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作业课件: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小结
背景
赫鲁晓
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夫改革
改革的效果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 体
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Shi)件
苏联的解体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P63活动与探究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①我们(Men)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 民的拥护和支持;
❖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采用技 术交流等方式影响苏联人民心理、行为方 式,进而使苏联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 资本主义方式。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要警惕(Ti)西 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改革必须与本国 的国情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 则。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Cong)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 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Yi)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 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 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品课件

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 较,差距十分悬殊。
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 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 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 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 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电冰箱、洗衣机 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 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音响, 录像机都不能生产。
消极的: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 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 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 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 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 农业则为1.5%。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 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 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 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很强, 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曾经很 大,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是当时世 界版图最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是苏联。从 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超级大国苏联 是如何轰然倒塌呢?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 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探讨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 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 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共17张PPT)

1990年3月,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是波罗的海沿 岸的立陶宛。不久,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 不再执行苏联的法律、法令。1991年3月,苏联举行全民公 决,参加投票的大多数人主张保留联盟。4月,戈尔巴乔夫 同9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发表声明,表示要增强各共和国 的独立性,削弱中央的职能和权力,并决定尽快签订新的联 盟条约。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草案,该草案 提出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 一步下降。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四、苏联解体
1.时间: 1991年12月25日。 2.原因: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导致严重的 ①主要原因:________ 经济危机。 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的各种矛盾,使人民 ②直接原因:__________ 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 八一九 事件”,加快苏联 ③其他原因:1991年8月19日,“_______ 的分裂。
赫鲁晓夫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在政治领域,在报刊上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 某些理论观点,如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等; 平反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 品公开发表。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 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 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在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 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 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在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 额;改组农业拖拉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 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习题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习题课件

11. 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清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社长 唐修哲把全体记者从睡梦中叫醒,开“飞行集会”。新华社 总社从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苏联发生政变。“苏联发生政 变”的初衷是(

)
A. 挽救联盟,避免解体
B. 篡夺政权,个人独裁 C. 制造事端,加速分裂 D. 全民动员,抗击侵略
12. “这个秃脑门的俄罗斯人……1991年8月19日,他被左
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
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这段材料反映了苏联( A. 国家名称的变化 B. 社会性质的变化 C. 疆域范围的变化

)
Hale Waihona Puke D. 执政政党的变化8.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 不同时期的改革有不同的特点,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下列 表述正确的有( ) D

) B.美国
C.德国
D.苏联
14. “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诗歌景观有着诸多深刻的历史 原因。这一代人目击了……苏联、东欧的剧变和全球冷战结 束。它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个人精神成长史的巨大背景。” 材料中苏联发生“剧变”在哪一年?(

)
A.1988年
C.1990年
B.1989年
D.1991年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 露出来,并且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斯大林死后,人心思变。 材料二 以下是1951—1965年苏联的粮食平均年产量和收购表。
列哪一句不合适?( D ) A.锐意改革,值得肯定 B.随心所欲,独断专行 C.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D.有反复实践、稳步前进的品质
4. 明明想搞一个“成功改革图片展”,他多方搜集资料, 你认为他搜集的下列哪一人物不属于成功的改革家?( D ) A. 商鞅 B. 明治天皇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0课__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品中学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第10课__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品中学ppt课件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苏联的解体
1987年签订苏美《华盛顿条约》 戈尔巴乔夫
结束两国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
1986年3月至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由于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6月 至1989年底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从 此,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 的拥护和支持。 (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 导思想。 (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
背景 赫鲁晓夫改革
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改革的效果
苏 联 的 改 革 与 解 体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件
苏联的解体
1.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
端,但是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 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改革
目的: 内容:
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①思想解放; ②农业方面; ③工业方面; ④政治方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共79张PPT)(共7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共79张PPT)(共79张PPT)

3、改革的结果
经济改革:加剧了经济比例失调,经 济继续滑坡。 政治改革:思想混乱,国内局势失控, 民族矛盾不断加速,直接导致了苏联 的解体。
总结三夫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改革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目的: 结果: 以最终失败而告终。
二、苏联的解体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 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 拉尔),俄罗斯族。他自1955 年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 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 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 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 1976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 克州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于 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会有什么 后果?
苏共内部派系林立,社会上反对党纷纷 成立。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个,全 国性的政党20个。
罢工浪潮此起彼伏,苏联594个矿井有220个矿井、 数十万工人罢工。
政治改革很快激化了民族矛盾。1989—1990年, 全国除土库曼外,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共发生数 十起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从1988年,波罗的海 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掀起独立浪潮。
八一九事件中,支持苏副总统亚纳耶夫的部队在俄罗斯联邦 大楼前遇到莫斯科市民的阻挡。
八一九事件中的莫斯科
八一九事变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外一辆坦克上的演讲
八一九事变几千名示威者向亚纳耶夫军队公开反对事变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8·19”事件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 斯首先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 图宣言》,独联体扩大为11国。
1990年3月11日 立陶宛宣告独立
1990年底,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 5个发表独立宣言,10个发表主权宣 言。 1991年8月,《新联盟条约》规定国名 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 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准备于8月20日签署。 1991年8月19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 “八· 一九”事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八一九”事件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目的:阻止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 影响: 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 加速苏联解体,是苏 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首先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 图宣言》,独联体扩大为11国。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改革重点: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主要内容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实行多党制。
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 苏联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狂潮。苏联过去 的挫折和失误都是由斯大 林造成的。 1989年以后, 对斯大林的批判,逐渐扩 大到批判与否定十月革命 和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本人。 从1989年起,苏联各地连 续发生了多起推倒列宁纪 念像,或向列宁像涂抹油 漆、投掷脏物的事件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 革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改革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 矛盾。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1、背景
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
2、过程:
①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提出以科技手段为核心的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扩 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个体劳动和合资企业存在。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苏联军费1979年高达 1498亿美元。苏联军 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16%,而同期 美国只占6%,日本不 到1%。庞大的国防开 支,严重拖了苏联经 济的后腿,苏联经济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逐步走向停滞。

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为什么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在哪些领域怎样进行 改革的?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和影响如 何?
1、赫鲁晓夫为什么进行改 革?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 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2、赫鲁晓夫在哪些领域怎 样进行改革的?
赫鲁晓夫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在经济领域,主要是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政治 领域,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 些理论观点。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 尔巴乔夫改革及影响、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 2、引导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从而提高学 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 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归纳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纵向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 思考、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2、在学习中,要恰当结合政治知识、地 理知识,通过学科间的整合,争取课堂 的最佳效果。
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 会解体吗?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 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 动荡不安、右翼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乘机抬 头、西方势力的影响、否定历史和反马克思 主义思潮的泛滥等等。所以说,“八.一九 事件”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却不是苏 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世界近、现史的比较;中外现代 史的比较;联系初三政治课本,使学 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 复杂的过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 想和信念,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 动力,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国 家。
教学重点

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

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

政治 领域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 点,平凡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 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4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成功还是 失败)
失败
•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 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列 宁
斯 大 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 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回顾这段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
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未有成效
第14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政治改革—苏联的政治 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 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 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 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 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第14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三、苏联解体
副总统亚纳耶夫(中)
《 阿 拉 大木 为图 十宣 一言 国》 独 联 体 扩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 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第14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 联会不会解体? 会。苏联的解体是种种复 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 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 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 潮的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西方的“和平演变”,等等。

2017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新人教版

2017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新人教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回溯:
• 什么是“斯大 林模式”?这 一模式有何弊 端?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开始改革。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 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 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 影响。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二、苏联的解体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
结果:……
“八立一陶九宛宣”布事独件立
叶利钦VS 戈尔巴乔夫
谁权 是力 最高 后端 的的 赢博 家弈 ?,
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