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47-2012)。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季常见。
皮损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颜面及四肢远端一般不发生。
风热疮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或前驱斑,母斑中央有自愈倾向,而边缘有活动性。
母斑出现后2~21天(多数在1~2周)继发斑(子斑)成群发生,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颈部等衣服遮盖的部位。
皮损具有多发性、对称性的特点。
典型者的皮损为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鳞屑性斑丘疹。
经典的继发斑有两种主要类型,并可同时存在:①类似母斑的皮损,但比母斑小,最大直径<2cm;②红色丘疹,较小,表面常无鳞屑,随病程进展,其数目增多,并向周围扩散。
风热疮的继发斑一般可持续2~10周。
中心先自愈,边缘红斑上覆以鳞屑,称为领圈状脱屑,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有自限性,很少复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本病好发于10~40岁,春秋季多见。
(2)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心端,面部、小腿一般不受累。
(3)少数病例发疹前1~2周可有全身不适、头痛、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4)皮疹初起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略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称为母斑或先驱斑,常为1个,多位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
(5)母斑出现1~2周,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相继出现大批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较小的继发斑。
特征性继发斑的直径是0.5~2cm的圆形或卵圆形斑,淡红色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
(6)口腔损害: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等。
(7)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母斑缺乏或出现2个以上的损害;继发斑缺乏或呈不对称分布;有丘疹型、水疱型、紫癜型、荨麻疹型、湿疹样型等。
皮肤科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47-2012)。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季常见。
皮损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颜面及四肢远端一般不发生。
风热疮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或前驱斑,母斑中央有自愈倾向,而边缘有活动性。
母斑出现后2~21天(多数在1~2周)继发斑(子斑)成群发生,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颈部等衣服遮盖的部位。
皮损具有多发性、对称性的特点。
典型者的皮损为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鳞屑性斑丘疹。
经典的继发斑有两种主要类型,并可同时存在:①类似母斑的皮损,但比母斑小,最大直径<2cm;②红色丘疹,较小,表面常无鳞屑,随病程进展,其数目增多,并向周围扩散。
风热疮的继发斑一般可持续2~10周。
中心先自愈,边缘红斑上覆以鳞屑,称为领圈状脱屑,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有自限性,很少复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本病好发于10~40岁,春秋季多见。
(2)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心端,面部、小腿一般不受累。
(3)少数病例发疹前1~2周可有全身不适、头痛、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4)皮疹初起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略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称为母斑或先驱斑,常为1个,多位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
(5)母斑出现1~2周,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相继出现大批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较小的继发斑。
特征性继发斑的直径是0.5~2cm的圆形或卵圆形斑,淡红色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
(6)口腔损害: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等。
(7)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母斑缺乏或出现2个以上的损害;继发斑缺乏或呈不对称分布;有丘疹型、水疱型、紫癜型、荨麻疹型、湿疹样型等。
妇科,皮肤科,五官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非特异性外阴炎1.1:5000 高锰酸钾+1%新霉素软膏1:5000 高锰酸钾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作用时间短暂,因此配合1%新霉素软膏加强作用时间和疗效。
2.方剂:元参15 克+麦冬9 克+蒲公英10 克+紫花地丁10 克+栀子9 克+龙胆草9 克+白芍12 克+丹参30 克+灵脂9 克+香附15 克以上草药煎服,每日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的功效。
3.川椒6 克、苦参15 克、黄柏15 克、蛇床子15 克、土茯苓15 克+金霉素软膏将上述中药煎水熏洗,每日1~2 次,每次20 分钟,水不宜过热,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洗后局部涂金霉素软膏,进一步杀菌消炎。
滴虫性阴道炎1.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甲硝唑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和甲硝唑均是特效杀灭滴虫的药物,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增加疗效,效果良好。
但甲硝唑可以引起白细胞低下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应注意,甲硝唑可通过乳汁,哺乳期妇女慎用。
2.1:5000 高锰酸钾+甲硝唑栓+替硝唑1:5000 高锰酸钾能够消毒、杀菌,有助于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可以增加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的疗效。
替硝唑也为治疗滴虫的特效药物,较甲硝唑副作用小,但价格稍高。
3.方剂:(1)鹤虱30 克,苦参、狼毒、蛇床子、归尾、灵仙各15 克。
煎水熏洗坐浴。
(2)蛇床子30 克,花椒10 克,白觎15 克。
煎汤熏洗坐浴。
(3)蛇床子30 克,苦参50 克,明矾15 克,百部30 克,生大蒜2~3 头。
熏洗每日两次。
用中草药外洗,可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效果较好。
细菌性阴道病1.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双氧水+甲硝唑甲硝唑口服用于全身抗炎、杀菌,特别是用于厌氧菌感染。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有局部消炎作用。
双氧水有消毒、杀菌、改变阴道内环境的作用。
3 者联合效果理想,尤适用于厌氧菌感染者。
2.克林霉素+1%醋酸+2%克林霉素软膏1%醋酸能够降低阴道的酸性环境,抑制该菌的生长,增强阴道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恢复。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跖疣中医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
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皮肤科——白疕(银屑病)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一、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编码为: BWP1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ICD10编码为:L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白疕(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型银屑病)。
2、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编码为:BWP170)和寻常型银屑病(ICD10编码为:L40.001)的皮肤科住院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5、特殊类型的白疕不进入路径。
6、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入院必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3)感染性疾病筛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学检查、B超(腹腔、盆腔各脏器及后腹膜)、咽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八)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紫外光照射13例100%;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和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白疕;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2例%,体征改善12例%,好转12例%;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n≥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50%;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2、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表1表1:PASI评分表PASI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表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3.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皮损变薄,红斑颜色变淡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3例患者中皮损消退≥70%的11例%;70%≥皮损消退≥50%的2例%,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于某,男,48岁;主因“全身红斑脱屑反复发作30年,加重1月余”入院;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后累及四肢、躯干,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于治疗,病情缓解,患者自述本病冬重夏轻,1月前因过敏导致本次病情加重,皮疹泛发于全身,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及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皮科情况: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皮损呈斑块状,中度浸润,上覆糠白色鳞屑,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指、趾甲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白疕血热证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中药熏洗,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给以犀角地黄汤口服,治疗17天后皮损消退80%以上,仅有双胫前小块皮损;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白疕临床治疗难点分析银屑病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皮肤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临床医生颇感棘手;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人力物力都投入不少,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突破;难点之一:病因方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路径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难点之二:治疗方面银屑病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物等;部分药物疗效好,但存在极大毒副作用而临床无法推广用之;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但疗效缓慢,疗程长,且缓解病情者多;总之,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药,没有根治手段;难点之三:复发问题银屑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我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很快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预防银屑病的复发;这是本病难点中的难点;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①进一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深入研究,只有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到治疗上和预防复发的突破;②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复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③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饮食调节,工作量力而行;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避免感染因素,避免用药不当、不慎而造成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等的发生,合理恰当用药,力求简单有效,仔细观察病情,避免诱发因素;实验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即使在临床治愈后,其实验室检查亦存在异常,如免疫方面仍存在表皮内免疫复合物沉积;皮肤损害消退处的微循环虽有改善,但仍未恢复正常;电镜发现治愈病例个别棘细胞核仍较大,线粒体聚集仍存在,线粒体嵴模糊;所有这些都说明经过临床治愈的病例,表皮组织的显微结构仍保留着治疗前病变细胞的特点,表明表皮细胞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本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皮肤损害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1.清热凉血消斑,迅速改善进行期的症状,防止皮损进一步蔓延;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血热证患者经过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清热解毒消斑的中药湿敷,紫外光照射,5-7天阻止皮损扩散,无新发皮损;2.活血化瘀,促进斑块消退;在银屑病进入缓解期或是静止期,皮损基地已不是鲜红色,再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治疗已基本无疗效,这时需加入活血化瘀或是破血逐瘀药物,改善皮肤微循环,加快皮损消退,对于斑块型银屑病尤为明显;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自拟“康银胶囊“的临床应用情况患者长期寒凉中药,损伤脾胃,以致银屑病经久不愈,我科根据老中医经验,以凉血活血,健脾除湿为治则,创制协定方“康银胶囊”,能有效缩短静止期和缓解期的时间,延长复发周期;附协定方“康银胶囊”地黄20g丹皮15g赤芍15g知母6g拳参15g紫草15g玄参15g白茅根15g槐米12g大青叶15g土茯苓20g茯苓10g防风6g蒺藜6g 苍术12g白术15g党参10g当归6g白芷6g山药15g丹参6g萆薢12g白鲜皮15g甘草6g黄芩12g陈皮12g枳壳9g板蓝根15g牛膝12g双花炭15g;共10付浓缩提纯后灌胶囊,共服用2个月;2013年10月25日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例,完成9例,平均住院日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针刺、拔罐、中药湿敷、火针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2%,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例2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针刺2例22%,半导体激光照射15例100%;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针刺和其他疗法;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刺方法,适用于疾病后期疼痛较重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患者中,100%患者痊愈后出院,疱疹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临床痊愈占病例总数的100%;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皮疹结痂,疼痛消失, n≥95%;显效:皮疹大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n≥70%;有效:皮疹部分结痂,疼痛减轻,30%≤n<70%;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疗前积分三评价方法1、时间指标:新丘疱疹/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丘疱疹/水疱完全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问、疼痛完全消失时间;2、症状指标1丘疱疹/水疱0分:无丘疱疹/水疱;1分:丘疱疹/水疱数目<25个;2分:丘疱疹/水疱25~50个;3分:丘疱疹/水疱>50个;2糜烂0分:无糜烂;1分:1~3处糜烂,或糜烂直径<5mm;2分:4~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5-10mm,中度渗出;3分:>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10mm,重度渗出;3红斑/水肿0分:正常肤色;1分:皮肤淡红;2分:皮肤潮红,中度肿胀;3分:明显的潮红、肿胀;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四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疼痛改善、皮损消退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9例患者中疼痛消失、疱疹消退100%,疼痛、疱疹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刘某,男,53岁;主因“右下肢疱疹伴疼痛5天”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无腰痛,无腿麻,诊于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腰部CT检查示无明显异常,未处理;继而右下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疱疹,伴阵发性刺痛,影响患者工作. 既往身体健康,患胆囊结石3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皮科情况:右下肢内侧见散在红色丘疱疹,呈带状簇集性分布,无糜烂、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经郁热西医诊断:带状疱疹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半导体激光照射,中药涂擦,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治疗9天后疼痛消失、疱疹消退,仅留有褐色素沉着斑;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五、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蛇串疮临床治疗难点分析蛇串疮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难点之一:病因方面蛇串疮的病因较明确,是由于人疱疹病毒3型感染引起;中医方面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但我们通过临床发现年老体虚发病者较多,而且往往引不起足够认识,病程拖延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下一步重点观察体虚年老患病者病因形成机制;难点之二:治疗方面蛇串疮气滞血瘀证相当于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维生素类、营养神经类及止痛药等;药物疗效甚微;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针刺、拔罐也有较好疗效;但疗效缓慢,疗程长;总之,本病本证型的治疗缺乏特效药;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①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辨证准确,用药要灵活;②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③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休息;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让患者重视本病,得到及时的治疗,才能有较好的疗效;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及早消除了患者疼痛,改善了临床症状;具体分析如下:1.清肝火解热毒,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进入本路径的肝经郁热患者经过中药清肝火解热毒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针刺及半导体激光照射,3天内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2.理气活血,重镇止痛;由于很多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导致病情拖延,来院时疱疹已消退,但疼痛不止;西医已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活血化瘀、重镇止痛的中药配合针刺拔罐治疗,疼痛改善明显,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六、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本方案治疗比较全面,效果比较理想,我们在临床上未采取本方案以外的中医诊疗技术2013年10月28日粉刺痤疮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粉刺痤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门诊患者共有76例,完成73 例,肺经风热证平均治疗时间<28天,脾胃湿热证平均治疗时间<56天,痰淤互结证平均治疗时间<84天,冲任不调证平均治疗时间<84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面膜,红蓝光照射、针刺、皮损内注射、中药涂药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1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3例100%,外用中药面膜38例52%,红蓝光照射15例%,针刺3例4%,皮损内注射5例%,中药涂药61例%;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中药面膜、中药外涂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红蓝光照射和针刺;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中药面膜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临床观察对皮肤美白也有较好作用;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经济水平的影响,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蓝光照射一次费用较高,应用上受到了限制;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73例患者中,68例患者痊愈,临床痊愈占病例总数的%;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皮疹消退率作为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皮疹消退率=治疗前皮疹总评分一治疗后皮疹总评分/治疗前皮疹总评分;痊愈:皮疹消退率≥95%显效:95%>皮疹消退率≥7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好转:70%>皮疹消退率≥3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l度以上无效:皮疹消退率<30%,或皮疹反见增多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皮损加其他症状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皮疹加其他症状评分的总降低率作为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_痊愈:总评分降低率≥95%;显效:95%>总评分降低率≥70%好转:70%>总评分降低率≥30%无效:总评分降低率<30%2.评价方法1、皮疹评分方法:皮疹类型0分:无;2分:仅见粉刺4分:粉刺、丘疹、脓疱并见6分:粉刺、丘疹、结节并见8分:粉刺、丘疹、结节、囊肿并见皮疹数量0分:无;2分:<30分4分:31-50个6分:>50个8分:>100个2、其他症状评分方法:皮疹痒痛0分:无1分:有颜面色红0分:无1分:有口渴喜饮0分:无1分:有尿黄0分:无1分:有便秘0分:无1分:有三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皮损近期改善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68例患者中皮疹消失,皮疹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王,男,19岁;主诉“面部皮疹1年余”来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色皮疹,散在分布,无瘙痒,轻微触痛;未诊疗;既往身体健康;皮科情况:面部见散在数十个红色米粒至豆粒大小丘疹,无糜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粉刺肺经风热证西医诊断:痤疮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以枇杷清肺饮加减口服,面部红蓝光照射、中药面膜外敷等治疗,10天后复诊,见面部皮疹颜色明显变淡,部分已消退,继续上方案治疗10天后,皮疹全部消退,部分留有淡褐色斑;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粉刺临床治疗难点分析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给广大青年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尤其是青春期,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
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湿疹中医诊疗方案湿疹,又称为湿疾,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局部可能会出现红疹、水疱、渗出、结痂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疹是因为人体体液运化不畅,湿邪郁滞所致。
中医诊疗湿疹的方案主要包括整体调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一、整体调理方案: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澡,最好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和洗浴用品,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用温和的润肤霜来保湿。
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因为湿疹发病和气候、环境干燥有关,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在室内,帮助增加空气湿度。
3.避免激发因素:湿疹的发病与一些刺激因素如激素药物、过敏原、紧张情绪等相关。
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激发因素。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
二、中药治疗方案:1.草药洗剂:可以选用野菊花、金银花、地骨皮等草药煮水洗澡或外用治疗。
这些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湿疹症状。
2.中药熏洗:可以使用熏洗剂,将黄芩、苦参、苦楝子、白酒等中药熏熨患部,有利于祛除湿邪,促进皮肤病愈。
3.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贝母膏、玄参、连翘、杜仲等中药。
口服中药可以调理体质、清热解毒、祛湿除湿,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三、饮食调节方案: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大蒜等,以免加重湿气的侵袭。
2.清肠通便:湿疹与脾胃湿滞有关,饮食调节方面可适量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通便排毒,减轻湿气的负担。
3.合理补充营养:湿疹患者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锌等营养物质,以增强皮肤的修复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案只是一般性的湿疹中医诊疗方案,具体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
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乱用药物或者食疗。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
1 0 g 、 生地 1 0 g 、 白术 1 0 g 、 山药 1 5 g 、 薏苡仁 1 5 g 、 钩藤 1 0 g 、
・
6 O・
Ch i n J De r r n a t o Ve n e r o l I n t e g Tr a d W Me d 2 01 3 ,Vo 1 . 1 2 No . 1
・
学 术 探 讨 ・
特应性皮炎 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
中华 中医药学 会皮肤 科 专业委 员会
关键词 : 特 应性 皮 炎 ; 中医 ; 治 疗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5 8 . 3 +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0 7 0 9 ( 2 0 1 3 ) 0 1 — 0 0 6 0 — 0 2
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病 , 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
A D多由禀赋不耐 , 胎毒遗热 , 外感淫邪 , 饮食失调 , 致心
火过胜 , 脾虚失运而发病。婴儿期以心火为主 , 因胎毒遗热 , 郁而化火 , 火郁肌肤而致 。 儿童期以心火脾虚交织互见为主 , 因心火扰神 , 脾虚失运 , 湿热 蕴结肌肤 而致 。青少年 和成人
期, 因病久心火耗伤元 气 , 脾 虚气血生化 乏源 , 血虚风燥 , 肌
方药 : 三心导赤饮加减 : 连翘 3 g 、 栀子 3 g 、 莲子心 3 g 、 玄参 3 g 、 生地 黄 5 g 、 车前子 5 g 、 蝉蜕 3 g 、 灯心草 3 g 、 甘 草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的医疗体系,其中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中医诊疗方案包括22个专业和95个病种。
下面是这些方案的合订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专业和病种的基本概况和诊疗原则。
一、内科类1.呼吸内科: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
2.心血管内科:主要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畅气血。
3.消化内科: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解毒。
4.肝胆内科:主要针对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5.肾病内科:主要针对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补益肾气,利水除湿。
6.血液内科:主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7.免疫学:主要针对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调和阴阳。
二、外科类1.骨科:主要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补益肾气。
2.神经外科: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脑卒中等。
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3.泌尿外科:主要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尿毒症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破瘀通淋。
4.耳鼻喉科:主要针对耳鼻喉系统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5.皮肤科:主要针对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三、妇产科类1.妇科:主要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治疗原则是调经养血,温经通络。
2.产科:主要针对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疾病,如胎动不安、产后血晕等。
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四、儿科类1.小儿内科:主要针对小儿内脏系统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补益元气。
2.小儿外科:主要针对小儿外伤和畸形,如脱臼、先天性心脏病等。
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1版)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1版)》1.脑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眩晕、肝豆状核变性、头痛(偏头痛)假性延髓麻痹2.急诊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3.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4.精神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5.肺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6.骨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踇外翻诊疗方案7.针灸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8.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门诊)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方案9.肾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10.外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 个专业95 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 年2 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皮肤科)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黄芩、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炒薏仁、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以上二型加减:发于头面部者,可选加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大青叶等;发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黄;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疱呈血性者,可加丹皮、茅根;继发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
53 皮肤科 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3 皮肤科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急性湿疮: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
可泛发全身。
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
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
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疮: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
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湿疹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编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年)。
(1)皮损形态有多形性,有渗出倾向(2)常对称分布(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4)瘙痒剧烈(二)证候诊断1.风热蕴肤证:以红斑、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发病迅速,自觉瘙痒剧烈。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2.湿热浸淫证:以潮红、肿胀、糜烂、渗出为主,可见丘疹、丘疱疹、水疱;自觉灼热、瘙痒。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3.脾虚湿蕴证:以淡红色红斑、丘疹、丘疱疹、少量渗液为主,可见皮肤肥厚;自觉瘙痒,可伴有食少,腹胀便溏。
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
4.血虚风燥证:以肥厚、鳞屑、苔藓样变为主,可见色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
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热蕴肤证治法:疏风清热,化湿止痒推荐方药:消风散加减。
荆芥、防风、苦参、蝉蜕、胡麻仁、牛蒡子、地黄、牡丹皮、赤芍、丹参、甘草等。
或者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湿热浸淫证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了千余年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拥有丰富的病种和诊疗方案。
以下是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一些例子:1.内科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风病、脾胃虚弱、食积等,方案包括调理脾胃、消食导滞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
3.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方案包括降压舒筋等。
4.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失眠、头痛、中风、帕金森病等,方案包括疏肝理气、补脑降火等。
5.耳鼻喉疾病:中医治疗鼻炎、耳鸣、咽炎等,方案包括通窍散结、清热解毒等。
6.眼科疾病:中医治疗眼疲劳、近视、青光眼等,方案包括滋养肝肾、清热明目等。
7.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乾癣、痤疮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活血等。
8.骨伤科疾病:中医治疗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方案包括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9.妇科病: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盆腔炎症、子宫肌瘤等,方案包括调经活血、清热利湿等。
10.男科病:中医治疗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症等,方案包括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
11.儿科疾病:中医治疗发热、便秘、遗尿症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等。
12.肿瘤科:中医治疗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方案包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这些是仅仅一部分的病种和诊疗方案,中医还拥有更多的专业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尽管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依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信任。
在适用的范围内,中医可以为病人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帮助其恢复健康。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医药的宝贵遗产,拥有丰富的疾病诊疗经验和方法。
在中医诊疗中,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种,制定了许多针对性的方案。
下面将介绍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一、内科疾病方案1.肺系疾病: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2.心脏系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脑系疾病:脑中风、偏瘫、失语症等。
4.肝脏系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5.胃肠系疾病:胃溃疡、胃癌、结肠炎等。
6.胰腺系疾病:胰腺炎、胰腺癌等。
7.肾脏系疾病:肾炎、肾结石、肾衰竭等。
8.血液系疾病: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9.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肌无力等。
二、外科疾病方案1.外伤与骨科病: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2.神经外科病:颅脑外伤、脑肿瘤等。
3.腹部外科病:阑尾炎、胃肠息肉、胆囊炎等。
4.胸部外科病:肺结核、胸膜炎、肺癌等。
5.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毒症等。
6.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
7.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阳痿、前列腺增生等。
8.皮肤科病: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三、儿科疾病方案1.儿童传染病方案:水痘、麻疹、风疹等。
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案:婴幼儿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方案:胃炎、腹泻、便秘等。
4.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方案:尿路感染、脐疝、尿床等。
5.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方案:癫痫、脑瘫、多动症等。
四、妇科疾病方案1.月经不调方案:经量过少、经期延长等。
2.子宫肌瘤方案: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不孕不育方案:输卵管堵塞、卵巢功能低下等。
4.更年期综合征方案:潮热、心慌等。
五、男科疾病方案1.阳痿早泄方案:阳痿、早泄等。
2.男性不育方案: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低等。
3.前列腺增生方案:尿频、尿急等。
六、皮肤科疾病方案1.湿疹方案:潮湿瘙痒、皮疹等。
2.银屑病方案:鳞屑、红斑等。
3.皮疹方案:红点、丘疹等。
皮肤科 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皮肤科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47-2012)。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季常见。
皮损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颜面及四肢远端一般不发生。
风热疮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或前驱斑,母斑中央有自愈倾向,而边缘有活动性。
母斑出现后2~21天(多数在1~2周)继发斑(子斑)成群发生,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颈部等衣服遮盖的部位。
皮损具有多发性、对称性的特点。
典型者的皮损为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鳞屑性斑丘疹。
经典的继发斑有两种主要类型,并可同时存在:①类似母斑的皮损,但比母斑小,最大直径<2cm;②红色丘疹,较小,表面常无鳞屑,随病程进展,其数目增多,并向周围扩散。
风热疮的继发斑一般可持续2~10周。
中心先自愈,边缘红斑上覆以鳞屑,称为领圈状脱屑,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有自限性,很少复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本病好发于10~40岁,春秋季多见。
(2)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心端,面部、小腿一般不受累。
(3)少数病例发疹前1~2周可有全身不适、头痛、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4)皮疹初起为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略高起,被覆糠秕样鳞屑,称为母斑或先驱斑,常为1个,多位于胸、颈、腹、背或四肢等处。
(5)母斑出现1~2周,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相继出现大批形态与母斑基本相同、但较母斑较小的继发斑。
特征性继发斑的直径是~2cm的圆形或卵圆形斑,淡红色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有细薄的糠秕样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
黄水疮(脓疱疮)中医诊疗方案
黄水疮(脓疱疮)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皮肤性病学》[1](杨志波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出?版)核实就是2010版还就是2010年出版(1)皮损为浅表性水疱、脓疱,周围红晕,易破溃、糜烂、结痂,脱痂后遗留淡褐色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易接触传染,有自家接种性得特点。
(3)好发于儿童,成人亦可感染。
夏秋季多见。
(4)自觉微痒,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皮肤性病学》[2](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多见于夏、秋季节,尤以夏末秋初多见,好发于儿童。
(2)皮疹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部位,患痱子、异位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者易发。
(3)损害为成群或散在分布黄豆大小之脓疱,初发时可为水疱,疱壁薄,破后糜烂结黄色痂,疱周有红晕。
有些表现以大疱为主者称大疱性脓疱疮,其特征表现为脓汁沉积于疱底,形成半月形外观。
(4)自觉有不同程度瘙痒。
(5)重者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可引起败血症或肾炎。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多,脓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医皮肤性病学》(杨志波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出?版)、1。
暑湿热蕴证:脓疱多而密集,色黄,四周有红晕,破后糜烂面鲜红;或有发热。
多有口干、便干、小便黄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
脾虚湿滞证:脓疱少而稀疏,色淡黄或淡白,四周红晕不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白无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暑湿热蕴证治法:清暑利湿解毒①推荐方药:清暑汤加减、药物组成:连翘、天花粉、赤芍、金银花、甘草、滑石、车前草、泽泻等、如壮热者,加黄连、黄芩、山栀子、马齿苋、藿香。
面目浮肿者加桑白皮、猪苓、金钱草等。
或者具有清暑利湿解毒功效得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白疕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l (一)疾病诊断 l 1.中医诊断标准 l 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
实践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北 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 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编,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 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状如云母。鳞 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
2.次要疗效指标:中医主要临床症状指标根据不同证型有所不同。血 热证:包括皮疹颜色、皮疹灼热感、瘙痒程度和心烦易怒程度4项。血 燥证包括鳞屑程度、瘙痒程度和口干舌燥程度3项。血瘀证包括皮疹颜 色、皮疹浸润程度、瘙痒程度和舌下络脉情况4项。每个中医症状的评 分按照从轻到重分为0、3、5、7分,每个中医证型的中医症状积分为 各项积分之和。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出版)。 (1)好发于头皮、背部、四肢伸侧及臀部。 (2)早期常夏愈冬发,或夏轻冬重,少数病例则相反。 (3)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粟粒至绿豆大,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
上覆银白色厚鳞屑,将鳞屑刮除后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之见点 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呈点滴状、地图状、钱币状、环状等排列。临床分进行 期、稳定期和退行期。进行期可出现同形反应。 (4)部分病例粘膜受累,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 无鳞屑。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 (5)甲病变表现为甲板的点状凹陷、甲下角化过度及甲剥离等。头发为束状发。
1.主要疗效指标: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 (Fredriksson TPU. Severe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 .Dermatologica,1978:157(4):238-224),观察内容包括患 者用药前后的皮损面积、红斑、浸润及脱屑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跖疣中医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2.脾虚湿蕴证:面部黄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
神疲纳少,脘腹胀闷;或月经量少,带下清稀;舌象:舌质淡微胖,苔薄微腻,脉濡细。
3.肾阴不足证:面部斑片呈黑褐色,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状如蝴蝶。
腰膝酸软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月经不调;舌象:舌红、苔干或少苔;⑤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中成药1.肝郁血瘀证治法:疏肝活血.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当归、赤芍、白术、茯苓、青皮、陈皮、丹参、红花、香附、生地黄、栀子、甘草等。
加减:胁胀胸痞,烦躁易怒加枳壳、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乳房胀痛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
中成药:逍遥丸。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化湿.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薏苡仁、扁豆、砂仁、生地黄、红花、甘草等。
加减:脘腹闷胀者加苍术、厚朴;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斑色深褐加莪术、凌霄花。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3.肾阴不足证治法:滋补肾阴。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生地黄、玄参、天花粉、知母、山萸肉、淮山、茯苓、丹皮、丹参、菟丝子、甘草等。
加减:腰膝酸软无力加枸杞子;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者加生牡蛎、柏子仁、栀子、黄柏;月经不调加益母草,鸡血藤。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二)倒模面膜术治疗中药倒模面膜术每周实施1次,12次为1疗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平卧,用毛巾将理顺的头发包裹好,以利操作。
2.使用清洁剂或洗面奶清洁面部皮肤。
3.使用增白霜或中药按摩霜,增白霜可自选,或用丝白祛斑软膏,利用其治疗和润滑作用,作各种按摩手法治疗。
4.按摩手法:双颊螺旋式按摩:四指指腹在双颊由内向外作螺旋形按摩。
额肌弹拔:四指并拢,弹按上额部肌肉。
鼻旁推抹:由鼻根两旁至鼻唇沟转向两颊有节奏地推抹。
额部外抹:双手拇指指腹,由鼻根向上沿额至发际向两侧太阳穴外抹。
消除鱼尾纹:用双手小鱼际,轻贴眼外角皮肤,由内向外弧形揉摩。
眼轮匝肌圆形揉摩:用中指、食指指腹沿眼眶周围分别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环形揉摩。
口轮匝肌圆形揉摩:一手托住下巴,另一手作口周围圆形揉摩,然后两手交替。
下颏弹拔:双手指腹由下向上有节奏地弹拔下颏,如弹琴样。
双颊部颤抖:双手小鱼际从下颌骨向上颤抖双颊。
拍打双颊送气:双手指并拢,手心微凹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双颊.额部切叩:双手五指并拢,以尺侧有节奏地叩打额角.按摩穴位:颊车:双手食指点按。
迎香:双手食指点按.攒竹:双手拇指点按。
太阳:双手拇指点按。
上述12组手法,每组按摩30次左右,手法要求弱力、柔和、轻快、短时,时间约15min,再薄涂一层增白霜.5.用脱脂药棉将眼、眉、口及发际作保护性遮盖.6.取250~350g医用成型粉(煅石膏)加42℃~46℃的清水,调成糊状,迅速而均匀地倒于面部(鼻孔除外)而后盖以面罩.7.待面部模型冷却后掀起已凝固面膜脱模,再清洁面部.(三)针灸治疗1.针刺疗法:肝郁血瘀证:主穴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备穴为阴陵泉、肝俞、行间。
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连续7天1疗程。
脾虚湿蕴证:主穴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备穴为脾俞、上脘、下脘。
用补法.每日1次,连续7天1疗程。
肾阴不足证:主穴选太溪、三阴交,备穴为肾俞、阴陵泉。
用补法。
每日1次,连续7天1疗程。
2.耳针:可取耳穴内分泌、面颊、皮质下、心、肝、脾、肾、子宫等耳针。
或用耳穴压丸治疗:用王不留行压穴,胶布固定,每次选穴1~2个,2~3天换穴1次.3.艾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等.4.刺络拔罐:选取穴位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出血,然后用闪罐法拔罐,留罐5~1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四)外治法可根据病情选择外用中药祛斑霜剂如丝白祛斑软膏等、糊剂外搽、中药熏洗等。
(五)护理1.注意饮食营养,以水果、蔬菜等清淡食物为主,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应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应用太阳伞或太阳帽,从事野外工作或外出旅游,应涂防晒霜或防晒油膏。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分忧虑,勿过于疲劳,要有足够的睡眠,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4.合理选用化妆品,勿使用过敏、有毒副作用的产品,亦勿盲目应用一些虚假广告宣传的脱色剂。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皮损疗效评价标准;皮损评估量表:以MASI 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
皮损消退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痊愈:皮损消退率≥90%; 显效:皮损消退率≥70%,<90%; 有效:皮损消退率不足≥30%,<70%; 无效:皮损消退率<30%。
2、中医证候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症侯及临床症状消退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痊愈:治疗后主症、次症消退率≥90%; 显效:治疗后主症、次症消退率≥70%,<90%; 有效:治疗后主症、次症消退率≥30%,<70%; 无效:治疗后主症、次症消退率<30%。
(二)评价方法1.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 评分(表1)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 (MASI ) 用于评价黄褐斑的严重程度,评分方法如下:表1 MASI 评分表前额评分 =0.3×(D+H)×A右颧部评分=0.3×(D+H)×A左颧部评分=0.3×(D+H)×A颏部评分 =0。
1×(D+H)×AMASI总积分=以上分值总和2。
中医症侯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表2 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
8-94).(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
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5)可有血清I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illi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
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3)全身皮肤干燥史;(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二)证候诊断1.心脾积热证:脸部红斑、丘疹、脱屑或头皮黄色痂皮,伴糜烂渗液,有时蔓延到躯干和四肢,哭闹不安,可伴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指纹呈紫色达气关或脉数。
本型常见于婴儿期。
2.心火脾虚证:面部、颈部、肘窝、腘窝或躯干等部位反复发作的红斑、水肿,或丘疱疹、水疱、或有渗液,瘙痒明显,烦躁不安,眠差,纳呆,舌尖红,脉偏数。
本型常见于儿童反复发作的急性期。
3.脾虚蕴湿证:四肢或其他部位散在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或指纹色淡。
本型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反复发作的稳定期。
4.血虚风燥证:皮肤干燥,肘窝、腘窝常见苔藓样变,躯干、四肢可见结节性痒疹,继发抓痕,瘙痒剧烈,面色苍白,形体偏瘦,眠差,大便偏干,舌质偏淡,脉弦细.本型常见于青少年和成人期反复发作的稳定期。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脾积热证治法:清心导赤。
推荐方药:三心导赤饮加减。
连翘、栀子、莲子心、玄参、生地黄、车前子、蝉蜕、灯心草、甘草、茯苓等。
中成药: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花藤子颗粒等。
2.心火脾虚证治法:清心培土.推荐方药:清心培土方加减。
淡竹叶、连翘、灯心草、生地、白术、山药、薏苡仁、钩藤、牡蛎、防风、甘草等。
加减:皮损鲜红酌加水牛角、栀子、牡丹皮,瘙痒明显酌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眠差酌加龙齿、珍珠母、合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