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

合集下载

乳腺癌26例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及危险因素预后分析

乳腺癌26例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及危险因素预后分析

0 引 言
乳 腺癌 是女性 最常见 的恶性 肿瘤 ,而手 术是 目前乳 腺癌 最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然 而有 一 部 分患 者 可 因复 发 和 转移 而 最 终导致 预后 不 良。 乳腺 癌术后 局部 复发是 指原 发恶性 肿瘤 经局部 切除及 腋 淋 巴结 清 扫 后 ,再 次 发生 于 手术 侧 的胸 壁 、腋 窝淋 巴结 及 锁骨 上淋 巴结 的肿瘤 【 l J ,是 乳腺 癌治疗 失败 的重要 征象 ,再 次 手术 预后 常不 理 想 。本 文 笔者 回顾 性分 析 2 0 0 5年 1 月 至 2 0 0 8年 1 月 我院 收治 的 2 6例乳 腺癌 术后局 部复 发 的临床 资 料 ,以 探讨 乳 腺 癌术 后 局 部 复发 危 险 因 素及 治 疗效 果 ,现 总结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2 6例 患者 均 为女 性 ,年 龄 3 7—6 2岁 ,平 均 4 9 . 5 岁 ; 其 中未 停经 者 9例 、停 经者 1 7例 。2 6例 患者 初次 治疗 按A J C C标 准 进 行 T N M 临 床 分 期 : I期 5例 、 Ⅱ期 7例 , Ⅲ期 1 1例 ,Ⅳ期 3例 ; 初 治 时有腋 窝 淋 巴结转 移 者 1 6例 、 无 腋 窝 淋 巴结 转 移 者 1 0例 。病 灶 类 型 : 浸润性导管癌 1 2 例 、单 纯癌 6 例 、髓 样 癌 4例 、浸 润 性 小 叶 癌 4例 。所 有 患 者治疗 前经 临床及影 像学 检查综 合评估 , 除 3例 Ⅳ期 患者 , 其余 2 3 例 患者 均未发 现远处 脏器 转移 , 其 中胸壁 复发 1 5例 、 同侧 锁骨 上淋 巴结复发 7例 、同侧 腋窝 淋 巴结 复发 4例 ; 单 发病 灶者 2 1 例、 多发病 灶者 5 例; 复发灶 直径 在 0 . 6~4 . 8 e m

32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32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1 . 2 临床 治 疗 行 乳 腺 癌根 治 术 的 3 5 例 ; 乳 腺癌 扩 大根 治 术 1 0 2 例 ; 乳 腺 癌 改 良根 治术 l l O例 ; 保 留乳 房 的乳 癌根 治 术 2 3例 ; 单 纯肿 块 切 除 1 1 例 ; 全 乳 房 切 除术 6 7例 。术后 辅 助 化学 药物 治疗 1 4 8 例 ; 放射 治疗 1 0 3 例 ; 内分泌 治疗 2 2例 ; 生 物治疗 1 9例 。其 中综合辅 助治疗 2 6 7例。
3 - 3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复发
相关 资料 研究 约 5 3 % 的单 纯 同侧锁 骨上 淋 巴结 复发 的 乳癌 患者在一 年 内出现 了全身其 他部位 的转移 1 。尽管 同侧 锁骨 上 淋 巴结 复发 被 归纳 为 局部 复 发 的一部 分 ,但 其更 多 时侯 代 表 了乳 腺癌 术 后全 身 转移 的早 期 表现 。对 于 同侧 锁 骨上 淋 巴结 复 发 的病 例 ,首选 放 疗联 合 化疗 ,一 般不 采 用 手术 治 疗 。给予 较 高 剂量 放射 治 疗 时不 仅仅 是对 锁 骨上 淋 巴结 放 疗 ,还要 进 行 胸壁 的 预 防性 照射 。单 纯 区域 淋 巴结 复发 如果不进 行胸壁 预防照射 ,胸壁 复发率达 2 . 3 5 %,进行 胸壁 预防照射 则降为 1 . 0 3 %。
3 . 2 腋 窝淋 巴结复发
单纯腋 窝淋 巴结 复发是 由于初次手 术时腋 窝淋 巴结 清扫 不彻 底 ,也 有可 能 是体 内 发 可 以考虑 重新 进 行一 次 腋窝 淋 巴结 清 扫后 再 辅 助进 行放 、化 疗 等综 合 治疗 ,同样 可 以提 高 患者 的 生存率 。但 由于腋 窝 淋 巴结 复 发多 发生 于 手术 后 的半 年 内,基本 上 由于组 织粘 连 与水 肿进 行 手术 切 除 比较 困难 ,因此放疗 联合化 疗是进行 局部治疗 的主要 措施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

然而,保乳手术后的放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争议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案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心脏、肺部和皮肤造成的放射性损伤等。

而大分割放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已经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关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在保乳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因此,有必要进行一项系统性的研究来评估这两种放疗方案的优劣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分割放疗在保乳术后的应用可行性,并进一步比较它与常规放疗的优劣势,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规放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大分割放疗在保乳术后的可行性,比较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优劣势,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依据。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大分割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优化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放疗策略,减少患者的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意义早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在进行保乳手术后,放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至关重要。

大分割放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常规放疗具有更精准的照射范围和更高的放射剂量,可以有效减少肿瘤残留细胞,提高治疗的疗效。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分析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分析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分析周琨【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3月 2010年3月行保乳手术治疗的3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相关性.结果:35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3(9~120)个月;其中14例(4.3%)患者出现同侧乳房局部复发,16例(4.9%)出现远处转移;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5.4%,5年总体生存率为99.1%,5年无病生存率为82.3%;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治疗手术后2~3年是肿瘤局部复发的高峰时期,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及HER-2是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与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相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4(021)004【总页数】3页(P431-432,437)【关键词】乳腺癌;复发;保乳治疗;危险因素【作者】周琨【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普外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保乳手术已经成为国内外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1]。

有研究[2]表明,临床I~II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较好。

然而,一旦出现乳腺癌局部复发,将严重影响无瘤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

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保乳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356例,年龄22~95岁, 中位年龄49岁;年龄≤35岁者41例, >35岁者315例;乳腺癌分期Tis 22例, T1 152例, T2 129例, T3 11例, 不详42例;有淋巴结转移者79例, 无淋巴结转移者264例, 不详13例;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258例, 双阴性81例, 不详1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56例, 阴性291例, 不详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者228例, 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128例。

2024年乳腺癌放疗(带特殊条款)

2024年乳腺癌放疗(带特殊条款)

乳腺癌放疗(带特殊条款)乳腺癌放疗:现状与展望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放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乳腺癌放疗的现状、技术进展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二、乳腺癌放疗的现状1.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主要作用于局部控制和降低复发率。

对于早期乳腺癌,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放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2.放疗技术(1)传统放疗技术:包括二维放疗(2D-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

2D-RT技术较为简单,但照射范围较大,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大;3D-CRT技术可以提高靶区剂量分布,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2)调强放疗(IMRT):通过调整射线强度,实现靶区剂量的均匀分布,进一步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3)立体定向放疗(SBRT):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靶区进行高剂量照射,具有精确度高、疗程短等优点。

(4)质子放疗:利用质子射线的布拉格峰特性,实现对肿瘤的高剂量照射,同时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3.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1)术后放疗: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淋巴结阳性、肿瘤较大等,术后放疗尤为重要。

(2)新辅助放疗: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3)姑息放疗: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放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乳腺癌放疗的技术进展1.图像引导放疗(IGRT):通过实时图像引导,确保放疗靶区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

2.四维放疗(4D-RT):考虑呼吸运动等因素,实现动态照射,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3.个体化放疗:根据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

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
因此 , 明确 影 响 术 后 L R R 的相 关 危 险 因 素具 有 重 大 意 义 。本 文 阐述 了 年 龄 、 绝经水平 、 T分 期 、 原 发 肿 瘤 大 小 等 方 面 危 险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 复发的关系 , 同时探讨术 后放疗在早期乳 腺癌预后复发 中的意义 , 以 期 为 早 期 乳 腺 癌 预后 复 发 的诊治提供指导意义 。 【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 局 部 区域 复 发 ; 危 险 因素 ; 术后放 疗
[ Ke y wo r d s 】 E a r l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L o c a l r e g i o n r e l a p s e ; R i s k f a c t o r s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中图分类 号】 R 7 3 7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2 1 0 ( 2 0 1 3 ) 1 2( b ) - 0 0 3 1 - 0 4
I nv e s t i g a t e o f l o c a l r e g i o n r e l a ps e r e l a t e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f t e r e ar l y— - s t a g e
t o h i g h e r r a t e o f l o c a l r e g i o n r e l a p s e ( L R R ) . T h e r e f o r e , e x p l o r i n g t h e r e l a t e d i r s k f a c t o r s t o L R R w i l l b e g r a t e f u l f o r p a t i e n t s .

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 研 究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2 0 1 3 年 1 1 月 第 1 0 卷 第 3 3 期
早期 乳腺癌 复发 、 转移 危险因素分析
黄 志 华 凌 飞 海 崔 世 恩 马 士 辉 郑 书 楷 李晓 薇
广 东 省 中 山市 人 民医 院乳 腺外 科 , 广东中山 5 2 8 4 0 3
HU ANG Z h i h u a L I NG F e i h a i C Ul S h i " e n MA S h i h u i Z HENG S h u k a i L I Xi a o we i
De pa r t me n t o f Br e a s t S ur g e r y, t h e Pe o p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Zho n g s ha n Ci t y ,Gua n g d o ng Pr o v i nc e ,Zh o n g s h a n 5 28 40 3,Ch i n a
p l a n - Me i e r 法 计算 患 者 无瘤 生 存 率 , L o g — r a n k检 验 对 可 能 影 响 患 者 预 后 的 相 关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C O X模 型 进 行 多 因素 分
析 结 果 3 、 5年 无瘤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9 6 . 7 %、 9 1 . 7 % 。单 因 素 统 计 分 析 发 现 , 肿瘤 分期 、 大小 , 淋巴结转 移 , 病 理类 型 , C e r b B 一 2 . K i 一 6 7可 显 著 影 响 乳 腺 癌 转 移 、 复发情况 ( P<0 . 0 5 ) ; 术后联合化疗 、 放 疗 或 内分 泌 治疗 均 可 降 低 复 发 转 移 率

中国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外科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外科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锁骨上淋巴结清扫适应证
01
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对于乳腺癌术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如无远处转移,可考虑
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
02
局部晚期乳腺癌
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如肿瘤侵犯皮肤、胸壁或腋窝淋巴结融合固
定,可考虑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以达到更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03
预防性清扫
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如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等,可考虑
严格的止血与缝合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止血,缝合 时应确保创缘对合整齐,避免 留下死腔。
无菌操作与感染预防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
感染。
术后康复指导与随访安排
随访安排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 访内容、随访方式等,以便及时了解患者
的康复情况和病情变化。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包括 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 力训练等,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腋窝淋巴结清扫
对于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腋窝淋巴 结复发的患者,推荐进行腋窝淋巴结 清扫术,以彻底清除复发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于部分早期复发或临床怀疑有腋窝 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前哨 淋巴结活检,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上肢淋巴水肿
神经损伤
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患者可能出现上肢淋 巴水肿,术后应尽早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避免过度使用患侧上肢,减轻水肿症状。
01
复发肿瘤的位置和 范围
根据复发肿瘤所在的位置和侵犯 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如 局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等。
02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手术耐受能力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及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及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及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放疗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放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

一、放疗技术的进展1. 传统放疗技术传统放疗技术主要包括整体乳房放疗和保乳手术后的局部放疗。

早期的乳腺癌放疗通常采用全乳房放疗,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乳腺组织的损伤,引发副作用,如皮肤红肿、乳房畸形等。

2. 局部放疗技术局部放疗技术包括局部区域放疗和局部切缘加强放疗。

局部区域放疗主要针对肿瘤周围的淋巴结区域进行照射,以减少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局部切缘加强放疗则是在手术切除后,对手术切缘附近进行高剂量照射,以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3.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相继应用于乳腺癌的放疗中。

其中,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技术:(1) 强度调控放疗(IMRT)IMRT是一种精确瞄准肿瘤区域,降低正常组织剂量的放疗技术。

利用IMRT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放疗疗效。

(2)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活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常用于晚期乳腺癌的骨转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 靶向放疗靶向放疗是指根据乳腺癌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放疗,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通过选择性照射肿瘤组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提高治愈率。

二、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1. 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辅助化疗常常先于放疗进行,以减小肿瘤的体积,为放疗提供更好的疗效。

2. 分子靶向药物与放疗联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中的一大突破,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抗肿瘤效果。

中国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外科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外科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化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密切关注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及时 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靶向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使用
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
针对乳腺癌特定的分子靶点,如HER2、激素受体等,发挥抗肿瘤 作用。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
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细针穿刺活检
用于获取乳腺肿块或淋巴结的组 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
诊断。
空心针活检
与细针穿刺活检相比,可以获得更 多的组织样本,提高诊断准确性。
切除活检
对于疑似复发的肿块或淋巴结,可 进行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分期评估与预后判断
TNM分期系统
根据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 和远处转移情况对乳腺癌进行分期。
05
随访监测及预后评估指标
随访监测内容安排
临床症状和体征监测
定期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检查乳房、胸壁及腋窝等区域是 否有新出现的肿块或结节。
影像学检查
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等,用于评估局部和区域淋巴结的复 发情况。
血液学检查
包括肿瘤标志物等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复发迹象。
预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中国乳腺癌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 复发外科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3
目录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诊断方法与评估标准 • 外科治疗原则与手术方式选择 • 辅助治疗方法探讨 • 随访监测及预后评估指标 • 指南实施中注意事项及挑战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乳腺癌流行病学现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乳腺癌 放疗方案

乳腺癌 放疗方案

乳腺癌放疗方案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因素。

放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局部复发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放疗方案的相关内容。

放疗的目的和原理放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照射乳腺和相关淋巴结区域来杀灭或抑制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从而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疗采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放射性物质进行照射,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或损害其DNA结构来抑制其生长和分裂。

同时,放疗还可以引起癌细胞的免疫反应,促进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

放疗的适应症放疗通常被用于以下情况下的乳腺癌患者:1.早期乳腺癌患者,包括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2.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与化疗联合使用;3.乳腺癌术前辅助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放疗的方案需要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放疗通常在根治性手术后进行,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放疗方案常见的有:1.乳房保留手术后放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房的手术后进行全乳腺放疗,照射乳腺组织和周围淋巴结区域;2.乳房切除手术后放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选择了乳房切除手术,放疗常规包括切除区域和淋巴结区域的照射。

并发症和副作用放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常见的包括:1.乳房皮肤红斑、湿疹、瘙痒等皮肤反应;2.乳房肿胀、疼痛;3.疲劳、乏力;4.乳头和乳晕颜色变化。

大部分的副作用都是暂时性的,会随着治疗的结束而改善。

但有些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副作用,如乳房硬化、纤维化、肺纤维化等。

放疗的疗效评估放疗的疗效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方式进行评估:1.局部复发风险:通过放疗后一段时间内患者是否出现局部复发来评估放疗的疗效;2.生存率:通过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来评估放疗的疗效;3.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记录放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来评估放疗的安全性。

结论放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规范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规范

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规范性指导原则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Date of last version: 2005/7/1)临床研究证据和证据类型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证据1.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保乳手术后放疗)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疗效相同,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无差别,合适的病人应争取做保留乳房治疗(I类证据)。

2.对大部分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第I和第II水平清扫是标准治疗(II类证据)。

3.局部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减少进一步乳腺切除的可能性。

既使在有选择的病人,术后放疗也不能省略(I类证据)。

4.乳腺导管内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的放射治疗显著减少局部复发(I类证据)。

术后辅助治疗证据5.乳腺癌根治术后高危病人的术后放疗能显著减少局部区域复发率,并提高长期生存率(I类证据)。

6.年龄少于50岁的女性乳腺癌病人,卵巢切除能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I类证据)。

7.年龄少于70岁的病人,联合化疗能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I类证据)。

8.4-6个月的联合化疗疗效优于少于4个月的化疗,4-6个月化疗和8个月的化疗疗效相同,但后者毒副作用增加(I类证据)。

9.含阿霉素的联合化疗方案优于CMF方案,提高了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但脱发、心脏毒性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性增高(I类证据)。

10.高剂量化疗仅限于临床研究,而非常规治疗方法(II类证据)。

11.不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况和绝经状况,三苯氧胺能显著提高雌激素受体阳性病人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I类证据)。

12.三苯氧胺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I类证据)。

13.三苯氧胺的潜在毒副作用包括子宫内膜癌、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阴道干燥等,和其治疗增益比较,三苯氧胺的毒副作用微不足道(II类证据)。

14.化疗合并三苯氧胺和单纯三苯氧胺或单纯化疗比较,提高无病生存率(I类证据)。

15.没有证据证明,密切随诊能改善生存或提高生存质量(II类证据)。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J n 0 5weea ay e ers e t ey Reut 4 n 3 0 c s ss f r d fo 1c 1rc re c 1 . , 5 3 0 , u e2 0 r n lsd r to p ci l. s l 5 i 6 a e uf e rm o a e u rn e( 2 5 4 / 6 ) v s e
维普资讯
右江 医学 2 0 0 7年第 3 5卷第 1期

1 ・
●论 著 ●
乳腺 癌 根 治术 后局 部 复 发 的危 险 因素探 讨 ※
韦建 宝 , 忠恒 , 山荣 , 韦 陈 浦 涧 , 严浩然 , 卢冠 铭
( 右江 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 广西百色 5 3 0 ) 3 0 0
小 、 窝淋 巴结 转 移 数 目、 腋 TNM 分 期 和 是 否 完 成 辅 助 放化 疗 有密 切 关 系 。其 高 危 因 素 是 淋 巴结 转 移 数 目≥ 4枚 和术 后 未 完 成 辅 助
放化疗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 , 术后予辅助放化疗 , 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 发率 。 【 关键词】 乳腺癌 ; 根治术 ; 局部复发
a d 3 a e eu rdwi i e r ( 4 4 ) Th nv r t n lssrv ae : ert so c 1 eu rn ei h a n 8c s sr c re t n3 y as 8 . . eu iai ea ay i e e ld Th a e f1 a c re c t ep — h a o r n
的 3 0例 乳 腺 癌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结 果 6
例 , 8 . (8 4 ) 单 因素分析显示 z 占 44 3 / 5 原发灶为 T ~ 者的局 部复发率 比 T12 ~ 者显著增高(P<O0 ) 淋巴结转移数 目≥4枚 者 .1,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LuminalA型乳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并且不表达HER2蛋白。

虽然LuminalA型乳腺癌具有较好的预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转移风险。

在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中,包括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治疗情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LuminalA型乳腺癌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较大的肿瘤和淋巴结转移意味着较差的预后。

研究表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对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临床上需要针对不同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2. 组织学分级和分子表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子表型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低分级和LuminalA型分子表型通常预后较好,高分级和其他分子表型则预后较差。

对于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需要根据其组织学分级和分子表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预后效果。

1.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作为LuminalA型乳腺癌的特征之一,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而ER和PR双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对于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内分泌治疗来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2. 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异常与LuminalA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复发转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治疗的规范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6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及局部复发因素分析

6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及局部复发因素分析

1 . 2 . 3 化 疗及 内分 泌 治 疗
对 于 肿 瘤 <1 e m, 且
腋窝 淋 巴结 阴性患 者 不 行 化 疗 , 化疗 方 案 根 据 患 者
me n t w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b y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s o f t w a r e Mi mi c s l 0 . 0, F r e e f o r i n 5 . 0 a n d An s y s 1 0 . 0 .T h e u n s t a b l e
4 6岁 。其 中浸 润 性 导 管 癌 5 4例 , 浸润性小 叶癌 5
受 体情 况 、 肿瘤大小 、 淋 巴结情况 、 病 理类 型 、 放 疗方 法等 因 素对局部 一区域复发 的影 响。随访 2 2~ 9 6个月 , 中位 4 8个 月。全 组 1 、 3 、 5年生存率分别 为 1 0 0 %、 9 3 . 3 %、 8 9 . 6 % 。局
+腋 窝淋 巴结 清 扫 , 腋 窝 淋 巴结 清 扫 第 1、 Ⅱ区水
平 。手术切 缘距 肿瘤 1~ 2 e m。
1 . 2 . 2 放疗
5 2例 患者 全 乳腺 照 射 给予 常 规二 维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3 ) 1 0—1 2 6 7—0 3
切 线技 术 , 上 界为锁 骨头 下缘平 第 二前肋 水平 , 下界 为乳 房皱 襞下 2 e m, 内界 为 体 中线 , 外 界 为 腋 前 线
早期 乳腺 癌乳 房保 留手术 和术后 放射 治疗 的治 疗 模 式 已成为 一种 规 范 化 的治 疗 , 多 项 临 床 多 中心 试 验 … 证实 , 早 期乳 腺 癌保 留乳 房 手 术 联 合 术后 放 疗与 改 良根治 术在 局部 控制 率 和远期 生存 率方 面疗 效相 似 J 。该研 究 现对 6 2例 乳 腺 癌 患 者 行保 乳 术 后 全 乳腺 常规 分 割放 疗 后 的疗 效作 一 报 道 , 并 探 讨 其 局 部复 发 因素 。

乳腺癌的放疗方案选择与效果评估

乳腺癌的放疗方案选择与效果评估

乳腺癌的放疗方案选择与效果评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乳腺癌放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估。

一、乳腺癌的放疗方案选择乳腺癌的放疗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特征、术前或术后治疗等。

常见的放疗方案包括全乳照射、局部切除术后局部乳房放疗、淋巴结区域放疗等。

1. 全乳照射全乳照射是应用于乳腺癌手术后的常见放疗方案。

该方案通过照射整个乳房,包括原发肿瘤切除区域和未受累区域,以减少肿瘤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2. 局部切除术后局部乳房放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选择进行局部切除术,通常还需要进行局部乳房放疗。

该方案主要针对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进行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3. 淋巴结区域放疗乳腺癌常常会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因此淋巴结区域的放疗非常重要。

淋巴结区域放疗可采用切除区域放疗或保留腋窝淋巴结的放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乳腺癌放疗效果的评估对于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的效果,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等。

1. 局部控制率局部控制率是评估放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指的是在接受放疗后,患者乳房局部复发和局部转移的发生率。

较高的局部控制率表明放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良好。

2. 生存率生存率是评估放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包括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率指的是在接受放疗后,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比例。

总生存率则是指患者在接受放疗后能够存活的比例。

3. 不良反应放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乳房红肿、乳头溃疡、疼痛等。

评估放疗效果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结论乳腺癌的放疗方案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全乳照射、局部切除术后局部乳房放疗以及淋巴结区域放疗是常见的放疗方案。

放疗效果的评估需要考虑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

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

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严重影响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明确影响术后LRR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阐述了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等方面危险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在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中的意义,以期为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的诊治提供指导意义。

标签:早期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术后放疗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西方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随着早期诊断和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约75%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早期乳腺癌术后2~7年内局部复发的概率较高,可直接导致部分患者治疗的失败。

因此,积极寻找影响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概率、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放疗是通过射线照射来杀死癌细胞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法,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使用可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是术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讨年龄等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的风险因素,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乳腺癌LRR的意义,以期为乳腺癌的术后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1 早期乳腺癌术后LRR相关危险因素早期乳腺癌多年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其较高的术后复发率。

因此,明确影响LRR相关危险因素对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年限。

近年来,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象限、病理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分子标志物水平与LRR之间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

1.1 年龄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之一,年轻患者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1-6],可能是由于其肿瘤更有侵袭性,且S期细胞比例相对更高,淋巴血管受侵危险性增加,ER(-)比例更多等从而导致局部复发风险升高[4]。

乳腺癌的术后复发与再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术后复发与再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术后复发与再治疗方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复发是其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和相应的再治疗方案。

一、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学因素:术后复发与肿瘤的分子类型密切相关,分子类型不同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复发风险。

例如,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率较高,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较低。

2. 治疗因素: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也会影响术后复发的发生。

手术切除的彻底程度、辅助化疗和放疗的效果等因素都会对复发产生影响。

3.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乳腺癌的复发风险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的异常或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二、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再治疗方案针对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再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复发的原因进行选择。

下面是常用的再治疗方案。

1. 再手术:当术后复发为局部复发或局部淋巴结转移时,再手术是常规的治疗选择。

通过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2. 再辅助化疗:对于原发病灶切除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再辅助化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此时,根据患者的分子类型、免疫状态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3. 靶向治疗:对于具有特定分子标志物的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再治疗选择。

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选用靶向HER2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针对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选用免疫调控药物进行治疗,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

5. 放疗:放疗在乳腺癌的再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

放疗可以控制盆腔或局部区域的复发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是个体化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析、分子类型、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患者本人也要积极参与、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滑秀云;户亚光;陈东娜;张金凤【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09(015)004【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5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肿瘤生物学特性,放化疗情况,雌孕激素受体等,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术后复发病例和无复发病例的因素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率随着TNM分期增高而增高;术后放疗者复发率较低(χ2=4.875,P=0.027),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复发率低于阳性者(χ2=5.064,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大小(T分期)、腋窝淋巴结状态(N 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是局部复发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结论肿瘤TNM分期和术后放疗是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有高危险复发因素的患者,应常规术后放疗,并定期追踪随访.【总页数】2页(P30-31)【作者】滑秀云;户亚光;陈东娜;张金凤【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53400;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53400;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53400;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5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 [J], 刘海峰2.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胸壁创面修复术式探讨 [J], 陶宏军;汪洋;刘华3.乳腺癌术后单纯胸壁局部复发20例临床分析 [J], 丁敏4.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J], 肖琪;窦怡;熊伟;谭金祥5.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治疗及其预后 [J], 赵杨冰;李宏江;陈佩珍;陈国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及术后放疗的意义作者:庞晓琳郑坚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35期[摘要]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严重影响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明确影响术后LRR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阐述了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等方面危险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在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中的意义,以期为早期乳腺癌预后复发的诊治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术后放疗[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b)-0031-04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居西方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随着早期诊断和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约75%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早期乳腺癌术后2~7年内局部复发的概率较高,可直接导致部分患者治疗的失败。

因此,积极寻找影响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概率、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放疗是通过射线照射来杀死癌细胞的常见临床治疗方法,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使用可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是术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讨年龄等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的风险因素,同时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乳腺癌LRR 的意义,以期为乳腺癌的术后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1 早期乳腺癌术后LRR相关危险因素早期乳腺癌多年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其较高的术后复发率。

因此,明确影响LRR相关危险因素对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年限。

近年来,年龄、绝经水平、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象限、病理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分子标志物水平与LRR之间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

1.1 年龄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之一,年轻患者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1-6],可能是由于其肿瘤更有侵袭性,且S期细胞比例相对更高,淋巴血管受侵危险性增加,ER(-)比例更多等从而导致局部复发风险升高[4]。

Voogd等[6]研究证实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是≥60岁患者的9.24倍。

Truong等[7]也证实了相似的研究结果,提示年轻患者具有相对较高的LRR水平。

但是,部分研究认为年龄并不是局部复发的风险因素[8-9]。

Rapiti等[10]通过对年龄≤35岁、36~1.2 绝经水平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妇女绝经水平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Yates 等[11]通过对1065例1~3个淋巴结阳性患者行多因素分析,提出绝经状态与胸壁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特异性病死率相关,绝经后与绝经前患者比较,胸壁复发相对风险为0.4。

相似的研究表明,绝经前复发率约为绝经后的3倍[12],提示绝经前患者比绝经后患者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

1.3 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乳腺癌T分期是指按照原发癌瘤长径大小对疾病发展程度进行的分期,与其预后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与T1期早期乳腺癌患者相比,T2期4年局部复发率约为前者的3倍[2]。

张玉晶等[13]证实,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T1期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T2期,提示T2期患者局控率较差。

大量研究表明,原发肿瘤相对较小的患者局部复发率较低。

Cheng等[2]认为肿瘤大小≥3 cm者局部复发风险为此外,研究显示,肿瘤的部位也与术后复发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外象限者比较,肿瘤位于中央区/内象限者复发率较高,分别为22%和14%,明显高于外象限复发率[5,12]。

1.4 病理分级及脉管侵犯情况肿瘤病理上分Ⅰ、Ⅱ、Ⅲ级,有研究报道肿瘤病理分级是重要的预后因素,组织分级越高,越易诱发LRR。

Truong等[5]发现,病理分级Ⅲ级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级患者。

Truong等[7]证实,病理Ⅲ级患者10年LRR是病理Ⅰ、Ⅱ级患者的3倍。

脉管侵犯是恶性肿瘤常见的病理特征,被认为与多种肿瘤的预后相关。

肿瘤通过侵犯淋巴管及血管形成微转移,并最终在远处形成临床可见的转移灶。

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乳腺癌有无脉管侵犯的4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5.4%和7.9%,提示有脉管侵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相对无脉管侵犯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2,15]。

1.5 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Wu等[8]认为在未行术后放疗组中,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3个者局部复发风险为1个者的2.052倍。

Tai等[16]研究证实,阳性淋巴结为1、2的患者有相似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而阳性淋巴结为3的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相对较差。

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彻底程度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如放射治疗的选择,从而影响对预后的判断。

研究显示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和一些研究认为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比淋巴结阳性个数能更好地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

研究表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是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重要预后指标,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9]。

1.6 分子标志物水平随着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分子标志物在预后监测及指导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近期研究证实,分子标志物水平与早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呈现一定相关性。

目前和乳腺癌局部及区域性复发相关的常见分子标志物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标记抗原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等。

研究认为ER(-)患者有较高的LRR风险[20-21]。

Nguyen等[22]也通过多因素分析证明,与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相比,HER-2过表达型发生局部复发的风险为9.2倍。

Millar等[23]依据5项生物学标志物(ER、PR、HER2、CK5/6、EGFR)对498例保乳术后联合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发现基底细胞型和HER2阳性的患者LRR率较高。

因此,分子标志物水平可以作为术后预测局部及区域复发风险的指标[24]。

2 术后辅助放疗的意义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曾一度有争议,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不但可以显著改善局部控制,而且对患者全身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

近期研究认为,术后放疗能够降低T1~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建议对有以下情况的患者积极考虑进行术后放疗,如肿瘤局切术后及绝经前、肿块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淋巴结清扫数2.1 术后放疗对根治术治疗的意义研究发现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死亡的风险,一般选择的部位为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

MacDonald等[25]回顾分析23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伴有1~3个淋巴结阳性患者,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无病生存率。

Cosar等[26]证实与未接受术后放疗患者相比,接受术后放疗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明显提高。

乔学英等[27]对4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后放疗不仅能够提高T1~T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控率、无病生存率,还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2.2 术后放疗对保乳治疗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乳术式得以广泛开展。

早期乳腺癌研究协作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的研究表明,乳腺保留手术后的放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患者的15年病死率[28]。

金冶宁等[29]也证实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或月经状况、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象限、病理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转移比率、分子标志物水平等因素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及区域复发息息相关。

此外,与单独依靠保乳治疗或根治术治疗相比,结合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明显降低LRR率。

因此,辅助术后放射疗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1] Taghian A,Jeong JH,Mamounas E,et al. Patterns of locoregio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mastectomy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tamoxifen and without radiotherapy:results from fiv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 J Clin Oncol,2004,22(21):4247-4254.[2] Cheng JCH,Chen CM,Liu MC,et al. Locoregional failure of postmastectomy patients with 1-3 positive axillary lymph nodes without adjuvant radiotherapy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2,52(4):980-988.[3] Han W,Kim SW,Park IA,et al. Young age: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J]. BMC Cancer,2004,4:82.[4] Colleoni M,Rotmensz N,Robertson C,et al. Very young women(< 35 years)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features of disease at presentation [J]. Ann Oncol,2002,13(2),273-279.[5] Truong PT,Olivotto IA,Kader HA,et al. Selecti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T1-T2 tumors and one to three positive axillary nodes at high postmastectomy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risk for adjuvant radiotherapy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1(5):1337-1347.[6] Voogd AC,Nielsen M,Peterse JL,et al. Differences in risk factors for local and distant recurrence afte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or mastectomy for stage I and II breast cancer:pooled results of two large European randomized trials [J]. J Clin Oncol,2001,19(6):1688-1697.[7] Truong PT,Jones SO,Kader HA,et al. Patients with T1 to T2 breast cancer with one to three positive nodes have higher local and regional recurrence risks compared with node-negativepatients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whole-breast radiotherapy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3(2):357-364.[8] Wu S,He Z,Li F,et al. The clinical value of adjuvant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with 1 to 3 positive lymph nodes after mastectomy [J]. Chin J Cancer,2010,29(7):668-676.[9] Yu JI,Park W,Huh SJ,et al. Determining which patients require irradiation of the supraclavicular nodal area after surgery for N1 breast cancer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8(4):1135-1141.[10] Rapiti E,Fioretta G,Verkooijen HM,et al. Survival of young and olde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Geneva from 1990 to 2001 [J]. Eur J Cancer,2005,41(10):1446-1452.[11] Yates L,Kirby A,Crichton S,et al. Risk factors for regional nodal relaps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positive axillary nodes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2(5):2093-2103.[12] 王升晔,杜向慧,楼建林,等.术后放疗在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4):376-379.[13] 张玉晶,孙冠青,陈娟,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预后因素的研究[J].癌症,2009,28(4):395-401.[14] Zhang Y,Ma QY,Dang CX,et al. Quantitativ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axillary drainage fluid for prediction of locoregio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positive axillary nodes after mastectomy without adjuvant radiotherapy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4(2):505-511.[15] 王彦东,吴佩.肿瘤的脉管内侵犯与转移[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3):209-212.[16] Tai P,Yu E,Joseph K.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number of positive nodes,a long-term study of one to two nodes versus three node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7(1):180-187.[17] Nielsen HM,Overgaard M,Grau C,et al.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after mastectomy in high-risk breast cancer-risk and prognosis. An analysis of patients from the DBCG 82 b&c randomization trials [J]. Radiother Oncol,2006,79(2):147-155.[18] Truong PT,Berthelet E,Lee J,et a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dissected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positive axillary lymph nodes [J]. Cancer,2005,103(10):2006-2014.[19] Punglia RS,Morrow M,Winer EP,et al. Local therapy and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J]. N Engl J Med,2007,356(23):2399-2405.[20] Sharma R,Bedrosian I,Lucci A,et al. Present-day locoregional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1 or t2 breast cancer with 0 and 1 to 3 positive lymph nodes after mastectomy without radiotherapy [J]. Ann Surg Oncol,2010,17(11):2899-2908.[21] Yang PS,Chen CM,Liu MC,et al. Radiotherapy can decrease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and increase survival in mastectomy patients with T1 to T2 breast cancer and one to three positive nodes with negative estrogen receptor and positive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status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7(2):516-522.[22] Nguyen PL,Taghian AG,Katz MS,et al. Breast cancer subtype approximated by estrogen receptor,progesterone receptor,and HER-2 is associated with local and distant recurrence afte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J]. J Clin Oncol,2008,26(14):2373-2378.[23] Millar EK,Graham PH,O'Toole SA,et al. Prediction of local recurrence, distant metastases, and death afte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in early-stag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using a five-biomarker panel [J]. J Clin Oncol,2009,27(28):4701-4708.[24] Voduc KD,Cheang MC,Tyldesley S,et al. Breast cancer subtypes and the risk of local and regional relapse [J]. J Clin Oncol,2010,28(10):1684-1691.[25] Macdonald SM,Abi-Raad RF,Alm El-Din MA,et al. Chest wall radiotherapy,middle ground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positive lymph nodes after mastectomy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5(5):1297-1303.[26] Cosar RUC,Tokatli F. Postmastectomy irradiation in breast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T1-2 and 1-3 positive axillary lymph nodes,is there a role for radiation therapy?[J]. Radiat Oncol,2011,6:28.[27] 乔学英,宋玉芝,耿翠芝,等.术后放疗对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癌症,2010(4):481-486.[28] Clarke M,Collins R,Darby S,et al.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nd of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surger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on local recurrence and 15-year survival,an overview of the randomised trials [J]. Lancet,2005,366(9503):2087-2106.[29] 金冶宁,王雅杰,张晓青,等.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疗效和美观效果[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3):177-180.(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编辑:张瑜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