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不同角度的重大误解典型案例及剖析

合集下载

怎么样理解可撤销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合同

怎么样理解可撤销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合同

怎么样理解可撤销合同中的重⼤误解合同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分为五⼤类,每⼀种类的合同都不尽相同,其中重⼤误解合同占主要地位,主要是指当事⼈意思表⽰不⼀致的情况。

那么,重⼤误解到底包含哪些特征与构成要件呢?接下来就跟店铺⼩编⼀起来看看相关的法律常识吧,希望⼩编能够帮助到您。

怎么样理解可撤销合同中的重⼤误解合同⼀、重⼤误解的合同所谓重⼤误解的合同,是指⾏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错误认识⽽使意思与表⽰不⼀致的合同。

《民法典》第⼀百四⼗七条【基于重⼤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基于重⼤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为,⾏为⼈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重⼤误解的特征在民法理论上,重⼤误解⼜称为错误,其情形有⼆:(1)意思与事实不⼀致;(2)意思与表⽰不⼀致。

按照德国法学家萨维尼的见解,前者为真正之错误,即动机错误;后者为⾮真正之错误,即法律⾏为之错误或直接称为错误。

重⼤误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1、误解是当事⼈认识上的错误。

该错误的产⽣是当事⼈的内⼼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

当事⼈的意思真实与其内⼼意思是⼀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意思的缺陷,使其对合同的内容等发⽣误解。

2、误解是当事⼈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

误解的对象是合同的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使当事⼈订⽴了合同。

合同的内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当事⼈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误解,才能够成为重⼤误解。

在订约的动机上,在合同⽤语的使⽤上,都可能发⽣误解,不能构成重⼤误解。

3、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的权利和义务。

基于当事⼈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因⽽,就必须影响到当事⼈的权利义务关系,给误解的⼀⽅当事⼈造成损失。

正是由于这样,法律才将重⼤误解作为合同相对⽆效的理由,授予发⽣误解的当事⼈以变更权或撤销权。

三、重⼤误解的构成要件重⼤误解⼀般以双⽅误解为原则,以单⽅误解为例外。

重⼤误解的构成要件如下:1、须有意思表⽰的成⽴。

重⼤误解系就意思表⽰⽽发⽣。

合同“重大误解”的裁判规则梳理(收藏)

合同“重大误解”的裁判规则梳理(收藏)

合同“重大误解”的裁判规则梳理合同的订立有重大误解情形时,原则上应按照《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和《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尽管《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71条作出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上述裁判规章看似清晰明了,但是在法律实务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当前我国法院对“重大误解”的认定在司法实践的态度如何?“重大误解”有那些构成要件?在订立合同时,如果一方当事人因缺乏某种专业知识,而对合同内容发生错误认识,是否应当认定为重大误解?为此,笔者对对涉及“重大误解”的裁判规梳理如下。

一、有关“重大误解”的法律规定经过法律检索,发现如下有关“重大误解”的法律、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这些规定或可以作为解读“重大误解”的依据或者重要参考。

1、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2009年修订)第五十九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2、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3、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二、有关“重大误解”的司法判例在对法律、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这里又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了有代表性的案例的裁判规则,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重大误解案例

重大误解案例

重大误解案例重大误解案例1996年8月10日,吉祥服装厂(被告)携服装样品到某市大华商厦(原告)协商签订服装购销合同。

大华商厦同意订货,并于当月16日签订了合同。

当时,吉祥服装厂称样品用料为纯棉布料,大华商厦主管人看后也认定是纯棉布料,对此没有异议。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吉祥服装厂向大华商厦提供按样品及样品所用同种布料制作的女式裙9000件,总价款为360000元。

一个月后由吉祥服装厂将货物送到商厦营业地,大华商厦按样品验收后于 1-5天内将全部货款一次付清。

8月25日,吉祥服装厂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将货物运送到了指定的地点,大华商厦验货后认为数量、质量均符合合同约定,于是按约定的时间向服装厂支付了货款。

但是,9月1日,有一位顾客购买此裙后认为不是纯棉布料,要求退货。

大华商厦立即请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后证实确实不是纯棉布料,里面含有15%的化纤成分。

大华商厦认为吉祥服装厂有欺诈行为,于是函告吉祥服装厂前来协商,要求或者退货或者每件成品降低价款10元。

吉祥服装厂则辩称:其厂业务员去南方某市购买此布料时是按纯棉布料的价格购买的,有发票为证,且当时拿样品给商厦看时,商厦也认为是纯棉布料,因而不存在欺诈行为,不同意退货,如果退货每件成品只能降低5元,为此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

此后,商厦主管人员调离岗位,此争议被搁置,直至次年9月26日,商厦才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全部制成品,并要求吉祥服装厂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问题提出」本案涉及到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的效力问题,同时涉及到如何正确区分欺诈和重大误解,另外,还涉及到(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行使问题。

「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民法通则》第61条第1款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

十个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典型案例及剖析民事合同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为实现一方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协议。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一方可能希望撤销合同,使其失效。

本文将介绍十个典型的可撤销民事合同的案例,并进行剖析。

1. 青少年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可被青少年本人或监护人请求撤销。

2.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等。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可被该人本人、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请求撤销。

3. 强迫或欺诈行为:当一方通过胁迫、欺诈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时,受害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4. 重大误解:当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关键信息缺失或误解,导致合同条款违反双方真实意愿,受害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5. 合同订立违法:当合同的内容或形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时,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6. 合同附加不合理条件:如果一方在合同中附加过于苛刻或不公平的条件,使得另一方难以承受,被附加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7. 严重不公平交易:如果合同中存在严重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削弱了一方的权益,被削弱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8. 不符合强制性规定:当合同的内容违反我国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时,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9. 合同履行变为不可能: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合同的履行变得不可能,双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10. 合同瑕疵:当合同的内容或形式存在严重瑕疵,影响了合同的有效性,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对于上述案例,当一方请求撤销合同时,法院将考虑合同成立时的法律规定、合同的实质内容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如果法院认定合同确实应当被撤销,将判决合同无效,并将双方的权益恢复到合同成立前的状态。

在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应当尽量遵守合同法律规定,并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如有任何疑问或争议,建议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咨询和辅导,以便保护自身权益。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重大误解案例与解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重大误解案例与解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重大误解案例与解析民事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双方在合同法律框架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然而,在日常的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解和误解。

本文将介绍十个关于可撤销民事合同的重大误解案例,并对其进行解析。

1. 误解: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可撤销。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撤销合同。

合同的撤销一般有双方协商一致、违约等情况。

在特定情况下,法院也可以判决合同无效。

2. 误解:撤销合同需要提前通知对方。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撤销合同,但通知对方并非必要条件。

合同的撤销可以通过书面通知、口头通知或者行为方式实施。

3. 误解:合同撤销后,双方需全部返还履行的义务。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6条规定,当事人撤销合同后,应当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返还已履行的合同义务。

但有些特殊情况下,如一方过失造成合同无效,另一方无需返还已履行的义务。

4. 误解:合同撤销后,双方无法恢复到撤销前的状态。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7条规定,当事人撤销合同后,应当恢复到撤销前的状态,即返还已履行的合同义务和相应的利益。

5. 误解:一方协商撤销合同,另一方必须同意。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合同的撤销一般需要当事人协商一致,但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如一方违约或者欺诈行为,法院也可以判决合同无效而撤销合同。

6. 误解:口头撤销合同无效。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合同的撤销可以通过书面通知、口头通知或者行为方式实施。

口头撤销合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但应尽量保留线索,以便雷同争议时提供证据。

7. 误解:合同一旦撤销,双方不再有任何纠纷。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规定,合同的撤销确实可以终止原有合同关系,但当事人之间可能会因为撤销合同产生其他的纠纷,如违约赔偿等。

不公平合同案例

不公平合同案例

不公平合同案例篇一:如何对待不公平合同如何对待不公平合同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大都知道,依法订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一经成立,即对各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但他们也许还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已经生效的合同,一方当事人也可以主张变更,甚至撤销。

1992年3月,王某与其所在村委会签订一份承包合同。

合同规定,村委会向王某提供六亩苹果园,承包期为十年;王某承包期内第一年免交承包费,第二年起每年交承包费1万元。

1997年初,王某向村委会提出:1992年签订果树承包合同时种植果树的村民少,市价较高,至199年时种植果树的村民增多,苹果市价大跌,1万元的承包费过高,要求调整,并拖着不交承包费。

于是,村委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王某如数交纳承包费。

法院经审理查明:由于近年来果树种植户猛增,苹果市价已由王某承包时的1.50元/斤跌至0.70元/斤,如按原合同履行,扣除所需费用和承包金额外,王某将不能盈利。

最后,受诉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双方签订的承包合同继续有效,但将被告王某每年应上缴的承包费自1997年1月1日起调减为每年4000元。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人民法院依据客观实际情况以判决方式对承包指标进行合理的变更的作法是正确的。

在经济生活中,有的承包人为了取得承包权,违背客观实际,盲目地提高指标,导致指标明显过高无法履行;或者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按原承包指标履行来看已经过高或者过低。

对于因此而发生的承包合同纠纷,法院应以调解的方式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实事求是地确定合理指标,一般不应否认合同效力。

对达不成协议,双方又均要求维持合同的,可以适当变更指标。

最高人民法院198年4月发布的《关于审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承包指标的调整,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的,由法院依法判决。

承包指标过高可以调减,承包指标过低当然也可以适当提高。

下面这个案例反映的正是承包指标过低而予以提高的情形。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重大误解——典型案例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重大误解——典型案例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重大误解——典型案例剖析民事合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文书之一,用于规范双方权益和义务关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对撤销民事合同的理解存在一些误解。

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详细讨论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重大误解,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第一个误解:任意撤销合同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自己不满意合同内容或者改变了主意,就可以随意撤销合同。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合同的撤销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或者经过法院判决。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规定了一方单方撤销合同的情形,但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个误解:口头撤销合同有些人可能认为,口头表达撤销意愿就可以解除合同。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成立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定条件,必须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具有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效力。

因此,要撤销合同,双方必须经过书面协商或者通过法院的判决。

第三个误解:合同一经签订就无法撤销有些人可能认为,一旦签订了合同,就无法再撤销了。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撤销并不是完全不可逆转的。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无力履行合同,或者违背了合同的约定,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同时,一些特定的合同还存在法定的撤销条件,双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进行撤销。

第四个误解:任何合同都可以撤销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想要撤销合同,就可以随时进行。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撤销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合同中,法律规定了必须经过法院批准才能撤销合同,例如婚姻、财产转让等合同。

第五个误解:任何理由都可以撤销合同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找到一个理由,就可以撤销合同。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撤销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依据,不能随意主观判断。

例如,一方违背了合同的约定,或者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第六个误解:撤销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对方有些人可能认为,想要撤销合同,只需要自己私下进行,不需要提前通知对方。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不同情况的典型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不同情况的典型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不同情况的典型案例及剖析引言:民事合同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有时需要撤销合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撤销民事合同的情形可以多种多样。

本文将分析并剖析十个不同情况下的典型案例。

一、因买卖合同中的虚假陈述撤销合同:案例:小明以国内某网站的广告为依据购买了某款手机,但收到的并非广告中所述的产品。

分析: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卖方在合同中作出虚假或误导性陈述,买方在发现真相后有权撤销合同。

二、因劳动合同中的违法行为撤销合同:案例:某公司在录用小红时,与其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但在工作期间逼迫小红加班超时。

分析: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无权要求劳动者加班超时,雇主的违法行为是撤销劳动合同的合理理由。

三、因合同中的隐蔽瑕疵撤销合同:案例:小刚购买了一辆二手车,但在购买后发现车辆存在重大故障,而卖方在合同中没有主动告知。

分析:合同法规定,卖方在合同中对存在的隐蔽瑕疵未作明确告知,买方有权撤销合同。

四、因不公平合同条款撤销合同:案例:小芳在购买保险时,发现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或不合理的条款。

分析:合同法规定,合同条款不得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现不公平合同条款,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

五、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可抗力撤销合同:案例:由于自然灾害,小李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分析:合同法规定,当合同履行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实现时,当事人可撤销合同。

六、因债务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撤销合同:案例:小华与一名精神病患者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后者被宣告无行为能力。

分析: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债务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债权人有权撤销合同。

七、因误解合同内容撤销合同:案例:小王在签订了一份租房合同后,发现实际合同中的租金高于自己原本的理解。

分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合同成立时当事人之间发生了重大误解,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

八、因恶意串通撤销合同:案例:小张作为投标人参与了某个招标,并与相关人员串通,违反了公正、公平的原则。

普法系列:关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解

普法系列:关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解

普法系列:关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解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条文理解1、民法典-民法总则对基于重大误解、一方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仅是“可撤销”,而删除了“可变更”,但并不妨碍当事人私下协商的变更。

2、关于第149条规定的基于第三人实施的欺诈而生的撤销权,需要受欺诈人的向对方不属于善意即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行为时,受欺诈人才能行使撤销权。

而就胁迫而言,由于其侵害情节较欺诈更重,法律应对受胁迫方赋予更高的保护,因而在胁迫下不再要求受胁迫方的相对人是否善意,故第150条将一方胁迫与第三人胁迫放在一块进行规定。

3、第151条规定的显失公平,包括了乘人之危的情况。

4、撤销权适用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第152条就撤销权消灭期间按照不同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第541条、第1052条、第1053条也就个撤销权行使期间进行了明确规定。

5、第265条第2款规定的农村集体成员撤销权,并没有限定集体成员人数的限制,原则上每个成员都可以提出请求。

第280条第2款规定的受侵害业主的撤销权也是如此。

6、第538条、第539条分别就债务人无偿处分、有偿(明显不合理低价卖出、明显不合理高价买入)处分下债权人的撤销权作了规定。

无偿处分下,不要求受让人善意,只要处分行为影响了债权人实现其债权,债权人即有权申请撤销。

有偿处分下,增加了相对人为恶意的条件,即债务人处分行为的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债务人的行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

另需说明,如何认定“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需结合债权情况、债务人责任财产状况等在个案中具体判断,不可僵化理解。

7、第1052条第2款规定的“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起算,更改了婚姻法规定的“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且根据该条的规定,有权撤销的机关为人民法院,不再包括婚姻法规定的婚姻登记机关了。

7.2016-2018十大争议典型案例分析(江苏高院)

7.2016-2018十大争议典型案例分析(江苏高院)

【法官点评】
•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劳动合 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 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 而且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负有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义务, 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权和生存权。
服从工作安排为由,对周某作出记小过处罚。第二天,公司再次安排周某协助安装自动流水线设备,周某仍拒绝。同日,公司再 次对周某作出记小过处罚。 • 12月1日,周某再次拒绝工作安排,公司当日作出记大过处罚。12月2日,公司就周某不服从工作安排找其谈话,希望周某不要继 续消极怠工。后公司经上报工会,于12月3日以周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连续四天消极怠工为由向周某作出解除决定。 • 周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对其仲裁请求未予支持,周某遂诉至法院。 • 法院认为,周某的岗位职责虽然是维修、保养流水线,但安装属于其工作内容的合理延伸。在周某连续怠工且多次受处罚的情况 下,电子公司依据规章制度及法定程序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法院遂判决驳回周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点评】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 项规定的情形的,有权要求与用人单位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双方已经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 应视为劳动者做出了选择。
• 本案旨在提醒劳动者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在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可以及时向用人单位提 出。即便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没有提出,也不用担心,在本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仍有选择续订无固定期 限劳动合同的权利,实际权益并没有丧失。
围,医嘱平时接触、饮食一般不传染。 • 2017年11月29日,电子公司通知王某继续脱岗治疗,治疗期间支付病假工资,待指标恢复正常后再返岗。 • 后王某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裁令电子公司按正常工资标准补发强制休假期间的工资。仲裁委认为电子公司强制王某休病假的依据

民法典合同重大误解可撤销的情形

民法典合同重大误解可撤销的情形

民法典合同重大误解可撤销的情形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法典合同重大误解可撤销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中的重大误解是一种可以撤销合同的情形。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重大误解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重大误解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重大误解案例及剖析民事合同是民商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确保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法律规定的误解,常常出现合同解除的争议。

本文将从可撤销民事合同的角度,揭示十个重大误解案例,并进行详细剖析。

一、误解案例1:合同一经签订即不可撤销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合同一旦签订,就无法撤销。

然而,在民事法律制度下,存在一些可以撤销的情况。

例如,合同当事人有任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受到欺诈、胁迫等行为的影响,就可以要求合同撤销。

二、误解案例2:撤销合同必须经过法院判决实际上,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解除合同,无需通过法院判决。

当然,如果协商解除存在争议,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的判决。

三、误解案例3:合同一经履行,就无法撤销即便合同已履行一部分或全部,依然可以撤销。

例如,如果合同一方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存在重大瑕疵,对方有权要求合同撤销。

四、误解案例4:撤销合同必须退还全部利益合同撤销的原则是一方撤销合同后应当返还对方已经取得的利益。

但并非所有情况都要求退还全部利益,法律对此进行了限制。

例如,受害人可以要求返还自己受到的损失,而不必全额退还对方已经获得的利益。

五、误解案例5:合同一经撤销,恢复原状是责任方的义务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一经撤销,恢复原状的责任由双方共同承担。

即使一方主动提出合同撤销,也需要配合对方的返还义务,共同恢复合同前的状态。

六、误解案例6:双方协商撤销合同时,不需要书面协议虽然双方可以协商撤销合同,但考虑到涉及财产权益,还是应当采取书面协议形式。

书面协议能明确双方协商撤销的意愿,有利于防止后续纠纷的产生。

七、误解案例7:一方撤销合同后,对方必须立即返还利益实际上,合同撤销后返还利益的时间可以由双方自行协商。

如果一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返还利益,对方应当给予合理的时间安排。

八、误解案例8:撤销合同必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撤销合同并不意味着一方违约,因此不必支付违约金。

民法典规定下十个典型可撤销民事合同案例的剖析

民法典规定下十个典型可撤销民事合同案例的剖析

民法典规定下十个典型可撤销民事合同案例的剖析在民法典的规定下,可撤销民事合同的相关条款得到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合同与法律条款不符的情况,这些合同就可以被撤销。

本文将从十个典型案例入手,详细剖析可撤销民事合同的情况。

案例一:误解小明和小红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然而在签订合同时,小明并不知道房屋的实际状况。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小明才发现房屋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合同成立时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合同可以被撤销。

小明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案例二:欺诈某公司向小张推销一种产品,称其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并具有神奇的疗效。

然而,在购买并使用产品之后,小张发现其实效果并不如公司所宣称。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合同成立时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情况下,合同可以撤销。

小张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退还购买款项。

案例三:重大过失小王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小李,然而在签订合同时,小王没有向小李说明房屋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小李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合同成立时一方存在重大过失行为的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小李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合同,并请求对方赔偿损失。

案例四:签订无效小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表某公司与小陈签订了一份合同。

然而,在签订合同时,小刘并没有取得该公司的有效委托证明文件,其代表资格存在问题。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代理人没有合法代表资格的情况下,合同是无效的。

小陈可以要求合同无效,不再履行相应的义务。

案例五:不公平对待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然而合同中明显存在对乙方不公平的条款,例如租金飞涨、不合理的违约金等。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合同涉及的权益存在明显不平等的情况下,乙方可以要求合同无效,以保护自身的权益。

案例六:无法履行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然而在合同成立后,租赁物发生了意外事故,无法按合同约定进行租赁。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因不可抗力或者第三人的原因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合同可以被撤销。

合同法十大案例

合同法十大案例

合同法十大案例合同法案例分析某照相器材商店购进一批新型相机,每部定价为2998元。

售货员在制作标价牌时,误将2998元标为1998元。

某日,顾客A入店,发现在别处卖近3000元的相机在这里只卖1998元,遂一下买了两部。

事后,当售货员再次去库房取货时,才发现每部少收了1000元。

商店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A,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

A称,自己买回两部相机是付了钱的,买卖已成交,岂有退货之理;再说,其中一部相机已以2600元卖给了同事B,还要看B是否愿意退货。

商店按A所指找到B,B也拒绝了商店的要求。

商店遂以A、B为被告至法院,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

试分析:(1)商店与A之间民事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如何?(2)商店对A、B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分析思路:商店与A之间发生的照相机买卖这一民事行为,因商店在要约过程中存在意思表示的错误,所以属于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所以,商店对A的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

但商店对B的同样诉讼请求不能成立,因为商店与B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即使商店行使撤销权,导致A转卖照相机予B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B也可依善意取得制度获得照相机的所有权。

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

钱某因结婚用钱,情急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得款10000元。

孙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20000元,双方约定将该古董押给李某,如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所有。

在赵某外出打工期间,其住房有倒塌危险,因此房与钱某的房屋相邻,如该房屋倒塌,有危及钱某房屋之虞。

钱某遂请施工队修缮赵某的房屋,并约定,施工费用待赵某回来后由赵某付款。

房屋修缮以后,因遇百年不遇的台风而倒塌。

年末,赵某回村,因古董和房屋修缮款与钱某发生纠纷。

请回答下列问题:(1)钱某与孙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2)孙某能否取得该古董的所有权?为什么?(3)孙某将古董当给李某,形成何种法律关系?(4)孙某与李某之间约定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所有,该约定效力如何?为什么?2、甲公司中止履行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3.甲公司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4.丙公司能否行使留置权?为什么?分析思路 1.有效。

合同法的经典案例解析

合同法的经典案例解析

合同法经典案例解析一该古董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案情介绍李某本人酷爱收藏,并且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

其家中收藏有一商代酒杯,但由于年代太久远,李某无法评估其真实价值,而只能大略估计其价值在10万元以上。

某日,李某将其酒杯带到一古董店,请古董店老板鉴赏,店老板十分喜欢该酒杯,并且知道其价值不下百万,于是提出向李某买下该酒杯,出价为50万元。

李某对此高价内心十分满意,但仔细一想,心知该酒杯价值绝对超过50万,如果拍卖,超过百万也有可能。

但苦于拍卖成本过高,自身也没有条件拍卖。

于是,李某心生一计,同意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待日后古董店老板高价卖出后再主张合同可撤销,要求变更合同。

结果,古董店老板通过拍卖,酒杯被卖到1000万元。

此后,李某向法院主张合同显失公正,要求古董店老板至少再补偿900万元。

试分析: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合同是否成立,是否有效2.李某的请求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为什么3.法院应如何处理评析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并且一致,合同有效。

2.没有法律依据。

我国《合同法》规定,显示公正的合同属于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本案中的买卖合同不属于此种情况。

首先,李某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虽然他不知道酒杯的真实价值,但内心已经知道其价值绝对超过50万元,在此情况下他仍然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法律上就应该推定其意思表示真实有效,而不属于因缺乏经验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形;其次,李某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事后主张合同变更,因此当然不存在被骗或者失误的情形,相反,李某心知肚明,不属于合同显失公正;再次,李某主张合同显失公正属于恶意,不应得到支持。

3.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法院不应支持李某的请求,应认定合同有效。

撤销权与代位权的行使案情介绍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

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

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倍,至同年9月12日本息一起付清,甲公司为乙公司出具了借据。

民法典“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点汇总+解读+参考案例(干货收藏)

民法典“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点汇总+解读+参考案例(干货收藏)

民法典“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点汇总+解读+参考案例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也有相应体现,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有一定特殊性,此文不作阐述。

一、民法典条款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基于第三人欺诈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二百六十五条第二款【农村集体成员撤销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1、因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1)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第1项、《合同法》第54条第1项的规定,因重大误解成立的民事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造成较大损失的意思表示。

(3)根据《民通意见》第71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应当具备如下条件:A.当事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有错误认识。

这些内容包括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

如对价格的误解:明明某照相机的价格为7998元,但是营业员看错了标签,将其以1998元的价格出售;再如对数量的误解:明明是一只手表5万元,营业员却以一对手表5万元的价格出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机的错误认识一般不成立重大误解。

如意图转售而购物,后来动机不能实现,不得以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前一购物行为。

B.表意人基于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C.误解因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并非因受他人的欺诈或不正当影响造成。

重大误解一般是因行为人的过失行为造成,如果是由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行为人无权要求撤销。

D.这种行为后果造成了表意人较大的损失。

从维护交易安全出发,如果没有造成较大损失,应当认定行为有效,而不认为是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基于重大误解而为行为的当事人,对于因变更或撤销民事行为而导致的相对人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注意重大误解所为民事行为与合同解释的区别。

重大误解中的表示行为是明确的,即从外观上看不存在歧义,只是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之间有差别。

而合同解释则主要是对表示行为本身存在不同的理解。

另外从鼓励交易的原则出发,也首先应当按照合同解释处理,只有在合同解释处理不了时,才按照重大误解处理。

因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1)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实施的民事行为。

合同的重大误解有哪些情形

合同的重大误解有哪些情形

合同的重⼤误解有哪些情形合同的重⼤误解有哪些情形,关于这个问题,店铺⼩编为你整理了以下资料,如果你想知道关于“合同的重⼤误解有哪些情形”这个问题,相信看过下⽂关于这⽅⾯的知识,⼀定会对“合同的重⼤误解有哪些情形”有所了解,跟着⼩编⼀起往下看吧。

⼀、如何认定合同签订重⼤误解所谓重⼤误解,根据最⾼⼈民法院关于贯彻执⾏(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问题的意见第71条规定,是指⾏为⼈因对⾏为的性质、对⽅当事⼈、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为的后果与⾃⼰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损失的⾏为。

构成重⼤误解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了重⼤误解。

如果仅仅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发⽣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的及双⽅当事⼈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误解。

(2)误解⼈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

即误解⼈的误解与其意思表⽰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误解是由误解⼈⾃⼰的过错造成的。

这也是误解和欺诈、胁迫及乘⼈之危的主要区别之⼀。

即误解⼈的错误认识不是源于对⽅当事⼈的遗错⾏为,⽽是由于⾃⼰的不谨慎。

(4)误解是误解⼈的⾮故意⾏为。

在此不允许当事⼈以重⼤误解为借⼝,⽽实属于故意或重⼤过失的⾏为来撤销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误解订⽴的合同,当事⼈⼀⽅(误解⼈)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因此,当事⼈既可以申请⼈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合同内容,也可以申请其撤销合同。

另外,撤销权的⾏使还可以通过协商的⽅式进⾏,如果对⽅未反对撤销权⼈作出的撤销合同的意思表⽰,则可以直接发⽣撤销合同的后果。

由于可撤销的合同属于效⼒未定的合同,因此误解⼈⾏使撤销权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使,否则撤销权消灭,可撤销的合同变为有效的合同。

为此,(合同法)第55条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合同成⽴之⽇起1年内没有⾏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或者以⾃⼰的⾏为放弃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撤销民事合同中的十个不同角度的重大误
解典型案例及剖析
民事合同是个人、法人之间根据平等自愿的原则约定,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在实践中,由于法律知识的不足或对合同法规定的误解,会导致当事人对可撤销民事合同产生重大误解。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结合典型案例对这些误解进行分析和剖析。

一、合同独立性误解
合同独立性是指当事人所订立的合同是独立存在的,即便其他合同无效,也不影响该合同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当事人认为多个合同之间具有依赖关系,一旦其中一个合同无效,其他合同就会受到影响。

例如,某甲与乙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同时签订了停车位使用合同。

当甲认为房屋租赁合同无效时,误以为停车位使用合同也无效。

实际上,停车位使用合同是独立存在的,与房屋租赁合同无关。

二、合同主体误解
有些当事人认为签订合同时必须是个人,而不是法人,否则合同无效。

例如,某公司在与个人签订合同时认为对方是法人,因此认为该合同无效。

实际上,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由个人和法人进行订立,不因当事人的身份不同而使合同无效。

三、合同形式误解
合同形式是指合同订立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要求。

例如,某甲与乙口头约定了买卖合同,后来甲主张该合同无效,因为它不具备书面形式。

实际上,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合同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不必委托于书面。

四、合同内容检验标准误解
合同内容检验标准是指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例如,某甲与
乙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了“租户必须每月支付一万元租金”。

后来甲认为合同无效,因为租金过高违反了价格调节规定。

实际上,合同自由原则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受到保护,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是有效的。

五、合同期限误解
合同期限是指合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有些当事人误以为只有在合同期限
内才能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

例如,某甲与乙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期限为一年。

当甲认为该合同无效时,误以为没有等到合同期限满之前就可以解除合同。

实际上,合同期限仅规定了合同的最长存续时间,并不影响当事人在合同期限内依法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

六、合同解除条件误解
合同解除条件是指合同中约定了何种情况下合同可以解除。

有些当事人误以为
只有约定明确的解除条件才能解除合同。

例如,某甲与乙签订了租赁合同,当甲认为乙违反了租赁合同的约定时,误以为只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行为才能解除合同。

实际上,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条件的约定自由,可以包括明示和默示的约定。

七、违约责任误解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有些当事人误以
为只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才能追究违约责任。

例如,某甲与乙订立了货物销售合同,当甲认为乙未按合同约定交付货物时,误以为只有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责任才能要求赔偿。

实际上,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违约责任。

八、撤销民事合同条件误解
撤销民事合同条件是指要求当事人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行使撤销权利。

有些当事人误以为只有在合同期限内或者合同未履行之前才能撤销合同。

例如,甲与乙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试用期,合同期限为一年。

当甲认为乙在试用期内表现不佳时,误以为只有在试用期内才能行使撤销合同的权利。

实际上,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对合同有正当理由认为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明显无力履行合同义务,可以随时行使撤销合同的权利。

九、撤销民事合同方式误解
撤销民事合同方式是指要求当事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行使撤销权利。

有些当事人误以为只有书面形式才能行使撤销权利。

例如,某甲与乙签订了服务合同,后认为该合同存在重大瑕疵,误以为只有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对方才能行使撤销权利。

实际上,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行使撤销权利,不必委托于书面。

十、合同解释误解
合同解释是指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解释。

有些当事人认为只有通过一定的解释方式才能达成一致。

例如,某甲与乙在合同中约定了“买方负责运费”,当甲认为该条款不明确时,误以为只有确定解释运输方式或者运费才能解释条款。

实际上,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解释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可以根据合同的目的和合同诊断标准进行解释。

综上所述,可撤销民事合同中存在十个不同角度的重大误解。

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希望能够提高当事人对合同法的认识和理解,避免因误解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