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的,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学习这一单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他们明白,了解历史应该从古代典籍入手,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同古人展开心灵对话,理解古人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美德。

还可以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学生的意志。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约占全文篇幅的五分之一,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当抓住重点,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的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特别是要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X。

教学时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文章脉络。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X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以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X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X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综合以上四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品位。

温庭筠的《望江南》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X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他在西北宫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熙宁七年,1074)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李清照的《武陵春》是某某五年(1135)她寓居在某某某某时写的。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它与本单元的阅读课文相呼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评价风流人物,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可以通过对各种丰功伟业进行分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将尝试运用“调查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要学习手段,以理解大意为基本学习任务,学习文言常识和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在词句篇章的积累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1《陈涉世家》 3课时
22《唐雎不辱使命》3课时
23《隆中对》 2课时
24《出师表》 2课时
25《诗五首》 3课时
综合性学习 2课时
21、陈涉世家
----司马迁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过程和方法:运用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某某想的重要性。

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
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第一课时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X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X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运用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某某想的重要性。

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三课时一、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小练习册P67积累运用 .4.
(2)找出本课的通假字,并解释(含句子)。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①会.天大雨②足.下事皆成
③又间.令吴广④卒中往往
..语
(4).阅读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5)同桌结成学习小组,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2、学前准备: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42岁
开始撰写《史记》,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作为文学作品,《史记》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资料: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X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X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二、合作学习
1、、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
2、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三、质疑导学
1围绕陈涉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四、学习检测:
1、找出本课的通假字,并解释(含句子)。

2、第一段先交代陈胜、吴广的,然后重点介绍。

“______________”,点明他雇农的身分。

“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

五、布置作业:1积累重点词语2、练习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过程和方法:运用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某某想的重要性。

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
涵、背诵精彩语段。

自学展示
自主学习:
(1)翻译: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
1、、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2、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
3、简述起义的具体步骤
三、质疑导学
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政权?
四、学习检测:
1.起义的导火线是
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
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
5、“___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根本原因,也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陈涉提出利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即假借____________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树立起义队伍的威信。

他确信,只要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显示了他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舆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结果,在戍卒中很快得到反应。

再次显示了陈、吴二人的斗争。

五、布置作业:思考练习三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过程和方法:运用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某某想的重要性。

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自学展示
自主学习:
用原文填空。

显示陈胜年轻时远某某想的一句是:
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起义采用的威众办法是:
4、起义前极具鼓舞性的语句
二、合作学习
1、陈胜是怎样的人?举例分析。

三、质疑导学
本文在写作上有详有略,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四、学习检测:小练习册
五、布置作业:诵读精彩片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扞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唐雎的外交艺术;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并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扞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练习册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2、学前准备:
1.作品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某某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

上接春秋,下接秦并六国,记事约240年。

《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

原著者名字不可考。

2.背景资料
两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

文章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让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战国末年,秦国越来越强大。

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

二、合作学习
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质疑导学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要求?
四、学习检测:
小练习册P27-28 积累运用 3.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扞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唐雎又是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二、合作学习
1、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如: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③“挺剑而起”


2、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

(1)、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2)、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三、质疑导学
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四、学习检测:小练习册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扞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唐雎和秦王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二、合作学习
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鲜明的对比手法。

A、
B、
C、
三、质疑导学
1、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强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
四、学习检测: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学习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文章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方法;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诸葛亮对策要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三个问题,揣摩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

课型:课内自读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教学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小练习册
(2).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3).阅读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2、学前准备: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

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X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X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X备,做X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X备建立蜀汉政权。

1、一词多义:
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日()
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
已历三世()
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然谓为信然()然志犹未已()
用遂用猖獗()贤能为之用()此用武之国()2、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
3、结合注解口译全文
三、质疑导学
X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像诸葛亮问“计”的?
四、学习检测:
小练习册
五、布置作业:积累重点词语
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文章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方法;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诸葛亮对策要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三个问题,揣摩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小练习册
(2).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二、合作学习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X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
孙权:
X表:
X璋:
X鲁: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提出策略孙:
X表、X璋、X鲁(荆益二州)
1、诸葛亮替X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三、质疑导学
赏析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学习检测:
小练习册
五、布置作业:诵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曹:不可争
明察天下形势孙:不可图
隆中对荆益二州:可争、可图
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教学反思:
24* 《出师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文言语汇知识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重点: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课型:课内自读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并展示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文言语汇知识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小练习册
、古今异义词:
(1)开X:今义是,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3).阅读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2、学前准备:
●一.走进文体和作者
表,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
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
“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X禅(X后主)的言事呈文。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
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二、走进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X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X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合作学习
1、结合注释口译全文)
2、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伐魏?
三、质疑导学
文章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四、学习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五、布置作业:识记重点词语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自学展示
1、自主学习:
(1).小练习册
(2)思路分析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建议(1—5段) ;表达作者忠于X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
“_________”的决心。

(6—7段);点明全篇主旨。

(8—9段)
(3)本文作者陈述自己临危奉命的千古名句是
(4).作者率师北伐魏的目的是
(5).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6).表中着重回顾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____________之情
二、合作学习
1、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X禅提出了几条建议?(课后练习二)
2、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3、文中诸葛亮向后主X禅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三、质疑导学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

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2、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四、学习检测:
理解性填空
(1)诸葛亮劝X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
准的句子是;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不宜异同;
③(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6)诸葛亮给X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7)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__ ____ ,_____ 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