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技术相关术语解释
无线技术常见名词术语详解
无线技术常见名词术语详解发布: 2009-7-06 17:02 | 作者: shangguanheye | 查看: 96次无线技术常见名词术语详解GSM/2GGSM(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是1992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统一推出的标准,它采用数字通信技术、统一的网络标准,使通信质量得以保证,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新业务供用户使用。
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9.6K/s。
目前,全球的GSM移动用户已经超过5亿,覆盖了1/12的人口,GSM技术在世界数字移动电话领域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70%。
由于GSM相对模拟移动通讯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所以简称2G。
目前,我国拥有8000万以上的GSM用户,成为世界第一大运营网络。
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
简单的说,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其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
网络容量只在所需时分配,不要时就释放,这种发送方式称为统计复用。
目前,GPRS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可达115k/s。
GPRS 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是介于第二代数字通信和第三代分组型移动业务之间的一种技术,所以通常称为2.5G。
WA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
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
而这些网站也必须以WML(无线标记语言)编写,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上的HTML(超文件标记语言)。
打个比喻,GPRS和GSM都是马路,而WAP是在马路上的汽车。
中国移动开通GPRS之后,WAP就行驶在GSM和GPRS两条马路上,而行驶在GPRS的马路上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5G术语大全
5G无线侧术语大全数字2G2nd Generation,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5G5th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3DES 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三重数据加密标准。
3DES(即Triple DES)是DES向AES过渡的加密算法(1999年,NIST将3DES指定为过渡的加密标准),是DES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
3DES是DES加密算法的一种模式,它使用3条56位的密钥对数据进行三次加密。
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成立于1998年,由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标准化组织共同组成,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3G技术的重要制定者。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协调成员之间的矛盾,制定规则和契约。
5GC5G Core Network,5G 核心网。
5G NSA5G Non-Standalone,5G非独立组网。
5G不能直接连核心网,通过4G控制面接入,再通过双连接的方式使用户面在4G和5G分流。
5G SA5G Standalone,5G独立组网。
采用端到端的5G网络架构,从终端、无线新空口到核心网都采用5G相关标准,支持5G各类接口,实现5G各项功能,提供5G类服务。
5G RAN5G Radio Access Network,5G 接入网。
5QI5G QoS Identifier,5G QoS指示符。
802.1x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和认证协议。
它可以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设备通过接入端口访问LAN/WLAN。
当客户端与AP关联后,是否可以使用AP提供的无线服务要取决于802.1x的认证结果。
如果客户端能通过认证,就可以访问WLAN中的资源;如果不能通过认证,则无法访问WLAN中的资源。
WIFI协议详解 (2)
WIFI协议详解一、引言WIFI协议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等各种环境中。
本协议的目的是详细解释WIFI协议的工作原理、技术规范和相关术语,以便用户和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和使用WIFI网络。
二、术语定义1. WIFI(Wireless Fidelity):一种基于无线电波传输的局域网技术,用于实现无线网络连接。
2.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提供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负责转发数据包和管理网络。
3.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用于识别WIFI网络的名称。
4. 加密方式:用于保护WIFI网络安全的加密算法,如WEP、WPA、WPA2等。
5. 频段:指WIFI网络使用的无线电频率范围,常见的有2.4GHz和5GHz两种。
6. 信道:指WIFI网络在特定频段上的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
三、WIFI协议工作原理1. 基本原理:WIFI协议使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无线接入点连接设备与网络。
2. 连接过程:设备在WIFI网络范围内搜索可用的无线接入点,用户选择并输入正确的SSID和密码进行连接。
3. 数据传输:已连接的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点访问互联网或者局域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四、WIFI协议技术规范1. IEEE 802.11标准:WIFI协议的技术规范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其中最常用的是IEEE 802.11b/g/n/ac等版本。
2. 传输速率:WIFI协议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如11Mbps、54Mbps、300Mbps、1Gbps等,取决于设备和协议版本的支持。
3. 覆盖范围: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受到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环境干扰的影响,普通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
4. 安全性:WIFI协议提供多种加密方式来保护网络安全,如WEP、WPA、WPA2等,用户应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并设置强密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WLAN相关术语
无线局域网(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使用协议:IEEE802.11b,频段:2400-2483.5MHz)接入控制点(AC Access Controller)接入点(AP Access Point)以太网供电(PoE Power over Ethernet)交换机(Switch)域名服务器(DNS Domain Name Server)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Internet 协议安全(IPSec)集线器(HUB)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SSL (Security Socket Layer) 安全接口层虚拟专网(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设备创建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洪泛(flooding)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负责制订802.11x无线局域网标准。
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ler MAC)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ACL)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Token Bus 令牌总线Token Ring令牌环BWA宽带无线IP POOL地址池。
Lease time租约时间Static Route静态路由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GRE)通用路由封装UAT地址翻译DMZ企业用户,该端口用于连接企业内部局域网,或intranetNAS(网络接入服务器)OSI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S/CMIP)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 是科技产业中许多应用程序及设备广泛使用的一种数据标准,该标准让不同平台上的数据能够遵循一定的正规化原则,使得数据之间能够更好的交互。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
通过内置或粘贴电子标签,物品能够被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干预。
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众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的物品上,包含有存储信息的芯片和天线。
电子标签通过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当RFID读写器发出的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内,电子标签能够接收信号并从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非接触式通信。
RFID读写器负责发送无线电波并接收来自电子标签的信号。
根据应用需求,RFID读写器可以是固定式或手持式,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大大提高了识别速度和效率。
RFID技术的优势在于非接触式识别、快速批量识别、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同时,RFID技术能够实现物品的实时跟踪和追溯,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无线接入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接入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手段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和通信的技术。
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网络,无需使用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解释:
1. Wi-Fi(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技术的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2. 4G/5G(第四/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蜂窝网络的移动通信技术,通过移动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高速的移动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
3. Bluetooth(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在个人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音频通信,例如连接手机和耳机、键盘等外部设备。
4.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将两个设备靠近,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常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等场景。
5. ZigBee(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是一种面向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领域,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传感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这些无线接入技术在不同场景和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无线接入。
wifi术语
WIFI常见术语解释WIFI常见词语速查手册0-910BaseT最常见的以太网布线方式。
10BaseT 符合 IEEE 标准 802.3。
开发此规范是为了在非屏蔽双绞线(电话)上实现数据通信,使其在一个网络段上的传输速度最高达 10 Mb/秒、传输距离最长达 330 英尺左右。
(见”以太网“)。
3G该术语指数字式包交换技术,用于描述可在移动电话上实现视频和宽带网络接入的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
第一代技术的代表是模拟式蜂窝电话,第二代技术的代表是数字式蜂窝网络。
802.11a运行于 5 GHz 频段、最高速率达 54Mbps 的 IEEE 无线网络标准。
802.11b运行于 2.4 GHz 频带、最高速率达 11Mbps 的 IEEE 无线网络标准。
802.11d一种 IEEE 规范,允许在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层)级别上进行配置变更,以遵循网络使用所在国的规定。
(见”MAC“)。
802.11e一种 IEEE 标准,在现有的 802.11b、802.11g 和 802.11a 无线网络中加入服务品质(QoS)特性和多媒体支持。
(见”QoS“、”WMM“)。
802.11g运行于 2.4 GHz Wi-Fi、最高速率为 54Mbps 的 IEEE 无线网络标准。
802.11h802.11h 支持动态频率选择 (DFS) 和传输功率控制 (TPC) 要求,确保了 Wi-Fi 可以和 5 GHz 频带中其它类型射频设备共存。
802.11i指定 802.11 网络安全机制的 IEEE 标准。
802.11i 使用高级加密标准 (AES) 分组密码。
该标准还增强了密钥管理、基于 802.1X 的用户身份验证和头数据完整性。
(见”802.1X“、”AES“、”WPA2“)。
802.11j一种 IEEE 无线网络规范,它包含了日本有关无线发射器输出功率、运行模式、通道安排和杂散发射电平的法规要求。
802.11nIEEE 802.11 委员会的工作小组,其目标旨在定义无线网络上至少为 100Mbps 的高吞吐速率标准。
无线电术语大全
⽆线电术语⼤全⽆线电术语⼤全【⾳频】⼜称声频,是⼈⽿所能听见的频率。
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是指⾳频范围内的语⾔频率。
在⼀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
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赫⾄⼏兆赫,视频是这⼀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划分的通路。
包括可能实现⽽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参量可以取⽆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
换⾔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最常⽤的是⼆进制编码)。
【波段】在⽆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
其⼀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
其⼆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作频率范围的划分。
若把⼯作频率范围分成⼏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作时所占⽤的通频带叫波道。
通常⼀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
⼀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频率覆盖】通信设备⼯作的频率范围,称为频率覆盖。
⽽最⾼⼯作频率与最低⼯作频率之⽐,称为频率覆盖系数。
【截⽌频率】⽤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当保持电路输⼊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最⼤值的0.707倍,或某⼀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频率。
5G专用术语详解(篇13)
5G专用术语详解(篇13)一、PDU连接服务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5G专用术语中的PDU连接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您解析PDU连接服务在5G网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关键技术的关系。
PDU连接服务是5G网络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主要负责承载用户数据,并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在5G网络中,PDU连接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无线接入层(RAN):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包括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无线接入层通过提供高速、低时延的连接,满足了各类应用场景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2.承载层(CN):负责在核心网中传输数据,包括分组数据网(PDN)和边缘计算(MEC)等技术。
承载层通过提供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可靠传输。
3.应用层(APP):负责提供各种5G应用服务,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远程医疗等。
应用层通过端到端的优化,实现了5G网络的高效利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PDU连接服务在5G网络中具有以下优势:1.高速率:5G网络提供了更高的下载和上传速率,满足了用户对高清视频、游戏等应用的需求。
2.低时延:5G网络的低时延特性解决了传统4G网络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网络通信的实时性。
3. 大连接:5G网络支持大规模设备的连接,为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可靠性:5G网络的可靠性更高,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通信。
5.网络切片:5G网络通过网络切片技术,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优化分配。
6.边缘计算:5G网络结合边缘计算技术,将部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5G网络中,PDU连接服务与其他关键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一个高速、低延、高容量的网络架构。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为您介绍5G网络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网络切片技术,让您更加深入了解5G网络的架构和应用。
二、PDU会话PDU会话是5G网络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5G网络中,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建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wifi的基本知识
wifi的基本知识
WiFi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通过无线电波将计算机
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以下是一些关于WiFi的基本知识:
1. 工作原理:WiFi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这些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
并在接收器(通常是计算机设备)处被接收和解析,以恢复原始数据。
2. 覆盖范围: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发射器的功率和
接收器的灵敏度。
在家庭和小型企业环境中,WiFi路由器通常覆盖大约10-20米的范围。
3. 传输速度:WiFi的速度取决于所使用的标准和设备的性能。
目前最快的WiFi标准是,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数百兆位每秒(Mbps)。
4. 安全性:WiFi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密和保护,例如使用WPA2等加密协议,设置强密码等。
然而,用户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WiFi网络和密码,并定期更新密码以防止被黑客攻击。
5. 干扰:WiFi信号可能会受到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例如微波炉、无绳电话、其他WiFi网络等。
干扰可能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影响连接速度和稳
定性。
6. 接入点:在WiFi网络中,接入点(AP)是一个设备,它连接到互联网并通过无线电波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在AP的覆盖范围内连接到一个WiFi网络来访问互联网。
7. 客户端:客户端是指连接到WiFi网络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等。
客户端可以通过接入点连接到互联网,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是关于WiFi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无线新手学堂:无线技术术语A到Z
无线新手学堂:无线技术术语A到Z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的54Mbps速率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b工作在2.4GHz频段的11Mbps速率无线局域网业界标准;802.11e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例如对语音IP(voice-over IP)的支持;802.11g802.11b的继任者,在802.11b所使用的相同的2.4GHz频段上提供了最高54Mbps的数据传输率;802.11h对802.11a的补充,确保其符合关于5GHz无线局域网的欧洲标准;802.11i无线安全标准,WPA是其子集;802.11j日本所采用的等同于802.11h的协议;802.11n预计在2006年所采用的建议规范,此规范将使得802.11a/g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提升一倍;802.15基于蓝牙的个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s)标准;802.16一组针对高容量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ans)的通信标准,也被称为WirelessMan或WiMAX;802.20在最远15km范围内提供1Mbps速率的无线城域网草案,计划在 3.5GHz下许可频段工作;802.1x基于可扩展认证协议(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的认证方案;Access Point接入点,对无线用户来说充当集线器的作用,通常在最大100m范围内支持最多253个并发用户;Bluetooth蓝牙,短距离(10至100m)无线连接技术,作为连接移动电话、手持PC以及其他个人数字设备电缆的替代品。
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是红外线;Circuit Switched Data电路交换数据,基于移动电话的传统拨号数据连接方式,传输速度最大9.6Kbps;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ynamic Channel 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动态信道选择,允许用户设备在无线电频段内选择最清晰的信道;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欧洲开发电信相关标准的机构;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可扩展认证协议,通过允许在无线连接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动态增加认证模块来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能;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一种允许一直在线的蜂窝网络技术,用于通过移动电话提供因特网以及企业网访问,最大数率为114Kbps。
5g的专业术语
5g的专业术语
1. mmWave(毫米波)- 指的是高频段的毫米波段,用于5G 无线通信中的超高速传输。
2. 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是一种技术,通过利用大量天线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容量。
3. Beamforming(波束赋形)-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调整天线的工作方式和信号波束的方向,提高信号传输的方向性和覆盖范围。
4. Network Slicing(网络切片)- 是一种将5G网络按需切分为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以满足不同应用和服务的需求。
5. IoT(物联网)- 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和物体,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的网络系统。
6. 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是5G网络中的一个应用场景,需要实现极低的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的通信服务。
7. eMBB(增强移动宽带)- 是5G网络中的一个应用场景,旨在提供超高速的移动宽带服务。
8. NR(新无线通信)-是5G网络的英文名称,代表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
9. TDD(时分双工)- 是一种5G网络中的传输方式,指的是上行和下行数据在时间上进行分离传输的技术。
10. NR band(新无线通信频段)- 是5G网络中使用的一些特定频段,用于无线信号的传输和通信。
wlan技术专业术语
wlan技术专业术语WLAN技术专业术语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技术概述无线局域网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网络使用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成为现代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WLAN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
二、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是无线局域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个用于识别无线局域网的名称。
SSID由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或无线路由器(Wireless Router)广播出来,用于让用户识别和连接到特定的无线网络。
用户可以在设备上选择并输入正确的SSID,以便连接到目标无线网络。
三、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是指在局域网中,用来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
每个网络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用于在数据链路层识别和寻址设备。
在无线局域网中,无线接入点或无线路由器通过MAC地址识别和管理连接的设备。
四、频段(Frequency Band)频段是指无线局域网中可用的无线信号频率范围。
常见的频段包括2.4GHz和5GHz两个主要频段。
这些频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分配和使用规定,用户在设置无线网络时需要选择适合的频段。
五、信道(Channel)信道是指在无线局域网中,将频段划分为多个不重叠的子频段,用于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通过选择合适的信道,可以减少无线干扰,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2.4GHz频段中,常见的信道有1到13共13个。
在5GHz频段中,信道的数量更多,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
六、数据传输速率(Data Transmission Rate)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在无线局域网中,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速度。
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以Mbps(兆比特每秒)为单位表示。
5G常用术语大全
5G常用术语大全AAAS(Active Antenna System),有源天线系统,可以看成是RRU 与天线的组合,它将有源的射频收发单元与无源的天线阵列集于一体。
过去,RRU和天线分离,两者之间通过射频馈线连接。
AAS将射频收发单元与天线阵列集于一体后,可支持Massive MIMO技术,可减少射频馈线损耗,可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减少天面占用空间和维护工作量。
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
AF类似于一个应用服务器,其与其他5G核心网控制面NF交互,并提供业务服务。
AF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服务而存在,可以由运营商或可信的第三方拥有。
5GC架构(基于服务的架构)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
AMF负责UE身份验证、鉴权、注册、移动性管理和连接管理等功能。
与4G EPC相比,AMF的功能类似于MME。
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认证服务器功能,负责鉴权认证。
BBackhaul,回传,指连接无线接入网络 (RAN) 和移动核心网的传输网络。
在分布式RAN(D-RAN)架构下,回传将基站连接到核心网;在集中式RAN(C-RAN)架构下,它将集中式部署的云BBU/DU池连接到核心网。
BBU(Baseband Unit),指基站系统中负责处理基带信号的单元。
Beamforming,波束赋形。
无线电波就像波浪一样,相互碰撞(干扰)时会变强或变弱,这取决于它们之间如何碰撞。
波束赋形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通过多个天线单元发射相同的信号,并通过调整各个天线单元的相位和幅度,使得无线电波在特定的方向被增强,在其他方向相互抵消而减弱,让无线信号传播像波束一样更集中,从而可提升覆盖范围和减少干扰。
C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就是将两个或多个载波(信道)聚合,向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5G专用术语详解(篇五)
5G专用术语详解(篇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5G专用术语中的部分内容以及它们在5G通信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5G通信中的关键概念,如无线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5G技术。
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什么是P-RNTI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P-RNTI(Public-RNTI,公共RNTI)寻呼RNTI(Paging RNTI)的概念。
在5G通信中,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是一种用于标识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
P-RNTI和寻呼RNTI是两种不同类型的RNTI,它们在5G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P-RNTI主要用于公共广播,以便UE能够接收系统信息。
公共RNTI是一个固定的标识符,分配给每个UE,UE通过该标识符识别广播消息,从而实现网络接入。
另一方面,寻呼RNTI主要用于寻呼UE,以便网络能够将其与其他RNTI区分开来。
在UE处于空闲模式时,网络使用寻呼RNTI发送寻呼消息,通知UE进行切换或执行其他操作。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资源分配(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在5G 通信中的作用。
无线资源分配是指网络将无线资源(如频率、时隙和功率等)分配给UE的过程。
在5G通信中,无线资源分配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了UE的性能和网络的吞吐量。
5G网络采用灵活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如动态无线资源分配(DRX),以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此外,功率控制也是5G通信中的关键概念。
功率控制是指网络根据无线链路状况和UE的需求,动态调整发射功率的过程。
在5G通信中,功率控制有助于实现更高的能效和更好的覆盖范围。
5G网络采用多种功率控制技术,如开环功率控制(OPC)和闭环功率控制(CPC),以实现最佳性能。
总之,在5G通信中,P-RNTI、寻呼RNTI、无线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等术语和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WLAN相关术语
无线局域网(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使用协议:IEEE802.11b,频段:2400-2483.5MHz)接入控制点(AC Access Controller)接入点(AP Access Point)以太网供电(PoE Power over Ethernet)交换机(Switch)域名服务器(DNS Domain Name Server)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Internet 协议安全(IPSec)集线器(HUB)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SSL (Security Socket Layer)安全接口层虚拟专网(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设备创建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洪泛(flooding)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负责制订802.11x无线局域网标准。
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ler MAC)访问控制列表(access-list,ACL)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Token Bus 令牌总线Token Ring 令牌环BWA 宽带无线IP POOL 地址池。
Lease time 租约时间Static Route 静态路由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GRE) 通用路由封装UA T 地址翻译DMZ 企业用户,该端口用于连接企业内部局域网,或intranetNAS(网络接入服务器)OSI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S/CMIP)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是科技产业中许多应用程序及设备广泛使用的一种数据标准,该标准让不同平台上的数据能够遵循一定的正规化原则,使得数据之间能够更好的交互。
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
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无线电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有效方式。
无线电通信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解释一些常见的无线电通信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指在空气或真空中传播的一种电磁波。
无线电波产生于无线电发射器中,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然后进入另一个天线并传输到接收器,最后转化为电信号。
2. 发射机:用于生成和增强电信号的设备。
电信号通过发射机中的电路和放大器增强后,将无线电波发送到空气或真空中。
3. 天线:天线是一种用于向外辐射或从外接收无线电波的设备。
天线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常见的类型包括杆式天线,圆形天线和盘形天线等。
4. 接收器:接收器是用于探测和接收在空气中传播的无线电波的设备。
接收器中的电路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化为可处理的信号。
5. 调制:调制是一种将信息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包括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6. 解调:解调是指从电信号中提取信息信号的过程。
解调技术包括振幅解调、频率解调和相位解调等。
7. 带宽:指一个信号在其频率范围内所占用的频带宽度。
带宽的大小取决于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的方式。
8. 信噪比:信噪比是指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与环境噪声之比。
信噪比越高,则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越高。
9. 功率:功率是指一个设备或电路传输或处理电信号的能力大小。
在无线电通信中,发射机的功率决定了信号的传输范围和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力。
10. 衰减:衰减是指信号经过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损耗,即信号强度逐渐减弱的过程。
11. 反射:反射是一种无线电波在遇到固体或液体物体时发生的反弹现象。
反射会导致无线电波被分散,从而影响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12. 绕射:绕射是一种无线电波在遇到物体时,沿着对物体的曲面进行传播的现象。
绕射可以帮助信号抵达那些无法通过直达传输到达的区域。
13.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
军用无线电术语
军用无线电术语1、A1A:“A1A”无线电术语是指讯号单位(amateur stations)发射A1A调制信号的技术术语,A1A调制信号是以脉冲调制方式发射CW电码的信号。
2、CW:CW是指“Continuous Wave”的缩写,即持续电波。
它是一种以脉冲调制方式发送CW电码的信号,此类信号是军用无线电术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
4、FM:FM是指“Frequency Modulation”的缩写,即调频调制。
它是以调频调制方式发送信号的技术术语,在无线电中也常用于传输数据或声音。
5、SSB:SSB是指“Single Sideband”的缩写,即单侧带调制,是用于缩短采用单侧带频谱形式的调制信号。
它是专用于发送电文的一种技术术语,在无线电通信中使用得广泛。
6、ATC:ATC是指“Air Traffic Control”的缩写,即空中交通管制。
它是用于管理空中航班情况的术语,是军用无线电术语中应用的一种技术术语。
7、HF:HF的全称是“High Frequency”,即高频。
它是指所有在3MHz和30MHz之间的频率,是无线电术语中经常用到的特殊术语。
11、QRL:QRL是指“Query ReLiablity?”的缩写,即查询可靠度。
它是指要求无线电台发射查询信号,用以评估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可靠度,是军用无线电术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术语。
13、BEACON:BEACON是指“Broadcast Effectiveness Assistive Common Operator Nod e”的缩写,即广播效力辅助通用操作节点,是一种无线电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发射信号到附近的台站或指定的目的站接收台,也是军用无线电术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术语。
5G无线侧术语释义
数字2G 2nd Generation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G 4th Generation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5G5th Generation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3DES 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三重数据加密标准。
3DES (即Triple DES )是DES 向AES 过渡的加密算法(1999年,NIST将3DES 指定为过渡的加密标准),是DES 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
3DES 是DES 加密算法的一种模式,它使用3条56位的密钥对数据进行三次加密。
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成立于1998年,由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信标准化组织共同组成,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3G 技术的重要制定者。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协调成员之间的矛盾,制定规则和契约。
5GC5G Core Network ,5G 核心网。
5G NSA 5G Non-Standalone ,5G 非独立组网。
5G 不能直接连核心网,通过4G 控制面接入,再通过双连接的方式使用户面在4G 和5G 分流。
5G SA 5G Standalone ,5G 独立组网。
采用端到端的5G 网络架构,从终端、无线新空口到核心网都采用5G相关标准,支持5G 各类接口,实现5G 各项功能,提供5G 类服务。
5G RAN5G Radio Access Network ,5G 接入网。
5QI 5G QoS Identifier ,5G QoS 指示符。
5G 无线侧术语大全本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扫码关注5G新技术,获取更多5G学习资料802.1x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和认证协议。
它可以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设备通过接入端口访问LAN/WLAN。
当客户端与AP关联后,是否可以使用AP提供的无线服务要取决于802.1x的认证结果。
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
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无线电管理概述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管理已经成为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和稳定的关键。
无线电管理是指对频率、功率和时空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确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无线电管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术语与定义1. 无线电频率无线电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变化的无线电波的频率。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代表每秒钟的周期数量。
在无线电通信中,频率通常用于调制和解调无线信号,以实现无线通信。
2. 无线电功率无线电功率是指无线电通信中发射器用于产生无线信号的功率大小。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代表每秒钟的能量消耗量。
功率的大小通常直接影响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
3. 时空资源时空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无线电通信使用的资源。
时空资源的利用是无线电管理的核心,其合理配置和管理将直接影响无线电通信质量和效率。
4. 频谱管理频谱管理是指对有限的频率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以保障无线电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频谱管理需要考虑频率的数量、占用和分配等方面,在实践中通常需要参考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和法规。
5. 频率划分频率划分是指把频率资源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频段,以实现不同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的区分和协作。
频率划分通常需要考虑无线电通信类型、频率范围、功率等因素,以保证不同通信系统的共用和互不干扰。
6. 信道分配信道分配是指把频率资源分配给不同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用户,以实现有效的无线通信。
信道分配需要考虑无线电频谱的利用效率和通信系统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无线电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7. 安全性保障安全性保障是指在无线电通信中保障通信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保障无线电通信的安全性,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等。
8. 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是指对无线电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保证其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无线电通信标准和法规。
产品认证可有效保障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技术相关术语解释802.11、802.11a/Wi-Fi5、802.11b/Wi-Fi、Bluetooth、802.11g802.11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前者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标准,而后者也被很多厂商看好。
802.11b802.11b采用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s,无须直线传播。
动态速率转换当射频情况变差时,可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为5.5Mb/s、2Mb/s和1Mb/s。
使用范围支持的范围是在室外为300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100米。
802.11b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
802.11a802.11a标准是已在办公室、家庭、宾馆、机场等众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的802.11b无线联网标准的后续标准。
它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s,传输层可达25Mbps。
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 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
现在一些厂商对于该标准的计划已提到议事日程。
例如,Intel公司计划推出可望比现行无线技术快5倍的、实现台式机与便携机无线连接的新型联网产品。
这种新产品正是基于802.11a无线标准的,该产品可支持54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因而可以提供更多的网络带宽,使更多的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实现更高速的数据访问及大批量的文件传输。
但有有分析家认为,802.11a技术的普及仍需一段时间,在此之前,802.11b仍将是无线联网产品的主流。
与此同时,尽管这两种标准并不兼容,但硬件厂商将会设法提供能够同时支持这两种标准的产品。
预计2004年,基于802.11a标准的产品销售将会取代802.11b而成为市场主流。
802.11a/Wi-Fi5、802.11b/Wi-Fi推动无线局域网标准化的组织WECA(The 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2001年11月宣布,将遵循“IEEE802.11a”产品的认定标记改为“Wi-Fi5”(IEEE802.11a为利用5GHz频带的无线LAN方式);WECA组织此前将利用2.4GHz频带的无线LAN方式的“IEEE802.11b”定名为“Wi-Fi”。
(详见:/pressreleases/20011112_newname5G.asp)BluetoothBluetooth(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来,传统的电线在这里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公尺的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M/s。
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
不过Bluetooth产品致命的缺陷是任何蓝牙产品都离不开Bluetooth芯片;Bluetooth模块较难生产;Bluetooth难于全面测试这三点是制约蓝牙产品发展的瓶颈。
而802.11b协议的崛起又强走了Bluetooth的大量客户,所以目前,人们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802.11b和Bluetooth虽属同类技术,但似乎802.11b的支持者更多。
最新混合标准802.11g随着无线IEEE 802.11标准开始深入人心,各IC制造商开始寻求为以太网平台提供更为快速的协议和配置。
而蓝牙产品和无线局域网(802.11b)产品的逐步应用,解决两种技术之间的干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为此,IEEE成立了无线LAN任务工作组,专门从事无线局域网802.11g标准的制定,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802.11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它既能适应传统的802.11b标准,在2.4GHz频率下提供每秒11Mbit/s数据传输率,也符合802.11a 标准在5GHz频率下提供56Mbit/s数据传输率。
支持者声称,802.11g标准一旦获得认可,它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802.11无线局域网飞速发展的势头。
2000年,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销售总额超过10亿美元,分析师们预期在2003年之前还会增加3倍。
GSM、GPRS、WAP、CDMA和2G、2.5G、3G这里开始介绍的是一组关于无线通讯的概念,近年来无线通讯日益健壮起来,特别是随着3G的付出水面,无线通讯也有望成为宽带互联网接入手段。
GSM/2GGSM(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是1992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统一推出的标准,它采用数字通信技术、统一的网络标准,使通信质量得以保证,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新业务供用户使用。
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9.6K/s。
目前,全球的GSM移动用户已经超过5亿,覆盖了1/12的人口,GSM技术在世界数字移动电话领域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70%。
由于GSM相对模拟移动通讯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所以简称2G。
目前,我国拥有8000万以上的GSM用户,成为世界第一大运营网络。
GPRS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
简单的说,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其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
网络容量只在所需时分配,不要时就释放,这种发送方式称为统计复用。
目前,GPRS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可达115k/s。
GPRS 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是介于第二代数字通信和第三代分组型移动业务之间的一种技术,所以通常称为2.5G。
WAPW A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
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
而这些网站也必须以WML(无线标记语言)编写,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上的HTML(超文件标记语言)。
打个比喻,GPRS和GSM都是马路,而WAP是在马路上的汽车。
中国移动开通GPRS之后,W AP就行驶在GSM和GPRS两条马路上,而行驶在GPRS 的马路上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因此,现有W AP上的内容一样可以通过GPRS进行浏览和应用。
WAP是2.5G的协议。
2.5G其它2.5G技术。
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目前出现的2.5G 衔接技术还包括:HSCSD、EDGE、EPOC等。
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能够透过多重时分同时进行传输,而不是只有单一时分而已,因此能够将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
目前新加坡M1与新加坡电讯的移动电话都采用HSCSD系统,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57.6kbps。
EDGE(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Enhanced Dataratesfor Global Evolution)完全以目前的GSM 标准为架构,不但能够将GPRS的功能发挥到极限,还可以透过目前的无线网络提供宽频多媒体的服务。
EDGE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84k,可以应用在诸如无线多媒体、电子邮件、网络信息娱乐以及电视会议上。
3G3G是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s、384k/s以及144k/s的传输速度。
CDMA被认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首选,目前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
一个重要的提示:在《什么是宽带和宽带网》一文中,曾经提到了宽/窄带的分水岭数据问题(骨干网传输速率在2.5Gbyte以上、接入网传输速率达到1Mbyte的网络定义为宽带),所以显然所有2G和2.5G的产品和技术都不是宽带技术,而能称得上宽带技术的只有3G及其后续技术。
据说现在是有人要跳过3G,直接研究4G,不过具体的细节就不知道了。
CDMA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
CDMA最早由美国高通公司推出,近几年由于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作用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用户已突破5000万,我国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通了CDMA电话网。
3G的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即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
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
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
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
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