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活动记录表
优质课教学案: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青岛版科学课五年级(上)《声音的奥秘》单元第一课时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摩擦 方法 看 摸 画 说撞击发声时的状态 不发声时的状态敲打 音叉 水花四溅 麻 痒 ~~~ 振动 静止 弹拨 乒乓球弹开 语言实验记录表结论:通过实验操作,我们组发现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声...时都处于状态,所有的物体在发声..时都处于状态,由此我们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成长卡班级姓名教学反思通过一节课实验探究及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互动,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由扶到放,凸现探究过程学生的认知由于年龄、知识的局限性,许多认识仅存于表象,因此其探究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艰辛的获取真知的过程。
为了高效完成这一探究历程,教学中设计了由扶到放、层层推进的步骤环节,即在探究活动中分两步走,在探究音叉发声的实验中,采用师生互动,半扶半放的形式,指导学生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轻放入水中或贴近静止状态的乒乓球,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继续指导学生敲击音叉,用手或脸触及音叉找感觉,用典型的音叉实验,让学生说出三项实验的共同特征,初步形成物体不发声时处于平静状态,物体发声是处于动态,初步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而后教师在上述实验感知的基础上,仍旧运用刚才的实验方法放手让学生合作自主进行队鼓、尺子、橡皮筋及自带发声物体的实验,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教师一番巡回指导后,学生通过类比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从扶到放,这一过程清晰明了,具有层次性,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教给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
在本节课探究实验中,教师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看、摸、画、说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找寻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一看、二摸、三画、四说的探究方法贯穿了音叉、队鼓、尺子、橡皮筋等物体发声实验的始终,学生在这几种方法的引导下,认真观察,创新思维,再现了物体发声时的真实场景。
“一看”既认真的观察实验结果,音叉敲击发音后,水花四溅,泛起微波,将乒乓球弹拨开来;敲击队鼓,鼓面颤动,引起鼓面上的豆子也在颤动……“二摸”即用手或脸等身体部位去感知。
优秀教案评选--黄云峰《声音的产生》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魔术表演:(准备:一张迷彩的画纸,一段音乐视频)
解说:上课之前,黄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这是画纸,上面的颜色五彩斑斓,等一下我要给它施加一种魔力,让这些颜色跳起舞来。信不信?大家等着瞧。来来来,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大屏幕上来。不要眨眼哟!
2、师:大自然中有许多声音,那么它们的声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黄老师想考考大家 。
3n/5740134.html
4、乐器呢?它们的发声部位又在哪里呢?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些乐器来,我们让他388.htm
5、师总结:我们把乐器分为三种,一种是弦乐器,一种是管乐器,一种是打击乐器。
(出示PPT)动物和昆虫三种乐器
3、师: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表扬爱看书,爱思考,爱科学的学生。我们班的孩子知道的真不少啊!那么你们知道声音的大小、强弱之分吗?
10、师:好,大家已经明确了做实验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式开始第
一个实验。请看第一个实验的要求PPT(在你们的桌子上,摆放着许多会发声的材料,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论更准确,我们的实验的次数是做得越多起好。建议每个小组至少选择三样材料进行研究,而且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并把实验中的发现用文字记录下来。)(附实验的表格)
1、师:我们的小科学家们最想知道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怎样传入耳朵的;
声音有大小之分吗?谁能发出声音?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
3、过渡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啊!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学会置疑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先来来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吧。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活动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活动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3、能够对声音的产生缘由做出假设,并能够想方法利用试验来验证假设。
4、、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敬重事实,体会试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能够对声音的产生缘由做出假设,并能够想方法利用试验来验证假设。
教学预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纸、气球、矿泉水瓶(半瓶水)及同学身边的各种物体;尺子、橡皮筋、铝箔;系细线的乒乓球、音叉;录音机、乒乓球、录音带(各种声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大家宁静,留意听,你听到了什么?(音乐声音响起)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同学说生活中的声音),老师今日也带来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录音带: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所不在。
大家听了这么多的声音,现在你最想讨论什么问题呢?(同学说自己最想讨论的问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二)制造声音,提出假设1、制造声音。
各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出什么样的声音?鼓舞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采纳应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提示同学边试验边记录。
(意图:让同学发出声音太简洁了!同学会不以为然地乱敲乱打,所以这里老师提出:老师不是看哪个同学制造的声音响,而是谁想到的方法多。
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让同学的活动融入了思索。
)2、展现相互沟通。
小组相互沟通,边汇报、边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要求每个小组汇报时说清晰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造的声音。
)3、引导思索,提出假设。
大家制造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你们发觉了什么隐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同学建立明确物体发声时,物体都在动,在来回地动。
科学上,把这种来回不断的动称为"振动'。
《声音的产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规律3.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不同声音频率的音频,让学生听后猜测是什么声音,并引出声音的产生是由什么引起的问题。
第二步:进修1. 声音的产生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产生声波。
-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 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是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 湿度:湿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 噪音:噪音会干扰声音的传播,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第三步:讨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声音在不同环境中传播的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声音传播效果。
第四步:实践让学生利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录制不同环境下的声音,并观察声音传播的情况,体会不同因素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和分析平时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五、作业1. 思考并总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 观察并记录身边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
3. 搜集一些关于声音的科普知识并分享给同砚。
六、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应用,如声波在医学、通讯、音乐等领域的应用,并展开相关的钻研和讨论。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葛总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法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
并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候的状态实验物品实验方法(如拨、弹、敲......) 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用画图说明)直尺
橡皮筋
我认为声音是这样产生的 1.两个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 。
2.我认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在_________有关。
《声音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
《声音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学习声音的产生,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什么,声音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设计内容:1. 什么是声音?- 学生将学习声音是一种能够传播的机械波,需要媒介传播,常见于空气中。
- 通过观察实验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声音的传播和产生的过程。
2. 声音的产生原理:- 学生将学习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不同频率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空罐琴或水杯鼓,来体验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差异。
3.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通讯、艺术、娱乐等方面的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出等。
三、设计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知识授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定义、产生原理、传播方式等基础知识。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声音产生实验,观察不同振动频率产生的声音差异,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汇报给全班。
5. 总结回顾: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应用。
四、设计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分组讨论表现:学生的分组讨论内容、组织性和表现将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3.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发言和思考能力也将作为评价依据。
五、设计扩展:1.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拓展声音的相关知识,如声音的频率、音调、响度等。
2. 创意设计:学生可以参加声音相关的创意比赛,设计有趣的声音作品或乐器。
3. 观察实验: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观察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情况。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应用,培养对声音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摘要:一、声音的产生1.声带振动2.物体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空气传播2.液体传播3.固体传播三、声音的应用1.通信2.娱乐3.科学研究正文: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载体。
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首先,我们来探讨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水或固体物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压缩和稀疏,这种压力变化沿着波的传播方向逐渐传递,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并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的电信号,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具体来说,声带振动是声音产生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其次,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液体中,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在固体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000米。
这意味着,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压强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谈谈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通信,如打电话、发语音信息等;声音还可以用于娱乐,如音乐、电影等;此外,声音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如利用声波进行测量、勘探等。
总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体振动、介质传播等多个环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便利,传递情感。
声音的产生大班教案
声音的产生大班教案声音的产生大班教案(通用18篇)声音的产生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试着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活动建议: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要求: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
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
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
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声音的产生大班教案篇2活动产生意图:小朋友每天起床都会听到起床的铃声,但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注意这个现象,有一次小朋友告诉我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起床铃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
于是我想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些原理告诉小朋友。
活动目标:1、让小朋友对身边的现象产生兴趣,关注周围的事物。
2、声音产生和转播的原理,并有保护耳朵的意识。
准备材料:小股和鼓槌,小提琴,三角铁,水槽,水,白纸,少许沙粒活动过程:在实验之前对小朋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认真的听,细心的看:1、你看到什么?2、你听到什么?实验一、声音的产生1、先请小朋友看清楚在老师没有拉响小提琴的时候琴弦是怎样,然后老师拉响小提琴的时候请小朋友注意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如果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观察琴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会议记录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并探讨如何减少噪声的影响。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人的声带振动。
当空气流经声带时,声带振动产生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高,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最常见的介质是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除了空气,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甚至真空也能传播声音,但速度有所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三、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三个主要特性:音色、音量和音调。
音色是由声音的频率组成的,不同的频率产生不同的音色。
音量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四、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利用声音进行通信、测量距离、导航以及医学检测等。
例如,手机语音通话、雷达测距、声纳导航以及超声波检测疾病等。
五、减少噪声的途径
噪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其影响。
首先,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使用降噪耳机;其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窗、隔音门等;最后,在接收处减弱,如使用耳塞。
总之,声音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现象。
科学《声音的产生》教案
科学《声音的产生》教案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设计理念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实验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缘由,知道整个的探究过程。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科学探究:1.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是由动作产生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采取以下教学程序:1.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物体发声的录音材料,并播放。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段录音中可以听到什么声音?(让学生听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让学生说说都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以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
)生:是小鸟的声音、警车、狗、猪、钢琴、知聊、火车的声音……师: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再也熟悉不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是每天在我们身边存在,你想不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哪?生:想!师: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组实验来共同探索声音本质。
声音的产生记录单
弹拨尺、敲打鼓、敲音钹实验现象记录单通过实验发现:1、一手在桌子边缘用力按住钢尺一端,另一只手用力弹拨钢尺,钢尺产生(),发出声音;再次用力弹拨钢尺,立刻用手握住钢尺,钢尺停止(),声音()。
2、鼓面上放些绿豆,敲击鼓面,发现绿豆在跳动,说明鼓面产生(),发出声音;再次敲击鼓面,立刻用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声音()。
3、敲击铜锣前,将乒乓球紧贴在铜锣面上,看到乒乓球没有(),也没有听到铜锣的();敲击铜锣时,立刻将乒乓球紧贴在铜锣面上,看到乒乓球在晃动,说明铜锣产生(),发出();将敲响的铜锣立刻紧贴在身上,铜锣停止(),声音()。
从以上活动中我们找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
弹拨尺、敲打鼓、敲音钹实验现象记录单通过实验发现:1、一手在桌子边缘用力按住钢尺一端,另一只手用力弹拨钢尺,钢尺产生(),发出声音;再次用力弹拨钢尺,立刻用手握住钢尺,钢尺停止(),声音()。
2、鼓面上放些绿豆,敲击鼓面,发现绿豆在跳动,说明鼓面产生(),发出声音;再次敲击鼓面,立刻用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声音()。
3、敲击铜锣前,将乒乓球紧贴在铜锣面上,看到乒乓球没有(),也没有听到铜锣的();敲击铜锣时,立刻将乒乓球紧贴在铜锣面上,看到乒乓球在晃动,说明铜锣产生(),发出();将敲响的铜锣立刻紧贴在身上,铜锣停止(),声音()。
从以上活动中我们找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
《声音的产生》学习卡一、填空我能行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
2、声音可以传递(),不同的()传递不同的信息。
3、要使声音消失,必须使物体停止()。
二、我会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3、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认为的。
()《声音的产生》学习卡一、填空我能行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
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实验器材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轻轻击打、拨动我们小组发现鼓钢尺皮筋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察发声物体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交流反馈:3.小组交流: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的产生》课堂实录
《声音的产生》课堂实录《声音的产生》课堂实录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今日老师要领大家走进一个奇异的声音世界,你们情愿跟老师一起来探究吗?(请观赏)(播放课件)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我听到小鸟叫生:我听到流水声生:我听到风声生:我听到海浪声生:我听到汽车喇叭声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生:我想讨论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我想讨论的问题是声音的性质是什么?生:我想讨论的问题是产生声音的条件是什么?生:我想讨论的问题是我想讨论的问题是声音是从哪传来的?生:我想讨论的问题是声音为什么有大小、凹凸之分?生:我想讨论的问题是声音的特点是什么?(板书:产生、传播、作用、性质)师:这些问题都很有讨论价值。
我们要讨论声音的其他问题,首先要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板书课题)二、猜度揣测争论师: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先来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碰撞产生的生:声音是摩擦产生的生: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板书(碰撞、摩擦、振动)师:想得还真快,你们认为要讨论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用哪种方法比较好?生:试验师:对了,事实胜于雄辩。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预备了很多材料,(展现)我们先来看看有没有不熟悉的材料,除了这些材料,你身边的其他材料也可以利用起来,试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请听好:一、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二、留意观看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并且做好试验记录。
老师想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最会讨论问题。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你们把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们再干什么?生:再讨论传播的问题。
师:你们可以依据你们的兴趣选择(黑板上的)其他问题进行讨论,假如你们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讨论,你可以向老师要活动建议卡,老师会给你们一份提议的。
[鼓舞同学依据生活阅历大胆进行猜度揣测,老师对猜度揣测不予确定或否定,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忱和主动性,然后让同学自己思索、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由试验的内容,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索的力量,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试验探究活动之中。
《声音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声音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方式3. 声音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方式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包括物体震动产生声音的原理等内容。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利用弹簧和质量块,让学生观察不同频率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2. 实验二:利用空气球和橡皮带,让学生观察不同张力下的声音产生情况。
第四步:讨论总结(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组讨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总结产生声音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第五步:作业安置(5分钟)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不同场景下声音的传播方式,写一份观察报告。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七、延伸拓展:1. 邀请声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组织学生进行声音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次《声音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索,深入理解声音的奥秘,为未来的科学钻研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初步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课前准备:食品保鲜袋、钢皮尺、豆子、音叉、皮筋、塑料瓶、泡沫小球、烧杯、水、方盒、铅笔、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找声音,谈感受: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师电脑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雷声、小河流水声、鸟叫声、知了叫声、吉他声等)师:听了刚才这些声音,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受?(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看来,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
那么,关于声音,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看来同学们有这么多感兴趣的问题,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我们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呢?(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3、引入新课:师:的确!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内容,都想研究研究,但是,这些问题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因此,我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利用材料,探究问题:1,猜测:师:请同学们先动脑想一想: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需要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去研究,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在实施探究之前老师四点建议:电脑提示:(1 )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休发出声音的时候,物体本身有什么变化?(3 )小组分好工,填好实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音的产生,我的预测是:
我是这样搜集证据的:
发声物体发声方法(要求)其它的感觉呢?
钢尺一手压住尺子,
另一手弹拨
音叉
用橡胶棒敲击
发声物体发声方法(要求)其它的感觉呢?
鼓把左手食指按在鼓的边缘,敲击鼓面
塑料瓶
用嘴平着吹瓶口
发声物体发声方法(要求)发声时的感觉停止发声时的感觉
小镲敲击小镲,然后轻轻放在肚皮上
喉咙手摸喉部,发出“啊”声
关于生音的产生,我的预测是:
我是这样搜集证据的:
发声物体操作方法(要求)其它的感觉呢?
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钢尺(塑料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
住钢尺的一部分,另
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
另一端,松开
音叉一只手拿住音叉的
柄,一手用橡胶锤敲
击音叉
发声物体操作方法(要求)其它的感觉呢?
共鸣箱用左手按住共鸣箱,用右手拿橡胶锤敲击
共鸣箱
桌面将左手按在桌面上,用右手拿橡胶锤敲击
桌面
发声物体操作方法(要求)发声时的感觉停止发声时的感觉
小镲敲击小镲,然后轻轻放在肚皮上
喉咙手摸喉部,发出“啊”声,然后停止发声
师:刚刚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试着制造了一些声音,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自然界出现了这么多声音,这个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师:每一组拿出记录表格。
请把你们的预测先填在记录表上,你觉得声音会是怎样产生的呢?生:……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预测是怎样填的?
生:……
师:还有不同意见么?
生:……
师:物体的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要请大家做一组活动,每个同学会有一张这样的记录表格,一会儿老师会给你们提供一些材料,请你按照红色题板上的要求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并完成这张表格。
首先来看一下,这张表格上需要你们填写什么?
生:……
师:耳朵填听到的,眼睛填看到的,还有其他的感觉。
师:每组到离你最近的地方去,开始实验。
师:在眼睛看到的一栏里面,可以用箭头之类的标识来表示。
师:你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以后,你的记录表格是怎么填写的?带着你的记录表上来。
生:橡皮筋,拉开合上,听到了一种声音,可以用一种箭头表示。
师:你在橡皮筋上画了一个往上,一个往下的箭头,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
师:拨动橡筋的时候,它是在怎么动的?
生:拉开,然后弹回去了。
师:为什么画向上向下的箭头?橡皮筋到底是怎么动的,你可以做给大家看下。
生:……
师:你一拉它就弹回去,不动了?
生:……抖
师:是在小范围内上下或者左右的来回的运动,我们叫做振动。
生:我的其它感觉是手指有点麻。
生:我先把钢尺放在桌边,然后,我按钢尺。
师:你为什么这么画?
生:钢尺振动时,会往上,还会往下。
……按着的手有点麻。
生:音叉我用橡胶棒敲击,我听到了声音,我看到音叉在来回抖动,我感觉整个手都在抖动。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
师:通过三种物体的发声活动,有什么想说的?
生:三个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在振动。
碰撞了,然后振动,再发声。
师:声音是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呢,我们不急于下结论。
我们再来做几个小活动。
分组阅读蓝色题板,按照蓝色题板提示来使物体发出声音。
填写好表格,要求跟刚才一样。
生:敲鼓。
师:谁来说一说,请你。
生:我敲击鼓的时候,听见了一种“咚咚”的声音,看到了鼓上的小绿豆都不停的跳动,左手也有一点振动。
师:你有没有按照要求,把左手食指按在鼓面上?
师:左手食指感觉到了什么?
生:振动。
师:感觉到是什么在振动?
生:塑料瓶听到“嘘嘘”的声音,看到里面的小球在不动的转动,感觉有热气扑过来。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
师:你们看到小球在里面晃动,可能是因为什么?
生:会有风。
师:风是哪来的?
生:嘴吹出来的。
师:我这样吹,周围的空气会怎样?
生:会动。
师:然后呢?
生:小球动了。
师:嘴吹气带动周围空气运动,带动了小球运动。
小球在不停的转,说明周围的空气在怎样运动啊?
生:空气也在振动。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刚刚我们看到了敲鼓实验,在敲击的时候,如果不看绿豆,能不能看到鼓面在振动?师:放了绿豆以后,我们能看到绿豆在上下跳动,我们有没有去碰绿豆,那绿豆会上下的跳动?
师:我们可以通过绿豆的上下跳动,得出鼓面此时在振动。
师:刚刚这个塑料瓶呢?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吹气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吹下面的泡沫球,泡沫球在振动,说明瓶里的空气也在振动。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想说什么呢?
生:……
师:声音到底是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呢?我们还是不忙着下结论,我们来进行最后一组实验。
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上放了一个音叉,如果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如果我们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应该怎么样?
生:……
师:最后一份表格上,老师出示了两种物体,一种是小镲,一种是自己的喉咙。
小镲都会使用,喉咙呢,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按照表格要求先填写发声时的感觉,然后填写停止发声时的感觉,听明白了吗?自己试一试。
师:你们使小镲怎么发声的?
生:你上来,用两个小卡互相撞击产生声音的。
师:使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小镲在微微振动。
师:你使小镲声音微微停止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小镲不再振动。
师:做给大家看看,发声的方法大家已经知道了,你如何停止它发声呢?
生:用手放上去,或摆在肚子上。
师:来,做给大家看。
师:有什么发现?
生:放在肚皮上了,就不会发出声音了。
师:放在肚子上,实际上就停止了小镲的……,这个时候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刚我听见有同学说,老师,声音为什么是延续着的?
生:虽然小镲打开了,但是小镲还是在振动,所以能听到声音。
如果把它放到肚皮上,就停止了小镲的振动,声音还能听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