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十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共19张PPT)

历史学科素养
• [唯物史观] •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说明历史问题及由现象到 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线能力。 • [时空观念] • 通过《鸦片战争》教科书和配地图册、课件,认识 到鸦片战争情发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工业 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时控背景。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二 、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虎门销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 会爆发?
•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目虎门 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夕 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 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综 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谢谢观看
• 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 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授课过程
• 这一部分我将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采用创设 问题情景的方法进行禁毒教育。
• 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 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一 、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耻 辱中感悟国力衰徽,落后专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 生的计生音识和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重兴而努力的 历史使站感。
说重点
• 鸦片战争发生的 历史背景和起因
说难点
• 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的原因
第二部分:说学情
说学情
•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 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 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 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不断启发,点拨和 矫正。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分析】二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戈尔巴乔夫不当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而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改革及其影响;第二目:苏联的解体,主要介绍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以及由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引起的苏联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政变——“八一九事件”,它们都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知识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1、目的: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2、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经济改革的重点:发展重工业2、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1、经济改革: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②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②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有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四、苏联的解体(1922—1991)1、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2、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②目的: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③结果:失败了④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三框-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三框-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共14张PPT)

二、如何选择人生?
• 从小就有人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小时候回答起 来很简单,喜欢什么就答什么。答案也不知变了 多少个。可是越来越大了,再想起这个问题好象 不那么好回答了。有时候想呀想,也想不好,索 性就不想了。可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进行人生中第 一次重大选择了,家长老师的建议也不太相同, 大人们最后还说:“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与意见”
感悟:
• 假如你选择了天空, • 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 • 假如你选择了大地, • 就不要渴望平坦笔直; • 假如你选择了海洋, • 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 孔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 • 又云: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回顾:存在的自由 & 选择的责任
• 人一旦被抛于世,就开始了自由选 择,而一旦选择,就必须承担起相 应的责任,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些 人企图逃避,企图不选择,然而不 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无论如何你无 法逃避选择、逃避责任。
• 人这一辈子既然选不选择都是在选 择,那么想不想负责任都得承担结 果……
• 那就做一个主动选择勇于承担责任 的人。
• 人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 实现!
• ①诗人笔下的“路”的真实寓意是什么? • ②诗人已经选择,但为什么字里行间流露
出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 ——人生的结果,谁也不能预料。人生短
暂,也没有回头路,要慎重选择。 •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
一、生活的岔路口
• 小刘是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 业余时间常在校篮球队打球。马上面临毕业,填 报志愿时,小刘陷入了苦恼:填报重点高中,录 取的希望不大;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 上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 这么热吗?而且,社会发展迅速,中专学历也不 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个职业篮球运动员 可能不错,不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件

1.语言描写,富有个性。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对话双方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本文写秦王,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他的言辞就气势汹汹、
十分骄横,而当他被唐雎的英气所逼,不得不道歉时,“先生坐!何至于此!”又显示出其色厉内荏的特点。唐雎,整个过程言辞不卑不亢,但却针锋相对,掷地有声,显示出杰出外交家的言辞技巧。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不像(您说的)这样。若,像。是,代词,指秦王的话。
守护。
哪里只是。
译文: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文言句式
判断句:
非若是也(“……也”表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挺剑而起(省略主语“唐雎”)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吾”)
介词,用,拿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把
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成年男子的统称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动词,裸露
副词,只,仅仅
受地于先王仓鹰击于殿上请广于君
介词,从
介词,到
介词,让
挺剑而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含反思)

第十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围绕“巴黎和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否真的是为了缔造民主的和约”“《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期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美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多,四年中工业产值净增380亿美元(翻两番),战时战后欧美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以上,渐渐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漫画,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中心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1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中心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1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 武装干涉
措施:
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五、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 3、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 4、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由
列 宁 回 到 彼 得 格 勒
为革命发展指 明方向。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决心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 造俄国.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 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 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 多数派.从此,一列宁为首的无产阶 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世界现代史(1917年——)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 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 界人民争取独立、和平与发展 的历史。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
一二 战月 灾革 难命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执行反 人民政策)
工人士兵代 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 克党)
继续进行世 界大战遭惨 败
理想转变为现实。 • 5、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
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
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 利国革命——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851年,《 海 国 图 志 》传入曰本,六十卷本被翻译成日文 ,日本人惊为天 书,认真学习之,通过此书了解西方的长处,它被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著作,为 不久后开展的明治维新做出了贡献 。
——严孟达 《甲午再现风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上谕档”是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 廷寄谕旨的薄册,以备随时查考。
但是有关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 却不见于“上谕档”。军机章京将之誊 录于另一种军机处档册——“剿捕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华夷观
贵 华 夏 , 贱 夷 狄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什么?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 《乾隆御制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梦 境
鸦片战争
——从文化心理角度的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世界潮流:近代化
经济Leabharlann 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文化
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2.官员无知

3.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习题课件 2021- 2022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3.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习题课件   2021- 2022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位同学是对哪一“国际秩序”进行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针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诉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比较《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的 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 的影响。
答案 C 联系所学可知,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 力的考虑,借此来遏制日本独霸中国。本题选C。
9.(2020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阶段检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 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 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巴黎和会后形成了凡尔赛体 系,但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8.(2021江苏扬州江都一模,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 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 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 A.企图推行绥靖政策 B.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答案 A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被大国操纵,巴黎和会被英、法、 美操纵,主导华盛顿会议的是美国。故选A。
13.(2020河南中考,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 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 个和会拖了5个多月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 )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答案 B 根据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 “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 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多元化。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各种各样政党和政治派别雨后春笋 般出现了,到苏共解散时已有500 多个形形色色的政党、6万多个 “非官方组织”。
引起东欧剧变。
四、苏联解体
8·19事件——1991年8月 19日,苏联部分领导人发 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 结果失败,成为苏联崩溃 的催化剂。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 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 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 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至 此,苏联完全解体。
温故而知新
1、斯大林模式的 特点? 2、对苏联的建设 造成哪些不利的 影响?
温故而知新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经济上——国家用指令性的计划管理一 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 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 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 重工业。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 建设,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学习目标
材料:
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 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 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 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 加了20%。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其钢产量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 前列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 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 双皮鞋。
提出加速发展结构更加失调,而且决策缺乏具体可 行的配套措施.使改革阻力重重以致效果不
佳。改革带来生产的严重破坏和经济危机, 1986——1988年,年均赤字430——440亿 卢布,消费品市场日益恶化,1991年苏联 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消费品中95%缺货。 1990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全国人 口的1∕3。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 旗悄然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三色旗取而代之。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 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 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 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 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 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同学们想 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呢?
材料二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 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 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 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 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弗洛达州一地就有 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三 利用利润和奖金拖动企业发展,但管理制 度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露;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影 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 集体化的弊端严重。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一、赫鲁晓夫改革
阅读课文,回答:赫鲁晓夫改 革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赫鲁晓 夫改革有何效果?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 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对赫鲁晓夫的个 人崇拜也开始了。赫鲁晓夫曾尖锐地批判斯大林 搞个人崇拜,自己上台后又搞个人崇拜,其根源 在于苏联的政治环境,显然赫鲁晓夫未从根本上 改变这一导致个人崇拜的温床。
②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 定的指导思想;
③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 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④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 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 结等等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 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 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 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 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苏联解体的原因
制度性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积累的矛盾导致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 化。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采用 技术交流等方式影响苏联人民心理、行 为方式,进而使苏联生活方式、国家运 行变成资本主义方式。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 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从根本上改变斯大 林模式; 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
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 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 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甚至外资经济在苏联 出现,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要警惕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改革必须 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循 序渐进的原则。
课堂小结
背景

赫鲁晓
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夫改革
改革的效果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 体
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件
苏联的解体
P63活动与探究
①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苏联政治形势迅速恶化,主要表现在:
(1)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了全 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 主义浪潮。
(2)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3)苏共内部也产生了严重分歧,各派别之 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
影响:
国内政局失控,各派政治力量 激烈争斗;
民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国先 后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