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十课.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a8e62de518964bcf847cae.png)
历史学科素养
• [唯物史观] •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说明历史问题及由现象到 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线能力。 • [时空观念] • 通过《鸦片战争》教科书和配地图册、课件,认识 到鸦片战争情发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工业 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时控背景。
1830年
1835年
年
1838年
•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二 、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虎门销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 会爆发?
•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目虎门 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夕 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 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综 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谢谢观看
• 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 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授课过程
• 这一部分我将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采用创设 问题情景的方法进行禁毒教育。
• 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 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一 、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耻 辱中感悟国力衰徽,落后专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 生的计生音识和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重兴而努力的 历史使站感。
说重点
• 鸦片战争发生的 历史背景和起因
说难点
• 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的原因
第二部分:说学情
说学情
•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 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 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 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不断启发,点拨和 矫正。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0f3877bcd126fff7050bd0.png)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分析】二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戈尔巴乔夫不当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而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改革及其影响;第二目:苏联的解体,主要介绍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以及由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引起的苏联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政变——“八一九事件”,它们都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知识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1、目的: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2、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经济改革的重点:发展重工业2、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1、经济改革: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②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②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有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四、苏联的解体(1922—1991)1、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2、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②目的: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③结果:失败了④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三框-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三框-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affb542e3f5727a5e962b7.png)
二、如何选择人生?
• 从小就有人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小时候回答起 来很简单,喜欢什么就答什么。答案也不知变了 多少个。可是越来越大了,再想起这个问题好象 不那么好回答了。有时候想呀想,也想不好,索 性就不想了。可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进行人生中第 一次重大选择了,家长老师的建议也不太相同, 大人们最后还说:“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与意见”
感悟:
• 假如你选择了天空, • 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 • 假如你选择了大地, • 就不要渴望平坦笔直; • 假如你选择了海洋, • 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 孔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 • 又云: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回顾:存在的自由 & 选择的责任
• 人一旦被抛于世,就开始了自由选 择,而一旦选择,就必须承担起相 应的责任,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些 人企图逃避,企图不选择,然而不 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无论如何你无 法逃避选择、逃避责任。
• 人这一辈子既然选不选择都是在选 择,那么想不想负责任都得承担结 果……
• 那就做一个主动选择勇于承担责任 的人。
• 人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 实现!
• ①诗人笔下的“路”的真实寓意是什么? • ②诗人已经选择,但为什么字里行间流露
出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 ——人生的结果,谁也不能预料。人生短
暂,也没有回头路,要慎重选择。 •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
一、生活的岔路口
• 小刘是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 业余时间常在校篮球队打球。马上面临毕业,填 报志愿时,小刘陷入了苦恼:填报重点高中,录 取的希望不大;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 上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 这么热吗?而且,社会发展迅速,中专学历也不 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个职业篮球运动员 可能不错,不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316fd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5.png)
1.语言描写,富有个性。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对话双方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本文写秦王,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他的言辞就气势汹汹、
十分骄横,而当他被唐雎的英气所逼,不得不道歉时,“先生坐!何至于此!”又显示出其色厉内荏的特点。唐雎,整个过程言辞不卑不亢,但却针锋相对,掷地有声,显示出杰出外交家的言辞技巧。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不像(您说的)这样。若,像。是,代词,指秦王的话。
守护。
哪里只是。
译文: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文言句式
判断句:
非若是也(“……也”表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挺剑而起(省略主语“唐雎”)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吾”)
介词,用,拿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把
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成年男子的统称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动词,裸露
副词,只,仅仅
受地于先王仓鹰击于殿上请广于君
介词,从
介词,到
介词,让
挺剑而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5bb78e0029bd64783e2cb0.png)
第十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围绕“巴黎和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否真的是为了缔造民主的和约”“《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期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美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多,四年中工业产值净增380亿美元(翻两番),战时战后欧美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以上,渐渐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漫画,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中心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1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中心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1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726a3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0.png)
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 武装干涉
措施:
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五、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 3、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 4、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由
列 宁 回 到 彼 得 格 勒
为革命发展指 明方向。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决心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改 造俄国.1903年,在刚成立的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党 的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 数.在俄文中,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 多数派.从此,一列宁为首的无产阶 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世界现代史(1917年——)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 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 界人民争取独立、和平与发展 的历史。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
一二 战月 灾革 难命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执行反 人民政策)
工人士兵代 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 克党)
继续进行世 界大战遭惨 败
理想转变为现实。 • 5、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
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
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 利国革命——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5ca77ea2161479171128cb.png)
——严孟达 《甲午再现风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上谕档”是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 廷寄谕旨的薄册,以备随时查考。
但是有关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 却不见于“上谕档”。军机章京将之誊 录于另一种军机处档册——“剿捕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华夷观
贵 华 夏 , 贱 夷 狄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什么?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 《乾隆御制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梦 境
鸦片战争
——从文化心理角度的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世界潮流:近代化
经济Leabharlann 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文化
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2.官员无知
3.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习题课件 2021- 2022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3.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习题课件 2021- 2022学年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3298c3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3.png)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位同学是对哪一“国际秩序”进行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针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诉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比较《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的 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 的影响。
答案 C 联系所学可知,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 力的考虑,借此来遏制日本独霸中国。本题选C。
9.(2020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阶段检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 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 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巴黎和会后形成了凡尔赛体 系,但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8.(2021江苏扬州江都一模,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 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 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 A.企图推行绥靖政策 B.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答案 A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被大国操纵,巴黎和会被英、法、 美操纵,主导华盛顿会议的是美国。故选A。
13.(2020河南中考,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 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 个和会拖了5个多月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 )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答案 B 根据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 “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 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c27152de80d4d8d15a4fe6.png)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
国名 中国 洪都拉斯
人口 3.6亿 14600人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比例 1
1246
那个马依克靠思小:农妨业碍 与自家对庭华然工出经业口济相贸的结易合迅抵而速制存扩在大的的中主国要社因会素经,济是
材料一 1813年东印度公司加工制造的上等鸦片“公班土”,每箱成本为237 卢比,在加尔各答的拍卖价格为2428卢比,两者的差额是2191卢比。其中,英
印政府征收的税金为711卢比鸦,片东贸印易度公利司润的丰利厚润为1480卢比。据统计,1829-
1830年度,英印政府征收的鸦片税总额达100万英镑,约占其全年财政收入的 10﹪。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对于鸦片贸易也同样采取了默许和包庇的态度。
9950286 (+)2615263
思考: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英两国各处
于什么地中位国?居出超地位,是贸易顺差。 英国居入超地位,是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原因
鸦片走私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虎门销烟 (1839.6.3—6.25)
4、意义
虎门销烟广场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表现了中华民 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维护了我国各 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他是中 华民族的英雄。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求和,鸦片战争结束。被迫同英国签 订了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英国的本土面积只及中国的36分之一,人口仅及中国
的16分之一,英国全国的总兵力只有20万,中国拥有当时世界上
人数最多的常备军,近90万。双方直接投入作战的部队,悬殊就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课件-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a6a73fa5e9856a561260b7.png)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理想与人生
美好的人生理想
• 如何规划理想(先立其大) – 第一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 如何面对学业(主要矛盾) – 第二框:抓住现阶段人生的主要任务 • 如何选择人生(岔路选择) – 第三框: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 永远向未来敞开(更远目光) – 第四框:如何不断迎接社会新的挑战
(2)为达到目标所需采取的行 动步骤
• • • • • • 制定可操作的目标; 把它写下来; 每天早晚把自己的目标读几遍; 把目标定得远大一些; 为你的远大目标制定阶段性的分目标; 定期检查分目标的完成情况;
(3)目标阶段设定及检测法
• 在你的起居室贴上一张纸,上面画四个大圆圈, 分别代表
– – – – 你一生的目标, 今年的目标,划与执行
分析李静P125
• 思考:李静的事例中具体 有哪些成功经验? • 树立目标; • 不能立刻实现时要积极做 好准备; • 学会创造和抓住机遇; • ……
回顾初一的设想《自我新形象》
3年以后 6年以后 10年以后 18年以后 (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三十而立)
活动二:我的自传
• 假设自己现在已经退休,正在写自己的自 传;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 • 代替活动:我的墓志铭:我的一生是怎样 度过的;我对后人有何忠告(经验或教训)
设计人生的六个关键词
• 愿景——建立個人「願景」(Vision)或事業目標。 • 策略——規劃正確的策略,並提出訂定明確的方 案。 • 资源盘点——做好「資源盤點」、找出「策略缺 口」,並有效的整合及創造資源與條件。 • 时间表——擬具可行的執行步驟及時間表。 • 执行——全力以赴的執行。 • 调整——謙卑儆醒的檢視與修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3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2e24479b89680202d82552.png)
第10课 鸦片战争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
英国工业革命: 1765年—1840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英国: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美国:1844. 中美《望厦条约》; 法国:1844. 中法《黄埔条约》。
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公民在中国通商口岸犯罪后, 中国官员不能按照中国法律进行惩罚,而必须把他们交给英国驻 华官员(即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
(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谈判时,已宣布废除所谓“领事裁判权” 的不平等关系。)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 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英国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探究1: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 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鸦220500片0000 )掠流夺白毒银于:天3—下4亿,元则/420为0年33害1 甚巨,法当
从几严 无。可11055000若以000000犹御4泄 敌00泄 之0 7兵视88,之9 且,125无是76可使以数充十饷年之后银,中。原”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_27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_27](https://img.taocdn.com/s3/m/a8ecd658a300a6c30c229fcc.png)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后又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并根据和约规定成立了国际联盟。
1921~1922年,召开了九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家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但是综合运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仍需加强,对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两个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概念,学生既要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基本史实及其内在联系,又要掌握概括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方法,学习难度较大。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国际联盟的建立、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和作用。
2.通过揭示美、英、法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地位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
3.通过对凡尔赛体系不牢固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教材中展示的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凡尔赛和约》内容和凡尔赛体系实质的理解。
2.尝试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评价,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重要历史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10课课件《苏联的改革与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4cc7fcced15abe23482f4d58.png)
1、“八一九”事件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目的:阻止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 影响: 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 加速苏联解体,是苏 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首先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 图宣言》,独联体扩大为11国。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改革重点: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主要内容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实行多党制。
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 苏联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狂潮。苏联过去 的挫折和失误都是由斯大 林造成的。 1989年以后, 对斯大林的批判,逐渐扩 大到批判与否定十月革命 和列宁主义以及列宁本人。 从1989年起,苏联各地连 续发生了多起推倒列宁纪 念像,或向列宁像涂抹油 漆、投掷脏物的事件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 革有什么共同点?
共同点:都失败了,都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改革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 矛盾。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1、背景
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
2、过程:
①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提出以科技手段为核心的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扩 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个体劳动和合资企业存在。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苏联军费1979年高达 1498亿美元。苏联军 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16%,而同期 美国只占6%,日本不 到1%。庞大的国防开 支,严重拖了苏联经 济的后腿,苏联经济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逐步走向停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荣氏家族)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荣氏家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c982e4240c844769eaeee1.png)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以荣氏家族的发展史为例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1875-1952)
荣家——这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
家族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
荣氏兄弟敢于创新,勇于进取。但兄长
荣宗敬性情豪放,很有气魄,也很刚烈,经
常为不肯屈就而愤懑不已。而荣德生处事谨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
①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 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了
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其生意兴隆,就
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
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
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面
粉厂也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毋为权宜 之策。
——《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文》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 国热情高涨,使 “实业救国”具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 欧洲列强
约1/5
1914年④相比列强忙于战争,暂 19战1前8年相时与比一放松对英中国 国的经约济1/2
1918年侵与一略 法国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 1937
= 1938
= 1939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c24eab5fbfc77da269b19c.png)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 政治 封建专制日益腐败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英国
资本主义民主 政治发展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综合国力强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经济方面: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已完成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军事方面:
军备落后
船坚炮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清军的木帆船
英国的铁甲战舰
4、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北京
2、经过:
天津
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 )
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直隶总督琦善同 英军谈判,向英军保 证,只要英军退回广 东,清政府一定惩治 林则徐。不久,英军 撤退。道光帝将林则 徐革职查办,改派琦 善为钦差大臣,赴广 东同英军谈判,但是 和谈不成功。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共42张PPT)
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
![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课堂十分钟(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e70d85927284b73f242507b.png)
4. 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 的空白处应是( A )
A. 《九国公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 《开罗宣言》 5. 以下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的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 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 C )
A. “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B. 两极格局体系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世界多极化格局
4.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 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 )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诺曼底战役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5. 战争的爆发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根本原因是( D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 萨拉热窝事件 C. 德国突袭波兰 D.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 巴黎 B. 彼得格勒 C. 伦敦 D. 华盛顿 2. 十月革命,又称十月起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 诞生。领导这次革命是( B ) A.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布尔什维克党 C. 第一国际 D. 统一俄罗斯党
3. 2017年11月7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日。十月革命 的领导人是( A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4.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 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其主要依据除了当年美国参 战外,还有俄国发生了( B ) A. 工业化运动 B. 十月革命 C. 八一九事件 D. 废除农奴制改革 5. 列宁没有参与的革命或探索活动是( A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制定新经济政策 D. 成立苏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多元化。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各种各样政党和政治派别雨后春笋 般出现了,到苏共解散时已有500 多个形形色色的政党、6万多个 “非官方组织”。
引起东欧剧变。
四、苏联解体
8·19事件——1991年8月 19日,苏联部分领导人发 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 结果失败,成为苏联崩溃 的催化剂。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 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 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 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至 此,苏联完全解体。
温故而知新
1、斯大林模式的 特点? 2、对苏联的建设 造成哪些不利的 影响?
温故而知新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经济上——国家用指令性的计划管理一 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 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 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 重工业。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 建设,领导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学习目标
材料:
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 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 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 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 加了20%。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其钢产量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 前列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 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 双皮鞋。
提出加速发展结构更加失调,而且决策缺乏具体可 行的配套措施.使改革阻力重重以致效果不
佳。改革带来生产的严重破坏和经济危机, 1986——1988年,年均赤字430——440亿 卢布,消费品市场日益恶化,1991年苏联 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消费品中95%缺货。 1990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全国人 口的1∕3。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 旗悄然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三色旗取而代之。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 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 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 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 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 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同学们想 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呢?
材料二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 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 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 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 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弗洛达州一地就有 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三 利用利润和奖金拖动企业发展,但管理制 度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露;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影 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 集体化的弊端严重。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一、赫鲁晓夫改革
阅读课文,回答:赫鲁晓夫改 革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赫鲁晓 夫改革有何效果?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 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对赫鲁晓夫的个 人崇拜也开始了。赫鲁晓夫曾尖锐地批判斯大林 搞个人崇拜,自己上台后又搞个人崇拜,其根源 在于苏联的政治环境,显然赫鲁晓夫未从根本上 改变这一导致个人崇拜的温床。
②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 定的指导思想;
③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 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④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 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 结等等
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 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 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 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 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苏联解体的原因
制度性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积累的矛盾导致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 化。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采用 技术交流等方式影响苏联人民心理、行 为方式,进而使苏联生活方式、国家运 行变成资本主义方式。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 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从根本上改变斯大 林模式; 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
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 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 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甚至外资经济在苏联 出现,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要警惕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改革必须 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遵循实事求是、循 序渐进的原则。
课堂小结
背景
苏
赫鲁晓
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联
夫改革
改革的效果
的
改
勃列日涅夫改革
革
与
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 体
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件
苏联的解体
P63活动与探究
①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苏联政治形势迅速恶化,主要表现在:
(1)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了全 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 主义浪潮。
(2)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3)苏共内部也产生了严重分歧,各派别之 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
影响:
国内政局失控,各派政治力量 激烈争斗;
民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国先 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