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俄国的改革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九(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共22张PPT)

内容 ①政治 ②军事 ③经济④文教 ⑤社会习俗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
意义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 奴制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
课堂小结
俄 国 的 改 革
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彼得一 世改革
时间、领导人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的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即位,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 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背景(原因) 世界发展形势
西欧国家 当时的俄国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
直接原因是( C )
A. 解放农奴
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
意义 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 奴制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③影响不同:
前者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
课堂小结
俄 国 的 改 革
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彼得一 世改革
时间、领导人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俄国的历史沿革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 16世纪:
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即位,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 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背景(原因) 世界发展形势
西欧国家 当时的俄国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
直接原因是( C )
A. 解放农奴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1)背景
(2)改革者
1.彼得一世改革
(3)时间 (4)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俄
(5)内容
国 的
(6)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改
(1)背景
革
2.俄国1861年 农奴制改革
(2)改革者 (3)时间 (4)内容
(5)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归纳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 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目的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亚历山大二世 的改革是为了挽救沙皇统治危机 ②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 奴制度。 ③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后者使俄国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改革, 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机
年代 1801年~1810年 1811年~1820年 1821年~1830年 1831年~1840年 1841年~1850年 1850年~1861年
农民起义 83次 124次 156次 143次 351次 591次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第一单元
1853-1856
克
克里米亚战争中 惨败,充分暴露了农
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 资金
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改革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5.改革影响
积极: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 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 俄国的改革(共33张PPT)

源自2.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___________,封闭落后。农 农奴
业和手工业使用_________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____富__国__强__兵__。 (4)特点: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5)内容:
10.(2018·黑龙江大庆)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C
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 A.并未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使农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力
C 1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统治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
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评价:
(1)积极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__________,推动俄
国走上发展___________的道路。
农奴制
(2)消极影响:农资奴本制主的义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____________的发展。
中央集权
①改组行政机构,常建备立军了____________的行政体制。 ②创建新式___________,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
按______功__劳__和__才__能_提拔人才。
③鼓励兴办_____手__工__工__场__,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___________,封闭落后。农 农奴
业和手工业使用_________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____富__国__强__兵__。 (4)特点: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5)内容:
10.(2018·黑龙江大庆)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C
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 A.并未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使农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力
C 1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统治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
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评价:
(1)积极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__________,推动俄
国走上发展___________的道路。
农奴制
(2)消极影响:农资奴本制主的义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____________的发展。
中央集权
①改组行政机构,常建备立军了____________的行政体制。 ②创建新式___________,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
按______功__劳__和__才__能_提拔人才。
③鼓励兴办_____手__工__工__场__,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 农民暴动
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
放农民。
农奴制改革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 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38.1万 162万 300万
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 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问题思考1从:17世纪——19世纪中期已经有哪些 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什么事件确立的?是 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与这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模式相同吗? 俄国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改 革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废除农 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奴制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 1)积极:①② 2)局限性:
牛刀小试: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 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 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封建农奴制度(俄)
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英、法、土)
外因: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
二、废除农奴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精品课件

•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 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莫斯 科公国13世纪成为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一个封建小邦,1480年 俄罗斯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而独立。莫斯科公国逐渐成为俄罗斯 统一国家的核心。)
•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 农奴;
•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 学校,创办报纸;
•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 6、意义:(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 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 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 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 得堡。彼得一世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技为目标,开启了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世纪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同资本主义蓬勃 发展的西欧相比,俄国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到17世纪 末,全国仅有30个规模不大的手工工场。贵族中多数人没 有念过书,识字的人很少。
雄心勃勃的沙皇彼得一世(PeterI,1672—1725;1682— 1725在位)渴望改变俄国长期落后的状况。1697年,他组 建了一个由约25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到西欧,对西欧国家的 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这对后来 他推行大规模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在农业和工矿中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农奴身体状况极差,导致
劳动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
农奴的生活极其贫困,而且无人身自由;当时,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
占很大比重,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
(部编版)俄国的改革 优秀课件2

5、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 这次改革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世纪晚期,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 出现严重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 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 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
③影响不同: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结论:地主阶级仍占有大量土地,封建 所有制依然存在,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4、改革的影响
变化: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块份地。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 、国内市场,促进俄国生产力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
没有改变: 1、改革后农民所获的土地少而贫瘠,依然要向地主服役, 生活困苦。 2、农民获得份地,但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 。 3、地主阶级人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保留大
“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列夫.
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亚历山大 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 ,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他死刑,组成刺杀组织训练专门 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至沙皇的 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情并说 这时又一颗炸弹爆炸了,沙皇倒在血泊中,终因流血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2张PPT)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1年——1860年 591次 这些数据和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853—1856)俄VS土、英、法
思考:这幅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国家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卢布) (万吨) (公里)
俄国
71
29 (1860年)
1600 (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8 (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制
法国
150
168 (1850年)
9160 资本主义制
《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早期俄国
(1)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 基辅罗斯 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2)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莫斯科 公国崛起,到16 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3) 治。
伊凡四世 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是一个封闭落后 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A.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 学习西方制度; B.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C.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853—1856)俄VS土、英、法
思考:这幅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国家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卢布) (万吨) (公里)
俄国
71
29 (1860年)
1600 (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8 (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制
法国
150
168 (1850年)
9160 资本主义制
《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早期俄国
(1)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 基辅罗斯 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
(2)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莫斯科 公国崛起,到16 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3) 治。
伊凡四世 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是一个封闭落后 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 慢。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A.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 学习西方制度; B.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C.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件(共29张PPT)

彼得大帝改革--评价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性质: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材料1:1680年相比1702年的税收增加了1倍,1724年则达到5倍。沉重的 负担几乎全落在农民身上……
材料2: 彼得以铁的手腕进行改革。他不仅残酷镇压叛军和农民起义 ,即使自己的亲属违抗改革,触犯刑律也毫不留情。他的儿子阿列克塞, 因为勾结奥地利反对改革而被捕囚禁,死于狱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彼 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彼得大帝改革--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内容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 纸。
改革者
彼 得 一 世
1672年-1725年 (康熙同时期)
第一单元
俄罗斯帝国皇帝,后世尊称 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他统治时期为改变俄国落后 面貌,实现富国强兵,本人亲 赴西欧学习,回国后,18世纪 初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 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 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彼得一世改革--背景
材料:俄国政府的法令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的追回逃亡的农民,还 可以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世世代代都成为失去 人身自由的农奴。俄国的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 发展极其缓慢。
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 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彼得继位初期,宗教占统治地位,居民中识字 的人很少,民间盛行信奉鬼神,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