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胃癌诊疗指南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2017年,将迎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秉承“传承创新,携⼿同⾏”的理念,《医师报》特策划CSCO 20周年系列报道,探讨“CSCO现象与精神”。
向科学致敬,为医学献礼!我国是全球范围内的胃癌⾼发国家。
由于胃癌具有东西⽅⼈群的异质性,在发病原因、流⾏病学特征、分⼦⽣物学⾏为、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策略和预后等⽅⾯有很⼤不同,国外胃癌指南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胃癌的诊疗特点。
另⼀⽅⾯,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医疗技术、政策等⽅⾯存在很⼤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部切实符合中国国情、贴近中国胃癌诊疗特点,兼顾我国东西部之间医疗发展⽔平的差距,同时⼜能涵盖国内外胃癌诊疗进展和指明胃癌未来研发⽅向的指南。
因此,CSCO邀请⼗多位国内胃癌各⼤亚专业包括外科、内科、放疗、影像、内镜、病理等权威专家参与《CSCO胃癌诊疗指南》编写,从闭门会议组织编写、审稿、定稿到⾸次发布历时整整⼀年。
指南内容分诊断、综合治疗、随访及附件四⼤部分,其中诊断部分明确提供了胃癌诊断的基本原则,从影像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分⼦分型四个⽅⾯进⾏了建议。
对于不同分期、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随访,指南也从随访时间和内容提供了详细的建议。
附件内容⽅⾯涵盖了胃癌临床分期(第7版和第8版TNM分期)、胃癌CT分期征象及报告参考、胃癌超声内镜分期、胃癌病理诊断(包括病理分型、⼤体分型、组织学分类、淋巴结分组)、胃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胃癌HER2检测流程与评价标准、常⽤全⾝治疗⽅案等临床⼯作中经常需要查阅的内容,为临床⼯作提供⽅便。
胃癌综合治疗部分是指南的主体,基于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分型等分层论述提供了全⾯的治疗策略,内容分为⾮转移性胃癌治疗和复发转移性胃癌治疗两部分,⾮转移性胃癌治疗从早期胃癌,可⼿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和不可⼿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三个⽅⾯阐述,复发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从晚期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和复发或单⼀远处转移胃癌的综合治疗⼆个⽅⾯阐述。
胃癌诊治指南(权威)

(M0)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
根治术前评估:
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
2.经胃壁内扩展至十二指肠或食管的肿瘤分期取决于包括胃在内的这些部位的最大浸润深度。
3.pN0指所有被检查的淋巴结均为阴性,而不论被切除和检查的淋巴结数目有多少。
第五部分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的原则:
辅助放疗前检查:常规生化,胸/腹部CT,盆腔CT(如术后化疗前未查),同位素肾图检查。辅助化疗和放化疗联合增敏中,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
支持治疗方式:
·梗阻:支架、手术、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放疗
·营养:肠内营养、营养指导
·疼痛控制:放疗和/或药物
·出血:药物、内镜治疗、手术或放疗
原则:
对于转移性胃癌,尽管没有形成公认的标准方案,一些方案得到了III期试验的证实,可被用于胃癌的一线化疗。以下列出的方案包括了一些II期试验推荐的方案,未在III期试验中得到验证的方案可能并不优于DCF或ECF方案。最近的III期研究证实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若未用过CPT-11及多西紫杉醇,这两种药物的单药治疗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
R2:切缘肉眼阳性。
·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腹膜种植或远处转移
无法完全切除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D2淋巴结清扫:
D0: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未完成第一站淋巴结;
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站淋巴结;
胃癌病(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病(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胃癌病(TCD编码:BNA007)。
(二)西医病名:胃癌(ICD-10编码:C16.900)。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以及《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等。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4)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1.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2.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医院胃癌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胃癌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胃癌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病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胃的癌前期病变等。
2.症状:(1)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发热、水肿等;(2)癌肿溃烂所致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3)胃充盈不良或排空障碍引起的腹部饱胀、厌食、呕吐等;(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转移引起的相应表现。
【物理检查】1.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
2.中晚期癌可有上腹压痛及肿块。
3.晚期或转移所产生的体征,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前列腺或卵巢肿大、恶液质等。
部分病人可有伴癌综合征表现。
【辅助检查】1.胃肠X线检查: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为浅表型和凹陷型;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为蕈伞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2.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1)早期胃癌胃镜所见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又分为隆起表浅型、平坦表浅型、凹陷表浅型)和凹陷型,各型亦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中晚期胃癌分为隆起型和凹陷型。
(2)胃镜检查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及刷取细胞作病理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超声胃镜检查可显示癌肿浸润深度层次及邻近转移。
3.胃液检查:胃液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
胃液分析对诊断意义不大。
4.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I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胃镜及活检。
2.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慢性胃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
切除包括根治、姑息性切除,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可行分流手术解除梗阻。
2.化学疗法:主要用于胃癌术前、术中、术后和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
胃癌中医诊疗指南

胃癌中医诊疗指南1.胃癌疗法及民间偏方2.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胃癌诊疗规范的治疗4.得了胃癌,该如何治疗?5.胃癌中药药方?胃癌疗法及民间偏方胃癌的病因较为杂,中医认为,胃癌发病因素有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损伤、气结痰凝。
明张景岳认为病因病机为"阳虚不能化"与"气结不能行",说明脾胃虚寒,阳气不化,气结于内。
气结则血行阻滞,形成血淤。
清《景岳全书发挥》指出:"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淤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出,渐至食下即吐而反胃矣。
"总之,产生反胃膈塞不通之证有气结、热结、淤血、食积及脾胃虚寒等说。
中国癌患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胃癌,它终会在中医治疗中被清除出人体的。
这里介绍是治疗它的祖传医方。
秘方之一:猕猴桃根200克,蛇葡萄根50克,半枝莲50、水杨梅150克,白茅根25克,凤尾草25克,半边莲25克。
以上各味共煎水服之。
秘方之二:半枝莲30克,石打穿30克,龙葵50克,蛇莓50克,蜀羊泉45克。
以上龙葵先煎5~8小时后加入各药混合用水煎服之。
秘方之三:陈皮15克良姜10克荜拨10克炮姜25克肉桂2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厚朴10克枳壳15克海藻15克牡蛎15克乌贼骨15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川军15克熟地20克党参30克元明粉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用于胃癌早期。
秘方之四:茵陈30克莪术15克三棱15克海藻15克牡蛎15克附子15克肉桂15克党参30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内金10克仙鹤草30克斑蝥5个滑石20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川军10克元明粉10克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用于胃癌早期。
秘方之五:陈皮15克半夏15克莪术15克三棱15克海藻30克牡蛎15克水蛭9克乌赋骨15克乌药15克花粉15克麦冬15克肉桂15克干姜15克枳壳15克皂角10克川军15克槟榔30克二丑30克元明粉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两次。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1 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1.1.1.1.1.24 诊治流程图拟诊胃癌病胃癌门继续随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及内镜等检组织或病理学检排除诊确定诊可切不可切可切除性评高级别上皮内瘤部分早期胃粘膜内中晚期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随访5 诊断依据5.1 病因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1.1.1.1.1.2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胃癌诊疗方案

胃癌诊疗方案一、概述: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排肺癌之后位居第二,为消化系恶性肿瘤之首。
国外文献统计胃癌占消化道肿瘤50%,国内报道占62%。
日本、中国、智利等国为世界上胃癌高发地区,在中国,XX的XXX 地区、XX地区、X东半岛、胶东半岛、XX沿海及XX沿海等地为胃癌高发区,近20余年来,胃癌男女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美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已分别下降了60。
2%和35.5%,以八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相比,我国XX胃癌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分别下降了10%和5%。
据认为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冰箱的普遍使用及食品保存条件的改善有关。
胃癌约70%发生在4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6:1.癌的部位性别比也有差异,部位越高差别越大,如贲门部癌为4:1,幽门部癌为1.5:1.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也居全身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
最X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胃癌死亡率70年代为19.54%,90年代为25.16%,上升了28.76%。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病史采集1、胃癌早期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类似胃炎等非特异的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返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
2、随着病情的发展,日渐出现明显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进行性贫血、甚至呕吐、上腹部包块,此时诊断为胃癌并不困难,但治愈的可能性已经太小,因此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重视胃癌早期所出现的非特异性疗状。
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检查:(1)以往无胃病史而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或已有长期溃疡病史而近来症状明显或疼痛规律性改变者,特别是40岁以上患者;(2)有胃酸减少或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史者须定期系统检查;(3)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X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有无营养不良、贫血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腹部有无压痛、饱满、紧张感、能否触及包块:3、直肠指检。
胃癌诊治指南

胃癌诊治指南简介· 胃癌的发生由外源性因素与机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①外源性因素:饮食因素,如某些致癌因素如N-亚硝基化合物、苯并芘等发挥致癌作用;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EB病毒也在胃癌发病中占重要的地位。
②内源性因素包括机体的免疫系统和遗传背景等。
·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
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消瘦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泻,吞咽困难等。
出现腹部肿块、上腹压痛,脾肿大和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盆腔转移等体征。
另外胃癌还有一些并发症和伴癌综合症。
·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其发生是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打破了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此外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
· 胃癌诊断主要依据:外科手术加病理、胃镜活体病理检查技术、内镜检查加活检及X线钡餐(上述技术任选其一)。
· 胃癌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 胃癌三级预防:①病因学与发病原因的预防;②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③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一、症状:1、早期胃癌:随着病情发展,胃的功能和周身状况逐渐发生改变,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可长期存在。
如上腹胀痛、钝痛、隐痛,恶心,食欲不振,嗳气和消瘦等; 少数溃疡型(Ⅱc型和Ⅲ型)早期胃癌也可有溃疡样症状,呈节律性疼痛,反酸,内科治疗可缓解等。
有的患者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的基础上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发生癌变,而这些良性胃部疾病的症状已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更易使患者和医生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而延误诊断时机。
某些早期胃癌也可以出现呕血,黑便,或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就诊。
①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如发生腹痛,一般开始较轻微,且无规律性,进食后不能缓解,逐渐加重,可以为隐痛,钝痛。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1 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4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5.3 症状5.3.1 发病时间发病到就诊时间,在3个月之内占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占70%,在2年以上占20%。
5.3.2 主要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
癌症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以消瘦为最多,其次为胃区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
初诊时患者多已属晚期。
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可为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剑突下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食欲减退,稍食即饱。
2017年胃癌诊治策略【36页】

可切除胃癌辅助治疗的探索历程
2001’
2006’
2007’
2012’
MAGIC
INT0116
ACTS-GC
CLASSIC
(JAMA)辅助化疗META分析
手术为主要手段的治疗,优化和探索切除范围
围手术期化疗提高胃癌术后生存期
亚洲国家探索D2手术后辅助化疗的意义
大宗META分析肯定术后辅助化疗的意义
28天为一个周期,持续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毒性反应不可难受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生活质量评分(QoL)
N2
M0
T3
N3
M0
ⅢC期:
T4b
N2
M0
T4b
N3
M0
T4a
N3
M0
Ⅳ 期:
任何T
任何N
M1
胃癌TNM分期-AJCC(2010年第七版)
胃癌诊治疗流程
转移性胃癌
二线/多线治疗
手术
辅助化疗
早期胃癌
新辅助治疗化疗/放疗
手术
复发
局部进展期胃癌
一线治疗
辅助治疗化疗/放疗
复发
死亡
治愈
胃癌确诊患者活检+病理
1990~
术后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手术延长生存时间
2010’
西方经典研究获得的生存期短,术后复发率高
国家
年份
治疗
手术
中位OS
局部复发率
INT0116
美国
2001
术后5-FU/LV同步放化疗
D0/D1/D2: 54%/36%/10%
2017NCCN指南:胃癌的系统治疗

2017NCCN指南:胃癌的系统治疗系统治疗原则1. 系统治疗的方案推荐,晚期食管腺癌、食管胃交接部(EGJ)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及胃腺癌可相互适用(除非特别指出)。
2.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能状态(PS)、有无共患病及毒性反应来制定。
3. HER2过表达转移性腺癌的化疗基础上,应添加曲妥珠单抗。
4. 晚期患者更倾向于应用两药细胞毒药物方案,因为毒性较低。
三药细胞毒药物方案可用于PS评分较好的患者,同时需进行频繁的毒性评估。
5. 当有证据支持某些方案的毒性较低且不会影响疗效时,也许改良的1类方案或者2A或2B类方案更应该优选。
6. 非1类证据的方案,其剂量和安排均为建议(suggestion),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
7. 允许根据药物可及性、医师用药经验以及禁忌症等替换细胞毒药物联合方案及计划。
8. 围手术期化疗,或者术后化疗联合化放疗是局部胃癌的更优选择。
9. 术后化疗推荐用于原发D2淋巴结清扫术后。
10. 在辅助治疗中,化疗或者化放疗完成时,需要对患者的远期的治疗相关并发症进行监测。
系统治疗方案1. 围手术期化疗(术前3周期和术后3周期)氟尿嘧啶顺铂(1类)氟尿嘧啶奥沙利铂*ECF方案(表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2B类)改良ECF方案(2B类)-表阿霉素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表阿霉素顺铂卡培他滨-表阿霉素奥沙利铂卡培他滨2. 术前化放疗(静脉输注5-FU可由卡培他滨替代)优选方案:-紫杉醇卡铂(1类)-氟尿嘧啶顺铂(1类)-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1类)其他方案:-紫杉醇氟嘧啶类(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2B类)3. 术后化放疗在氟嘧啶类为基础的化放疗之前和之后用氟嘧啶类(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4. 术后化疗(进行了原发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卡培他滨奥沙利铂***(1类)备注:*这一方案和剂量是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及临床实践外推而来。
**亚叶酸钙可在某些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中使用。
胃癌诊疗指南

体格检查
· 1、全身检查,有无营养不良、贫血及锁 骨上淋巴结肿大。
·2、腹部有无压痛、饱满、紧张感、能否 触及包块。
· 3、直肠指检。
·4、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 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 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 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 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2)磁共振 (MRI) 检查: MRI 检查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推 荐对CT造影剂过敏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使用。 MRI有助于判 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
(3)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胃原发病灶的范围及功能状态,特别是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诊断胃癌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之一。对疑有幽门 梗阻的患者建议使用水溶性造影剂。
IIIA期 T2N3M0、T3N2M0、T4aN1MO
IIIB期 T3N3M0、T4aN2MO、T4bNOMO、T4bN1M0
IIC 期 T4aN3MO、T4bN2MO、T4bN3MO
IV期
任何T任何NM1
治疗原则
· 一 、手术治疗
· 1、外科手术切除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 癌根治手术应遵循以下三点要求:①充分切除原 发癌灶;②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③完全消灭腹 腔游离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 2 、胃癌因全身或局部原因不能做根治性切除 时,应争取做原发灶姑息性切除,或需要时行恢 复胃肠道连续性的手术。 3、进展期胃癌既使施以根治性切除,也必须 积极辅以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 4 、各种综合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期、肿瘤的生 物学特性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5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应开展以中西 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N3a:7-15 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胃癌的诊治指南

胃癌的诊治指南第一章临床诊断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病人的关键,称之为防治胃癌的“三早”工作方针。
但做到此点并非容易,我国综合医院门诊检出的胃癌病例中早期胃癌不足10%,其余绝大多数为中晚期病人,究其原因有:一是国人的防癌意识不强,出现症状不愿接受特殊检查。
当前的健康检查项目不全,不易发现早期胃癌;采用胃镜进行人群普查难以普及。
二是早期胃癌初起时可无消化道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也较轻微,不易与胃炎、溃疡病及其他疾病相鉴别,加之病人不愿接受特殊检查,常被误诊,此点应引起首诊医生的高度重视。
三是临床医生过分相信X线、胃镜等检查结果,当这些检查未发现胃癌时,就按良性病变进行处理,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X线、胃镜这些特殊检查,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医生的经验有较大的差异,早期胃癌的误漏诊率可达30%左右,临床医生应提高这方面的警惕性,做到定期复查及随访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诊断步骤(一)临床表现胃癌的早期阶段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当病变发展,影响胃的功能及全身状态时才出现自觉症状,这些症状也非胃癌本身所特有,临床医生应在症状不明显时或从一般胃病症状中警惕胃癌的可能性,进一步采用有效检查方法,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早期胃癌无自觉症状者可达27%~64%。
我国早期胃癌大多是在医院门诊发现的病例,无症状者仅占2.7%,当胃癌一旦发展至进展期时可出现上腹胀痛、食欲减退、消瘦、呕血、便血、贫血等症状。
临床医生应从某些不典型症状中寻找到胃癌的可能性。
1.病史时间的长短早期胃癌多由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基础上发生的,病史较长,可达几年。
进展期胃癌则发展迅速,在2~3个月即可出现明显症状。
2.上腹胀痛这是常见而又不典型的症状,病人往往说不清楚疼痛及胀满的性质,服用某些药物后又可使症状缓解,更使医生及病人丧失警惕性,直至出现其他典型症状时,才意识到为癌的可能性。
故对40岁以上有上腹胀痛的病人,在我国胃镜及X线基本普及的条件下,应常规进行此二项检查。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断规范()》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第一版》。
胃癌旳诊断多根据临床体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成果是诊断胃癌旳金原则。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初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用旳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初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浮现相应旳体征。
浮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状况时,可浮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旳必须检查手段,可拟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旳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旳确诊和治疗根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实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旳诊断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旳恶性体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旳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涉及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修订时在修改处标红)一、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2)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
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④HE制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6~8个组织面,捞取在同一张载玻片上。
常规HE染色,封片。
(2)病理诊断标准。
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轻度异型性,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体排列密集,腺管细胞出现假复层,无或有极少粘液,细胞核染色浓重,出现核分裂相。
②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重度异型性(腺上皮原位癌),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管密集,腺管细胞排列和极向显著紊乱,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共壁甚至筛状结构,缺乏粘液分泌,核分裂相活跃,可见灶状坏死,但无间质浸润。
③粘膜内癌:即粘膜内浸润癌,不规则的腺上皮细胞团巢或孤立的腺上皮细胞浸润粘膜固有层间质,局限于粘膜肌层以内。
④粘膜下癌:即粘膜内浸润癌继续向深层浸润,侵透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未侵及胃固有肌层。
⑤早期胃癌(T1N0/1M0):包括粘膜内浸润癌和粘膜下浸润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3)病理评估。
①组织标本固定标准。
固定液: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固定液。
固定液量:必须使标本完全浸泡于固定液中,一般大于所固定标本体积的10倍。
固定温度:正常室温。
固定时间:内镜活检标本或粘膜切除标本: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胃切除手术标本:沿胃大弯剖开展平固定,固定时限为大于12小时,小于48小时。
②取材要求。
A.活检标本。
核对临床送检标本数量,送检活检标本必须全部取材。
每个蜡块内包括不超过5粒活检标本。
将标本包于纱布或柔软的透水纸中以免丢失。
B.内镜下粘膜切除标本。
送检标本由手术医师展平固定,标记方位。
记录肿瘤的大小,各方位距切缘的距离。
垂直于胃壁,每间隔0.3cm平行切开标本,分成适宜大小的组织块,推荐按同一包埋方向全部取材。
记录组织块对应的方位。
C.胃切除术标本(大体检查描述记录见附件1)。
a.肿瘤及切缘:肿瘤组织充分取材,视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不同质地、颜色等区域分别常规取材,肿瘤≥4块,含肿瘤浸润最深处1-2块全层厚度肿瘤,以判断肿瘤侵犯的最深层次。
肿瘤与瘤旁交界部组织1-2块,观察肿瘤与邻近肉眼观正常粘膜的关系。
切取远端、近端手术切缘,常规至少各1块。
早期癌取材原则:切取全部手术切除标本制片,应当标记采取组织块的位置,以便复诊或会诊时参照。
b.淋巴结:建议外科医师根据局部解剖和术中所见,分组送检淋巴结,有利于淋巴结引流区域的定位;在未接到手术医师分组送检医嘱或标记的情况下,病理医师按照以下原则检出标本中的淋巴结:全部淋巴结均需取材,建议术前未接受治疗病例的淋巴结总数应≥15枚。
所有肉眼阴性的淋巴结应当完整送检,肉眼阳性的淋巴结可部分切取送检。
c.推荐取材组织体积:不大于2×1.5×0.3cm。
D.取材后标本处理原则和保留时限。
a.剩余标本的保存:取材剩余组织保存在标准固定液中,并始终保持充分的固定液量和甲醛浓度,避免标本干枯或因固定液量不足或浓度降低而致组织腐变,以备根据镜下观察诊断需求而随时补充取材,或是在病理诊断报告签发后接到临床反馈信息时复查大体标本或补充取材。
b.剩余标本处理的时限:在病理诊断报告签发2周后,未接到临床反馈信息,未发生因外院会诊意见分歧而要求复审等情形后,可由医院处理。
(4)病理类型。
①早期胃癌大体类型。
Ⅰ:隆起型Ⅱa:表面隆起型Ⅱb:平坦型Ⅱc:表面凹陷型Ⅲ:凹陷型②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
隆起型:肿瘤的主体向肠腔内突出。
溃疡型:肿瘤深达或贯穿肌层合并溃疡。
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③组织学类型。
A.WHO分类:目前最为常用的胃癌组织学分型方法(附件2)。
B.Lauren 分类: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5)病理报告内容。
A.活检标本的病理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a.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b.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报告分级;c.可疑浸润:应当重复活检,必要时应当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别;d.早期浸润性癌:提示浸润深度。
临床医师应当了解受活检取材深度限制,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能难以确认实际浸润深度。
B. 内镜下粘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a.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b.肿瘤大小;c.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的分级;d.对浸润性癌,应当报告组织学分型、分级、浸润深度、切缘情况和脉管侵犯情况等。
pT1低分化癌、脉管侵犯、切缘阳性,应当再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范围。
其他情况,内镜下切除充分即可,但术后需定期随访。
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特征包括:低分化,血管、淋巴管浸润,切缘阳性。
阳性切缘定义为:肿瘤距切缘小于1mm或电刀切缘可见癌细胞。
C. 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a.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b.大体情况: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大体类型、肉眼所见浸润深度、上下切缘与肿瘤的距离;c.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型、分级);d.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分期或pT根据有形态学依据的肿瘤细胞来决定。
经新辅助治疗的标本内无细胞的黏液湖,不认为是肿瘤残留)(TNM分期标准见附件3);e.检出淋巴结数目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目(N分期);f.近端切缘、远端切缘的状况。
如果肿瘤距切缘很近,应当在显微镜下测量并报告肿瘤与切缘的距离,肿瘤距切缘1mm以内报切缘阳性;g.脉管和神经侵犯情况;h.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的特殊检查,包括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如HER-2检测等。
临床医师必须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如实描述手术所见及相关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并清楚标记淋巴结。
3.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2)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4.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评价胃癌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应当作为胃癌术前分期的常规方法。
在无造影剂使用禁忌证的情况下,建议在胃腔呈良好充盈状态下进行增强CT扫描。
扫描部位应当包括原发部位及可能的转移部位。
(2)磁共振(MRI)检查:MRI检查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推荐对CT造影剂过敏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使用。
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
(3)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判断胃原发病灶的范围及功能状态。
对疑有幽门梗阻的患者建议使用水溶性造影剂。
(4)胸部X线检查:应当包括正侧位相,可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和其他明显的肺部病变,侧位相有助于发现心影后病变。
(5)超声检查:对评价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表浅部位的转移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术前分期的初步检查方法。
经腹超声检查可了解患者腹腔、盆腔有无转移,特别是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病变性质。
(6)骨扫描:不推荐常规使用。
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胃癌患者,可考虑骨扫描检查。
三、鉴别诊断(一)良性疾病:胃癌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需与胃溃疡、胃息肉(胃腺瘤或腺瘤性息肉)、胃巨大皱襞症、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胃粘膜脱垂、胃底静脉瘤、肉芽肿等良性病变相鉴别。
(二)胃部其他恶性肿瘤:主要与胃恶性淋巴瘤、胃间质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相鉴别。
有肝转移者需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
四、治疗(一)治疗原则。
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早期胃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可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考虑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无需辅助放疗或化疗。
2.局部进展期胃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应当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考虑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行新辅助化疗,再考虑根治性手术。
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必要时考虑辅助化放疗)。
3.复发/转移性胃癌应当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姑息性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局部治疗,同时也应当积极给予止痛、营养支持等最佳支持治疗。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
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
胃癌根治性手术包括早期胃癌的EMR、ESD、D0切除术和D1切除术等,部分进展期胃癌的(D2)及扩大手术(D2+)。
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胃癌姑息性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
外科手术应当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
对呈局限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至少3cm;对呈浸润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超过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