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d912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8.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长诗,以城市的变迁为主题,通过描绘城南地区的历史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旧时的沧桑与新时的辉煌。
本教案以读懂全文为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导入(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城南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2.学生分享:收集学生对城南的了解,展示对城南的认知。
二、阅读导引(10分钟)1.在学生已了解城南的基础上,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郭沫若。
2.分析《城南旧事》的结构:由四十个景观描写组成,每组景观描写有三四行诗的长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阅读全文(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全文。
2.回答问题:每组诗中都包括了哪些景观描写?每组描写都有什么特点?四、诗歌解析(30分钟)1.诗歌表现手法:(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景观,抒发了郭沫若对城市变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3)音乐节奏:通过使用韵律和押韵,增加了诗歌的声韵美。
2.诗歌的主题意义:(1)历史的沧桑:描绘了城南从繁华到废墟再到复兴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回忆。
(2)新时代的辉煌:描绘了城南的新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示了新时代的辉煌。
(3)城市的精神: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和人物,表达了城市的韧性和精神力量。
五、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主题意义,讨论郭沫若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2.小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六、思考拓展(10分钟)2.自由写作: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可以是现实中的城市或者诗中的城南),用诗歌的形式描写该城市的景观和人物。
七、课堂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8db1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3.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城南旧事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表达对小说的个人见解。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
3.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城南旧事》的文本材料。
2. 学生阅读笔记本或工作纸。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他们对小说《城南旧事》的了解程度。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解释为什么阅读这本小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阅读活动:1. 学生个人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城南旧事》,并记录下他们的阅读笔记,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个人感受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并讨论以下问题:a.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c. 小说中的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整体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理解与分析: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让他们分析这些情节和形象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一些象征意义或隐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活动:1.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小说的个人见解和感受。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通过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阅读经验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中。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8f3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4929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b.png)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dfbb94336c1eb91b375d87.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本书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作品极其丰富。
著有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f4c57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e.png)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决、粪便、芦席”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北京城南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2. 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3.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
学生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 学生组内交流,共同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3. 教师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城南旧事》1. 课文结构: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小结2. 写作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本节课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段落,描述一个熟悉的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城南旧事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1040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f.png)
城南旧事整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3.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小说的名字、作者等内容,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 阅读分析首先,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城南旧事的全文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先进行整体阅读,了解该作品的概要。
其次,教师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的阅读体验,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小说的情节是否引人入胜,是否符合现实生活?b) 小说的人物形象是否栩栩如生?是否有代表性?c) 小说的语言运用、描写手法等是否生动、精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班集体讨论以上问题,并整理出共识和争议点,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深度思考。
3. 课文解读教师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或重要章节进行解读,解读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 语言表达:解读小说中的文学形式,如描写手法、叙事方式等;b) 文学元素: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隐喻、比喻等;c) 人物形象:解读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d) 情节发展:解读小说中的高潮、转折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起伏和张力。
4. 写作训练教师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城南旧事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或变换视角等。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指导和反馈,关注以下几点:a) 结构合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b) 语言表达: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词汇和句式;c) 内容生动:鼓励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对话交流等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5. 阅读和讨论学生交换作品,并进行互评、讨论。
每位学生都应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建设性的方式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6. 展示和评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和教师,教师进行评估。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c41b5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e.png)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变迁和个人记忆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变迁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城市变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城市记忆和体验。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个人记忆和观点分享。
第二章:文学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理解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2.2 教学内容介绍20世纪初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背景资料,了解文学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深度。
收集学生的分析和观点分享。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角色扮演表现。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理解情节发展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探讨情节发展对人物成长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分析情节发展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深度。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探讨《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变迁和个人成长的关联。
5.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探讨城市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7e3a1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0.png)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运用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城南旧事》的相关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城南旧事》,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城南旧事》的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3. 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参考译文,以便于理解和对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第二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如“怀念”、“童年”、“故乡”等。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b1b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5.png)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二、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完整地读过此书,有的学生可能读过一点儿,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读过。
在学情不统一的情况下,做到泛读和精读的结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在自身阅读的基础上有所个性化的收获。
三、教学准备PPT,教案,学习单,打印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书籍《城南旧事》四、教学过程开场白:师:同学们,关于阅读,著名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
请你来——生: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师:谢谢你用自己的声音把伏尔泰的话语带到了我们的阅读课堂。
“一本好书”,“一个朋友”,“重逢”,听到这些词汇,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1:温暖。
生2:亲切。
师:大家说的都很贴切,而我们今天像朋友一样相逢在一起,就是因为一本书,这本书是?生:《城南旧事》(一)庐山真面:为林海音画像你对林海音的了解有多少师:《城南旧事》,完整地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读过但没读完的请举手,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同学们,世界上的好书有很多,那我首先要祝贺你,你知道了其中的一本。
读过一遍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希望在群体的交流和分享中,你会收获新的体验和思考,没读过的同学也不打紧,那你的收获可能是最大的。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c270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0.png)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这本经典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简介和作品背景介绍;2. 书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剖析;3. 对书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进行解读和分析;4. 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个人见解和评价的讨论;5. 激发学生对其他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步骤:第一课:导入与预习(20分钟)1. 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城南旧事》这本书,并简要介绍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2. 提醒学生提前阅读第一篇文章,并预习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第二课:情节剖析与人物形象(40分钟)1.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第一篇文章的主要情节,并就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2. 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并进行整体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问题。
第三课:文学手法与主题解读(30分钟)1. 教师讲解《城南旧事》中常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隐喻、对比等;2. 分析书中的典型例子,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手法对作品的影响;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并根据具体文本进行解读。
第四课:个人见解与评价(30分钟)1. 学生根据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和理解,展开个人见解和评价的讨论;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并提供多角度分析的机会;3. 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第五课: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推荐(20分钟)1. 教师介绍其他与《城南旧事》风格类似或者主题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2. 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更多文学作品,并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源。
教学评价与反思:1. 在每节课结束时,通过小测验或者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既可以感受和理解作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3.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a408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6.png)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43495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城南旧事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体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7576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a.png)
城南旧事整体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城南旧事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曾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作为一本文化名著,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素材。
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城南旧事阅读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本文将介绍一个整体阅读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探索城南旧事的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在开始阅读城南旧事之前,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介绍作者沈从文以及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
可以讨论沈从文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时,也可以简要介绍城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说的情境中。
【第二部分:课前活动】在开始正式阅读城南旧事之前,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小说的思考。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小说的标题和封面图片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这样可以预热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加他们对小说的好奇心。
【第三部分:阅读指导】在阅读城南旧事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指导。
例如,可以挑选一些重要段落进行分析,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应用的修辞手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符号,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心理变化。
【第四部分:课堂讨论】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组织一次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小说的理解。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探讨。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据文本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写作任务】在阅读城南旧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为了巩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可以设计一项写作任务。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就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或者某个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撰写一篇分析性的文章。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268b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5.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城南旧事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北京城。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节城南旧事的阅读教学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故事背景介绍:通过适当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要人物形象介绍: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少平、曾几等。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和特点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与感悟。
3. 阅读理解训练:选取城南旧事的重要片段,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问题可以包括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事件的发展与转折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全面理解能力。
4. 文学鉴赏与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问题、人性思考等,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5. 创作要素提取:通过对城南旧事中的写作手法、描写技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创作要素。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改编的方式进行创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时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统编版五上《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上《城南旧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f7bb2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0.png)
统编版五上《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初步感受《城南旧事》中关于离别的故事,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
3.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离别对成长的意义,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生离死别。
教学难点:1.借助老师的阅读感悟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串引书中关于离别的场景,以英子的成长为线,渗透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1.谈离别的意义,引出本书。
人的长大,从一次次的离别开始。
童年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
小时候的我们不会计较任何利益的得失,活得那样单纯且与世无争。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真的浪漫主义者,但是自然的规律是无法违背的,任何生物都是要长大的,经历成长、衰老,然后走向衰亡,这是生理意义上的长大,而心理意义上的长大却是不经意的。
使得一个人长大的原因有很多,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离别的故事。
2.简介《城南旧事》及作者。
为大家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坛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回忆小说,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四合院儿里,林英子一家普通人的生活,以少年英子为主人公,通过他童稚的眼睛来呈现着当时北京城南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3.简介主要内容,渗透主题。
故事主要围绕英子六到13岁所经所历的五件事情和相关的人物进行讲述,虽然故事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但英子也在各段经历中获得了孩童认识世界的成长,这些成长的养料,最终也成为了作者林海英老年远在他乡之时怀念家乡所能回忆起的经典片段。
4.人物简介及英子成长的影响。
六岁的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一条小胡同里,他的童年时光,始于幸福洋溢的家庭与热热闹闹的街市。
爸爸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下班就可以陪伴英子的成长。
妈妈更能够给予他全天候的陪伴。
宋妈是英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忠实仆人,在当时的社会中,英子算得上大小姐的身份了。
她天真善良,聪明伶俐,年仅六岁的英子对一切未知充满了好奇,但成长绝不仅仅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小学语文五年级《城南旧事》整本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城南旧事》整本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78ff0c0029bd64793e2c5d.png)
那些人那些事——《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分享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教学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城南旧事》、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段文字出42岁的林海音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先来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二、读“序”三、PK赛回顾书本内容四、童年是缓慢悦耳的一串驼铃,童年是北京城南的一缕冬阳,童年是胡同深处的一首歌谣(赏析精彩片段)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五、感知故事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六、品味故事童年是彩色的,当你读完这部作品,你觉得英子的童年都有什么颜色?为什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过渡: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七十七岁那年在聆听钢琴家林海为《城南旧事》所谱的一组乐曲后:写下了一部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城南旧事》名著导读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城南旧事》名著导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3df5b4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2.png)
《城南旧事》阅读导读一、学习目标(学习任务):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二、微教学设计一、由课文《窃读记》导入师: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本林海音写的书,叫做《城南旧事》。
同学们愿意跟着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和她的小说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英子插图)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1.引导学生看目录,读序言师:《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从目录上看得很清楚。
我们看到目录,有没有发现这其中有一个跟其他的几个标题有不一样的地方?对,第一个其实是这本书的序言,所谓序言,“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2.老师选取《城南旧事》的序里的两段话,通过这两段话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这本书。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强调: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授法)所以,这本书除了序言,一共给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呢?(5个)是的,《城南旧事》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用《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五个故事向我们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有趣的童年往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教材,围绕主题指导整本书阅读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教学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1.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2.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音,激情导入
1.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简单介绍作者。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朗读录音是哪篇文章里的,哪位同学知道?(指名回答:《冬阳 . 童年 .骆驼队》)
师: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生:《城南旧事》
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
二、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回顾书中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
②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
③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思考完后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并合作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3.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要求:每个组汇报一个故事。
三、评故事中的人物。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
(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
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指名学生回答:写的人物是秀贞,故事是《惠安馆》
片段二:“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我硬着头皮说“晚了。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指名回答:“他”指的是( 爸爸),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片段三: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
(2)四人小组的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精彩片段,指名另一个四人小组的同学猜猜文字描写的哪个人物。
2.评一评
师:在大人的心目中秀贞是疯子,中年男子是小偷,而英子始终一双纯真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人,用一颗淳朴的心感知着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
在英子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
(1)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人说一说英子心目中或者自己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是什么样的人?
(2)全班交流。
抽一名组员代表小组汇报。
预设:
妞儿:善良、朴实、受尽养父虐待。
秀贞:惠安馆的疯子,因为被迫扔掉孩子而疯了。
为了孩子不惜牺牲一切,有伟大的母爱。
中年男子:在生活压力下迫于无奈去偷窃,爱弟弟。
爸爸:充满正义感,爱孩子,严厉。
宋妈:失去了孩子,十分悲惨,思想保守。
(3)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四、品故事情节
1.交流读完本书后最难忘的画面、难忘的情节。
过渡: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
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在小组中说说这部作品中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说一说让你深深感动的情节,并读一读相关的语段。
2.小组交流
(1)组员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2)每组商量好汇报方式。
(可以选择代表汇报,可以全组汇报。
)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音乐《送别》)
同学们分小组按自己商定的汇报方式在音乐声中读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五、拓展总结
1.听着同学们深情的朗读,我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先生七十七岁时在聆听钢琴家林海为《城南旧事》所谱的一组乐曲后:写下了一部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
(《城南夜》音乐响起,师生共同朗诵)
静静地听,
静静地想,
回忆我的童年,
忽见柳条儿摇曳,
柳絮飞扬,
柳絮吹向我的脸上,
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
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
向我自己的心诉求:
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
提着它,
我去踏冬月的雪,
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
静静地听,
静静地听,
听城南的深夜,
听到冬阳的早晨。
2.同学们,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文字,走进了她纯真而又略带忧虑的童年。
老师希望大家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阅读记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