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皮肤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湿疹、皮炎、牛皮癣等,很多以瘙痒为特点。西医对于此病的治疗常用抗组织胺药与激素,除此之外,鲜有良法。中医常规治疗不外淸热解毒疏风凉血或燥湿止痒;内经曰:诸痛疮痒皆属于心,这句话成为了后世治疗痒病的大法。因此不论脉有无热象,症有无热症,皆一派清热养阴凉血疏风之药。常见一些牛皮癣患者,长期用的都是清热解毒等药物,难见成效。因此经常反复思考,诸痛疮痒皆属于心,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心者,阳中之阳,又说少阴者,热气主之。其心火过盛,如夏天炎热之象,必有怕热,烦躁,易汗,脉洪数或沉细数;有此种现象的痒,方为心火亢盛有热之证。其心火不及,如夏天反冷,气温低的现象,万物欲长不长。人的气血欲外不能外,欲汗出不汗出,外不得泄,内不得下。气血欲出不出之时,则起疹瘙痒;因此清热凉血可暂缓欲出之气血,故痒消,用疏风解表药有效,使气血出于外而泄,故痒止;但时曰一久,上种现象重演,故痒复发;其因在心,其现象在皮肤,肺主皮毛;故根在心,现象在肺;因此久病病情之错综复杂,或标本兼病,或虚实挟杂,或标重本轻,或虚重实轻等等现象必要医者细心体察。心火亢盛用苦寒之药,众所周知。其不及的病症,往往是虚实标本相互兼挟,或久病、或误治导致内耗气血,外仍见皮肤疾病;以上皆可以葛根汤为基本方,内郁热可加二花连翘,浮萍,虫退,重则知母,丹皮、生地以泄血中痹阻之热;或兼化湿热,黄连、苡仁可加(麻黄黄连苡仁甘草或麻黄黄连虫退甘草);或久耗气血,气血不足,重加党参甘草大枣黄芪当归,数倍于麻桂,或虚极,先用黄芪当归干姜甘草大枣党参,待脉强而改用前方;或外有皮肤病,又见嗜睡,精神差,疲劳无力,则必先用真武、四逆先治里,待正复脉强而改方;其根据脉的强弱定气血盛衰,用药加减,虽牛皮癣也有治愈之期。

附:鱼鳞病

鱼鳞病,西医言无法治愈。中医常规用养血活血之法,也难见其效;非不能治,而是不明鱼鳞病根本所在。鱼鳞病病人,冬天厉害,

而夏天减轻,只此一点,就应该明白其真正原因。内经言:肾苦躁,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是说象冬天一样的季节,气血闭藏在内和下;外面反而干燥,所以冬天越冷越干燥,东北更甚;因此东北人要吃大葱辛以润之就是这个道理。肾苦燥,正是肾闭藏太过,需要辛味纠其偏;而鱼鳞病人,到夏天得气温变热,体内气血往外,故病减轻。鱼鳞病人一般很少出汗,就算夏天都是如此;明此,则鱼鳞病所治大概明矣;其有久病兼挟其它,或气血已虚,视人虚实用药则愈矣。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增减;或兼津液少,气血本虚,葛根汤加党参黄芪当归;或病久兼阴血於阻,少加川芎红花;等等病情不一,变化不定,认定大法,用药增减而适病情鲜有不愈。

郝某,女,40岁,双腿起点状红疹搔痒多年,秋冬重,春夏反轻,每于夜晚睡热则痒,白天则轻,其脉沉略弦,舌红而苔少,余症无;此症皮肤搔痒只在双腿,又春夏反轻,说明气血郁于下,而不能升发,得春夏气血向上向外,下之气血得以疏通,故病好转。此正是用药之机,遂投葛根汤原方因势利导,重加葛根30 克余药各10克5剂,服后夜晚已不痒,红疹逐渐消散,又服5剂,疹消痒止。后冬天仍未复发。

李某,男,45岁,患牛皮癣10年,服用中药无数,什么乌梢蛇、龙衣、黄连、石膏、金银花、生地、丹皮、紫草等皆是凉血淸热之品;现症:全身起癣,胸背面积大,皮增厚,色淡红,春夏痒甚,胃易胀气,余症不明显,其脉沉细弦,舌淡红少苔;患者体型瘦。此症脉细气血已不足,沉弦

乃气血升发不畅,或久服寒凉药,闭阻升发之气;如此,升发气血,则内不足,更耗气血,而阴血枯燥;滋润养阴血,则制其气血升发;用葛根汤重加党参黄芪当归甘草大枣大补气血,服20剂,皮癣减少,继以上方增减,又服60余剂,皮癣消失。过了2年见到李某,仍未复发。

治一鱼鳞病,王某,男,38岁,鱼鳞病20多年,每逢秋冬,皮肤干燥粗糙,状如蛇皮,春夏皮肤稍好,因无大碍,也从来没有治疗过。一次来我诊所治咳嗽,询问蛇皮赖能否治?我回答,可以治疗,不过要1-2月时间。王某询问了费用后,愿意治疗;诊其脉沉紧,舌淡红少苔,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服5剂,其脉已不紧,见沉滑;改葛根汤重加党参黄芪当归,补气血通腠理;连服30剂,皮肤干燥粗糙好转,又以上方调整剂量又服40余剂,皮肤恢复正常,停药。当年冬天王某皮肤微干燥,然不粗糙,皮肤正常。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皮肤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湿疹、皮炎、牛皮癣等,很多以瘙痒为特点。西医对于此病的治疗常用抗组织胺药与激素,除此之外,鲜有良法。中医常规治疗不外淸热解毒疏风凉血或燥湿止痒;内经曰:诸痛疮痒皆属于心,这句话成为了后世治疗痒病的大法。因此不论脉有无热象,症有无热症,皆一派清热养阴凉血疏风之药。常见一些牛皮癣患者,长期用的都是清热解毒等药物,难见成效。因此经常反复思考,诸痛疮痒皆属于心,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心者,阳中之阳,又说少阴者,热气主之。其心火过盛,如夏天炎热之象,必有怕热,烦躁,易汗,脉洪数或沉细数;有此种现象的痒,方为心火亢盛有热之证。其心火不及,如夏天反冷,气温低的现象,万物欲长不长。人的气血欲外不能外,欲汗出不汗出,外不得泄,内不得下。气血欲出不出之时,则起疹瘙痒;因此清热凉血可暂缓欲出之气血,故痒消,用疏风解表药有效,使气血出于外而泄,故痒止;但时曰一久,上种现象重演,故痒复发;其因在心,其现象在皮肤,肺主皮毛;故根在心,现象在肺;因此久病病情之错综复杂,或标本兼病,或虚实挟杂,或标重本轻,或虚重实轻等等现象必要医者细心体察。心火亢盛用苦寒之药,众所周知。其不及的病症,往往是虚实标本相互兼挟,或久病、或误治导致内耗气血,外仍见皮肤疾病;以上皆可以葛根汤为基本方,内郁热可加二花连翘,浮萍,虫退,重则知母,丹皮、生地以泄血中痹阻之热;或兼化湿热,黄连、苡仁可加(麻黄黄连苡仁甘草或麻黄黄连虫退甘草);或久耗气血,气血不足,重加党参甘草大枣黄芪当归,数倍于麻桂,或虚极,先用黄芪当归干姜甘草大枣党参,待脉强而改用前方;或外有皮肤病,又见嗜睡,精神差,疲劳无力,则必先用真武、四逆先治里,待正复脉强而改方;其根据脉的强弱定气血盛衰,用药加减,虽牛皮癣也有治愈之期。 附:鱼鳞病 鱼鳞病,西医言无法治愈。中医常规用养血活血之法,也难见其效;非不能治,而是不明鱼鳞病根本所在。鱼鳞病病人,冬天厉害,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秘方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秘方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引发瘙痒、红肿、干燥、脱 皮等不适症状。在寻找治疗方法时,许多人已经开始转向中药,因为 中药具有其独特的秘方,被广泛认为能够有效治疗皮肤病。本文将介 绍一些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秘方。 1.秘方一:金银花和连翘 金银花和连翘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尤其在皮肤病治疗中表现出色。将适量的金银花和连翘用水煮沸,待水变成黄色后,用纱布蘸取热水涂抹患处。这样的敷料有助于缓解 皮肤炎症,减轻瘙痒和疼痛。此外,金银花和连翘还具有消炎抗菌的 作用,对一些由细菌引发的皮肤感染有显著疗效。 2.秘方二:黄连和黄柏 黄连和黄柏是另外两种常用于中药治疗皮肤病的成分。黄连具有清 热解毒的功效,可减轻皮肤红肿、发痒的症状。黄柏则常用于治疗湿 疹和痤疮等皮肤问题,它能帮助皮肤干燥、脱皮和发红等症状得到缓解。将适量的黄连和黄柏泡水,然后用棉球沾取水涂抹患处,能够加 速皮肤的自愈进程。 3.秘方三:白芷和黄蜡 白芷和黄蜡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 治疗皮肤问题。白芷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消除皮肤血液循环不畅 所引起的问题有较好的疗效。黄蜡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对各

种皮肤病引发的炎症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将白芷和黄蜡研磨成粉末, 与温水混合后敷于患处,能够促进皮肤康复。 4.秘方四:当归和川芎 当归和川芎是常见的中药材,它们有助于舒缓皮肤炎症和红肿等症状。当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恢复受损皮肤。川芎则具 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皮肤微循环并加速愈合过程。将当归 和川芎用水煎煮,冷却后用纱布渗透后敷于患处,能够改善皮肤状况。 总结起来,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拥有独特的秘方。金银花和连翘、黄连和黄柏、白芷和黄蜡、当归和川芎都是一些常用的中药组合。然而,每个人的皮肤问题可能不同,所以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最好咨询 中医师,以确保选择适合自己皮肤问题的中药配方。同时,应注意使 用中药时的剂量和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知。

常见皮肤病的中医经验方治疗(都是书上没有的)

常见皮肤病的中医经验方治疗(都是书上没有的) 郑重声明:本文所发布的方剂为读书时代跟老师出诊时老师的经验方的总结(单位为克),应用时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证加减。毕竟中医的思想在于辨证施治、因人制方。 一、外用方:多适用于手足癣,汗疱疹,脂溢性皮炎等: 丁香6 细辛6 侧柏叶15 皂角刺15 皂荚15 千里光15 透骨草15 *疥疮外洗方:黄柏25 苦参30 白癣皮15 地肤子15 花椒15 明矾 15 苍耳子15 千里光30 蛇床子15 百部20 二、内服方: 1.小儿特应性皮炎,皮疹以屈側为甚,有渗液,瘙痒: 炒莱菔子10 防风6 白术6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参10 板蓝根10 蝉蜕3 荆芥6辛夷5 陈皮6 湘曲6 黄芩3 款冬花5 黄芪10 银花10茯苓5 甘草3 2.面部痤疮,丘疹,丘脓疱疹,油多: 山楂15 炒莱菔10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鱼腥草10 赤芍10 浙贝母10 蒲公英10玄参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 3.面部痤疮,皮疹以结节,囊肿,触之硬: 山楂15 炒莱菔10白芥子10 莪术10 紫苏子10当归10 赤芍10 天花粉10 浙贝母10 玄参10 鱼腥草10 苍术10 连翘10 4.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腻,有鳞屑,微瘙痒: 山楂15 炒莱菔10 湘曲10 连翘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银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花10 生石膏15 炙枇叶10 桑白皮10 5.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 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10陈皮6 青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 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木香6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

夏季六大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小妙招

夏季六大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小妙招皮肤病别只看表面,更要看实质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主张辨证论治。在治疗皮肤病上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皮肤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得皮肤病,有些人不容易得呢?这就跟个人的体质有关,有些人本身就是敏感性的体质,精神上的波动或其他的疾病都有可能导致他的身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时候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因素,皮肤病就会被引发。皮肤是个实诚人,表里统一,内在身体变化了,皮肤也会跟着起变化。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夏季六大常见皮肤病的中医防治小妙招,欢迎阅读。 NO1:痱子 解读: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孔被阻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痱子的皮损形态比较单一,外观表现就是密集的一个个的小丘疹,摸起来有碍手的感觉,但是痱子如果经过搔抓也有可能会湿疹化。痱子发生的部位一般是在容易出汗的地方。 防治妙招:干爽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让汗液排出顺畅,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尤其要擦干颈部、腋下、后背以及皮肤褶皱处。保持室内通风,凉爽,衣着宜宽松,外扑爽身粉等都可以减少痱子的发生。 NO2:夏季皮炎 解读:湿疹皮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湿疹皮炎形态比较多样,比方说丘疹、红斑等,还有可能会有渗出、起水疱的现象。湿疹皮炎的发生是内外作用的结果,与个人体质、生活环境、外界刺激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内湿热加重,加之饮食不当,贪凉、饮冷或过食烤炙食物,容易诱发湿疹皮炎或加重湿疹皮炎症状。

防治妙招:祛湿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小窍门减少湿气的产生。夏季最简单的食疗方就是薏米赤豆粥或者薏米煮水喝,每天喝1-2 碗即可。另外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食辛辣、肥腻、生冷食物,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水湿运化不利,产生湿气。 NO3:脓疱疮 解读: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它是由金黄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尤其易在儿童中流行,可通过接触相互传染。小孩比较容易感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皮肤比较娇嫩,免疫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脓疱疮开始为粟粒至黄豆般大小的丘疹或水疱,之后迅速变为脓疱,包壁薄,很容易破溃。 防治妙招:脓疱疮是由细菌感染所致,保持皮肤清洁非常关键。夏季应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发现患者,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流行。发现皮损避免搔抓,有脓汁要立刻清除,以防流至他处引发新的皮损。 NO4:日光性皮炎 解读: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或晒斑,是一种光毒性皮肤病,为正常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紫外线为其主要诱导因素。日光性皮炎的强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个体肤色、体质、种族等因素均有关。 防治妙招:防晒尽量减少在阳光下曝晒时间,夏季外出要选择相应防晒系数的防晒霜,而且防霜要抹到一定厚度才能起到效果;戴遮阳帽,穿长袖衣、长腿裤。对于一些光敏感人群,食物和药物也会加重光敏感的问题,比如说芹菜、苋菜等、磺胺类药物,还有治痤疮的维甲酸之类的药物、含利尿剂的降压药等。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一扫光 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 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外科正宗》) ●、一笔钩 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 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万病回春》) ●、七层丹 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 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 ●、七厘散 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 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良方集腋》) ●、八宝丹 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 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疡医大全》) ●、九一丹 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 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老中医:中药外洗9法10方治疗皮肤病

老中医:中药外洗9法10方治疗皮肤病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药外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即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火有药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洗溻沐浴之”张山雷氏说:“外疡既溃,脓水浸淫,以洗涤洁净为第一要义,庶几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则恶腐不除,必多滋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用苦参汤治疗狐惑病,狼牙汤治疗阴䘌。 洗剂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如用白矾水洗湿疮,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这些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九法,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祛风止痒法

由于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客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瘙痒无度,多发于上半身或泛发全身,皮疹多为红色丘疹、风团、鳞屑或苔藓样变、疣目,损害为干性,不渗出,以及抓后起鳞屑及出血等,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治拟祛风止痒为主。 药用艾叶30克,摇竹消30克(小编注:徐长卿),路路通30克,蚕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钟。

徐长卿 临床上如寻常疣、扁平疣等,均属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肤,粟米至黄豆大小,色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肤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疗以祛风解毒为主。 药用木贼15克,苍耳子15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0克,马齿苋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热湿敷患处,然后用水擦洗皮损,皮损以擦红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二、清热消肿法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四.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风、湿、热、虫、毒;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劳倦伤及脏腑。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和,脏腑失调,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等。常见的疾病有疣、疮、牛皮癣、湿疮、皮炎、白疕等。本节主要介绍湿疮。 湿疮 湿疮是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式,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湿疮又有不同的病名,如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无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常复发。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西医学中的湿疹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禀赋不足,又外感风、湿、热毒,或饮食不节,过食腥发、刺激之物而伤脾生湿,致内外风湿热邪阻滞、浸淫肌肤所致,或情志不遂,肝胆郁火而湿热内阻,发于皮肤而成。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久病伤血,血

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湿疹主要应辨虚实。急性湿疮多为实证,发病急,皮损多为丘疱疹,灼热瘙痒,伴有心烦口渴,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脉滑数;虚实夹杂证多见于亚急性和慢性湿疮。亚急性湿疮皮损多为丘疹,瘙痒,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劳,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慢性湿疮皮损多粗糙肥厚,剧痒难忍,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辨证分型 1.湿热浸淫 证候表现:起病较急,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对称发生,皮肤表现为潮红、肿胀、糜烂、流滋、浸淫成片、结痂,瘙痒不堪,或伴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疗代表方: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合二妙丸) 2.血虚风燥 证候表现:常是慢性湿疮,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皮损颜色黯淡,浸润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血痂,脱屑,或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苔薄白,舌淡红。 护治法则:养血祛风,清热利湿。(治疗代表方:四物汤合萆薢渗湿汤)

皮肤病的正确治疗方式,其中几类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

皮肤病的正确治疗方式,其中几类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 青春痘:首选中医 出现痘痘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身体疾病的信号,告诉你需要调理身体才能回归正常水平。而从内到外调理身体,当首选中医。在中医辩症方面,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 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部、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 3. 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4. 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 白癜风: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中医学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在发病过程中以“气血不畅”为主病机,初期以湿热火毒阻滞,气滞血瘀为主,后期以气虚血瘀或肝阴不足,气血不畅,虚实夹杂为主,故行气活血之法必须贯穿始终。治疗时应以“止痛”为关键,同时注意“祛邪”与“扶正”并重,标本兼治,求本为要。

脚气:中西医皆可 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3版) 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2013年1月5日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着,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7)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真皮乳头部血管扭曲扩张,轻度增厚。乳头上方表皮变薄。真皮上部有轻度至中度炎细胞浸润。 (二)证候诊断 1、血热证: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皮损潮红,银白鳞屑,有筛状出血,瘙痒,可伴有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数。 2、血燥证:皮损淡红,干燥脱屑,可伴有皲裂,口干咽燥。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脉缓或沉细。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作为中华民族传 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特点,为世 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皮肤病治疗领域中,中医药也表 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适应范围。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皮肤病治 疗中的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一、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气血理论、阴阳平衡论 和五行相克学说等。中医药认为,皮肤病是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以 及五行相克等因素所导致的。因此,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和 五行,可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常见皮肤病的方法 1. 中药外用治疗 中医药外用治疗是指将中草药煎煮后制成药浴、药膏、药水等形式,直接涂抹或浸泡在患处。中药外用治疗以其疗效显著、安全无毒的特 点而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中。例如,对于湿疹、牛皮癣等湿热证型 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药浴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对于瘙痒型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药膏来止痒镇痛、消炎杀菌。 2. 中药内服治疗

中医药内服治疗是指通过口服中草药剂型来治疗皮肤病。中药内服 治疗以其全身调节、疗效持久的特点而受到广泛推崇。例如,对于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口服液来调节气血、清热解毒;对于荨麻疹、风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颗粒来调理肝胆、 抗过敏。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 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针灸疗法以 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的特点而备受关注。例如,对于银屑病、神经 性皮炎等皮肤病,可以通过针灸来活血化瘀、调整免疫功能。 三、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 1. 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师通常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综合分 析患者的体格特征、病情表现以及脏腑功能等,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 效果。 2. 综合调理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强调综合调理,即不仅仅是治疗患处的症状,还 要调整整个机体的平衡。中医药认为,皮肤病是全身内外环境的反映,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 方剂:消风散、六味地黄丸、祛风换肌丸、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芩汤、柏叶散、秦艽牛蒡汤、升麻消毒饮、解毒泻心汤、清脾除湿饮、石珍散、犀角饮子、秦艽丸、当归饮子、皂角苦参丸、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消风玉容散、轻粉散、二矾散、消风导赤汤、雄黄散、真君妙贴散、二青散、白锭子、蝌蚪拔毒散、二味拔毒散、神效千槌膏 消风散: 治钮扣风,骚痒无度,抓破津水,亦有津血者。 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煅,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消风止痒散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胡麻生地水煎之。 六味地黄丸: 处方:怀熟地(八两)山萸肉、怀山药(炒,各四钱)白茯苓、丹皮、泽泻(各三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方歌】六味地黄善补阴,能滋肾水并生津,萸苓山药丹皮泻,研末蜜丸服最神。 祛风换肌丸: 处方:大胡麻、苍术(炒)牛膝(酒洗)石菖蒲、苦参、何首乌(生)花粉、葳灵仙(各二两)当归身、川芎。甘草(生,各一两)上为细末,陈煮酒跌丸绿豆大。每服二钱,白滚水送下,忌鱼腥、发物、火酒。 【方歌】换肌丸治白屑风,燥痒日增若虫行,风燥血分失润养,叠起白屑落复生。归芎胡麻苔术膝,菖蒲花粉草葳灵,苦参何首乌为末,煮酒跌丸绿豆形。

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连翘(去心)生地、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黄芩、黄连、当归、栀子(生研)甘草(生,各五分)生军(便秘加之,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龙胆泻肝火丹生,形如云片粟多红,芩连栀胆车归尾,生地军翘泻木通。 除湿胃芩汤: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一钱)肉桂、甘草(生,各三分) 水二钟,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疱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柏叶散: 处方:侧柏叶(炒黄为末)蚯蚓粪(韭菜地内者佳)黄柏、大黄(各五钱)雄黄、赤小豆、轻粉(各三钱)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搽,香油调搽更效。 【方歌】柏叶散搽火丹方,大黄赤豆柏雄黄,柏叶轻粉蚯蚓粪,研末香油调更良。 秦艽牛蒡汤: 处方:秦艽(一钱五分)牛蒡子(炒,研)枳壳(麸炒)麻黄(蜜炙)犀角(镑)黄芩、防风、甘草(生)黑参、升麻(各一钱)水二钟,煎八分服。 【方歌】秦艽牛蒡风留肤,倍癗生如麻豆形,枳壳麻黄犀角镑,黄芩风草黑参升。 升麻消毒饮: 处方:当归尾、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牛蒡子(炒)栀子(生)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甘草(生)升麻桔梗、每味用二钱为大剂,一钱五分为中剂,一钱为小剂。

(整理)皮肤病中医治疗

常见皮肤病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一、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学科。 早期,中医外科包括疮疡外科杂病、中医皮肤科学以及肛肠病等。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属于外科。 医学发展,分工,全国各地中医院逐渐成立中医皮肤科。 有渊源、发展的过程。 1、渊源 从原始社会起,劳动生活中与野兽搏斗、大自然抗争,创伤,用草、树皮外敷,包扎伤口,压迫止血等原始的治疗方法。 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青铜铭“疥”“疥”。如有“疾自、疾耳、疾舌、疾足、疾止、疥、疕”等记载。 1973年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最早医书,记载创伤、冻疮、虫咬、肿瘤、皮肤病。记载40多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外用药已经有散剂、膏剂、水剂、醋剂、水银剂等。《内经》已有皮肤病病名的论述。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论述有治疗狐惑病的症状方药。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六介绍多种皮肤病,其中描述“沙虱毒” 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恙虫病的记载。 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记载几十种皮肤病,并有相应治疗方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指发癣;“湿 疥,疣、癣、疥、隐疹的症状和辩证,并且指出漆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唐孙思邈曾治疗6000多例麻风病,详细描述症状。《备急千金要方》用丹 砂、矾石、水银、石膏治疗多种皮肤病和保健美容方。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40多种病,专著《黴疮秘录》梅毒、指出性 交传染、遗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治疗梅毒;《解围元薮》麻风。 清吴鞠通创立温病学说,采用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皮肤病,丰富中医 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方药。 综上所述,从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内经、金匮等,到明清《外科 正宗》《医宗金鉴》等有260余种中医外科专著几乎都有皮肤病内容,包括症状、理法方药一并俱全,这是今天中医皮肤病学发展的基础。 在性病方面,历代众多医籍和性病专著记载“疳、下疳疮、横痃、杨梅疮、 阴痒、阴蚀、疥、淋证、带下病等10多种与性行为和性接触传染有关的疾病。在治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中医性病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医皮肤性病学也因 此很快的发展,并逐渐从中医外科学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54年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并设立中医皮肤科(北京中医皮肤病院), 赵炳南、朱仁康名中医主要从事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1955年国家试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西学中)。全国各地成立中 医院校教研室培养一批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计入中医皮肤科。 1978年后改革开放,同时先后成立中医医院以及设立中医皮肤科,许多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要以“望”、“闻”、“问”、“切”四诊参合进行准确辨证,然后对症下药。在辨证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各种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灵活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本文介绍一些皮肤病的中医内治方法。 1.疏风散寒法:主要用于风寒侵入人体,郁结在皮肤腠理之间导致的皮肤病变,多见于急性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冬天皮肤瘙痒症、遇冷复发的过敏体质。 2.疏风清热法: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客于皮肤导致的皮肤病变,也是多见于急性皮肤病,如热性荨麻疹、玫瑰糠疹。 风寒和风热导致的皮肤病,可以是与感冒的症状同时出现的,也可能是感冒之后才出现的皮肤病,还有可能是没有发生感冒症状,外邪潜入身体隐藏着,等时机成熟了才爆发出皮肤病。 3.清热利湿法:用于外感湿热,如:常居潮湿地,或沾染了雨露雾气等湿邪。也可以用于湿热内蕴,自己体内生出的湿邪,以及湿热下注导致的皮肤性病,如:脓疱疮、湿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 4.清热解毒法: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皮肤病,如疖、痈、软下疳、梅毒、带状疱疹等等热毒盛的皮肤病。 5.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蕴毒,或是热入血分导致的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红皮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很多皮肤病患者都需在清热的基础上加上利湿、解毒、凉血这些方法,几乎都是结合一起使用的。以红斑、脓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症状多清热之法。 6.温阳散寒法:适合用于阴寒之邪进入肌表,或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变。但是这两种情况不一样,外界阴寒邪侵表的大多是在经络肌肉皮肤,如冻疮,局部皮肤苍白、紫绀、潮红等颜色交替表化,治法以:温经散寒。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白癜风、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皮肤病的中医论治 第一节皮肤病的辨证 皮肤病的辨证和内科病的辨证一样,同样是应用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考虑到上述辨证方法在中医学教材中均有介绍,这里仅就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的辨证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汗疱疹 汗疱疹亦称出汗不良为见于掌跖部的一种复发性水疱性发疹。 病因学尚不明了。由于本病常伴有多汗症,控制多汗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故以往认为,系汗管口闭塞引起的汗液潴留所致。实际上本病与汗管无关。目前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能性是其诱发因素。亦有认为本病偶为细菌、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本病夏日多见。好发于手掌和手指侧面,有时见于指背末端,足底较少见。损害为多数米粒大深在性水疱,呈半球形,略高于皮面,成群发生,对称分布。早期水疱透明,以后可变混浊,邻近水疱相互融合后可出现豌豆大或更大的大疱,有灼热和瘙痒感,水疱不易破裂,常伴有手工艺足多汗。少数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致手足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诊断根据发部位及水疱特点,倾向复发及有多汗等特点,不难诊断。应与癣菌疹、手癣、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鉴别。 治疗原则为减少手足多汗,避免情绪激动,可适当用镇静剂如溴剂和安定等,抗组胺制剂亦可应用。水疱性损害可用止痒收敛性洗剂如含酚炉甘石洗剂或用0.5%明矾溶液等湿敷或浸泡,也可用中药“苍耳子、蛇床子、甘草、明矾各15克,煎水泡手。已经剥脱干燥疼痛者,也用外用2%水杨酸软膏或10-20%尿素霜。对于重症顽固患者,可酌用强的松30毫克/日,分3次服,经数日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一)自觉症状 1、痒痒由多种原因引起,它是肾脏的一个主要症状,痒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风邪多表现为干性皮损,遍体作痒,游走不定,有时是密集的小丘疹,抓破出血,随破随收。 (2)湿邪表现为水肿、小水泡、易渗出,向四周蔓延,病程长。 (3)热邪皮肤红肿、灼热。或发全身,或在局部。如毒热炽盛,有化浓及浓性结痂。 (4)血虚皮肤干燥脱屑,或皮肤增厚,失润而痒,多无渗出,慢性经过。 (5)虫淫如虫行皮内,浸淫蔓延,瘙痒无度,夜寐不安。 2、痛祖国医学认为痛的病机是“不通则痛”。痛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血壅滞、阻塞不通的一种临床表现。 痛有虚实之分,虚证喜按,按之痛减;实证拒按,按之痛剧。皮肤病中的痛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中也可分寒、热、气滞、血瘀等。寒邪所致之痛经热则缓,遇冷则剧,皮色苍白或暗紫。热邪所致之痛遇冷则轻,经热则剧,皮色焮(xin)红灼热。气滞所致之痛常因心情抑郁而加剧,心情舒畅而缓解。血瘀所致之痛固定不移,皮色青紫。 其它自觉症状比较少见,在此从略。 (二)皮肤损害辨证 1、原发损害 (1)斑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红斑:压之退色多为血热;压之不退色,除血热外还可能有血瘀。热毒炽盛则色紫红。此外,红斑也可由风热或湿热引起。 2)紫斑:可由心火、肝火旺盛或血热妄行,溢于脉络外而引起;亦可因脾不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络之外;或是阴虚内热,热伤脉络所致;也有的是血瘀引起。 3)白斑:为气滞或气血不和。 (1)丘疹:较小而密集的丘疹伴有瘙痒多为风热;较大丘疹色红,多为血热。

70岁老中医,研究了大半辈子,琢磨出了治疗皮肤病7种内调方子

70岁老中医,研究了大半辈子,琢磨出了治疗皮肤病7种内调 方子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势是现代医学目前不能达到的,虽说现在有很多药物治疗皮肤病,但是疗效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一些顽固性皮肤病,用中医治疗更好。因为中医运用天然药材,对人体的健康几乎没有危害,以内调外养的古法,从整体去治疗皮肤病,从根本上去治疗疾病,达到显著的疗效。 祛风法: 解表祛风 1、疏风散寒——桂枝汤、马桂各半汤加减。 2、疏风清热——银翘散、桑菊饮、荆防汤加减。 3、祛风胜湿——消风散。

固表祛风——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养血祛风——当归饮子 散寒法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 助阳散寒——阳和汤。

清热法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消风汤利湿法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湿热方 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除湿胃苓汤 滋阴除湿——滋阴除湿汤 润燥法

养血润燥——当归饮子、地黄饮子、养血润肤汤。 生津润燥——润肤汤 活血法 凉血活血——凉血四物汤、凉血五花汤、凉血五更汤活血化瘀——活血散瘀汤 温通法

温阳通络——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 通络除痹——桂枝红花汤 平敏煎——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 需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皮肤病的外治方法,也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需要根据皮损的部位、范围、性质及患者皮肤的耐受情况,合理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剂型,正确使用外用药,参照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否则,外用药就达不到本应该有的效果,甚至失得其反。 具体需要使用哪种外用药,请持续关注我的头条号更新。如果您还有任何皮肤病方面的疑问,关注后向我提问,我会在第一时间为你解答。祝您早日康复!

治疗皮肤病药方

治疗湿疹旳药方一、药物: 1、煮吃旳中药:二花(三钱)荆介(三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草支子(三钱) 甘草(二钱)退虫(二钱)党参(三钱)子草(三钱)野菊(三钱)高粟壳(二钱)共11种,高粟壳又名米壳、或阴粟壳,或鸦片壳 2、当茶喝旳药:参须(三钱)(煮开后平时作茶饮用) 3、洗患处旳药:花胶(二两),少许旳食盐,一同煮水,用药棉洗患处4、擦患处旳药:雄黄(一两)、水煮过旳鸡

蛋黄四个、冰片(一钱)(将蛋黄、雄黄、冰片三样合成粉后,用毛笔擦患处)瘢痕疙瘩取三七粉适量,用食酷调成膏状,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度.用药期间如过敏,暂停用药.有效率为89% 治疗寻常疣特效方雄黄50克放入100克酒精内,用棉签蘸酒精涂抹疣体一般10天左右即愈。此方我已应用数年,屡用屡效,在此献给大家。一种巧治扁平莸旳措施有一天偶尔在网上看到一方子,用龙虎牌凉爽油(在任何药店均有卖,红色圆盒子,很廉价

旳)抹在最开始出现旳那个扁平莸上。我当日就去药店买了一盒回家开始抹,大概两周后来,扁平莸开始脱皮,然后慢慢就平了,目前我眼皮上盒嘴角上旳已经好了,那块最大旳也摸着平了,只是尚有一点印,我目前还继续用着凉爽油。 治疗脚气效方亲身试验有效。我自己有脚气数年,什么措施都用了:达克宁、脚气膏、脚癣一次净等,尚有某些偏方,都不行,实在

是太顽固了,经简介用白醋(最佳是原液,只有1元一带,还比较经济)泡脚旳偏方,由于也并不是太信,一周内用了三次,居然好了!之后我推荐给几种人效果均很好。背面理解真菌适合生存于碱性环境,看来确实有科学根据,不过我理解有旳人曾经用一般旳食用醋泡脚效果却比较差,原因也不太清晰。注意在使用时更换袜子和鞋。不一样旳醋,有不一样旳度数,我想尽量选些高度旳也许更好。供养大家一种治疗臭脚丫子旳绝方!每天晚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1. 一贯煎(《柳州医话》)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 功效:养肝阴、疏肝气。 适应证:肝阴不足、胸胁不舒或疼痛等症。 2. 二妙散(丸)(《丹溪心法》) 苍术黄柏 功效:清热化湿。 适应证:湿疹、臁疮。 3.消风散 金银花刺蒺藜防风蝉蜕僵蚕丹皮生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属血热者。 4. 十全大补汤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功效:益气补血。 适应证:皮肌炎的气虚、血虚及脾虚型。 5. 七三丹 熟石膏7份,升丹3份共研细末。 功效:提脓祛腐。 适应证:流痰、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未尽者。 6. 七宝美髯丹(《召应节方》) 制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当归菟丝子枸杞子 功效:补肾,乌须发。 适应证:脱发、白发。 7. 三黄洗剂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 功效:清热、止痒、收湿。 适应证:外用于急性接触性皮炎、疖等。 8. 三虫散 全蝎蜈蚣白僵蚕等分研末 功效:熄风消痰。 适应证:治喉阻塞。 9. 马齿苋水剂(《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马齿苋煎水 功效:清热收湿。 适应证:脓疱疮、足癣等感染糜烂等。 10.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毛囊炎及疖等。 11. 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茯神石决明黄芩山栀子杜仲川牛膝桑寄生首乌藤益母草 功效:平肝熄风。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血虚肝旺型。 12.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 熟地山萸肉干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 功效:补肾水、降虚火。 适应证:红斑狼疮辩证属肝肾阴虚证者。 13. 化斑汤(《温病条辨》) 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 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血热型白疕、红斑性狼疮。 14. 气熏疮药(《卫济宝书》) 雄黄雌黄蚌粉皂角米醋 适应证:同煮至沸,以气熏治疗毛囊炎、疖病等。 15. 四妙散(《外科精要》) 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 功效:托里排脓。 适应证:复发性疖病毛囊炎。 16. 龙胆泻肝汤(《药方集群》) 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生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带状疱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等属湿热下注型。 17. 右归丸(《景岳全书》) 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当归肉桂菟丝子鹿角胶制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型。 18.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效:清气热,泻胃炎,生津止渴。 适应证:气分热证。 19. 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蒺藜荆芥防风黄芪何首乌甘草 功效:养血平肝、熄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瘙痒症等。 20.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芍药桂枝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功效:温阳通络、温经散寒。 适应证: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雷诺氏征等寒湿阻络证。 21. 百部酊(民间验方,摘自《中医性病学》) 百部白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