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对会计核算所处的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环境作出合理的判断,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以及划分方式、计量方式等作出假设和限定。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作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工作,应独立于其本身的所有者或其他会计主体。

也就是说,只有影响所核算的会计主体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应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或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例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企业所有者所发生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不相关的个人开支不能作为企业的费用处理。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企业集团公司是以合并主体而非法律主体的身份编制合并报表。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即假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的建立、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例如,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固定资产才可以按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但是,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

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其结束的时间是无法预见的,而且企业不能等到其经营活动结束时才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因此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例如半年度、季度、月度等。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以货币计量。

为了综合反映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实现会计的目的要求有
一个统一的计量尺度。

其他的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不便于实物管理和会计计量。

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最适合充当这样一种统一的计量尺度。

不过,采用货币计量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例如,有些因素对企业经济活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企业的经营战略、市场竞争力等却很难以货币计量。

再如,货币的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为了核算的方便,企业在货币币值变化不大时,一般不考虑其价值的变动,如果通货膨胀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时,则需要运用通货膨胀会计。

会计主体采用货币计量时,还应确定其记账本位币,即确定以何种货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