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复习
循环系统
5~6分钟是心脏骤停能否复苏的时间界限。
心脏骤停分型: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
基本生命支持:CABD(除颤)
开放气道的两种方法:仰头抬颏法(压额抬颏,不适用颈部外伤者)和托颌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要深而慢,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2秒,吹入气量为700~1000ml。
胸外心脏按压深度>5cm,频率>100次,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电除颤:
电极位置:前电极——右上胸锁骨下胸右缘;侧电极——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中心放在腋中线上。
步骤:1、涂导电糊,开启电源,选择能量;2、充电;3、放电,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点击。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病人口唇、颜面部转红;瞳孔由大变小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自主呼吸开始出现。
睫毛反射检查只用于昏迷病人。
用手指或棉花纤维轻触一侧睫毛,可引起眨眼,称为睫毛反射。
睫毛反射消失表示昏迷程度已深。
复苏的药物:首选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分钟重复一次仍是首选,应“弹丸式”给药。
胺碘酮:对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室颤或室速,在除颤和肾上腺素无效后,建议使用胺碘酮。
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尽早呼叫并到达患者身旁,尽早进行CPR,尽早进行点击除颤,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的心肌急性缺血。
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缺血性ST-T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性演变。
三大并发症:心律失常(24小时内最常见死因)、心泵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休克。
心力衰竭分为四级:
Ⅰ级:左心衰竭代偿阶段,无心力衰竭征象,肺部无啰音。
Ⅱ级:轻中度左心衰竭,肺部啰音小于肺野50%。
Ⅲ级:重度,急性肺水肿,啰音大于两肺野50%,粉红色泡沫痰。
Ⅳ级: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尿量<20ml/h,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全身冒汗。
体征:收缩期杂音可出现在乳头肌功能失调,于心肌梗死头5日出现较多,如在第2、3日出现超过3/6级的响亮收缩期杂音,提示临床症状恶化,要考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腱索断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
1)极早期(数小时):梗死区导联巨大高耸T波,ST段斜向上与T波前支融合,背向梗死区ST段下
移,称为对称性改变/镜面改变。
2)急性期(2周内):T波下降并后支开始倒置,呈箭头样;出现病例Q波,ST弓背状抬高。
3)亚急性期(2周后):ST段逐渐回复,T波箭头样倒置先变深后变浅。
4)陈旧期:病理性Q波。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普遍压低,T波倒置。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
●前壁:3、4、5导联。
●下壁:Ⅱ、Ⅲ、avF。
●下侧壁:5、6、7、Ⅱ、Ⅲ、avF。
●后壁:7、8.
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置入。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1、症状开始出现的12个小时内;
2、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的ST段抬高0.1mV以上;
3、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
4、12导联心电图结果均提示诊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
5、12~24小时内有持续缺血症状及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的ST段抬高0.1mV以上的患者。
不论是否接受再灌注治疗,均应给与常规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抗凝治疗:肝素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
4、调脂治疗
5、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6、硫酸镁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或缺血性疼痛症状存在时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左侧心脏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
有四种不同表现:晕厥、休克、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阵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伴水肿,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
X线:间质性肺水肿——云雾状阴影;肺泡性肺水肿——片状模糊阴影,边界不清,有融合倾向。
治疗:先利尿再强心
吗啡——迅速扩张体循环静脉,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前负荷,使患者镇静,同时降低小动脉阻力而减轻后负荷。
副反应:低血压和呼吸抑制。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肺水肿首选),硝普钠,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
增强心肌收缩力: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西地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中医:气阴两虚生脉散,痰水凌心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阳虚水泛真武汤,阳气虚脱参附汤。
严重心律失常:由于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异常而使心脏收缩的节律、频率及收缩顺序发生失常。
有些心律失常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或有些心律失常虽本身对机体无明显影响,但却可能发展成为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在AMI或QT延长基础上发生的极早出现的室性早搏等,临床上将这两种性质的心律失常称为严重心律失常。
高血压危象: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收缩压>200或舒张压>120,同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一种临床状态。
根据有无靶器官急性损害,又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表现:
01.高血压脑病: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弥漫性剧烈头痛),舒张压升高为主。
02.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气促、呼吸困难、泡沫痰)
03.高血压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04.高血压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胸骨后撕裂样刀割样疼痛,休克征象而血压却增高。
05.急进型恶性高血压:80%30岁左右,头痛,视力减退。
治疗原则:降血压,纠正靶器官损害。
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
急性主动脉夹层:夹层的发生包括内膜的撕裂(最常见于升主动脉)和夹层的延伸两个过程。
夹层向外撕裂是本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次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遗传缺陷性疾病:马方综合征和埃-当综合征。
DeBakey分型:
Ⅰ型: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而扩展累及腹主动脉。
Ⅱ型:内膜撕裂位于升主动脉,而扩展仅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内膜撕裂位于主动脉峡部,而扩展累及降主动脉或达腹主动脉。
临床表现:疼痛
●撕裂样刀割样疼痛,起病时及达到峰值(急性心梗是逐渐加剧),疼痛部位常提示夹层发生部位;
●累及升主动脉者,疼痛多在前胸,累及降主动脉者,疼痛多在背部肩胛区及腹部。
●有时疼痛可随着撕裂部位的延伸而出现转移。
●有时夹层远端内膜撕裂使夹层血肿中的血液重流回主动脉腔内,疼痛可自行缓解。
●其他症状:常伴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脑血管意外、休克、缺
血性周围神经病变、截瘫、心脏骤停。
体征:
血压或高或低或正常,压迫头臂动脉可出现假性低血压;两上肢血压差>20mmHg,上下肢血压差<10mmHg。
心室底部血管杂音,若出现主动脉关闭不全,可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CT检查:是最常用的手段。
MRI则是“金标准”。
治疗:
止痛:静脉注射吗啡或杜冷丁。
控制血压及降低心率:是阻止夹层继续延伸的关键。
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降至100~120,并将心率降至55~70,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拉贝洛尔)为首选,可联合血管扩张剂(硝普钠)
休克
发病因素: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梗),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共同病理变化:微循环障碍。
第一期——休克代偿期(微血管痉挛期):少灌少流。
烦躁焦虑,苍白发绀,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脉细速,血压稍低,尿少。
第二期——休克失代偿期(微血管扩张期):只灌不流,毛细血管扩张所以“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仍然痉挛,故不“流”。
淡漠迟钝,湿冷青紫,血压明显下降,尿少。
第三期——不可逆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不灌不流,血液浓缩,血液酸化,DIC。
多器官功能障碍。
西医诊断:
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失血、感染、过敏、心梗)。
2、意识异常(烦躁、淡漠、模糊)。
3、脉搏细速,>100次/分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试验阳性,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20ml/h
5、收缩压<80.
6、脉压差<20.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上述第一项,以及第二、三、四项中两项和第五、六、七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
治疗: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2、补充血容量——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纠正酸中毒,补充钾离子。
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酚妥拉明)
呼吸系统
急性呼吸衰竭:以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空气时,PaO2<60mmHg(Ⅰ型呼吸衰竭),或伴有PaCO2>50mmHg (Ⅱ型呼吸衰竭),为诊断依据。
辨病要点: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或口唇青紫,重者昏迷、厥脱。
实证多由外邪侵袭或伤损所致,虚证多由久病迁延所致。
治疗原则: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氧疗,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解除支气管痉挛,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Ⅰ型呼衰以缺氧为主,短期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Ⅱ型呼衰半二氧化碳潴留,应控制性低
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为25%~30%,
3)改善肺泡通气: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机械通气。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5)营养支持。
邪热壅肺麻杏甘石汤合苇茎汤,腑结肺痹宣白承气汤,痰浊阻肺导痰汤,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元阳欲脱参附汤
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晕厥。
血浆D-二聚体<500μg,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常见但缺乏特异性,V1~V3导联T波倒置和ST段压低。
比较有意义的改变是Ⅰ导联S波变深,Ⅲ导联出现深的Q波和倒置的T波,此时应与心肌梗死鉴别。
SⅠQⅢTⅢ综合征。
重症哮喘:
缓发持续型——多为慢性哮喘患者,哮喘发作后因长时间不缓解所致,可数日内死于呼吸衰竭或各种并发症。
突发急进型:突然严重发作,引起重度气道阻塞,迅速出现昏迷、呼吸衰竭,发作后数小时内死亡。
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原则:早期、足量、短程、静脉给药。
消化系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等病变所引起的出血。
治疗:补充血容量;
输血指征:1、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计数<3×1012/L;2、收缩压<90mmHg;3、脉搏>120次/分;4、大量呕血或黑便。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
1、降低门静脉高压: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急性胰腺炎:
轻症急性胰腺炎(水肿型):多自限性,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
重症胰腺炎(出血坏死型):坏死开始为无菌性,后可转为感染性坏死,易并发腹膜炎、休克、肾衰、呼衰等。
常见病因: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特发性。
体征:腹部或有膨隆,部分有Grey-Turner征(两侧胁腹皮肤呈灰紫色斑)及G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多有上腹压痛。
血钙测定:低钙血症可持续至临床恢复后4周,当血钙<1.75mmol/L时,见于重症胰腺炎。
C-反应蛋白:重症患者中,其升高提示有胰腺囊肿和假性囊肿形成。
血清CRP参考值为<150mg/L,若>279mg/L时,其诊断胰腺坏死的特异性可达88%。
暴发型肝衰竭
肝功能检查:
1、血胆红素迅速上升,达171μmol/L以上,或每日上升17μmol/L以上。
2、血清AST、ALT明显增高。
重症肝炎可出现“胆酶分离”现象。
3、凝血酶原活动度<4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作用于敏感性脂肪酶,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合并症。
体征表现:模糊昏迷,呼吸加深加速,酸中毒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腹部压痛等。
鉴别:
低血糖昏迷:抽血血糖<2.5mmol/L,尿酮阴性,注射葡萄糖后立即清醒。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老年人,起病缓慢,血糖>44.4,血浆渗透压>330mOsm/L.
乳酸性酸中毒昏迷:口服双胍类药物(降糖灵)时可发生。
治疗原则:立即用胰岛素纠正代谢紊乱,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消除诱因。
补充胰岛素分两步:
第一阶段:病人取血送测血糖、电解质、CO2CP、尿素氮后,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在里面加入普通胰岛素(RI),剂量按每小时4~6U,若1小时计划输液量1000ml,则于500ml液体内加RI2~3U,以此类推。
持续静脉滴注,每2小时复查血糖。
第二阶段治疗: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时转为第二阶段治疗。
将原输液的0.9%氯化钠注射液改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用量则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加入输液瓶内,一般2~4g 葡萄糖给1U的RI维持静脉滴注,如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加入12U的RI。
按此浓度持续滴注使病人血糖维持在11mmol/L左右,一直到尿酮体转阴,尿糖(+)时可以过渡到平日治疗,改为皮下注射,但应在停静脉滴注前1小时,皮下注射1次RI,一般注射量为8U以防血糖回跳。
只是对严重酸中毒,血pH<7.1或CO2CP<10mmol/L,HCO3-<10mmol/L者才给予补碱,一般用5%NaHCO3
甲亢危象
临床表现:高热(39℃以上)、皮肤症状(发红潮热多汗)、心血管表现(心率160次以上,心搏有力)、胃肠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焦虑烦躁,谵妄昏迷)。
急性脑血管病
按病程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
按病理改变: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原因未明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
常见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
直径在0.2~15mm的囊性病变,呈多发性。
症状轻而多样,可表现为肢体纯感觉障碍,一侧或单个肢体的纯运动障碍,也可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也可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笨拙手症等。
多次发生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和帕金森综合症,也可发生血管性痴呆。
诊断:
1、有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家族史等。
2、有典型临床表现如三偏征、语言不利、意识障碍等。
3、查体发现有阳性体征如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或瘫痪、脑膜刺激征等。
结合CT、MRI等检查。
脑梗死治疗:调控血压,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应证: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发病3小时内或MRI指导下6小时内;3、年龄>18岁及<75岁;4、血压低于180/110;5、无意识障碍;6、瘫痪肢体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7、头部CT排除脑出血,未出现与本次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8、患者或家属同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2、直接感染;3、逆行感染。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长期、顿服。
急性肾衰竭
临床表现:水钠潴留,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
紧急透析指征:1、急性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2、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或心电图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伴QRS波明显增宽;3、尿毒症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
伤寒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降低,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
伤寒5大特征:高热、皮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神经系统中毒表现。
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表现:
毒蕈碱样症状:腺体分泌增加(多汗、流涎、咯痰),胃肠平滑肌痉挛(腹痛、恶心、呕吐),瞳孔缩小、视力模糊。
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痉挛,胸部发紧压迫感,肌麻痹。
中枢神经症状:初期兴奋烦躁头痛,后期嗜睡、乏力、恍惚、惊厥、昏迷。
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正常可排除有机磷中毒。
特效解毒剂:阿托品——早期、足量、反复给药、快速达到“阿托品化”。
维持阿托品化24~48小时,切忌减量过快或停药过早,防止出现反跳。
阿托品化指标:1、瞳孔较前扩大;2、皮肤干爽、无汗;3、颜面潮红;4、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5、心率较阿托品前下降。
静注后1~4分钟开始起效,8分钟达到高峰,故给药间歇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