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
关于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该如何做好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相关⽂章。
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
营造氛围,激发学⽣创新创业的热情
为了营造校园氛围,激发学⽣创新创业激情,该校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学⽣创新创业⼯作。
⼀是加强培训,引导创业。
该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作,开发学⽣潜能,激发学⽣创新意识,为学⽣创业提供智⼒⽀持。
近年来,共培养优秀创新创业⼈才2086⼈,引导扶持124名学⽣注册创办了⾃⼰的公司,为学⽣提供创新创业的⼟壤。
⼆是开展活动,⼴泛宣传。
该校加强政策宣传⼒度,开展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学⽣创业实践训练,营造全员创业良好氛围。
该校设⽴了创新创业作品展览区,每年开展⼤学⽣科研⽴项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组织开展“创业沙龙”、“校友创业论坛”、“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引进了宁波市民建企业家协会“集客”创业咖啡项⽬等,还有40多名学⽣参加了新加坡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举办的“⼤学⽣科技探索交流”项⽬。
三是以赛代训,项⽬管理。
该校积极⿎励师⽣参加创新创业项⽬⽐赛,对学⽣创业团队实⾏项⽬管理制,效果良好,成效显著。
多年来,学⽣在以ACM国际⼤学⽣程序设计竞赛、⼤学⽣数学建模竞赛、德
国“红点”⼯业设计竞赛、“挑战杯”等为代表的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1354项。
其中,国际⼀等奖13项,全国特等奖2项、⼀等奖41项,省级特等奖1项、⼀等奖127项。
出台措施,⿎励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为进⼀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推动⼤众创业、万众创新。
浙江⼤学宁波理⼯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的重要突破⼝。
⼀是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到位,规范管理,把创新创业教育纳⼊⼈才培养专项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为创新创业⼯作确定了⽬标,指明了⽅向。
⽬前,该校制定了《⼤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管理办法》《⼤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校院两级分别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作领导组和“⼤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环节,全过程、全⽅位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作。
⼆是注重引导、激励、保障等多措并举,制定相关政策,⿎励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该校⿎励教师依托科研项⽬,指导学⽣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才计划”、“挑战杯”⼤学⽣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将指导“学科竞赛⽴项项⽬”、“⼤学⽣创新创业⽴项项⽬”纳⼊教师教研业绩评价,按教研教改项⽬核定教师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之⼀。
该校各实验教学中⼼、重点实验室、重⼤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向学⽣开放;各类实践基地为学⽣提供政策资⾦⽀持和创业孵化服务,最重要的是学⽣创新创业项⽬可置换专业实践课程学分。
三是构建以“先进理念、优秀品格、能⼒体系、知识体系、⽅法体系”五⽅⾯内容为主体的“⼤学⽣⾮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并以学术讲堂、实践活动、⾮专业类竞赛、挂职锻炼等形式为⽀撑。
该校⼤学⽣⾮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年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750余项,年均参与2.9万⼈次,年⽣均参与2.6次,毕业⽣认为第⼆课堂活动对职业发展贡献度为34%。
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着⼒培养⾻⼲师资⼒量,加⼤师资培训⼒度。
引进企业家资源,聘请了116名企业家导师、创业导师和职业发展导师。
逐步形成了⼀⽀校内外结合,学术与实务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开设了《⼤学⽣创新创业领导⼒培养》《⽹络创业》《创新能⼒实践》等公选课和⼤学⽣KAB创业基础公选课,引进清华⼤学⽹络创业课程《⼤学⽣创新创业领导⼒培养》,被授予全
国“⼤学⽣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学⽣KAB创业俱乐部”称号。
搭建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作提供保障和⽀撑
浙江⼤学宁波理⼯学院坚持“协同式、项⽬化、实践型”⼯作思路,加强平台建设,以项⽬为载体,构建实践育⼈体系,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是加强与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建⽴平台。
该校先后与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社局、宁波各区县市等政府单位合作,成⽴宁波经理学院、中国宁波⼈才市场NIT就业服务⼯作站、宁波市⾦融研究院等近20个共建平台;该校还加强与宁波⼈才市场HR协会、宁波市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会、宁波市电⼦商务协会等⾏业协会合作,先后与10余家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才培养。
⼆是以项⽬为载体为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构建了“国家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浙江省“新苗⼈才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等三级训练项⽬体系,每年配套经费150余万元。
该校还发挥校友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设⽴了2000万“浙江⼤学宁波理⼯学院校友创投基⾦”,合作共建了“宁波启新观⽌⼤学⽣创业园”,引进了宁波市民建企业家协会“集客⼤学⽣创业平台”,落户了鄞州区⼤学⽣创业园分园,从创业项⽬、创业资⾦、创业场地等⼊⼿,⿎励⽀持学⽣创业。
三是与教育教学改⾰相结合,强化学⽣实践能⼒的培养。
该校构建了P3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践(Pc)、专业实践(Ps)、产业实践(Pk)三层⾯联动与融合,强化课程内、课程间和专业间三维实践训练的逻辑联系和系统性,在各专业普遍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训练,实现验证式实验向研究型实验的转化,学习体验式实践向综合探索式实践转化,封闭实践体系向开放实践体系转化,更好地培养学⽣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该校教改项⽬“P3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获省教学成果⼀等奖,带动了校内⼀批⼤型专业实践项⽬,得到省市、团中央等各级领导的⼴泛关注。
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
今年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等教育改⾰的⼀个新热点。
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热中也存在⼀些模糊认识,⽐如,有⼈以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要让⼈⼈都成为创业者,有⼈以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校开设⼏门相关课程。
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了解、理性认识的表现。
从1947年美国哈佛⼤学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今,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英国、⽇本等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种世界性的教育改⾰趋势。
在国外,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个既相互联系但⼜有明确区分的概念。
我国则将创新看作创业的基础和核⼼,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迅速,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的重要⽅向和趋势。
那么,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使⼈⼈都成为创业者吗?当然不是。
创业教育专家布罗克豪斯认为:“教⼀个⼈成为创业者,就如同教⼀个⼈成为艺术家⼀样。
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个梵⾼,但是我们却可以教给他⾊彩、构图等成为艺术家必备的技能。
同样,我们不能使他成为另⼀个布朗森,但是成为⼀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需的技能、创造⼒等却能通过创业教育⽽得到提升。
”我国⾼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是使每个学⽣都去创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
国外有研究表明,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提⾼学⽣的就业能⼒,⽽且可以提⾼其⼯作能⼒和⼯资收⼊。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新精神和创业能⼒,那么,它就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贯穿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不能指望在⾼等教育阶段毕其功于⼀役。
从国际看,英国、法国、⽇本、印度等国家都⾮常重视中⼩学阶段的创业教育,重视从孩提时代就培养学⽣的领导能⼒、沟通能⼒、商业和经济意识等。
可见,我国不仅应开展⾼校创新创业教育,⽽且应实⾏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分⼯,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还应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来实施,应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但是,仅有课程是不够的。
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还应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应是建⽴在学科基础上的学科课程,也应是建⽴在实践基础上的活动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持。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校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应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持。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持,⿎励企业和⾼校联合建设⼤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励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向在校学⽣开放,⿎励教师与产业界技术⼈才双向流动,⿎励社会资⾦以多种形式⽀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学⽣⾃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