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一定要想到这个经方

合集下载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皮肤病经验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皮肤病经验

经方大家胡希恕治疗皮肤病经验今天专门说说皮肤病,经方没有说是专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治疗疫病的,那就提到伤寒论就不会治皮肤病了。

皮肤病一般说是慢性病了,急性皮肤病也有,但是,这个是外科的皮肤,《伤寒论》里边提传染病的不可能是皮肤病了。

说有,有在哪儿?在《金匮要略》有这么一篇,涉及到皮肤病的“疮疡、疮痈”,涉及到治疗皮肤病,不过这里头啊你打开看看,内容没多少。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多是后世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子多,大家都有这么个概念吧。

实际上皮肤病它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毫无例外地呈现六经证,刚才大伙都讲了,根据六经来辨的。

急性传染性病,冠心病也好、感冒也好、肝炎也好、肺炎也好,那是根据六经辨的,皮肤病也不例外,因为什么?它出现的症状毫不例外表现为六经证,一般人,不是在表就是在里,不是在里的就是在半表半里,不是阴证就是阳证。

是六经症状,这六经统百病,皮肤病也是六经症状、六类症状。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吧,也必须是用六经辨证,而具体治疗也是落实在方证上。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最常见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这个汤证在《伤寒论》是23条,理解这个方子,就对我们经方治疗皮肤病的道理,就是经方为什么治疗皮肤病呢,它的理论在哪儿呢?从这一条就能看出来。

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了,它是从症状反应上来治病的,辩证的。

这条怎么说呢,“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不是张仲景因为家里瘟疫流行,死了好多人,所以他不做官了,去学医了,写成了《伤寒论》,不是这样的。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啊,是论广而成,根据什么论广?根据《汤液经法》,《汤液经法》这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三国战雄,在汉代时候还有的,可惜啊没有传下来,张仲景见了。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不知咱们这里有多少朋友被慢性的、长期的、反复的、剧烈的全身瘙痒或慢性荨麻疹困扰过?请举手好吗?让小编知道我不孤单……这困扰小编数年的不定时、不定位置的风团瘾疹,小编见过不少医家从风、血角度论治,而今天的文章中,经方大师胡希恕《伤寒论》的角度,从表论治。

快来学习一下——一、身痒医案一则患者董某,中年女性,慢性荨麻疹病史两年,反复发作,身痒明显,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后来效果不佳。

近来发作频繁,瘙痒难耐而前来就诊。

症见:身痒,自汗出,乏力,无恶风寒,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后溏,排便不爽,月经量少,痛经,腹冷,脉沉,舌暗,苔薄裂。

既往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

从六经辨证来考虑,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恶风恶寒,但有身痒、鼻塞,属于太阳表证;大便前干后溏、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裂,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太阴证,属里有虚寒的表现;自汗出,没有恶风恶寒,考虑兼有阳明内热,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给予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处方: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生薏苡仁30g,当归15g,赤小豆10g,生白术20g,苍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自加生姜、大枣适量。

患者服药后汗出偏多,但自觉身体舒适,身痒、鼻塞明显减轻。

药后三天月经乃至,痛经亦较前明显减轻。

患者感觉满意。

二诊时,荨麻疹仅在上侧肢体偶有发作,考虑表证减轻,专以调理太阴为主,去麻黄,以桂枝加荆芥防风合当归芍药散等加减治疗。

该案患者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近来常有鼻塞。

因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因此,身痒与鼻塞同为表证。

微发汗解表,风邪随汗出而解,故身痒、鼻塞能明显减轻。

二、身痒为邪气在表,属表证身痒作为一个症状,历来论述多从风、从血论治,如后世的消风散、四物消风散等,而《伤寒论》从表论治身痒,给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阐释了身痒的病机与治疗。

如《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_“六个要诀”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六个要诀”2014 年 6 月1 日尊敬的各位同道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辨方证和活用经方方面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

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辨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和体会”。

关于辨方证,我最为推崇经方大师胡希恕胡老的学说。

当代的经方医家,像冯世纶教授、黄煌教授等,他们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方证相应,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

冯教授秉承胡老的学术思想,将辨方证、方证相应的理念应用的炉火纯青。

黄煌教授是用体质来辩,就是比如说柴胡体质、黄芪体质、白术体质呀,他这个体质学说到最终还是一种方证相应。

冯教授、黄教授在经方方证相应这方面造诣都是很深的,屡起沉疴大症。

辨方证而论治,它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伤寒论》有辨六经的方法,而具体辨别出不同的方证,才是最根本的辨证方法。

这种辩证方法我认为是由博返约、大道至简的辨治方法,越是大道越是至简,越是能为人类做出贡献,越是最好的辨证方法。

为什么现在一说起胡希恕教授,国内、国外都称他是经方大师呢?他没疗效能称经方大师吗?所以说辨方证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有科学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很强的中医学术,关键是这个方法的可重复性强。

我在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比例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这几年总结了几句话,也就是活用经方的要诀:“明辨六经,顾及兼证,重视两本,方证对应,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明辨六经。

也就是辨方证的方法,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辨方证首先要明辨六经的病位和病性,临床辨证时,遇见一个病,不论它多么错综复杂,首先要明辨六经阴阳属性,即辨证首明阴阳,中医治病就是临证首明阴阳,你辨明了六经阴阳,就是明医。

我们首先要通过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原则,辨清属于六经中哪一经的病证,或哪几经合病、并病。

确定病位,然后区分病性,也就是阴阳盛衰所表现出的寒、热、虚、实,这就是明辨六经。

经方治疗疑难病感悟_冯世纶

经方治疗疑难病感悟_冯世纶

多 以 柴 胡桂 枝 干 姜 汤 合 当归 芍 药散 治疗

经半 年 治疗
,
,
不 但 症 状 好转
而 且 免疫 检查 亦恢 复正 常
、 ,
这 里 体 现 了 经 方 之所 以 治好 病

,
自有 其 理
当然 不 是

西 医 之理
而是 中医 之理
八 纲 方 证对应 之理
,
我 们 的祖先 已经 积累 了 有 关 理论 和 治疗 经验
。 。

又 服益 气 止血 中药 ( 十
, ,
灰散 加 味 ) 数剂 也 无效
但 自第三 天 起
愿看 人
,
因失血 过 多
,
不 得 不 输新 鲜血 液维 持生 命
,
第一 二 天 尚能 维 持 2 4 小时
:
2 小时 仅能 维 持 1
,
故请 胡老 紧急 会诊
一 日一行

,
会诊 时 症 状
,
神识 尚 清 但 目喜 闭 合而不 脉细 滑 数 证 属 阳 明 太 阴合
,

对人类 危害 较大 的一 类疾 病
, 、
经 方 治疗 疑难病有 其独 到 之处
是 因 其 医 学体 系的 科 学性
经方
,
是 以方 证理论 治病 的 医 药
,
学体 系
其 主要 理论 是 八纲
单 方治大病
六经

其 特 点是 先 辨六 经
,
继 辨方 证
求 得方证 对 应 治愈疾 病


有 别 于 《 内经 》 的 医学 体系 一
, ,
6 岁女 患 者 明显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发部位在肛门周围,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糜烂和溃疡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针对这种疾病,中医理论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胡希恕的治疗方案备受推崇。

以下是一例基于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希望对患者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肛门周围皮肤发红、瘙痒已达两个月之久,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查体可见肛门周围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溃疡,且有明显的瘙痒感,经过常规检查,诊断为肛周湿疹。

根据中医理论,湿疹是由热毒内蕴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参考了胡希恕的治疗经验,制定了如下治疗方案。

1. 中药口服治疗:给予李某一剂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中药汤剂。

方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连翘等清热解毒草药,加上车前子、葛根、白芍等利湿化痰的草药,通过中药口服来调理机体内湿热的病理变化。

每日两次,一次服用。

2. 局部中药熏洗:将草药材料如皂荚、苦参等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容器内,用火加热至沸腾,待水温适宜后,患者将患处暴露并浸泡于草药水中10-15分钟,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这样可以让中药的药效更直接地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止痒、消除湿疹症状的作用。

3. 患处保持清洁干燥:湿疹多与局部环境不洁有关,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和细菌感染。

4.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蒜等,同时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经过一个疗程(一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红肿、瘙痒明显改善。

继续坚持治疗,并进行了适当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一个月后,李某的湿疹完全消失,患者感到非常满意。

综上所述,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总结出了一套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核心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药内服、外用、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湿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治疗方案只是供参考,具体的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体病情进行调整。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

湿疹、荨麻疹、瘙痒.....《伤寒论》1个经方,再狡猾的皮肤病也灭掉!以为湿疹、荨麻疹只是夏天出来烦人吗?只要你体内湿热未除,喝点酒、生点气、被窝热、挠挠痒等等都可能把它们引出来。

谁在那咔咔挠,百草君要叫停!今天就说说体内的湿热,也说一个医圣张仲景专门治皮肤问题的一个经方。

湿热到底是什么?1湿水湿一部分从外部环境而来,如潮湿的环境、雨雪等外邪侵袭引发的,这种湿引发的疾病有重浊、粘滞、趋下的特性;另一部分则是内湿。

张景岳曾说:苦思难释则伤脾,情志不畅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疏泄靠脾升胃降协调,平时如果爱吃肥甘厚腻、嗜酒、过饱、无规律饮食,都会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脾胃主运化,如果运化功能失常,则水湿内停,这些淤滞的湿,时间一久就会郁而化热!2热本身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的特性,被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引发内热。

也可以因为外邪,或者人身体机能亢进,阳盛阴衰。

湿与热在我们身体到处流窜,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湿热引发发热、头痛、口苦、胸痞、尿黄短、舌红。

当湿热流注于关节,则得湿热痹证,关节筋脉肿痛;湿热侵犯脏腑,能够引发脾胃湿热,胀满、恶心厌食、大便糖稀;肝胆湿热,则肝区胀痛,发冷怕热交替,口苦或身黄;膀胱湿热,则尿急、尿频;肠道湿热,则腹痛腹泻、甚至便血;湿热在皮肤,则容易变成反反复复的湿疹、皮炎、汗疱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等。

一碗汤赶走湿热《伤寒论》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我们想象一下,湿热的环境像不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屋子,这时候就需要打开窗户,让邪气散出去,再把体内湿热顺利运化出去。

那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什么有表里双解的作用呢?1开毛孔皮肤的病是要治肺的,肺主皮毛,本质是“瘀热在里,证偏上焦”,《神农本草经》有言: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标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杏仁“下气”。

麻黄主升散,杏仁肃肺主降下,二者相配,一宣一降,透达气机,令瘀于上焦的湿热得以外越,邪有出路。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他一生致力干《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

该书系统整理了胡老一生的理论建树与临床经验,对于后人学习、研究与运用《伤寒》《金匮》颇多启迪(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

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

医家小传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

1915年至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

上中学时,喜爱踢足球,无论冬夏,每场皆要大汗、力疲方歇。

在其傍观看者常有其国文教师,此时常把几个学生都叫到他的房间喝茶休息。

看着精力充沛、活泼可爱的一群学生,内心高兴。

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华,一日,国文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给你们讲中医,你们学中医吧!”“我们学那干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国文老师感慨不已;“多像我当年回答老师的劝学啊!”原来国文老师名叫王祥徵(为河北乐亭人,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徽为举中最年轻者,才学横溢,多次劝其学医,皆回答:“学那干啥呀!”后谓曰:“不学医是为不患君!”渐学医。

“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对医感兴趣。

学中常有病人找太医诊病者,太医故推给徵看,治多效,更精求。

徵考取进士后,竞想不到任湖南长沙县长,“是我学长沙耶?”但好景不长,遇辛亥革命,无奈投奔沈阳同学李铁珊处任中学国文教师,并业余行医,名声四振。

看到胡希恕等精力充沛,又为保中医不失传,故决心让他们学医。

经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四人拜于门下。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讲学,因教授能力极好(遂吸引许多学生就学。

王祥徵讲《伤寒论》脱离脏腑,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要继承,且要弘扬,推祟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

大约两年讲完了《伤寒论》。

十几个学生中,胡希恕学得最好,并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医案精选(推荐)I导读:⽂前“资料说明”中所说,本⽂原⽂⼀共78例医案。

⽽本⽂选录的这9则医案,是⼩编在其中挑选出信息量较⼤,价值较⾼的医案加以整理⽽成,并且保留了原有的序号。

⽂中包含两部分内容:医案部分的价值当然⽏庸置疑,⽽另⼀部分编者按,是对胡⽼如何治病⽤⽅给予了解析,信息量同样很⼤。

(编辑/居业)胡希恕医案卡⽚(⼿抄本)(节选)主编/段治钧、冯世纶、廖⽴⾏(资料说明:胡希恕先⽣存世的医案,很多是由随诊的学⽣整理,并以卡⽚记录,才保存下来的。

其中⼀部分经编者将其汇辑成册,名之⽈”胡希恕医案卡⽚(⼿抄本)”。

当年编者与其他同学商定,分⼯各⾃抄写⼀部分医案,并汇辑成册,然后互换所录,以期彼此都能得到较多的资料。

但后来未得到互相交换的机会,故实存的这个抄本中的医案,⼤约也只有原来卡⽚中的医案的三分之⼀了。

原抄本共有医案111例,减去了与已出版资料中重复的33例,还有78例,经本次整理,奉献给读者共享。

)案1崔某,男,38岁。

1969年3⽉17⽇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

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加薏苡仁。

其中⽩芍五⾄六钱,薏苡仁⼋钱⾄⼀两。

三剂症已。

编者按: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同⼀⼈,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

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都宜本⽅······加⼤薏苡仁⽤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在讲座中更进⼀步阐述:“⼤柴胡汤与⼤黄牡丹⽪汤合⽅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的热象,也有柴胡证,⼤致都可以⽤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

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得太多,都搁6克就⾏,最好再加薏苡仁。

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急慢性荨麻疹)医案经验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急慢性荨麻疹)医案经验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急慢性荨麻疹)医案经验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方解【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生姜(切)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节)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方解】此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相合而成,故治二方的合并症而病情较轻者。

(一)方证辨证要点1.本方证属太阳病证。

2.此方为治“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之太阳病,取麻黄汤治表实无汗,桂枝汤治表虚有汗,二方合用,又小制其剂,则既能发小汗以祛邪,又无过汗伤正的弊端。

3.辨证当着眼于邪气不甚,有欲出外解之机,见面有热色、身痒等症。

(二)皮肤病辨治心法1.因条文“身必痒”之启示,本方常用于过敏性皮肤病之急性发作时,如急性荨麻疹、湿疹等瘙痒剧烈者。

辨证要点: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无汗或微有汗、脉浮等,然必具备恶寒或恶风、口中和。

“口中和”一症很关键,若“口干”则为阳明见证,不宜使用本方。

若用,则须或合用葛根、生石膏等清阳明药,或合用葛根汤、麻杏石甘汤亦可。

依据胡希恕老中医经验,常以荆芥、防风代替麻黄,即桂枝汤加荆、防,治疗发热恶寒、身痒起疹之皮肤病有良效1。

以笔者临床体会,若荨麻疹发作不甚剧烈,可以荆芥、防风代麻黄;但若皮疹急性发作,风团、瘙痒甚剧者,仍当以原方为佳,或原方再加荆芥、防风、羌活、浮萍等疏表药,其效更佳。

2.慢性荨麻疹,尤其是青年女性之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时,本方合用当归芍药散机会尤多,宜注意。

3.慢性湿疹,以本方合用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机会亦多。

(三)医案实录1.急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廖某,女性,7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

全身起红色风团、瘙痒,伴发热、腹泻9天。

外院住院治疗4天(具体用药不详),发热、腹泻已愈,仍全身起大片红色风团,此起彼伏,瘙痒难忍。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重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驾轻就熟,进出无方。

他善于用经方治重病,读他的医案,令人赞不绝口!这类手段与气魄,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阑尾炎独自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时机少,适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

临床上碰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一般的柴胡证,你假如适用大黄牡丹皮汤,是特别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好多好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只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刚刚说叫小明的那个儿童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到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生时最好使。

疼得那样强烈,特别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此刻也没确定是癌变物仍是其余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可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

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痛苦早消逝了,这个肿也消了好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唯恐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我刚刚讲了葛根汤。

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子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因此在临床上假如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类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假如症状没有浮躁,就用葛根汤;假如有浮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由于大青龙汤中有石膏。

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次日又发热,这么频频了两三天,最后仍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以。

其实假如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以后发生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说起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 83 岁时,冬月发热℃,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中医大师胡希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中医大师胡希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中医大师胡希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康复患者之家例1、李某,女,32岁。

初诊日期:1967年12月10日。

发热、面部、背部起红斑一年余。

不明原因发热、皮肤起红斑,到协和及北医检査,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曾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找胡老诊治。

现症:不规则发热,面部、背部皮肤斑块或连成片状红肿,表皮有皮屑脱落甚似牛皮癣,常有颈、项、背、腰痛,时咽干心烦,头易汗出,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证属邪郁少阳,血虚水盛,治以疏解少阳,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五钱,黄芩三钱,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生龙骨五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五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六剂自感有效,乃连服30剂后始来复诊。

届时面部、背部红斑基本消失,查血象恢复正常,体温之低热不规则热已消失,颈项背腰已不感痛疼。

到北大复査时,医生大为惊奇,对其治疗十分满意,并谆谆嘱其总结其病历,并嘱其不須吃药。

但停药约半月,面部又出现红斑,其他症状不明显,又求胡老诊治,胡老仍与上方去生石膏消息之。

按:本例远期疗效因故未能追踪,是个遗憾,但近期疗效让西医称奇也为之不易。

这里也说明,中医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用六经辨证、经方的理论方药治疗该病有效,胡老的治疗经验有参考价值。

读后感悟:本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有两组症状:一、面部、背部皮肤斑块或连成片状红肿,表皮有皮屑脱落甚似牛皮癣,属血虚水盛;二、颈、项、背、腰痛,不规则发热,咽干心烦,头易汗出,舌苔薄白,脉弦细数属少阳郁热。

胡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石膏以疏解少阳,养血利水,连服30余剂而获控制。

由此说明,中医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用六经辨证、经方的理论方药治疗该病有效,胡老的治疗经验值得借鉴。

例2、宋某,女,40岁,北新桥帆布厂工人。

初诊日期:1971年7月25日。

面部起红斑半年。

半年前因牙痛到医院拔牙,牙科医生看到鼻上眉间有红斑,怀疑是红斑狼疮故不给拔牙,后经多次检査,找到狼疮细胞,告之为不治之症,建议中医治疗。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

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1. 引言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红、糜烂、瘙痒等症状。

胡希恕是一位中医专家,对于治疗肛周湿疹有着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胡希恕治疗肛周湿疹的医案,包括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2.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5岁,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皮肤红、肿、湿、渗液和剧烈的阵发性瘙痒感。

患者在就诊前已经出现了两个月以上,并且多次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无效。

3.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胡希恕的经验,可以初步诊断为肛周湿疹。

但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排除其他类似皮肤问题后,建议进行皮肤切片检查。

4. 治疗方法4.1 中药熏洗胡希恕采用中药熏洗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中草药:黄柏、苦参、地榆、白鲜皮等。

2. 将以上草药浸泡于适量的温水中,浸泡时间约为30分钟。

3. 将患者坐于盛有中草药水的蒸桶上,进行蒸汽熏洗。

疗程为每日一次,连续7天。

4.2 中药外敷胡希恕还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中草药:黄柏、苦参、地榆、白鲜皮等。

2. 将以上草药加工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温开水调成糊状。

3. 将中药糊涂抹于患处,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连续7天。

4.3 饮食调理胡希恕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肛周湿疹中的重要性。

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蔬果。

5.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肛周湿疹的复发,胡希恕建议患者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和床单等衣物。

2. 避免久坐、久站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3. 避免过度清洁肛门,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4.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暴饮暴食和不良饮食习惯。

6. 结果与讨论经过胡希恕的治疗,患者的肛周湿疹症状明显减轻。

临床观察发现,红、肿、湿、渗液和剧烈的阵发性瘙痒感等主要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同时,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未发现复发情况。

中医治法注重辨证施治,胡希恕在治疗肛周湿疹中采用了中药熏洗、中药外敷和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

胡希恕运用经方辨治痤疮!

胡希恕运用经方辨治痤疮!

胡希恕运用经方辨治痤疮!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经方治疗面部痤疮,不是专病专方,不是以病因论治,而主要依据症状反应进行辨证论治,即临证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辨方证时结合病因辨证,治疗做到方证对应而治愈痤疮。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案例案 1患者女,29岁,干部,2012年11月18日求诊。

额部、面颊散在丘疹,大如绿豆,色鲜红,破溃后留有疤痕,反复发作。

伴呃逆反酸,大便塘,月经量淡,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

半年来求治无效,多方皆以清热解毒利湿为药。

辨为半夏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合方证。

处方:半夏21g,黄芩10g,黄连6g,干姜10g,党参10g,赤小豆15g,当归12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5剂后复诊:额面部丘疹色淡,伴胃肮部胀满,暖气后减轻,大便塘缓解,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辨为茯苓饮合赤小豆当归合方证。

处方:半夏12g,陈皮15g,党参10g,枳实10g,茯苓15g,炒白术15g,赤小豆15g,当归12g,生姜15g。

服12剂诸症消失,颜面光滑润泽,随访未发。

案 2患者,女,23岁,大学生,2013年2月25日求诊。

额部、下领部弥漫性丘疹,如麻粒大,色淡红,面部晦暗,多有疤痕残留。

伴口干,汗出,恶风,手足凉,失眠,烦躁,大便干结,3d1次,时有腹痛,月经时来加重,伴头晕,经色暗有痕血块,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细。

多年求治未见明显疗效。

辨为桂枝加龙牡汤、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合方证。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龙牡各20g,柴胡12g,黄芩10g,干姜10g,天花粉15g,当归12g,赤芍10g,川芎6g,生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5剂后复诊:额部、下领部丘疹色淡红,面部仍晦暗,恶风、口干、便干、失眠、烦躁基本消失,四肢已温,腹痛如前,头晕,月经未潮,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

辨为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方证。

处方:当归12g,赤芍10g,川芎6g,生白术12g,茯苓30g,泽泻10g,桃仁12g,牡丹皮12g,桂枝12g。

跟经方临证大师胡希恕学习《伤寒论》群方之首:桂枝汤的原文解读

跟经方临证大师胡希恕学习《伤寒论》群方之首:桂枝汤的原文解读

跟经方临证大师胡希恕学习《伤寒论》群方之首:桂枝汤的原文解读桂枝汤方【辨证要点】表阳证汗出、恶风、发热、脉浮缓者。

歌诀:桂枝汤方中风证,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饮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方剂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用法】上五味,水煎温服,服已须臾,进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棉被床上而卧,使身体似有微汗出,不宜出大汗。

服一煎汗出病解,则不再服药。

若不见汗出,可依前法再服,如不见汗,可照服三四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息恶等物。

按:《医学金鉴》曰:“桂枝汤,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

”后世注家皆认为是去皮外之粗皮,宜从后世注家。

注:方剂中的各药物剂量,皆遵仲景原著,参考汉代原量折合现代用量,并用现代剂量单位名称。

煎服法亦用近代习惯用法。

【方解】桂枝汤的发汗作用,主要在桂枝、生姜,二者均属辛温发汗药,有健胃作用,并且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气而滋津液,增强荣卫之气。

这里要特别注意,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的性能,升发之力不强,合起来用,不至大汗。

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对于精气虚,不足以祛邪,虽汗出而邪不去者,用之最当,使邪不复留于肌表。

少食稀粥,更有益精却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健胃滋液调和营卫之方,也就是后来医家所说的“甘温除热”的良方。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而是胃气不振,津血有所伤致使营卫不和之热。

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在《内经》有类似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出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

复热者,邪气也。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顽固性皮肤病】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顽固性皮肤病】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顽固性皮肤病】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条文“其身甲错”,胡希恕、赵明锐、藤平健等经方家将其扩展应用到皮肤病的治疗,薏苡仁、败酱草祛瘀排脓,加少量附子起振奋作用,对湿疹、硬皮病、牛皮癣、鹅掌风等顽固性皮肤病都有不错的效果。

胡希恕先生讲解: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啊,这个附子用量非常轻,它不是专陷于一种阴虚证而用附子的。

这个痈脓的排出,大概都搁一些振奋的药,或者是,你看咱们这个枳实芍药散,它拿大麦粥,再把这个排脓散搁鸡蛋黄都是鼓正气,古人就是这样。

这个证虚啊不足以排脓,他用一种强壮亢奋药辅佐其它的药物,使它达到排脓的目的。

所以这个药,你不能重用,这里头你看就看出来了,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古人一两是四分,二分就是半两了,顿服了,一次半两,三味一两五,就是合现在一钱半,古时候一两合现在三钱,那么它这个半两呢,合现在一钱半。

那么这个药主要的排脓,它是薏苡和败酱草两个药的关系。

薏苡有解凝排脓、利小便的作用。

败酱也去瘀也排脓,那么这两个药就是一种这个都较比寒性的排脓药。

但是要使脓达到排出还得在这个扶正方面,你得稍稍搁点有一些亢奋补益的药才好,所以加点附子。

这个药很常用了,它不但排脓,还去湿痒,像一般皮肤病常用它。

尤其这个硬皮症,我不断用这个药,很好使。

就是顽固的牛皮癣,这个药也好使的,附子可是不要重用啊。

我用这个药都重,薏苡差不多用一两,败酱可以用五钱,附子一钱到二钱,一般顽固的皮肤病挺好使的。

那么在这个书上它是用来排脓了,偏于虚而有脓可以用这个方子的。

湿疹(藤平健医案)36岁妇女,4年前行阑尾手术后,手出现水泡样湿疹,自两手腕起,波及手指,湿疹极为湿润,有者已结痴。

诊为货币状湿疹,入院在皮肤科治疗。

头出现鳞屑,回肓部有轻度压痛,脉右浮弱,左弦细。

腹力微弱,皮肤青黑无光泽。

给与薏苡附子败酱散,病情好转,面色有泽而白。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鹅掌风(赵明锐医案)朱某,男,56岁,肥皂工人。

胡希恕和冯世纶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拾萃

胡希恕和冯世纶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拾萃

胡希恕和冯世纶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拾萃吴英举【摘要】近代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临床中提倡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冯世纶教授继承其学术思想,认为在临床中不管何病,只有先依据症状反应辨病位为半表半里即柴胡证,同时又有四肢厥冷,疲乏无力等,即可辨为上热下寒的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亦即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临床和当归芍药散合方较多,随症增损药物,多可获得良效.【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1【总页数】3页(P1921-1923)【关键词】胡希恕;冯世纶;半表半里阴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作者】吴英举【作者单位】登封市中医院河南登封 4524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胡希恕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大师,最先提出《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伤寒论》中的六经来自八纲。

在临床中提倡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强调“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冯世纶教授系胡希恕先生嫡传弟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方研究,系统总结了胡希恕先生的经方研究成果,提出《伤寒论》属于中医学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

冯老学验俱丰,擅用经方,疗效卓著。

现将其及胡希恕先生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理论基础1.1 经文释义《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关于该条文的解释,胡希恕:“伤寒虽已发汗,若表不解,仍宜桂枝汤更汗以解之。

五六日为传少阳病的时期,而医复下之,使外邪内陷,故不但出现柴胡证的胸胁满,而且兼有微结、往来寒热、心烦等。

津液大量亡失,故小便不利而渴。

胃中无饮,故不呕。

热伴气上冲,故头汗出。

下后有气上冲,其表未解可知。

凡此宜柴胡桂姜汤。

胸胁满,微结,即柴胡证胸胁苦满而有微结状。

微结是对照结胸的实结说的,在胁下而不在心下……胸胁苦满之症。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病】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病】

【胡希恕: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病】金匮名医验案精选---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药】薏苡仁十分(7.5克) 附子二分(1.5克) 败酱五分(3.75克)【用法】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9克,水煎顿服。

或按原方比例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三)【解说】本方主治慢性之肠痈。

肠痈迁延不愈,或脓成不溃,营血郁滞,形成慢性肠痈。

薏苡附子败酱散重用苡仁以利湿排脓,附子温阳散结,败酱排脓解毒。

本方现多用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局限性腹膜炎等。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薏苡附子散方证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还有薏苡附子散方证,这个也是出在《金匮要略》里头,这两个方子合在一块讲。

因为这两个方子就差一味药,“薏苡附子散”出在什么?出在“胸痹”,是治疗心痛短气的,它条文很简单,“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治疗什么呢,治疗冠心病,胸痹,中医说有湿,有寒湿,又有寒又有湿,这个是什么?是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治疗冠心病胸闷、短气,胸痹,缓急就是说一会急一会厉害的,属于阳明太阴合病的,用这个方子治疗,“薏苡附子散”。

“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在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这个方子是什么,是上热下寒,经方辨证它是什么,上热下寒属于什么?阳明太阴合病,所以这是治疗阳明太阴的,有皮肤病,有些病,湿疹、肠痈、疮疡,出现上热下寒的时候,就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疮疡多见于阳明太阴合病,并不是说单纯的阳明病,阳明病也能见,但是比较多见的,咱们上午有些同志讲的,大部分是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治疗肠痈也用,治疗皮肤病也用。

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要想到(黄连阿胶汤)这个经方

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要想到(黄连阿胶汤)这个经方

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要想到(黄连阿胶汤)这个经方摘自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导读:皮肤病中的牛皮癣、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这些疾病往往一方面阴血亏损、肌肤失养,另一方面则实邪蕴结肌肤,若单纯治以清热、利湿、疏风、散寒等则“治标不治本”,常需补益津血以养肌肤才能祛除顽疾,此时黄连阿胶汤便大有用武之地。

黄连阿胶汤【组成】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一云三挺),鸡子黄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参考处方】黄连12克,黄芩6克,白芍10克,鸡子黄2枚,阿胶10克。

上5味,以水600毫升先煎前三物,取汤150 毫升,阿胶烊化加人5克,内鸡子黄一枚温服。

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方解】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亦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条文】《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讲解】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而心中烦,不得安卧入睡者,病本血虚,已传入里,而为血虚里热以致热扰心烦不得眠,宜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以传厥阴为常,然亦间有传阳明者,今于二三日以上,转属阳明。

以其本血虚,上焦复热,故使心烦不得眠,宜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本方治心中烦不得卧,颇似栀子豉汤证,不过本方偏于治虚,而咯血、吐血,或下利腹痛便脓血而虚烦者,用之有验,但栀子豉汤则否。

【辨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下利便脓血者。

黄连阿胶汤方证与皮肤疾病本方证为少阴表证传入阳明,核心病机为正虚邪实,少阴虚寒之邪入里化热,损伤津血,转属阳明津血亏燥之证。

故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除烦,《神农本草经》中谓其“主热气”;黄芩清热止血利湿,《本经》记载:“黄芩主诸热黄疸……恶疮疽蚀火疡”,故常用于各种皮肤疾病的治疗;黄连与黄芩相伍苦寒以泄心火。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银屑病、荨麻疹)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银屑病、荨麻疹)

百变魔“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竟还能治皮肤顽疾?(银屑病、荨麻疹)小编导读提到脾虚便溏,学习过《伤寒论》教材的读者想必会提到柴胡桂枝干姜汤。

可鼎鼎大名的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却提出,此方可用于治疗大便干和无名低热;而胡老的学生临床实践后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竟然还能治疗牛皮癣、荨麻疹等皮肤顽疾。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条文签《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当年聆听吾师胡希恕老先生授课,讲到此条时,胡老指出:“五六日正是邪气由表传入半表半里之时,已经发汗又用泻药,故胸胁满微结。

微结者,是里已有所结,但不甚,仍以少阳证为显。

这个方子有利于治疗大便干……临床有一种无名的低烧,用柴胡桂姜汤效果很好。

”说心里话,我当时听后疑惑不解,教材里明明讲此方证兼有脾虚便溏。

胡老讲的是不是偶然幸中所得呢?几十年临证走下来,才深深体会到吾师言之凿凿,掷地有声!这条经文,想必学过《伤寒论》的人都有印象,但比较费解。

它的深层含义到底有多深?临证适用范围到底有多广?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将此条病机归纳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是否就是张仲景的本意?以下结合实例谈一谈。

案一某女,58岁,于2014年夏患甲状腺血肿,经抗生素治疗而血肿消失。

一个月后无意中发现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若干,色红,痒不甚,干燥,患处皮肤表面覆盖有白色鳞屑,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牛皮癣)。

查患者舌质暗红,舌苔白稍腻,问其饮食一般,大便日2次,从来不干燥,睡眠长期欠佳。

脉细尺沉,右关脉洪。

以凉血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茜草、珍珠母、炒枣仁、远志。

十味败毒汤治顽固性皮肤病,来自日本汉方医...

十味败毒汤治顽固性皮肤病,来自日本汉方医...

十味败毒汤治顽固性皮肤病,来自日本汉方医...
十味败毒汤治顽固性皮肤病,来自日本汉方医家的经典良方。

有一类患者的皮肤病,是因为易过敏性体质及易化脓体质而导致的。

因此病情常反复发作且不易根除。

临床上应用十味败毒汤治疗这两种异常体质导致的皮肤病效果不错。

上一篇微头条写了日本江户时代医家华冈青州的感人往事,此方就出自其所著的《疡家方筌》一书。

该方原是日本香川家的经验方,即败毒汤(柴胡、独活、桔梗、川芎、枳实、生姜、甘草、茯苓)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荆芥、防风、独活、樱皮(樱花树皮,国人应用可以地骨皮代替)、桔梗、川芎、干姜、茯苓、柴胡、甘草十味药组成。

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消脓。

附,华冈青州医案:
治疗过敏性赤黑色皮炎:某xx;女性,65岁。

特异性体质,对药物过敏,对阿斯匹林剂与抗茵素易产生过敏。

3年前因高热注射青霉素后引超全身发疹,数日后全身皮肤加深变黑色。

曾持续半年以上。

此次为了日前因眩晕、血压增高服用西药后出现发热,面部与手红肿,翌日起与以前一样变黑。

诊后给子十味败毒汤加连翘、薏苡仁,服药三日后肿与黑色消失。

续服二月,诸症痊愈。

又及,日本汉方医家著作是我近些年才开始关注的。

之前无论是学院或师承学习中,并不太重视汉方。

总觉得日本的中医比较呆板(比较2)。

虽说跟过的几位老师都有与日本汉医交流经历(颇被日本汉医学界认可),自己甚至还学过一段时间日语(如今连同英语一起都差不多扔回爪哇国了),但对汉方医始终无感。

直到某一日读费维光先生著作,又因整理老师遗著,才重新对汉方医感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顽固性皮肤疾病,一定要想到这个经方
导读:皮肤病中的牛皮癣、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这些疾病往往一方面阴血亏损、肌肤失养,另一方面则实邪蕴结肌肤,若单纯治以清热、利湿、疏风、散寒等则“治标不治本”,常需补益津血以养肌肤才能祛除顽疾,此时黄连阿胶汤便大有用武之地。

黄连阿胶汤
组成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一云三挺),鸡子黄二枚。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参考处方
黄连12克,黄芩6克,白芍10克,鸡子黄2枚,阿胶10克。

上5味,以水600毫升先煎前三物,取汤150 毫升,阿胶烊化加人5克,内鸡子黄一枚温服。

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方解
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亦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讲解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而心中烦,不得安卧入睡者,病本血虚,已传入里,而为血虚里热以致热扰心烦不得眠,宜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以传厥阴为常,然亦间有传阳明者,今于二三日以上,转属阳明。

以其本血虚,上焦复热,故使心烦不得眠,宜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本方治心中烦不得卧,颇似栀子豉汤证,不过本方偏于治虚,而
咯血、吐血,或下利腹痛便脓血而虚烦者,用之有验,但栀子豉汤则否。

辨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下利便脓血者。

黄连阿胶汤方证与皮肤疾病
本方证为少阴表证传入阳明,核心病机为正虚邪实,少阴虚寒之邪入里化热,损伤津血,转属阳明津血亏燥之证。

故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除烦,《神农本草经》中谓其“主热气”;黄芩清热止血利湿,《本经》记载:“黄芩主诸热黄疸……恶疮疽蚀火疡”,故常用于各种皮肤疾病的治疗;黄连与黄芩相伍苦寒以泄心火。

阿胶、芍药、鸡子黄共奏养阴补虚功效,其中阿胶偏于滋阴养血;鸡子黄滋养营血,还能清热安神,本品具清凉滋润之性,亦常炒油外用以治湿疹、烫伤、黄水疮等皮肤疾病;芍药养血柔肝、缓解止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疼痛、瘙痒和疮疡类的病证皆与心相关。

心主血脉,将津血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当心火偏亢,灼伤血中津液,血行不畅,气血运行不利,发于皮肤肌腠,可见多种皮肤病。

此与黄连阿胶汤所主血虚热扰病机较为契合,尤其顽固反复的皮肤疾病多责于阴血亏损、肌肤失养,故本方应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机会颇多。

日本汉方医家注重本方在皮肤病的应用,矢数道明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顽固性牛皮癣,疗效甚佳。

曾治疗患全身性牛皮癣10年者1例,初治时运用消风散、温清饮无效,后改投黄连阿胶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而快速收效(详细病案见下文)。

大冢敬节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在《汉方治疗实际》中指出黄连阿胶汤所主皮肤病的特点:“本方目标: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程度低而不甚显著。

用指抚摸,有些粗糙,略带赤色且干燥,很少作痒,有糠状皮屑脱落,风吹或日照晒则恶化者。


矢数道明医案
黄连阿胶汤合桂枝茯苓丸料治疗寻常性牛皮癣
川某,54岁,女。

初诊1979年10月5日。

营养一般,面色红。

10年前起,月经后出现头痛,每次均需卧床休息3天,已成习惯。

头痛严重时伴有恶心。

现在月经不规则,但即使无月经时,头痛却依然发生。

曾生育2胎。

同样,自10年前起患全身性牛皮癣,除颜面外,全身几乎无处不发红,并可见牛皮癣所特有的圆形红色光泽,其状令人不忍睹;痒感明显。

在某大学医院皮科住院治疗,但不见效。

开始曾用激素制剂,因几乎无效故已停用;其后发热39.5℃约1周,全身红肿、痂皮剥落,痛苦不堪。

故对激素产生畏惧,不敢再用。

头痛以右侧为多,另有肩凝、腰痛等自觉症状,血压140/80mmHg。

根据病情,属虚实中间型。

最初投给了消风散,但服后未见好转征兆;其次投给温清饮加连翘,服后反而呈恶化倾向。

因而又考虑为虚证与瘀血兼在,乃投给黄连阿胶汤与桂枝茯苓丸料合方并加卵黄1个。

服此方后第3天起,皮肤红色开始消退且好转很快,20天内全身已消退80%,痒感也基本消失。

服药后曾来过1次月经,但与经期终了的同时,头痛也完全消失。

患者对如此快速治愈、惊喜交加,一再表示感谢。

本例表明,黄连阿胶汤与桂枝茯苓丸料的合方,确实发挥了极好的作用。

但有必要做更长期的观察,故而患者仍在继续服药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