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其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指长)来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和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如何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知1米的长度。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物体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3.准备教室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长短不一的直尺、绳子等物体,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不同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如直尺、绳子)测量教室内的某个物体(如桌子、椅子)。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用实际操作的结果来估计1米的长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米来回答这些问题。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通过动物游乐园场景引出长度单位〃米〃存在的重要性,并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欲。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数学小故事〃我身体上漂亮的尺子〃。

师:哇,真没想到,我们身体上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测量单位呢?那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呢?生:厘米。

师: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谁可以来比划一下?老师用尺子比一比,评价每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长度……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纸条,想用它们量一量这个大讲台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可见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如果要量大讲台的长度或者其它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生:米(板书“米〃)【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单位概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清晰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中。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长度单位的概念,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测量和记录物体的长度。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重点知识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能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计时器。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长度的物体,如公交车、篮球、跳绳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概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米是如何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例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长度单位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的长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长度概念,比如短、长、更长等,但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的长度。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两个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米的长度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量黑板上的线段长度,并告诉其他同学线段的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米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但他们对1米有多长的具体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以及将长度单位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分享的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剪刀、线段、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米有多长。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并用米尺演示1米的长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并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步长、手臂长度等)来估计1米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日常生活物品,如桌子、椅子等,用米尺测量其长度,并用纸笔记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能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如厘米、毫米等。

但他们对1米的长度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米的长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游戏教学法,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直尺等教具。

2.准备教室场地,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长度的绳子,用厘米或毫米作为单位表示时,数字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绳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自己的身高。

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体,用米作为单位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54页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认识1米有多长的必要性。

2、在游戏、竞赛、观察、测量等活动中感受1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1厘米的小棒,米尺,剪刀,红绳。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有好多游戏玩,你们想玩吗?好,下面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大家根据词语做出相反的动作或表情,你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坐下”、“低头”、“闭眼”、“大哭”、“起立”。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呀!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表现得更棒!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书上主题图,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游乐园对外开放了。

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游乐园玩。

可是,长颈鹿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长颈鹿要买票?(因为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1米有多长”。

(师相机板书课题)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说一说师:1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1米大约有多长?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接近1米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认识1米具体有多长?2、认一认,想一想(师出示1厘米的小棒,师演示)这些都是长1厘米的小棒。

如果把10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排,就是多少厘米?接下来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把小棒平均分给组员,使每人手里都有3根小棒。

请分好小棒的小组带上小棒在你小组的旁边排成一队,轮流把手里的小棒穿进铁丝,穿完的同学请上位坐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且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建立长度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体的长短,但是还缺乏对长度精确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演示、操作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理解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建立长度概念,理解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3.操作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米的使用。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根1米长的绳子,小明想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否超过了这根绳子”,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首先,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_《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其教学建议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_《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其教学建议

《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编写说明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

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人深地提出了4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认一认,想一想。

教科书通过情境中小动物们的“身高l米以上要买票”的形象描述,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1米有多长”的需要。

在这样的学习需求驱动下,教科书通过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1根小棒长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1米,即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比一比,说一说。

认识1米之后,通过本问题进一步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对l米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开始用稍大些的长度单位“米”进行实际的测量。

通过量教室的长,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厘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试一试●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根据提供的“门高2米”来估计小明和机灵狗的高度,学会正确寻找参照物,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学生需要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也就是把所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结合起来运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能够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

2.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1米的长度,通过实际测量得出一般物品的长度。

教学重点学习米作为长度单位,发现1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1米的长度,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粉笔、卷尺、尺子等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教师:什么是长度?我们为什么需要单位来表示长度呢?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然后,教师将米作为长度的单位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米是衡量长度的单位,通常用于测量长距离。

相信使用过电子衡器的小朋友都知道这个单位,它的缩写是“m”。

可以告诉老师,1米是多少米长?学生思考回答,可用卷尺或尺子进行参考测量。

教师:非常好,1米就是1千毫米长,或者100厘米长。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单位来衡量长度了。

2. 发现1米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自行测量,并将所测的长度写在黑板上。

教师: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测量出来不同物品的长度是不同的。

那么,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些物品中有哪一个的长度是1米呢?学生开始尝试测量,并逐渐发现其中有一项是1米,可以观察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与好奇。

3. 讨论1米的意义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发现1米之后,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请和你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诸如1米是场地长度的基本单位,不论大人小孩,都能够直观地理解1米是什么长度等。

4. 实际测量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卷尺等工具,在教室、校园等实际场景中进行测量。

教师:我们现在走进教室,看一下教室的长宽是多少?我们能够利用刚才发现的1米的长度,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宽?教师手持卷尺等工具引导学生实现测量,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1米的长度,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5. 总结回顾在完成实际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教师:你们通过实践发现1米之后,又在实际场景中运用了这个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说明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1米有多长”是一个必须要讲解的知识点,是数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前提。

因此,从本课开始,学生就需要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能够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3.学生能够将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卷尺的使用,让学生掌握1米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将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并转化为标准单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卷尺、玩具车、球、书、细线等物品2.学生准备:笔、纸五、教学流程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1米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于长度的认识和了解。

2.授课环节:教师拿出卷尺,向学生介绍1米的长度概念,并且让学生自行找出教室中长度接近或等于1米的物品。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细线,并引导学生把线拉开,探究一米的长度特点。

3.实践环节:教师分组让学生使用卷尺等物品,分别测量所带的物品长度,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然后观察记录结果,让学生将一米长的细线移动一下,用卷尺再次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并将结果转化为标准单位。

4.练习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书、玩具车、球等物品,并要求学生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排序。

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测量方法,将不同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并讨论出比较结果。

5.总结环节:教师向学生进行回顾,让学生得出1米多长的结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如:什么是1米?1米的长度与其他物品长度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用标准单位表示物品的长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卷尺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1米的长度,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中进行计算和转化,有效提高学生对长度的认知能力。

通过物品的比较与排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在后续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长度有关的小故事,如“小兔子量身高”,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兔子是如何量自己的身高的?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量物体的长度?
5.学生的情感态度: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挑战。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1米的具体长度,能够准确地测量出1米。
2.运用长度单位“米”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案例可以包括:量课桌长度、测量步长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讨论如何用1米来量取该物体的长度。
-分组时要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均衡,以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选取家中的一个物品,用1米直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同时写明测量过程和注意事项。
2.选做作业:
-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记录至少三个可以用1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场景或物品,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长度测量的家庭小项目,如测量家庭成员的步长、房间面积等,并将结果和过程整理成小报告。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我会问他们:“你们是如何用米尺去度量物体长度的?”“你们在度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反思,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估测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会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环节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反思:“你们在合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吗?”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1.观察与触摸:学生行初步的估测。
2.实际操作:学生将使用米尺去度量不同的物体,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读取米尺上的刻度,并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3.小组合作: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并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1米有多长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6.3《1米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1米有多长》,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1米的长度概念,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绳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条绳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很长”、“很短”等,我会告诉他们:“这条绳子的长度是1米。

”2. 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1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通过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他们对1米的认识。

3.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比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4. 游戏:我会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找到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

2.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床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床的长度为Y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1米的长度概念,并观察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学校里的物体长度,比如楼梯、操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使用了绳子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米有多长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准备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112 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1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122 教学难点: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 1 米的长度表象。

13 教学方法131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 1 米的长度。

13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4 教学准备141 米尺、软尺、绳子、多媒体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复习厘米的知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

创设情境,引出米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较长的物体,让学生思考用厘米测量不方便,从而引出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52 认识米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介绍米尺的刻度和长度。

让学生比划 1 米的长度,初步感受 1 米的大概长度。

请几位同学上台,用米尺测量他们的身高,让其他同学观察,加深对 1 米长度的认识。

153 探究 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米尺,数一数 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厘米。

通过操作和比较,得出 1 米=100 厘米的结论。

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 1 米和 100 厘米的换算。

154 用米尺测量教师示范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黑板、窗户等。

交流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的经验和体会。

155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 1 米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练习,如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再用米尺进行测量,检验估计的准确性。

15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米的概念、1 米与 100 厘米的关系、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加强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此外,对于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这个难点,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进行了解释,但感觉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些迷茫。我考虑在实践活动前,先进行一次简短的模拟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米有多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要关注学生们在作业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等于100厘米这个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准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1米有多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1米的长度,培养学生对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1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或者生活中的物品来衡量长度,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借助学生的这些经验,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1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作用,能够用米作为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教学方法。

我会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长度,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然后我会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让学生初步认识米。

(2)认识长度单位米我会拿出准备好的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上的刻度,让学生理解1米的长度。

然后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或者生活中的物品来衡量1米的长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1米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6.长度与时间的关联:长度与时间有一定的关联,例如速度是长度与时间的比值,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长度与角度的关系:长度与角度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与两个直角边的长度有关。
8.长度的测量误差:在测量长度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仪器的精度、人为的读数误差等。了解和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对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然而,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耐心引导。
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思考和发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米
-一个圆的直径为1米
答案: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米* 4 = 8米
-一个圆的周长为3.14 * (1米/2) * 2 = 6.28米
-一个圆柱的体积为3.14 * (1米/2) * (1米/2) * 2米= 3.14立方米
例题9:
题目:请将下列长度单位转换为千米:
- 5000米
- 10000厘米
- 50000毫米
答案:
- 5000米= 5千米
- 10000厘米= 10千米
- 50000毫米= 5千米
例题10:
题目:请计算下列物体的周长: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长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长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能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长度测量能力发展的起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实际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剪刀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1米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绳子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度为1米和1米以下的物品,如20厘米、30厘米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长度为1米的绳子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长度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米有多长》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编写说明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

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人深地提出了4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认一认,想一想。

教科书通过情境中小动物们的“身高l米以上要买票”的形象描述,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1米有多长”的需要。

在这样的学习需求驱动下,教科书通过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1根小棒长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1米,即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比一比,说一说。

认识1米之后,通过本问题进一步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对l米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开始用稍大些的长度单位“米”进行实际的测量。

通过量教室的长,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厘清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试一试●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根据提供的“门高2米”来估计小明和机灵狗的高度,学会正确寻找参照物,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学生需要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也就是把所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结合起来运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操作、交流。

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学生对米尺的实际长度的观察,让学生借助这些感性认识建构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教师们可以参考教参中的具体课例。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通过“身高l米以上要买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认一认,想一想。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估一估,例如,让学生估计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然后用标签在教师身上做标记。

还可以让每个小组拉出1米长的红绸带,如果自己感觉够1米了,就喊停,然后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像教科书那样,教师提前在教室里贴出1米50厘米长的尺子,让学生实际比一比。

再组织学生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一摆,可以先摆出10根,然后让学生想象摆100根该有多长,教师可以告诉学生100根这样长的小棒连起来就是1米。

所以1米是100厘米。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100厘米长的线段。

教师接下来可以提问:“这真的就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然后引出米尺。

教师指出,像量黑板、课桌、身高这样一些比较长的长度,用这样的尺量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们把这样的尺子叫作米尺。

然后组织小组同学观察,看能够从米尺上发现什么。

学生会发现米尺上有很多的小刻度,最后还写着100。

学生汇报后,教师可以结合孩子们的答案归纳成以下几点:米尺上有刻度;米尺上有0,10,20,30,…,100这些数;每两个数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大的;米尺也是把0刻度作为尺子的起点。

最后,通过观察得出:1米=100厘米。

这时,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刚才自己剪的红绸带是不是1米。

●比一比,说一说。

教师请学生拿尺看一看,并相互比一比,看看1米有多长,使学生建立1米长的表象。

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前面贴一个尺子,像教科书所呈现的那样,让学生站在尺子前,看一看1米大约到这位同学的什么地方。

可以找身高不同的学生来参与。

对米的长度表象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组织以下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是1米。

把自己的两只手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

把自己的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请学生前后站成一排,看几个人的队伍长差不多是1米。

活动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刚才的活动形象地说一说,1米大约有多长?●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先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如果有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他们和实际的长度比一比。

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学会。

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试一试●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从图中能够清楚地知道门大约有两个小明那么高,由此推出小明的高度大约是1米;机灵狗的高度大约是小明身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50厘米。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组织学生测量。

测量时,应该先量出整米,然后再接着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应该用厘米表示。

小组汇报时应该说黑板的长是几米几厘米。

用复合单位表示长度时,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

练一练第1题这是一道操作题,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研究第一个小问题时,教师应该先出示1把米尺和1支铅笔,让学生看着米尺和铅笔来估计。

学生估计出答案后,教师再实际验证一下,看谁的估计最准确。

第二个小问题,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学生先自己找,然后教师拿米尺验证,看谁找出来的物体长度最接近1米。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答案: (1)厘米; (2)厘米;(3)米;(4)米;(5)厘米; (6)厘米。

第3题应当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

可以让学生实际想一想70米、70厘米、7厘米、7米各有多高。

这里70厘米的答案是比较合理的。

第4题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米的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科书要求学生先估测再实测。

估计教室宽、门高以及任选一物品的高或长。

估计时用米作单位,结果都是大约多少米。

实际测量时,需要量得比较准确,这时应该说成几米几厘米。

估计长度可以独立思考,实际测量时则需要小组合作。

第5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第(1)、第(2)题。

最后讨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

答案:(1)1;(2)30;(3)略。

第6题把厘米和米的认识与学生自身的实际结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按照要求,可以先估计一下每个人的臂长,再实际测量。

测量时,先让学生明确测臂长的方法:两臂水平展开,尺子的0刻度与一个中指的指尖对齐,尺子紧靠人体,另一个中指的指尖所对刻度数就是人的臂长。

第7题此题如果受教室的场地制,可以在室外进行,或者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进行测量。

测量跳远成绩时,要指导学生确定好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告诉学生用软尺测量时,一定要把尺子拉直,这样量出的数据才会比较准确。

练习四第1题学生看尺子图,正确读出刻度数。

图中物体摆放的位置有所不同,有的起点对准了O刻度,有的起点不是O刻度。

做题时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答案:4,2;3;1 。

第2题通过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使学生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答案:厘米,米,厘米;厘米,米,米。

第3题图中画出了4条线,这4条线摆放的位置各不相同,学生实际测量时尺子的摆放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先独立测量,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答案:5,5,3,4 。

第4题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先剪一根1米长的绳子,然后拿这根绳子和家中的物体比较,比较后只需要回答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就可以了。

这道题需要学生回家完成,教师提醒学生在家中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指导下完成。

第5题此题是一道操作题,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

(1)要想知道5个回形针连在一起有多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拿尺子量;一种是先量出一个回形针的长,再推算。

(2)先让5个小朋友手拉手,其他同学用米尺或卷尺量出这队小朋友的长度。

量的时候要注意把两臂伸平,量两边同学手指尖之间的距离。

(3)这样的练习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教师先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4)这是一道来自现实生活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思考: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车高3米能够从桥下通过吗?教师还可以从网上找一些限高标志让学生观察。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到校园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高度大约是4米?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6题本题的目的是渗透数学文化,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读一读,使学生了解我国另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把这个小知识读给爸爸、妈妈听。

按照“尺”和“寸”的标准,请爸爸妈妈帮忙测量你睡的床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

这样的作业,既能增加亲子互动,又能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教师一定要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