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压轴卷(四)语文试题
2019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高考压轴卷(四)语文试题
民乐一中2019年高考语文压轴卷(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民乐一中2019届复读年级九月月考综合考试
民乐一中2019届复读年级九月月考综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
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
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
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
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
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
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
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
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
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
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
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
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
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
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
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度复读级联考模拟语文试卷(教师版)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度复读级联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湖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 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8【学生版】 - 副本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复读级第一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
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
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
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
”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
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
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
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
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诊断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2019届高三名校试题解析系列语文试题金卷: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民乐一中2019年高考压轴最后一卷.语文试题docx
民乐一中2019年高考压轴最后一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
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
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
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
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
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
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
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
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
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
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
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
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
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
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
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
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
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
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复读班3月考前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复读班3月考前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杨延文几十年来,我一直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坚守艺术的价值乃创造。
生活是美好的。
画家要重视从生活中寻找艺术感觉。
现在许多画家图省事,以拍照代替写生,但人的眼睛的视域和观看方式,是相机所无法替代的;画家在现场对艺术感受的捕捉,更是后期根据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所无法弥补的,须知无论摄影技术多发达,拍照片都无法代替写生。
现在人们对“个性”特别看重,都想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为了这些,有些画家甚至连生活都不要了,这是不对的。
画家必须到生活中发现素材,然后才能有所创造。
也只有融入生活,具有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语言,符合时代要求,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
画画的人还要重视理性思考。
我个性要强,在艺术上更不屑拾人牙慧。
我一向认为,艺术本来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除不需要的,立别人干不来的,那中间就有你了。
尊师吴冠中先生熟谙西方绘画精神,又深会中国绘画意境,他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创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我又从董寿平、李可染、亚明、许麟庐等中国画大家那里受到启发,努力在中国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不断精进,与已有艺术风格保持距离,尝试突破前人的格局。
书画家还要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
因为只有具有艺术才能并能够珍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历史证明,一个翰墨家,不磅礴睥睨,没有凌厉百代的雄心,岂能在艺坛立足?就像著名书画家林散之所说,书画家必须“争千秋”!珍视艺术才能,就是珍视艺术标准和艺术创造力。
画家对社会的贡献可谓“嘴一份,手一份”。
“嘴一份”是要能说出有足够影响力的话语;“手一份”是手头必须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只给后人留下作品还不够,还要留下思想。
历史上的艺术经典,其主要特征便是能够给人以启示,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创造力和前瞻性。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
甘肃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2月)试题
民乐一中、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2019届甘肃省民乐一中、张掖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2月)语文试卷
民乐一中、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民乐一中2019年语文答题卡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复读级12月测试4卷(12.25)
语 文 答题卡
姓名 复读( )班
5.(5分)
6.(6分)
9.(6分)
13.翻译
(1)(5分)
(2)(5分)
15.(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2)
(3)
20. (5分)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5)将改为
21.(4分)
答: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60 分)
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荆轲、烛之武、蔺相如、廉颇、樊哙、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梁启超、苏轼、辛弃疾等。
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
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卷
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诊断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甘肃张掖中学2019高三下第四次抽考-语文
甘肃张掖中学2019高三下第四次抽考-语文第一卷【一】语言基础〔共30分〕1.以下每对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A、应.用(yìng)角.逐(jiǎo)倾.向性(qīng)闷.声闷气(mèn)B、剽.窃(piáo)偌.大(nuò)潜.台词(qián)书声琅.琅(lǎng)C、绯.闻(fēi)壁龛.(kān)混沌.(dùn)胼手胝.足(zhī)D、档.案(dǎng)譬.如(bì)巨擘.(bò)得鱼忘筌.(quán)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天傍晚天气特别不好,乌云密布、暮气沉沉....的,仿佛要下雨,又仿佛要起风似的。
B、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让一些国家猝不及防。
特别是一些银行业发达然而经济实力又相对较弱的国家更是首当其冲....,冰岛就濒临国家破产。
C、曾在俄罗斯踢球的苏格兰射手奥康纳也建议,欧文最好不要赶鸭子上架.....,去参加对俄罗斯的竞赛,因为后者的人工草皮特别容易使球员受伤。
D、狂风骤起,大雨倾盆,原本制定好的户外旅行计划搁浅了,我们只能在家休养生息....。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半月谈》记者调查发明,当前多数城市实行的出租车业特许经营、出租车公司垄断收益这一治理体制,部分出租车公司成为“全世界投资回报率最好的企业”,并衍生出一个专靠“公司化剥削”牟取暴利的“食利阶层”。
B.我校六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基本上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C.冬季流感,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D.奥巴马访问印度不仅为了显示美国对印度的支持,也是为了防止恐怖威胁的扩大,美方盼望关心缓解此次恐怖袭击给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带来的紧张状态。
4.以下语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
与此同时,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 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
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 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
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 ,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抄,毕竟现代教育目的与传统教育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
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或过度开发。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B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C .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试卷第2页,总12页D .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 .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甘肃民乐一中2019年高考压轴卷(一)-语文
甘肃民乐一中2019年高考压轴卷(一)-语文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每题3分,共12分〕1、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博弈倾轧形将就木韬光养晦B炫富怄气自顾不暇树木葱笼C发轫僭越气势汹汹不尽人情D陷阱撂荒弱不禁风克敌制胜2、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那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
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的心灵。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可不能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A村庄滋养秀色可餐即使B乡村润泽兰质蕙心然而C村落滋润冰清玉洁假如D乡井滋补秀外慧中尽管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是一座城市加快进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十一届全运会差不多成为撬动济南加快进展的杠杆,使这座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城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B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确实是腐败。
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C《国家中长期教育进展规划》的颁布,对加快教育规模和速度、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D普京神一样的威信建立在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安全形势上,而现在,莫斯科地铁爆炸改变了俄长期平静的安全形势,金融危机又冲击了俄罗斯经济,普京现在面临着走下神坛的威胁。
4、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于如何看待人口零增长,陆杰华认为,“过去认为零增长是好事,那时是考虑到人口是人‘口’,要占有资源,但人口也是人‘手’,是劳动力和家庭供养,零增长不完全是个好事,要看结构的变化。
”B尽管尚无配套的处罚条例,此次禁烟有两个积极意义:第一,将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公众意识将得到提升。
第二,包括餐馆、酒吧等经营场所,以及车站候车室、封闭式站台等非经营区域将全部取消“吸烟区”。
2019届高三名校试题解析系列语文试题金卷: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甘肃民乐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五月诊断考试试卷--语文
甘肃民乐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五月诊断考试试卷--语文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题3分,共12分〕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闲熟暴殄天物咯.血〔kǎ〕追本溯.源〔sù〕B、渡难关焕然冰释押解.〔xiè〕转弯抹.角〔mò〕C、宣泄漠不关怀愤慨.〔kǎi〕令人咋.舌〔zé〕D、协奏曲开门揖盗翘.首〔qiáo〕一哄.而散〔hōng〕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模糊不清,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不忍卒读....。
中学生容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妨碍。
B、特别多人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
尤其是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近些年来,众多电视连续剧在题材方面陈陈相因....,导致剧情枯燥乏味,越来越满足不了广大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D、现在,书法差差不多成了中小学生的通病。
许多学生上了高中,字体依旧稚嫩,歪歪扭扭;还有的学生故作潇洒,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8年2月8日,药家鑫差不多被执行死刑8个月后,“药家鑫”案受害者张妙家属既索命又要钱,而且先索命再要钱。
张家的行为不仅无所依据,而是有悖人情。
B.今年的两会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就“税收痛苦指数”答记者问时提到,今后将逐步提高直截了当税比重,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增值税制度,适当降低服务业的税收水平。
C.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能够强制其到庭,关于情节严峻的,可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D.全国政协委员凌孜建议小学幼儿园禁止教外语。
她说,只有中国的孩子才这么早学习外语,国外全部基本上到了中学以后才学。
2019届甘肃省民乐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甘肃省民乐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
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
“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
《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
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压轴卷(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
”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
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
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
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
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
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的,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须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视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 .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不同,实为文化选择的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
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
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
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
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
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
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
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材料二:图1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图2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材料三: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
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材料四:“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
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
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
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
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4 .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
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5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
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6 . 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山来客朱山坡人们都叫他鹿山人。
对蛋镇上的人来说,鹿山既陌生又遥远,像传说中的地名。
如果不是为了看电影,鹿山人夫妇是不会千辛万苦撑船来到蛋镇的。
鹿山人的妻子身世也很复杂。
她是来自武汉的知青。
鹿山来了十一个知青,到最后只有她一个人留了下来。
武汉没有亲人了,她不愿意回去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和鹿山人好上了。
从神态和动作就轻易看得出来,鹿山人和妻子十分恩爱。
从河边到电影院的路上,鹿山人不断地转过头来问背上的妻子:累不累?饿不饿?晕得厉害吗?妻子每次都是作出否定的回答,还不时给鹿山人擦汗,轻轻摸他的脸……蛋镇人把鹿山人当成了楷模,不少平时经常争吵的夫妇自从见识鹿山人之后竟然变得相敬如宾。
蛋镇人还把鹿山人夫妇当成了客人,每次见到,女人们都主动凑上去,问鹿山人:这次又带什么山货给我们?她们往山货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一抢而光,扔下来的钱让鹿山人感到既惊喜又不安。
而她们更关心的是鹿山人的妻子。
电影还没有开始,她就坐在电影院墙脚下等待。
她们围着她嘘寒问暖,有时给她递上一碗热粥,一杯热开水,或者一根冰棍。
还有人给她塞人参、鱼肝油、麦乳精甚至雪花膏,被她婉拒了。
有一次,鹿山人上船离开了,走了好长一段水路,竟然又折返回来。
因为妻子才发现有人在她的布袋里塞了名贵的山东阿胶,她坚决要物归原主。
可是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塞的。
大伙都劝地收下,补补身子。
但她一再拒绝,决不肯接受。
鹿山人很焦急,最后把阿胶交给了老吴,请他代转交原主,她才同意回家。
“你们不必为我们担心。
鹿山,除了电影院,什么都有。
”她苍白的脸上一边是歉意,另一边是感激。
这天晌午,鹿山人背着妻子又来到了蛋镇电影院,却在海报墙上看到一张白纸黑字的告示:台风将至,今天不放电影。
妻子难掩失望,立马瘫软在鹿山人的背上,用力扯他的耳朵,责怪他来晚了,要是昨天或前天来就不会错过电影。
鹿山人不断地解释安慰。
他的两只耳朵红彤彤的,都被扯裂了吧。
鹿山人背着妻子要走,却被妻子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