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题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走进名著课堂,完成练习。
活动一: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阅读收获颇丰,班级举办“同读一本书”读书会,请你完成任务。
一、选择。
1. 《童年》中,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
A. 不幸的童年B. 为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 天生性格就是这样D. 他的父亲教他变成这样的2. 《童年》中,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争夺财产B. 为了照顾阿廖沙C. 受到格里高利的挑唆D. 受到舅妈的挑唆3. 阿廖沙和母亲回到外祖母家的原因是( )。
A. 外祖父想他B. 母亲病了C. 父亲去世了D. 外祖母需要一个帮手4. 下面有关《童年》的读书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年》开篇写父亲离世,举家搬迁,最后写母亲离世,阿廖沙迈向人间。
B. 《童年》中呈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C. 外祖母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仍然慈祥善良,是她引导阿廖沙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D. 《童年》启示我们要像阿廖沙那样,多接近具有精神力量的人,成为一个正直、坚强、乐观的人。
5. 下面关于名著《童年》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该书是苏联作家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廖沙。
B. 该书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C. 书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他们性格各异、形象丰满,都是围绕外祖母塑造的。
D. 书中的外祖父粗野自私、脾气暴躁,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6. 《童年》的作者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B. 高尔基C. 纪伯伦D. 泰戈尔二、人物形象。
《童年》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选择填空。
(填序号)A. 外祖母B. 格里高利C. “小茨冈”D. “好事儿”1. 忠厚老实,为外祖父家劳累了一生的是( )。
2. 阿廖沙挨打时替他挡鞭子的是( )。
3. 慈祥善良,经常给阿廖沙讲故事的是( )。
2024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二)(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二)一、单选题1.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兴。
实际上,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暗示了掣签人的性格和命运。
下面四个签上的画和诗句内容与掣签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②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③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④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A.①黛玉②香菱③宝钗④李纨B.①妙玉②香菱③李纨④惜春C.①李纨②宝钗③妙玉④惜春D.①香菱②宝钗③黛玉④李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
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
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丙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丁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丙听了,忙把丁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A.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B.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宝玉C.史湘云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D.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B.端午节,宝玉因金钏儿之事正心事不宁,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服时失手把他的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忍气吞声。
C.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饮酒吃蟹吟诗。
黛玉的诗被评为最佳。
D.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
在秋爽斋用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4.《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为“敏探春兴利除弊害,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下列对该回目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练习(内含答案)
《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练习阅读序言+1、2章,完成以下任务请根据《作者传略》简要总结狄更斯的一生。
1.童年:父亲是会计员,但随着父亲的调职和家庭人数的增多,家境每况愈下。
少时多病,少娱乐,喜读书。
2.在伦敦的初期经验:狄更斯一家搬往伦敦后,这一家的收入更少了。
九岁的狄更斯完全没有人照顾,可供安慰的书籍也慢慢被典当。
老狄更斯因破产入狱,狄更斯经常探监。
3.鞋墨店生活:狄更斯为增加家庭收入去鞋墨店工作,他感到烦闷和孤独。
老狄更斯出狱后坚持送狄更斯去学校。
4.学校生活:狄更斯所在学校的校长、助教、听差等人比较粗暴,狄更斯过了两年这样的生活。
5.入社会:狄更斯十四岁时被打发做一个律师的书记。
由于知识浅薄,狄更斯在办公时间外广泛阅读,被许可做访员。
他的辛苦工作和决断迅速的能力使他成为“访员明星”。
6.小说家:狄更斯在报纸上投了十几篇速写后,一跃成为名人。
在他小姨去世以前,他的作品富于诙谐,但缺少真正的悲哀。
7.旅行:狄更斯旅行得很远,而且很少受国外的影响。
他在美国因他的诚恳、诙谐、民主思想而大受欢迎。
在美国住了四个月之后,他去了加拿大、日诺亚、苏格兰、瑞士等地。
8.票友:狄更斯在旅行期间,喜欢以票友的身份从事慈善演剧。
演戏的爱好也使得狄更斯的小说有许多被编成优秀的剧本。
9.朗诵和逝世:好动和爱戏剧这两个特性使得狄更斯晚年把很多时间贡献给作品朗诵,他劳累过度。
死神于1870年降临在他身上。
根据第一章,总结姨婆贝西的性格特点。
1.孤僻。
与丈夫分居之后,姨婆恢复了她作女儿时的名字,在遥远的海边做一个独居女人。
2.高傲。
进了大卫科波菲尔家之后,姿态“恶狠狠硬邦邦”,用一家之主的势派命令别人。
3.重男轻女。
当她得知克拉拉生的是男孩之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对母子。
4.对侄女有责任心。
姨婆以为克拉拉生的是女儿,把教养好这个小孩当成自己的责任。
第二章中,哪里暗示了摩德斯通和克拉拉将要结婚?1.摩德斯通会和大卫及克拉拉一起从教堂回家,有时摸大卫时会摸到克拉拉额手。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11 .整本书阅读
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
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
A. 《童年》
B. 《爱的教育》
C. 《小英雄雨来》
D. 《绿山墙的安妮》
12. [永安市]下列小说中,其作者、人物形象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D )。(3分) A. 《故乡》——鲁迅——少年闰土(见多识广) B. 《童年》——高尔基——“好事儿”(性格孤僻,内心善良) C. 《小英雄雨来》——管桦——雨来(机智勇敢) D. 《爱的教育》——亚米契斯——卡隆(傲慢无礼)
人教福建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11 .整本书阅读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A组 真题演练
1. [三明市]《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 A )。
(3分)
A. 外祖母
B. 父亲
C. 外祖父
D. 两个舅舅
2. [莆田市]“他是个弃儿,为人开朗活泼,对我非常好。每次
我被外祖父打的时候,他总是巧妙地保护我,他那粗壮的胳
法。(6分) 【示例】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小说中,外祖
母、“小茨冈”、格里高利等人对阿廖沙十分爱护,让阿
廖沙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希望,并让他学会了坚强、勇
敢、正直、充满爱心、懂得感恩。
13. [厦门市·仿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自传体小说,原 名《心》。 B. 《童年》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最喜欢听外祖母讲故 事。 C. 《小英雄雨来》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D.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B组 新题速递 14. 走近名著里的同龄人。(12分)
B. 他觉得愧对格里高利
C. 他十分害怕格里高利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
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
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
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
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
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
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
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
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
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课堂练】七年级上册语文
亲的病 》记录了父亲因庸医误诊而病逝的过程,“我”因此立志学医 救人;《藤野先生》记录了“我”在日本的学习生活,经历了从学医到 ④ 弃医从文 的重大转折。
1234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3.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
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 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 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 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的奇迹,但那时我还 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对鲁迅的影响
①《 山海经 》激发了鲁迅绘画的天赋和 才华,那些在私塾里画小人的时光和呵护他 小小心愿的“长妈妈”也成为记忆里的永恒
1234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书本内容
对鲁迅的影响
这本书是《二十四孝图》,年少的鲁迅不理 宣扬封建孝道的通俗读物,
解、反感甚至恐惧。成年后的鲁迅发出“救 记录了24个孝子的故事
1234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
”和
“
”两件事。
该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二十四孝图 》,横线处应填
老莱娱亲 和 郭巨埋儿 。
1234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4. (2023·唐山乐亭期中)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填写表格。
书本内容 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 蛇,三脚的鸟,生着翅 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 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答案】C
1234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2. 在求学立志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人,经历许多的事,留下 一些难忘的体验,它们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阅读下 面的文段,并将其补充完整。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之考点练习+深度解析
新课标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考点练习+深度解析本文主要内容是《红星照耀中国》的考点练习与深度解析,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阅读理解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革命精神。
通过精选的练习题和深度解析,本文强化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分析技巧,适合老师备课,家长辅导,学生备考。
考点练习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主要记录了哪一时期的中国革命?A. 1911年辛亥革命B. 1927年南昌起义C. 1935年长征后的红军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红星照耀中国》被称为“西行漫记”,该书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A. 斯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状况的观察B.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历程C. 红军战士的个人故事D. 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3.《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毛泽东的描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一特点?A. 毛泽东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革命领袖B. 毛泽东主张单打独斗,排斥集体领导C. 毛泽东非常保守,不支持任何激进变革D. 毛泽东缺乏军事才能,无法指挥战争4.《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成功因素是:A. 获得了强大的外部援助B. 吸引了大量富裕的农民支持C. 决策正确且革命领导有远见D. 快速的军事装备和良好的补给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B. 该书通过多次采访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C. 斯诺通过本书高度赞扬中国的国民政府D. 《红星照耀中国》反映了毛泽东领导下的革命精神6.《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困境时,主要依靠什么来获得生存和发展?A. 外国资本的支持B. 国民党的帮助C. 人民群众的支持D. 强大的军事力量7.《红星照耀中国》最初的写作动机之一是:A. 反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 展现中国与国际共产主义的关系C. 揭示中国革命的真实面貌,帮助外界理解中国D. 批判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8.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对红军士兵的描述,强调了他们的:A. 高度的军事纪律与坚韧不拔的精神B. 优越的装备和先进的军事训练C. 极其艰苦的训练与精神疲劳D. 个人主义和对党指挥的抗拒9.《红星照耀中国》被称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的主要特点是:A. 完全虚构的革命故事B. 通过采访与亲历的描写来展现真实历史C. 主要通过文学语言来抒发情感D. 集中在战争策略和军事技法上10.《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象征了:A. 毛泽东的革命精神B. 红军的长征道路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D. 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精神二、填空题(共6题,每题2分)11.《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美国记者▲所著,书中记录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亲身观察和采访。
整本书阅读题答案
《夏洛的网》阅读答案一、填空1.蜘蛛、小猪、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2.“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你不会死的,我救你”“再见”“夏洛的网”二、连线三、选择1.G2.D3.B4.C5.C6.D7.B8.A9.C 10.D四、是非1. ×2. √3. ×4. ×5. √五、问答(略)《草房子》阅读答案一、填空1.曹文轩《红瓦》《根鸟》《天瓢》《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2.救落水女孩乔乔救油麻地小学里一个落水的南瓜二、连线桑桑落难小王子陆鹤生活在象牙塔杜小康努力挽回自尊的小男孩纸月性格倔强、常惹祸细马善良懂事,不让奶奶操心三、选择1.C2.A3.D4.B5.C6.B7.A8.C9.A 10.C四、是非1. ×2. √3. √4. √5. ×五、问答(略)《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测试答案一、判断题1.√2.×3.√4.√5.√6.×二、选择题1.C2.A3.A4.C5.C6.B三、填空题1.维·比安基《少年哥伦布》2.12 编辑部的文章打猎的故事四、连线题(16颗★)冬至9月23日前后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春分6月21(22)日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秋分12月22(23)日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夏至3月20(21)日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五、简答题。
1.《森林报》---《秋》26、93页2.答案略《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测试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5.√ 6.√二、选择题1.A B C2.B3.A4.B5.C6.B7.A、B、C、D8.C(不同的答案分值不同,B 2★A 3★C 4★)三、填空题1.林海英北京花2.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飞入芦花都不见。
4.我们看海去兰姨娘(也可加上“德先叔”)驴打滚儿爸爸四、连线题“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爸爸“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宋妈“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A.《琐记》 B.《无常》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A.孔乙己 B.范爱农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3.《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4.“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5.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殷勤/殷红默契/锲而不舍 B.绷紧/蹦跳憎恶/深恶痛绝C.取缔/花蒂狂澜/色彩斑斓 D.深宵/云霄粗拙/咄咄逼人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贮蓄徘徊粗犷诲人不倦 B.搓捻决别澄清絮絮叨叨C.澄清冷冽静谧浑为一谈 D.瘫痪高邈抖擞喜出往外二、填空题7.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借动物喻人的文章是《》;斥责封建孝道的文章是《》;写南京求学经历的文章是《》;抨击庸医的文章是《》。
8.等到鲁迅秋初再回学校时,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和。
9.鲁迅离开东京,去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那地方没有中国的学生。
10.在矿路学堂学习的时候,鲁迅接触到《》,这本书成为他日后常看的书。
11.《琐记》中写“我们”吃冰时,鼓励“我们”吃,而大声说“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
12.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多面性。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形象作品内容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①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阿长与〈山海经〉》②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雪地捕鸟……充满了童真童趣。
部编八上语文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昆虫记》名著导读(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昆虫记》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学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和萤火虫等可爱的昆虫吸引。
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
他花了—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学、数学学士学位,而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他出版了《天空巡大地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
后来,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
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时年86岁。
二、作品概况《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种族繁衍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详细确切地记入笔记,最后编写而成的书。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
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更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书里所描写的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
三、思维导图四、主要情节昆虫重要情节概括蝉蝉有突出的嘴——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柔滑的树皮,吸食树的汁夜。
在蝉肿大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液汁,它可以利用这液汁避免穴里面的尘土。
当它掘土的时候、将液汁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分层作业)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1.(4分)(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的① (体裁)集,原题是① 。
这部作品集共10篇。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①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① 。
【答案】散文《旧事重提》长妈妈藤野先生【解析】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文章再现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我”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帮助、匿名信、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生道别、对藤野先生的怀念等事件,写出了其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学生。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2.(4分)(23-24七年级上·四川内江·期末)于记忆中采摘一朵带露的花,隐隐沁香能慰藉半生!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了读过的《天演论》《鉴略》《① 》等书,经历过的“三味书屋”“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① ”“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等学校,遇到过的阿长、衍太太、① 、等人。
【答案】《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任选其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仙台医学院)寿镜吾先生陈莲河、藤野先生、范爱农(任选其二)。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
第一空,《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了幼时读《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七岁被父亲逼迫背《鉴略》、青年时在南京求学时读《天演论》等书籍的往事。
第二空,鲁迅在矿物铁路学堂毕业后,被公派到日本留学,选择了医学,因为鲁迅的梦想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高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一、必做题1. 【答案示例】《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方面,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展现了20世纪中叶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2. 答案部分 1314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练习部分3. 本书14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图示:乡土社会外在结构内在规则1. 乡土本色2. 文字下乡3. 再论文字下乡4. 差序格局5.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6. 家族7. 男女有别9. 无讼10. 无为而治11. 长老统治12. 血缘和地缘13. 名实的分离14. 从欲望到需要8. 礼治秩序选做题4. 答题略。
提示:以“比较中国乡镇与城市小区的养老模式”为例(研究的问题),列出比较的细则,再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梳理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二、必做题1. 【答案示例】“乡土社会”是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社会空间存在,既包括乡村也包括城镇。
其特征有三点:人们依赖土地而缺乏流动性;富于地方性的熟人社会;尊崇礼俗(规矩)而不重“法理”。
2. 【答案示例】第1篇: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第2篇:乡土社会是熟悉的面对面社群,从空间格局上不需要文字;第3篇: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社会、是安定社会,从时间格局上不需要文字。
前三篇之间的关联: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它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第1篇与第2、3篇构成总分关系、因果关系。
3. 【答案示例】同样是小学生,乡下孩子捉蚱蜢的能力高于教授的孩子,以此现象来支撑作者的观点,即乡下人不识字看起来“愚”,是因为他们没机会识字,是否识字并不能作为判断愚智的标准;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面对面”的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特点。
4. 【答案示例】在第2、3篇中,作者从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这一特征,从空间维度阐释了熟人社会不需要借助文字交流,并对比解析了“语言”和“文字”的不同作用,特别强调“文字是个不太完善”的交流工具;再从时间维度阐释了在安定的乡土社会,“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因而“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众人明知其害,仍然不得不互相逼迫,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之中所固有的。
对于前两种悲剧,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往往心怀侥幸,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
但在第三种,因为此等平常的境遇足以破坏人生福祉,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真可谓是天下最大的痛苦了。
《红楼梦》正是属于第三种悲剧。
现以宝玉、黛玉的事加以说明。
贾母喜爱宝钗的温顺娴静,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因此对宝玉的心事,随时加以压抑。
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
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
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又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因此对黛玉的态度也如凤姐一般。
这些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更何况黛玉一弱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中间并没有蛇蝎心肠的人物,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
由此观之,《红楼梦)》真可谓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材料二: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
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整本书阅读”—— 《艾青诗选》(初中语文同步训练)
5.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浸透着对祖国、对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 对生活深刻的思索,“太阳”成为了贯穿艾青诗作的中心意象之一。请阅读《太阳》 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写出本诗中“太阳”的象征意义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象征了祖国的光明前途与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表达了对光明、理想、美好 生活的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23
1937年7月6日
诗歌
《我爱这土 地》
《复活的土 地》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1)__民__族__精__神__的__象__征__,__中_ (2)__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决__心__生__于__土__地__、__歌__于_
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
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1 镰刀2 ……
(2)结合画线句子赏析
艾青诗歌所表现的(1)
处的特点。 __运__用__鲜__明__的__色__调__,__营__造__ _了__一__种__阔__大__、__凄__美__的__气__氛_ , _反__衬__出__割__草__孩__子__的__渺__小__,_ _从__而__表__达__了__诗__人__内__心__的__愤_ _慨___
12345
(3)批注3: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超越俗常、老旧,以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让人耳目一
新。 相比“盛开”,“爆开”让人感到__烈__士__们__的__鲜__血__不__会__白__流__,__祖__国__大__地__最__终__会__迎__来__
_桃__花__烂__漫__的__春__天__,__革__命__形__势__迅__猛__发__展__。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阶段梳理与理解第四阶段(《父亲的病》《琐记》)
事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的个性;都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
旋,不要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选段中写了衍太太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衍太太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冬天吃冰;给“我”看不健康的书;鼓励孩子
们比赛打旋子,孩子跌倒了却在大人面前指责孩子。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 “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
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
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
“ 太极阵 ”“混元阵”一类的名目。1来自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8. 《父亲的病》中,“我”的父亲得的病是( C )
A. 感冒
B. 肺炎
C. 水肿
D. 热病
9. 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洛的网》阅读答案
一、填空
1.蜘蛛、小猪、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
2.“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你不会死的,我救你”“再见”“夏洛的网”
二、连线
三、选择
1.G
2.D
3.B
4.C
5.C
6.D
7.B
8.A
9.C 10.D
四、是非
1. ×
2. √
3. ×
4. ×
5. √
五、问答(略)
《草房子》阅读答案
一、填空
1.曹文轩《红瓦》《根鸟》《天瓢》《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2.救落水女孩乔乔救油麻地小学里一个落水的南瓜
二、连线
桑桑落难小王子
陆鹤生活在象牙塔
杜小康努力挽回自尊的小男孩
纸月性格倔强、常惹祸
细马善良懂事,不让奶奶操心
三、选择
1.C
2.A
3.D
4.B
5.C
6.B
7.A
8.C
9.A 10.C
四、是非
1. ×
2. √
3. √
4. √
5. ×
五、问答(略)
《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测试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二、选择题
1.C
2.A
3.A
4.C
5.C
6.B
三、填空题
1.维·比安基《少年哥伦布》
2.12 编辑部的文章打猎的故事
四、连线题(16颗★)
冬至9月23日前后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春分6月21(22)日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秋分12月22(23)日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夏至3月20(21)日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五、简答题。
1.《森林报》---《秋》26、93页
2.答案略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测试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5.√ 6.√
二、选择题
1.A B C
2.B
3.A
4.B
5.C
6.B
7.A、B、C、D
8.C(不同的答案分值不同,B 2★A 3★C 4★)
三、填空题
1.林海英北京花
2.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飞入芦花都不见。
4.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也可加上“德先叔”)
驴打滚儿
爸爸
四、连线题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爸爸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宋妈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老高“……将来好帮着你妈妈。
你最大。
”在草地里的那个人
“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兰姨娘
五、简答题
1.《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个是考察读的广度)
2.可以从长大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师生情等来谈。
(这个是考察读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