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必考考点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必考考点训练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父命之(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正确)
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
答案:C
“正”的意思是“准则,标准”。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A
B中曾通增。
C中衡通横; D 中拂通弼。
【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3、下列文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三章》——《孟子正义》——孟子——春秋
B.《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列子——战国
C.《周亚夫军细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司马迁——西汉
D.《饮酒(其五)》——《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孟子正义》为焦循所编著。
故答案为:A
【点睛】每部名著的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都要熟知。
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加强积累整理。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此之谓大丈夫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
答案:A
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助词,的;
C项,代词,指正道;
D项,助词,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表现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5、下面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B.折戟/沉沙/铁未销
C.天接云涛/连晓雾D.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案:D
D.有误。
正确划分为:甲光/向日/金鳞开。
故答案为:D。
【点睛】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见清澈的溪水________地跳下山涧,一刻也不歇息,匆匆向山脚奔去。
②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若________自己的错误,实际上就是不想改正错误。
③城建部门和环卫部门,必须________一下,立即解决污水井长期冒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A.急遽隐讳协调B.急剧隐瞒协调
C.急遽隐晦谐调D.急剧隐讳谐调
答案:A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①急遽:侧重快速。
急剧:急速而剧烈,如气流急剧下降。
所以用“急遽”,排除B、D;
②隐讳:有顾忌而隐瞒不说。
隐瞒:掩盖真相不叫人知道。
隐晦:意思不明显。
③协调:配合适当,步调一致。
谐调:和谐协调。
这里用“协调”。
排除C
故答案为:A
【点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7、根据句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卢梅坡的《雪梅》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
A.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C.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D.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答案:D
注意诗句中的“逊”和“输”,这两个字说明雪梅各有短缺,因此D项与中心统一,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
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8、下面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
D.古时男子十八岁要行冠礼,表示成年。
答案:D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每个选项,然后接题目要求选出答案,选答案的过程中要认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文学常识,结合已有的只是解答本题。
9、在下列四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
D.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答案: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
A项分别解释为:内城;城墙。
B项分别解释为:违背;通“弼”辅弼。
C项解释为:经常常常
D项分别解释为:被任用;发出。
故答案为C
【点睛】辨析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句的含义加以辨析。
平时要注意课下注释,要加以积累。
10、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答案:B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故选B。
【点睛】对内容的理解要弄清楚文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答案:B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
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B项“其”是语气词,其它三项“其”都是代词。
故答案为:B
【点睛】识记文言虚词,要在理解句子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尤其要注意积累。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不闻天子之诏
B.已而之细柳军军霸上
C.上自劳军居无何,上至
D.以军礼见以备胡
答案: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解释能力。
A项意思分别是“到/的”;B项意思分别是“军营/驻军”;C项都翻译为“皇上”;D项分别解释为“用/把”。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
意思来判断。
1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劳其筋骨上自劳军B.汝心之固已而之细柳军
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
答案:D
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
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使……劳累/慰问;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到,往;C.将近/况且;
D.即使故选D。
【点睛】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4、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必先/苦其心志D.一怒/而/诸侯惧
答案:B
B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答案为: B。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15、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答案:D
过:犯错误。
因此D是不正确的。
【点睛】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填空题
16、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衡于虑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
答案:从;违反,阻挠;阻塞,不顺畅;这样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①“舜发于
畎亩之中”于:从。
②“行拂乱其所为”拂:违反,阻挠。
③“衡于虑”衡:阻塞,不顺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然:这样。
【点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
词要加以积累。
17、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军士吏被甲
②天子且至
③居无何
④将军约
⑤按辔徐行
⑥介胄之士不拜
⑦天子为动
⑧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答案:同“披”,穿着;将要;经过;规定;缓慢;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感动;必,一定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考生可根据课上积累进行回答即可,注意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答法。
故答案为:1 .同“披”,穿着2 .将要3 .经过4 .规定5 .缓慢6 .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7 .感动8 .必,一定
【点睛】文言实词的掌握,除了需要背诵积累之外,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尤其一些通假字、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等,需要灵活掌握。
18、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②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答案:他的;他;加强语气;他;的;的;他;的
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其”“之”在文言中一般用作用,分析句子内容,判断“其”“之”的多种含义。
【点睛】文言文中虚词很多,对于常用的虚词要注意归类记忆。
19、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义。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今义: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今义:
答案:符节;节日;营垒;墙
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
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
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壁:古义:营垒;今义:墙。
故答案为:符节节日营垒墙
【点睛】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中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辨别区分,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用法。
①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②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③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④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答案:将近;况且;哪里;语气助词;赞同;拟声词;听说;听见的事情
①前一句句意为:年纪快到90岁了。
且:将近;后一句句意为: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且:况且;
②前一句句意为: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焉:哪里;后一句句意为:才能往返一次。
焉,语气助词;
③前一句句意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许:赞同后一句句意为:众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许:拟声词;
④后一句句意为: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闻:听说;后一句句意为: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闻:听见的事情。
故答案为:将近;况且;哪里;语气助词;赞同;拟声词;听说;听见的事情。
【点睛】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
译推断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