT课件展示文章的结构、重点和难 点,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音频、视频资料
播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加强课堂互动与讨论
通过设计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 积极发言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思考和表达能力。
布置更具挑战性的作业
可以布置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作业,如读后感、主题讨论等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04
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语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
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语言感情强烈、高度概括的特点,通过揣摩、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感受作者深沉含蓄的感情。
教学本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课文为悼词,学生对悼词的常见结构并不了解;其二课文是对马克思一生伟业的高度概括,理论性很强,知识面很广,涉及到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如何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读懂这篇文章,能“以文解道”又“以道悟文”地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的精髓,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领悟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与艺术,这的确是不容易的。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把本文的教学目的确定为:1.结合文体特点,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2.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议论性文章阅读能力;3.走进马克思“跨越时空的美丽”人生,汲取精神营养,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为: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为:以文悟道,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作必要的引导点拨。
安排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从实际操作来看,本文的教学较好实践了“以文解道”、“以道悟文”和“以情育人”的教学目标。
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质疑,就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一个最根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思考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引导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
这方面我着力去实践了,我认为这是本堂课的特色之一。
师生之间互相提出疑问,又互相求解。
大家有问有答,有争有解,循着文章的层次逻辑顺序,层层深入。
阅读课的第一个任务——“以文解道”,就在正确的独立思考的方法指导下完成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通用4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通用4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篇1教学反思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鲁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里面的一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充满真挚情感的悼词。
在现代生活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可能接触过类似的葬礼这样的场合,或者直接地感受到过葬礼上悲痛沉重的氛围,但是却不一定接触过与葬礼相关的特殊文体——悼词,这与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有直接的关系。
加之,本篇文章是一篇译文,虽然文章蕴含着深厚真挚的情感,但是由于时空差距和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文本认知和情感体验难度,如果教学措施与方法不当,很容易在教学过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等问题。
我在考虑到以上情况后,上课时采用了给学生观看了三国演义中“孔明祭奠周瑜”的视频,同时播放伤感朗读音乐,教师代头诵读等方法,营造出了一定的悲伤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课前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中,表现良好,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但是在课后与其他老师交流和自我思考中,还是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患病”,疾病症状表现症状表现一:忽视了预习环节,教学基础不牢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充足的课前预习,影响了对文本内容理解的深度。
在授课前一天我要求课代表布置下了预习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字音及其含义,能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课堂上进行学生诵读这一环节时,发现有的学生文章读得不够流畅,对文章内容也一知半解。
我想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进行认真预习,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为语文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教学,如果对课文不熟悉的话,上课效率就会低很多,由此,我在以后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为教学打下牢固基础症状表现二:学生仍然习惯做“孤胆英雄”,合作探究,参与课堂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重要课文。
这篇文章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悼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精神魅力和思想光辉。
本文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对于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文章内容来看,恩格斯怀着沉痛的心情,高度概括地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从语言特色来看,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逻辑清晰,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背景知识可能了解较少,对于这篇悼词的深刻内涵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掌握悼词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和准确的语言,提高概括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重要文章。
这篇文章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魅力。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的主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精神魅力和思想光辉。
这篇文章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对于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文章内容来看,恩格斯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哀悼和深切缅怀之情。
文章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形象,也体现了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对于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历史背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以及恩格斯的语言风格,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和准确、简洁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悼词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体会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珍视友谊、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1)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和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1、领悟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语的感情颜色和表达作用。
3、体会演说词的论辩思路。
教学难点:的思想感情和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领悟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科学的进展是经受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消失一些宏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才智发觉了很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进展。
在简单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产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的导师。
二、预习检测:1、订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觉,这里就霍然开朗了,而从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判家所做的一切讨论都只是在黑暗中摩索。
(豁、摸)B、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膛热忱、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腔)C、只能感由于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误蔑的人。
(诬)2、选词填空,并区分这些近义词: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觉他在安乐椅上(宁静)地睡着了。
(安心、宁静)B、马克思还(发觉)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别的运动规律。
(发觉、创造)C、但是马克思在他们所讨论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觉。
(独特、独到)(区分略,以上词语很简单区分,老师可引导同学依据同义词的区分方法分析辨别。
)三、分析第一段:1、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详细时间?明确:第一处具体点明逝世的时间,表达了一种庄重的意味;其次处极言时间之短,既表现了“我”的苦痛和惋惜,又揭示和赞颂了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2、本段写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宁静地睡着了”“永久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来表达?明确:在这里采纳应用了讳饰的手法(所谓讳饰,就是由于某个缘由,不便直接说出某个意思,而是以比较委婉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意思),既表现了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哀思之情。
沪教版高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沪教版高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
话》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小编准备了沪教版高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 马克思的自白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是:淳朴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是: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德品德是:温柔
您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与教后反思--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与教后反思一、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体式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题目)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同学们阅读后有什么收获吗?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生:我了解到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
师:噢,他有三个身份。
(板书: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还有吗?生:我觉得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
师:哪儿提到达尔文了?生:第三段开头。
师:达尔文有何伟大之处呢?生:他在探索人类起源的道路上,饱受争议、排斥和讥讽,但他都抗住了。
师:噢,他是个有信仰的人。
那他和马克思是不是一样?生:一样。
师:马克思有什么信仰或理想?生:追求共产主义社会。
师:他在追求的路上同样也受到了——?生:嫉恨、污蔑、诽谤、诅咒等。
师:文中第几段有提到?生:第八段。
师:这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关键是自己是否有颗坚定而又强大的内心。
师:大家想想,在古人眼中,人是怎么来的?生:女娲造人。
师:这是东方的说法,西方呢?生:上帝造人。
师:噢,都是神话传说。
但自从达尔文出现后,我们知道人原来是——?生:由猴子进化而成的。
师:达尔文的不懈努力,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来自何处,促使我们了解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所以,达尔文是伟大的。
此文写的是马克思,为什么会提到达尔文,有何作用?生:大家对达尔文相对熟悉,文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此来强调、突出马克思的伟大。
师:很好,请坐。
再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我觉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很好。
师:他们俩是什么关系?生: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师:这篇文章正是作为好朋友的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
从文体上来说,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生:是一篇演讲稿。
师:一篇什么样的演讲稿?是结婚站在舞台中央发表感谢的演讲吗?还是大学毕业时站在操场中心举行毕业典礼时的演讲?生:都不是。
师:这是一篇悼念马克思的文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本教材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自读课文,之前学生已学过演讲辞,比较熟悉演讲辞的特征,本文集悼词和演讲辞为一体,结构清晰,学生对本文内容完全可以自读梳理,于是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对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革命家的诠释上,放在对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的鉴赏品味上。
由于本文文质兼美,语言内涵丰富,思想性极深刻,所以教材可挖掘的点很多,容量很大,无形中增加了驾驭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以学定教,我把学生能自己解读出来的东西放手交由学生解决,鉴赏评价这块有难度,我决定加入自己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质疑,并且以板书形式来突出这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亮点有:师生配乐串读课文,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课堂引导学生质疑发现,学生能主动举手发言,对错姑且不论,对于高中生而言,的确是可喜的;教师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的有效引导;教师对课文第三段错句的有效调整、纠正和化解;用《国际歌》视屏播放,诠释马克思思想的内涵,拉近了学生与马克思的世纪距离;通过对学生鉴赏句子的引导点拨,初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活动充分,感受愉悦;课后作业设计有针对性,把课堂真的延伸到了课外。
不足之点有:课备得不够仔细,诸如对于“马克思在数学上发现”,教材注释没给出,自己也就没有另外查,当学生说“马克思发现了正弦、余弦定理”的时候,自己没能及时纠正,犯了数学常识的错误,感谢纪校长的提醒“马克思发现的是指数、对数和微积分定理”。
这个错误给我的启示是:备课还要再精心,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仔细查资料,尽可能地做好充分应答的准备;另外因为要给听课的老师课的整体感觉,总觉得课堂有点“赶”,不够从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李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充满真挚、深沉情感的优秀悼词。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备课时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积极,表现良好。
但课后细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问题表现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预习任务是提前两天布臵的,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但是在上课前查看学生的课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的课文一点阅读的痕迹都没留下。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课前根本没有做相应的预习。
因为语文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教学,如果对课文不熟悉的话,上课效率就会低很多,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引起重视。
2、部分学生照顾不够
整节课下来,学习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但是明显前面的学生回答要比后面的学生要多很多。
由此也可看出来,后面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老师所忽视。
或者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容易犯顾及一面,失其旁边的错误。
3、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充分
虽然学生回答问题时抓得很准确,个别同学回答也很精彩,但从始至终,没有一个同是自愿站起来主动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讲出来的。
这也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上课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够,总是得着老师来叫,被动的参与答题。
4、课堂预设较强
由于是到外校上课,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充分,所以在上课之前,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较为深入,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则略显不足。
所以也就导致在上课过程中,问题的预设性较强,而学生能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够。
二、问题分析
1、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高中学习科目多,很多学生其实对语文都不重视。
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到高中,就是这么点东西,所以,上课前一般都很少做预习的。
归根到底,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是对语文重视不够,二是学习语文的观念不正确。
2、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容易在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上课的兴奋点,而回答好的学生,由于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了赞扬,思考也会更积极,参与度也会更高。
这个时候,其他学生的上课状态就非常容易比老师所忽略。
3、学生课堂自主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形成和教师课堂预设较强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和长久形成的上课习惯以及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4、课堂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预设太强的话,又容易削弱学生课堂自主的能力,如何在这两方面找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确实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问题。
三、策略分析
1、做好预习指导
在上新课之前,应该走进学生,对学生的课文预习目标化,让学生明确预习
的任务是什么。
很多学生不会预习,是因为对预习的目标不明确。
所以我觉得,指导学生预习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该预习什么东西,该做什么东西。
比如让学生熟读课文,如果学生打到了熟读的要求,那么,对课文的基本思路也就应该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2、认真研究学情
任何课前的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
所以,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个明确的了解。
相类似的文章学生有没学过,作者学生了不了解,学生上课哪方面比较感兴趣等等,都是课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所谓备课,一方面是备课文,一方面是备学生。
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很对。
3、优化问题设臵
上课该提什么问题,要从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
力求用最简单的问题,串联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思路。
这次上课中,我的主问题是“马克思究竟有哪些贡献?”。
由这个问题能牵连出一串的小问题。
向这类既简单明了,又联系广泛的问题,应该是备课是重点考虑的。
好的问题的设臵,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而且对学生学习该科目的长久的兴趣的建立,也非常有帮助。
4、强化生本观念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去接受课堂上老师想给予他们的知识,这个是任何学科教学都追求的一个目标。
我觉得,当下,我们应该努力通过自己的调动与指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起来。
只要我们强化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相信课堂教学肯定会出现越来越热闹,越来越高效的结果。
小结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多方的不足。
很庆幸教研室能安排这样的比赛,让我能通过这样的“实战”查看教学不足,积累教学经验,及时去分析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