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实验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含油饱和度高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受效差或注不进水,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采出程度,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采用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驱的措施,使原油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渗透性变好,提高了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采收率,有利于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油田采收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发程度的逐步深化和新发现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大幅度增加,研究和应用低渗透油藏,提高油田采收率,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二氧化碳驱油成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1国内外现状我国油田大多是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内部的剩余油可采储量下降,并且分布不均匀。
反映在生产油井上,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产量快速下降,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上升,注入水驱油效率降低。
这既造成了注水量大幅上升,同时高含水原油在集、输处理过程中,加重了原油加热处理、脱水处理工作的负担,降低了注水开发效率,增加了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那些分布在油田内部的低渗透油藏注水效果差或注不进水,并且这些低渗透油藏含油饱和度高,它们有的是单独的油层,有的分散在油田内的某些区块内。
由于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田内部的集输管网流程已十分健全,只有采取技术手段提高低渗透油藏内原油的采出程度,才能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工作。
2现有技术分析针对注入水受效差的低渗透油藏,目前采取在油田内部打加密油水井,进行加密注水、加密采油开采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这种方式受到的制约是:加密油水井数量较少时,经常会发生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快速水淹,而那些低渗致密油层的低渗透带,注水压力增高,甚至注不进水,储量动用程度依然很低。
加密油水井数量上升造成钻井成本增加,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降低。
3技术方案3.1基本结构注二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废气汇集管网、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液态二氧化碳储备罐、液态二氧化碳储运车、液态二氧化碳井场罐,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泵,液态二氧化碳注入管网,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
二氧化碳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提高驱油效率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中石化总公司支持下,组建了CO2驱技术研究团队,形成了高温高盐油藏CO2驱油三次采油关键技术,解决水驱废弃油藏和低渗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难题。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特高含水油藏CO2/水交替驱;深层低渗油藏CO2驱。
油田层次开展了四种油藏类型五种矿场试验。
验证该类油藏二氧化碳驱可行性,探索合理举升方式,进一步优化二氧化碳驱井网井距,验证大井距可行性,探索深层低渗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扩展二氧化碳驱应用范围以及特高含水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探索储层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换油率1、研究目的1.1 某厂低渗难动用储量涉及开发单元11个,地质储量1601.85×104t,标定采收率7.56%,目前采出程度5.54%。
涉及单元多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地质特点。
2010年开始二氧化碳驱在胡1块深层低渗油藏实施先导试验,胡1井组气驱取得成效后,相继在其他五个低渗类型油藏实施气驱开发。
目前总覆盖地质储量309.5×104t。
累注气17.9×104t,累增油3.05×104t。
1.2低渗油藏水驱效率低,注采井组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注水压力高油井难以见效,二是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见效稳产周期短,通过二氧化碳驱提高驱油效率。
2、研究内容及成果2.1 二氧化碳驱机理上优于水驱一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能力强,增大有效井距;二是CO2驱补充地层能量,可膨胀地层原油,提高驱油效率再者CO2能进入的孔喉半径比水小一个数量级(0.01μm),低渗油藏,增加驱油体积25%以上,随CO2溶解,原油体积膨胀。
毛管半径分布曲线不同驱替方式驱替压力变化曲线2.2二氧化碳驱解决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根据深层低渗油藏开发情况调查,注水压力高,注气难度不大。
从地质条件类似的胡某区块二氧化碳注入能力看,二氧化碳驱可以解决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
低渗断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践
石油 化工
石 油 化 工
低渗断块油藏二氧化碳石 化 中原 油 田分公 司采 油四 厂 ,河 南 濮 阳 4 5 7 0 0 1
摘 要 : 本 文根 据 试 验 和 应 用提 高原 油 采收 率 方 法 的 经验 , 立 足 于 低 渗 断块 油藏 ,探 讨 了 二 氧化 碳 驱 油 的原 理 、工 艺 、应 用实
践 , 旨在 为 相 关 科 研 人 员和 生 产 人 员提 供 借 鉴 。 关键 词 :低 渗 断 块 油 藏 :二 氧 化碳 驱 油 :采 收 率
中图分 类号 :T E 3 l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5 7 9 9 ( 2 0 1 5 ) 0 8 — 0 0 0 6 . 0 1
采 气 工 艺 :选 用 1 0 a r m油 嘴 ,保 持 井 口油 压 为 6 . 5 M P a , 在冬季环境温度低于 1 0  ̄ C的条 件 下 采 气 , 以保 证 资源 井 产 出
的 C O z 为液态。
1二氧 化碳 驱油机理 1 . 1降低原油粘度 c 0 一般来说 ,注入原油 中,能够 有效的降低 原油粘度 。当粘 度 降低 时 , 原油 的流 动 能 力有 了 明 显 的提 高 ,原 油产 量 也 随 之 得到 了提 升。此外二氧化碳对粘度 的变化 作用还 与温度 有 接 的关系,在 同意温度 条件 下,降低粘度 的效果与 压力和 溶解度 J 下相 关,也即是:当压力降低 、溶解 度降低时,降粘 作 用也会降低,反之 则增加。但 需要注 意的是,上升 的压力 小能超 过饱 和压力,否则会造成原油粘度的增加,进 而阻碍 r原油 流 动 能 力 , 反 而 不 利 于 原 油 产 量 的 增 加 。 1 . 2 改善原油与水 的流度 比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的注 入 降低 了 原 油 的 粘 度 , 其 中 最主 要 的 原 因就 是 其对 原 油 和水 的碳 酸 化 作 用 。我 国某 低 渗 断块 油 藏 曾做过 以下实验 :在温度 4 5 。 、压力 1 2 . 7 M P a条件下 ,注 入 ‘ 定的 C 0 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5 %( 质量) ,在油藏 中的溶 解度为 1 5 %( 质量) ,并且在油藏 中,通过 C 0 2的溶解 ,原油 粘度大幅度下降,从 9 . 7 m P a・ S 降到 2 . 8 m P a・ S ,同时也增加 r原油 的体 积和流动速度 。C 0 2 在 水中碳酸化后,水 的粘度也 仃所增加,约提高水 的粘度 2 5 % ,并且 由于碳酸化 ,水 的流动 速度也有了提高, 油和 水的流度趋向靠近 , 扩大了波及体积 。 2低渗 断块 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工艺 利用 C 0 2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 的综 合 工 艺流 程 一 般 应 包括 : c o 。 气源:c O 的浓缩装置 ; c 0 的处理及输送装置 ; 储藏系统 ; 管 道输送 系统;向地层注入 c 0 2 的高压机组 ;C O 2 分配 站;安 令 系统 和环 境保 护系统。c 0 气从产地进入浓缩装置 , 在浓 缩 装 置中分离出 c 气 中所含 的水分 、机械杂质和 附属 的气 态 分 。 从浓 缩 装 置 出 来 的 C O 2 含量 很高 ( 8 0 %一 9 O %) 的c 混 合气进 到热力学处理装置, 该装置可 实现冷 却; 冷却加冷凝 : 加热 ;加热和蒸发 :节流等任何一种处理过程或是综合进 行 l 述 所 有 处 理过 程 ,其 目的 是 使 进 入 泵 或 者 压 缩 机 等 输 气 装 置 入 U的 C o 2 的热 力 学 参 数 ( 压力和温 度) 以 及 它 的相 态 ( 液 体或气体) 满足输送条件 。c 0 注入流程为 :首先通过 中间输 送 站 补 充流 动 时 消耗 的 能 量 ,其 次进 入 矿 场 高 压注 气 站 , 最 后 从 高 压机 组输 出进 入 分 配 站 。在 这 一过 程 中 ,要 综 合 考 虑 管 线 的 压力 损失 和注 入井 内 的 气柱 重 量 。 分布 在 注 入 区 的 C O 储 库 的储 备 量 , 不仅 要 满 足 管 线 计 划 检 修 而 停 输 时 C 0 2 的注 入 要求 ,而 且 还 要 保 证 以最 合 理 的 方 式 交 替 ( 周期) 地 向地 层 注 入二 氧化 碳 的注 气 量要 求 。 3应用 实践 3 . 1油 藏及 油井概况 我 国某 油田是一个被 断层 复杂化的南倾鼻状构造 ,断块 第三 系戴 一段 是一夹在 4个断层之间 的南倾北 断低渗透 砂 岩 油藏 ,受 成 岩 压 实 作 用 大 ,储 层 物 性 差 。 该油 藏 受 断层 作 用影响 ,砂体含油 面积 小,平面岩性变化大 ,连通性 差。油 藏 中部平均深度为 3 1 0 1 . 7 m ,含油面积 0 . 5 1 k m ,地质储量
《2024年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大,效率低,因此,寻找有效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注气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开采技术,其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气驱油实验及其渗流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低渗透油田的岩心样本,通过注入不同种类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进行驱油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监测压力变化、气体和油品的流动情况等数据,以评估注气驱油的效果。
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注气后,岩心样本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气体逐渐替代了原油的位置,实现了驱油的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注气条件下的驱油效果,我们发现注气压力、注气速率、气体种类等因素对驱油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注气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渗流现象。
三、渗流机理研究针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机理,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注气过程中,气体通过岩心的孔隙和裂缝进行渗流,逐渐替代了原油的位置。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包括流体流动、热传导、化学作用等。
我们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了渗流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四、结论通过低渗透油田的注气驱油实验,我们发现在合适的注气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
同时,我们还对渗流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气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展望尽管注气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如何优化注气条件以提高驱油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需要深入研究气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规律,以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
此外,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注气驱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低渗透油藏C0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低渗透油藏C0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很多低渗透油藏在开发注水效果方面都没有得到较好的效果,想要对CO2的混相驱在这一油藏中的适用性进行验证,促进其采收率不断提高,本文将以油田作为基础,分析原油细管试验和微观试验等,对CO2油田原油最小的混相压力进行确定,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进行分析。
标签: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我国在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自然产能比较低和地层能量缺乏等导致的采收率较低的现象,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就要通过混相气驱对其进行解决,就我国EOR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CO2混相驱有助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提高。
一、对CO2和原油最小的混相压力进行确定的试验分析(一)实验中需要准备的设备就细管试验而言,这是指一维人造模型基础上的一种溶剂驱替物的理模拟试验,目的在于原油和CO2最小的混相压力的确定,该试验的开展是在长10m和内径是3.8mm的紧密中填充纯净石英砂,需要注意的是充填层孔隙度是39%,此时的温度为90℃,CO2的纯度是99.9%,选择的原油是油田地层的原油。
(二)试验开展的具体步骤这一装置在操作中的主要步骤是指,2h细管恒温,并且需要在试验压力基础上对原油进行饱和,之后通过RUSKA高压泵对CO2进行匀速注入,利用回压阀对系统压力有效控制,出口气液总是会在常压分离器当中出现闪蒸分离,平均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还要在试验中对流出物的颜色进行观察,并对1.2PV的溶剂进行注入,之后结束,利用试验曲线的压力采收率改变折点,并对其进行全面观察。
(三)试验的结果压力不同,采收率的曲线也是不同的,折点位置的压力一般是20MPa,细管试验中需要对气体突破的瞬间图像进行观察,由17MPa未混相的图像中能够看出,对没有混相时进行驱替,如果气体突破的话,所流过的流体就是气液交替的两相流动,之后再将其改变成为气相中间边缘的原油流动,此时的原油颜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以从20MPa混相图像中观察到混相过程中的气体突破流过液体手电是从黑色向棕红色改变,然后再向浅黄色进行变化,和未混相存在很大的差异。
精品新编油田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双岩心夹持器3.8cm200cm
2.5cm200cm
价、流度控制研究等。
油气相态分析仪和有机质沉 淀测试系统
温度:180C 压力:100MPa
气驱相态特征测试、气驱机理研究、有机质 沉淀析出研究等。
气相色谱仪 高温高压界面张力仪
油、气组分分析 温度:180C;压力:70MPa 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水、油气界面张力测试。
实现了CO2驱油藏适应性的多因素定量评价。
(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
建成功能齐全的CO2驱实验室,总资产2000多万元。
设备名称
模拟条件
主要功能
长细管混相仪
温度:180C;压力:70MPa
混相压力和混相组成研究
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
温度:180C;压力:70MPa 驱油效果评价、注气参数优化、注入能力评
油气相态分析仪和有 机质沉淀测试系统
长细管混相仪
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
(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
气驱非均质长岩心物理模拟流程:技术指标及功能达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指标
• 温度:180C; • 压力:70MPa; • 双岩心夹持器: 3.8(2.5)200cm; • 模拟地层倾角:0°~90°
CO2+H2O H2CO3+CaCO3 H2CO3+MgCO3
H2CO3 Ca(HCO3)2 Mg(HCO3)2
(溶解灰质,孔隙度变大,渗透率变大)
储层颗粒的脱落运移,堵塞地层, 降低储层渗透率。
CO2在地层水中溶解度(m3/m3) 30
平均碳酸盐含量(%)
16
(脱落颗粒堵塞孔喉,渗透率变小)
(二)明晰CO2与原油混相机理及与储层相互作用机理 3、CO2与储层的作用机理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与近混相驱替规律研究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与近混相驱替规律研究张谦伟;刘霜【摘要】Firstly,the tubule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used to the minimum miscible pressure of CO2 under this study condition,determined value was 26 MPa.Secondly,artificial low permeability core was used to respectively carry out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under 24 MPa near miscible displacement pressure condition and 28 MPa miscible displacement pressure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ies change similarly,and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miscible displace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ear miscible displacement by nearly 1.8%,which can provid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study of CO2 flooding.%实验先利用细管实验法确定出本次试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6 MPa,再使用人造低渗透岩心并设定驱替压力分别为24 MPa近混相驱压力条件和28 MPa混相驱替压力条件进行驱油实验.结果是二者驱油效率变化基本一致,且混相驱替比近混相驱替最终驱油效率高出1.8个百分点,以期为后续研究二氧化碳驱油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7(046)002【总页数】3页(P274-276)【关键词】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近混相驱替;混相驱替【作者】张谦伟;刘霜【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低渗透率、低产能、低丰度的一类油藏被称为低渗透油藏。
《2024年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与渗流机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物性差、采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有效提高采收率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注气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气体改变储层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技术及其渗流机理,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某低渗透油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注气驱油技术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储层进行地质分析,了解储层的物性、孔隙结构等基本情况。
然后设计注气方案,包括注气压力、注气速率、注气量等参数。
接着进行注气驱油实验,观察并记录注气过程中储层压力、采收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探究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机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注气驱油实验结果通过注气驱油实验,我们发现注气后储层压力有所上升,采收率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注气量的增加,采收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同时,注气速率和注气压力对采收率也有较大影响,合理选择注气速率和压力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2. 渗流机理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储层的物性对气体渗流有重要影响,如孔隙结构、渗透率等。
其次,气体在储层中的扩散和渗流过程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如重力、浮力、粘滞力等。
此外,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还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分析表明,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到多种力的作用和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注气驱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且随着注气量的增加,采收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2. 合理选择注气速率和压力可以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领域。
然而,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生产过程而言,传统采油方式面临许多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注气驱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过程中。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气驱油实验及其渗流机理进行研究,为实际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1. 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采用低渗透油田岩心样品、注气设备、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其中,岩心样品应具备与实际油田相似的地质特性。
2. 实验过程本实验分为以下步骤:(1)制备低渗透油田岩心模型;(2)在岩心模型中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3)记录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及流量变化;(4)对注气驱油过程进行可视化观察,以便研究渗流机理。
三、注气驱油实验结果分析1. 压力变化分析注气过程中,随着气体在岩心模型中渗透和扩散,岩心内部的压力逐渐上升。
压力的变化情况可反映出注气过程中的阻力、渗透速率以及注气效率等信息。
通过对压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气体在低渗透油田中的流动情况及渗流规律。
2. 流量变化分析在注气过程中,通过流量计可以实时监测气体流量。
随着注气过程的进行,气体流量逐渐发生变化。
分析流量变化情况,可以了解注气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及渗流机理。
3. 渗流机理研究通过可视化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注气驱油过程中的渗流机理。
在低渗透油田中,气体主要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岩心内部,推动油流向生产井方向移动。
此外,气体还能降低油相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采收率。
四、渗流机理探讨1. 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在注气驱油过程中,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是相互影响的。
扩散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均匀地进入岩心内部,而渗透作用则使得气体能够在岩心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驱油效果和采收率。
2. 粘度降低的影响注入的气体可以降低油相的粘度,使原本难以流动的油相变得更加易于流动。
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研究
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研究摘要:CO2混相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CO2最小混相压力是注CO2开发的一个重要参数,只有当驱替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才可能达到混相驱。
所研究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田,本文采用两种方法针对原油进行了注CO2最小混相压力实验。
当采用界面张力法时,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地层原油与CO2间界面张力逐渐下降,并在约33-34MPa时达到混相状态;当采用细管实验方法时,确定的最小混相压力值为32.2MPa。
由此获得的注CO2驱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值可为油藏开采和油气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界面张力;细管实验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31-020 引言CO2在油田驱替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且成熟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对CO2驱油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先导性现场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的出现,CO2混相驱将是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1]。
混相驱的驱油效率远远高于非混相驱,而驱油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驱替压力,只有当驱替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MMP)时才可能达到混相驱。
因此,CO2最小混相压力是注CO2开发的一个重要参数。
确定混相压力的方法有三种: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和状态方程法。
经验公式法的主要缺点是对油田的适用范围较小,对油的组分及油田温度敏感程度小。
状态方程法是把最小混相压力与体系的相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对CO2-原油体系泡点的求取,用混相函数作为判断依据,最终求得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但该方法存在重组分临界值难以确定的缺点[2]。
相比而言,实验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确定混相压力的实验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通过细管驱替实验,该法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驱替过程中油、气混相的情况,通常把实验中原油采收率达90%~95%时对应的压力看成为MMP。
《2024年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与渗流机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受到重视。
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大,储层渗透率低,传统的开采方法效果不佳。
因此,注气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开采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中。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和渗流机理分析,探讨注气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及优化措施。
二、实验方法与材料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低渗透油田岩心、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和油品。
2. 实验设备:包括高压驱替系统、岩心夹持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3. 实验方法:首先,对低渗透油田岩心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定,如孔隙度、渗透率、润湿性等。
然后,进行注气驱油实验,观察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气体与油品的驱替情况。
最后,通过渗流机理分析,探讨注气驱油过程中的渗流规律。
三、注气驱油实验过程与结果1. 实验过程:将低渗透油田岩心置于岩心夹持器中,通过高压驱替系统注入气体。
观察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记录气体和油品的驱替情况。
重复实验,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2. 实验结果:在注气过程中,压力逐渐上升,气体逐渐替代原油,实现了驱油效果。
同时,注气过程对岩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改变润湿性等。
通过对比不同注气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发现注气速率、注气压力等因素对驱油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四、渗流机理研究1. 渗流规律:在注气驱油过程中,气体通过孔隙渗流进入岩心,替代原油并推动其流出。
渗流过程中,受到岩心孔隙结构、润湿性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
2. 影响因素:注气速率、注气压力、岩心孔隙结构、润湿性等因素均对渗流过程产生影响。
其中,注气速率和注气压力是影响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
此外,岩心的润湿性在注气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渗流规律。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和渗流机理分析,发现注气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超低渗透油藏CO2 驱最小混相压力实验
第32卷第2期2020年4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2No.2Apr.2020收稿日期:2019-03-20;修回日期:2019-09-02;网络发表日期:2019-10-2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陆上页岩油储集性能与流动机理”(编号:2014CB239103)资助作者简介:代波(198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716000)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0)02-0129-05DOI :10.12108/yxyqc.20200214引用:代波,王磊飞,庄建,等.超低渗透油藏CO 2驱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岩性油气藏,2020,32(2):129-133.Cite :DAI B ,WANG L F ,ZHUANG J ,et al.Experiment of minimum miscible pressure of CO 2flooding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reservoir.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0,32(2):129-133.超低渗透油藏CO 2驱最小混相压力实验代波,王磊飞,庄建,袁维彬,王学生(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摘要:利用常规方法测量超低渗透油藏CO 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时,存在测量周期长、工作量大等问题,且不能直接观察到CO 2与原油的混相状态。
为了确定杏河超低渗透油藏CO 2-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界面张力法对杏河油藏CO 2和原油进行室内实验。
结果表明:随着平衡压力的升高,原油中溶解CO 2的量增多,CO 2-原油之间界面张力的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且均呈逐渐减小的线性关系;当平衡压力从4MPa 增大到28MPa 时,CO 2-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由17.72mN /m 降到1.56mN /m 。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论CO2驱油技术在我国低渗油藏中的应用摘要:CO2采油技术是国外应用最广的三次采油方法。
国外利用CO2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成熟,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具有借鉴价值。
但国内的地质环境与国外有不小的差别,使得采用该技术需面对不同于国外的各种技术难题,因而我国的油田在进行CO2驱油过程中不可能全套搬用国外的技术,本文通过对CO2驱油原理的论述结合我国地质情况和实际油田驱油实验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关键词:CO2提高采收率低渗油藏全球气候变暖与石油能源危机成为了全球关心的主要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主要是CO2的排放有关,石油能源危机主要通过寻找新能源或者是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来解决,而在国外广泛使用的CO2驱油技术既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原油的采收率。
在世界石油产量中,提高原油的采收率(EOR)所产原油所占比例继续呈上升趋势。
目前,世界石油约3%来自EOR,美国的EOR产量在1992年达到高峰[1]。
注蒸汽仍然是最主要的EOR方法,不过CO2注入,石油产量可以一直呈增长趋势。
国外CO2驱油的工业应用已趋成熟,并占到补采原油量的第二位。
一、CO2的筛选原则由于经济和技术方便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油藏都适合CO2驱技术,自CO2采油技术在现场实施以来,许多学者以油藏和原油的固有特性为基础开展了注CO2混相驱、非混相驱和吞吐的筛选标准研究。
1998年,Thomas指出注气筛选油藏的6个重要参数分别是:1.相态特征。
2.界面张力。
3.流度效应。
4.孔隙大小分布。
5.相对密度。
6.湿润性。
二、我国注入CO2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地形地貌以及油气藏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施用的EOR技术,因此了解我国在该技术的施用上所面临的困难将极为重要,这些技术难题或挑战如下:1.CO2与原油混相压力较高,而我国大部分油层的破裂压力均小于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
2.由于我国大部分油藏为非均质油藏,且天然裂隙,人工裂隙较多,注CO2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串流现象,导致采收率下降,成本提高,甚至出现事故。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大幅度
提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
适用范围
特低渗透油藏二次采油和低渗透油藏注水后三次采油
成果简介
烟道气CO2捕集纯化工艺采用以MEA为主体的复合胺吸收溶剂的化学吸收法;CO2驱采用混相驱机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组分的吸附量随压力变化的特性,加压吸附部分组分,降压解吸这些组分,从而使不同气体得到分离。
工艺技术及装备
1、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适应性评价技术;
2、CO2驱室内系统评价技术;
3、CO2驱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技术;
4、CO2驱采油工程技术;
5、CO2驱地面工程技术;
6、电厂烟道气中CO2捕集纯化技术。
市场前景
该技术实现了特低渗透油的高效开采,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应用以来,累计增产原油7万吨,封存二氧化碳18万吨,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实验模拟研究
果如 图 1所示 。
4 8 h的 抽 真 空 。然 后 进 行 饱 和盐 水 , 水 测 岩 心渗 透
率, 当温 度达 到 9 O ℃ 以后 , 2 4 h恒 温保 持 , 且 以注入 速度为 0 . 3 ml / mi n饱和 原 油 2 4 h , 然后开 始做 驱油
试验 。 6 MP a , 1 3 MP a , 2 0 MP a , 2 7 MP a不 同注入 压力
百分 点 , 提 高 值达 到 最高 , 这 表 明二 氧 化碳 气体 突破
本次 实 验 模 拟 二 氧 化碳 近 混 相 驱替 , 注 入 气 中
1 0 , 2 O , 3 O 时对 二氧 化碳 近混相 驱提 高采 收率
的影 响 。如 图 4 。
后达到混相是提高莱. 收率的最有效途径 , 因为突 杂质气体 主要 以氮气 为主 , 实 验 设 定 氮 气 浓 度 在
岩 心模 拟 器 , 实 验 仪 器 主要 包 括 ; 长 度为 1 3 0 c m, 直
径为 4 . 0 c m 的长 岩 心 夹持 器 , D B R 回压 阀 , 高 压恒
温箱 ( 温 度设 定 为 9 0 ℃) , 压差计 , 观 察窗等 。本次模 拟试 验 试验 用 水 根 据 油 田地 层 水 化验 结 果配 置 , 原
由于= 氧 化 碳 属于 多级 混 相 , 本次 实验 采 用长
际地 层 为模拟 对 象 , 模 拟 5组 长 细管 驱 油 实验 , 分别
得 出 不 同压力 下 二 氧 化 碳 的 驱 油效 率 , 采 收 率 曲线
出现 拐 点 时 , 此 时 所 对 应 的 压 力 即 为 最 小 混 相 压 力L 】 ] 。本 实验 采用 长度 为 1 0 m, 内径为 3 . 8 am, r 填 充
低渗透油田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油田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实现深部石油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CO2驱泡沫封窜,作为一项新型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效率,取得更多的石油资源。
本文综合介绍了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CO2驱泡沫封窜的原理及其实现方式,分析了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
关键词:CO2驱泡沫封窜;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1、绪论目前,随着大量石油资源枯竭,许多深层次石油资源仍处于未开发状态。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石油储量报告,全球深层次储量大约占全球总石油资源的90%[1]。
低渗透油藏是深部石油资源中占主要地位的一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储量都占主要地位[2]。
低渗透油田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其采收率较低,采出率非常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面临技术难点、采收率低等问题,一直是我国石油工业的难点。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技术难度和采收率低的缺点,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难以满足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利用要求。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取得更多的石油资源,已成为实现深部石油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CO2驱泡沫封窜技术是一种新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其利用CO2的增压能力,将CO2作为载体,将泡沫封窜剂和低渗透油田岩石中的油气带出,大大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效率。
本文综合介绍了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CO2驱泡沫封窜的原理及其实现方式,分析了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
2、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的研究进展(1)CO2的驱动原理CO2驱泡沫封窜技术是基于CO2的增压特性而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如下:CO2在压力高于0.07MPa时就可以增压并形成较大的压力,增压后CO2就可以有效地将泡沫剂和油气带出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性能的模拟分析
2081 设计细管实验法实验本次研究对象为某地实际低层,分别对5组长细管进行驱油实验研究,采用的纯净石英砂具有10m长度、3.8mm内径,具有200目填充数量,具有10.56×10-3μm2渗透率,溶剂注入量设置为1.2PV。
分别设置不同的压力数值进行研究,依次为:6,9,12,15,18,21,24,27,30MPa。
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图1 不同压力数值下采收率曲线图从图1中能够可能看出图像拐点位置出现在20MPa 的压力数值,因此这一压力数值表示研究地层最小混相压力。
2 设计人造岩心室内模拟实验二氧化碳是一种多级混相,研究中可以对其运用长岩心模拟器。
为实验进行准备所需要的相关仪器。
准备长岩心夹持器,具有130cm长度,4.0cm直径,采用90℃温度的高压恒温箱,准备DBR回压阀、观察窗、压差计等物品。
结合油田地层水设置试验用水,采用天然气与某油田原始取油复合配方的原油。
选择6380mg/L总矿化度、7.6pH值、2600mg/L含量的氯离子。
采用4.0cm直径、15.2%孔隙度、27.4cm总长、3.7×10-3μm2水测渗透率的试验岩心[2]。
2.1 不同PV数与压力值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可见,6MPa状态下,采收率提升11.2%,16Mpa状态下,采收率提升26.2%,20Mpa状态下,采收率提升31.3%,此时达到最高值,为了提升采收率,可以使得二氧化碳气体突破后达到混相。
此时二氧化碳可以将部分剩余油的轻质成分充分萃取,压力值与混相压力值相同时具有混相,此时能够驱替出剩余油。
2.2 温度因素的影响选定80℃、100℃、120℃条件,研究温度对近混相驱油的影响作用,从200min到1200min时间范围内收集数据得出采收率关系曲线。
从实验结果能够看出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驱油效率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逐渐提升,同时二氧化碳混相时间也随之相应增加,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二氧化碳气体混相现象,会降低最小混相压力值,较易出现二氧化碳近混相驱替现象。
co2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实践与认识
E⁃mail:zhanghl⁃jl@ petrochina com cn
· 115·
第 39 卷 第 2 期 张海龙: CO2 混相驱提高石油采收率实践与认识
室内实验表明co2混相驱相对水驱和co2非混相驱可以通过消除界面张力14降低原油黏度降低启动压力梯度提高驱油效率大幅提高岩心中的可动流体的采收率同时降低黏度后的原油流动性大幅增强可以进入到之前无法充填的小孔隙中随着注气的持续进行和大小孔隙中流体的不断交换运移在后期也会通过传质交换等作用15对小孔隙中原始赋存的原油起到降黏作用如果对这些小孔隙进行压裂改造建立原油的流动通道一定能起到驱替体积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reservoirs.
Key words: CO 2 flooding;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nhancing oil recovery
0 引 言
应用 CO 2 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既可以实现 CO 2
减排, 又能促进油田高水平开发 [1] , 是国内外各
油采收率的原因, 开展了岩心驱替实验和岩心核磁共振检测实验。 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 CO2 混相驱可以降低 CO2 —原
油体系的启动压力梯度。 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 CO2 混相驱可以驱动水驱无法动用的低孔低渗储层中的原油。 在室内实
验研究的指导下, 对现场不见效油井的低渗储层进行补孔压裂试验, 见到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验证了 CO2 驱在低渗透非均
by CO 2 miscible flooding
ZHANG Hailong
( PetroChina Jilin Oilfield Company, Songyuan 138000, China)
特低渗透油藏CO2近混相驱油
特低渗透油藏CO2近混相驱油
张硕;单文文;张红丽;胡绪龙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9(028)001
【摘要】为了考察CO2近混相在大庆榆树林特低渗透油藏的驱油效果,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实验范围,细管实验确定近混相最小混相压力,借助高温高压观测和界面张力分析细管实验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加,采收率不断提高,在
20MPa左右达到近混相点.近混相点不仅是非混相到混相过程中出现的渐变点,而且是界面张力衰减过程的渐变点.得出的结论是,CO2与原油的混相过程是一个多次接触混相的过程;对于较为轻质的原油来说,驱替压力越高,动态混相段越长,混相程度越深,采收率越高.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张硕;单文文;张红丽;胡绪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
坊,065007;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
【相关文献】
1.特低渗透油层CO2非混相驱油试验及效果评价 [J], 汪益宁;吴晓东;张少波;赖枫鹏;滕蔓
2.特低渗透油藏水驱、CO2驱和水/CO2交替驱效果对比 [J], 杨艳真;杨洪羽;魏建宇
3.特低渗透油藏天然气混相驱油 [J], 张硕;唐立根;胡绪龙
4.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 [J], 姜洪福;雷友忠;熊霄;闫丽萍;皮蔚峰;李秀娟;于长焕
5.特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油机理研究 [J], 赵明国;李金珠;王忠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完全水驱、 全水驱后持续 C 相驱及初始持 续 C 完 O混 O 混相 驱 3种 方 式 的驱 替 效 果 进 行 了实验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0 7 a 在 3 2 1% 喷 该 由藏 最 小 混 相 压 力 为 3 . 6 MP , 目前 地 层 温 度 和 压 力 下 , 种 驱 替 方 式 下 的 最 终 采 收 率 分 别 为4 . 5 , m 7 . %和 6 . 1 50 9 2 %。研究表 明,O 混相驱 油可以获得 比水驱更 高的原油采收率, C, 应尽早在渤南油 田义 3 4块 油藏开
3 4块 沙 三段 拟 进 行 C , 相 驱 先 导试 验 , O混 因此 , 利
原始 油藏 压力 为 3 . 9MP , 藏 温度 为 10 7℃ , 60 a油 4. 为常 温 、 常压 系统 。拟 进 行 C : 相驱 的 南部 先 导 O混 试 验 区油藏 整体 未动 用 , 于 开发早 期 。 处
收 K
.
率 二氧 化碳混 相驱 作为 一种 有效提 高采 收率 的方 ㈣
固点 为 2 3 7~ 1℃ , 含蜡 量 为 1 . 7 。地 层 原 油粘 65%
法, 国外早 在 2 0世纪 6 0和 7 0年代 就 已应用 于 油 田
开发 实践 ¨ , 中国相 关 研究 开 展 较 晚 。近几 年 , 随 着低 渗透 油藏尤 其 是 特 低 渗透 油 藏 不 断 投入 开 发 ,
集 中暴 露 出这类 油 藏 一 次采 油 采 收 率低 , 水驱 开 而 发又 面临着 注水 压力 高 、 井不受 效 、 油 能量 补充难 等 突 出问题 , 因此 , 大 庆 、 在 胜利 、 苏等 油 区 陆续 江 开展 了 C 提 高 采 收 率 的 室 内 研 究 及 矿 场 实 O驱 践 。 。 取得 了一 定 的效 果 。胜 利 油 区渤 南 油 田义 。 , 。
n
摘要 : 低渗透油藏物性差 , 特 注水 开发 见效 难 , 了探 索合 理 的开 发 方 式 , 用 渤 南 油 田义 3 为 采 4块 特 低 渗 透 油 藏 地 层
G Βιβλιοθήκη 原 油 , 行 了二 氧 化 碳 ( O ) 相驱 实验 研 究 。通 过 细 管 实 验确 定 了 C : 的 最 小 混 相 压 力 , 用 长 岩心 物理 模 型 进 C 混 O驱 采
2 1 地层 压 力 .
用 细管 实验装 置 及 长 岩心 C 相 驱模 拟 流程 , O混 分
别研 究 了 C O 混相 驱 的最 小混 相压 力 和不 同驱 替方 式 的驱油 特征 及效果 。
1 油藏 概 况
渤南 油 田义 3 4块 位于 沾化 凹陷 渤南洼 陷北 部 , 是埕南 断裂 带二 台 阶 断块 , 主要 含 油 层 系 为沙 三 其
1.% , 6 2 空气 渗透率 为 18 l I 是 典 型 的特低 .x 0 x , m 渗 透油 藏 。地 面原 油密 度 为 0 8 5g OI, 面原 油 . 5 / I 地 T
粘 度为 1 4 a・ , . 2mP S 含硫 量为 0 0 % ~ . 8 , .7 0 1% 凝
测算 。通过 耶利格 和梅 特 卡夫 方法 ¨ 算 义 3 估 4块
C: O 混相 驱 最 小 混 相 压 力 为2 . a 而油 藏 实 际 9 9 MP 。
收 稿 I 期 :0 0 0 1 。 I 2 1 -1 — 9
作者确介 : 郭龙, 高级 { 男, 程师 . : 从事油 田开发绿 台研究 、 , 油 采收率技 术研 究及管理 : 作 联 系电话 : 0 4 ) 74 7 E— al l : ( 5 6 8 9 28, m i
。CO 混相 驱 矿 场试 验 。 詈 展 ,
关 特低 渗 透 油 藏 C , 相 驱 长 岩 心模 型 细 管 实 验 驱 油 效 率 O混 采 y 键 词 :
中图 分 类 号 : E 5 . 2 T 3 7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6 3 2 1 ) l 0 3 — 4 1 9 90 (010一0 70 0
2 混 相 驱 可 行 性 分 析
在 对义 3 油 藏地 质 及 开 发状 况 进 行 综 合 分 4块
析 的基础 上 , 定 在 该 块 南部 义 3 — — 确 4 2 6井 区进 行 C 试验 , O驱 目的 层 为 沙 三段 4 小 层 。 主要 从 3个 方 面分析 了 C , 相驱 的可行 性 。 O混
度 为 0 9 P S 饱 和压 力 为 1 . 8 M a 气 油 比 .4 m a・ , 7 5 P , 为 10 2m / 。地 层水 总矿 化度 为 1 2 g L 氯 3 . t 24 8m / ,
离 子含量 为 57 5,g L 地层 水 水 型 为 N HC 。 0  ̄/ , a O型
段, 油藏 埋深 为 34 0~ 0 储层 平均 孔 隙度 为 0 36 0 m,
油藏 实现 混相 驱 的首 要 条件是 油藏 压力要 高 于 最小混 相 压力 , 即油 藏 压力 应 保 持 在较 高 水 平 。 目
前确定 混 相压力 主 要 有 2种 方 法 : 内实 验 法 和油 室 藏 经验 公 式 法 - 1 1 1 。在 通 过 室 内实 验 具 体 测 定 该 45 块 油藏 混相 压力 之 前 , 采 用 经 验 公 式进 行 了初 步 先
I 8眷
2 1 0 I
1l f j J
、O .1 1 8.No .1
.
1川
1n 2Ol1 a
渤南 油 田义 3 4块 特 低 渗 透 油 藏 二氧 化 碳 混相 驱 实 验
郭 龙
油 e
产
lJ l
( 国 石化 股 份 胜利 油 田分公 司 石 油 开 发 中心 , 中 山东 东 营 2 70 ) 5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