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人口普查登记表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山西 各县
黎城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148106人。
姓氏表王20873李18700张13499杨8359刘7216赵6607申5052郭4722程2902马2376范1955常1796石1793董1781傅1734陈1633宋1569岳1543郑1507韩1488靳1487高1351段1205桑1089崔1082路1045贾1005吴1003徐963霍919秦885牛874彭874何856冯754胡727樊716任714史706原692栗666乔666魏650武636卢624白588祝587郝555连545康534曹533温512姚485许468杜460雷450索444周429孙412吕411郎395焦377朱371田365孔329阎306侯291潘275梁271元255宇文233谷213延204唐186钱179齐175成167余164裴155邵154苏147邰145孟133庞128翟120莫108师107花103宁102薛97安94黄93丰90邢83丁81麻79国75顾74耿74辛71万71冀69乐65谢65暴61纪61汪61关58柴53屈51尤51骈50沈50祁48于47夏47席46姜43邓39方39蔡38尚38葛33贺32桂32钮32罗31党31南31芦29亓29蒋28景27阮26袁25聂25岑22柏22郜21苗20巩20,其余均少于20人。
方山县1985年106438人,共有212个姓氏李13945刘10904张9849王9625薛7996高5095赵4738任4120杨3093郭2404冯2083阎2050秦1778侯1777韩1760牛1301郝1297武1200马1159杜1096白1047曹1016吕966孙940崔906严893吴777樊724岳689陈655雒593贺535梁501霍461贾455康454成452安424段410宋380苏366肖337车312胡273乔264雷262周234林228于182徐180温170常162傅148石142穆141巩126辛117罗113田111申104袁102魏99靳93桃90苗87史86范83朱74吉70尤67姬67尹64蔡62问60董59孟58冀56房52庞48焦44慕44殷43翟43景42邓42强41弓41何39蔚39司38党38尚35顾34渠34师33彭33柳31许30艾30索27南25钟24麻24祁22桑22姜22黄21燕20方19文19丁19芦18郑17裴17聂17柴16惠16耿16拓16米15宁15步15禹14孔14独13折11呼10况10,其余均在10人以下,其中1人1姓35个。
1990-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区)人口数(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1》)
2141 7762 5212 6135 3639 4400 9417
2210 7810 5276 6131 3666 4432 9470
2303 7869 5447 5957 3693 4462 9588
9667 5685 6663 8963 4857 811
9717 5698 6698 9111 4889 818
9027 5719 6355 6689 4493 711
重 四 贵 云
庆 川 州 南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Yunnan 10804 3268 3731 10897 3315 3782 10998 3361 3832 11104 3409 3885 11214 3458 3939
1337 6767 4168 5675 3037 3810 8493
1340 6844 4202 5761 3079 3865 8570
1345 6911 4236 5834 3116 3913 8610
1349 6967 4266 5897 3150 3966 8642
1356 7021 4294 5955 3183 4015 8671
132802
133450
134091
1456 1011 6769 3314 2386
1493 1024 6809 3335 2393
1538 1043 6851 3355 2403
1581 1075 6898 3375 2415
1633 1115 6943 3393 2429
1695 1176 6989 3411 2444
1755 1228 7034 3427 2458
1962 1299 7194 3574 2472
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县(市、区)
乡(镇、街道) 街道)
普查区
普查小区
建筑物编号
H3.本 户 应 登 记 人 数
H4.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2009年11月 2010年10月31日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H5.本户住房建筑面积
H6.本户住房间数
(不包括厨房、过道、厅)
1. 家庭户 201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 户口在本户,2010年10月31日晚未 男 女 住本户的人数: 2. 集体户 户的人数: 人 ____ 号 人 人
R6.民族
R8.户口登记地
出生于: ______年 ______月
1. 本普查小区 2. 本乡(镇、街道) 其他普查小区 2.非农业 3. 本县(市、区) 其他乡(镇、街道) 3.户口 4. 其他县(市、区) 待定→R12 ____省(区、市) 市(地) 县(市、区)
0. 务工经商 1. 工作调动 2. 学习培训 3. 随迁家属 4. 投亲靠友 5. 出差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婚姻嫁娶 9. 其他
0. 务工经商 1. 工作调动 2. 学习培训 3. 随迁家属 4. 投亲靠友 5. 出差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婚姻嫁娶 9. 其他
1. 是 2. 否
1.未上过学 2.小学 3. 初中 4. 高中 5. 大学专科 6. 大学本科 7. 研究生
户编号:
本户共_____张
1. 本普查小区 2. 本乡(镇、街道) 其他普查小区 3. 本县(市、区) 其他乡(镇、街道) 4. 其他县(市、区) ____省(区、市) _____市(地) _____县(市、区) 5.港澳台或国外
1. 没有离开户口 登记地→R12 2. 半年以下 3. 半年至一年 4. 一年至二年 5. 二年至三年 6. 三年至四年 7. 四年至五年 8. 五年至六年 9. 六年以上
第七次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空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地址:县(市、区) 乡(镇、街道) 普查区 普查小区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表
20,433
27,718
普米族
14,298
24,238
29,721
塔吉克族
14,462
16,236
26,600
33,223
怒 族
15,047
22,896
27,190
乌孜别克族
13,626
7,717
12,213
14,763
俄罗斯族
22,656
1,326
2,917
13,500
鄂温克族
4,957
哈萨克族
509,375
491,637
907,546
1,110,758
傣 族
478,966
535,389
839,493
1,025,402
黎 族
360,950
438,813
887,107
1,112,498
傈僳族
317,465
270,628
481,884
574,589
佤 族
286,158
200,272
298,611
2,262
2,709
4,103
7,004
赫哲族
718
1,489
4,254
门巴族
3,809
1,140
7,498
珞巴族
1,066
2,322
基诺族
11,962
18,022
其他未识别民族
1,017,299
32,411
799,705
752,347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
1,004
7,416
4,937
3,498
注:1、各年度人口数均为中国大陆人口普查数,不包括现役军人。
一九九○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3
一九九○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第三号)1990年11月14日现将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的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各民族人口(注)公布如下:汉族 1 042 482 187人蒙古族 4806 849人回族 8602 978人藏族 4593 330人维吾尔族 7214 431人苗族 7398 035人彝族 6572 173人壮族 15 489 630人布依族 2545 059人朝鲜族 1920 597人满族 9821 180人侗族 2514 014人瑶族 2134 013人白族 1594 827人土家族 5704 223人哈尼族 1253 952人哈萨克族 1 111 718人傣族 1 025 128人黎族 1 110 900人傈僳族 574 856人佤族 351 974人畲族 630 378人高山族 2 909人拉祜族 411 476人水族 345 993人东乡族 373 872人纳西族 278 009人景颇族 119 209人柯尔克孜族 141 549人土族 191 624人达斡尔族 121 357人仫佬族 159 328人羌族 198 252人布朗族 82 280人撒拉族 87 697人毛南族 71 968人仡佬族 437 997人锡伯族 172 847人阿昌族 27 708人普米族 29 657人塔吉克族 33 538人怒族 27 123人乌孜别克族 14 502人俄罗斯族 13 504人鄂温克族 26 315人德昂族 15 462人保安族 12 212人裕固族 12 297人京族 18915人塔塔尔族 4 873人独龙族 5 816人鄂伦春族 6 965人赫哲族 4 245人门巴族 7 475人珞巴族 2 312人基诺族 18 021人其他未识别的民族 749 34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 3 421人与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56个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的民族由16个增加到19个,他们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人口低于100万但高于10万的民族由13个增加至15个,他们是: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其余22个民族的人口均不足10万。
1990年人口普查登记表
1990年人口普查登记表
尊敬的公民,您好!这是我们进行1990年人口普查的一部分工作,旨在了解我们的社区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就业情况、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信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社会和公民。
请您认真填写以下表格,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
2. 年龄:
3. 性别:
4. 职业:
5. 家庭成员:
二、人口状况
1. 户籍所在地:
2. 现居住地:
3. 家庭人数:
4. 是否有流动人口:
5. 流动人口数量:
三、就业情况
1. 是否就业:
2. 就业单位:
3. 职业类型:
4. 收入水平:
四、教育水平
1. 受教育程度:
2. 是否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
五、家庭状况
1. 家庭成员关系:
2. 家庭住房情况:
六、其他信息
1. 您对政府在人口管理方面的建议或意见:
2. 您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人口普查,您的信息将严格保密,只在本次普查中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谢谢!。
历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段信息及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段信息及分析1、本表数据均来源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偶然的原因,发现如果将这些资料几个普查同一年份人口放在一起,之间会有冲突因此怀疑这每次普查均对上次普查进行过修正,特别是2000年,2010年普查。
这种修正可能不是客观的,而是先有人口总数,再将多出来的人为分到各个年份,对普查实际数据进行因此将1982,1990,20010,2010全国第三至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按年龄分组人口数找出来,放在一起3、分析的方法如下:(1)、1982年普查人,尚未将人口与户籍等持钩,因些主观上统计者、被统计者都不存在瞒报故意,2000年普查时国家鼓励未上户口的无条件上,因此大量瞒报均已纳入普查,基本可认为学齿((2)、考虑意外死亡率,在生长过程中,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跌落、凶杀等会造成人口总数由于没有权威数据,且各年龄段不同,暂估为十万分之五十(3)、考虑非老年人的疾病死亡率(4)、上述(2)和(3)构成的人口减员率估计有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七意味着每过十年,同一年龄至下人口下除3%以上当然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老病死不好分析,所以集中在1960以后出生的人口可能更好对比(5)、人口瞒报情况,由于80年代,计生政策强制,受罚款、不上户口影响,人口普查时可能有一定但一般来说,超过20岁还瞒报的很少,其影响可忽略大量的瞒报是1-10岁,一般在上学阶段已经进入正常的人口统计。
会导致下一次普查时人口数4、考虑上述情况后,将同一年份出生人数放在《同一年份人口对比表》,可发现以下不合逻辑问题(1)、2000年普查时清出上次不满10岁(1981-1989以后)瞒报数据784万人,2010年则清出不满10岁不合逻辑,按道理2000年应是清出瞒报人最多的一次。
因为当时政策最宽松,普查就上户口,(2)、1980组,2000年普查时1839万,2010时1892万,多出53万在2000年时,1980组的已满20岁,在当时普查政策下,满报率基本竺于0,十年过去了,考虑死亡人数约在57万至132万间,但2010普查数据不减反增,相关100多万(3)、关于人口的非正常死亡,在82-88组都可以看到,在2010普查中,与2000普查对比,都有一定在1989组是,2010普查比2000普查增加了141万,考虑到2000年1989组年龄为11岁,可解释了那1981年普查人口增加44万,1973-1979年增加247万,又怎么解释?按正常,这8个年龄组每个非正常死亡应在60万-140万,8个组合计差780万--1420万(4)、至于其他年龄组,也有些存在疑问,比如1971,1972组,1969组,1959-1962组,大家有兴趣可以用四次普查数据自己对比一下比如说1962组,1990普查1592万,1982普查1562万,2000竟然变成了2092万,2010是2007万,也就是说,1982,1990两次都是错了,不考虑非正常死亡率,2000年普查查多了499万,应当相应的,1962组2010年普查少了85万,非正常死亡率4.06%,这个数字极有可能是根据实际普至于超过50岁的1960年以前,年龄大一些,由于死亡率增加,分析起来就不容易了,这里不做5性别比国际公认,出生性别比女:男108以内属正常范围,随之年龄增长,每十年男孩大约比女孩多损1982年组四次普查分别为105.45,107.77,104.13,102,在合理范围内.即男性非但1990组三次分别为111.75,111.39,102.71,数字就不大正常,为什么四五普性别比无变化,六可推测2000年五普数1990年组有问题,可能人为增加了女孩数,而六普1990组总人数比五普增加单位(万人)总人数女男性别比女比一次增加1990年普查2322.11225.51096.6111.392000年普查2621.01381.11239.9111.75155.62010年普查2802.71420.11382.6102.7139.02010年普查多查出142.7万男孩(还不包括非正常死亡的),女孩却只有38万,显然不合逻辑,因为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五普按1990普查性别比人为调增人口,六普实际比102.71,但虚增的人口另外,从性别比来看,自从90年代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推,政策收紧后,性别比急剧恶化,2001-2010年均性别比, 年份四普五普六普五六普变化2001-2010118-1212000117.79118.2-0.41999122.65117.3 5.41998122.07116.6 5.51997120.44115.5 4.91996118.52113.9 4.61995117.77112.1 5.71994116.59108.97.71993115.21107.57.81992114.61107.37.31991113.48105.97.61990111.75111.39102.78.71989111.59109.01101.27.81988110.11108.33100.77.61987109.12107.55100.57.1从以上数据可见,在1986年以前,性别比还基本正常.计生政策大大破坏了性别比,对这个性别比还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六五普对比,性别比降得这么快,从1987--1999,每个组基这是不符合性别比下降的统计规律的,让人怀疑2000年普查这几个年龄组数据的真实性.6结论1982三普数据基本准确,因为无人为因素在里面,加之当时流动人口少,有差异也在统计误差1990四普可能有罚款等因素瞒报的情况,但对1982前年出生人口的普查应认为可信,瞒报部分2000五普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普查可能存在人为调整,而且调整规模应在2000万-5000万2010年六普应是在实际普查人口加上五普调整数上调整后得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年人口普查登记表
摘要:
一、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历史背景
1.1990 年人口普查登记表的产生
2.我国人口普查的发展历程
二、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内容及作用
1.人口普查登记表的项目设置
2.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三、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意义与影响
1.对国家政策制定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正文:
我国自20 世纪50 年代起开始进行人口普查,以了解国家人口的基本情况。
1990 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普查所使用的登记表,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一时期我国人口状况的重要窗口。
一、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历史背景
1990 年人口普查登记表,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时期,我国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这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项目设置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反映社会经济发
展的特点,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2.我国人口普查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1953 年起开始进行人口普查,至今已经进行了七次。
从最初的了解人口数量、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到后来逐步增加职业、教育、婚姻、住房等多方面的内容,人口普查登记表不断完善,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人口信息。
二、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内容及作用
1.人口普查登记表的项目设置
1990 年人口普查登记表包括以下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家庭户户主、家庭人口、住房情况等。
这些项目全面反映了当时我国人口的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为政府提供有关人口、家庭、住房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政府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
例如,通过分析人口普查数据,政府可以了解各地区的教育资源需求、劳动力市场状况、住房需求等,为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意义与影响
1.对国家政策制定的影响
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对国家政策制定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这些数据,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政策。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保障适龄儿
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在就业领域,政府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率;在住房领域,政府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制定住房保障政策,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人口普查登记表,政府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政府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调整人口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政府还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了解各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为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人口普查登记表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展示。
通过这些数据,政府可以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制定更加贴近民生的政策。
例如,政府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还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了解人民的教育需求,制定有利于提高人民素质的政策。
总之,1990 年人口普查登记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展现了当时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