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4)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2.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3.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4.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第24课《愚公移山》课文梳理
23愚公移山1.了解列子及《列子》有关文学常识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积累文言实词4.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把握愚公人物形象5.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掌握特殊句式3.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把握愚公人物形象4.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生活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相信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1.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约与郑繻公同时。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列子》一书,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是东晋人张湛辑注。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著名的故事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它们都体现了两千多年以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3.《列子》一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化”。
它具有多重义项,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宇宙生成系统中的“生化”,认识论和境界层面上的“物化”,以及政治和社会理论层面上的“教化”。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 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 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解析】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何苦.而不平()(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答案】(1)苦于阻塞(2)曲折,绕远(3)交换(4)赞同(5)疑问代词,哪里(6)愁(7)草 (8) 明白(9)即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虽”古今异义词“易”词类活用3. 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答案】A【解析】考查句式。
“何苦而不平”句式反问句,意思为:还愁这两座大山不能铲平呢。
BDC是倒装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 \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答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C.虽我之死虽:即使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愚公移山寓意
愚公移山寓意《愚公移山寓意》愚公移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故事,它讲述了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努力去移山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神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首先,愚公移山寓意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故事中,愚公面对巍峨的大山,并没有被困难和绝望所击倒,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要移山。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志存高远,坚持不懈”的价值观。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毫不退缩,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愚公移山寓意着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看到他的决心和坚持,纷纷加入到愚公的行动中,帮助他去挖山。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积聚起改变命运的力量。
这个寓意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愚公移山寓意着拼搏奋斗的精神。
愚公和他的邻居们在移山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外界的困难和阻碍,还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
然而,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去努力。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努力拼搏”的价值观。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困难和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地付出和努力,才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四,愚公移山寓意着信念的力量。
愚公移山的行为貌似荒诞,但他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这种信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愚公的坚定信念不仅给了他自己动力,也鼓舞了他的邻居们。
这个寓意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成功。
最后,愚公移山寓意着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
愚公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不顾一切地努力去移山。
他的追求梦想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敢于追求梦想,勇敢地去行动,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相关试题及答案1.课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4.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5.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答]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亡以应()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通;(2)穷尽;(3)愁;(4)通“无”。
2、你太不聪明了!3、D4、不愚。
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意思对即可)《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的文言虚词用法
以的文言虚词用法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作介词,(一)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二)、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三)、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四)、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五)、相当于“从、由”。
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六)、译为“按照”。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三、连词,(一)、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二)、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愚公移山》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毅力和勇气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愚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下面,我们将通过习题和答案的方式,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故事背景在《愚公移山》中,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名为太行山,另一座名为王屋山。
由于山体的阻挡,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
愚公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大山,让村民们能够自由通行。
2、习题(1)愚公为什么要决定挖掉两座大山?(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3)愚公挖山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他们需要克服的?3、答案(1)愚公决定挖掉两座大山,是因为山体的阻挡使得村里的交通十分不便,为了方便村民们的出行,愚公下定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
(2)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
太行山意为“最高的山”,而王屋山则表示“王者所居之山”。
(3)在挖山的过程中,愚公一家面临着许多困难。
首先,山体庞大,挖掘工作量巨大;其次,每天只能挖掉一些小石头,进度缓慢;此外,运送土石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4、深入分析《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的努力,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只要我们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个人观点我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
愚公并没有因为山体的庞大、挖掘工作的艰难以及进度缓慢而放弃,而是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结论综上所述,《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也适用于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愚公移山,大脑速记4
愚公移山,大脑速记4
例文:
古代山西辽河之上有一对智慧伟人,他们一个叫愚公,一个叫岳父。
一天,岳父说:“看来大山已经阻碍了我们的前进,让我们用力挖土将它移了吧!”愚公激动起来,于是,愚公就开始准备开始挖土,尽管身边年轻又能力强劲的人都劝着他放弃,势如破竹,愚公一点也没有放弃。
接下来,为了达到愚公的目的,他跟家人一起,每天早上就准备开始工作,并一起挖石头,破碎大山。
天气越来越热,却没有让愚公们放弃,他们用这种热情,不断积累力量,让每一分劳动成果都得到最大的表现。
没有食物和无尽的辛苦,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终于把大山移了出去。
后来,这个传说就流传开来,大家都知道了当智慧、勇气和信念携手,没有任何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改变命运。
《愚公移山》
从此成为我们永远心中不移的记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有如仙子和超人一样,无所不能。
就是这样,在这个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就可以实现梦想的真实故事中,“愚公移山”的传说将洋溢在大家的心中,激励着我们继续为梦想续上彩虹之路。
于是,当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让我们怀着广大的胸怀去克服挑战,用勤奋的态度,努力的行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汝(rǔ) 曾(céng)诸(zhū) 箕(jī)畚(běn) 荷(hè)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匮(kuì) 亡(wú)以应厝(cuò) 雍(yōng) 冀(jì)四、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五、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六、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七、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八、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扣: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愚公移山四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1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必须绕行,很不方便。
愚公很(恼火愤怒),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愚公(号召召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冀州的大道。
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称赞赞同)。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
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____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愚公_____地回答:“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
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
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搬走了。
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止阻挡)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在第五、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3.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篇
(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清]彭端淑《为学》【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顾:难道(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河曲智叟亡以应(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乙文谈“为学”。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作为它的一个论据吗?为什么?(5)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及特点?请结合具体文字分析.(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
《愚公移山》读后感_4
《愚公移山》读后感《愚公移山》读后感1我们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被华夏儿女乐此不疲地世代传诵,这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我们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这则寓言故事虽流传了几千年,但愚公精神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
面对烈日的炙热,智叟的冷言冷语,愚公丝毫不动摇移山的决心。
他坚定“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这个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地干下去,移山就不再是个梦。
同时,寓言通过将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进行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人定胜天的乐观信念。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
两座大山阻碍了交通,造成来往不便。
为了排除障碍,愚公主动提出了挖山。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
在统一了家人的思想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
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
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我们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既要认识到愚公的可贵之处,更要领悟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我们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应两者携手同进,共创美好未来。
我想,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愚公移山》读后感2我在这个暑假里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课外书,书名是《小学生必读神话故事》。
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老人家住在大山的北面。
老人家九十岁了,可身体却很健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
愚公有一个愿望,想亲眼看一看东边的大海和海中的仙山。
可是,家门前挡着两座大山。
愚公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这两座大山移的走。
于是,愚公一家人就开始挖山,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
他们的壮举感动了四邻,纷纷前来帮忙。
可是,村中有个绰号叫“智叟”的人,却觉得愚公又笨又蠢,就来开导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4)
(2分)
(4分)
A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第一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对照阅读(二)
(202X·湖南·中考)愚公移山原文略(5分钟共10分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甚矣,汝之不惠!(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困难:(1)山高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简陋;(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4)移山的人员少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巨。
2、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应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巨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有志者事竟成。
赞同
哪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4)
(1)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巨。 (2)以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反衬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对照
(1)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定精神) (2)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5)寒暑易节 古义:变换 今义:容易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 的羽毛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4.文言基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聚室而谋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 在一起”
4.文言基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
古义:方圆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 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竟,却 今义: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3)何苦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 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
自主学习
02 夯基础
(1)读准字音
惩( chénɡ ) 魁父( kuí) 垦壤( rǎnɡ ) jī běn( 箕畚 ) yōnɡ南( 雍 )
太行( hánɡ ) 荷担( hè ) 始龀( chèn ) 穷kuì( 匮 ) lǒnɡ断( 陇 )
万仞( rèn ) 叩石( kòu ) 孀妻( shuānɡ ) cuò( 厝 )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提出疑问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4)
愚公移山总动员
(旁白)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太行王屋两座
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座大山高耸入云,
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
(旁白)一位老人站在自己家的茅草屋前,只见
他须发皆白,一身粗布衣裳。他就是村里被人们
称作愚公的长者。今年快九十岁了。_________
(加入愚公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愚公一家围坐在一起,在座的有愚公和他的妻子
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 (1)且 且焉置土石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2)许 (3)曾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动词,赞同 副词,表示约数 《与朱元思书》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 “连……都……”
荡胸生曾云 曾益其所不能
同“层”,重叠 同“增”,增加
《望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尽全力革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纷纭表示赞同。杂然,
你们。
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汉水南岸。阴,指山 指,直。豫,豫州。 的北面、水的南面,
纷纭地。许,赞同。
古地名,今河南黄 与“阳”相对。
河以南一带。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 译 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 文 革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 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译 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 ,河阳北边。
将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与实践
学习目标
1.课内拓展阅读,深化课文理解。 课内拓展阅读,深化课文理解。 课内拓展阅读 2.发散求异 提高创新能力。 2.发散求异,提高创新能力。 发散求异,
学习策略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活动一: 活动一:动画故事阅读
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 1.试比较动画故事在内容和结构上与课文有 1.试比较动画故事在内容和结构上与课文有 和不同 2.按要求创编故事片断 2.按要求创编故事片断 参考题目: 参考题目: (1)运石途中 (2)智叟被抢白之后 (3)山神告状 (4)移山之后
创编故事片断
参考题目: 参考题目: (1)运石途中 ) (2)智叟被抢白之后 ) (3)山神告状 ) (4)移山之后 )
活动二: 活动二:网络新闻阅读
思考与练习 1.愚公村的现代生活给我们哪些启示? 愚公村的现代生活给我们哪些启示? 愚公村的现代生活给我们哪些启示 2.创新想象: 创新想象: 创新想象 参考题目: 参考题目: 假如我是当代愚公 假如我是当代智叟
愚公村生活剪影
创新想象
参考题目: 参考题目: 假如我是当代愚公 假如我是当代愚公 假如我是当代智叟 假如我是当代智叟
让新时代愚公精神永驻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