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概论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授课班级:民族学、人类学、博物馆、社会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课时及学分:36课时(每周2课时),2学分
课程类型:民族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社会学、博物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选修课
授课教师:王建民教授、蛟教授、海洋教授、贾仲益副教授、明新副教授、倪威亮(William Nitzky)讲师、曦讲师、董真袆讲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节课程的讲授中都应当采用互动提问方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进行提问,征询学生对文化人类学所涉及到的一般常识性问题的看法,由教师引导进入更广泛的文化描述,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过程,希望在课程教学后段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堂上提问,促进课堂良性互动的实现。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上,鉴于这是一门概论性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本课程学习期间并未安排最能体现人类学学科特色的直接的田野工作实践活动,而将更多田野工作安排在以后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和人类学分支学科课程中。

但是,在课程讲授期间,会组织学生利用课程以外自习时间,观看教师准备的人类学教学片。

之所以将观看影片时间安排在课时之外,是考虑课程课时有限。

若在有些院校或专业中,将课程量安排在54课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堂时间播放这些教学影片。

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辅以影视人类学资料和人类学专业教学辅助片。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教学容和相关影像资料发展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目前,课程所使用的人类学专业影视资料主要有:
Faces of Culture(文化的面孔,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8),是一套系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片,每集约30分钟,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专题或者一个分支人类学个案研究介绍,与教学配合十分紧密。

Warriors of the Amazon(亚马逊勇士,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表现雅诺玛米人(Yanomami)信仰和社会联盟状况。

The Ax Fight(斧战,Documentary Educational Resources, 1980),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著名人类学家(Chagnon)和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ch)对雅诺玛莫人(Yanomamo)
印第安村落世系集团之间的争斗的政治人类学分析,分析包括未经剪辑的影片、争斗的慢动作回放、争斗的亲属结构分析和最后的编辑版。

酋长的第五位新娘(《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由法国人类学家执导和拍摄。

表现尼日尔的一夫多妻制家庭类型及文化变迁过程。

我妻我女(《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表现一个中国当代城市家庭的母女关系,能够引发父母如何教育独生子女的广泛思考。

仲巴昂仁(《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描写一个藏族民间说唱艺人的传承史,展现了藏族民间艺人的精神追求和藏族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

兰屿观点(《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人类学家拍摄。

记录了东南方的兰屿岛面对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冲击之下的文化转型,既呈现了雅美人的传统生计活动、社会价值观念和信仰等,又表现出他们生存所面临的现实威胁,以及他们的困惑、焦虑和适应。

虎日(《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反映凉山彝族地区如何利用民间传统文化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泛滥。

在人类学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北方的纳努克(The Criterion,2005),记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经典名作。

记录了以采集渔猎方式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不同的生计模式和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向学生概括介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主要观点,以更好地认识在当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价值,激励学生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更好地建立文化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引导学生把握人类学学科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⑴通过认识文化的性质及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发展一个理解当今世界复杂性的框架;⑵以整体研究的路径,从地方、国家和全球不同层次考察人类的技术、社会、政治和体系;⑶探讨西方工业社会与发展中国家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现代性与文化变迁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和确立这种关系;⑷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相对论的价值。

四、容要点
文化人类学概论是人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的通识课程。

课程主要容包括人类学学科基本定位、文化的概念与性质、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人类学研究方法、语言的结构与认知、象征体系与意义、人格发展的文化与心理过
程、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社会的政治组织、族群、种族与民族主义、与仪式、文化的表意方面、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等。

本课程共分十二章三十四节,每章节各有不同的知识点。

在编排上考虑到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以构成文化人类学总体框架。

课程容讲求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体系性概念,并能够进一步发展文化人类学的知识领域。

五、教学进程
在教学中应当按照章节确定每课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及方法的教学实施过程,明确每课时的具体教学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目标,分析课程重点与难点。

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担任课程教授的课程建设组各位成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对象,提出相应意见,进行讨论,以进一步修改完善。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文化人类学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主要观点,以更好地认识多元文化的价值,激励学生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更好地建立文化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引导学生把握人类学学科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文化人类学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基本知识和对普遍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基本认识。

文化人类学概论是人类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的通识课程。

开设此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以丰富而思辨的学科知识、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本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人类学基本修养是本课程教师所需面对的主要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并不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选取个案应当注意与学生一般社会文化知识的结合,并辅以幻灯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进而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加以分析,以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和特有的分析角度与方法。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容
第一章人文研究(4课时)
第一节人类学的学科构成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文化的概念
第四节人类学的视野与贡献
本章重点是文化人类学学科的构成和基本概念。

如何让学生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有所掌握,避免在介绍各种不同理论流派时的出现的枯燥之感,给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知识领域大门是本章的难点。

第二章人类学研究方法(3课时)
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历史
第二节田野工作的程序
第三节田野工作的若干问题
本章重点是田野工作的程序和技术。

如何让学生理解程序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并自如地运用田野工作的技术和技巧,不是为了应对知识考试,而是能够应对调查环境的复杂多变,是教学的难点。

第三章语言与传播(2课时)
第一节语言的结构
第二节语言与认知
本章将简要地介绍语言学,包括讨论语言人类学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定义人类语言的独特性,介绍和定义形式语言学的基本分析概念。

同时也将分析不同语言的相对价值,语言对文化的影响,语言和性别歧视的关系等。

本章重点是探讨语言与人类认知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不同语言的相对价值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第四章社会的供给(3课时)
第一节环境与生计方式
第二节交换与再分配
第三节消费与文化再生产
本章的重点是人类适应的本质、类型与表现形式。

通过生计方式的具体剖析,让学生了解文化生态学或生态人类学的分析思路,较好地理解文化整合的原理和文化变迁的逻辑,是教学的难点。

第五章人格发展与人类的成长(3课时)
第一节自我与人观
第二节文化与人格
第三节疾病与健康
本章将重点介绍与揭示人类个体与群体的生命、生理和心理现象的文化根源,其中特别突出对个性养成与民族性格成因的分析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濡化与人格发展之间的结构关系,是难点所在。

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课时)
第一节婚姻与家庭类型
第二节从居制和继嗣群
第三节亲属制度
本章容的重点是介绍与分析婚姻、家庭的类型和功能,以及亲属群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规则对界定亲属群体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七章性与性别(3课时)
第一节性别的文化建构
第二节性别分工
第三节妇女的地位
本章重点容是分析性别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区别与联系,各种不同文化中的性别期待如何影响到个体的成长,以及西方重要的性别理论特别是女性主义理论思潮。

让学生深刻理解性别的文化规定性及其社会根源,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第八章政治与社会秩序(3课时)
第一节社会的组织
第二节法律和社会控制
第三节政治和社会冲突
本章重点介绍西方族群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元主义的理论含义和根据,是教学难点。

第九章族群、种族与民族主义(3课时)
第一节族群性与认同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多元文化和谐与共存
本章主要介绍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社会文化功能、树立正确的观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第十章与仪式(2课时)
第一节与信仰体系
第二节仪式及其象征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艺术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艺术审美的倾向、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第十一章表意文化(2课时)
第一节艺术与文化
第二节娱乐、休闲与文化
本章主要介绍艺术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艺术偏好的产生、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第十二章人类学与当代世界(3课时)
第一节全球化
第二节移民与人口流动
第三节人类学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重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大规模流动所带来的文化难题,以及人类学在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价值。

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明了全球化的文化意含和全球化背景下权力关系调整对文化命运的深刻影响。

课程总结(2课时)
四、教学实践环节:2学时
1.实践环节安排:除经常性的课堂提问、简短讨论等形式外,在平常课堂教学时联系课程讲授时间外播放的教学资料片进行讲解;
2.实践容与目的:近年安排在课程外播放以下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相关辅助教学片,这些教学片都和课程教学讨论容相关。

将会根据不同时期艺术研究和市场中的热点,替换教学片。

实践课将能够提高学生在接受文化人类学基本知识之后进行实际分析能力;
3.检查方式:讨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发言的冲动和水平,包括论点、思路、问题的敏锐性、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等,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则要进行必要的讲评和总结。

调研报告完成后由教师批改,并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语,最后进行综合讲评。

五、学时分配表
课程讲授:34学时(见具体章节)
课程总结与答疑:2学时
课程外辅助教学片:
Faces of Culture(文化的面孔,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8),是一套系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片,每集约30分钟,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专题或者一个分支人类学个案研究介绍,与教学配合十分紧密。

Warriors of the Amazon(亚马逊勇士,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表现雅诺玛米人(Yanomami)信仰和社会联盟状况。

The Ax Fight(斧战,Documentary Educational Resources, 1980),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著名人类学家(Chagnon)和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ch)对雅诺玛莫人(Yanomamo)印第安村落世系集团之间的争斗的政治人类学分析,分析包括未经剪辑的影片、争斗的慢动作回放、争斗的亲属结构分析和最后的编辑版。

酋长的第五位新娘(《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由法国人类学家执导和拍摄。

表现尼日尔的一夫多妻制家庭类型及文化变迁过程。

我妻我女(《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表现一个中国当代城市家庭的母女关系,能够引发父母如何教育独生子女的广泛思考。

仲巴昂仁(《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描写一个藏族民间说唱艺人的传承史,展现了藏族民间艺人的精神追求和藏族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

兰屿观点(《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人类学家拍摄。

记录了东南方的兰屿岛面对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冲击之下的文化转型,既呈现了雅美人的传统生计活动、社会价值观念和信仰等,又表现出他们生存所面临的现实威胁,以及他们的困惑、焦虑和适应。

虎日(《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反映凉山彝族地区如何利用民间传统文化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泛滥。

在人类学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北方的纳努克(The Criterion,2005),记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经典名作。

记录了以采集渔猎方式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不同的生计模式和文化的多样性。

六、作业与考核方式
出勤考核和课堂表现:10%
中期作业:30%
期末闭卷考试:60%
《文化人类学》参考书目
1、王铭铭著:《人类学是什么》,大学2002年6月版,221页。

2、(美)Robert F. Murphy: 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an Overture《文化
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王卓君、吕乃基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版,311页。

3、(英)Raymond Firth, 费孝通译《人文类型》,华夏2002年版,175页。

4、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教育2002年版,653页。

5、梁钊韬主编:《文化人类学》,大学1991年10月版,471页。

6、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1997年12月版,584页。

7、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高等教育1996年3月版,456页。

8、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一版,1991年2月第二版,374页。

9、亦园著:《人类的视野》,文艺1998年版,438页。

10、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1998年4月版,356页。

11、易中天著:《艺术人类学》,文艺2001年1月第二版。

12、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增订本),文物2002年9月
第二版。

13、Marvin Harris, Culture, People, N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Anthropology,
sixth ed., 1993;萧秀玲等译《人类学导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8年中文版。

14、Nigel Barley,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y,何颖怡译:《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
屋笔记》,人民,2003年8月版。

日本学术界推重的50种人类学名著
泰勒《原始文化》1871
摩尔根《古代社会》1877
弗雷泽《金枝》1890-1936
[美]H.韦伯斯特《原始人的秘密结社》1908
[法]·盖普《通过礼仪》(《人生礼仪》)1909
[法]R.赫尔兹《右手的优越》1909
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1910
迪尔凯姆《生活的初级形式》1912
萨皮尔《论语言》1921
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1922
莫斯《论礼物》1923-4
[德]W.施米特《民族与文化》1924
[比]A.霍卡特《王权》1927
[荷]J.P.B.德·约瑟夫·德·荣格《骗子的起源》1929 [日]冈正雄《异类及其他》1928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1934、《菊花与刀》1946
伊文-普里查德《努尔人》1940
[日]石田英一郎《河童居引考》1948
拉德-克里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
M.米德《男性与女性》1949
[英]皮特·里弗斯《希拉人》1954
默多克《社会结构》1949
C.克拉克洪《人类之镜》1949
利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1954
雷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1956
[美]霍尔《无声的语言》1959
[英]福蒂斯《西非中的俄狄浦斯与约伯》1959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思维》1962、《亲属的基本结构》1967 [荷]尼达姆《结构与感情》1962
[日]梅卓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1967
[英]A.科恩《双向度的人》1974
[荷]·巴尔《互惠与女性的地位》1975
M.弗里德曼《中国的宗族与社会》1966
中根千枝《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1967
山口昌男《文化与两义性》1975
[英]V.特纳《礼仪过程》1969
许琅光《宗族、种姓、俱乐部》1963
L.多蒙特《社会人类学的两种理论》1971
萨林斯《石器时代的经济学》1972
A.W.索舍尔《都市人类》1973
M.戈德利尔《人类学的地平线与导向》1973
川田顺造《无文字社会的历史》1975
N.格雷泽《超越熔炉》1960
C.格尔兹《19世纪巴黎的剧场国家》1980
K.波兰尼《人间经济》1977
E.霍布斯鲍尔《被创造的传统》1983
B.安德森《被想象的共同体》1983
Faces of Culture(文化的面孔,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8),是一套系统的文化人类学概论教学片,每集约30分钟,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专题或者一个分支人类学个案研究介绍,与教学配合十分紧密。

Warriors of the Amazon(亚马逊勇士,NOVA Films & WGBH Educational Foundation, 1996),表现雅诺玛米人(Yanomami)信仰和社会联盟状况。

The Ax Fight(斧战,Documentary Educational Resources, 1980),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著名人类学家(Chagnon)和蒂莫西•阿什(Timothy Asch)对雅诺玛莫人(Yanomamo)印第安村落世系集团之间的争斗的政治人类学分析,分析包括未经剪辑的影片、争斗的慢动作回放、争斗的亲属结构分析和最后的编辑版。

酋长的第五位新娘(《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由法国人类学家执导和拍摄。

表现尼日尔的一夫多妻制家庭类型及文化变迁过程。

我妻我女(《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表现一个中国当代城市家庭的母女关系,能够引发父母如何教育独生子女的广泛思考。

仲巴昂仁(《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描写一个藏族民间说唱艺人的传承史,展现了藏族民间艺人的精神追求和藏族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

兰屿观点(《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人类学家拍摄。

记录了东南方的兰屿岛面对旅游所带来的现代化冲击之下的文化转型,既呈现了雅美人的传统生计活动、社会价值观念和信仰等,又表现出他们生存所面临的现实威胁,以及他们的困惑、焦虑和适应。

虎日(《人类学概论》所附影视资料,中国人民大学,2006),反映凉山彝族地区如何利用民间传统文化遏制毒品和艾滋病的蔓延和泛滥。

在人类学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北方的纳努克(The Criterion,2005),记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经典名作。

记录了以采集渔猎方式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现实生活场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不同的生计模式和文化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