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

合集下载

历史小论文题目

历史小论文题目

历史专业论文题目本科生论文题目(赵兴胜)1.近代中国的经济学家(群体或个体的研究)2.近代中国的大学校长(群体或个体的研究)3.近代中国的公务员待遇研究4.近代中国教师待遇问题研究5.近代中国军人待遇问题研究6.近代中国的学费问题研究7.民国时代上层社会生活问题研究(资本家、政府高官、世家大族的财富收支、家庭教育、婚丧嫁娶等等)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杨加深)1.中国书法歌诀研究――草书(今草)2.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篆书3.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章草4.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版平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胡新生)1.周代的食物与食礼研究2.汉代的食物与食礼研究3.战国时代的心理分析成就4.刘台拱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李巍)1.加拿大联邦制的建立2.加拿大走向独立的宪政道路3.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历史渊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徐畅)1.抗战时期中共的对外宣传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宣传3.图像里的历史——以近代某一时期政治漫画为中心4.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外交(以某一事件为中心)5.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政治(以某一事件为中心)6.近代民族危机与史学使命7.近代“社会公平”思想与“平均主义”思想辨析8.孙中山晚年思想再研究9.陈独秀晚年思想再研究10.胡绳晚年思想再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牛淑萍)1.试论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2.试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试论19与20世纪之交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晁中辰)1、论明初的对外政策2、明清时期的海外移民3、明清谏议制度研究4、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董宝讯)1.农业学大寨运动评析2.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3.“大跃进”时期社会心态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周晓瑜)1.龚自珍史学思想研究2.黄宗羲历史批判思想3.欧阳修《正统论》分析4.论班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张熙惟)1、金代史学家王若虚史学思想评价。

2、元代学者张起岩史学思想评价。

3、清代史学家马骕史学思想评价。

历史论文题目选集

历史论文题目选集

历史论文题目选集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史学论文可作为选题的关键词有很多,如: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历史叙事、年鉴学派等等。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120个历史学方向论文选题,包含中外研究,供相关专业同学参考。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2、民国“历史研究法”研究3、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学批评4、埃里克·方纳史学研究5、海因里希·格莱茨史学思想研究6、霍华德·津恩的史学思想研究7、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8、从民族话语建构到阶级话语建构9、唐宋动物灵异观念研究10、20世纪20年代北大史学社会科学化改革新探11、流变的风景:民国福州籍历史学家形象研究12、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思想研究13、历史学师范生实习备课研究14、论彼得·诺维克对美国历史学职业化的阐释15、布罗代尔的经济史观研究16、纳粹德国时期《历史杂志》“反犹”思想研究17、文学与历史的跨界:海登·怀特的转义诗学研究18、皇权与国运兴衰视角下的宋代内藏库研究19、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单簧管作品创作研究20、海登·怀特历史叙事理论研究21、历史学数字化转向:工具、方法和模式变革22、论美国学者列文森的中国学研究模式23、海登·怀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叙事性重释24、美国现代中学历史课程嬗变研究25、民国时期大学的英国史教育26、当代美国大众传播史学研究27、伯纳德·贝林与美国教育史学28、唯物史观视域下安克施密特历史哲学研究29、中国公共史学兴起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与思考30、中国社会史的一种解释31、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方法探索研究32、中学生历史意识建构研究33、麦考莱史学思想研究34、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35、20世纪80年代“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再研究3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家主体理论建构研究37、约翰·富兰克林·詹姆逊史学实践研究38、詹姆斯·福特·罗德斯史学研究39、论改革开放后刘大年的史学理论研究40、海登·怀特诗性历史哲学理论研究41、论罗伯特·达恩顿的阅读史研究42、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43、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44、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的环境史学思想及其评析45、文学中的国变众生相46、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47、年鉴学派史学范式与雅克·勒高夫的新史学实践48、论视域融合的内涵及其对中西比较史学的重要意义49、现阶段襄城县高中历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0、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走向51、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52、法国年鉴学派研究53、宋朝外交运作研究54、现代中国慈善事业的跃进与困境55、论卡罗·金兹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56、人性、历史与冲突57、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59、中国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历史考察60、早期基督教史学探析(公元1-4世纪初期)61、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62、底层史学与劳工研究63、史学的文学性与史观的文学性64、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65、彼得·伯克社会文化史思想研究66、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67、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68、试论二十世纪之前的美国历史撰述与国家认同69、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70、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师叙述客观性问题研究71、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研究(1946-56年)72、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73、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74、中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75、论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践76、“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77、美国进步主义时代专家参政现象研究,1900-192078、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试探79、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81、丹尼列夫斯基史学思想研究82、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83、“务实的实在论”—阿瑟·丹图历史叙事理论研究84、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85、人类学与当代西方史学研究浅论86、伊格尔斯的跨文化史学史研究87、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88、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学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发展89、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90、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91、历史学语境下的影像意义转换92、民国学术传播中的《燕京学报》研究93、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94、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95、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96、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97、历史事实的结构98、翦伯赞的史料观及方法论探析99、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100、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101、试论近代历史语篇的语言变化102、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103、浅析学案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04、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105、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106、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简论107、宋代城池建设研究108、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109、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110、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111、李则纲《史学通论》的史学思想研究112、汤普森的文化研究113、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哲学探索114、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115、漫游者的权力:朱天心小说研究116、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科学化117、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118、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119、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120、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本文完)。

历史小论文,马克思的标题

历史小论文,马克思的标题

历史小论文,马克思的标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论述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从产生至今也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以下是我们为你准备的136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文题目,希望为你论文的选题提供灵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文题目一:1、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北洋军政人物与马列主义)2、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私有制发展史研究3、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4、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5、1940-19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认识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变迁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初探7、《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8、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9、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0、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再研究11、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12、西方浪漫主义的演进逻辑13、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理论研究1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命名的多维视角研究15、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17、辩证思维的自然科学论证18、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19、高语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0、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研究21、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经验研究22、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研究2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研究24、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理性审思25、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26、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27、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29、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实践研究30、罗莎#卢森堡总体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3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3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1919-1949)33、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机构建设理论研究34、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35、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36、思维的秘密37、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38、华岗学术思想研究39、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进路研究(1848-1949)41、新时期党的科学技术思想演进研究42、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研究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研究44、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研究45、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46、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8、列宁土地问题思想研究49、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途径研究50、列宁早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思想研究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5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53、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研究54、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55、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与互动56、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当代解读57、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演进逻辑研究58、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研究59、瞿秋白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研究6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61、马克思主义神圣化研究62、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6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金融资本理论的演进64、保尔·拉法格社会主义思想研究65、罗莎·卢森堡哲学思想探究66、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及其历史影响67、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68、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69、卡尔·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70、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72、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哲学反思7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74、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75、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7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女权思想研究77、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78、马克思所有权概念的视域转换及其哲学意义79、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启示80、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研究81、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进及其现实意义82、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研究8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之历史演变研究84、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85、马克思的利益理论及其历史在场86、论弗兰茨·梅林对唯物史观的解读87、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88、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89、伯恩施坦的核心思想研究90、论《共产党宣言》中空间批判与空间革命理论91、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92、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93、拉法格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94、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研究95、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研究96、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研究9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98、论拉法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99、毛泽东的民主观探析100、纠错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研究101、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102、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03、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104、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105、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研究10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研究(1976-1982)107、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108、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研究109、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110、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11、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2、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113、麦克莱伦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114、《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社会历史动力思想研究115、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探析116、论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117、瞿秋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118、布哈林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119、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120、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121、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122、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123、“政治”哲学家阿尔都塞--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124、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1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126、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127、《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128、整体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129、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研究130、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现实启示131、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探源与发展132、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才观的坚持与发展13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34、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135、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36、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136、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论马克思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大学学习之后,我对马克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中国历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历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历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历史论文选题参考1、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2、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3、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4、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5、用Kriging方法对中国历史气温数据插值可行性讨论6、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7、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8、从美、英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看中国历史教学新大纲9、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10、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集的重建方法述评11、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13、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4、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15、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16、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图书馆事业有关的出洋考察18、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19、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20、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二、中国历史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2、中国历史战场地域分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4、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5、自然灾害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与中国自然灾害的关系6、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7、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Ⅱ): "好(坏)天时"与历史上的"顺(乱)世"8、中国历史时期的森林文化及其发展9、《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10、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谈翻译理论的发展11、中国历史地名辞典12、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的启示13、《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14、中国历史上的散乐与百戏15、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研究16、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生产与生活17、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基于中国历史数据的检验18、中国历史建成遗产真实性中的非物质维度——兼论整体性保护策略的可能性19、中国历史上一次可能的慢地震——1597年10月6日渤海地震20、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三、热门中国历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2、《集结号》:对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3、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4、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方法的进展——以文献资料为中心5、新旧之争:晚清中国历史教科书6、中国历史建筑保护实践的回顾与分析7、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8、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9、由中国历史气候记录对季风导致唐朝灭亡说的质疑10、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11、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中)12、《孽海花》与中国历史小说模式的现代转变13、中国历史大洪水14、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15、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6、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17、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18、中国历史人口周期性巨大波动的自然原因初探19、中国历史上死亡一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的时间特征20、试论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四、关于中国历史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历史探空资料中的一些过失误差及偏差问题2、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4、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5、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下)6、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7、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8、中国历史气候记录揭示的千年干湿变化和重大干旱事件9、世界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0、世界及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1、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12、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Ⅰ):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13、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1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15、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16、中国历史大疫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研究17、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18、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高分辨古气候记录20、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试论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五、比较好写的中国历史论文题目1、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讲授体会2、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3、中国历史水灾案例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关问题探讨4、重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5、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6、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科学体系的建立与方法论研究7、中国历史大地震的矩震级8、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9、中国历史蝗灾动态的社会影响及生态环境意义10、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1、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12、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治蝗13、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14、东晋南朝的守国形势——兼说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立15、中国历史之中的连续和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民族主义16、论中国历史上反对“与民争利”的思想17、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消解与重构--评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18、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 20、关于中国历史上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

中学生历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生历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生历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生历史论文选题参考1、新课改下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2、情景体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新课程下培养中学生历史发展性学力教学模式的思考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4、中学生历史资料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建议5、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6、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7、论中学生历史批判意识的形成及批判思维的培养8、试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9、影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探析10、浅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1、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2、中学生历史学习技能培养之我见13、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4、浅析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及对策15、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16、培养中学生历史发散思维的几点思考17、试谈中学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8、试论中学生历史研究性创新学习19、中学生历史归纳能力的培养20、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二、中学生历史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表现及测评初探2、提升中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性认识3、信息时代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4、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5、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的策略6、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7、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策略初探8、试论中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9、新课改下高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10、浅谈中学生历史教材阅读能力的培养11、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2、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13、新课程下“中学生历史发展性学力”的状况及原因14、试论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15、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6、用奥林匹克精神培养中学生历史能力17、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8、中学生历史学习策略初探19、培养中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实践20、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初探三、热门中学生历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浅谈中学生历史思辩能力的培养2、试论中学生历史研究生性创新学习3、历史课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4、论中学生历史批判意识的形成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5、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探究性学习视角6、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7、试谈中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试论高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10、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方法11、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12、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能力提升策略13、浅谈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14、新课改下提升中学生历史学习能量的策略研究15、浅析少数民族中学生历史课的情感教育16、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讨17、新课程下如何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18、对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19、浅析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20、谈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四、关于中学生历史毕业论文题目1、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兼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2、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3、让史料说话——史料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4、培养与发展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5、教学中的史料运用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6、增强中学生历史学习自主性的策略7、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8、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之研究9、试论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10、历史新课程:教师设计作业有效性的反思——以一份台湾中学生历史作业为例1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历史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12、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13、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4、训练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15、新课程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问题研究16、遵义市中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17、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18、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19、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策略初探20、培养中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体会五、比较好写的中学生历史论文题目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与路径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4、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5、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探究6、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初探7、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8、中小城市中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衡阳市部分中学为例9、优化问题设计,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10、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11、中学生历史预习辅导策略12、浅谈中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13、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4、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15、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探究16、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究17、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8、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刍议19、浅析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转化与提升的策略20、初中历史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养成。

高中历史小论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小论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小论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小论文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题目:请论述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要求:1. 简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和路线。

2. 分析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3. 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 讨论丝绸之路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字数:约600字## 练习题二: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题目:探讨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要求:1. 描述工业革命的起源和主要特征。

2. 分析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 讨论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 反思工业革命对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字数:约600字## 练习题三:二战后的冷战格局题目:分析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要求:1. 简述二战后国际政治背景。

2. 描述冷战格局的形成过程。

3. 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影响。

4. 讨论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字数:约600字## 讲解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主题明确:确保论文围绕题目展开,不偏离主题。

2. 论据充分:使用历史事实和数据支撑论点。

3.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要合理,论点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4. 语言准确:使用准确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词汇。

5. 引用规范:正确引用文献和资料,避免抄袭。

6. 反思深入: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应有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练习题的写作,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提高分析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部分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论文的写作技巧。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政治妥协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政治妥协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政治妥协【题目】(2022ꞏ河北邯郸ꞏ高三开学考试)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国别事例材料出处英国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

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一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美国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法国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及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王希《原则与妥协》中国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彩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

辛亥革命的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

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

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典型事件,以“政治妥协"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示例1: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或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是政治妥协的结果)。

论述: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不仅避免了流血冲突,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023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小论文练习

2023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小论文练习
材料三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根据材料及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6分。要求 :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实依据)(新考法)
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 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 本原因都是一些因素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 碍因素被清除,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 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 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为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综上所述,早期资产 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章节
部分对话内容
第十章 “伦敦东部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 ”“伦敦东边的一些公社每年总要举行一次庄严
的盛会,来纪念所谓‘扫除贫困运动’。在这个盛会上,我们的习俗是:在那些一天
又一天地长期进行着阶级屠杀的滔天罪行的遗址上,由一些最漂亮的姑娘唱旧日的
革命歌曲,并表达那些身临绝境的不平者的呻吟”
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也涌现一些专利
1561— 1590年
英王批准了有关肥皂、纸张、皮革等物品制造方法的50项专利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1、2组中任选一组,指出与该阶段专利发展相关的重大史实并加 以说明。(6分)(新考法) 示例组: 史实:新航路开辟。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大西洋沿岸和西欧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 开始对工业产品实行专利保护。
(其他观点如科技可以强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 推动社会进步等,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4分)
4、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论文题目

历史论文题目

历史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试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3、韩非的社会发展观4、秦朝的思想统治政策5、浅析秦汉经济的特点6、试析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7、汉代的思想统治政策8、两汉时期匈奴败退的原因探讨9、试论王莽的私属改制10、评价诸葛亮11、曹操的用人政策12、隋文帝、隋炀帝研究13、隋代的历史地位14、试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5、试析长安城的历史演变过程16、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17、唐宋城市类型与新型经济都市——镇市的建立18、唐代宦官问题研究19、唐代的童子科20、唐代的县尉考21、中国佛教的平等观22、唐代妇女的信仰23、唐代河东道县令的出身24、五代时期南中国经济发展及条件25、太平广记中的再生观念26、南宋能长期坚持抗蒙元的原因27、南宋的武举制度考28、宋代的监察制度29、对朱元璋的评价30、明代的军事制度31、明代督抚制度研究32、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33、试论历史上交通运输与经济都会发展的关系34、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35、明代的倭寇36、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流民37、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8、明清时期的科举制39、如何看待清朝前期的“盛世”40、乾嘉学派的史学成就及其影响41、礼仪制度问题的探讨42、古代文化史中所蕴涵的古典美学思想43、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44、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45、明代的重典问题46、清代儒学研究47、清政府对“龙兴之地”的管理48、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9、王安石变法研究50、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51、张居正及其改革成败52、清朝前期几个帝王的评价康熙、雍正、乾隆53、清朝民族统治政策研究54、王阳明教育思想述评55、明代皇庄经济对社会的影响56、明代宦官专权的阶段性论述57、中国古代宰相开府辅政制度58、明清时期人口迁移情况初探59、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与教育内容60、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述评61、唐代少数民族的科举状况述评62、中国古代谪官群体对古代文化的影响63、明代谪官的影响论述中国近现代史64、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对俄关系史的作用65、试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66、论清末新政67、试论近代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特点68、试论近代洋务企业的性质69、试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70、试评价戊戌变法运动71、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72、试评析中国近代的历次文化论争73、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74、辛亥革命与孙中山75、梁启超的思想评价76、梁启超的外交思想77、梁启超的外交思想78、康有为的对日外交思想79、郭嵩焘的外交观80、洋务运动期间的思想研究81、戊戌变法后的中国思想动向82、1919年至1931年间东北的移民问题研究83、日本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的态度84、关于1927年东方会议的内幕85、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反战活动86、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若干问题研究87、甲午战争中日本为何取胜88、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89、甲午海战和日本的军事冒险90、盛宣怀与日本91、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影响92、中国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93、孙中山与日本94、满铁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地位与作用95、张学良与日本96、田中义一及其对华侵略的“积极政策”世界古代史97、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98、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99、13-16世纪英国农业与纺织业100、近代早期意大利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落101、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102、中世纪时期的英国乡绅向贵族的转变103、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解析104、清教与北美早期殖民地的建立105、11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精神的萌发106、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早期现代化107、早期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08、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工业的兴起109、霍布斯政治思想述评110、六十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述评111、阿登纳外交思想研究112、二战后美国南北方黑人运动比较113、马丁·路德·金,黑人运动思想研究114、试论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115、试论北约的作用和性质的演变116、七十年代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117、肯尼迪“箭与橄榄枝”外交战略的形成118、托克维尔“美国民主”思想初探119、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国家利益观120、浅析丘吉尔的英美特殊关系思想及其外交实践121、霍布斯鲍姆的帝国主义思想初探122、门罗主义演变初探123、凯南外交思想研究124、美伊战争中的民族主义因素125、基辛格在中美缓和中的积极作用12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于国际关系发展的开创性意义127、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民族主义研究128、兰学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129、十九世纪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130、美国西进运动与领土扩张13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132、美国内战、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133、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134、十月革命评述135、德国赔款问题研究136、德意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的妥协绥靖、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战场开辟问题研究138、美国对盟国的援助问题研究、联合国问题研究140、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41、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42、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143、战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演变144、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145、第三世界的兴起问题研究146、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战略问题研究147、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理论前提与社会前提148、苏联解体、德国统一与东欧剧变149、十月革命150、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151、罗斯福“新政”152、德、日、意法西斯专政153、第二次世界大战154、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55、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156、波尔时期英国的经济政策评析157、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与维也纳会议总决定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之比较158、英法“七年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159、雅各宾派恐怖政治政策与〈〈拿破轮法典〉〉出台的关系160、小企业或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对法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67、西进运动对美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162、国家干预对德、意、日工业革命的影响163、俾斯麦与的国的对外政策164、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科学价值。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中国古代史专业是培养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文就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提供优秀论文题目200余个,其中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等专业。

希望各位需求者能够学以致用!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16、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17、清代司法检验制度中的洗冤与检骨18、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19、唐国史中的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以玄宗先天二年政变书写为中心20、唐宋州县治理的本土经验:从宋代司法职业化的趋向说起21、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22、论西周时期的“南国”23、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24、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25、中国唐律研究三十年26、“山人”与晚明政局27、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28、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盗砍案”的历史民族志29、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30、寻找最初的“仁”对先秦“仁”观念形成过程的文化考察31、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32、异地高考的历史参照: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33、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34、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35、秦汉律所见“质钱”考辨36、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37、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38、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39、《唐律》中的量刑制度及其历史贡献40、明清北京休闲空间格局研究41、《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42、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43、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44、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基于清代关中中部的分析45、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46、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47、从乡豪历史到士人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48、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49、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50、“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51、曹操与原始道教52、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53、“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54、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55、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56、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57、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58、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59、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60、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61、从清代新疆屯垦政策角度谈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为中心62、清中叶以降浙南乡村家族人口与家族经济63、经营地方:明清之际的济宁士绅社会64、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65、《郑芝龙航海图》考——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雪尔登中国地图》名实辩66、秦汉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空”67、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68、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69、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70、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71、“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7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年龄与空间分布7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74、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及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75、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76、清末“庙产兴学”与乡村权势的转移——以巴县为中心77、“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78、大清刑律草案签注考论79、清代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80、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开垦过程81、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82、清朝皇帝的中国观83、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84、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85、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86、十七世纪西方耶稣会士眼中的北京——以利玛窦、安文思、李明为中心的讨论87、“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88、鼎革与变迁:明清之际江南士人行为方式的转向89、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一个清代城市中民族关系的个案90、春秋官制与《周礼》比较研究——《周礼》成书年代再探讨91、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92、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会及其历史书写——以《魏书·官氏志》为中心93、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94、“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95、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96、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97、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98、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99、章学诚的“经世”观与清初“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建构100、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101、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流派102、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变迁103、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104、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105、官制、语言与司法——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之消长106、耶律阿保机建国方略考——兼论非汉族政权之汉化命题107、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108、论拓跋鲜卑之得名109、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110、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111、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112、清代宗教与国家关系简论113、从军事城堡到塞北都会——1429—1929年张家口城市性质的嬗变114、朝贡、礼仪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115、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116、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117、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118、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119、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120、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121、也论先秦时代的司寇122、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123、《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124、宋代妇女奁产所有权探析及其意义125、清朝《状式条例》研究126、“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127、秦汉时期的“夜作”128、汉代女性的工作129、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张家山汉简与秦简比较研究之一130、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131、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132、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133、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34、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135、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136、现代性抑或中国性历法在明末以来的法律命运137、宋代图经与九域图志:从资料到系统知识138、《唐律疏议》中的“及”字例析——传统中国的立法技术一瞥139、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赘述140、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141、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142、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43、东汉的豪族与吏治144、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145、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146、宋代籍帐制度探析——以户口统计为中心147、二十世纪以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148、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149、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150、何谓“唐宋变革”151、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152、北魏直勤考153、疾病与唐蕃战争154、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155、“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156、盛世叩阍:清前期的皇权政治与诉讼实践157、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158、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159、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160、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161、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162、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163、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164、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165、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166、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67、唐代的请托及其法律治理困境168、清代城市水环境问题探析:兼论相关史料的解读与运用169、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170、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171、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172、唐代石堡城、赤岭位置及唐蕃古道再考173、明代外交观念的演进——明太祖诏令文书所见之天下国家观174、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75、北魏境内胡族政策初探——从《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说起176、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177、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178、清代汉水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179、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80、“汉家”神化看两汉之际的天命竞夺181、明清南京内河水环境及其治理182、越南使臣与清代中越宗藩秩序183、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184、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开发与村落形成185、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186、西周时期“里”的性质187、清代文字狱研究述评188、永王璘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189、试论唐代长安佛教寺院的等级问题190、清代北方农田水利史研究综述191、试论金人的“中国观”192、清末地方官员学堂教育述论——以课吏馆和法政学堂为中心193、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194、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195、秦汉时期南岭交通的开发与南北交流196、“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197、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198、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199、汉代的流言与讹言200、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201、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202、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203、唐代判词中的实判——兼与拟判比较204、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205、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206、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207、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208、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209、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210、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211、二十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212、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213、明代太仓州的设置214、京房的《易》阴阳灾异论215、试论清朝前期封贡体系的基本特征216、利玛窦研究三十年217、谁主沉浮:农牧交错带城址与环境的解读——基于明代延绥长城诸边堡的考察218、“立家之道,闺室为重”——论唐代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关系219、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220、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221、春秋战国乡里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基层权力的建立222、两汉童蒙教育223、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2、让历史课活起来——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浅见3、澳大利亚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4、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5、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6、ICT在英国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理念与实践7、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8、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反思9、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0、谈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11、中学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研究12、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七种途径13、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14、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和作用15、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16、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7、中学历史教学的生活化18、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史教学19、艺术类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初探20、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二、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1、环境问题与中学历史教学2、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3、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三) 中篇创造教评一体,共同改进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评价4、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思考:——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在纲》(试6、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7、社会生活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初步教学实践8、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9、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不容忽视的话题10、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11、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12、中学历史教学的困惑13、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出路14、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15、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新特点16、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二) 上篇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与理念的发展(续)17、“学案教学”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影响18、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19、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20、浅析常用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特点三、热门中学历史教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批判性反思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2、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3、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下)4、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女生“因性施教”的思考5、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研究6、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研究7、环境意识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补上的一课8、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9、浅析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10、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1、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12、“学案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13、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中学历史教学——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课为例14、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探析15、云计算辅助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6、来自教学一线的冷眼凝视——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本真”问题17、多媒体与中学历史教学18、反思历史明理启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9、新课改背景下影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20、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对当代重大政治历史问题怎样引导学习"课例之一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学历史教学2、中学历史教学3、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4、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6、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7、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8、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9、综合文科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及人教版教材为例10、浅议PGP电子双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1、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2、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13、文明史观视野下的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刍议14、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二)15、兴趣体验探究反思——谈新课程实施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16、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7、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18、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19、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念——兼谈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20、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五、比较好写的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题目1、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成功感”教育2、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3、研究性学习和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研究4、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教育研究综述5、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6、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7、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有为”——基于历史教师角度的分析8、口述史与中学历史教学9、诠释学的历史理解理论与我国中学历史教学10、试论全球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然性11、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3、1979——1994年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述评14、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新思考15、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及其问题16、全球化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对民族精神的培养17、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18、当代史学发展趋势与中学历史教学19、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20、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探析。

中考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考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考历史小论文范文题目:探索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在文化、科技、宗教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以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是一条连接中国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陆上贸易路线。

这条路线不仅贯穿了中亚,还延伸至印度、波斯乃至更远的欧洲。

商队携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交换回西方的宝石、香料、金属制品等。

这种贸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沿线国家的物质生活,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借鉴。

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了西方,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科技革命。

同时,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思想也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等思想发生了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多元而包容的文化氛围。

此外,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还促进了艺术的繁荣。

中国的绘画、雕塑艺术与中亚、印度的艺术风格相互影响,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也在这条路线上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然而,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并非一帆风顺。

沿途的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对商队造成了影响。

但即便如此,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从未中断,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总之,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

它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今天,我们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继续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15个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免费参考.doc

115个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免费参考.doc

115个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2020年4月
115个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免费参考本文关键词: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历史,免费
115个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免费参考本文简介:学习历史,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篇有关历史教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
2、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15个历史教学论文题目免费参考本文内容:
学习历史,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篇有关历史教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2、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3、人教版高中历史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设计研究4、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研究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6、如何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教
1。

中考历史各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

中考历史各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

中考历史各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一) 年代尺小论文要求:观察下面年代尺,请选取年代尺所示事件2—3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范文如下:1、事件: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意大利兴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因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1688年进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事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8世纪,法国兴起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

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事件:《共产党宣言》发表与巴黎公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们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在世界兴起。

4、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英国的崛起(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题目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题目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题目: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引言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契机。

本论文将探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贸易内容以及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起源于古代中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当时,中国已经掌握了丝绸制造技术,并将其作为贵重的贸易品。

由于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独步一时,使得丝绸成为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同时,汉朝时期的中国政府也积极鼓励与外国进行贸易,从而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二、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丝绸,还包括其他中国特产商品,例如瓷器、茶叶、药材等。

这些商品对于外国来说非常珍贵,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

同时,丝绸之路也充当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外国商人带来了他们的商品和文化,并将其传播到中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

三、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丝绸之路,外国文化渗透进了中国,同时中国文化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例如,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艺术品也成为了外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丰富了外国文化的内涵。

四、丝绸之路的意义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贸易的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其次,丝绸之路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各国的文化内涵。

最重要的是,丝绸之路拉近了东西方之间的距离,为世界各国的友谊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结论通过对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中历史小论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题目:《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及其历史价值》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结构松散,各诸侯国间经常发生战争、侵略和割据。

当时中国的领土辽阔,人口众多,但强分裂、虚弱的局面导致了对外意义上的削弱和弱智的分裂状态。

因此,中国人民内部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显得尤为必要。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始皇成功统一六国的原因并不是凭借单一的因素,而是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历史因素主要是指战国时期的人民对战争和动乱的厌倦和反感,对统一大业的普遍希望。

文化因素主要是指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推动了政治体制和伦理道德的重新建立。

经济因素则主要体现为秦国和其他诸侯国实行不同的制度。

秦国通过中央集权,推行少数民族地区同化的办法,扩大了中国境内的贸易和商业活动,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政治和军事因素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秦国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通过强力的中央集权进行统一。

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部落联盟向封建王朝的转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央政府实行中央集权,取消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法律制度,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标准。

这样的变化是巨大的,其意义长远而深远。

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还标志着中华民族崛起的序幕,它为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四、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价值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续历史事件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意义上讲,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以前的小国家向大一统发展,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中国古代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结论总之,秦始皇统一六国使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统一六国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它更是文化、社会、经济和军事等诸多方面变革的综合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
过去现在未来
以史为鉴共建和谐社会
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共建中华和谐社会
折戟沉沙铁末销—读史知荣辱
文明:拿来不惜代价
沧桑百年从头越居安思危莫等闲
变与不变的历史
—小议新中国成立来春节的变化
从鲁迅先生的作品看辛亥革命的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论民族精神
历史教我怎样做人
谁也改写不了历史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残说圆明园
愿和平鸽常驻蓝天
我对亚太地区国际环境的认识
欧盟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以农为本创建和谐社会
论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
知耻而后勇
—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7周年
从交通工具看近代社会的变化
我与祖国同崛起—读《大国崛起》后的思考让民族起飞
看古今中国,思文化复兴
上下求索为复兴
小议中国古代的“英雄崇拜情结”
抛弃落后思想,实现伟大复兴永恒灿烂的文化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谈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
永远的丰碑
浅议历史教材中的人物
不朽的丰碑
情系历史
牢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民族之魂
从英国的崛起谈创新精神
我眼中的四大发明
和平崛起的中国
我眼中的儒学
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刻骨伤痛铭记历史
台湾问题之我见
愿历史成为历史
历史人物伴我成长
历史与明天
以史为鉴,浅谈对日策略
浅说李斯
我看和坤为何权倾朝野
—读《老狐狸和坤》有感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我见
以史为鉴,共建和谐美好世界
永不消失的激情—“五四”精神指路明灯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科技的阴影
------警惕科技之“害”思想的光辉
宋太祖以智慧定国安邦
沧浪之水—观《大国崛起》有感
家居的历史变迁
忘却仇恨,牢记历史—浅谈中日交往史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之我见
日本,巨龙身边的闹钟
回首沧桑往日,展望美好明天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黄河,一条贯穿历史与未来的长河
从人们文化生活改变看历史发展长卷论日本军国主义
统一则兴分裂则亡
拥抱世界,与世界更亲密接触
—中国加速追赶世界的步伐
从历史中看通讯的发展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信念的力量
友好交往,构建和谐社会
乱世英雄—曹操
放飞和平鸽
唐装—衣服上的历史
让和平之鸽永远飞翔
学历史究竟有什么用
小议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历史的选择
坚持一国两制、企盼和平统一
归去来兮—关于台湾领土纷争之我见太阳最红,共产党最亲
从结婚嫁妆的变化看社会移发展
李鸿章新评
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我眼中的毛泽东论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