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管理不包括任何革新
张居正
回味历史
张居正无力化解皇权政治与商品经济之间的矛
盾冲突,却又努力地确立“商农并重”的发展 模式,幻想着通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年的改革进程中,最终没有能够为明代乃至 中国传统社会的近代转型寻找到合适的社会经 济发展模式,也没有能够在程朱理学之后确立 起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他的改革 便只能以失败告终。
结语
我们绝非对张居正吹毛求疵,事实上在张居正
督促下万历最初的十年,明帝国确实称得上 “海清河晏,歌舞升平”。纵然其间出现了一 些影响深远的错误也不是当时的张居正所能预 料的,至于他的贪腐和权谋,在一个专制社会 也委实不该苛求。不过,我们理解张居正不代 表我们认同张居正的贪腐和权谋。至少在500 年后的今天,想来国人们应该是有资格要求 “循吏”们既能干又清廉的,不然这500年真 的就“弹指一挥间”了。
张居正“改革”特点是重整纪律而严格地奉行
节俭。在他策划之下,所有不紧急的支出全部 从缓。预算之紧缩及于各部门,所有账目均严 格地核查。各地方政府必须强迫达成节余,毫 无宽贷。所有官员都要将任内税收数额如预定 的征足,非如此则不能升迁,即已退休的官员 也可能召回追究责任。
整顿吏治:张居正的考成法 经济改革:明朝“一条鞭法” 国库充盈:仓库粮食可支用十年
张居正改革
一连二排六班 蒋幕冰
导语
张居正被称为中国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可只
要梳理下明代历史,我们便会尴尬的发现:张 居正各项主张似乎都是前人曾经说过、做过的。 而他唯一超出前辈的地方,似乎只有他那将大 明朝的官僚机器的运行效率驱赶到最大的严苛 而已。事实上,张居正给我们的惊诧绝不止于 此,他对朱元璋时代的行政效率和“富国强兵” 发自内心的推崇更是令人惊叹。不得不说,这 样一位敬天法祖的“改革”者诞生在明朝衰亡 之际,能救一时已足见他非凡的能力了。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4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在奴隶主占统治低纬度额国家,政权是奴隶主政权,国体就是君主制国体。
()A、错误B、正确2.“三司”有大、小,由御史台、中书、门下组成的为大三司,具体则为御史台的侍御史、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门下省的给事中组成。
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组成的则为小三司。
()A、错误B、正确3.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A.正确B.错误4.商代的国家机构有“内外服”之分,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外服”。
()A.正确B.错误5.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器和牛耕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A、错误B、正确6.清代六部的分工主要有:吏部,掌管人事工作。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工作。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工作。
工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
()A、错误B、正确7.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六部一度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最高行政机构。
()A.正确B.错误8.秦时期,监察机关弹劾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丞相重臣、王公贵戚,下至一般官吏,都在其纠举的范围之内。
但到汉朝时,已经改变。
()A.正确B.错误9.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错误B、正确10.明代六部的建制和职任的划分,仍是仿效《周礼》的六卿制度,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安排。
清代基本未承袭明制。
()A、错误B、正确11.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主管农、工、商等事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商业纳入国家的“正业”。
()A.正确B.错误12.皇帝为加强对司法的控制,自秦汉以来,监察御史还被授予推鞫狱讼的司法权。
()A.正确B.错误13.中国赋税制度起源很早,秦统一后,实行“黔首自实田”。
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影响
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影响张居正改革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改革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政治上整顿吏治张居正作为当时的内阁首辅,可谓是为大明朝操碎了心,他针对当时的官场情况,大力打击庸官,制定考成法,用于考核官员的业绩水平,淘汰了一大批不称职水平差的官员,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内阁的权力,使地方到中央都能有效的贯彻他颁布的命令,使大明朝的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官员为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官员的称职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经济上打击地主经济张居正之前的大明朝土地兼并很严重,张居正针对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丈量土地,并且实行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这是我国赋税制度上的又一大创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以说促进了大明朝的税收水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助推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同时打击了地主豪绅抢占土地的势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
同时也使大明朝的税收大大增加,有利的充实了国库,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军事上防御为主张居正时期他重用戚继光,安排他守长城,同时修建防御工事,有利于抵挡鞑靼人入侵,同时还在东南沿海打造战船,防止倭寇的骚扰,在张居正改革的这十年间,大明王朝基本上是国泰民安,而且基本上肃清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明王朝的“南倭北虏”的边患,这是值得我们去给他点赞的。
他从政治经济军事这几个方面出发,挽救了大明朝,给大明朝续命。
张居正改革历史影响积极影响改革之后,国家财政有所好转,边境安宁,缓和了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消极影响农民的税赋并没有得到减轻,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反而因为损害其利益而招致强烈反对。
此外,张居正死后变法并没有一直贯彻下去,政策连续性不足,因此明朝的社会危机也愈发严重。
略论张居正的行政管理思想
《 陈六事疏》 除饬武备一事外 , 五事如省议论 、 其余 振纪纲 、 重 诏令 、 名实 、 核 固邦本 , 多是发挥整顿吏治与用人的道理 。它 的根本原则就是综核名实 ; 其主要 目的在于 明系统 、 诠选 、 公 专责成 、 行久 任、 考察 、 赏罚 。没 有充 满活 力 的官僚机 严 重 构, 那么 , 再完美 的政令也不过是空 中楼阁罢了。对此 , 张居 正深有认识 : 致下之道 , 急于安 民; 民之要 , 在于核吏 “ 莫 安 惟 治。 ” 如果说 ,考成法 ” “ 重点是解 决行政组 织问题 , 设
立“ 职官书屏 ” 重点则是解决人事 问题 。明代嘉靖 、 隆庆 以来 的吏 治腐败 , 不外乎在行政 与人事这 两个 方面。张居正看准 了问题的症结 , 采取 了得力 的措施 , 快就使行政效 率得到 很 提高 , 利地建成一个操纵 自如 、 顺 运转灵活的行政 机构 。
全社会进行管 理的一种 能力”2 。但是 , 中 国封建 社 【‘ 。 在
略 论 张 居 正 的 行 政 管 理 思 想
杨 晓 光
( 河南公安专科学校 社科部 , 河南 郑州 40 0 ) 5 02
摘 要: 正是 明代杰 出的政 治 家, 张居 改革 家。不仅 有丰 富的行 政 管理 实践 经验 , 为后人 留下 也 了比较 丰富 的行政 管理 思想。他 的 中央集权 的行政 权 力和行政组 织思 想 , 核名 实 、 贤能的人 事行 立 政思想, 民为 邦本 的行政职 能思 想 , 为政 以法 的法 制行 政 思 想等 不仅 在 当时起 了重振 明王朝 的作
部 , 以内阁控制六科 , 再 理顺 了上下级 的行政关系 , 沟通了行 政信息交流的渠道 , 内阁建成 真正的政治行 政中枢。张居 把 正身为内阁首辅 , 以通过 “ 可 考成法 ” 掌握全 国的行政 信息 ,
张居正改革+课时练习--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张居正改革一、单选题1.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方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
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
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2.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规定:“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
……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科(六科)注销,一本送阁查考。
……稽迟延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由此可知,考成法实施的结果是()A.充实了内阁权力B.内阁成了独立的决策机构C.改变了六科职能D.加强了对官民言行的监视3.纪录片《中国》讲述中国古代某一官员改革“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纲纪,加强君对臣的统属……向皇帝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逐月逐级考核后,汇总于内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位官员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③改汉姓,说汉话④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张居正只声称他的目的是恢复王朝剑建者们的制度上的安排,这种姿态给了他一种合乎正统的气派,使他能够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对官僚机构施加压力以推动他的方案。
实际上,由他主持的实现这一方案的办法基本上限于人事安排和靠公文进行管理。
”其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A.固守传统的正统观念B.呈现形式主义的特点C.未触动守旧势力利益D.缺乏深度创新的探索5.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
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
尔雅春季明史十讲答案
1【单选题】朱元璋在咨询刘基之后决定以谁取代李善长的左丞相职位:()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朱元璋时期发生的政治事件:()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判断题】朱元璋时期的《逆臣录》是为掩人耳目而编造出来的审判笔录。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刘基。
()我的答案:×1【单选题】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是()。
A、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明朝继承了以下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3【单选题】明初刘基效仿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并选择功成名退:()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判断题】明朝后期建立的内阁首辅制与中书省丞相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属于王阳明的儒家思想:()A、B、D、我的答案:C得分:?分2【单选题】被西方学者称赞为与基督教世界托马斯·阿奎那齐名的中国儒家着名人物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判断题】根据冯友兰的观点,朱熹的思想类似于新实在主义。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亳州学派着名儒家代表人物王艮主张“不称师,不师古”。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位来华传教士与李贽私交甚佳:()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李贽于以下哪一年被判处死刑:()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判断题】《郑氏规范》是根据李贽的家礼来制定的家训。
()我的答案:×得分:?分4【判断题】高攀龙对王守仁的思想持有完全赞同的态度。
()我的答案:×得分:?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明嘉靖年间发生的重大军事事件:()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哪一位皇帝最沉迷于修道炼丹之事:()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3【判断题】明嘉靖朝仅杨继盛一人挺身而出弹劾严嵩父子。
张居正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
张居正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东明,明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同时也是明神宗时期的重要官员,他以其在明朝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而被誉为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
一、张居正的背景和早年经历张居正出生于河北省永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自小聪明过人,善于学习,曾得到私塾教师的赞赏和培养。
后来,他考入明朝的进士,进入官场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二、张居正的政绩和改革思想1. 财政改革张居正担任太仆寺卿(负责国家财政事务)期间,推行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他坚决反对费用浪费,通过裁撤多余的官员和整顿官员津贴等方式,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此外,他还提出了节约开支、增加税收等一系列措施,为明朝财政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农村改革在张居正的主持下,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他推行了土地整顿政策,减轻了农民的田赋负担,并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措施,提高了农田灌溉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环境。
3. 教育改革张居正注重教育改革,他积极推动修订了明代的典籍和考试制度,大力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实用人才,鼓励学习实用知识,同时也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教育,倡导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
4. 社会治理改革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他颁布了严厉的法令和政策,打击腐败和不法之徒,同时也加强了对民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了法律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
三、张居正的影响和评价张居正的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明朝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改革思想以及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尽管他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和批评,但总体上来说,张居正被认为是明朝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改革努力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而言之,张居正作为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通过在财政、农村、教育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为明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氛围,对明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超星《明史十讲》章节测验期末考试
处置开国文臣武将,巩固皇权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明初以左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政治集团被称为()。
•A、•B、•C、•D、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朱元璋在咨询刘基之后决定以谁取代李善长的左丞相职位:()•A、•B、•C、•D、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刘基。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朱元璋时期的《逆臣录》是为掩人耳目而编造出来的审判笔录。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确立严酷统治制度,集大权于一身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明初刘基效仿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并选择功成名退:()•A、•B、•D、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明朝继承了以下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A、•B、•C、•D、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判断题】明朝后期建立的内阁首辅制与中书省丞相制在本质上并不相同。
()我的答案:×得分:0.0分4【判断题】锦衣卫制度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创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阳明心学-思想界新气象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宋明时期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B、•C、•D、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被西方学者称赞为与基督教世界托马斯·阿奎那齐名的中国儒家著名人物是()。
•A、•C、•D、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属于王阳明的儒家思想:()•A、•B、•C、•D、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判断题】亳州学派著名儒家代表人物王艮主张“不称师,不师古”。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李贽思想-异端之尤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李贽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
•A、•B、•C、•D、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以下哪一位来华传教士与李贽私交甚佳:()•A、•B、•C、•D、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高攀龙对王守仁的思想持有完全赞同的态度。
张居正的为政之道
张居正的为政之道作者:杨浩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6年第11期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张居正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改革思想。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达到个人权力的巅峰。
张居正为官讲究实用,推行其改革和治理之道,在明朝中晚期领导了影响深远的“隆万大改革”和“万历新政”,使朝不保夕的明朝出现了短暂中兴的局面。
因时制宜,务实为政明朝祖制强调皇权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因此,通过各种制度手段限制行政官僚的权力,最高的行政首长不再是宰相,而是首辅。
首辅仅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即根据皇帝要求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政治见解,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财政政策和用人等,不具有决定权。
张居正要实现其政治抱负,需要和皇权建立政治联盟。
张居正在为政中主张务实主义,因时制宜,主要有以下两点表现:一是“宫府一体”,统一政治。
张居正认为,要实现高效的领导和改革,离不开权力集团的团结和统一,而不是对立。
在张居正之前,高拱担任内阁首辅。
高拱信奉传统的儒家思想,不愿在核心权力内部展开斗争,不能形成统一合力。
因此,尽管高拱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却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员。
在高拱担任首辅时期,行政效率低下,核心权力中派系林立,极大地影响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
在没有统一政治领导的格局下,很难进行高效的管理。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之后,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政治上与司礼掌印太监冯宝和李太后建立政治同盟,形成了皇权、宦权和封建官僚权力的联合。
在政治上,张居正迁就冯宝和李太后的利益,在行政上,张居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取得了“隆万大改革”和“万历新政”的成功,这些行政改革的成功都与张居正务实的为政之道密不可分。
二是因时制宜,进行变法。
明朝中后期,儒家思想盛行,传统的儒家学派主张“复古”,认为孔子时期的法律和道德是最佳的状态,解决现实问题应该回到传统的儒家经典中去找答案,反对一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
张居正写的文章
张居正写的文章1.《论时政疏》1.原文: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2.解释:天地所产生的财富,是有一定数量的。
提取时有限制,使用时有节制,财富就会很充裕;提取时无限制,使用时无节制,财富就会匮乏。
这是张居正针对当时朝臣奢靡腐败、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提出的关于财政使用的观点,强调了要戒奢崇俭、开源节流。
2.《驭人经》1.驭吏卷原文:吏不治,上无德也。
吏不驭,上无术也。
吏骄则斥之。
吏狂则抑之。
吏怠则警之。
吏罪则罚之。
明规当守。
暗规勿废焉。
君子无为。
小人或成焉。
2.驭吏卷解释:下属如果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领导的道德形象树立得不够;如果不能驾驭下属为你所用,说明做上司的没有能力和方法。
当下属骄傲而目中无人的时候,就要斥责他;当下属狂妄而忘记分寸的时候,就要抑制他;当下属出现怠慢的时候,就应该警告他;当下属犯了错误的时候,就一定要责罚他。
明文规定要带头遵守,即使有潜规则,也没必要废除。
君子的做法有的时候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用小人的方法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驭才卷原文:上驭才焉。
下驭庸焉。
才不侍昏主。
庸不从贤者。
驭才自明。
驭庸自谦。
举之勿遗。
用之勿苛也。
待之勿薄。
罚之勿轻也。
4.驭才卷解释:领导者不但能管理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更要能驾驭那些杰出人才甚至高自己一筹的人。
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追随自甘平庸的领导者;没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在追随高明领导者过程中掉队。
驾驭有才能的人要明察秋毫;驾驭水平低的人要保持谦虚和蔼。
领导要知人善任,安排下属工作对其优缺点要清楚无遗漏。
让下属做事不苛求完美,对他们的业绩不论大小都要予以认可与鼓励;对下属的待遇要高于同行业,使下属有荣耀感和积极性,但处罚他们时绝对不能手软。
5.驭士卷原文:驭人必驭士也。
驭士必驭情也。
敬士则和。
礼士则友。
蔑士则乱。
辱士则敌。
以文驭士,其术莫掩。
以武驭士,其武莫扬。
士贵己贵。
士贱己贱矣。
6.驭士卷解释:管理必须从驾驭有文化、有才能的下属入手,而驾驭有文化、有才能的下属就必须在感情上多做工作,尊敬他们就能和睦相处,礼遇他们就能成为朋友,蔑视他们就会生乱,侮辱他们就会成为敌人。
治世能臣张居正的“管理之道”
治世能臣张居正的“管理之道”作者:王运启来源:《财会信报》2017年第28期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
及至隆庆朝,虽有徐阶、高拱等治世能臣,却也难以力挽狂澜,国家政治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他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假如把大明帝国比作一个企业的话,那么张居正则是这个企业里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甚至可以说张居正是整个封建时期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位管理天才的“治世”方略。
权责互制重在务实张居正在对大明王朝的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视各部门、各官员间的责任、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制衡,在各司其职中又能相互监督与促进。
张居正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奏章)控制六部(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又以内阁(明朝皇帝的最高决策机构)控制六科。
明朝理论上一切行政事务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行政长官是尚书,同时又有相对应的六科,各科长官是都给事中。
尚书是二品,都给事中只有七品,但是都给事中却对六部有封驳、纠劾之权,六科实际上是六部的监察机关。
各科对于国家大事,同样也可以建言。
明朝的大官可以统率小官,但是小官同样可以牵制大官,这是明朝的立法精神。
用现代的管理术语,就是用扁平化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实现了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张居正的管理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务实。
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往昔因循苟且之风为之一变,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在张居正的文稿中曾有如下比喻:“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下流壅则上溢,上源窒则下枯:决其壅,疏其窒,而法行矣。
”可以看出,张居正对于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流程梳理等都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获得了最大的执行效果。
论张居正大力裁革冗官及其失败的原因
2005年7月 第3期史学集刊Collected Papers of H istory Studie s Jul.,2005 N o 13 收稿日期:2005-01-10作者简介:南炳文(1942-)男,河北广宗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论张居正大力裁革冗官及其失败的原因南炳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官员数量渐增,国家财政开支加大,裁革冗官成为此后政治生活中不断议行的内容。
张居正之前,已有多起裁革冗官之事,张居正担任首辅后,更大力推行裁革冗官的活动。
这场裁革冗官活动共经过了四个阶段:万历八年为开始阶段;九年正月为高潮阶段;九年二月至九月为继续发展阶段;九年十月至十年六月为收尾阶段。
所裁冗官推测当在一万员左右。
张居正去世后,由于政局的变化,其所裁冗官陆续被恢复。
张居正裁革冗官失败的原因有:活动本身有过火之处;在裁革冗官时对官吏的利益考虑太少。
关键词:张居正;裁革冗官;历史借鉴中图分类号:K 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59-8095(2005)03-0082-08大力推行裁革冗官的活动,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史家论著多有谈及,但未见专文详论,而这一活动留给后人深刻的教训,研究这一活动,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实践意义。
笔者谨不顾浅陋,草就此文,对之作一较为详细的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前人的裁革活动明朝初年,政事简略,风俗淳朴,因而官员所设不多,中叶以后,政务趋繁,加之吏治日趋腐败,官员数量渐增。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六月,詹事霍韬上《修书陈言疏》指出:“天下武职,洪武初年二万八千余员,成化五年增至八万一千余员,锦衣卫官,洪武初年二百一十一员,今增(至)一千七百余员。
由二万而八万,增四倍矣,由二百而一千七百,增八倍矣。
”“再按天下文职,洪武初年官有定额,故数易稽,今冗员日多,职守日紊,数亦难稽……我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矣,合文职计之,盖已逾十万矣,是职员极冗,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张居正改革的“考成法”之优点与缺点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分析张居正改革的“考成法”之优点与缺点明朝万历年张居正的“考成法”,搅动了大明王朝官场一缸浑水,一扫腐败慵懒之风,呈现了政治清明的景象。
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一是整顿驿站,节省开支。
明朝中期,政府对驿站管理条例日渐废弛,几乎所有官吏及亲属随便搞一张“勘合”(凭证),就可享用驿站的所有服务。
“考成法”实施后,张居正重申官员非逢公差,不允许发乘转的“勘合”,更不允许转借。
此举极大节省了民力,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官员无偿使用驿站的现象。
万历八年,神宗皇帝派皇亲去武当山祈福赐子,因非公差,也不敢使用驿站乘转服务。
二是清丈田亩、追缴欠税。
针对明初以来国家实际征收的税赋日益减少的状况,“考成法”以追缴以前所欠税赋和核查丈量土地为标的考核官员业绩,把全国公务员赶到地头田间认真核查。
万历六年,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
万历八年,全国范围陆续展开清丈土地,重绘鱼鳞图作为征税依据。
据统计,万历八年(1580)全国土地比弘治十五年(1502)增幅达50%以上。
这种长期以来无人敢于触动的转移或隐瞒的税负弊端,就是在考成法硬碰硬的考绩簿册上解决了。
通过考成法,那些滥竽充数、敷衍塞责的官员得到稽查和处罚,而那些廉能臣吏则得到褒奖并提拔重用。
如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稳定北境安全的总督王崇古、李成梁、方逢时等,都是由考成法的实施才未被颓废的官场吞没而得以脱颖而出。
还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基层官员由此被发现得以发挥才能。
万历三年,山东郯城、费县两地知县出缺,考绩优秀的同知杨果和判官赵蛟由代理改为实授知县。
吏员出身的黄靖政绩卓著,为官清廉,被破格提拔为两淮盐运司同知,主持高宝内堤的修筑工程,黄靖不负众望只用两年就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考成法月有考,岁有稽,内阁综其成。
考成法的实行使责任制度得以建成,改变了因循守旧、姑息苟安的官场风气,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防止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史书评价:“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
大明首辅张居正的决策之殇
大明首辅张居正的决策之殇张居正是明朝有名的改革家,一生鞠躬尽瘁,曾自诩“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但是这样一位为了改革新政死而后已的首辅大臣,死后不久即被抄家,家人流散,新政复旧,令人唏嘘不已。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
汉族人,幼时名张白圭,明朝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又称张江陵,谥号“文忠”。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
1547年,年仅22岁的张居士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学于内阁重臣徐阶,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大臣严嵩(明代废除丞相一职而设内阁)。
1550年因为不愿卷入官场纷争而回乡养病。
1557年重回翰林院,徐阶推荐其为裕王朱载重的侍读,任国子监司业。
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升为内阁首辅。
1564年裕王即位,即明穆宗(1537-1572),两年后张居正开始执掌翰林院。
1568年徐阶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归田,高拱掌控内阁。
1572年明神宗即位(1563-1620),即万历皇帝。
同年,高拱以“专政擅权”之罪回原籍。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年47岁。
自1572年至1582年,张居正当国10年,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起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实行考成法。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推行的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
然而1582年张居正逝世之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7名言官弹劾张居正举荐的内阁大臣潘晟,潘晟随即下台。
之后群官进一步弹劾张居正,朝中大臣无一为其辩护。
万历皇帝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官秩,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张居正家人或被流放,或被饿死,其本人甚至险遭鞭尸之辱。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明朝的财政已经积贫积弱很久了;明朝不仅在经济上有严重的亏损问题,军事和政治上等各方面都是如此;保守派的声音盖过了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派。
由于新政实行的时间较短,改革初见成效时,便被统治阶级喊停了。
扩展资料
根本原因,张居正推行的改革触犯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
张居正推行的税收政策为一条鞭法,收取税收时,按每户的.人头来收取,即是摊丁入亩。
这样一来,张居正在缓解农民和土地的矛盾之时,贵族阶层他们便失去很多从中谋利的机会。
当张居正的改革正在施行时,眼看自己的利益逐渐被剥夺了,他们便召集贵族阶层对张居正的新政实行阻挡,张居正的新政便夭折了。
直接原因,明朝的财政已经积贫积弱很久了。
在嘉靖和隆庆年间已是如此,张居正的改革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除此之外,明朝不仅在经济上有严重的亏损问题,军事和政治上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明朝的官兵很多,每年老百姓要交更多的税来供养这些官兵,国家在粮食存储方面也大大不如从前。
加上,明朝廷拥护张居正推行改革只有冯保和李太后,加上朝廷中,保守派的声音盖过了以张居正为首的改革派,在张居正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导致新政在施行过程中,难度很大。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部编版(2019)高考真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考试总分:96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45分)1. (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2. (2分)汉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
封国并存,后来封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中央。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在地方设通判C.颁布“推恩令”D.实行三省六部制3. (2分)万历新政十年间,张居正主持国政,推行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整顿和改革措施。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的这些举措()A.对专制皇权构成了威胁B.削弱中央和地方的守旧势力C.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的作用4. (2分)《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教国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他的核心思想是()A. 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 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 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在工业D. 办实业既可救贫致富,又可富国御侮5. (2分) 1912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法国驻华官员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袁世凯获取领导地位违反了宪政B.革命党人以武力维护革命成果C.《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列强扶持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6. (2分)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主要是因为( )A.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C.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D.中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7. (2分) 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572年至1582年的张居正时期在明代后期财政史上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在他死去前不久,北京的仓库储存的粮食足支十年。
除紧急情况外并不动用分毫的太仓库旧库的储积已达到白银600万两以上。
太仆寺又存银400万两。
南京的仓库同样也存有250万两。
省库也储满了谷物和现银。
王士性(1546-1598)根据他同地方官员的谈话,记述了在16世纪70
至80年代,广西、浙江与四川的省库和府库平均存有150,000至800,000两的白银,这种情形似乎与16世纪政府财政的普遍状况自相矛盾。
1572年,张居正适时地掌握了政权。
当时,同蒙古俺答汗交好,倭寇劫掠活动也渐渐
减少,使得他能够实行节流的财政政策。
在收入没有减少的情况下,他把目标瞄准了大力撙节政府开支方面,在他的督理下,政府所有不必要的和不急迫的事务不是停止,就是推迟。
领取朝廷补助的生员数目减少了,宫中宦官的采办也受到严格的监督。
各省官员受命减少力役,一般为现有水平的1/3。
由帝国邮递系统提供的官舍服务也同样降到最低程度。
这些并不伴随着全国应纳税款的同步降低,节约只是增加了朝廷的财富。
来自于罚没的收入受到稽核。
拖欠税粮的人--他们大部分是富有的地主--受到告发,并且力图向他们征收欠税。
开纳事例和出售僧道度牒没有停止。
节流的政策也扩展到军队中去。
因为和蒙古暂时保持和平,边军和边境巡逻部队也要缩减开支。
各方面都节约开支,也解放了更多的军士进行屯田。
边镇的督抚受命削减他们的开支,以便能将中央政府提供的年例节约20%。
分牧民户的战马卖掉,民户的马差--作为田赋的替代--也折纳银两。
宗室的禄米也不予发放。
只是到张居正死后,一些宗室才敢直接向皇帝奏请。
在一些事例中显示出有些宗室的禄米已经20余年分毫未给。
张居正力主严查财政帐目,这在16世纪是空前的。
张居正不再依靠监察御史,他对六部官员开始稽核。
作为第一个步骤,1572年户部宣布裁省文册28种,归并文册22种。
因
此这些账册,特别是那些边军送来的账册被压缩成了一种更为简短的格式。
就今天的标准而言,这些记录仍然很麻烦,但至少易于检验核查。
1579年,在一位给事中的建议下,张居
正命令所有的府县向北京提供他们的差役文册以备评核。
山东和湖广的文册由首辅自己详审,并因此而出名。
在这些文册按要求订正返回后,地方官员受命将之出版以此编制一种半永久性的预算。
为了收集财政资料,按照张居正的命令执行最大的工程--编撰《万历会计录》。
这项工程始于1572年,终于1582年,恰好是张居正任职期间。
这项工作被当作是《大明会典》中财政部分的基础。
参加这项工作的官员包括顾宪成、李三才和赵南星,他们后来都以此成名。
张居正的管理不包括任何革新,而是将重点放在行政纪律和税法的严格执行上。
1576年,还需要皇帝亲自干预以使各省官员及时解运税收到京师。
但到1581年,首辅已经能够奏称,由于强化了财政责任与官员考成的关系,正赋不亏,征解如期。